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肠道病毒71感染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C o x A1 6感染不 同 的特 点是神 经系统并 发症 比例特 别高 , 主
要包括脑炎 、 脑脊髓炎 、 无菌性脑膜炎 、 肺水 肿或肺出血及循 环衰竭 。
力无 明显增加 , 认 为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对肺水肿 的形 成
作用更为重要 。
有研 究表 明, E V 7 1感染患J L J ' I - 周血及脑脊液 白细胞 介 素( I L 一 6 、 I L 一 1 1 3) 、 一 干扰 素 ( I F N 一 ) 、 肿 瘤坏 死 因子一i x ( T N F — d) 等 细胞因子或前炎症细胞 因子明显升高 , C D 4 T、 C D 8 T细胞及 自然杀伤细胞 ( N K细 胞 ) 数量下 降 , 合并肺水 肿 者尤为 显著 , 提示 E V 7 1 感 染患儿存 在免疫 功能紊 乱 。 病毒感染 后 , 异 常的免疫反应 有可能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王伟群 和王孙尧 研究 发现 , 血 清免疫球 蛋 白 A( I g A) 降低 的手足 口病 患儿热程 及病 程均 明显 长于血 清 I g A正 常
的患 儿 。
E V 7 1属单股 正链 R N A病毒 , 根据基 因序列 的不 同 , 进
一
步划分 为 A、 B 、 C 3 个基 因型 , 为编码 21 9 4个氨基酸的多 聚蛋 白, 可进一 步水解 为 P I / P 2 / P 3 3个 前体蛋 白, 病 毒的单
愈, 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明显 J 。 由于此类病毒有 一定
的 嗜神 经性 , 少数病例 可 出现神 经系统受 累 、 呼吸及循 环衰
竭, 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 易发生死亡 。近年来 , 虽然临床 研究 不断完善 , 心肺 功能衰竭期 的患儿 病死率仍 极高 , 现就 E V 7 1 感染致 重型手 足 口病 的病原学 、 临 床分期 、 发病机 制 、 心功能监测 手段 、 治疗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某县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0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设计
01
02
03
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 计调查问卷,包括受访者 的基本信息、接种意愿、 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等。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 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等 特征,抽取一定数量的受 访者进行调查。
建议未来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意愿 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作者:张三
论文题目:肠道病毒ev71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 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对样本的基本 特征和接种意愿进行初步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接种意愿 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以及其 影响程度。
回归分析
结果解释与讨论
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影响接种 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分析不 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县居民对肠道病毒ev71疫苗 的接种意愿较高,尤其是儿童家
长。
接种意愿主要受到疫苗安全性、 有效性、疾病严重程度、接种政
策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不同年龄段、职业、文化程 度的居民,应采取针对性的宣传 和教育措施,提高接种意愿和知
识水平。
政策建议
加强对肠道病毒ev71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确保公众 对疫苗的信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肠道病毒ev71疫苗 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和讨论,提 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重症EV71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2 护 理
性 6例 , 女性 4例 , 9例无 明确 的手 足 口病 接触 史 , l
例 2年前 曾患手 足 口病史 。 l 均为 重症 E 7 0例 V 1型
病毒 性脑 炎 , 经 咽部 分 泌 物 P R检 测 E 7 均 C V 1阳性 而证 实 。
1 临床表现及体征 . 2
补 液等对 症处 理 。
肠道 病毒 感染 的病 毒性脑 炎患 儿 ,总结 护理 经验 报
道 如下 。
1 临床患儿 , O例 年龄 1 1个月 至 6岁 , 男
16 转 归 8例 患 儿 临 床 治 愈后 门诊 随访 , 例 在 . 1 重症 监 护室 治疗 中 , 神志 由原 来 的浅 昏迷 转清 , l 另 例 因并 发 肺部 感染 , 皮疹 已消 退 , 入呼 吸科 治 疗 , 转
致 多名儿童死亡 。E 7 型肠道病毒是手 足 口病 的病 V 1 原之一 , 容易 引起 脑 炎 , 至 侵犯 脑 干 , 分 可 引起 甚 部 神 经源性 肺 出血 。 虽然 大 部分 预后 良好 , E 7 型 但 V1 肠 道病毒 感染 者易 发生严 重 的致死 性并 发症 ,来 势 凶猛 。2 0 0 8年 5 7月我 科收 治 l — 0例重 症 E 7 V 1型
孔 令 洁 , 雪芬 , 时军 , 詹 何 陈娟弟
( 州 医 学 院 附属 第 二 医 院 , 江 温 州 35 2 ) 温 浙 20 7
【 要】 摘 总结 1 例重症E 7 型肠道病毒感染致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0 V1 认为护理上要严密观察E 7 型肠道病毒感染患 V1
儿 神经 系统 改 变 情 况 , 出 现 呕 吐 、 神萎 靡 、 无 力 , 至 惊 厥 表 现 , 惕病 毒 性 脑 炎 。 对 于 不 典 型 的 手 足 口病 患 儿 , 其 是 不 典 如 精 肌 甚 警 尤 型 皮疹 , 至 没 有 皮 疹 的 手 足 口病 患 儿 , 度 警 惕 E 7 甚 高 V 1型病 毒 感染 。 好并 发 症 的观 察 与 护 理 。 组 8例救 治成 功 , 例 因 昏迷转 做 本 1 入 重症 监 护 室 治 疗 后 好 转 , 例 因并 发 肺 部 感 染 全 身 皮 疹 消 退后 转 入 呼 吸科 治 愈 。 1
肠道病毒EV71简述

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发病特点: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其次,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
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该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早期误诊的临床分析

Ea r l y S e v e r e En t e r o v i r u s 7 1 I n f e c t i o n: A Cl i n i c al An a l y s i s o f Mi s d i a g n o s e s / AN Xi u—c o n g,Z HENG Gu i —a i ,L I Hu i —
抢救成功率 ,及早做好 消毒 隔 离,防止 疾病 扩散 流 行。方 法 选择 2 0 1 1 _2 0 1 2年 县级 医院及 我 院收 治的 6例 重症 E V 7 1感染患儿 ,均早期误诊 为重症肺 炎并发 中毒性脑病及 感染性休 克 ,回顾 性分析其 临床表现 、实验 室检 查结果、影
像 学结果 、抢救经过及治疗转归。结果 6例 患儿均 有较 明显 的临床特征 ,如 高热 不退、心动过 速、血压过 高、高血 糖 、无典型的皮疹 ,咽拭子 E V 7 1 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 阳性 。颅脑 及颈椎 M R I 检查 ,延 髓 区,颈段及 上胸段脊髓 内可 见长 T 1 、T 2高信 号影 。6例患儿均给 予大剂量 丙种球蛋 白等治疗 ,其 中 4例痊愈 ,2例 死亡。结论 对临床 出现 高热
z h u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L i s h u i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L i s h u i 3 2 3 0 0 0,C h i n a
【 中图分类号 】R 5 1 2 . 5
兰 秀聪 ,郑桂 爱 ,李慧竹 ,等.重症肠 道病 毒 7 1型 感 染早期 误诊 的 临床 分析 [ J ] . 中国全科 医 学,2 0 1 4,1 7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诊治体会

选取该 院2 0 0 9 年l 1 月一 2 0 1 1 年1 1 B收 治 的 肠 道 病 毒 感 染 患
1 0 0 %。 P C R对 相 当宽 的肠 道 病 毒 血 清 型 能 够 进行 较 好 的 检 测 ,
) 1 , 5 8 例, 男3 4 例, 女2 4 例; 日 龄2 ~ 3 0 d , 平均 日龄1 6 . 5 d 。 其中l O 例 但 无 法 进 行 分 型 , 同时 实 验 室 交 叉 污染 的发 生 容 易促 使假 阳性 现
而对 于脑 膜 炎 的敏 感 性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缺 陷 。 运用 血 清 学 方 法 肠 道病 毒的感染较 为多见, 而新生儿 是主要 的易感人群。 其 机 ,
发 病 原 因 比较 的多 , 传播 途 径 、 患儿 年龄 和性 别 、 血 清 型 等 都 会 影 进 行 诊 断 , 拥 有 急性 期 、 恢 复期 的 双 份血 测 定 才 能 进 行 诊 断 , 肠 道 响 病 情 的触 发 和严 重 程 度 的 升 高 。 本 文 针 对 新 生 儿 肠 道 病 毒 感 染 病 毒 的血 清 型 非 常 繁 多, 对此, 其 临 床 的应 用 价 值 比 较 有 限 。 P C R 的 高危 因素 , 对 患有 肠 道 病 毒 感 染 的患儿 进 行 了治 疗, 取 得 了较 为 检 测 所 需 的材 料 比较 的 少, 且 灵敏 度 、 速 度 都 非 常 的高 , 应 用 效 果 满 意 的结 果 , 现 报 道 如下。
以促 使 对 特 异 性 治疗 需 求 的 满 足 。 采 用 柯 萨 奇 病 毒 A1 6 型、 肠道病毒7 l 型、 肠 道病 毒 通 用型 核 酸 制 抑 制 的 药 物 正 在 进 行 研 制 , 检 测 试 剂 盒 对 肠 道病 毒 通 用 型 核 酸 进 行 检 查 。 采用 RT - P C R对 粪 临 床 上 , 通 过与 肠 道 病 毒 的蛋 白衣 壳 的结 合 , 使 其 对 宿 主细 胞 的 吸 便 和脑 脊 液 的肠 道 病 毒进 行 检 查 。 1 . 2 5 x 1 0 4 - 6 . 2 3 x 1 0 7 c o p i e s / mL , 附 受 到 干扰 , 具 有 广 谱 的 抗 血清 型 。 若 浓 度 ≤0 . 1 / mL, 9 0 %的 胃肠 道 中, 其 能 够 被 有 效 吸 收, 每 天 进 行 口服 3 说明存在 异常现象。 通过 检查 , 6 例患儿为阳性; 脑 脊 液 检 查 异 常 血 清 型 会 受 到 影 响 。 者为 8 例, 其 中 以 多 细 胞 和 单 细 胞 为主 的 分 别 为 3 例和 5 例。 葡 萄 次 , 血清、 脑 脊 液 中的 浓 度 则 > 0 . 1¨ / mL 。 相关实验 对2 2 1 名儿 童 对4 ~ 1 4 岁肠 道病 毒脑 膜 炎 的患者 进 行 了治疗 , 结 果 表 糖、 氯化 物检查均为正常, 蛋 白升高程度较 轻 。 血培养 、 脑 脊液为 进 行 了研 究 , 阴性 , CP R 检 测 正 常。
12例危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护理体会

12例危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护理体会(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北海 536000)【摘要】目的:总结12例危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ev71)抢救和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7月我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住院12例ev71阳性死亡患儿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
结论:危重症ev71感染病例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可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ev71 ;危重症;抢救;护理12 example danger critically ill enteric virus 71 infection nursing experience【abstract】 goal: summarizes 12 example danger critically ill enteric virus 71 infections (ev71) to rescue and the nursing main point. the method review analysis i the city hand and foot stomatopathy fixed point hospital is hospitalized 12 example ev71 masculine gender death baby clinical material march, 2010 to july and the nursing main point. the conclusion danger critically ill ev71 infection case gets up critically ill, the condition progress is rapid, observes the condition closely, discovers the critically ill case early, may cut the mortality rate.【key word】ev71; danger critically ill; rescue; 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47-0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发病率高,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见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1],ev71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从一脑炎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并定型的[2],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3]。
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35例护理体会

自主心律 , 应按医嘱给予处理 , 以免转成 恶性 心律失 常。本组
所发生加速性室 性 自主心 律 中有 6例直 接转成 室性 心 动过 速, 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转 复窦性 心律。对于 A I M 再通 后早期出现的室性 早搏 , 即使是偶 发 的, 也应 高度 重视 , 严密 观察 。本组 l 2例在血管再通后 瞬间 出现偶 发室性早搏 , 继而 出现室性心动过速 , 医嘱及时静脉注射利 多卡 因复律。另 4 按 例 出现偶发室性早搏 , 继而 出现室性心动过 速 , 速转为心室 迅 颤动 , 即非 同步直流电除颤后 复律 。因此 , 立 冠脉 开通 后应严 密注意心 电图的变化 , 尤其是多源性 、 频发性 、 nT的室性 R o
是一种有创 治疗措施 ,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 A A, R 从本组病
例可以看出, 充分认识 A A的危 险 因素 , 真做好术前 准备 , R 认
术中严 密监测 , 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 常, 护士对各种抢 救仪器
早搏是室颤的信号 。
3 3 正确 、 . 熟练掌握 各种抢救仪器设备 的使 用及护理 导管
()85 5 :5 .
肤紧密接触 , 嘱任何人避免接触患者及病床 , 两电极板 同时放
电, 此时 , 患者身体和 四肢会抽动 一下 , 通过心 电监护 仪观 察 患者的心律 是否转为窦性心律 。此 时应 严密 注意心 电图的变
[ ] 张开滋. 2 临床心律 失 常[ . 沙: 南科 学技 术 出版 M] 长 湖
的熟练使用 等能 有 效地 消除 或减 轻 A A 的危 害, 高 急诊 R 提
PI C 的成功率。
参 考 文献 :
EV71感染轻症患者与重症患

4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是帮助鉴 别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肺水肿组患儿的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轻症组显著升高 5 呼吸增快、心率增快、血糖升高是提示病情进 展的预测因素 6 嗜睡、昏迷、抽搐这些表现在肺水肿组与脑炎 组患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这些神经系统 受累的表现不能作为伴发脑炎的手足口患儿病情 进展的预测因素。
a
1734±991
1570±1130
NK比例%
10.02±5.40
6.93±5.94b
NK细胞数量 (cell/mm3)
254±144
216±210
注:a :p <0.05; b: p <0.01;
1 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易于出现手足口病重 症表现,而死亡病人均有肺水肿的表现 2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绝大多数 出现了意识状态的改变,表现为嗜睡或昏 迷 3 肺水肿组的死亡率高达66.7%,出现肺水 肿的患儿多在入院后数小时之内死亡,表 明肺水肿是提示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普通病例表现
• 急性起病 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 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 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头痛等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重症病例表现
•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 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 昏迷,脑水肿、脑疝 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 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 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 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关临床分析。
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中,40例血肌酶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37例中性粒细胞低于50%,43例中性粒细胞高于50%;25例白细胞计数为(6.5~1.0)×109/l,55例白细胞计数为(10.1~25.0)×109/l。
经过综合对症治疗后,79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对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切断传播途径,避免爆发性流行,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高危因素;临床分析肠道病毒感染好发于夏秋季节,新生儿作为易感人群,其发病率明显较高。
导致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有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ox)、埃可病毒(echo virus),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等,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和呼吸道,也可以通过产道、羊水,以及胎盘等途径被感染[1]。
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中和抗体情况、病毒的毒性,以及入侵途径等,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2]。
本研究中,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30 d,其中早产儿8例,足月儿72例。
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7℃~39.6℃之间波动。
1.2 辅助检查结果 80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中,40例血肌酶中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37例中性粒细胞低于50%,43例中性粒细胞高于50%;25例白细胞计数为(6.5~1.0)×109/l,55例白细胞计数为(10.1~25.0)×109/l。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

5 8・ l
临床与 实验病理学杂志
JGi x a o 0 8O t ̄ ( ) nEpP t l o c; 5 h 2
肠 道病 毒 E 7 感 染 重 症 儿 童 的病 理学 特 点 V1
高子 芬 , 陆 敏
关键词 : 足 口病/ 手 病理学 ; 肠道病毒 ; v 1 E 7
中图分类号 : 1. R 5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7 9 ( ̄8 0 0 1 0 10 — 39 2 ) 5— 5 8— 2
出现危象 , 即使全力抢 救也最 终死亡 。此 外 , 重症病例 多数 有外周血 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和血糖 升高 , 并且有研究发现
这是预后差 的指标之一 。根 据以往我 们对 S R A S和人
C C等部门积极组织各 领域专 家查找病 因 , 究防治对 策。 D 研 经检测发现本次疾病 流行是 以肠道病毒 7 e rv 1 1( ̄eoi 7 , ms
结合尸体解剖病理改变对 E 7 重症病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V1
统症状和胸片改变 , 临床易首 先考虑 常见 的呼吸系统感 染 。
我们最初 曾考虑可能存在继发感染 , 但绝大 多数患儿病程极 短 , 继发感染难 以解释 , 用 而且病理 检查肺组 织仅见 少量 中 性粒细胞浸润 。
E 7 和柯萨奇病毒 、 V1 埃可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均属
噬神经现象 。血管套形成 。脑实质 内单核巨噬细胞/ , 质 4胶
( o I ) 引起 H MD的主要病 原体 。HF CxA 6 是 F MD于 15 9 9年
命名, 当时 C x A 6是 主要 病 原 体 。16 o 1 99年在 美 国发 现
EV71…
,
EV71简介

世界各国的发病情况
日本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发病较多的国家, 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 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 1997年以来,该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 1997 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 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 1997年4—8月马来西亚共有2628例发病,4~6 月死亡2 9例,死者平均年龄1.5岁。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澳大利亚和美国、瑞典一样,是最早出 现EV 71感染的国家之一。 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 71)在美国被首 次确认。
世界各国的发病情况
1972-1973 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 亚均发生过EV 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 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些病人还有严 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 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EV 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超过750 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
肠道病毒EV71简介 肠道病毒EV71简介
邵武市妇幼保健院
----张厚生
定义
肠 道 病 毒 EV71 感 染 疾 病 是 由 肠 道 病 毒 EV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 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 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 者和隐性感染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 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并 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 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 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 的会引起死亡。
临床表现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33例临床分析

多 为 发热 , 可 出 现 多 脏 器 的 表 现 ,如 心 肌 受 损 、 肝 功 能 异
常 、肺 炎 、无 菌性 脑 膜 炎 等 。危 重 患 儿 可 迅速 出现 心 源 性 休
衰竭而导致死亡。 2 讨 论
人 类 肠 道 病 毒 分 布 于世 界 各 地 ,以 夏秋 季 多 见 ,高 峰期 是 8 1 4 0月 。 人 是 人 类 肠 道 病 毒 的 唯 一 宿 主 ,人 一 传 播 是 人
2 1 流 行 情 况 :肠 道 病 毒 感 染 常见 于 夏 秋 季 节 ,以 往 国 内 .
经 口、 呼 吸道 传 播 引起 ,也 可 由胎 盘 、羊 水 及 经 产 道 引 起 感 染 。病情 的严 重 程 度 取 决 于 病 毒 的毒 力 、血 清 型 、入 侵 途
的某 些 脏器 对 病 毒 的 易 感 性 较 年长 儿 高 ,新 生 儿 的免 疫 应 答 不 足 以抑 制 病 毒 的复 制有 关 ,其 感 染 可 发 生 于 宫 内 、产 时 、
院 收住 3 例 新 生 儿 肠 道病 毒感 染 患 儿 ,其 中 ,男 1 3 8例 ,女
1 例 ;发 病 日龄 3 2 ,平 均 1 . ; 足 月 儿 3 例 ,早 5 ~ 7d 3 9d 1 产 儿 2例 。3 2例 ( 7 0 ) 首 发 表 现 为 发 热 ,体 温 波 动 于 9 . 3 . ~ 3. 7 6 9 5℃ ,热程 3 9d ~ ;1例 ( . ) 重 症 患 者 表 现 30
sc i i s Ox 、埃 可 病 毒 ( C i s 、脊 髓 灰 质 炎 ake r ,C ) vu E H0 vr ) u 病 毒 (oi i s 等 ,均 属 小 RN 病 毒 科 ,其 中 以 柯 萨 奇 p lvr ) o u A 病 毒 多 见 。新 生 儿 肠 道 病 毒 感染 可 因母 亲 等 亲 属 、 医护 人 员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新生儿重症肠道病毒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护理

施 [J].护 理研 究,2006,2O(7):1795—1796.
新 生儿重症肠 道病 毒感染并发多脏器功 能损 害的护理
朱幼 玲 何 碧 云 程 晓英 朱 海虹 (浙江大学 医学 院附属儿童 医院新生儿科 ,浙江 杭州 310003)
渡过 危 险期 ,住 院 34~ 35d后 出院。
【关键 词】 新 生 儿 ;肠 道病毒 ;多脏 器功 能损 害;护理
中 图分类 号 :R473.7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671-8194 (2013)25-us,EV)能在 人类消化道 细胞繁殖 ,然后通 过血液侵犯 其他器官 ,引起各种 临床综合病症 。新生儿肠道 病毒感染 较为普遍 ,较少引起疾病 ,且大 多预后 良好 ,但 是也可 引起多种病死 率较高 的严重疾 病 ,如 心肌炎 、脑膜炎 、严重肝 脏损害 等【1】。国 内外 文献侧重 报道肠道病毒 引起 的手 足 口病 ,而对 非皮疹性新 生儿肠道病 毒感染 缺乏报道 。2012年 8月本 院NICU成功诊 治了2例 新生儿 肠道病 毒感 染并发多脏器功 能障碍 ,现将护理 内容 报道如 下 。 1临 床资 料 1.1一般资料
例 1,男,年龄 11d,因少吃1d,发热、气促半天入院。患儿母 亲孕 1产 1, 自然分娩 I患儿胎 龄38周 ,出生体 质量3.5 kg。患儿反应 差 ,面 色苍 白 ,气 管插管皮 囊加压 呼吸 转入NICU,三 凹征存 ,双肺 呼吸 音粗 ,可闻及 湿 哕音 , 四肢 肌 张力 降低 ,肢端 偏凉 。入 院当 天 胸片提 示新生儿 肺炎 ,伴右上 肺不 张待排 ;心 脏B超 提示先 天性心脏 病 ,房 间隔缺 损 ,三尖 瓣轻 度返 流 ,左室 收缩 功能 减低 ;入 院后第 2天脑 脊液 肠道 病毒 三联检 测 :肠道 病毒通 用型 核酸 检测6.0×10 , 提 示肠道 病毒感 染 ;第3天 出现 阵发性 室上性 心动过速 ,伴 心功能 下 降 ,肝功 能损害 ,谷丙转 氨酶68U/L,谷草 转氨酶 139U/L,第4d心肌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要点与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要点与护理发表时间:2012-10-29T11:47:16.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罗力静[导读] 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7天至14天,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
罗力静(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河池 547000)【关键词】手足口病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54-01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多发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预后良好,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迅猛,少数患儿预后不佳,个别危重患儿可在较短时间内死亡,使得医务人员措手不及,家属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医疗纠纷[1],但患儿病情加重都有先兆,都有踪迹可循,通过严密监测,可以及早识别,使患儿转危为安。
河池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3月至6月共收治手足口病133例,其中重症为58例,现将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8例重症手足患儿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岁,其中1~3岁为38例,3岁至5岁为15例,5岁至8岁为5例。
居住地分布:居住在农村留守儿童为45例。
临床表现:58例患儿均有发热,体温在37.8~41℃,热程3至5天,热型为不规则热。
典型手足口或臀部皮疹49例,不典型皮疹为9例;神经系统表现58例:嗜睡、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无力和易激动;呼吸、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正比。
1.2治疗原则早期积极给予抗病毒、退热处理,合理应用激素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肺功能不全的患儿早期给呼吸机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血管治疗药物的应用、能量合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2 护理2.1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新入院的患儿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评估,建立手足口病巡视表,根据病情每30分钟、1小时、2小时巡视患儿。
危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12例死亡分析

计学处理 , 计量 数据 以均 数 ±标 准差 表示 , 样本 均数 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或方 差分析 , 使用前 先进行 方差齐 性 检 验 , 行 组 问 两 两 比较 , 0 0 进 P< .5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2 结 果
肺水肿 。4例入院时合并 循环衰竭。入 院到死 亡时问
11 临床 资 料 .
病 定 点 医 院住 院 治疗 的 1 2例 危 重 症 手 足 口病 死 亡 患 儿, 符合 手足 口病临床 诊 断标 准… , 市疾 控 中心 采 经 样( 咽拭 子 、 拭 子 ) 诊 E 7 核 酸 阳 性 。 l 肛 确 V1 2例 患 儿
13 统计 学处 理 .
E 7 感 染 死 亡组 WB C P 血 糖 水 平 与 普 通 型 V1 C、 R 、 手 足 口病 组 、 照 组 比较 明 显 升 高 , 异 显 著 有 统 计 对 差
后死亡。普通 型手足 口病组 3 0例 , 1 男 8例 , 1 女 2例 , 年龄 6个月 ~ 岁 。对照组为年龄相仿 的 同期住 院急 5
用 S S 1. P S 1 5软件 统计 包进 行统
仅1 例市 区居住 ,1 为农 村 居住 ; 7例 , 5例 ; 1例 男 女
年 龄 5个 月 ~4岁 3个 月 , 于 1岁 3例 , ~3岁 8 小 1 例, 3岁 以上 1 。1 例 2例 均死 于脑 干脑 炎 、 经源 性 神
差异 ( 00 ) 结论 P> .5 。 危 重 型 E 7 感 染 病 例 起 病 急 , 情 进 展 迅 速 , 死 率 高 , C C P、 糖 可 作 为 判 V1 病 病 WB 、 R 血 断 病 情 和 预 后 的主 要 参 考 指 标 。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治疗原则】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有无手足口病接触史。
评估生命体征、皮肤皮疹、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护理问题】体温过高感染的危险舒适的改变有窒息的危险(或呼吸道受阻)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一、普通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一)皮肤疱疹护理疱疹较小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破损;出现疱疹破溃者可先用0.25%安尔碘进行消毒,而后涂抹利巴韦林软膏预防感染。
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避开手、足有疱疹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研究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240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用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意识障碍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3.06%,低于无意识障碍患儿的97.41%(P <0.05);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无肢体冰凉、无呼吸困难、无心率加快患儿(P<0.05);使用乌司他丁、未使用血管活性药、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未使用乌他司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机械通气患儿(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均为影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临床应针对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干预,同时可多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重癥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多发于年龄≤3岁的学龄前儿童且发病率较高[1],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并发症严重以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2]。
由于患儿感染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高,造成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临床症状[3-4],目前已成为儿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临床疾病,了解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5]。
本文通过研究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临床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目的在于更好地辅助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240例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儿均经咽拭子或肛拭子检验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6];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支气管炎、肺炎、肺发育不良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患儿。
其中男142例,女98例,年龄1~10岁,平均(4.3±1.2)岁。
1.2 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激素、乌司他丁、血管活性药及机械通气治疗。
记录患儿的发热、皮疹、意识障碍、肌阵挛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的临床体征发生情况;是否使用激素、使用乌司他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以及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患儿不同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式与预后效果,分析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参照2011年《肠道病毒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7],疗效判定如下,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呼吸正常,肺部水泡音消失,无血管活性药物依赖,神经系统和心率恢复正常;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呼吸基本正常,肺部水泡音减弱或消失,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亦基本恢复;无效:体温高热、呼吸困难依旧,肺部水泡音,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心率加快;死亡:患者死亡。
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儿不同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比较意识障碍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3.06%(103/124),低于无意识障碍患儿的97.41%(113/1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儿不同临床体征的治疗效果比较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无肢体冰凉、无呼吸困难、无心率加快患儿(P<0.05),见表2。
2.3 患儿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比较使用乌司他丁、未使用血管活性药、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未使用乌他司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机械通气患儿(P<0.05),见表3。
2.4 影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均为影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3 讨论肠道病毒主要是指具有多种类型的小RNA单链病毒,属于致病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种类之一,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8]。
该类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9-10],病情严重患儿甚至会出现心肌炎、脑水肿、脑膜炎、脑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11]。
由于患病人群以4~5岁以下小儿为主,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弱,易给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2]。
尽管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手段较多,但预后效果依旧不理想。
因此,了解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3.06%,低于无意识障碍患儿的97.41%(P<0.05),提示意识障碍可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影响患兒预后,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着重关注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密切关注患儿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予以正确有效的治疗,帮助患儿改善意识障碍情况。
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低于无肢体冰凉、无呼吸困难、无心率加快患儿(P<0.05),提示上述临床体征可能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进一步导致预后效果较差。
因此,医师应对上述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帮助患儿改善肢体冰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体征表现,进一步提高患儿的预后[14]。
使用乌司他丁、未使用血管活性药、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未使用乌他司丁、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机械通气患儿(P<0.05),表明乌司他丁、血管活性药、机械通气的使用会对患儿的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5],提示在临床中应尽量多使用乌司他丁对患儿进行治疗,同时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与机械通气的使用。
乌司他丁属于蛋白酶抑制剂[16-17],可有效稳定溶酶体膜,并对溶酶体酶的释放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阻止心肌抑制因子的生成,在消除氧自由基的同时对炎症介质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应用于急性循环衰竭的抢救中效果显著[18-19]。
而血管活性药与机械通气均有一定的适应证,这可能就是其导致患儿预后较差的原因。
另外,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均为影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提示医生在临床治疗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并予以患儿有效的干预措施[20-21],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过程中,针对意识障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患儿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干预,同时可多使用乌司他丁对患儿进行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1]杨梅雨,张新萍.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4):4093-4095.[2]黄月艳,柳国胜,韦叶生,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S100B和NSE水平与颅脑MRI的诊断[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1):1019-1922.[3]韦佩俭.手足口病临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53-156.[4]郑亚明,杨娟,廖巧红.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62-466.[5]熊志勇,刘静.EV71检测、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0):20-23.[6]林燕,刘磊,马才兴.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特点[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3):334-338.[7]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75-678.[8]田鹏,李克.2008-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08-109.[9]孟祥鹏,张爱华,阴珊珊,等.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2):956-960.[10]林春燕,王明昌,曾小平,等.海口市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2):1615-1618.[11]袁鑫霞,刘会彦,尤彦华,等.综合全面性护理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A):123-124.[12]张喜芳.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66-67.[13]向君华.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560-1562.[14]张志刚,蔡钢.手足口病方辅助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35-2938.[15]鄒明艳.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66-68.[16]李树青,孙雪丽,王执勇.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849-851.[17]莫旻龙,李小悦,徐刚,等.乌司他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5):49-52.[18]黄敏菁,蒙勇球,陆业光,等.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疗效及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2):223-225.[19]曾庆玲,唐培佳,徐月秀.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时的抗炎和肺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10):819-822.[20]汪小君,潘晓琤,秦晓敏.早期预警的心理干预在米力农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421-422.[21]陈宝川,卓翠芳,李巧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门诊普通手足口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