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书法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书法

——校本课程书法实验教学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所形成的学校办学优质性的集中表现。把学校办出特色,是当前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2004年3月,我校在前期调查中,根据学校的实际,确立开发县三小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并且确立了开发课程体系把兴趣小组进行进行校本化。1、建设高度审美化的育人队伍;2、继续实施“健全的美育”;3、强化“诗、书、画”及技能特色教学;4、开展多层次的美育体育科研。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学校审美教育特色系统以达到了预期目的。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完成了2——6年级校本课程“书法”教学的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实现了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1)、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木垒县地处偏远,一直以来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未建立少年宫,特长培训中心等,因而学生课余学习比较匮乏,与兄弟县学校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落到实处。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落伍,缩小与兄弟县学生培养教育上的差距,2004年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全面铺开。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自觉重担在肩,经过认真斟酌,我选择了书法教学。因为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学生理应进行学习了解。通过书法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书法,感受汉字的艺术魅力、满足学生、家长实际需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次课程改革有两大突破:一是课程体系实行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结合,其用意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其二提出了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改在理论层面和政策层面的突破,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政策的支撑,也给学校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同时,这也为教师地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以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

我校书法教学的课程体系,是我校从书法技能教学走向书法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的体现。

2、是小学书法教育的需要。

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对书法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以及书法的使用功能的逐渐弱化,使我们的书法教育始终处于徘徊之中,书法教育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理性认识,其内在的教育规律没有得到现代教育的改造,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为书法教育的现状感到困惑,尤其对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定位感到迷茫,但是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要充分挖掘书法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使小学生在书法教育中在技能、艺术、文化、精神等层面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法是直接综合了语言和图像两种艺术的功能。它寓思想以艺术,以优美的形式使思想跨越时空,在漫漫的古代社会中,它长期是文明传播的使者,文化传承的载体,表达思想的工具。书法教育是学校有组织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书法技能、艺术、书法文化的教育,从技能、品性、文化等层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民族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素养则可以理解为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

本课题的书法教育重点是小学书法技能教学和书法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民族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依托书法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就是通过书法教育引领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书法技能,促进身心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当然小学书法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以书法技能教学为基础,以书法流派欣赏和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据《礼记》等典籍记载,西周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唐时期,要求入校学习的学生须“习字,日纸一幅”。(《新唐书〃选举志》)贞观元年,书法大师虞世南、欧阳询等都在弘文馆授书法。唐宋以后,书法一直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人是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的,除了实用的目的(如求仕、显名)外,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提高修养品行的法宝。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故以道德、事功、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版,第740页)。

书法教育的载体是书法,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李岚清)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黑格尔)“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刘炳森)要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中国的书法是非逾越不可的高山,“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陈振濂)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在这个意义上,其实“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王蒙)

同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书法作品中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鲁迅先生说得妙:“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培养丰富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俗取雅,却粗取精,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此外,练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