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乌海市乌达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乌海市乌达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乌海市乌达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其次,乌海市乌达区的水体污染也较为突出。

调查表明,该地区的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

乌达区的工业企业密集,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引起了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部分居民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存在问题,致使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排放,加剧了水质污染的程度。

乌海市乌达区的水体污染状况亟待改善。

再次,乌海市乌达区的噪声污染较为严重。

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等方面。

乌海市乌达区的交通密集,车辆的噪声不仅给居民带来困扰,也对周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该地区的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噪音也较为明显,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乌海市乌达区需要加强噪声治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最后,乌海市乌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值得关注。

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植被破坏严重。

乌海市乌达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垦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导致原有的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此外,乌达区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也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乌海市乌达区的环境现状较差。

空气质量差、水体污染严重、噪声污染严重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为改善乌海市乌达区的环境质量,应加强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治理,加强废水处理和噪声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力度。

只有这样,乌海市乌达区的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为居民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 地理位置巨鹿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市域中部,东经114°50' 至 115°14'、北纬 37°8'至 37°25'。

东与南宫市、广宗县相邻,西与任县、隆尧县接壤,北与宁晋县、新河县毗邻,南与平乡县为邻。

西距邢台市60km,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05km。

全县南北长 31km,东西宽 28.2km,土地总面积 623km2。

县内主要公路有邢德线、邢新线、冯南线、巨广线、宁常线等公路过境。

巨鹿县产业园区(现改名为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北至邢德新路,南至县城南外环路延长线,东至西平街,西至张家庄、屯里村东,规划面积为23.78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兴泽路以南、 4 号路以东10 米,厂址中心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4°58'44.62"、北纬 37°14'41.03"。

厂区东、南侧均为空地,北侧为兴泽路,隔路为空地,西侧为 4 号路隔路为空地。

厂址边界西距屯里村880m,东南距瓜刘庄村530m,北距胡林寨村1620m,与项目距离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厂区东南侧530m 处的瓜刘庄村。

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

3.1.2 地形、地貌巨鹿县位于邢台市域中部,地处太行山以东、黑龙港流域的低平原,属河北冲积平原,在构造体上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地质土壤为新生界第三、四纪沉积物,厚度大于500m。

全县境内均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平均坡降为 1.25/10000,海拔介于 25.5~31m之间,地貌较为单一。

历史上由于黄河和漳河多次泛滥、改道的影响,县境内形成许多沙丘、缓岗和封闭洼地,微地貌复杂多变。

沙丘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面积约为33.7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 5.41%。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环境现状调查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四、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五、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要求六、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4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收集资料法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的方法。

但此法只能获得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项目评价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但此法费时、费力,有时还受季节、仪器条件的限值。

(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楚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森林、海洋、沙漠等。

此法一般只作为辅助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不直接使用飞行拍摄的方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5三、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1.地理位置一般简要了解建设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交通条件和周围(“四至”)情况,并附区域平面图。

对于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应较详细了解交通运输条件;对于污染型建设项目,要重点关注周围敏感保护对象的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对于易于受到污染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学校、医院等)应重点关注周围的污染源规模、方位和距离,一般应在区域平面图中标注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9
• 人群健康状况:项目传输某种污染物或拟排污染 物毒性较大时进行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大气污染源分类(掌握) • 大气污染源(排放源):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
装置(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建筑构造) • 污染源分类及相关概念:P37-38
10
按产生者的属性: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几何形状: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 按运动特性:固定源和移动源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中架源和低架源 按排放时间长短:连续源、瞬时源和持续有限时
19
• 风频:吹某一风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
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风频
•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作为区域的 主导风向,其风频应有明显的优势,否则可称该区 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 风玫瑰图:16个风向的风频联连而成的图(例如, 利用多年地面气象统计资料绘制的风玫瑰图,见 P42-43)
0.000907sin 20 0.002697cos30 0.001480sin 30 ]180/
0 360 dn / 365
dn: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
24
• 定性划分:夜间一般为D、E和F类;阴天或大风 时(风速>6m/s),一般为D;A类一般出现在白 天、晴天和风速<2m/S的情况下;F类一般出现在 夜间、晴天和风速<3m/s的情况下
22
• P-T法确定大气稳定度的方法(P45) 稳 定 度 分 级 : 将 稳 定 度 分 为 A ( 强 不 稳 定 ) 、 B
(不稳定)、C(弱不稳定)、D(中性)、E(较 稳定)和F(稳定)六类 考虑因子:地面风速(U10)、太阳高度角、云量 具体做法:首先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确定太阳辐射 等级(P45表3-3),然后与地面风速结合确定大气 稳定度等级(见表P46表3-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分析
健康影响
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威胁 ,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经济影响
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产生 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社会影响
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稳 定和发展。
PART 05
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现 状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范围和评价标准
调查范围
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广泛,可以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各个环境要素,也可以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对象 进行深入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污染状况等,涉及的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等。
噪声源调查
调查主要噪声源,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等。
健康影响评估
分析噪声对人类听力和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改善措施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如加强噪声控制、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等。
固体废物评价
固体废物产生量统计
统计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来源和 去向。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评估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 潜在风险。
处理设施评价
评估现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状 况和处理效果。
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分析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和可 行性。
PART 04
环境问题分析
污染源分析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等污染物,排放量大且难以处理。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 品,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废水。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了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和指标要求, 以及本项目总量指标落实的指导思想,以便确定本项目总量指标 落实的方案。
4.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
(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
调查区域内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点、规模、运行情况和集污管网 的覆盖面及相关规划;调查区域内拟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管 网建设规划及建设进程安排,为评价项目污水纳管的可行性分析提 供依据。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 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业 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概况 和环境功能区划;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施 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 状数据;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 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 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收集现有资料 应注意其有效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 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声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动植物与生态
2.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1)社会经济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1)社会经济
二、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4.1.1 地理位置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总面积为1339km2。

县县域南邻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西与新乡县相邻,北与新乡市区、延津县接壤,东与封丘县搭界,县城城区规划面积为70 km2。

原阳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选址位于原阳县城西南部,106~107国道连接线两侧,北至原阳县城南干道,南至工纬五路,东至陈平路,西至西二环西侧,总规划面积为10.5km2。

集聚区调整方案向南、向东扩区,西、北边界不变,调整后区域为东至黄河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西二环,北至南干道,规划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

集聚区与京港澳高速入口接壤,距省会郑州35km,一河之隔,三桥相连,新乡市区25km,处于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所自然形成的交汇中心要冲地域。

107国道、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107连接线、310省道从规划区附近穿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厂址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周环境为:东邻金华南路,对面为集聚区中央厨房区;南邻小庄村(规划搬迁至聚龙社区);西临空地(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北临解放路,路对面空地(规划为居住用地)。

厂区四周环境如下图图4-1 项目四周环境示意图4.1.2 地形地貌原阳系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大致平坦。

原阳县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坡降约为1/6000~1/10000,海拔高度为70.5米至93.5米之间。

黄河大堤南北地面高差7至9米。

黄河自古流经县境,在境内多次决溢、改道,自此形成自北至南的沙丘、冲击平原、背河洼地、高滩等四大地貌特征。

沙丘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和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至10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冲击平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9%;背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北侧一线,包括天然干渠两岸,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至12公里,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堤南高滩地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至6公里,面积4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9%。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调查目的地表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调查和评价当前地表水环境的现状,为改善水质和保护水资源提出合理建议。

2.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涉及了多个地区的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

重点关注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工业和农业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3. 调查方法3.1 采样点的确定在各个地区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包括城市区域、农村地区和工业区域,以全面了解地表水环境的状况。

3.2 采样及分析对每个采样点的水样进行采集,并进行化学和生物学分析,以评价水质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

3.3 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地表水环境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4. 现状评价4.1 水质等级根据调查数据,将地表水体的水质分为优良、良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级,评价出不同水域的水质状况。

4.2 污染源分析通过分析各个采样点的数据,找出不同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排放物质,探讨其对水质的影响。

4.3 生态影响分析水质差异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不同水域的生态系统状况。

5. 展望与建议综合调查数据和现状评价结果,提出以下改善地表水环境的建议: -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城市和工业区的排污量; - 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于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 - 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6. 结论本文通过对地表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评价,揭示了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及其主要污染源,为完善水体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努力,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等问题都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必须要面对的严峻现实。

本文将对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以探讨环境现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 环境污染状况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严重恶化。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同时,水体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污染的水体不仅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问题也成为了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这造成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洪涝、干旱、热浪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的自然灾害不仅是对人类和其生活方式的直接打击,也会对全球经济及人类社会结构造成深刻的影响。

4. 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其中包括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矿物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石油泄漏、采矿污染、能源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开发可再生资源,并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5.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每个人、每个企业和国家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环境破坏,气候变化、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的出现,都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最根本的环保手段即是提高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意识,同时积极地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控制污染、节能减排等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环境、稳定生态系统与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6.环境保护是一个持续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的环境。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全球合作、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措施,力争在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蟒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776-2012)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标准后回用,生活污水和 清净下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三级标 准限值后排入玉川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城镇污 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后达标排入盘溪河,经盘溪河流入
本项目厂址位于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以南,距其实验区边界约 5000m。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范围见附图 4。 4.2 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根据项目排污特征和区域环境特征,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详 见表 4.2-1。
-4—5-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表 4.2-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本项目厂址位于济源市北部的玉川产业集聚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 主,丘陵北为山前倾斜平原,丘陵南为平原,丘陵区域宽度约 3~5km。 4.1.3 地质
根据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 1977 年编制的《河南省地震裂度区划 图》载,济源市城区及王屋、承柳、思礼、克井、辛庄等乡镇大部分地区
-4—1-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要素
执行标准
项目
标准值μg/m3
年平均
60
SO2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年平均
40
环境空气
(GB3095-2012) 二级
NO2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4mg/m3
CO
1 小时平均
10 mg/m3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1地理位置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许昌市,西靠平顶山市,东接周口市,南连驻马店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7′,全境东西长77.3km,南北宽63.7km,总面积2617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6%,其中市区位于东经114°01′,北纬33°33′,距省会郑州145km。

郾城区,隶属河南省漯河市,全区总面积413.1km2。

河南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

位于东经113°45′10"~114°6′39",北纬33°34′37"~33°44′59"。

东与召陵区接壤,东南与召陵区、源汇区相连,南濒沙河,与源汇区隔河相望,西南与舞阳县相邻,西北、北面与临颍县毗邻,东北与召陵区、临颍县、周口市、西华县交界。

孟庙镇位于漯河市郾城区中部,南与市城区相接,东临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孟平铁路穿境而过。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积60.3 km2,辖4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

◆本项目地处漯河市郾城区,厂址位于郾城区孟庙镇井冈山北路西侧。

项目地理位置附图一,厂址周边环境见附图五。

3.1.2地形地势漯河市地势平坦,局部低洼,是伏牛山前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微倾斜洪积冲积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降,自然坡度为0.3‰,是东西地区地形和南北气候的交叉点。

全市海拔最高点102.3m(舞阳县保和乡),最低点50.1m(召陵区青年乡),大地貌类型单一,全市为一个平原,微地貌差异明显,可分为缓岗、平原和洼地。

市区(源汇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1‰~3‰,海拔在57~62m之间。

3.1.3工程地质漯河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属沙澧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层的基底岩石埋藏较深,无裸露现象,地质年代为前新生界,其余均为黄淮冲积成因堆集而成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层,发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根据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分布规律,可分为Ⅰ、Ⅱ、Ⅲ三大工程地质区域,Ⅰ类地区主要分布在铁东及澧河西区,该区土层分布均一,厚度变化不大,强度稳定,上部遍布一层钙质胶结的硬壳层,宜作建筑场地,持力层承载力达150~200kPa。

0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0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对于平坦地形,不利气象条件通常包括静风、小风,逆温、熏烟等;
对于复杂地形,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比较小的地
方20性24风/7/2,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市热岛环流等。
9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N NNW 10
NW
8
6
WNW
4
2
W
0
NNE NE
N NNW 20
NW
15
10 ENE WNW
列表统计最大浓度值占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 情况;
分析污染物浓度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重污染分别情况及影响原因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
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要求:与评价等级、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污染排
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一、二级评价:范围小于50 km,必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大于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 监测制度
监测时间和频次: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对于评价 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4
4.0 4.0 4.3 1.5 0.8 1.5 3.5 14.0 15.3 5.5 3.8 1.5 4.0 2.8 4.5 2.8 26.3
7
2.0 2.5 3.0 2.0 1.3 0.3 10.8 36.0 10.3 2.8 1.5 1.0 1.3 1.8 3.0 2.3 17.0
10 8.5 7.5 9.5 4.3 1.0 0.5 1.5 5.3 6.8 4.3 0.8 1.3 3.8 7.0 10.5 9.5 1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规划。 包括: ① 区域概况、总体发展规划(特别是用地规划)及产业
定位; ② 人口数量及分布特点; ③ 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当地产业结构、产值与能源
供给、消耗方式; ④ 农业结构、规模、产量与土地利用现状,必要时附土
地利用图; ⑤ 该地区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运输情况及与本项目的
如果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已设有常规大气监测站、点。应尽可能 收集和充分利用这些站、点的例行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 要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量、变化趋势等。
例行监测资料的价值在于能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反映出评价地
区大气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规律。统计分析监测资料时,应注意以
下要点: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
监测,否则,可布置1—3个点进行监测。
②监测点位置 监测点设量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日的规模和性质,
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 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 定。
(a)网格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适用于待监测的污染源分布非常分散(面源为主)的
情况。具体布点方法是:把监测区域网格化,根据人力、设备等条 件确定布点密度。条件允许,可以在每个网格中心设一个监测点。 否则,可适当降低布点的空间密度。
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
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竹变化规率,浓度与地面风向、
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如果没有常规监测资料,或者为了获得符合该评价项目尺度的详
细信息,还需在评价期间专门进行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2)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除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数 据外,其监测结果还可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 系的部分(如大气、地面水等)应进行全面、详细的 调查。
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 对一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 适当增删。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是首选的方法。 但此法只能获得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4.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
(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
调查区域内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点、规模、运行情况和集污管网 的覆盖面及相关规划;调查区域内拟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管 网建设规划及建设进程安排,为评价项目污水纳管的可行性分析提 供依据。
(2)区域固废处理设施
调查项目建设地及周围已有固废(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 险固废等)处理设施地点、规模、运行情况及相关规划;调查拟建 固废处理设施的规划及建设进度安排,为项目固废处理方法、去向 及资源化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离最近的付庄布置取样点。往往还需要在上风向(即最小风向)适 当位置设置对照点。
监测频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 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 也应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由于气候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所以为了使监测数据具有代表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 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 据,每天不少干6次(北京时间02、07、10、14、16、19时,其中10、 16时两次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 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每天至少4次(北京时间02、 07、14、19时,少数监测点02时实施确有困难者可酌情取消)。
4~7
km2 25~80
50000~20000
2.5~4
10~25
20000~10000
1.5~2.5
3.5~10
10000~5000
1~1.5
2~3.5
<5000
≤1
≤2
*为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表3-3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参考表
污水排放量 m3/d
调查半径
2.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I. 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和时间
掌握评价范围内水体污染源、水文、水质和水体功 能利用等方面的环境背景情况,为地面水环境现状和预测 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以资料收集为主,现场调查为辅,开 展水环境现状调查。
II. 水环境现状评价
1)调查范围
关系等。
(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景观
可利用现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周围有哪些重要的遗 迹与景观。如建设项目与遗迹或景观密切相关,除详 细了解上述情况外,还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 步了解遗址或景观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
(3)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调查
当建设项目规模较大时,且拟排污染物毒性较大时, 应进行一定区域人群健康调查。给出人体健康调查的 区域、调查人数、性别、年龄、职业构成、体验项目、 检查方法、调查结果的数理统计以及污染区与对照区 的比较分析。
水环境调查范围应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较显著的地面水 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够说明地面水环境的 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①在确定某具体建设开发项目的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 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 高低(评价等级高时调查范围取偏大值,反之取偏小值)后决定。
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提供科学的背景。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 特点,结合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各环境要 素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调查的因素、项目及重 点因子。
(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收集现有的资料,当这 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收集现有资料应注意其有效性。
现状监测应与污染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要进行气象观测 的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 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资料。
(3)大气质量现状的初步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的全面评价应在预测之后进行。
对于拟建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背景值较高的地区,可考虑 在上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一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大 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适当的初步评价,给出达标率或超标 率、超标倍数、平均值等。超标时要分析超标原因。
②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 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 需要。
表 3-1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河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km)参考表
污水排放量 m3/d
大河
中河
小河
>50000
15~30
20~40
30~50
50000~20000
10~20
15~30
第3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袁志忠
2011年2月28日
环境现状调查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可以了解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产 业政策等信息,掌握项目建设地的自然环境 概况和环境功能区划;
可以通过现场监测等手段,获得建设项目实 施前该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质 量现状数据;
一般情况为一个潮汐年 的丰水期、平水期、枯 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 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 水期
一般情况可只调查平水 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 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 期
下风侧,离车道外沿0.5~1m处设一个监测点,同时在该点外沿100m 处再设一个监测点。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分布,选择典型路段, 用配对法设置监测点。
(e)功能分区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了解污染物对不同功能区的影响。通常的作法是按
工业区、居民稠密区、交通频繁区、清洁区等分别设若干个监测点。
(f)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 (如居民集中区、风景区、文物点、医院、院校等)以及下风向距
②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间的要求亦有所不同。
对各类水域调查时间的要求详见表3-4:
表3-4 不同评价等级对水环境调查的时间要求
水域
一级
二级
三级
河流
河口
湖 (库)
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 的丰水期、平水期、枯 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 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 水期
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 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 期、枯水期;一般情况 可只调查平水期和枯水 期;若评价时间不够, 可只调查枯水期
调查范围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算)
>50000
5~8
40~1000
50000~20000
3~5
15~40
20000~10000
1.5~3
3.5~15
<5000
≤1.5
≤3.5
*为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2)调查时间
①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 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 遇气候异常年份,要根据流量实际变化情况确定。 对有水库调节的河流,要注意水库放水或不放水时候量的变化。
①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 试某些预测模式; ②为该地区例行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
1)监测因子 需要监测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大气污染源调
查筛选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
2)监测布点 大气环境监测中,采样点位置和数量的确定是
一个关键的问题。
①监测点数量。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 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安排
3.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① 水污染源 ② 大气污染源 ③ 噪声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的调查较为简单,可以通过现场踏勘,对 项目周围200m范围(必要时可适当扩大)的各类噪声 源进行调查,统计噪声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和距离, 并通过现场监测记录噪声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