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 整合版
内环境与稳态
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实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部分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实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整理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 1.图1和图2各 是什么细胞?请说 出细胞的名称. • 2.它们分别生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 何异同?
血细胞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 讨论 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 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 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5. 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 液中的哪一部分增加引起的( B)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质
第一关:
细胞外 细胞外液 细胞内 1 、体液包括 _______ 液和 ________ 液;其中的 _______ 就是内 环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 D 淋巴
1.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 活内环境分别是( C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A、 ① ④ C、 ② ④
④淋巴和组织液
B、 ② ③ D、 ① ③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 实例的是( D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维生素等.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பைடு நூலகம்
2.模式图中内环境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分析的关键是确定组织细胞,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典型例题1】 下列各组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CO2、Na+ C.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答案:A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1.明确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 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 白、抗体等;③信号分子——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三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门存在于细胞内的
【典型例题2】 下列因素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有几项?
()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②长期营养不良 ③毛细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D
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专门存在
于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
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麦芽糖、纤维
素等。
(3)必须认准发生在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①酸碱缓冲对参 与的对酸或碱的缓冲反应;②激素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反 应;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3)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毛 细淋巴管,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4)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 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高中生物 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睛
内环境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①渗透压: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为770kPa ②酸碱度: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③温度:正常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知识点睛
内环境
4.内环境的功能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 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睛
一、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①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并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
②组成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外液。
知识点睛
二、内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关系如下:
知识点睛
三、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从而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知识点睛
四、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破坏的危害: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如:温度、pH偏高或偏低等都会引起代谢紊乱;血钙、血磷过低时, 儿童患佝偻病,老人患骨质疏松症,而血钙过高则会导致肌无力,哺乳动 物血浆中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现象;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过多会出现尿毒症。
例题精讲
D
C
例题精讲
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 此时该组织中的
1.2内环境的稳态
36.7 36.6 36.6
37.1 36.9 37.2
37.4 37.2 37.3
37.0 36.9 37.1
36.8 36.6 36.9
36.7 36.6 36.8
平均温度
36.87 36.71 36.91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同一人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环境气温 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腋窝温度始终变化不大。
2、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在不同层次上稳态概念的发展如何?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1)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 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 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 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 的。如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探究•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实验结果:
材料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25mL)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 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成 分和理化性质(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 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内环境 中的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中的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问题探讨
项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测定值 单位
17 1.9 14.6 223 217 179 IU/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包含这些化学成分的细胞外 液具有怎样的理化性质呢? 液具有怎样的理化性质呢?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渗透压: 溶液浓度大,溶质多, 溶液浓度大,溶质多,对水的吸引 力就大,渗透压就高, 力就大,渗透压就高,反之渗透压 就低。 就低。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酸碱度: 酸碱度: 人的血浆pH值为 值为7.35—7.45。 人的血浆pH值为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 温 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四、细胞外液的作用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内 环境) 环境)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 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 (内环境)
细胞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 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 pH 相比,暂时会 ( ) 相比, A.增大 A.增大 B.减小 B.减小
目
CRE↑ BUN GLU↑ TG↑ TCH
参考范围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糖过高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三多,饥饿感强,身体 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
(2)Ⅱ内的营养物质通
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 过程表示的是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 从 组 织 液 中
来源
回渗而来
1. 组 织 液 渗 入
1. 血 浆 透 出 毛
2. 淋 巴 在 左 右
毛细淋巴管形
细血管壁
锁骨下静脉汇
成
入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组织细胞代 谢产生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例: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 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分别为[ B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关于水肿成因的问题
• 成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 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 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
易错点1 体内液体≠内环境 [点拨]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等)及与外界 相通的液体(如尿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易错点2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点拨]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 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 稳定。( )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 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巩固练习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 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 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 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 会导致死亡。
思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指的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为
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人体具备了自我调节的机制,也称作稳态。
人体内环境包括了体温、pH值、血液成分、电解质浓度、血压等多个要素。
这些要素的平衡与稳定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体温可以通过出汗、利尿等机制调节。
血液中的pH值则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的功能调节。
血液成分和电解质浓度可以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维持平衡。
血压则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的作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
化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平衡。
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失衡时,机体会加强自我调节以恢复稳态。
然而,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不是完美的。
有些健康问题可能导
致内环境的偏离,需要通过医疗干预来恢复稳态。
同时,不良的生活
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内环境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良好的饮食、锻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以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3.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 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 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 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淋巴循环 受阻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 聚而引起水肿。 答案: C
(3)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含 量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或细胞内液浓度下 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4)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吸水而造成组织水肿。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 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解析: 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血浆中没 有,A错误;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 消化液中,C错误;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存 内环境的生 不属于内环境的生 2.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与不属于内环境 理过程 理过程 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NaHCO3作 ①细胞呼吸各阶段 用生成乳酸钠和碳 发生的生理过程 酸实现pH的稳态 ②细胞内蛋白质、 ②免疫过程中抗体 神经递质、激素等 和抗原的结合 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兴奋传导过程中 ③消化道内发生的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 淀粉、脂肪、蛋白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末高效整合
专题讲座
内环境中的成分和发生的生理 1.内环境含有的物质成分与不属于内环境的 过程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整合训练(十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整合训练(十二)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员必做题1.[2022·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三期末]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D.脑脊液中无机盐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2.[2022·重庆育才中学检测]下列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抗原,第二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B.树突状细胞可以摄取抗原,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任何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接触并导致其裂解D.记忆细胞由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3.[2022·潍坊测评]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的维持尤为重要,如人在被毒蛇咬伤后需要注射抗蛇毒血清;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时可以注射灭活疫苗(由新型冠状病毒灭活后制成);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人一般不会患癌症;在进行器官移植时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避免免疫排斥。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抗蛇毒血清可以增加机体内抗原的数量,进而增强体液免疫B.机体注射灭活疫苗后主要通过诱发非特异性免疫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C.人体内癌细胞的清除依赖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进行器官移植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抑制免疫细胞的作用4.[2022·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期末调研]调定点是人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左右。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下图表示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时体温变化与调定点变化的过程。
内环境与稳态整合版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A
D 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C
8﹑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___ ;④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①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_;③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2)以上① ﹑ ③ ﹑ ④合称_______液,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
C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产生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减小,水分进入组织液
血浆蛋白随尿排出,血浆蛋白减少
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一)提出问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方法步骤:
1
配制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
2
制作插条时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细胞分裂能力强、易成活),将插条随机分成等量10组并编号为1~10组。
内环境与稳态
3 体温调节机制
人在寒冷环境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 人在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1.皮肤血管收缩 2.血流速度减慢 3.汗液分泌减少
1.立毛肌收缩 2.骨骼肌战栗 3.肾上腺激素和 甲状腺激素增加
1.皮肤血管舒张 2.血流速度增加 3.汗液分泌增加
内环液 体 (2/3)
液
组织液 浆 (内环境) 巴
细胞外液 血 (1/3) 淋
2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直接存在什么联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单 向 渗 透
淋巴
淋巴是由一部分不能回流到血浆的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中形成。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交换
外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三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 水分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盐多水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
大脑皮层
垂体
(+)
释放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食物 O2 CO2 废物
消化系统 循 环 系 统
血浆 组织液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细 胞 内 液
淋巴
皮肤
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成分
1.成分: 水,气体,各种无机离子,小分子有机物,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细胞代谢废物 等 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淋巴和组织液含蛋 白质较少 2.理化性质 (1)PH(约7.2-7.4,缓冲物质) (2)温度(约37度) (3)渗透压(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共同决定)
内环境及稳态
●葡萄糖→乳酸或二氧化碳+水 ●淋巴因子 → B、T淋巴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细胞 ●性激素 →受体细胞
第13页,本讲稿共15页
7、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异常
细胞 组织液
血浆 异常
淋巴
内环境
●水肿
●血糖浓度过高(糖尿病)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转氨酶含量过高
……
第14页,本讲稿共15页
6、人体中下列哪些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酸性或碱性的物质+缓冲物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受体
●抗体+抗原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葡萄糖→乳酸或二氧化碳+水 ●淋巴因子 → B、T淋巴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细胞
●性激素 →受体细胞
第12页,本讲稿共15页
6、人体中下列哪些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
●酸性或碱性的物质+缓冲物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受体 ●抗体+抗原
内环境及稳态
第1页,本讲稿共15页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各器官系统 协调配合
成分稳定:如 血糖、无机盐 类等
PH平衡
细胞外渗 透压平衡
体温平衡
内环境稳态:物理化 学性质的稳定
第2页,本讲稿共15页
第3页,本讲稿共15页
1、什么是内环境?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内
细胞外 液
组织液
环 境
淋巴
第4页,本讲稿共15页
无机盐 尿素
淋巴因子 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
消化酶 转氨酶
蔗糖
葡萄糖 胰岛素
神经递质 抗体 二氧化碳
呼吸酶 乙酰胆碱
第8页,本讲稿共1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于细胞内) (2/3)
(存在于细胞外) (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 液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1. 为专有名词。 2. 仅对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而言。 3. 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 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 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 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无关变量
相同且适宜
设计实验 1.明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 ①单一变量原则 ②对照原则 a.预实验 配制浓度为2ppm、4ppm、6ppm、8ppm、10ppm、12ppm的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组,每组中加入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7
3
b.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为4ppm-6ppm范围间,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0.2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配制浓度为
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 所选枝条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迎春条要求:
。
a.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
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b.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减少
。
蒸腾作用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NAA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 血红蛋白 C 葡萄糖
() B 尿素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D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细胞外液本质上 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一 定程度上反应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
内环境
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
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各种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但其他微量的无机盐离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Cu2+、Zn2+对某些酶
的活性是必须的,I对合成甲状腺激素是必须的,F对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硬度很重要
(内环境)细胞外液的成分:注意归类识别
哪些水物:质含不量属最于多内,环血境浆中中的有成9分0%?的水
血无红机蛋盐白离子:以Na+,Cl-,HC血O3浆-和蛋H白PO42-的量较多
消蛋 各化白种质营酶:养物各种质:血浆葡萄蛋白糖、(氨在基红酸细、胞甘内油)、脂肪酸等
呼各吸种酶代谢的废物:如尿素等。 胰岛素
的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组,每组中加入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4.0ppm、4.2ppm 、4.4 ppm 、 4.6ppm 、 4.8ppm 、 5.0ppm 、 5.2ppm 、 5.4ppm 、
5.6 ppm 、 5.8 ppm 、 6.0ppm
11
3
2.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内环境与稳态 整合版
血细胞
讨论1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
项目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生存环境 水环境中
血浆中
获取营养的方式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 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细胞外液的温度:人体的细胞外液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小结 细胞内液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 成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 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4.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因为 它们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观察血液的组成
血 浆
血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 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 细胞直接生 活的环境)
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 叫淋巴。
(淋巴是淋巴细胞 直接生活的环境)
C A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D 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2层+组织细胞
1层+线粒体2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NaHCO3为例)
H2CO3 / NaHCO3的缓冲作用: 乳酸 + NaHCO3
酸碱平衡 乳酸钠 + H2CO3
H2CO3
H2O + CO2
碳酸钠 + H2CO3
NaHCO3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①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
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
: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浸泡法
沾蘸法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3)培养
将处理好的插条,放在
C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约770KPa ) 2.酸碱度pH ( 7.35~7.45 ) 3.温度( 37. 0℃左右 )
相对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有所变动
内环境的稳态
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
2、毛细淋巴管阻塞
3、长期营养不良
4、肾小球肾炎
产生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 浓度升高
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减小,水分进入组织液
血浆蛋白随尿排出,血浆蛋白减少
酸碱平衡 ( 7.35-7.45 ) 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 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存在部位
不同点
含有 细胞种类
血 浆
组织液
淋 巴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与细胞的 关系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 生活的环境,共同构 成人体内环境。
注意问题:控制无关变量
(1)各组插条的培养条件(如温度)要一样;处理时间要一样; (2)要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3)实验材料要相同,培养条件相同; (4)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 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的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 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条件
下,分组进行
(土壤栽培/水培)。 水培
相同且适宜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2)分组处理 (3)培养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表格、画曲线图等形式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 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 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 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 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三、探究活动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呢?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无关 变量
2、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完全一致吗? 3、不同植物最适浓度相同吗? 4、处理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吗? 5、枝条的长短、生理状态会影响实验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