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第7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具准备:自行车把,车座,梧桐树球形花序等.自制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美术课。
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跨进了高中的大门,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后的拼搏,也一定能跳过龙门跨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之门,最终走向成功之门!(同学们,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跨入艺术的大门,在美术的殿堂里共同遨游吧)。
比如这一道门:(出示毛栗子作品)这是毛栗子1993年画的油画《门》,画面很写实、很逼真,受到很高的赞誉,同时这幅作品为毛栗子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如今他已经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了。
(出示汉斯·霍夫曼作品)而这幅作品又给你什么感受呢?霍夫曼的《门》要表达艺术家什么意图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打开《美术鉴赏》之门,一起学习《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一课。
二、新课学习(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展开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然后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1页PPT
记忆的永恒
达利
西班牙
《永恒的记忆》,画面 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 的旷野。平静如镜的海, 一马平川的沙滩、荒凉 的海岸,以及一个不可 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 方形台座,一块板,一 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 像软瓶似的三块钟表, 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 的坐在台座上,另一块 疲软地搭在像人脸的白 色生物上。还有一块未 变形的红色钟表,它上 面爬满了黑色的蚂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们怎样理解这样的作品?
开国大典(油画,1952-1953年 董希文)
社会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表达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充满生机和希望。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们怎样理解这样的作品?
生日(油画,1915年) 夏加尔(俄国)
记忆的永恒
达利
*周末去奶奶家了 (事件时间地点的陈述) *奶奶家房前的草地黄了 (外部环境的感受、描述)
欣赏前,先了解一些东西。
提及达利的绘画,人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蚂蚁、面包、软表、拐杖、 抽屉等形象,它们频繁地出现在达利的作品中,那么特别而又引人注意。达利
更多地是通过这些象征他童年记忆的潜意识符号来诠释着他的梦境,在达利的作
品中,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它的本体,都被达利赋予了特殊的涵义。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们怎样理解这样的作品?
记忆的永恒
达利
西班牙
《永恒的记忆》,画面 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 的旷野。平静如镜的海, 一马平川的沙滩、荒凉 的海岸,以及一个不可 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 方形台座,一块板,一 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 像软瓶似的三块钟表, 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 的坐在台座上,另一块 疲软地搭在像人脸的白 色生物上。还有一块未 变形的红色钟表,它上 面爬满了黑色的蚂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阅读思考:
米开朗基罗创作意图是什么? 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来自现实和艺术两方面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 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会大相径庭
《丛竹图》 郑燮 《圣母》拉斐尔
E:\大师\米开朗其罗 \ml0001.jpg
美术作品的表现是多样的,有的激烈,有 的抒情,有的悲壮,有的优美,有的以艺 术形象传情,有的则以故事叙事达意。
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巴尔扎克》雕塑 1898年 罗丹
思考与讨论:
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 扎克》的双手铲掉呢?
罗丹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 巴尔扎克,不拘泥于常规,洞 悉世界的精神气质。
《创造亚当》 ——西斯廷天顶画局部
原是心怀嫉妒的建筑师 布拉曼特企图让他出丑的 提议,却造就了人类艺术 永恒的瑰宝。米开朗基罗 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刚开 始也很头疼,但是随着创 作意图的明确和他过人的 美术功底和天赋,无比悲 愤的心情很快转化为创作 的激情,他谢绝助手协作, 独自一人站在18米高的脚 手架上作画,经过四年的 极其艰苦的劳动,终于出 色地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创 作任务。这幅作品最终表 达他对人的赞美和对人文 精神的歌颂。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开国大典》油画 1952-1953年 董希文
1、作者的创作意图?
2、是怎么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来的?
莫奈《印象.日出》1874
创作意图:
表达的是作者 对太阳照射在 教堂上的光斑 和色彩的闪动 感,所以教堂 或对象是什么 样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营 造出的整体的 光色氛围和效 果。
第七课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说课稿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美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小结与回顾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我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七课主要讲的是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它在整个第七课中起到引领、拓展学生鉴赏能力宽度和深度的作用。
对于整个教科书来说,它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①:第一是知识目标:打破学生对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是为了完成美誉这个目标。
②:第二是能力目标: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从中学会鉴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
这是为了完成智誉这个目标。
③第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使他们发现鉴赏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样的情操,这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德育这个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2)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节课重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flash短片,并提出讨论课题这样的方法突出重点。
同时本节课的难点是:(3)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分解,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创作背景放在一起向同学们展示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以下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虽然他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但是他们的头脑中确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原则:第1是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个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第2是直观性原则;第3是德育为先的原则,在教学材料方面,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一个材料来辅助教学,以上呢是我对教材的整体分析,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1创设一个情景,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与重点、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的内容的解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内心因素,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艺术创作的因素非常重要。
这也为下一课教授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做了前导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艺术家创作的心理因素和创作意图,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进行体现,从而理解纷繁复杂的艺术显现。
2 、能力目标:在了解和把握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思想过程后,对以后的艺术作品欣赏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品背后作者倾注的思想和要所表达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调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并可以学习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感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创作意图的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以及怎么样在作品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艺术家创作意图是属于艺术思想内核和深层精神的方面,每个艺术家创作作品都具有复杂的想法,这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难度。
四、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
再通过讲解与比较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几个要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看到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印象。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理解作品,学会鉴赏。
2、能力目标:从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找到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学会自主审美。
重点难点:重点是创作意图都有现实依据,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分析法、探究法媒体用具: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演示几副美术作品图片,引出课题: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演示课件《巴尔扎克像》)讲述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他的著名作品《巴尔扎克》的故事,试图以此说明美术作品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指出对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认识,是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一环。
二、讲授新课:(演示课件)1、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1)演示毕加索的《牛头》雕塑,艺术家视觉的敏感性触动艺术创作的灵感。
(2)演示西斯廷天顶壁画《创世纪》,讲述创作该作品的有关故事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作过程。
2、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演示课件)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是在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这也就是是艺术创作的针对性。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
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形成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必定受到其所生存和成长的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对艺术家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知识水平和家庭、爱情等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有助于我们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本身。
演示徐悲鸿的《愚公移山》、郑板桥的《丛竹图》、古元的《离婚诉》,并分析各个作品的创作时代、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创作原因、创作意图,帮助理解美术作品。
2019-2020年高中美术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总汇人美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网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07《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学科:高中美术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艺术家创作过程和创作手法,知道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作比较,了解画家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
用多媒体演示了解画家的创作,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对不同艺术家作品及同意艺术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欣赏、比较,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和领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特质,理解生活对创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悉艺术家创作过程,探究艺术家创作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验和领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意图三、教学分析:按美术教学常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总共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二小节为第1课时,第三小节为第2课时。
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提问、互动。
第二部分一、导入新课板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邱稳,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咱们在第二课讲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时,我跟大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美术作品其实就是美术家的语言,也是美术家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媒介”。
我看到有人点头了,大家大部分都还记得。
现在咱们再仔细回味这句话,其实,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蕴含有美术家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主张、观点,这就是艺术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那么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咱们通过今天的课程来一一解答。
二、讲授新课首先,开始咱们第一个大问题,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板书)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源有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其实也是平凡的劳动人民,只是艺术家会比其他人更敏感,更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初中美术画作分析教案
初中美术画作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美术作品分析的概念,掌握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相关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增强对美术作品的关注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独立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用具形式各样的美术作品、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作品美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欣赏美术作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方面。
活动二:欣赏与分析1. 教师展示多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如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作者的背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心得。
活动三:实践与创作1. 教师提出创作任务:请同学们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并尝试创作一幅类似风格的作品。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活动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在美术欣赏和创作方面的提高。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更高的期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欣赏、分析、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审美水平等。
3.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关注度,以及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美术知识。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高中美术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是有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的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课本、教案(四)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以罗丹说过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开始,引出罗丹及其作品。
生: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欧米艾尔》、《思》、《巴尔扎克》并模仿部分作品。
1、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去?据说原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
罗丹的学生布而岱赞美这双手“他的这双手雕刻的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部分。
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住,以突出那毛发散乱硕大的智慧的头颅,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先走、思考《巴尔扎克像》中。
2、从这个故事里,让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得到较准的答案。
教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介绍,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所以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有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教师展示:展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艺术家是不是受到了上帝的启示?学生:回答学生欣赏毕加索《牛头》,请同学们说出创作《牛头》所使用的材料。
第0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具象再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的塑造以及其形象的心理活动的刻画。
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
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 注重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 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抽象艺术即不在于形象的塑造,也不在于以气氛的烘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
创作意图
高 一 美 术 鉴 赏
第七课
《巴尔扎克》 雕塑 1898年 罗丹
创作意图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由于他的父母婚后的生活并不美 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便送给了乳母寄养,只有在礼拜天才能与家人团聚。巴尔扎 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弟妹三人。但因为长期在乳母家寄养,所以他的童年既没有得到父母的 爱抚,也没有得到多少欢乐。他曾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到:“这是任何人命运中所不曾遭受到的 最可怕的童年。”
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 并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
《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
返回
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抗 日战争最艰难的确1940年,有感于中 国人民抗战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和信 心,徐悲鸿以我国古代愚公精神的传 说创作了这幅画。作品中有的挖掘, 有的运输,还有的担负后勤工作,以 此说明,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胜 利一定属于我们。而在艺术上,徐悲 鸿则更多的借鉴了西方的造型来表明 他改造传统中国画的现实主义艺术主 张。
《
L..l .H .O .O .Q 》 复 制 品 , 年 ( 1919 )
杜 尚 法 国
创作意图:
作者采用铅 笔是为了向传统 绘画技术提出挑 战,既技术在20 世纪已不重要, 作者采用印刷品 意在表明,唯一 的真实不是这件 作品,更不是这 个人,而是这张 纸片而已。
高中美术_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反思鉴赏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过程验证,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掌握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点石成金才是最重要的。
再鉴赏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赏。
在应用拓展环节,应该对学生有区别的对待,尊重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力图让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允许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
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效果分析: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材的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评测练习】:1、该画的作者是()A、徐悲鸿B、张大千C、董希文2、该画属于()A、油画 B 、版画C、国画3、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画作将中国的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巧有机地融会一体,独创了他“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竹:高风亮节,坚韧不拨,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梅: “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兰:幽、雅;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 出门休惊黄尾犬 , 越墙莫损兰花盆 。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衙斋听竹 》 郑燮
36
《墨梅图》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不同的艺术家会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他们的意图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4、综合艺术
怒吼吧 中国 李桦 1935年
东千原咬 西磨在定 南万破青 北击岩山 风还中不
坚放 劲松 任立 尔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4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1、 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2、 针对艺术家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参你 军为 ?什
么 还 不 去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作品36号 波洛克
波洛克的画从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 端的自由和开放,它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千姿百态?
34
“假如真理应该灭绝,那么后代 就会把我的《巴尔扎克像》毁 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 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 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巴尔扎克像为什么没有手?
从这件雕塑中我们可以看 到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 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有什么 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 品。
3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钱蔚《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什么美术家的创作意图从何而来,影响艺术家创作的意图因素有哪些,艺术家的意图如何体现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了解创作意图和艺术家通过哪种新形式进行创作的以及在整个社会环境下对作者创作意图会有哪些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生活中见到的美术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鉴赏美术作品创作意图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的观赏,思考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了解艺术作品背景进行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打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都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里面,它不是神秘的是可以了解分析的。
2、教学难点: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学去分析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有点困难,需要课后的大量阅读了解美术作品,以及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3、教学设计: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了解作者来分析美术作品中作者的创作意图。
4、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多媒体、提问法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美术作品《牛头》西班牙毕加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作品看到第一眼是感觉像是想出的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式表达很好,这位同学说看到第一眼就联想到了牛,采用的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重组的方式。
2、讲授新课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是用废弃的自行车座和车把制作而成,自行车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创作出“牛头”来呢?作者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了?我们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艺术家总是做出让我们好像不容易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呢?有的人曾经说伟大的艺术家是上帝派来的,收到的上帝的启示。
其实艺术家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
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他们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他们笔一般人更具有视觉上的敏感性。
他们是以艺术视觉眼光看待世界的,一旦他们收到某种的触动便会有感而发,激起表达和创造的冲动和欲望。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重要性3. 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4. 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5. 学生创作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2. 示范法: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4.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进行评价。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的PPT或教案。
3. 准备纸、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4. 准备评价表,用于学生作品的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定义、分类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分析美术作品。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探讨创作意图。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和创作意图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2.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成果用文字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评价。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下收集一幅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作品背景、创作意图等。
美术教案的设计意图
美术教案的设计意图【篇一:《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方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方案罗山县龙山乡中心校姜保国【篇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结合图片对比鉴赏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罗丹的《巴尔扎克》,讲述罗丹创作《巴尔扎克》的故事,激发情意。
思考与讨论:(1).从罗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课件展示分析作品: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教师总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来自现实生活和艺术主张,现实生活中是由于心怀嫉妒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的主意,他想使缺乏绘画创作经验的米开朗基罗当众出丑,达到贬低米开朗基罗的目的;艺术方面表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的无比信仰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
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
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结合图片对比鉴赏法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罗丹的《巴尔扎克》,讲述罗丹创作《巴尔扎克》的故事,激发情意。
思考与讨论:(1).从罗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知道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品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呢?
引出: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教师总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来自现实生活和艺术主张,现实生活中是由于心怀嫉妒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的主意,他想使缺乏绘画创作经验的米开朗基罗当众出丑,达到贬低米开朗基罗的目的;艺术方面表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的无比信仰的观念。
3.:艺术家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和创作的欲望呢?
引导: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场景,师生共同回忆并叙说过程。
在此提出问题:相信当年的那辆自行车已经宣布报废了,如果它还在你会怎样对待这部报废的自行车呢?
课件展示分析作品:毕加索的作品《牛头》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艺术家比一般人更具有视觉敏感性,他们在受到现实还是艺术的某种触动时,便会有感而发,激发创作的冲动与欲望。
4: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A课件展示分析作品: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
提出问题:简述我国1940年的社会背景?说出画家面对现实表明了什么观点?(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
由于早期徐悲鸿收到中国画的影响(画马,对中国画的热爱))
小结: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现实生活情况和艺术观念。
B课件展示分析作品:郑板桥的作品《丛竹图》和拉斐尔的作品《圣母子》想想为什么他们的创作意图不同?(郑板桥生活在清朝,当过秀才和举人,就想体现他的清正廉洁,虚心,淡雅,坚韧;拉斐尔是生活文艺复新时期,对宗教的信仰很强烈。
)
引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创作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C课件展示分析作品:古元的作品《离婚诉》和李桦的作品《怒空吧,中国》引出: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的生长环境不同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D课件展示分析作品:夏加尔的作品《生日》
引出:艺术家的生长环境和爱情也是影响创作意图的因素。
小结: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包括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情况和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家生长的社会背景、文化条件、艺术家的个性和家庭、爱情等方面。
5: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们要从不同的类型的艺术形式来看艺术家创作意图的体现。
提问:我们学过的艺术形式的类型有那些呢?
(具象、意象和抽象)
分类理解:
具象:《开国大典》具体的是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
意象:《荆柯刺秦王》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抽象: 《第三国际》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L.H.O.O.Q》通过铅笔在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画胡须传达了作者要表现的不是这幅画也不是这个人,是这张纸本身。
(对于观念艺术,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