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必背内容

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必背内容

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必背内容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背诵篇目要求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按照《普通高中2021届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背诵篇目为58篇,包括文言文必修8篇、文言文选修Ⅰ10篇和诗词曲40首。

篇目如下:一、文言文(30篇)1、必修(8篇)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赤壁赋苏轼2、选修I(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过秦论(上)贾谊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后汉书》陈情表李密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石钟山记苏轼登泰山记姚鼐3、选修II(12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老子》选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持而盈之;五色令人目盲;宠辱若惊;知人者智;天下莫柔弱于水;信言不美)《老子》《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孟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谏逐客书李斯兰亭集序王羲之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黄冈竹楼记王禹偁沧浪亭记苏舜钦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项脊轩志归有光卖柑者言刘基二、诗词曲(40首)静女《诗经》无衣《诗经》氓《诗经》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山居秋暝王维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越中览古李白将进酒李白蜀相杜甫客至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石头城刘禹锡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李凭箜篌引李贺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锦瑟李商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登快阁黄庭坚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第三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中使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参照《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背诵篇目为64篇,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推荐篇目50篇和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版)推荐篇目14篇。

【高考复习】湖北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科补充说明公布

【高考复习】湖北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科补充说明公布

【高考复习】湖北2021年高考大纲语文科补充说明公布2021年,湖北高考继续实行3+x。

自2021年以来,湖北省高考语、数、英三科实行自主命题。

从2021年起,结合湖北省实际,我省组织有关专家编写这三科考纲的补充说明。

“与2022相比,在今年的补充说明中,汉语和英语的稳定性有了很好的调整,数学也没有变化。

”研究我省高考的专家预计,今年和明年高考大纲的变化将不明显,这主要是为2022的课程改革“大面子”的改变做准备。

语文对难度系数进行微调,作文中出现三个错词扣1分内容摘录:一、命题指导思想:1.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

要结合我省语文学科的特点,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该命题符合中国学科的特点。

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试题设计,全面、突出地反映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在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时,要注意考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

3.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能力。

二、考试表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

三、试卷结构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共设计23道小题。

1.试卷内容及评分如下: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约27分文学与常识古代诗文阅读,约27分现代阅读,大约30分写作,60分作文书写规范,每三个错字扣1分,重复不计入。

2.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单选题(约24%)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约占76%)四、难度控制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难度的试题应该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名师释义命题会更加成熟注重灵活运用(吴洪涛,中国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2021年的语文科考试大纲《补充说明》与2021年相比,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高考命题使用工具书和古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完全一致。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要求考生具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大纲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要求考生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要求考生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要求考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

E.表达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表达。

F.探究: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XXX202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内容来自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每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理解古代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分析综合C分析古代诗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归纳主题和内容要点。

4.鉴赏评价D欣赏古代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评价诗文的表现力和思想深度。

5.探究F探究古代诗文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1.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在研究文言文时,需要理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021年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及解读3

2021年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及解读3

2021年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及解读346.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

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

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

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树木·森林·气候--谈47.按下面的题目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题目:习惯48.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

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要求:①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

②不少于500字。

49.作文随着人类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换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像,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5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考题型2021-06-22 0736202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

2021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睐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昧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一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贫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宜传〝周改殷命,’.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__183;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_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上一页1234下一页→上一篇:_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统一考试)下一篇:_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21年高考大纲导读:语文第二章(大纲版)

2021年高考大纲导读:语文第二章(大纲版)

2021年高考大纲导读:语文第二章(大纲版)第二章语文科考试大纲导读每年发布的考试大纲都为考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备考起到关键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学习、研究考纲是复习备考的关键一环。

_年考试大纲与_年相比,只有”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点6、7顺序做了对调。

复习中我们应该继续抓好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语音部分注意从词性、词义角度识记多音字、特殊读音字。

字形部分要从建立形近字比照表和词义、词性对比来强化区分效果,平时更要规范书写和注重运用。

作家作品要突出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或者著名作品对应的作家,突出在特殊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

语言表达应该注重表达的准确、情感色彩的鲜明、遣词造句的生动这一要求,其次注意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实现表意简单明了、前后连贯紧密、场合规范得体语言表达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

古诗文阅读注意宋、明、魏晋时期的素材训练,如小品、游记、随笔等。

阅读部分要抓好文学文本素材,注重理解和表达两手”都要硬”;注重考查的侧重点如艺术手法、形象评价等。

写作突出素材积累、话题提炼、变通运用和灵活的表达技巧的针对训练。

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导读】《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符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Ⅱ.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导读】识记的主体内容是指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内容。

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识记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指明或写出需要他们辨认或记住的语文知识,答题有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思考,但这种思维过程比较简单,主要还是靠认识(再认)和回忆(再现)。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6.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1)都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土地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2)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解决水电路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3)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真题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

真题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新高考全国Ⅰ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新高考全国Ⅰ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评分参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19分)1. (3分) A2. (3分) C3.(3分)D4. (4分)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6分)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16分)6.(3分) B7.(3分)D8.(4分)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20分)10.(3分)B 11.(3分)D 12.(3分)B13.(8分)(1)(4分)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患”“密”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修订解读及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修订解读及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修订解读及备考策略语文10月14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2021年《考试大纲》,它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依据新大纲和国家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人讲话精神以及有关解读信息,就语文大纲修订的内容变化、高考复习应对措施,高一高二的基础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修订内容更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力量和人文素养。

1、力量目标设计学科化,注意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力量,如鉴赏评价力量。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力量和信息筛选处理力量。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有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同学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有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把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5、名言名句默写,必背篇目由原来的64篇拟调整为75篇(目前公布的大纲没有列举背诵篇目,估量会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消失)。

二、试题变化猜测1.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不会变,试题总分150分不会变。

现行的试题结构、题型和赋分会有大的变化,猜测: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应用20分,作文60分。

2、总体上,选择题会增加,主观题削减,增加考试的区分度,考生的分差将会拉大;现代文阅读题型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3、阅读量增加,阅读文体增多,备考范围也随之扩大许多。

目前的消息是三种阅读类型(论述、文学、有用)每种考三道题,共35分。

假如说2021、2021两年高考变化最大的是作文,那么2021年变化最大的是阅读。

4、试卷整体难度将保持稳定,难度不会由于增加阅读而降低,试卷文字量会增多,留给考生思索的时间将很紧,试题将会着力考查同学在快速阅读背景下的信念筛选、整合归纳,综合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

2021年全国新课标I、II、Ⅲ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1年全国新课标I、II、Ⅲ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

2021年全国新课标I、II、Ⅲ卷高考语文知识双向细目表新课标卷Ⅰ双向细目表(语文)试题类型知识内容能力层级难度要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论述类文本阅读13文中内容的理解中23分析作品结构√中33作者观点的分析√易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43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中5分析作品结构√难66欣赏作品的结尾的艺术效果√难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组合四则材料7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易8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读图√94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中古诗文阅读103文言断句√中113古文化知识的理解√中123文章内容的分析√1310文言句子的翻译√难145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中156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中165古诗文默写√中语言文字运用173成语辨析√难183病句辨析√中193语言得体√中206表达准确、连贯√易215仿句推理√易写作2260材料作文√中新课标卷Ⅱ双向细目表(语文)试题类型知识内容能力层级难度要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论述类文本阅读13文中内容的理解√易23分析作品结构√易33作者观点的分析√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3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中55分析重要概念的含义√难66欣赏作品的人称的变化及感情√难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组合二则材料7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中8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读图√中94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难古诗文阅读103文言断句√中113古文化知识的理解√中123文章内容的分析√难1310文言句子的翻译√难145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中156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165古诗文默写√中语言文字运用173成语辨析√中183病句辨析√难193语言得体√206表达准确、连贯√难215仿句推理√中写作2260材料作文√中新课标卷Ⅲ双向细目表(语文)试题类型知识内容能力层级难度要求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论述类文本阅读13文中内容的理解√易23分析作品结构√易3作者观点的分析√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性小说43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中55划线句子的含义√难66欣赏作品的语言√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组合三则材料7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读图√易8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中94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易古诗文阅读3文言断句√中113古文化知识的理解√中123文章内容的分析√难1310文言句子的翻译√难145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中156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中165古诗文默写√中语言文字运用173成语辨析√易183病句辨析√中193语言得体√易206表达准确、连贯√难215仿句推理√中写作2260材料作文√中。

真题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

真题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司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同些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二一样。

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三是白媒你。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派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报信息不但会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

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

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暨考向蠡测(新课标版)金太阳教育研究院一、《考试大纲》解读和2021年相比,2021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保持了稳定,没有变化。

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课程高考的省份逐年增加,先期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省市的高考试卷也逐步步入稳定期。

2021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2021年增加了江苏,2021年天津、安徽、福建、浙江、辽宁加入新课程高考,2021年则又有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实施新课程高考。

从继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先期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需要几年的时间保持稳定;2021年开始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更需要解决平稳过渡的问题。

二是考试中心的《考试大纲》只是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而无强制性的刚性要求。

各分省自主命题的省市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通过制定各自的《考试说明》来命题。

因此,平稳平实成了2021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的主旋律。

二、命题走向蠡测以能力立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主旋律。

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关注生活,彰显时代风貌;融合借鉴,凸现地方特色是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我们对2021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命题文本类阅读和作文方面的几点预测:1.以纲为纲,关注变化。

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纲(《考试大纲》)和大纲(《课程标准》)。

考生在复习中应紧扣“考纲”和“大纲”。

因为“考纲”是命题的依据,为考生指明了复习的方向,考纲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在高考题中体现出来,也反映出一定的命题趋势。

2.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和文言散文仍是选材的主流,如全国课标卷、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北京等卷别应该关注人物传记(叙事类文章);天津、福建、浙江、湖南等试卷应关注文言散文。

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和翻译题将保留,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考查,有的卷别将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即在一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中,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放在一起来设题考查。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语文统一考试(课标1)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语文统一考试(课标1)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语文统一考试(课标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夫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2.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②⑤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

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202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1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21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
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
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⑴ 符合题意
⑵ 符合文体要求
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 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