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1dabb1240c844769eaeede.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物理化学第四版董元彦主编课后答案
![物理化学第四版董元彦主编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3f313866fb84ae45c8d5f.png)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1 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W = ? ∫ Pe dV 中,为什么要用环境的压力Pe ?在什么情况下可用体系的压力P体?答:δW = f 外? dl = p外? A ? dl = p外? dV 在体系发生定压变化过程时,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W = ? ∫ Pe dV 中,可用体系的压力P体代替Pe 。
298K 时,5mol 的理想气体,在(1)定温可逆膨胀为原体积的 2 倍;( 2 ) 定压下加热到373K;(3)定容下加热到373K。
已知Cv,m = 28.28J·mol-1·K-1。
计算三过程的Q、W、△U、△H 和△S。
解(1)△U = △H = 0 1-2 Q = ?W = nRT ln V2 = 5 × 8 .314 × 298 ln 2 = 8 .587 kJ V1 ?S = nR ln (2)V2 = 5 × 8.314 ln 2 = 28.82 J ? K ?1 V1 ?H = Q P = nC P ,m (373 ? 298) = 13.72kJ ?U = nCV ,m (373 ? 298) = 10.61kJ W = △U – QP = -3.12 kJ ?S = nC P ,m ln (3 )T2 373 = 5 × (28.28 + 8.314) ln = 41.07 J ? K ?1 T1 298 ?U = QV = nCV ,m (373 ? 298) = 10.61kJ ?H = nC P ,m (373 ? 298) = 13.72kJ W=0 1 ?S = nCV ,m ln T2 373 = 5 × 28.28 ln = 31.74 J ? K ?1 T1 298 1-3 容器内有理想气体,n=2mol , P=10Pζ,T=300K。
(1) 在空气中膨胀了1dm3,求做功多少?(2) 膨胀到容器内压力为lPζ,做了多少功?(3)膨胀时外压总比气体的压力小dP , 问容器内气体压力降到lPζ时,气体做多少功?解:(1)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Pe = 105 Pa W = ? Pe ?V = ?105 × 1 × 10?3 = ?100 J (2)此变化过程为恒外压的膨胀过程,且Pe = 105 Pa W = ? Pe ?V = ? Pζ (V2? V1 ) = ? Pζ ( =? nRT nRT 9 ? ) = ? nRT ζ ζ P 10 P 10 (3 )9 × 2 × 8.314 × 300 = ?4489.6 J 10 nRT Pe = P ? dP ≈ P = V W = ? ∫ Pe dV = ? nRT ∫ V1 V2 V2 V1 V P 1 dV = nRT ln 1 = nRT ln 2 V V2 P 1 = 2 × 8.314 × 300 × ln 1Pζ = ?11.486kJ 10 Pζ 1-4 1mol 理想气体在300K 下,3 定温可逆地膨胀至10dm3,1dm 求此过程的Q 、W、△U 及△H。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e03e44c1c708a1294a441c.png)
16. Al3+与EDTA形成(C)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A. [Fe(C2O4)]3-B. [AlF6]3-C. [Mn(NH3)6]2+D. [AgCl2]-13.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A)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其原因是:(B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D)A.NaCl B. AgNO3 C. NH3 · H2O D. KCN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D )A. [Ag(S2O3 )2]3-B. [Ni(NH3)6]2+C. [Fe(C2O4 )3]3-D. [HgCl4]2-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C)(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8adacdd3383c4bb4cd208.png)
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2、人们先后制得多种钴氨配合物,其中四种组成如下:(1)CoCl 3·6NH 3 (2)CoCl 3·5NH 3 (3)CoCl 3·4NH 3 (4)CoCl 3·3NH 3若用AgNO 3溶液沉淀上述配合物中的Cl -,所得沉淀的含氯量依次相当于总含氯量的0313233、、、,根据这一实验事实确定四种氨钴配合物的化学式?答:[Co(NH 3)6]Cl 3 [Co(NH 3)5Cl]Cl 2 [Co(NH 3)4Cl 2]Cl [Co(NH 3)3 Cl 3]4、在1.0L 氨水中溶解0.10molAgCl ,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2.16×10–3)mol.L (22.21002.21.01.01002.2)(Cl )])[Ag(NH ()(NH 1-33-1233=⨯⨯=⨯⋅=--+c c c 在溶解的过程中要消耗氨水的浓度为2×0.1=0.2mol·L -1,所以氨水的最初浓度为 2.22+0.2=2.42mol·L -15①AgI 不能溶于NH 3而能溶于KCN,因为溶解反应K ⊙=Ksp*K (稳),K(稳)Ag (CN )2>>K(稳)Ag (NH 3)2 ∴AgI 溶于KCN 的平衡常数很大而溶于NH 3的平衡常数很少②AgBr 能溶于KCN 而Ag 2S 不能,,∵K ⊙=Ksp*K (稳)Ag 2S 的Ksp<<AgBr 的Ksp ∴溶解反应的K 会很小]/)Ag ([])/(NH []/)Ag ([]/)Cl ([])/])([Ag(NH [])/(NH []/)Cl ([]/])Ag(NH [[θ2θ3θθθ232θ3θθ23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③Fe 与SCN -会生成血红色的配合物 ④略6、0. l0mol ∙L -1的AgNO 3溶液50mL ,加密度为0.932g ∙ mL -1含NH 3 18.24%的氨水30mL ,加水稀释到100mL ,求算这溶液中的Ag +浓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b4c7e265ce050877321326.png)
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8-2 判断题 (1)√ (2)× (3)√8-3 填空题(1)1.51 ,1.509,MnO 42-,Mn 3+ ; (4) 0.86±0.0592/2;(5) 5.6×104 ; (6) 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 碘量 ;(7) H 2SO 4 ,Mn 2+ , 75~85 , 自身指示剂 , 无, 红。
8-4 选择题1 A ;2 B ;3 B ;4 A ;5 B ;6 B ;7 D ; 8 D ; 9 C ; 10 C ; 11 B ; 12 D.8-5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电极反应解 (1)MnO -4+ 2H 2O + 3e = MnO 2 +4OH - (碱性介质)(2)CrO -24+ 4H 2O + 3e = Cr(OH)3 + 5OH - (碱性介质)(3)H 2O 2+ 2H + + 2e = 2H 2O (酸性介质)(4)H 3AsO 4+ 2H + + 2e = H 3AsO 3 + H 2O (酸性介质)(5)O 2+ 2H + + 2e = H 2O 2(aq) (酸性介质)8-6计算题1.解 :(1)查表:φθ(Cl 2/Cl -)=1.358、φθ(Br 2/ Br -)=1.066、φθ(I 2/ I -)=0.536、φθ(Fe 3+/Fe 2+)=0.771、φθ(MnO 4-/Mn 2+)=1.5072解:(1) 电极反应: (+):MnO 2 + 4H + + 2e -=Mn 2+ + 2H 2O ( -):Cl 2 + 2e -= 2Cl - 或 2Cl - - 2e= Cl 2如果设计成原电池,则原电池符号为:(-)Pt | Cl 2(p 1)| Cl - (c 1)|| Mn 2+ (c 2) , H +(c 3)| MnO 2 | Pt (+)(2) 查表得:φθ(MnO 2/Mn 2+)=1.22V φθ(Cl 2/Cl -)=1.36V ,εө=φθ(MnO 2/Mn 2+)-φθ(Cl 2/Cl -)=1.22-1.36= -0.14<0,在标态下该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分析化学:第8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8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cc0c689eb172ded63b7e2.png)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沉淀滴定法所应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达到平衡的速率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即反应能定量进行。
(2)沉淀的组成恒定,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在沉淀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
(3)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
2.写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斯法测定Cl-的主要反应,并指出各种方法选用的指示剂和酸度条件。
答:(1)莫尔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铬酸钾酸度条件:pH=6.0∽10.5(2)佛尔哈德法主要反应:Cl-+Ag+(过量)=AgCl↓Ag+(剩余)+SCN-=AgSCN↓指示剂:铁铵矾。
酸度条件:0.1∽1 mol/L(3)法扬斯法主要反应:Cl-+Ag+=AgCl↓指示剂:荧光黄酸度条件:pH=7∽10.53.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1)BaCl2,(2)KCl,(3)NH4Cl,(4)KSCN,(5)NaCO3+NaCl,(6)NaBr,各应选用何种方法确定终点?为什么?答:(1)BaCl2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莫尔法能生成BaCrO4沉淀。
(2)Cl-用莫尔法。
此法最简便。
(3)NH4Cl用佛尔哈德法或法扬斯法。
因为当、[NH4+]大了不能用莫尔法测定,即使[NH4+]不大酸度也难以控制。
(4)SCN-用佛尔哈德法最简便。
(5)NaCO3+NaCl用佛尔哈德法。
如用莫尔法、法扬斯法时生成Ag2CO3沉淀造成误差。
(6)NaBr 用佛尔哈德法最好。
用莫尔法在终点时必须剧烈摇动,以减少AgBr吸附Br-而使终点过早出现。
用法扬斯法必须采用曙红作指示剂。
4.在下列情况下,测定结果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并说明其原因。
(1)在pH=4的条件下,用莫尔法测定Cl-;(2)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既没有将AgCl沉淀滤去或加热促其凝聚,有没有加有机溶剂;(3)同(2)的条件下测定Br-;(4)用法扬斯法测定Cl-,曙红作指示剂;(5)用法扬斯法测定I-,曙红作指示剂。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标准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4b1ace009581b6bd9eb7f.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作者:————————————————————————————————日期: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 B )B. S (AB )>S (A 2 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 (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 1.05×10-5 , 1.1×10-4 。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5dda23de009581b6ad9eb77.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解答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64%、41.66%、41.58%、41.60%、41.62%、41.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12%、30.05%、30.07%、30.05%、30.06%、30.03%、30.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12%先检验最大值30.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07%应该保留。
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Q 0.9=0.51>0.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b10ff49649b6648d747a8.png)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e534f965ce0508763213ef.png)
16. Al3+与EDTA形成( C)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A. [Fe(C2O4)]3- B. [AlF6]3-C. [Mn(NH3)6]2+ D. [AgCl2]-13. 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 A)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其原因是:( B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A.NaCl B. AgNO3 C. NH3· H2O D. KCN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A. [Ag(S2O3)2]3- B. [Ni(NH3)6]2+C. [Fe(C2O4)3]3- D. [HgCl4]2-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 C)(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97727cd1f34693dbef3e55.png)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已知sp K (AB)=4.0×10-10;sp K (A 2B)=3.2×10-11,则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关系为( A )A. S (AB )< S (A 2 B )B. S (AB )>S (A 2 B )C. S (AB )=S (A 2 B )D. 不能确定 (2)Mg (OH )2沉淀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B ) A. 纯水 B. 在0.1mol ·L -1 HCl 中 C. 在0.1mol ·L -1 NH 4Cl 中 D. 在0.1mol ·L -1 Mg Cl 2 中 (3)莫尔法测定Cl -和Ag +时,所用滴定剂分别为( B ) A. AgNO 3,Na Cl B. AgNO 3,AgNO 3 C. AgNO 3,KSCN D. AgNO 3,NH 4SCN(4)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溶液中Cl -时,所选用的指示剂为( D ) A. K 2CrO 4 B. 荧光黄 C. 曙红 D. 铁铵矾(5) 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溶液中没加有机溶剂,在滴定过程中使结果( A ) A. 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 正负误差不定 二、填空题2.相同温度下,HAc 在N a Ac 溶液中的解离度小于纯水中的解离度,CaCO 3在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种现象可用_同离子效应__来解释。
3.分步沉淀的次序不仅与溶度积常数及沉淀的 类型 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相应离子 浓度 有关。
;4.BaSO 4和Mg(OH)2的θsp K 分别为1.1×10-10和5.6×10-12,两者在水中溶解度为1.05×10-5 , 1.1×10-4 。
;三、简答题6.试用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事实解:(1)CaCO3沉淀溶于稀HCl :CaCO3Ca2++CO32-,在稀HCl中存在H+,能与CO32-结合生成HCO3-和H2CO3,导致平衡向右移动,直到完全溶解。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八九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八九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1ca2c1711cc7931b716b9.png)
A
BC
D
Na2S2O3 SO2 S
BaSO4
S2O32- + 2H+ → SO2 + S + H2O S2O32- + 4Cl2 + 5H2O → 2SO42- + 8Cl- + 10H+ SO42- + Ba2+ → BaSO4
20、有一白色固体A,加入油状无色液体B,可得紫黑色固体C;C 微溶于水,加入A后,C的溶解度增大,得一棕色溶液D。将D分成 两份,一份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E,另一份通入气体F,都变成无 色透明溶液;E遇酸则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将气体F通入溶液E,在 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后者难溶于HNO3。问A、 B、C、D、E、F各代表何物?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9)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0) P4O10 + 6H2O → 4H3PO4 (11) SnS + (NH4)2S2 → (NH4)2SnS3 (12) CuS + 4HNO3→Cu(NO3)2 + S + 2NO2 + 2H2O (13) Sb2S3 + S2- → SbS33(14) SiCl4 + 3H2O → 4HCl + H2SiO3 (15) 2XeF2 + 2H2O → 2Xe + 4HF + O2 (16) XeF2 + H2O2 → Xe + 2HF + O2
(10)2S2O32 4Cl2 5H2O 2SO42 8Cl 10H
解:(11)5S2O82 2Mn2 8H2O 2MnO4 10SO42 16H (12)ClO3 6I 6H Cl 3I2 3H2O (13)Cl2 2OH 冷ClO Cl H2O (14) 3Cl2 6OH 热ClO3 5Cl H2O (15)ClO3 5Cl 6H 3Cl2 3H2O (16)2MnO4 10Cl 16H 5Cl2 2Mn2 8H2O (17) 2KClO3 MnO2 , 2KCl 3O2 (18)4KClO3 KCl 3KClO4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0fd6177232f60ddcca14f.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答案第一章溶液与胶体(P5)一. 填空题1 0.1 mol •kg -12 [(AgCl)m•nAg+• (n-x)NO3-] x+•xNO3-3 下降4 AlCl3> MgCl2 > Na2SO4 > NaNO35 181g•mol-16 [(AgI)m• n I-• (n-x)K+] x-•x K+阳极7 0.87 mol •kg -1-1.62 ℃、100.44 ℃8 [(AgI)m• n I-• (n-x)K+] x-•x K+胶核、胶粒、胶团9 阴极[(AgCl)m• nCl-• (n-x)K+] x-•xK+10 59.7 g•mol-111 正[(AgBr)m• nBr-• (n-x)K+] •xK+12 K4[Fe(CN)6] > Na3PO4 > Na2SO4 > NaCl13 正、Na3[Fe(CN)6] > Na2SO4 >NaCl NaCl>Na2SO4>Na3[Fe(CN)6]Cl-、SO42-、[Fe(CN)6]3-14 渗透压大小顺序为: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蒸汽压高低顺序: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沸点高低顺序为:Na2SO4> KCl > 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凝固点高低顺序:甘油(C3H8O3)= 葡萄糖(C12H22O11)>KCl > Na2SO4二. 选择题1. D2. D3. D4. D5. B6. B7. C三、简答题1. 解:分两种情况NaCl溶液浓度大于AgNO3溶液,NaCl过量,溶胶为负溶胶,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则胶团结构为[(AgCl)m•nCl-•(n-x)Na+] x-•x Na+AgNO3溶液浓度大于NaCl溶液,AgNO3过量,溶胶为正溶胶,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后习题和答案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后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3de2b0242a8956aece4c4.png)
绪论一、选择题1、按任务分类的分析方法是 ( )A.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B.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C.常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D.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2、常量分析的称样量是 ( )A.>1g B.>0.1g C.0.01~0.1g D.>10mg3、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 (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结构分析 D.化学分析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什么?三.请简单阐述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药学、食品及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四.如何区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将如何学习该课程。
本章答案:一.1.B 2.B 3.A 二.略三.略四.略五.略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一、选择题1. 基态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可能是( )A.3,0,0,+1/2B.3,1,0,+1/2C.3,2,1,+1/2D.3,2,0,-1/22. 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VIII族B.IIIA族C. IIIB族D. VA族3. 有d电子的原子,其电子层数至少是( )A. 1B. 2C. 3D. 44.某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3d14s2,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20B.21C.30D. 255.在Mn(25)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A.2B.5C.8D. 16.最外层为5s1,次外层d轨道全充满的元素在( )A.IAB.IBC.IIAD. IIB7.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O2 B.CO2 C.BBr3 D.NF38.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NH3 B.CH4C.BF3 D.BeCl29.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为零的是 ( )A.CH3Cl B.NH3 C.BCl3 D.H2O10.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沸腾的是 ( ) A.CCl4 B.H2O C.NH3 D.C2H5OH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是指1s轨道与2p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八章习题答案(第四版)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八章习题答案(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f9ed676a20029bd642d57.png)
第8章 习题答案1.命名下列配合物:(1)K 2[Ni(CN)4] (2)(NH 4)2[FeCl 5(H 2O)](3)[Ir(ONO)(NH 3)5]Cl 2 (4)Na 2[Cr(CO)5]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2)五氯•一水合铁(III )酸铵(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 (参考P172)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 )酸铵(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 )离子 (4)二苯合铬(0)解:(1)[Cu(NH 3)4]SO 4 (2)(NH 4)[Cr(NH 3)2(SCN)4](3)[Al(H 2O)4(OH -)2]+ (4)[Cr(C 6H 6)2]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 3)6]2+ (2)[Co(CN)6]3-解:(1)Co 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 :3d 74s 2Co 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 2+:3d 74s 0[↑↓][↑↓][↑ ][↑ ][↑ ] [ ] [ ][ ][ ] [ ][ ][ ][ ][ ]32SP d −−−−−−→杂化、成键 3d 7 4S 0 4P 0 4d 032SP d −−−−−−→杂化、成键 [↑↓][↑↓][↑ ][↑ ][↑ ] [∙∙][∙∙][∙∙][∙∙][∙∙][∙∙] [ ][ ][ ]SP 3d 2杂化、成键,形成[Co(NH 3)6]2+因为:形成[Co(NH 3)6]2+时用的是Co 2+最外层4S 、4P 、4d 空轨道以SP 3d 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 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 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 3d 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 3d 2杂化、成键形成[Co(NH 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 3)6]2+的磁矩为:=3.87Bμμ(),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 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 3)6]2+是顺磁性分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二版课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二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1e0a980b4e767f5acfcee4.png)
6-3:提示:pKa+pKb=14
6-4:2.38,4.2%
6-5:(1)1.30,(2)1.93,(3)11.12,(4)2.89,(5)11.78,(6)8.31,(7)7.00,(8)9.92 6-6:c(H+)=c(HCO3―)=1.31×10-3,c(CO32―)=Ka2=5.61×10-11 6-7:HCOOH-HCOO–(pK=3.75)较合适
解:HgO(s)=Hg(l)+
1 O2(g)
2
,∑μ=0.5
,ζ=0.250
,Qp=ζ△rHmθ=22.71
△ Hr m θ =90.84kJ.mol-1 ; △ Hr m θ = △ rUm θ + ∑ μ RT △ rUm θ =90.84 ×
1000-0.5 × 8.314 × 298=89601 J.mol-1 , Qv= ζ △ rUm θ =0.5 ×
[Cr(NH3)6]Cl3 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B:[Cr(NH3)5Cl]Cl2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
8-2 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配体、配位数、配离子电荷
89601=22.40 kJ。
2-7、提示:(3)=-(1)-(2)=157.32kJ/mol
2-8、提示:(4)=(1/6)[-3(1)+(2)+2(3)]: 16.65kJ/mol 2-9、提示:△rHmθ=∑μ△fHmθ .(1) –1169.6kJ/mol; (2) –3341.3kJ/mol; (3) –41.16kJ/mol
(3) 0.368
3-14、解:设所需 CO 的压力为 x kPa
HbO2(aq.)+CO(g)===HbCO(aq.)+ O2(g)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6e4abf1eb91a37f1115cfa.png)
1. 下列符号表示状态函数的是:( B )(A)ΔU (B)S0 (C)ΔH O (D)W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C)A. H=U+PVB. G=H-TSC. △U=Q+WD. △r G m=-RTlnK3. 系统在恒压不做功时,其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C)A. ΔH = 0B. ΔS = 0C. ΔH =ΔUD. ΔU = 04. 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D)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6.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则反应进度ξ为(D)A. 2 mol B. 1 mol C. 0.5 mol D. 无法确定7.已知△cH m(石墨)= -393.7kJ·mol-1,△cH m(金刚石)=-395.6kJ·mol-1,则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 H m(金刚石)为(B) (A)-789.5kJ·mol-1 (B)1.9 kJ·mol-1(C)-1.9 kJ·mol-1 (D)789.5 kJ·mol-18.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为(1)A+B→C+D,∆r HӨm,1=x kJ • mol-1,(2)2C+2D→E,∆r HӨm,2=y 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Өm,3等于:(D )A. 2 x+y kJ • mol-1 B. x2y kJ • mol-1C. 2xy kJ • mol-1D. -2x-y kJ • mol-19、在100℃及标准压力下,1摩尔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下列表示体系的△S、△H、Q、W等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C )A、△S>0、△H>0、Q>0、W>0;B、△S<0、△H>0、Q>0、W<0;C、△S>0、△H>0、Q>0、W<0;D、△S<0、△H>0、Q>0、W<0;10.已知(1)A+B→C+D,⊿r HΘm,1=-40.0kJ • mol-1,(2)2C+2D→E,⊿r HΘm,2=60.0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Θm,3等于:(D)A. 140kJ • mol-1B. -140kJ • mol-1C. -20kJ • mol-1D. 20kJ • mol-1 1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1)Zn(s) + ½O2(g) = Zn O(s) △r H m(1)= -351.5 kJ/mol(2)Hg (l) + ½O 2(g) = HgO (S) △r H m (2)= -90.8 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 (s) + HgO (S) = Hg (l) + Zn O (s) 的反应热△r H m 等于(A ) (A )-260.7 kJ/mol (B )-263.6 kJ/mol (C )-442.3 kJ/mol (D )-462.2 kJ/mol 12、已知下面四个反应的△H °298,其中液态水的标准生成热是:B (1)2H(g)+O(g)=H 2O(g) △r H m θ298(1) (2)H 2(g)+1/2 O 2(g)= H 2O(1) △r H m θ298(2) (3)H 2(g)+1/2 O 2(g)= H 2O(g) △r H m θ298(3) (4)H 2(g)+ O(g)= H 2O(1) △r H m θ298(4)13. 化合物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以用下列哪个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表示 BA.2H 2(g) + O 2(g)→2H 2O(g)B. H 2(g) + 1/2O 2(g)→H 2O(g)C. H 2(g) + 1/2O 2(g)→H 2O(l)D. H 2O(g)→H 2(g) + 1/2O 2(g)14、甲烷的燃烧是-965.6kJ/ mol ,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D(1)C(g)+4H(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2)C(g)+4H 2(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3)CH 4(g)+3/2O 2(g)=CO(g)+ 2H 2O(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4)CH 4(g)+2O 2(g) =CO 2(g)+ 2H 2O (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15、20℃时PbCl 2溶解度是0.99克/100克水,100℃时是3.34克/100克水所以反应PbCl 2(s)=Pb 2+(aq)+2Cl -(aq)的△r H m θ是:A(1)大于零 (2)小于零 (3)等于零 (4)不能确定16.已知反应A → 2B 和2A → C 的反应热分别为ΔH 1和ΔH 2, 则反应C →4B 的反应热ΔH 3为 ( D) (A) 2ΔH 1+ΔH 2 (B)ΔH 2-2ΔH 1 (C)ΔH 1+ΔH 2 (D)2ΔH 1-ΔH 217.单质S 的标准燃烧热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相等 (A)(A.) SO 2( g ) B. SO 2( l ) (C.)SO 3( g ) (D )SO 3( l ) 18.已知:Cu 2O(s) +½O 2(g) = 2CuO(s)的Δr H m =﹣144 kJ·mol ﹣1 CuO(s) + Cu(s) = Cu 2O(s)的Δr H m =﹣11 kJ·mol ﹣1 ,则反应 Cu(s) +½O 2(g) =CuO(s) 的Δr H m = kJ·mo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Al3+与EDTA形成(C)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A. [Fe(C2O4)]3-B. [AlF6]3-C. [Mn(NH3)6]2+D. [AgCl2]-13.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A)A. AgBrB. AgClC. AgBr和AgClD. Fe(OH)3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其原因是:( B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A.NaCl B. AgNO3 C. NH3 · H2O D. KCN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A. [Ag(S2O3 )2]3-B. [Ni(NH3)6]2+C. [Fe(C2O4 )3]3-D. [HgCl4]2-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 C)(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2)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3)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4)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22、下列溶液中c(Zn2+)最小的是:A(1)1mol/L c[Zn(CN)42-] Kd=2×10-17(2)1mol/L c[Zn(NH3)42+] Kf=2.8×109(3)1mol/L c[Zn(OH)42-] Kd=2.5×10-16(4)1mol/L [Zn(SCN)42-] pKf=-1.3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内轨型配离子比外轨型配离子更稳定,离解程度小。
(B). [Ag(NH3)2] +的一级稳定常数K f,1与二级离解常数K d,2的乘积等于1。
(C)四氨合铜(Ⅱ)离子比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稳定。
(D)配位数就是配位原子的个数。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配合物的形成体大多数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 [Ag(NH3)2] +的一级稳定常数K f,1与二级离解常数K d,2的乘积等于1。
C. 四氨合铜(Ⅱ)离子比二乙二胺合铜(Ⅱ) 离子稳定。
D. 配位数就是配位原子的个数。
18. 化合物[Co(NH3)4Cl2]Br 的名称是(D)A.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Ⅱ)B.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III)C. 溴化二氯四氨合钴(Ⅱ)D. 溴化二氯四氨合钴(III)19.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 滴定金属离子时, 溶液的pH将(B)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20. 用EDTA 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A. 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12.在一般情况下EDTA与中心离子都是以((A ))的配位比相结合。
(A)1∶1(B)2∶1(C)4∶1(D)6∶113.随着酸度的增加,Y4-的分布分数减小,EDTA的配位能力减小,这种现象称为(A)配位效应(B)同离子效应(C)盐效应(D)酸效应(D)15. 由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位体键合而成,并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称为(B)(A)简单配合物(B)螯合物(C)环合物(D)多合物12. EDTA在溶液中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形成的五元环个数为(B)(A)4 (B)5 (C)3 (D)613.由于配位剂L 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而使主反应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叫(A )(A )配位效应 (B )同离子效应 (C )盐效应 (D )酸效应8.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B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C. pH 值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D.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 突跃范围越大10.由于配位剂L 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而使主反应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叫 ( A )(A )配位效应 (B )同离子效应 (C )盐效应 (D )酸效应15. 22Cu(en)+的稳定性比234Cu(NH )+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前者( B )A. 配体比后者大B. 具有螯合效应C. 配位数比后者小D. en 的分子量比NH 3大15. 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下列那种情况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 BA. lg K MY 愈大,K sp 愈小B. lg K MY .愈大,K sp 愈大C. lg K MY 愈小,K sp 愈大D. lg K MY >> K sp16. 将过量的AgNO 3溶液加入到一定浓度的Co(NH 3)4Cl 3 溶液中,产生与配合物等摩尔的AgCl 沉淀,则可判断该化合物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CA. +2和6B. +2和4C. +3和6D. +3和4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 ( C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5.用配位(络合)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经四次平行测定,得X=27.50%,若真实含量为27.30%,则27.50%-27.30%=+0.20%,称为 ( C )A. 绝对偏差B. 相对偏差C. 绝对误差D. 相对误差15. [Co(SCN)4]2-离子中钴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B )(A) -2,4 (B) +2,4 (C) +3,2 (D) +2,1218. 在Fe3+,Al3+,Ca2+,Mg2+混合液中, 用EDTA法测定Fe3+,Al3+含量时, 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 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1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B )。
A、稳定性 B 、特殊性C、配位比一般为1:1 D、易溶于水6. [Co(SCN)4]2-离子中钴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B )(A) -2,4 (B) +2,4 (C) +3,2 (D) +2,1211、(1分)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 )A 、配合物中心原子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 、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 、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 、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2、(2分)在配离子[Ni(CN)4]2-中,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D )A 、+3,4 B、+3, 4 C、+2, 5 D、+2 , 413.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D. (B)和(C)的混合颜色12.只考虑酸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反应越完全B、酸效应系数越大,条件稳定常数越大C、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D、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小14. 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 已计算出αZn(NH3)=104.7, , αY(H)=100.5。
则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 (D )[已知lg K(ZnY)=16.5](A) 8.9 (B) 11.8 (C) 14.3 (D)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