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动物生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生理知识点总结动物的生理过程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命现象和机体功能的综合反映。
了解动物的生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还能够指导动物保护和养殖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下面将对动物生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呼吸系统呼吸是动物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动物通过呼吸器官(如鳃、肺)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内呼吸是指氧气进入细胞,与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例如,鸟类拥有空气囊,能够实现空气的单向流动,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将气体直接输送到细胞。
2.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指动物体内通过心脏和血管将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的过程。
它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定环境并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心脏和血管。
心脏负责将血液从静脉输送到动脉,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中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组织,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指动物体内将食物转化为可供细胞利用的养分的过程。
它包括摄食、咀嚼、化学消化、吸收和排泄等环节。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例如,草食性动物的消化系统具有发达的盲肠和大肠,以便消化纤维素的部分;肉食性动物则拥有锐利的牙齿和强壮的消化器官,有助于消化肉类食物。
4.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传递信号、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
它由神经元和神经组织(如脑、脊髓)组成。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信息,以控制动物体内的各项功能。
例如,感觉神经元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并将信号传递至大脑,而运动神经元则能够向肌肉发送指令,使其产生动作。
5.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动物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内部生殖器官和外部生殖器官。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畜禽生殖生理知识点总结

畜禽生殖生理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生殖系统1. 生殖器官动物的生殖系统由生殖器官组成,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辅助器官。
生殖腺是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和卵巢。
生殖道包括输精管、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生殖辅助器官包括阴茎、阴囊和外阴。
2. 生殖细胞动物的生殖细胞分为精子和卵子。
精子由睾丸产生,卵子由卵巢产生。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产生新的动物。
3. 生殖激素生殖激素是由生殖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包括睾丸激素,雌性激素包括卵巢激素。
生殖激素对动物的生殖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动物的生殖过程1. 雄性动物的生殖过程雄性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性成熟、性激素分泌、精子生成、交配和生殖行为等。
在性成熟后,雄性动物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刺激睾丸产生精子。
然后精子通过射精进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 雌性动物的生殖过程雌性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性成熟、性激素分泌、卵子生成、受精和妊娠等。
在性成熟后,雌性动物开始分泌雌性激素,刺激卵巢产生卵子。
然后卵子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等待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如果受精成功,雌性动物将怀孕。
三、动物的生殖周期1. 雄性动物的生殖周期雄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包括性成熟期、繁殖期和性休息期。
性成熟期是雄性动物产生精子的阶段,通常在性成熟后就进入了繁殖期,一直到性休息期。
在繁殖期,雄性动物通过交配和排精来进行繁殖行为。
而在性休息期,雄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分泌减少,生殖活动停止。
2. 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雌性动物的生殖周期包括性成熟期、发情期和非发情期。
性成熟期是雌性动物产生卵子的阶段,通常在性成熟后就进入了发情期,一直到非发情期。
发情期是雌性动物怀孕的最佳时间,在这个阶段卵子成熟,雌性动物会展示出发情行为,吸引雄性动物进行交配。
而在非发情期,雌性动物的生殖激素分泌减少,生殖活动停止。
四、动物的生殖调控1.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动物的生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维持体内酶活性的最佳状态。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必要前提。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过程(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能接受某种激素调节的组织、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远距离分泌、旁分泌调节、自分泌(低等动物)。
3自身调节:(局部)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关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它们自身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
细胞膜物质转运:1被动转运: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的放在一起时,溶质的分子会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称为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题都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
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跨国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1)研究内容:生理学是研究活的有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的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 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器官生理学。
C. 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3、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的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和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的反应,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2.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蓝图。
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了解基因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3.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感知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排除未消化的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等。
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和酶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和呼吸肌等。
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的调节和肺的结构对于理解动物的氧气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具有重要意义。
6.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流动原理以及血液的凝血机制对于理解动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7.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液的平衡。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和尿液的生成对于理解动物的废物排泄和体液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性交。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性外器等。
了解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性腺的激素调节对于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后代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了解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发育、代谢、生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物学学习笔记

一、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1、细胞的组成与结构细胞分化(不可逆)细胞连接:桥粒、紧密连接(上皮)、间隙连接(最主要)2、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单层、复层)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组织、软骨、硬骨)肌组织神经组织二、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1、受精2、卵裂期:完全卵裂(等裂,不等裂)、不完全卵裂(盘裂、表裂)螺旋卵裂(大部分原口动物)、辐射卵裂(后口动物)3、囊胚期:囊胚(囊胚层、囊胚腔)4、原肠胚:原肠腔原肠的形成方式:内陷+外包、分层+内移、内转5、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体腔囊法(肠腔法)、裂体腔法(原口动物和高等脊索动物)6、神经胚:神经板→神经管→前端成脑、后端成脊髓7、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卵裂方式螺旋卵裂辐射卵裂成体口形成原肠口新形成肛门的形成新形成原肠口中胚层形成方式裂体腔法肠腔法或裂体腔法体腔类型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骨骼发生外胚层(头足纲例外)内胚层三、动物的系统发生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原口动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中生动物中生动物门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真后生动物两胚层、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扁形动物门假体腔轮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铠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真体腔不分节软体动物门分节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后口动物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四、原生动物门最原始的真核生物1、结构:细胞膜统称表膜,细胞质分为内、外质2、运动方式:鞭毛或纤毛,基本结构为微管,9(2)+2结构伪足,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活动3、排泄:收集管和伸缩泡4、营养: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5、生殖:无性生殖主要为二裂生殖有性生殖分为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6、呼吸:扩散作用应激性:神经肽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纤毛虫纲五、中生动物门体表普遍具有纤毛,身体蠕虫状,由20~30个细胞组成。
动物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1. 你知道吗,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拿汽车的发动机来类比,心脏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强大动力源。
它昼夜不停地跳动,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帮助我们维持生命。
想想看,如果心脏出了问题,那可真是不得了啊!
2. 哎呀呀,神经系统那可是超级复杂又厉害的存在呢!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把我们身体各个部分紧密连接起来。
你不小心摸到很烫的东西,然后迅速把手缩回来,这就是神经系统在发挥作用呢,是不是很神奇呀?
3. 咱说说肌肉吧,这可是让我们能活动的关键呀!可以把肌肉想象成拉车的马,它们收缩和舒张,让我们能跑能跳能做各种动作。
没有肌肉,我们不就只能像个木头人一样啦,多可怕呀!
4. 血液呀,就如同河流在身体里流淌!它带着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滋养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要是血液出了问题,那不就跟河流被污染了一样糟糕吗?
5. 肾脏的作用可不能小瞧呀!它就像是个过滤器,把身体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来。
你想想,如果肾脏不工作了,那些废物都留在身体里,我们还不得难受死呀!
6. 动物的骨骼呀,那就是身体的支架!和房子的大梁一样重要呢。
没有骨骼的支撑,我们的身体不就软塌塌的不成样子啦?是不是很惊人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动物解剖生理学真的太有趣太重要啦,了解这些知识点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动物,以及我们自己的身体呀!。
初中生物动物生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动物生理知识点归纳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其中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动物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功能。
初中生物课程重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动物生理知识,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动物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呼吸系统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使得氧气从外部进入体内,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动物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呼吸道、肺(鱼类的鳃)和呼吸肌肉。
例如,人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外呼吸和内呼吸的过程,以及全身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是将食物分解成可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道附属器官。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口腔、食道、胃和小肠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循环系统动物的循环系统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动脉和静脉的区别,以及红血球和白血球在血液中的作用。
4. 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接受和传递信息,以调节和控制身体的功能。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以及感觉器官的作用。
5. 泌尿系统动物的泌尿系统主要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6. 生殖系统动物的生殖系统主要负责繁殖后代。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雄性的睾丸和雌性的卵巢)、生殖道(雄性的输精管和雌性的输卵管)和外生殖器。
初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了生殖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过程。
7. 运动系统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负责骨骼支持、肌肉运动和保护内脏器官。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动物生理学是指研究动物内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 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生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功能都与细胞密切相关。
例如,动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结构对动物生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生物分子和代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了解生物分子和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贮存形式,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
3. 肌肉和运动控制肌肉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主动收缩的组织。
人体内有三种肌肉: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运动控制是指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发出控制信号。
了解肌肉和运动控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运动机制和体育运动。
4. 神经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负责传输电信号,控制各种身体动作、记忆和推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感觉和反应机制。
5.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激素是在人体内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以上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现象和解决动物生理学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生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各章节知识点引言动物生理学是对动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研究,它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动物生理学的各章节知识点,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和呼吸生理学。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生理学研究的是细胞内的各种生理过程。
细胞内的主要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呼吸、细胞分裂和细胞运输等。
细胞呼吸是细胞通过氧气和葡萄糖产生能量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过程,细胞运输是细胞内物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它负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传递信息。
神经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等。
消化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研究的是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吸收营养物质。
消化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循环生理学循环生理学研究的是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心脏和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循环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循环和血压的调节等。
呼吸生理学呼吸生理学研究的是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呼吸节律的调节等。
结论动物生理学的各章节知识点涵盖了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和呼吸生理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运作机制,为动物健康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动物生理学资料整理

动物生理学资料整理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 ):即内环境稳态。
是指内环境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兴奋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5.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徐,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6.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7.阈电位:能使可兴奋细胞膜Na+或C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8.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
9.突触后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性效应。
由于这种抑制是由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称为突触后抑制。
10.反牵张反射:牵拉肌肉引起牵张反射,致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多,导致被牵拉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抑制,这种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的反射成为反牵张反射。
11.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不直接传递信息,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该类化学物质称为神经调质。
12.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13.键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是发生的牵张反射。
例如膝反射、跟键反射、肘反射14.血清:血凝块在血小板释放的因子的作用下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15.血浆:血液去掉有形成分(血细胞和血小板)后的淡黄色液体。
溶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气体、激素、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等。
16.血沉:RBC在静置血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动物生理学整理笔记

动物生理学绪论0.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研究内容和任务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健康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常用的研究方法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实施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生活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或功能紊乱等。
Eg: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在体实验(in vivo):在完整的动物身上进行的观察或实验。
Eg:去大脑僵直急性实验离体实验(in vitro):器官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Eg:骨骼肌实验0.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0.3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1.体液及其分布体液占体重60%,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中血浆5%、组织液14%、淋巴液和脑脊液1%2.内环境和外环境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简言之,稳态是一种状态,一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一种状态。
现代生理学里泛指体内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系统乃至整体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在各种调节机制作用下,总能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Eg:血液pH值为7.35-7.45; T为36℃-37℃0.4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反射弧2.体液调节定义: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动物生理学整理资料

动物生理学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能力,细胞膜的物质转运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细胞的兴奋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三个基本过程:(1)去极化,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即膜电位的极化状态消失;(2)反极化,继去极化后,进而发展为极化状态倒转,变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3)复极化,膜内电位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恢复到原来静息电位水平。
机体机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完成神经反射所需的结构称为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动物反射活动可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二、体液调节指内分泌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远隔的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组织或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比重各种家畜全血的比重在1.05~10.6,比重大小决定于所含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血液的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的摩擦产生阻力表现出流动缓慢和粘着特性,叫做粘滞性渗透压血浆内溶有多种晶体物和胶体物,因而构成了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前者约为767.5kPa,占血浆渗透压的99.5%。
酸碱度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35~7.45,静脉血比动脉血的pH值稍低。
血液的生理作用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
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的功能:一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有调节血管内外水量平衡、维持正常血浆和组织液容量的作用。
二是实现体液免疫,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血浆γ-球蛋白,是机体免疫性抗体。
三是参与血凝过程,其中纤维蛋白原是最主要的凝血物质。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一、概述●机体功能与调节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
●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概念: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迅速,准确,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
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自身调节●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称为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的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
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会出现一次快速的、可扩布的、可逆的膜电位波动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
●阈电位: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最低膜电位临界值。
(即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之前,膜电位去极化所必需要达到的最低值)-触发开关3.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兴奋性的周期:●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峰电位●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反应,负后电位的前部●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负后电位的后部●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正后电位●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重点: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枢指令(反馈)●运动神经传出(神经AP)●神经肌肉兴奋传递(肌肉AP)●兴奋收缩耦联(三联管,Ca2+)●将肌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长度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绪论考纲要求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动物生理知识点总结

动物生理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功能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保护细胞内部环境。
细胞质含有各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都有不同的功能,保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活动。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
2. 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细胞代谢需要能量的参与,通常通过三大代谢途径来提供。
即三磷酸腺苷(ATP)分解途径、糖异化途径和氧化磷酸化途径。
3. 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细胞分化是指细胞逐渐发育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而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进行繁殖。
这些过程是细胞功能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神经系统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神经元的功能包括感知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和释放神经递质。
2. 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外快速传播的电信号,它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基础。
神经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离子通道的开闭,其中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神经冲动传导的关键。
神经冲动的传导可以通过神经元轴突上的髓鞘进行加速。
3.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部刺激,然后通过神经元的传递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机体进行调控。
神经系统调节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体表感觉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心率、血管张力、呼吸等生理功能。
三、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或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们通过血液循环对机体进行调节。
内分泌激素的主要腺体包括垂体、甲状腺、胰岛素、性腺等。
内分泌激素的功能包括调节代谢、生长发育、水电解质平衡、生殖功能等。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第三章血液】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
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4、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0期—快Na+通道开放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稳定大小肺泡容积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
Pco2降低、pH升高、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增加。
2,3—二磷酸甘油,2,3-DPG升高,氧离曲线右移。
6、波尔效应以及其意义酸度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pH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降低;反之则升高。
生理意义:即可促进结合;又可促进解离7、影响组织换气和肺换气的因素肺换气: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肺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组织细胞代谢;血液供应8、气体在血液之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9、呼吸运动的方式10、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1.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2.氧合3.1分子的血红蛋白可结合4分子氧(发绀:去氧血红蛋白=50g/L)4.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和解离曲线呈S形【第六章消化和吸收】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伸展性;紧张性;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3、复胃分为哪个室4个:瘤胃,网胃,瓣胃(前三个总称前胃)和皱胃4、各种消化液的性质极其生理功能唾液(功能):浸湿草料,促进食欲,防护性功能,植物性酶免遭破坏,散失体热胃液(成分)盐酸,胃蛋白酶,胃脂肪酶,凝乳酶,粘液,内因子(糖蛋白)胰液(功能)中和盐酸,消化作用胆汁(功能)促进脂肪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肠液(功能)依靠其中各种消化酶,对糖、蛋白质和脂肪进一步分解,使它们成为可吸收的物质。
5、消化的方法: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6、瘤胃类微生物生存的条件温度(39oC-41oC);pH值(5.5-7.5) ;高度乏氧;营养丰富;渗压恒定;节律性的运动7、主要营养物质为什么在小肠内吸收(3点)分解到可吸收状态;内容物容留时间较长;广大的吸收总面积【第七章能量代谢及体温】2、能量的利用50%以上能转化为热能,其余的自由能转移给体内的ADP成为三磷酸腺苷(ATP),以化学能形式被贮存。
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劳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4、产热方式和散热方式产热方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5、体温调节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第八章排泄和渗透压调节】有效滤过压(与组织液处相比较):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组织液)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静水压)2、肾的血液循环特征(一) 肾的血液供应特征(两次经过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3、肾的功能1.排泄代谢终产物:含氮物质、电解质、水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生素D3等4.调节动脉血压:排出水、盐类,分泌肾素等4、排泄途径1.肾脏:尿液、代谢终产物、异物2.肺:CO2 、 H2O、挥发性物质3.皮肤:水、汗腺分泌4.肝和肠:胆色素、无机盐5、影响滤过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面积)6、醛固酮的作用以及其有效刺激途径作用: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促进Na+的重吸收,同时可排出K+。
即保钠、保水、排钾。
有效刺激条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Na+浓度降低或血K+浓度升高【第九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神经元的传递方式以及突触的传递方式3、神经元的功能4、神经元传导的特征和突出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绝缘性、生理完整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突触:单向传递、触延搁、总和作用、兴奋节律性改变、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6、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机制7、拮抗剂、兴奋剂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的刺激感受器对刺激的选择性(换能作用、放大作用)2、适应现象3、对比现象和后作用9、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第十章内分泌】2、激素的分类(一)含氮激素1.胺类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肽类激素:垂体激素、胰岛素(二)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性腺和胎盘分泌的激素3、轴系反馈性调剂的类型4、激素的特点(一)信息传递(二)相对特异性(三)生物放大作用(四)相互作用5、各种内分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下丘脑激素的生理作用: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GHRH(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进GH(生长素)的释放。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TSH(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GnRH(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进LH(促黄体素)和LSH(促卵泡成熟激素)的释放。
GHRIH(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GH(生长素)的释放。
PIF(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PRL(催乳素)的释放。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1)神经垂体a.加压素(抗利尿激素ADH):生理浓度主要是调节肾对水分的重吸收,高浓度时收缩血管和血压升高b.催产素(OXT\OT):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的排放。
(2)腺垂体a.GH(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强糖的利用及脂肪的分解。
b.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d.PRL(催乳素):促进妊娠期乳腺的发育、使乳腺开始和维持泌乳。
e.F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激素):促进性激素的释放和性腺的发育。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a.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贮存;促进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的分解、改变脂肪的分布。
b.调节水盐代谢。
c.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d.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
e.对血管的允许作用。
f.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g.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2)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保钠排钾、保水。
【第十一章生殖与泌乳】1、性腺的类型和功能:(类型)睾丸和卵巢(功能)产生配子;分泌激素2、乳腺的结构:由皮肤、筋膜和实质三部分组成3、乳腺的发育过程a 出生到初情期:雌激素低,只有简单的导管,以乳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b 初情期:导管系统生长迅速c 妊娠期:具有分泌功能,导管系统进一步扩展分支,形成小叶间导管,出现腺泡d 泌乳期:乳腺细胞数增多,乳腺组织发育完全,直至泌乳高峰期。
4、妊娠阶段有哪些变化?包括:卵裂着床胎盘妊娠的维持5、初乳的成分和特点6、乳腺的合成物质:乳糖、乳脂、乳蛋白7、雄激素刺激素以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雄激素的主要功能:a.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生精作用。
b.刺激和维持雄性副性征的出现。
c.影响性欲和性行为。
d.刺激骨骼肌和蛋白质合成和肌肉的生长;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红红细胞的生成;促进骨骼钙磷沉积和生长。
e.对下丘脑分泌GnRH及腺垂体分泌GtH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
2、雌激素的主要功能:a.促进雌性主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
b.促进雌性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
c.促进并维持雌性副性征的发育和维持性行为。
d.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成骨细胞活动和骨骼生长;高浓度雌激素导致水、钠潴留,降低血中胆固醇。
e.对下丘脑及腺垂体具有反馈性调节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