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18cfe0fd0a79563d1e7233.png)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
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13b5da84254b35eefd342c.png)
《鲁滨逊漂流记》(1719)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 说 。 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 貌。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 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 殖民者 。
约拿丹·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 都柏林,对英国殖民统 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 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 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 由独立,至今仍被看作 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 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 一。
《爱弥儿》(1762)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这是卢梭在《爱 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 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 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爱弥儿》是一部讨论 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 所以又名《论教育》。
《忏悔录》(1770)
自传体小说。 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 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 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 己的经历和感受公诸于 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 多见。 核心是对自我的赞美。
莱辛在戏剧理论、戏剧 创作和美学方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 画和诗的界限》 (1766),论述了绘画 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 区别。 《汉堡剧评》(17671769),是德国资产阶 级戏剧理论的重要文献, 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 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 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因作家克林格尔(1752—1831) 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狂飙突进” 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堡。约 翰· 高特夫利特· 赫尔德(1744— 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 订者 。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b805b7c77da26925c5b08d.png)
18
◆勒萨日(Lesage , 1668—1747)18世纪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 说《吉尔 〃 布拉斯》 (1735),它是法国 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19
百科全书派
◆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 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 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 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 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 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 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 代替启蒙思想。
2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内容方面: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思 想,宣言唯物主义思想,要求平等、自由、博爱, 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富于哲理色彩。
◆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 性、政治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 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
◆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教育小说:《爱 弥儿》(卢梭)
7
二、启蒙文学的成就 ◆1.英国的启蒙文学和现实主义小说 ◆1)英国启蒙运动特点: ◆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
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 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 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 倾向于妥协。
5
严肃剧
◆ 严肃剧亦称市民剧,是
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 的体裁。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ace9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d.png)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基督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
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对准了这两个方面。
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象,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普遍幸福的王国。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总之,他们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让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是把本阶级的理想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
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却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子”、“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五 18世纪文学
![五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d6791f4700abb68a982fb6b.png)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启蒙文学,主要任务有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德国的莱辛,主要文学体裁是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戏剧
英国文学: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查理逊《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菲尔丁《弃儿汤姆。
琼斯的故事》
英国启蒙文学特点:
一、拥护民主和自由,把文学作品作为启蒙的工具。
二、取材于日常生活,市民阶层成为主人公。
三、在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
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斯特恩“感伤主义”小说《感伤的旅行》、《项狄传》
法国文学: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重视悲剧创作《俄狄浦斯王》、《凯撒之死》、《穆罕默德》、《中国孤儿》、哲理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领袖,写过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
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文学最高成就者,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德国文学:
莱辛:《艾米丽亚。
伽洛提》《智者纳坦》
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是“狂飙突进”运动,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运动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歌德: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思想家
1774《少年维特的烦恼》、
1789《托尔夸托。
塔索》“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1808《浮士德》诗歌《西东合集》、自传《诗与真》小说《亲和力》《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P92
席勒:《海盗》《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5第五章+18世纪文学
![5第五章+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1e23222af90242a895e525.png)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不少作家的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平民 的日常生活(古典主义限制在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范 围内) ; 把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和平民等)中人 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 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通过新的题材和新的人物宣扬了启蒙新思想,如唯 物论、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思想,“天赋人权”思想等。
“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对英国 殖民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击英国的殖 民统治,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 至今仍被看作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的 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 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作家。泰纳说: “斯威夫特是诙谐的发明者,莎士比亚 是诗的发明者”。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第二节 各国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始于英国资产阶级号召政治革命,终 于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思想领域里的革命,其中 心是法国。 作为上世纪文学主潮的法国式古典主义,在18 世纪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其宫廷贵族倾 向和泥古的清规戒律,本世纪并未产生出伟大 的作品。 欧洲启蒙文学起步于20年代的英国,一直延续 到18世纪末。由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情 况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 和特点。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一、启蒙运动及其思想武器
(一)启蒙运动的概念(Enlightenment)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8世纪又产生了一场全欧性的资产 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主张用科学 和真理启迪人们于蒙昧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 思想的传统观念,故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最早 产生在英国,接着影响到法、德、意、俄等国。启蒙运 动的使命是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思想和舆 论上的动员。 “启蒙”(Enlighten)一词意为启迪、 照亮,在启蒙 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精神照亮被 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和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 启蒙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运动,也是一场政治革命。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新)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76e55977232f60ddcca122.png)
18世纪前期:古典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蒲柏 1688-1744 A. Pope 《论批评》 《夺发记》 翻译荷马史诗 《人论》 《笨伯记》
小说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解放劳 动力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 的兴起 印刷业的发达,出版市 场逐渐形成 女性读者与作者群体
18世纪英国女小说家
曼利夫人:主编《考察者》报 海伍德夫人:女笛福 萨拉· 菲尔丁:《大卫· 辛普尔》 夏洛蒂· 琳诺克斯:《女吉诃德》 拉德克利夫夫人:《尤道弗的秘密》 范妮· 伯尼:《伊芙莱娜》
② 法国的启蒙文学
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文学: 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治和它的精 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 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相信永恒 的进步,崇拜理性与科学,批判宗教和 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 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启蒙运动以科学思想和近代文化启迪民众,消除 愚昧、落后,从而解放人性,改造社会。它是文 艺复兴人文主义反封建斗争继续和发展,也是17 世纪理性主义摆脱政治束缚向科学化的迈进。基 本思想是: 1.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 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经受检验;知 识源于感觉,感觉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提炼才能解 释世界、指导生活。 2.强调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 律的支配,人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3.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
用书信的形式写成的小说。以第一人 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 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 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 增加真实感。 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德国歌德的《少 年维特之烦恼》、卢梭《新爱洛绮 丝》。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全)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全)](https://img.taocdn.com/s3/m/3b1463f20242a8956bece440.png)
“市民剧”或“正剧”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 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 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 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 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 或“正剧”。
五、卢梭 (Rousseau , 1712-1778)
独特的政治观点和浪漫 气质。性格孤傲敏感,难与 人相处。晚年患有被迫害狂 症。 《论科学与艺术》 (1749)、《论人类不平等 的起源和基础》(1755)、 《社会契约论》(1762)、 《爱弥尔》(1762)、 《忏 悔录》 (1782、1789)。
(二)内涵
(1)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强调思想意识的力 量。用科学、文化和教育来改造社会、启迪人们的心灵, 破除宗教迷信,使人摆脱愚昧。 (2)政治上反对贵族阶级的特权,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 “理性的王国”而奋斗。
三、启蒙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 ; 2、民主性 ; 3、文学形式多样性 ; 4、真实性 ; 5、“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
法国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之一 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百 科全书》主编。 主张用市民剧代替古典主 义戏剧,创造了“正剧”体裁。 创作:《修女》(1760)、 《拉摩的侄儿》(1762)和《宿 命论者雅克》(1773) “狄德罗效应”或“狄德 罗统一” 。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 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 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 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 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的人士,在 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多少扫烟囱孩子的喊叫 震惊了每座熏黑的教堂 不幸兵士的长叹 化成鲜血流下了宫墙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f2a01ecc7931b765ce159f.png)
——《圣经·旧约·箴言篇》
莱辛《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
这时他向着天空发出可怕的哀号,
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
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维吉尔《伊尼特》卷二
1506年罗马
不让您泪流满面?
不;您那颗富有同情的心
不会对别人的灾难无动于衷;
温柔,而又坚强,这颗心能把悲痛消融
却从不知什么叫脆弱.
啊!警惕我讲的奇人怪事吧,
邪恶的野心受到命运的鞭笞,
还有理智的严厉谴责.
用您的微笑,祝福我无畏的旅程吧!
我敢于展开想像的翅膀,
因为我相信,您的微笑就是我的荣耀.
哥特小说与现代影视
巫术鬼怪片《睡谷的传说》《地狱神探》
快乐与诚实紧相联系。
——《书信九·尤丽来信》
在这个地方,在我周围的清新空气中,我找到了我心情变化的真正原因……高山上的空气清新,使人的呼吸更加畅快,身体轻松,头脑非常清醒,心情愉快而不激动,情欲也得到了克制。在这样的地方,心中思考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大问题,而且随着所见到的景物的大小而增减其重大的程度,感官也得到一种既不令人过于兴奋、也不令人产生肉欲的美的享受看来,站在比人居住之地高的地方,就会抛弃所有一切卑下的尘世感情。当我们愈来愈接近苍穹时,人的心灵就会濡染苍穹的永恒的纯洁。人到了高空之地,心境变得凝重而不忧虑,平静而不消沉,对自己的存在和能思想感到快乐:非分的欲念淡漠了,内心的痛苦也就消失了,全身都有一种轻松和甜蜜的感受。……
宫殿、庭院、剧场何足道,
且看那山巅绿草丛中长出的
橡树、黑松和山毛榉,
它们头顶着天,高入云霄。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8fb57fd7c1cfad6195fa71a.png)
艺术局限: 主要人物类型化、公式化、概 念化,性格不够丰满,不够真 实。 主人公常常是作者思想的代言 人,观念的传声筒,人物对话 好象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 (沈从文语),不够含蓄蕴藉。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总结:
• • • • • • •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 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 权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 的神权统治; • 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
– 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3、启蒙运动两大特点:
一反对宗教蒙昧主义, 宣扬理性与科学; 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宣扬民主与法制。
4、旗帜(口号):
自由、平等、博爱、 天赋人权
5、历史意义:
欧洲启蒙运动不论在欧洲文明史还是 世界文明史都有着重大的决定意义。 它是对基督教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 的一次大扫荡,确立了资产阶级文 化——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为 资产阶级的政治社会革命作好了理论 准备。 马克思称“法国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 直接后果”。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都柏 林,对英国殖民统治,有亲 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 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号召爱 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至 今仍被看作是为爱尔兰的自 由而战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 之一。
《格列佛游记》(1726)
斯威夫特唯一小说,是一部讽 刺杰作。 全书共分四卷。叙述格列佛 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 智马国中的经历。 游记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 结构方法,通过格列佛的见闻 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本 主义统治。
60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60第五章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1c02ac9e50e2524de5187e65.png)
启蒙运动中出现了启蒙主义思想。
启蒙主义者认为,必须抛弃千百年来神学 观念的束缚,用属于自己的思考来决定自己 的行动。由此,他们以这种自然或理性的法 则去衡量和批评一切现存事物,以证明以往 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 都应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
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当时所谓“启蒙”, 就是指批判封建制度,破除封建意识,解放 人们的思想,进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建立 “理性王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出现了一位具 有承上启下地位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 (1775—1817),她以其特有的细致入微 的手法和活泼风趣的文字展示了女性的爱情、 婚姻和家庭生活。代表作有《理智与情感》 (1811)、《傲慢与偏见》(1813)和 《爱玛》(1815)。
英国18世纪的戏剧成就不高,理查•布林 斯莱•谢立丹(1751—1816)是当时最重 要的喜剧作家。与当时追求矫揉造作的情感 和夸张的戏剧性的创作手法不同,他以启蒙 思想家的批判精神进行创作,其代表作《造 谣学校》(1777)揭露了上流社会的造谣 中伤、伪善、淫逸放荡的风习。
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 第一个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 人。
1719年,在五十九岁时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鲁滨逊飘流记》,获得了成功。他的小说还有 《辛格尔登船长》(1720)、《骑士回忆录》 (1720)、《疫年纪实》(1721)、《摩尔•弗 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轶事》(1722) 等。
威廉·布莱克
(二)法国文学
法国启蒙作家利用文学来宣传自己关于社 会生活、宗教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看法, 创造了包括哲理小说、启蒙戏剧等新的文学 表现方式。
法兰索亚•费奈隆(1651—1715)和阿勒 •瑞内•勒萨日(1668—1747)被认为是法 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费奈隆曾写了《帖雷 马克历险记》(1699)、《死者的对话录》 (1700—1718)。作品中反对国王路易十 四提出的“朕即国家”的主张,公开喊出: “国王是政府的仆人”。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4587c676a20029bd642ddd.png)
这些是启蒙运动的先声。
(三)启蒙主义的关键点
1784年9月,康德应德国《柏林月刊》之请,对 ‚何为启蒙‛的问题作了如是回答: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 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 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 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 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 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 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中国人“具有一种不 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 乎寻常的贪得欲,所 以没有一个经营贸易 的国家敢于信任他 们”。“中国人的生 活完全以礼教为指南, 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美学 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 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 主编。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 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 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 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 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 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 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 取而代之。
1、‚理性崇拜‛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2、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 和革命性。 3、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被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进 行描写。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5、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问题, 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 史上的散文时代。
6、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2、卢梭
卢梭(Jean-Jacques “ 那些文人们都怯弱、虚伪和 Rousseau ,让· 雅各· 卢梭) 招摇撞骗,经常是讲起来夸 (1712——1778)是18世纪 夸其谈而又没有任何实质内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 容,充满了思想而又没有任 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 何天才,具有丰富的表象而 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 思想又很贫乏,他们个个都 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 文质彬彬、阿谀奉承、机灵、 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 狡猾和淘气,把所有义务都 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 贴上了标签并使全部伦理都 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 显得装腔作势,除了作揖和 是人民主权思想。 磕头之外再也不懂其他任何 人情了。‛ ——《新爱洛依丝》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fd6b92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a.png)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7d9a0e7f1922791788e83b.png)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一、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兴起及其意义
•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现实 的利益,为了改变本阶级的政治地位,他 们便把目光倾注于现实世界,并要求对现 实做出理论的说明,为其反封建斗争提供 一个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种现实的需要, 加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的影响, 促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 蒲伯的诗作正是他的主张的实现。他的诗 虽然意境不高远,气魄也不够雄伟,但文 字与音韵都达到了技巧上的高度圆熟,尤 其是他对"英雄双韵体"的运用,达到了登峰 造极的地步。
第二节 英国文学与长篇小说创作
• (二)威廉•布莱克(Willam Blake,1757一1827) • 他是诗人,也是画家,又是神秘的宗教信仰者。 • 布莱克的诗打破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轻理性而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2.功利性与哲理性
• 法国启蒙文学家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同 时是启蒙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是启蒙 思想家。他们进行文学创作,是借以传播 启蒙思想。这使他们在文学上采取功利主 义的态度,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媒 介,或者说,作为向旧秩序旧观点发起进 攻的有力武器。
第一节 法国启蒙运动和它在文学上 的得失
• 崇尚自我,渲染感情,置感情于作品的中心,这 是卢梭的文学作品在18世纪独树一帜的标志之一。 之二,是卢梭把大自然带进了文学并使它占有突 出地位。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使大自然在 文学里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古典主义文学提倡" 研究宫廷、认识城市",自然在这里没有地位;许多 启蒙作家,把自然当做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当 然很少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它。卢梭由于厌恶文明 社会,与之格格不人,因此热爱大自然。他在一 封信中说:"我只有在露天下才感到活着,只是在草 地和树林中才呼吸自如。"(《卢梭自选书信集》, 刘阳译,译林出版社,1997版)。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aefc3295901020207409c3d.png)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
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
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理查生:是一位长于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善于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社会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
代表作是《帕美勒》和《克拉丽莎》。
菲尔丁: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代表了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汤姆-琼斯》广泛描写了18世纪应该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在包罗万象的社会画面中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与虚伪,说明良好道德品质不仅可以战胜邪恶获得美满的结局,而且可以影响他人改造社会。
菲尔丁刻画的人物生动具体,栩栩如生,他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性格在互相对照、衬托中更加鲜明突出;小说的结构完美。
总之,菲尔丁把英国和欧洲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了充分的准备。
60年代至8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此时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将希望寄托在艺术和情感方面。
感伤主义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的代表。
由格雷的《墓园挽歌》而得名。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死小说,这种小说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财产而引起的凶死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英国前浪漫主义以彭斯和布莱克为代表。
(二)法国文学:以启蒙文学的成就最高,它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特征。
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他的《法的精神》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
代表作《波斯人信札》,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的作品。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具有领袖威望的作家。
他的创作极为丰富,他是哲学家、史学家、戏剧家、小说家兼诗人。
《老实人》是他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
他还有《查第格》和《天真汉》。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卓越的哲学家、艺术家、戏剧家和小说家,他是《百科全书》的主编,并写了许多戏剧理论个艺术批评的论著。
著名的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
狄德罗在戏剧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严肃戏剧”的概念。
他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观点,主张艺术摹仿自然,为建立现实主义美学体系做出贡献。
卢梭:他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三部,《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
文学作品有《爱弥儿》、《忏悔录》和《新爱洛绮斯》。
博马舍:是18世纪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其作品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礼》。
其作品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赞美了第三等级的聪明才智。
萨勒日:代表作《吉尔-布拉斯》。
(三)德国文学:18世纪的德国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贡献在美学理论方面,《拉奥孔》探讨了诗与画的界限;在戏剧理论上,他的《汉堡剧评》强调了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
文学作品《萨拉-萨姆逊小姐》是德国也是欧洲文学中的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爱米丽亚-迦洛蒂》。
70到8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这就是狂飙突进运动。
一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族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是其主将。
席勒:其剧本始终贯穿着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向全世界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思考题:1、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2、卢梭小说创作特点3、《阴谋与爱情》的戏剧冲突及主题4、解释概念:散文滑稽史诗感伤主义哲理小说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严肃剧第二节歌德与《浮士德》一、生平与创作: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德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1、早期创作:《葛兹-冯-伯利欣根》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崇敬。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
维特是哪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以孤独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他比那些混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者要清醒得多,激昂的多,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中期:这个时期,歌德逐渐形成了颂扬道德感化的力量,崇尚中庸和谐的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在文学上热衷于颂扬道德感化、美化田园风情,追求宁静、和谐的风格,也逐渐形成了他的古典主义的文艺思想。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塔索》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魏玛古典主义)3、晚期:回忆与总结时期。
完成诗集《西方与东方合集》、自传《诗与真》、《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
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十八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
热爱大自然,渴望人的天性和谐发展,厌恶虚伪庸俗的贵族社会。
追求真善美、真挚的爱情,在鄙俗的封建势力压力下经历了激情奔放到抑郁苦闷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维特形象体现了狂飙突进时代一代青年的觉醒、反抗和苦闷,表达了青年一代反抗封建束缚,崇尚自我、天才、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作品建立了伟大的批判的功绩,暴露了德国社会的鄙俗、落后、保守及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才智与热情的压抑。
二、《浮士德》浮士德的故事学者生活阶段:对中世纪经院哲学,陈腐文化知识的否定批判,渴望摆脱蒙昧和没有意义的现实人。
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
爱情悲剧:写出了资产阶级世俗爱情与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市民生活的狭隘保守。
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与教会势力的冲突。
政治悲剧:德国现实的折射、概括,否定依附王权改善社会的政治理想。
美的悲剧:肯定了古代文化的永久魅力,否定了向古典美寻找出路的幻想。
事业悲剧:以自由劳动建立人间乐园(理想王国)理想的最高体现。
理想王国的资产阶级性。
1、作品思想价值:运用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用象征的方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浮士德五个生活阶段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与文化批判精神。
对陈腐的文化知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思、批判,近代知识分子的苦闷、精神的觉醒;尘世享乐与爱情与封建道德伦理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的幼稚,服务朝廷改善社会的幻想;美育改造社会,寻求美与人性和谐的努力;劳动、自由,平等的人间乐园的建立、永恒正义理性王国的幻想。
三百年的精神发展史,近代资产阶级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特点与文化批判。
3、人物形象: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永不满足、积极探索者的形象,这是他性格中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
他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个人名利、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
他一方面向节欲精进,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着缠绵绯恻的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清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盲目的、腐朽王权的支持者。
浮士莪身上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精神的基本内涵:(1)无法满足的理想要求,超越进取的人生态度。
(2)强烈的入世精神与实践革新(3)内心世界的丰满、复杂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更为崇高的理想境界。
靡菲斯特: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的典型,是“情欲”的象征,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他是“作恶造善的统一体”,是浮士德前进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他象征着社会的邪恶和人类的弱点,在他的身上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的思想。
4、艺术特征:象征手法的运用;形象性欲哲理性的高度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幻想性;运用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容有多种形式因素,并并将其有机地融为一炉。
思考题:1、简谈维特形象及意义2、简述浮士德五个生活阶段及意义3、你怎样理解浮士德形象与浮士德精神?4、靡菲斯特形象的意义及其与浮士德形象的关系5、《浮士德》的艺术成就6、解释:魏玛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