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用数学(2)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8篇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8篇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结合“先估量再数“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估量的习惯和力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的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教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假如学生说不出是由于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连续刚刚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教师选一张好吗?二、教学新课。
(一)数邮票。
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教师选一张自己认为美丽的邮票。
2.这么多美丽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2.小组沟通数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以此类推。
(二)、竞赛的形式数珠子。
师:小朋友们,咱们来竞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
好不好?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
3.全班沟通,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己数的方法,再全班沟通自己的数法。
(三)、数花生。
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
2.小组之内完成,并沟通自己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1.出示图片,学生数。
教师观看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赐予指导。
2.先让学生估量一下,再实际数一数。
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把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洁的化聚。
2、对学生进展爱惜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兑换人民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兑换人民币◎教学笔记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教学内容教科书P54例3、例4,完成P54“做一做”,P55~56“练习十二”第5、6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
2.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学情预设】分别认识了面值是1元、1角、5角、1分、2分、5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口述答案。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在学习了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得比较容易。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学过的人民币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
(板书课题:兑换人民币)二、探究新知1.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4例3。
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学情预设】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认出这些人民币依次是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认识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
【教学提示】学生计算能力有限,兑换时,主要是针对币值之间的兑换,避免较复杂的计算。
师: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
再观察一下,5元纸币的颜色及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学情预设】从学具袋中找到5元的人民币比较容易,观察纸币,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观察来认识5元人民币,重点认识关键的信息和单位,辅以观察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认识人民币积累经验。
(3)认识面值是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上今天的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口算一组题目。
(媒体出示)口算: 12-9
15-9
18-9
11-9
14-9
17-9
2、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一组十几减 9 的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出示课
题《十几减 9》练习课)
二、新授
探究一: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媒体出示:摘了 13 个桃子,吃了 9 个。)
师:现在谁能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可能回答:小猴子摘桃子,摘了 13 个桃子,吃了 9 个,还剩几个桃子?)
师:算式怎么列?(媒体出示:13-9=4)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原来有 13 个桃子,吃了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来计算。
第二课时 十几减 9(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册 P13~4《十几减 9》练习课(2) 教学目标: 1、巩固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 9。 2、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含义。 3、会看图编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将一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巩固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会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看图编题,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将一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a 先从 10 根小棒里面拿走 9 根,剩下的 1 根和 2 根合起来就是 3 根,所以 12-9=3。 b 从 12 根小棒里面,先把 2 根去掉,再从 10 里面拿走 7 根,剩下的就是 3 根。所以 12-9=3。 …… (3)想一想、算一算:(老师要板书出计算的过程。) a 想加法算减法。因为 3+9=12,所以 12-9=3。 b 把 12 成 10 和 2,先用 10-9=1,再用 1+2=3,所以 12-9=3。 c 先用 9-2=7,10-7=3,所以 12-9=3。 d 把 9 看做 10,12-10=2,2+1=3,所以 12-9=3。(出现此算法,老师要追问:2 为什么要加 1?)…… (4)看资料。如果由学生是看资料知道计算方法的,就让他带领同学们一起看资料。 师:你们今天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 12-9=?,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手中资料上的计 算方法和我们的哪一种相同的。 师:上面的这么多的方法,挑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还剩下几个风车了吗?(3 个) 三、学生在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出示情景 2(书 11 页上的主图中买卖气球的情景稍做修改)。 师:为了增加游园的气氛,我们派小红去买一些气球。看,现在小红已经买到气球了,你从画面上知 道了什么信息?(阿姨原来有 15 个气球,小红买了 9 个,要求阿姨还剩几个气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会) 师:在四人学习小组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完后,请稍逊色一点的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15-9=6) 四、运用新知,自主练习,揭示课题,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情景 3(动画:小蚂蚁过桥)。 师(解说情景图):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参加我们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邀请小蚂蚁参加我们的游园活动。可是它得先过一座桥,每块桥板上有一道十几减九的 算式,它不会做算术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蚂蚁的忙吗?(愿意) 师:你们不但要告诉蚂蚁得数是多少,还要教教蚂蚁方法是什么。 师:先在题卡上计算,边做边说是怎样想的。比比看,谁能又好又快的帮助蚂蚁过桥。 2.揭示课题。 师: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所做的计算题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减九的计算) 师:(板书课题:十几减九)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第1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2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着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去学数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实践、认真学习数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讲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找零、排队等。
3.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如何用数学解决一个具体的日常生活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整合讨论(10分钟)•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组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对方的方法。
5. 拓展练习(15分钟)•发放作业册中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更多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用数学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际例子分析–小组讨论与分享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作业布置•完成作业册中相关练习题,独立思考如何用数学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和掌握。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用数学》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XX学校:XXX一、准备课 1、数一数教学反思“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展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
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一、准备课 2、比多少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与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拟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展比拟。
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位置1、上、下、前、后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
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
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
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表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2以内的数的排序。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掌握2以内的数的排序。
- 难点: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一份2.9《用数学》教材 2. 教具:点读笔、数字卡片、贝壳等 3. 教学PPT准备
##四、教学过程 ### 1. 热身老师用数字卡片展示1、2两个数让学生辨认,引导学生数数,数完后提问:1和2哪个更大?
2. 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第9页。
用点读笔指导学生听录音,模仿
读课文。
2.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数字。
3.让学生观察图片,看清每个物品上的数字。
3. 操练
1.让学生将教材中物品按照数量排序,老师可提供点拨。
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角色扮演,模拟买菜情景,训练学生自然数的应
用。
4. 拓展
1.让学生在教室内找到两种物品,分别写上数字1和2,组织学生根据
数的大小站在对应的物品旁边。
2.张贴数字1和2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有关数量的事
物,并数量写数字牌对应的物品下面。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2以内的数的排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
2. 观察家庭中的用品,用数字卡片标记1和2分别代表的事物,形成一个小数学角。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掌握好这次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2)2022
3 解决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用数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46页例7)二、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
2.理解10个一是十,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数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一填。
(1)7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5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46页例7。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7珠子图)让同学们数一数有多少个珠子。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交流)师:如果每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怎么穿呢?(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回答)学生1:可以每10个圈在一个圈中。
学生动手画圈。
画了5个圈,还剩8个珠子,8个不够圈1个圈,所以能穿5串。
学生2: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分,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8个一不够1个十,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老师板书两位同学的穿法。
师: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学生动手圈珠子,老师巡视,给出答案。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答案:8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一谈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把一定数量的物体,按每几个一份,求能分成这样的多少份,这样的问题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来解答,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得出结果。
教学反思1.让学生读懂题目和情境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读懂题目,那么学生就不能正确、较快地解决问题。
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另一个关键点,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分的展示。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分一分、数一数和圈一圈的活动当中,努力地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P69例1及练习十六1-4题。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及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口头表达实力以及推理归纳实力。
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及主动探究学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学具打算:教具:投影仪每天一练口算卡片学具:练习纸〔每人一张〕;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驾驭其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利用本校书香校园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学生视察例1主题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答复看后得到的信息。
〕小组内根据得到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给予的任务。
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图书管理员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图书管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味同嚼蜡的口算激情.选择“还剩多少故事书?和还剩多少本动漫书?〞这两个问题进展分析。
生独立思索: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再和小组同学沟通一下,最终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展示大家列的算式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a.我们先来扶植算一算35-2=b.应当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沟通一下。
〔学生分组探讨,可利用小棒或计数器拨一拨摆一摆〕c.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状况,老师可随机进展引导。
老师根据出现的算法及学生一起进展小结,老师板书口算过程:先算5-2=3,再算3+30=33师:同学们真聪慧,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总不行幸免地须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驾驭系统的学问。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详细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惜动物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学前打算1、口算:32+5,70—60,78—6,39—4,26+3,88—5,30+20,83+62、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同学们喜爱小动物吗?看看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损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挡别人去损害它们,做一个爱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情愿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
(揭题板书)(二)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师: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此时此刻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准备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沟通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
(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十几减9;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生:好!【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生:15—9=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师: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
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
(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5?9+6得15,所以15-9=6。
(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法的过程:9+(6)=15,15-9=6)生3:我是这样想的。
15-5=10,10-4=6,所以15-9=6。
(教师板书第三种算法)生4: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计算的。
先画15个△,再圈出9个,还剩下6个。
所以15-9=6。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呢?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1. 想象印证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设计一个教案是很必要的,教学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反思。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2.学习使用加号“+”表示加法运算;3.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加号“+”;2.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学符号“+”;2.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教师备好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具;3.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内容,复习加号“+”的使用方法;•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学习新知识1.教师用黑板示范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2+3=5;2.让学生跟读题目,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计算结果;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帮助理解加法运算的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2.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错。
4. 拓展知识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解决;2.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3.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趣的加法问题。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
七、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的理解;•鼓励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总结学生掌握程度,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即为本节课《用数学》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9《用数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听懂、认读并书写数词2、9,掌握用数学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用逻辑和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读数词2、9,用数学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难点: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实物的数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15分钟)•本节课学习数词2、9的认读和书写,进行趣味性学习。
•给出几个生活场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数量关系。
3. 操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在一对一指导学生的同时,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数学描述。
4. 拓展应用(10分钟)•给出更复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拓展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小结,强调数词2、9的认读和书写,以及用数学描述事物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用数学》相关练习册练习题。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数词2、9的认读和书写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继续通过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1课时用数学(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
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
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小组讨论。
9+9+9+1=28
6、拓展应用
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
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