中国古代诗歌内容分类及常用手法、感情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煞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结合“杨花”这一意象的特点,分析其在表 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杨花纷繁杂乱,更添离人剪不断、理还乱的 离愁别绪;杨花飘荡不定,勾起离人无尽的天涯 漂泊之感。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悼 亡 词,从体裁
上看,它属于 中 调 (小令、中调、长调)
2、上阕为什么要在“自难忘”前面加上“不思 量”,这不是很矛盾吗?请说说的你的理解。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和
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手不法同。
诗句解读
答: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 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 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 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 力量,格调高昂豪壮。
景物特点
江城子 苏 轼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 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边塞 诗,从
形式,看又属于 中调 诗。
2、词中具体写到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 么样的氛围?
答:词中具体写了雪、清笳、铁骑、关河、雁 门、寒灯、青海、月等意象;营造了寒冷、艰 苦的边关气氛。景物意境阔大。
答:不矛盾,妻子亡故虽然已经十年了,但作者内 心中却时时思念着她,又到了忌日,往事蓦然回首 心间,久蓄的感情如开闸的洪水,喷涌而出。“不 思量,自难忘”正道出了作者内心中刻骨铭心的思 念之痛,真实而感人。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咏物 诗,从
三、咏物抒怀诗
(一)常用意象:
植物:生命力旺盛的,如松竹梅、菊花、荷花等; 杂乱惹人厌烦的,如飞絮、杨花、杏花等。
动物:吃苦耐劳,给人奋发向上之感,催人奋进, 如雄鹰、马、牛等。比喻忠贞或归家之念的,如杜 鹃。描写阴森、悲凉环境的,如虎、猿、鸦等。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反衬、烘托
(三)常用表现手法: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1、诗人在这首诗中具体写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答:诗中具体写到了天山雪、笛、金鼓、玉鞍、腰 下剑。这些意象有的突出边关气候和景色的,有的 描写战争场面,有的表达报国之志。
2、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结
合全词加以赏析。
解读诗句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 浩荡荡东去的景象,暗指当年繁华的六朝被历史 长河无情地淘汰,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一去不复 返了。“空”字是“白白的”、“徒然”的意思, 突出了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当空高挂,警 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二)常用修辞手法: 拟人、衬托、烘托
(三)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虚实相生 睹物思人、伤情 以乐景衬哀情
(四)营造的意境: 1、悲凉、冷落;孤独、失落; 2、景象空阔、凄惨; 3、环境的荒凉、凄清、冷寂、黯淡。
(五)抒发感情: 1、分别的离愁别绪,惆怅与悲伤; 2、为友人的前途担忧,依依不舍。 3、感慨于物是人非的痛楚与哀伤之情。 4、诗人豁达的胸襟与豪放的气度。
感情
一、咏史怀古诗
(一)常用意象: 1、前代的京都、古迹。 2、古代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帝王与名 人居住过的地方。 3、重要的历史人物(正面、反面)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用典、拟人、对比、反衬
(三)常用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 以景衬情 怀人伤己
(四)营造的意境: 1、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2、景象壮美阔大; 3、环境荒凉、凄清
作者感情
江阴浮远堂
【南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诗中最具 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解分读析诗句。
答:本句是写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面对国土 沦丧内心愁苦之情。一反常人登高希望极目远 望的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 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 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答:首联叙述为怕他人打扰自己而不愿意打开 柴门,表现了诗人与世隔绝,亲近自然生活的 情趣。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希望小园能 再宽敞一些,就能过上真正的田园生活的愿 望。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 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诗句解读
答:虽然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了,而台城柳却依旧 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 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诗人以台城柳的繁荣茂盛与 台城的荒凉破败、六朝繁华转瞬即逝形成鲜明的对 比,因此说它“无情”。
手法运用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
四、边塞征戍诗
(一)常用意象: 大漠、长河落日、边城、金戈铁马、黄沙、羌笛、 兵器、玉门关、青海、燕然。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烘托、用典
(三)常用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四)营造的意境:
1、洋溢着阳刚之气,境界阔大,壮美,气势 雄伟,情调激昂。
2、苍凉悲壮,色彩阴郁,景象悲苦,感情压 抑,意绪低落。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借物抒怀 即事抒怀 直抒胸臆 象征 联想
(四)营造的意境: 1、严酷环境中的清幽 2、景象壮阔、雄伟
(五)抒发感情:
1、不媚俗、不愿意同流合污,坚持个性独立,保 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观点
解读诗句
答:同意。诗人身处晚唐,唐王朝由盛而衰,诗人 凭吊古迹,回顾六朝旧事,联想到唐王朝的衰落, 怀古伤今。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送 别 诗。
2、前人论欧词,有的说“深婉”,有的说他“层深”,总 离不开一个“深”(即含蓄有余味)字,请以上阕为例,简 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体现这个“深”字的。
(五)抒发感情: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 2、感慨于个人遭遇,表达得不到重用、才能不得 施展的痛苦与愤懑之情。 3、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4、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5、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 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 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 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 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 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 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2、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直”字,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五月天山雪,无花只 有寒”的艰苦环境,反衬出将士驻守边关的英勇精 神。采用了用典的手法,以“笛中闻折柳 ”反映了 将士们家乡的春色未曾看到,仍然在边关奋勇杀敌, 表现了忠勇之心。尾联直把胸臆,气势豪迈,表达 了誓死杀敌,为国建功的决心。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属于什么诗?三、 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手法
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三、四句运用了反 衬的手法以,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梁园荒 凉、箫条的景象。
表达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台 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答:①以乐景衬哀情,以洛阳城内美丽热闹的春天 景象,反衬出离别的痛苦。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写“游丝”、“垂柳”“苦相 萦”、“争赠别”,表达出离情的深厚。 ③融情于景,通过对洛阳春天的美景、游丝与垂柳 的描写,使惜别之情表达得充分而又含蓄。
二、送别悼亡诗
(一)常用意象: 1、长亭、短亭、南浦、青枫浦、灞桥、杨柳、 酒。 2、亡者生前的生活空间、使用过的物品。
中国古代诗歌 内容分类及常 用手法、感情
现场练兵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词?这首词中写 了哪些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写了晚日、金 陵、落霞、流水、姑苏台、月、江城等意象。 作者借此感叹世事变迁,当年的繁华已逝,警 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五)抒发感情:
1、描写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表现边塞风光的自 然之美;
2、表现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 豪情。
3、揭露战争的残酷,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 带来的深重灾难。
4、反映征人思念故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 宁生活的思想。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
塞下曲六首 (其一) 李白
形式,看又属于 七言绝句 诗。
2、这首诗的长处在于诗人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 景,揭示了人生深刻的道理,请简要分析诗人通过 吟蜂,赞美和批判了什么样的人?
答:诗人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刻画了蜜 蜂辛苦采花酿蜜形象,结尾用反问的形式, 即赞美了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高尚品 格,又对不劳而获者进行了批判。
闲意
南宋 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人行损绿苔。 妍日渐催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哪些意象 反映了这一特征?
答: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中柴门、绿苔、 小园、黄梅绿李等意象反映了这一特征。
2、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咏史怀古 诗, 从形式上看,又是一首 七言律 诗。
2、有人说,首联中“凤去台空江自流”中的“流” 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说说好在哪里?
答:六朝的繁华一去不复返,而长江却仍然 不停在奔流,一个“流”字突出了自然的永 恒,营造了一幅阔大、辽远的意境。作者不 禁感慨万千,感叹人世的变迁。
1、这首诗写了不同人对菊的两种不同态度,诗中 写了哪两种人的什么态度?
答:诗中写了王孙与普通人对菊的态度。王孙 把菊视如蓬蒿,而就能人却对它非常喜爱和尊 重。
2、诗中“湿”“满”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 全诗的思想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结合诗句解读
答:“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 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 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 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 产生的魅力。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 的思想品质。
诗人感情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达了为 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 决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南宋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 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3、尾联“总为浮去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含 义是什么?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答: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 云”比喻奸邪小人,以“日”比喻帝王, 诗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蒙蔽,自己报国 无门,十分沉痛。“愁”字体现了作者忧 君忧国,才能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现场练兵
玉楼春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