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共33页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生态文明被严重破坏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耕地缩减、土壤沙漠化、气候异常等,如今环境问题的解决被提上日益重要的日程.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为大家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所着《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应当从《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理论中得到启示来促进我国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处理环境问题,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于世界中的,要知道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发生的东西.每个东西都作用于别的东西,反过来也这样,并且在大多数情形下,正是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动和交替作用,阻碍我们的自然科学家去看清最简单的事物."[1]30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那里或多或少具有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在他们那里,似乎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2]99由此可见,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的源泉,而且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脱离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别谈人的发展了."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3]295.恩格斯的这句话已经明确指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财富的源泉,这就充分验证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人作为高级动物所具有的思维和精神也是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即客观存在,"旧的目的论已经完蛋了,但是有一种信念牢固地确立了:物质按照规律在其永恒的循环中运动,它在一定的阶段上---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必然地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4]26同时自然界也离不开人类,虽然没有人类自然界也会存在,但是没有人类的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它就变成一堆纯粹的抽象物而已."日耳曼民族移入时期的德意志'自然界',现在只剩下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可是在这个时期中没有人的干预而发生的德意志自然界的变化,实在是微乎其微的."[5]99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只有人才做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1]18在恩格斯看来,生命体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体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生物圈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自然界的循环运动,如果某一生命体在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的失衡."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305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能力必然高于其他生命体,因此在生态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占有自然物质过多,必然会导致生物圈的严重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人类应尊重其他的生命体,因为它们和人一样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权利.人与整个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做自然的主人"等错误思想,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而且客观规律是永恒的、没有办法规避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1]303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发展就会紊乱,甚至最终走向消亡,自然界也不例外.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界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受自然界规律制约的.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认知水平和生产水平的低下,人类是屈服于自然界的.那时候的人们认为是自然界给予了他们生存的物质资料,因此,对自然界抱着一种敬畏和崇拜的态度.而后,随着知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转化为物质财富并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也随之增强.慢慢地人们开始满足、享受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福利,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对自然界进行索取,于是出现完全无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乃至树立起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为了促进生产,以便获取更多的财富,人们毫无畏惧地破坏着自然,从没有想过,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种种行为会在日后引发的生态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当阿拉伯人学会蒸馏酒精的时候,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却因此制造出用来灭绝当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美洲这个地方的原始居民的主要用具之一.而后来,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的早被抛弃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1]306不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直接结果就是自然界开始对我们进行报复,正如恩格斯论述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为此他举例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1]305从自然辩证法中我们知道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类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自然观.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纠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确立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三、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全方位、多角度为了巩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应该主动地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人类要将自身的行为活动方式与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人的活动才会有效地实现,自然才会更加健康安全.1.促进经济腾飞,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物质文明为生态文明提供基础性的物质保障,没有物质文明的支撑,生态方面的难题和障碍根本无法克服,更谈不上重建生态文明了.而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原材料,生态文明就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仓库",离开生态文明谈物质文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生态文明的稳定与美好就放弃经济发展,否则会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前瞻性的.恩格斯认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多的具有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行为的特征."[1]303我们可以利用人在行为时所具有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前瞻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考虑生态的效益状况,注意不要超越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以及追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发展.我们一定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早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后治理,资本家生产经营唯利是图,很少甚至完全不考虑自然后果."当个别的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首先只能注意到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个别的工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制造的商品或买进商品时,只要获得了普通的利润,他就满意了,不再去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是怎么样.这些行为的自然方面的影响也同样如此."[1]307为此,恩格斯举例论证道:"西班牙的种植厂主在古巴烧掉山坡上的森林,发现在木灰中有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足够用一个时代的肥料,---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腐植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那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相干呢?"[1]307-308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饱尝了自然对人类报复的恶果之后,才会在当今如此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寻清楚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并且因之我们就有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1]306我国一定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发展经济要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及时、准确考虑每一项经济政策背后的生态效益,防患于未然,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2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重大作用."事实上,我们一天一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去认识在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是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有能力去认识,因而也学会去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后果"[1]305.恩格斯认为,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够用新技术防止和消除旧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防对自然的重复破坏.对此,马克思也认为"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品和各种不同国家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2]392-393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相关叙述告诉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还在于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早期,囿于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经济发展主要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而且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迄今存在的一切生产方式,都是只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发的.那些只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变成有效的进一步的结果,是一直全被忽视的."[1]306-307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实行"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5]这一论述强调了制度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度建设强调一种约束性的、强制性的规范,它是对人的主体自觉意识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国家应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好地契合现存的环境状况,同时也要根据新出现的环境状况及时地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人们不恰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政府及相关权力机关须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予以一定的调节,并利用适当的、有效的经济手段以及合理的、规范的激励机制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借助于各种制度决定人对自然界作用的性质和规模,包括政府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规,保护环境指标和评价体系,使环境问题进入政府结构领域,纳入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强化环境立法和执法等."[3]针对许多企业不恰当的经济政策造成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国家应鼓励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其经营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作为中心点和出发点,通过和实施绿色营销组和策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绿色消费,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4]4.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环境的恶化源于人类不恰当的行为方式,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脑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地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二者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1]299缺乏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人们是难以取得成功的,"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如果人的脑不伴随着手、不和手一起、不部分地借助于手相应地发展起来的话,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1]18正确的意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充分地认识自然界,从而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现在,整个自然界是作为一个至少在大的主要之点上已经解释清楚和了解了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1]31既然如此,在群众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组织和保护在群众中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对人们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明确公民在法律法规中享有的环境权,包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控告权、检举权、监督权,参与环境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正如党的十八大对环境建设的要求一样: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性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全社会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坚持、探索,不断用实际行动去增加"量的积累",终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完成"质的飞跃",重现一个美好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参考文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许桂灵,司徒尚纪.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南及其在岭南实证: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管见[J].大连大学学报,2009(5).[4]朱爱荣,姚正峰.自然辩证法在农产品绿色营销中的体现[J].商情(财经研究),2008(4).[5]三中全会公报: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DB/OL].[2013-11-12].。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文明也带来诸如资源殆尽、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使工业文明的发展陷入困境。

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

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通过批判机械自然观和追溯反生态观念的文化系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了解和掌握它们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哲学生态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人类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极大改善。

可是,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挖掘开采量也日益增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自然界的反应。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

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

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类屈服于自然界的权威,接受自然界的摆布。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也随之逐渐加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导致了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头脑,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被颠倒,错误的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忽视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与劳动,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看作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批判等。

本文将探讨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也可以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相互联系性和发展性。

恩格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由各种物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斗争,又存在联系和转化。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这些观点割裂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忽视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提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 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到19世纪 揭示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指导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强调自然辩证法的实践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PART 0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7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的客 观实在性
0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与启示
PART 01
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3
恩格斯的思想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
马克思主义诞生,恩格斯 成为其主要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关注自然科学的发 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

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 研究,提出了自然辩证法
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研究 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交流和合作 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 基础。
该理论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应遵循这些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 了技术支持。
该理论提倡生态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恩格斯认为, 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辩证的, 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
0 1
人类通过实践 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同时 也受到自然的 限制和影响
0 2
恩格斯强调, 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遵循自 然规律,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

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

生态文明自然辩证法

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

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

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

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摘要】本文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

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

最后文章介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生态环境2007年10月15日的胡锦涛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遭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那么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对建设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那么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保护环境,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环境的重要性。

一、认识的钥匙——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生态文明作为协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及意义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理念和行动准则。

实际上,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共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保障,人类生活在良好环境中,才能保障自己延续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与生态文明
• 二、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 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经济、政治、 文化和生态文明的 协调发展
• 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转变生产 与经济发展模式
a
17
总结
• 人类自产生以来,便一直从事着向自然界
索取财富、破 坏自然界平衡的活动。在人
类初期,由于干涉自然界的 规模较小,能
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它的提出并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都有重大的理论意生态文明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早就有所阐述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同时更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的辨证关系如今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们要站在全新的角度用全新的观点深刻领会和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胡报告中明确的指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对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发展
根据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结合 当前环境,评价胡锦涛的生态文

a
1
目录
• 1.核心概念 • 2.恩格斯《自然辩证
法》
• 3.胡锦涛:生态文明 是发展的新形态
• 4.总结
a
2
核心概念
• 世界是物质的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 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一个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我们生活在 这个世界,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 们比一些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 然规律。
a
3
《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恩格斯生前未完成 的著作,其中包括10篇论文、169札记和片 段,2个计划草案,共由181个部分组成, 由于各种原因,手稿到1925年才得以发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集中阐述了自 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 证法理论是以唯物辩证法为主要特征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程中应有所节制把握一个度消除异化劳动合理调三生态文明建设为文化建设赋予丰富的生态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本性彰显自内涵然界对人的生态价值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万方数据2013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看它是人类思想文化观念的新变革是人类价值理它引领和规范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性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和反思是一种新的发展价值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哲学世界观和文化观的充分展现也是文化建和总方向
建设 的重要 意义 识 与实践 是不断反复 的过程 , 对 自然 的认识是在实践 马克思 恩格斯 的生 态哲学 思想 闪烁 着真理 的光 基 础上的认识 , 再把认识到 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指导人 芒, 为解决 日益 严峻 的生态危机指 明了方 向 , 为生态 们 的实践 。劳动 实践是人 以物质手 段为载体 进行有
“ 五位 一体” 总布局 以及实现经 济 、 政治、 文化 、 社会 、 生态 的可持续 发展 。

( 二) 从 实践论视 角看
从实践论维度来看 ,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哲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 态哲学思想对 当代生态文 明 强 调了人 与 自然的现实统一 , 阐述 了人对 于 自然 的认

学 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想强调 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 的辩证统一 , 认为 自然史 二、 生态文 明建设在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 五位 一 和社会史存在一致性 ,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不可分割 体” 总布 局 中的地位 与作用 的统一整体。 人类改造 自然的实践 活动是 以一定 的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 以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 产方式 为前提的 ,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 的社会关系, 而 旨, 强调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共 同发展。为此 , 只有提 高 这种社会关系或多或少也会给人与 自然 的关系带来负 生态文明对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 五位一体 ’ 总布局建设 面影响 。 一定 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对人类改造 自然 重要性 的认识 , 发挥生态文 明建设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

以自然辩证法看生态文明建设

以自然辩证法看生态文明建设

1 以自然辩证法看生态文明建设摘要:自然辩证法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制度障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启示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显现。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的,这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劳动创造起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在自然辩证法中,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

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和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对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自然界的基础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人类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2]。

他明确指出了物质财富的创造是在自然界提供的劳动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劳动创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再认识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再认识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再认识周玉玲[摘 要] 随着社会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关系定位及其处理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及其生态立场和社会生态视角凸显了其生态文明的意蕴,为现代生态文明形态中的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阈。

其自然观启示我们,人类自身发展的追求应该实现科学的价值转向,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不应是“唯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生态文明 生态价值 生态问题已日益凸显为全球性问题,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党把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党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

随着文明形态的演进,人类发展矛盾更为突出地表现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发展认识也就必然深入到人类发展动机、发展机制与发展伦理之中。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需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中,寻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视阈,以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一、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几点思考其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是否存在生态理论的空场?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系统的论述涉及到伦理认知问题,生态伦理与生态哲学等学科应运而生。

但是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似乎没有太多的伦理关注,而侧重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所以也使一些西方学者产生了疑问。

W.苏巴特(S ombart)认为:“马克思理论以其反伦理倾向而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理论,马克思理论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伦理言论、伦理命题和伦理预设。

”①A.W.伍德也认为,马克思是一个“非道德主义者”②。

这也使一些学者形成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上也不存在道德价值批判”的印象。

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们看到他们的自然观渗透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人类史与自然史的辩证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制度的分析中。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如何为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提倡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议题。

因此,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进行概述,梳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随后,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和体现。

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概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要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双重作用的辩证分析。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

这种尊重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文档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研究

文档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的研究

在我国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本课题研究通过对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历史考察以及归纳总结,试图从恩格斯大量原著文本中充分挖掘他的生态自然观,以期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和研究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与演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等。

本课题研究首先从社会条件和科学方法论依据两个方面对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进行了考察。

其次,通过对恩格斯著作文本的研究,概括出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第三,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研究了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最后,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lI摘要ⅢYii■I舢8四0唧6四8m4Ⅲ3AbstractInourcountryshouldthe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constructingecologicalcivilizationofsocialbackground,theresearchofecologicalviewofnaturebyEngels,and■ summarizesthehistoryoforiginaltextfromEngelsinecologicalviewofhisfullexcavation,inorderguide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nChina,thus’ topromoting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TheresearchonMarxismmaterialisticdialectics,ecologicalviewofMarxistforguidingideology,digandresearchofecologicalenvironmentview.Engels,Thetopicresearchmethod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andsummarizestheanalysismethodanddeductivemethodofcombiningtheanalysisofhistoricalanalysisandlogicanalysis,themethodofcombiningthemethodofcomparison,andetc.TheresearchofsocialconditionsandfromtwoaspectsofscientificmethodologybasedonecologicalviewofEngelsWasinvestigated.Secondly,basedontheresearchandEnglestextsummarizedthebasicthoughtsoftheecologicalviewEngels,Third,fromtheperspectiv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isstudied.Sustainabledevelopmentistheonlyhumanstoecologicalcivilization,ecologicalcivilizationisthehumanandthenatureof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mcivilization,Finally,theecologicalviewofnatureasaguide,Engelsputforward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emainmeasures.Keywords:Engels,ecologicalviewofnature,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II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_——_—目——__目_日;日—-—-_-—————_●_—--———————一IV中文文摘中文文摘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第一篇:“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看到论文标题,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查百度百科可知其定义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那“什么又是美丽中国”呢?查百度百科又可知其定义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是的,以上两个观点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提出“五位一体”的新提法,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决策,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党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

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被写入党的章程。

通过对比,今年十八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让百姓能充分享受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十八大报告还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论述,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美丽中国”首先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共生”。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繁荣昌盛,自然生态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人民得以美好“栖居”。

其次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仅实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好保护,真正做到青山绿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

再次应该是人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有机“统一”。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历史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然而不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在当时所处的条件下都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更深地研究自然科学问题上。

马克思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论》的写作上,而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援助马克思,违心地过着商人兼职业革命活动家的双重生活,对自然科学只能时断时续地作些零碎和片断的研究。

在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之后,才终于摆脱了商业的羁绊,把主要精力投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之中。

他曾花了近八年的时间对数学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他自己所谓的“脱毛”的过程。

正是从这时起,恩格斯计划写一本《自然辩证法》巨著。

大约从1873年到1876年间,恩格斯搜集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材料,但是仅写了一个《导言》和一些论文札记;1876年到1878年春,恩格斯因忙于和杜林主义作斗争,暂停了《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但在《反杜林论》中利用了他所积累的大量自然科学材料;1878年后,恩格斯继续研究自然科学,写成了《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论文和一部分札记;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由于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整理《资本论》第二、三卷遗稿,同时还担负起了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全部指导工作,所以只能断断续续地写作一部分,最终没能全部完成。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年至1886年期间陆续写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哲学著作。

在恩格斯生前除2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外其余均未发表。

直到1925年才由苏联第一次以德、俄文对照本的形式正式出版。

《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产生于这个时期,除了个人兴趣的原因外,还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是为了引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自然科学的健康发展。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已经得到了巨大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巴黎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表明,无产阶级要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有自己的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为指导。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

试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事?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物种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

人类终于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破坏自然平衡,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也开始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

它的主旨是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着眼点是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

从生产水平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面向自然的无限度的索求是合法的人类活动,所谓“物质中心”的观念也就无可厚非了。

然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带给人们的灾难性的惩罚,终于唤起了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于1987年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

直到最近有192个国家参与召开的旨在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至此,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从理论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

对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的研究随之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迄今为止,人们就生态文明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环境保护以求缓解或解决生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