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法内容

合集下载

1999年实施的劳动法全文

1999年实施的劳动法全文

1999年实施的劳动法全文摘要:1.劳动法概述2.劳动法的主要内容3.劳动法的实施效果4.劳动法对我国社会的影响5.结论正文:劳动法是一部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自1999 年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概述、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劳动法主要涉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的规范、劳动争议的处理等方面。

其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包括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方面。

劳动关系规范主要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

劳动争议处理则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

劳动法的实施效果显著。

首先,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劳动法的实施使劳动者在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有了法律保障,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劳动关系得到了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程序,使得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最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得到了完善。

劳动法规定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劳动法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劳动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劳动法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劳动法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劳动法规定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最后,劳动法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使得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总之,劳动法是一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法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13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13章

(2)工会法的演变:绝对禁止、相对禁止、完全 承认。
(3)劳动争议法的出现:专门的审理机构、审理 法规和审理办法。
(4)社会保险立法的开端:19世纪末期的德国。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法有了一定的发展, 表现为工厂立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 充实,逐步在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的工厂立 法的范畴。但是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而且很不平 衡,也不稳定,不但劳动法的效力范围有限,而且 对劳动法的贯彻实施还缺少必要的保障。
上层剥削压迫下层
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
会。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在18世纪产业革命
以后,它是以限制资本家对劳动者剥削程度为
内容的法规。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
日趋高涨,加上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 的影响,某些社会政治力量也同情和支持工人 的要求,迫使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制定法律来 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中的行为—“劳动”的含义 三、劳动法的特征
一、劳动法的概念
• 1、狭义的劳动法 •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
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 2、广义的劳动法 •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垄断时期劳动法的具体特点表现为:
(1)劳动法已遍及大多数国家 (2)劳动法体系逐步趋向完整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会和劳资关系方面的立
法出现趋向民主和趋向反动两种趋势
反动的趋势表现:限制工会权利、镇压罢工运动。
(4)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前后,劳动立法发生了 几次前进和后退的大波动
(5)社会主义劳动法开始产生,宪法开始规定劳动 问题,劳动法典出现

劳动法中相关法律规定(3篇)

劳动法中相关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 保障劳动者权益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者自愿原则:劳动者有权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从事劳动。

3. 平等协商原则: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确定劳动关系。

4. 劳动安全卫生原则:用人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 男女平等原则:用人单位不得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歧视劳动者。

6. 保护未成年人原则: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 劳动者的权利(1)平等就业权: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不得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拒绝录用。

(2)劳动报酬权: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其劳动相称的报酬,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克扣劳动者的工资。

(3)休息休假权:劳动者有权依法享有休息和休假,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

(4)劳动安全卫生权: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劳动环境。

(5)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6)劳动争议处理权:劳动者有权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和提起诉讼。

2. 劳动者的义务(1)遵守劳动纪律:劳动者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完成劳动任务。

(3)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

(4)保守商业秘密:劳动者应当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三、劳动合同制度1. 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 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3.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合同的期限;(2)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3)劳动报酬;(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社会保险;(6)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7)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论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论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论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其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体系的核心。

劳动法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合同自由、工作安全、福利保障、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

平等就业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就业是指在招聘、录用、晋升、培训等方面,不因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因素而歧视任何人。

平等就业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合同自由是劳动法的另一基本原则。

合同自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主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自由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工作安全是劳动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工作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工作安全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福利保障是劳动法的另一基本原则。

福利保障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等。

福利保障原则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第五,劳动报酬是劳动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劳动报酬是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劳动报酬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六,劳动时间是劳动法的另一基本原则。

劳动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劳动时间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积极性。

第七,劳动保护是劳动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劳动保护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劳动纠纷处理是劳动法的另一基本原则。

劳动纠纷处理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以执行工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报酬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本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事业社团、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外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第四条劳动关系具有平等、自愿、商议一致、公平、公正的特点。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五条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劳动关系的协议。

第六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成立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手续。

第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劳动双方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条件和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措施、劳动者享有的休假、假期、福利待遇、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等。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指在用人单位工作并依法与其订立劳动合同的个人或者组织。

2. 用人单位: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经济组织,具体的形式包括企事业单位、事业社团、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3. 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通过平等自愿的商议达成的劳动关系约定,包含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4.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享受的经济回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5. 工伤保险:是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参加的一种保险,主要用于对工伤或者职业病造成的伤害进行赔偿和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摘要第一章总则:规定了本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职责和措施等。

第二章促进就业:规定了国家对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劳动者就业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就业歧视,保障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权益。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定义、内容、形式、期限、变更、解除、终止等事项,以及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事项。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了工作时间的标准、弹性制度、加班制度,以及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事项。

工资:规定了工资的支付方式、时间、标准,以及最低工资制度、工资保障制度等事项。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劳动安全卫生义务,以及劳动者应当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事项。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提供的孕期、产假、哺乳期等特殊保护措施,以及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等事项。

第八章职业培训:规定了国家对职业培训的政策和措施,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规定了国家对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方针,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福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等事项。

劳动争议: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定义、类型、处理程序,以及调解仲裁机构的设立、职责等事项。

第十一章监督检查:规定了国家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构、职责、权限等事项。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或者不履行义务,造成损害后果的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事项。

第十三章附则:规定了本法的施行时间、适用范围、解释权等事项。

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法46条赔偿内容细则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完整版

劳动法46条赔偿内容细则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完整版

根据您提供的要求,以下是劳动法46条赔偿内容细则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的完整版,超过了1200字。

请您仔细阅读。

第一条:工伤赔偿1.用人单位对因工伤导致职工死亡的,应当支付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其数额根据职工年收入、工伤等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确定。

2.用人单位对因工伤导致职工伤残的,应当支付伤残补助金。

3.职工享受工伤期间的医疗费用,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职工个人负担部分按照规定自行承担。

第二条: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补偿标准根据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确定,年限越长,经济补偿金数额越高。

第三条: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数额为职工工资收入的两倍。

2.如果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涉及性别歧视、辱骂、体罚、殴打等违法行为的,赔偿金数额为职工工资收入的三倍。

第四条:劳动争议赔偿1.用人单位或者职工提起的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争议的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2.劳动争议赔偿主要包括经济赔偿、恢复劳动关系、调整权益等。

3.赔偿标准根据具体争议案件的情况而定,法院根据双方的协商情况、劳动关系历史、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第五条:加班和休息时间赔偿1.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工作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间进行计算,并支付加班工资。

2.职工在法定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休息补偿标准支付休息补偿。

第六条:年休假赔偿1.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和劳动合同约定,向职工支付年休假工资。

2.未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年休假工资并与职工商议休假事宜。

第七条:工作伤害精神赔偿1.职工因工作导致身心健康损害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精神赔偿金。

2.精神赔偿金数额根据职工身心健康损害的情况和相关证据确定。

第八条:经济纠纷赔偿1.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经济纠纷,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主要内容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主要内容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主要内容
我国劳动法是一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其基本体系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和福利、劳动时间和休息、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

其中,主要内容如下:
1.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等方面。

2.工资和福利: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劳动者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福利待遇和支付方式。

3.劳动时间和休息:规定了劳动者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4.劳动保护: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的安全生产条件、职业病防护、劳动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5.劳动争议解决: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方式和途径,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总之,我国劳动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法律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权利和义务: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就业、获得报酬、休息、保健、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自由和保障。

劳动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劳动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按时完成劳动任务等。

2. 工作时间和强度:工作时间和强度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
时间内从事规定的劳动任务所经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合法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加班加点、休息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3. 工资和福利:工资和福利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各
种报酬和福利待遇,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4. 劳动安全和健康:劳动安全和健康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所享有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包括劳动保护、职业培训、职业卫生、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5. 劳动合同和协议:劳动合同和协议是指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关
于劳动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包括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协议、保密协议等方面的规定。

6. 劳动纠纷的解决:劳动纠纷的解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产生的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的过程,包括劳动监察、仲裁、诉
讼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法42条内容及赔偿

劳动法42条内容及赔偿

劳动法42条内容及赔偿摘要:一、劳动法42 条内容概述二、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三、实际案例分析四、法律建议正文:一、劳动法42 条内容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获得赔偿: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的;2.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二、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1.工资赔偿:根据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按照未支付工资的期间进行赔偿。

计算方式为:工资赔偿= 未支付工资× 赔偿倍数。

赔偿倍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 倍或2 倍。

2.社会保险费赔偿: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其实际损失。

计算方式为:社会保险费赔偿= 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赔偿倍数。

赔偿倍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可以要求改善条件或赔偿实际损失。

具体赔偿金额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损失确定。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赔偿: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实际损失。

具体赔偿金额根据劳动者的实际损失确定。

三、实际案例分析例如,某企业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员工申请劳动仲裁。

经审理,劳动仲裁部门判决企业支付员工工资赔偿,并依法为员工补缴社会保险费。

四、法律建议1.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工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等内容,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2.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未履行合同约定时,应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罗如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颁布,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作为劳动保障领域的基本法,篇幅虽然不长,但其中确立或认可的制度,几乎涵盖了劳动保障领域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就《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介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由于《劳动法》的内容很广泛,今天时间很短,要全面介绍比较困难,所以只能讲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从立法宗旨上看,《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实施劳动管理相统一的法律。

但是,《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根本立法目的。

《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一规定,把《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清楚地表述出来了,划清了《劳动法》与其他基本法律的界限。

既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我国劳动法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劳动法》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劳动者?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

这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享有充分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权益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权益的集中体现,没有劳动者的权益,也就没有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权益。

因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国家最根本的任务。

用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就必须在法律上赋予劳动者一定的权利。

对此,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义务以及劳动关系和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

我国的《劳动法》,始终坚持依照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把《宪法》确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明晰化、具体化,坚持和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依法与其订立了劳动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继续从事工作的人。

第三条本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等雇佣劳动者的单位。

第四条国家实行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标准、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协调处理、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保护未成年人、女工和其他劳动者的特殊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五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议确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合同。

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上建立。

第六条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包括以下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名称、住所;(二)劳动合同的期限;(三)劳动合同的工作地点;(四)劳动合同内容的补充条款;(五)劳动报酬;(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等事项;(七)劳动纪律和劳动纠纷处理办法;(八)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九)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向劳动者明确交付劳动合同副本。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经劳动者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合同:(一)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二)实习劳动合同。

第三章劳动报酬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劳动完成情况和工作量、质量,以及劳动者在工作中的贡献确定工资额。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期限。

第十一条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济补偿,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

........(正文内容继续).........【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劳动合同范本》2.《劳动合同变更申请表》3.《劳动合同终止申请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上。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用于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但建议书面形式以便于维护双方权益。

2. 劳动时间和休假
- 劳动法规定了每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最长工作时间。

- 长时间工作应当享受额外的加班补偿和休息时间。

- 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包括年假、病假、节假日等。

3. 工资和福利
- 员工的工资应当符合最低工资标准,雇主需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 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加班补偿的标准。

- 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福利,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4. 劳动保护和安全
-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 员工有权享受劳动保护,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 雇主还需要遵守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5. 纠纷解决
- 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 受害的一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

- 雇主应当遵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基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劳动法法规。

40条 劳动法

40条 劳动法

40条劳动法引言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国的劳动法体系由多部法律和法规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该法律于1995年1月1日生效,共包含40条规定,是中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石。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的40条进行全面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适用劳动法。

第一条:劳动法的目的劳动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条: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第三条: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劳动条件的协议。

第四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假制度等基本劳动条件。

第五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并在劳动关系建立前订立。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记录。

第六条:试用期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七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八条:劳动时间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第九条:休息休假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法定节假日休假和其他休假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第十条:劳动保护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预防职业病和事故。

第十一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用人单位应当特别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权益,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根据法定情形解除,也可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十三条: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确定。

劳动法全文:2024年版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全文:2024年版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全文:2024年版劳动合同法本文档旨在整理和阐述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各方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劳动者进行侮辱、诽谤、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第四条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六条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 劳动合同期限;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 劳动报酬;7. 社会保险;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订立劳动合同的方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签订。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九条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其主要内容一、引言劳动法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之一,它规范了劳动关系,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劳动法基于我国国情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基本体系,包含了一系列主要内容。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及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宪法和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

下面将就每个层次进行详细阐述。

2.1 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益和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为制定和实施劳动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法律法规是宪法的具体落实,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2.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方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

我国劳动法强调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鼓励双方订立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中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等。

2.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职责。

3.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安排和休假制度。

4.工资和福利待遇:明确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其他福利待遇。

5.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规定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6.劳动合同的期限和解除条件: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和解除条件。

2.3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的解决过程。

我国为处理劳动争议设立了多种解决渠道和机构,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

下面分别介绍每种方式的主要内容:1.劳动争议调解: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步,调解主要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来进行,调解具有快捷、灵活的特点。

2.劳动争议仲裁: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另一种方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进行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利、义务和标准的规定罗如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颁布,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作为劳动保障领域的基本法,篇幅虽然不长,但其中确立或认可的制度,几乎涵盖了劳动保障领域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就《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作一个介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由于《劳动法》的内容很广泛,今天时间很短,要全面介绍比较困难,所以只能讲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从立法宗旨上看,《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实施劳动管理相统一的法律。

但是,《劳动法》首先是劳动者保护法,在总体上是向保护劳动者倾斜的。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根本立法目的。

《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一规定,把《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清楚地表述出来了,划清了《劳动法》与其他基本法律的界限。

既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我国劳动法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什么《劳动法》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劳动者?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

这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享有充分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劳动者的权益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权益的集中体现,没有劳动者的权益,也就没有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权益。

因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国家最根本的任务。

用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就必须在法律上赋予劳动者一定的权利。

对此,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义务以及劳动关系和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

我国的《劳动法》,始终坚持依照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精神,把《宪法》确定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明晰化、具体化,坚持和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

劳动法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法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法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法的内容有哪些
劳动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确认了劳动者所应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如劳动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民主管理权等,并为这些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物质保障。

劳动法对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规定了特别的措施。

通过最低工资制、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等规定,为劳动者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最低保障。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自主用人权,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最优化组合成为可能,并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的相对稳定。

集体合同和集体谈判制度,为劳动者通过谈判交涉机制争取更优越的劳动条件提供了法律保障。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为协调稳定劳动关系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劳动法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法通过促进就业、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处理劳动争议以及其他方面的机制,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劳动法三十八条规定的内容

劳动法三十八条规定的内容

劳动法三十八条规定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一、企业职工的劳动条件,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约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劳动报酬,确保劳动者正常劳动报酬收入。

二、企业职工的劳动条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企业职工的劳动条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排等。

四、企业职工的劳动条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劳动者社会保险和劳动保护,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二、开除要看是因为什么事由被公司开除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如果是因为这六个原因之一解除劳动合同的,就无法获得经济补偿金。

三、最新劳动法病假规定如果是因职工自身原因受伤,单位能否以其影响工作而解雇?职工得了病,患病期间有什么劳动权益?目前,多数劳动者对工伤的权益比较清楚,但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情形可享受的劳动权益则不甚了解,亦不了解最新劳动法病假规定,如何计算病假工资,是一个不能疏忽的问题.本文提供一份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的详细内容,为大职工解答疑难.一、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2、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4、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5、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二、短期病假的工资计算基数根据《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的相关规定,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按以下原则确定:(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按以上原则计算的病假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现行标准635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三、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病假工资(又称疾病救济费)也是按照连续工龄分别确定的:(1)连续工龄不满一年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40%;(2)连续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50%;(3)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60%.上述提及的“本人工资”均指按《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定的原则所确定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病假工资(又称疾病休假工资)是按照连续工龄分别确定的:(1)连续工龄不满两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60%;(2)连续工龄满两年不满四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70%;(3)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80%;(4)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90%;(5)连续工龄满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100%.四、病假天数的确定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数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而以上公式中提到的计薪日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例如小冯单位的制度工作日是每周工作5天休息2天,6月份单位制度工作日是20天,如果是5月份就得加上“五一”3天法定休假日,而不是统一的国家规定的20.92天月平均工作天数.五、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月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日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当月计薪日×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四、解除合同法定医疗期届满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五、开除(劳动法辞退)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

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

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参见以下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一、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3种情形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23种情形下,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1种情形: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7、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8、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0、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12情形:1、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6、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9、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10、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1、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操作指引】用人单位在实践中需注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前提条件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动议系用人单位首先提出,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即劳动者主动要求辞职,此种情况下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

二、经济补偿计算基数中工资的确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如何确定?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或基本工资作为计算基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就必须理解“工资”的含义。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