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急诊分诊
士询问最近一次经期时间; E ( Event surrounding this incident):围绕患病前后情况,如询问
【五级(V级)分类】
1.Ⅰ级-危殆( critical) : 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 不到紧急救治,有生命危险。须立即将患者送到抢救室 进行抢救与治疗。例如:心搏呼吸骤停、严重创伤/多
发伤伴大出血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应用颜色标识为 红色。
2.Ⅱ级-危急( emergent) : 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临界正常值,但可能迅速发生变化。需要立即 将患者送到抢救区域,在15分钟之内给予紧急处理与严 密观察。例如:胸痛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 症、严重创伤或骨折、中度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次患/者分S)p、O2 收85缩%—压9>0%9、0m心mH律g伴失有常代(偿P>症14状0次(/心分率或><12500
创伤“黄金1小时”
创伤发生后的1小时内,患者若能 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明显提高患者生存 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创伤发生后第1 个小时又被称为“黄金1小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11.09.07
• 卫生部拟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 病情分为“四级”
“是什么令你Biblioteka 适?”。2)OLDCART:亦为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单词,用于评估各种不适症状。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门面工作,旨在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及时确定治疗优先级和相应的医疗资源。
以下是急诊分诊的常见流程和技巧。
流程:1.接待登记:患者进入急诊科后,接待人员需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等,以便后续进行分诊。
2.病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或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配合分诊医生进行分级。
3.分级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级和医疗资源情况,分诊医生将患者进行分级分诊,通常分为五级:重症、急症、加急、一般和轻微。
重症患者通常优先就医,而轻微患者可能需要等待。
4.科室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技巧:1.快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急诊分诊的重要技巧。
通过询问病史、主诉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
2.提供急救措施: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急诊分诊医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疾病科普宣教:在分诊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科普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病情知识、治疗方法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合理调度资源:根据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合理调度资源,将危急病例迅速安排就诊,保证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
5.与患者沟通:分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帮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6.多学科合作:急诊分诊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医生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7.分诊记录和追踪:医生应及时记录分诊情况和治疗方案,方便后续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需与分配科室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分诊标准首先,急诊分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患者分为四个等级,红、橙、黄、绿。
红色等级表示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如心搏呼吸停止、严重休克等;橙色等级表示病情较重,需要立即处理,如急性中风、严重外伤等;黄色等级表示病情较为稳定,但需要尽快处理,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呼吸困难等;绿色等级表示病情稳定,可以等待处理,如轻微外伤、发热等。
通过对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可以迅速确定患者的分诊等级,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次,急诊分诊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
不同的人群在面对同样的疾病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处理方式。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和抵抗力不同,可能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于孕妇、妇女和儿童,也需要考虑到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因此,在进行急诊分诊时,医生们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
此外,急诊分诊还需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急诊科,医疗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分诊等级和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对于那些病情较轻或可以等待处理的患者,可以适当安排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而对于那些病情危急的患者,则需要立即安排相应的医疗救治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总之,急诊分诊标准是急诊科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诊,可以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保障患者的安全。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急诊分诊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医疗情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急诊分诊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急诊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急诊科头痛分诊要点
急诊科头痛分诊要点头痛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弓至枕下部范围的疼痛。
(一)脑病变1脑膜炎、脑炎、蛛网膜炎,一般多为急性起病,头痛剧烈,有发热和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2.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颅内先天性动脉瘤及动脉畸形破裂所致,多见于青壮年,多有用力或情绪激动的诱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为劈裂样痛。
患者若神志清楚,多能说出头痛发生的准确时间。
这种疼痛多开始于后枕部,可伴有恶心、呕吐。
除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外,多无偏瘫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早期无发热,重者可昏迷。
部分出血量少的脑出血患者,可只有头痛、头胀,多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多伴有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
重症脑出血的患者一般先有剧烈头痛,之后出现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昏迷。
3.颅内肿物,包括脑肿瘤、脑脓肿、颅内血肿或囊肿、脑寄生虫病等。
约有80%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发作性头痛,早晨起床后加重,午后逐渐减轻,后期呈持续性头痛。
凡能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动作如咳嗽、用力,均可使头痛加剧。
呕吐后头痛可减轻,常有眼底视盘水肿,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等。
随着颅内压升高,可有呼吸缓慢、脉搏慢而有力及血压增高等表现。
此时头痛可急剧加重,以致抱头呻吟伴喷射性呕吐,上述表现可反复发作和缓解,最后昏迷,这是急性颅内压增高危象一一脑疝的先驱表现。
4.急性脑水肿,多见于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脑病)、尿毒症及子痫等。
由于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急剧增高,导致脑组织的急性循环障碍,产生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的水肿,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除有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外,常有意识障碍、兴奋不安、癫痛发作和失语、偏瘫等脑部损害的体征,眼底有视盘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及出血,原发病的病史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5.癫痛性头痛,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头痛的发作和终止均比较突然,具备癫痛发病的特点,即突然性、重复性及自行缓解。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忙碌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急救和紧急治疗的重要职责。
在急诊科工作,准确而快速地进行疾病分诊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将患者分配到正确的治疗位置和医疗团队中。
以下是关于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的一些重要指导:1. 病史询问:在病人抵达急诊科时,首先要进行病史询问。
这包括对病人症状、持续时间、病情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有关病史的准确询问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
2. 体格检查:除了询问病史外,对病人进行简要而全面的体格检查也很重要。
这可帮助发现一些明显的生命威胁病情,例如血压过低、缺氧症状等。
3. 严重程度评估:将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紧急程度进行分级是疾病分诊的重要一步。
通常采用颜色分级系统,如红色表示危急病情,需要立即处理;黄色表示有些急需治疗,但不会马上有生命危险;绿色表示轻伤或非紧急病例,可等待更长时间。
4. 疾病分类: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疾病分类可以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伤与骨折等。
有了正确的疾病分类,可以更高效地进行治疗。
5. 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心电图可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排除一些严重的心脏病,实验室检查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疾病诊断。
6. 过敏史和用药史: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对于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某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与过敏历史和现有用药不相容,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急诊科常见疾病分诊要点有助于医生快速而准确地处理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严重程度评估、疾病分类、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及了解过敏史和用药史等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急救和紧急医疗状况。
这些要点的灵活应用,有助于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医疗救治。
急诊科意识障碍分诊要点
急诊科意识障碍分诊要点急诊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接收各种急诊患者。
意识障碍是急诊科常见的病情,包括意识不清、昏迷、神志恍惚等症状。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的分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其紧急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做出合理的处理和安排。
1.初步评估: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务人员应首先进行初步的评估,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反应、语言交流、瞳孔大小和灵敏度等进行初步判断。
2.意识状态分类:根据意识状态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清醒、意识不清和昏迷三种状态。
清醒状态指患者完全清醒、思维正常;意识不清状态指患者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昏迷状态指患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可以通过声音、疼痛或其他刺激来唤醒。
3.紧急程度评估: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紧急程度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昏迷患者需要立即处理,因为昏迷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病情,并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而意识不清的患者紧急程度较低,但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4.快速查体: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医务人员应对其进行快速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应检查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眼球运动是否正常,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的体征。
5.常见病因的评估:在意识障碍患者中,有些病因是比较常见的,如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癫痫发作、代谢性疾病等。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筛查。
6.应急处理:对于昏迷患者,应立即进行一系列应急处理。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和呼吸辅助。
其次,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和必要的药物,如葡萄糖、解毒剂等。
同时,应尽快安排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颅脑CT、血常规、电解质等。
7.监测与观察: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
特别是昏迷患者,应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及监测呼吸音、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等。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是指在患者到达急诊科之前,通过电话、网络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级,从而合理地安排急诊就诊顺序,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制定旨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对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级,以便迅速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确定能否延迟就诊或需要立即就诊,并进行适当的现场预警。
下面是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1)一级:呼吸频率>30次/分,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嗜睡,需要氧气或辅助通气支持。
(2)二级:呼吸频率20-30次/分,伴有轻度气短,呼吸道症状或持续低氧血症。
(3)三级:呼吸频率<20次/分,无明显呼吸困难,单纯咳嗽。
2.循环系统疾病:(1)一级:体温>39℃,伴有寒战、意识改变或休克状态。
(2)二级:体温>38℃,伴有明显疼痛、口渴、虚弱或有尿少。
(3)三级:体温<38℃,无明显疼痛、虚弱或尿量正常。
3.消化系统疾病:(1)一级:呕吐物中带有血液、黑便或腹部膨胀。
(2)二级:呕吐物无血液,腹痛缓解或无呕吐。
(3)三级:腹痛缓解,无呕吐、腹泻或其他明显不适。
4.泌尿系统疾病:(1)一级:血尿,伴有明显腰痛或尿潴留。
(2)二级:血尿,腰痛缓解或无明显腰痛。
(3)三级:腰痛缓解,无血尿或尿潴留。
5.神经系统疾病:(1)一级:昏迷,伴有抽搐、言语混乱或瞳孔异常。
(2)二级:意识模糊,伴有头痛、失眠或焦虑。
(3)三级:无明显意识模糊、头痛等症状。
6.外伤、骨科疾病:(1)一级:颈部、胸部或腹部刺伤,伴有呼吸困难或休克状态。
(2)二级:明显畸形或可疑骨折,并伴有明显疼痛。
(3)三级:无明显畸形,疼痛可忍受。
7.妇产科疾病:(1)一级:急性产科出血,伴有动脉搏动模糊或紊乱。
(2)二级:少量阴道出血,无明显疼痛或体温升高。
(3)三级:无阴道出血或其他明显不适。
以上只是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的部分参考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资源分配情况进行调整。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分诊护士需要为医生提供患者 的基本信息和初步评估结果, 以便医生更快地做出诊断和治
疗方案。
分诊中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询问技巧
在询问患者时,分诊护士需要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并注意避免引导性问 题。
观察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 和生命体征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 者的病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
2. 根据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急患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救治效 果最大化。
4. 与其他科室和部门密切协作,形成 救治团队,共同完成救治任务。
02 急诊分诊标准
紧急程度评估
生命体征不稳定
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指标异常,需立即采取
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分诊护士需要优 先为其安排诊疗,因为这类患者的病 情往往更加复杂和严重。
04 急诊分诊的挑战与对策
患者流量大时的应对策略
建立多渠道分流机制
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患者预约,减轻现场分诊 压力。
优化流程
简化挂号、缴费等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高急诊科处理能力。
患者病情复杂时的处理方法
1 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医患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理 解和配合。
3
提供紧急抢救措施
对于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生命安 全。
提高分诊准确率的措施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急诊分诊是指在急诊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分类和筛查,以便更好地安排患者的治疗优先次序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从而提高医院急诊科医疗效率和满意度的过程。
1.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病情描述、体格检查等,了解患者的主诉、病程、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等相关信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应急分级。
2.分类筛查:根据急诊科的标准和急诊科医生的经验,将患者分为急诊、非急诊和拒诊三类。
急诊患者指病情危重、需立即救治的患者;非急诊患者指病情相对稳定、可在等待时间内延迟诊治的患者;拒诊患者指不需要急诊治疗的患者。
3.安排治疗优先次序:急诊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迫切性和资源分配等因素确定治疗优先次序,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治疗;非急诊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先后次序进行排队等待治疗。
4.医疗资源分配:根据急诊患者的分类和病情,将适当的医疗资源分配给患者,包括医生、护士、设备、药品等,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及时救治。
急诊分诊中的沟通技巧:1.倾听和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策,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2.温和和耐心: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保持冷静和沉着,采取温和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耐心回答患者提问。
3.信息共享: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提供准确、清晰和易懂的信息,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行业黑话,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情绪安抚:有些患者在急诊时可能会感到恐慌、焦虑或担忧,医务人员应扮演情绪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安抚和鼓励,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5.协调解释:在急诊分诊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患者与家属之间的矛盾、纷争和不理解,医务人员应积极协调和解释,协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并接受分诊结果。
急诊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筛查,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提高医疗效率: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和入口之一,急诊分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先级,及时安排患者的治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是指在急诊科就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快速有序地安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快速识别病情紧急者并及时安排急救措施,同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因就诊人数过多而导致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其次,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根据病情分级优先级,高风险、危重病例应优先处理;2.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3.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般而言,急诊科采用的病情分级系统常见的有Triage分级、Manchester分级和ABCDE分级等。
1. Triage分级:Triage分级是根据创伤或急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为四级: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救治,病情危急,无需排队等待。
-黄色:急诊救治,病情较严重,但不危及生命,应加快受治时间。
-绿色:急诊治疗,病情相对较轻,可稍微等待。
-蓝色:非急诊治疗,病情非急迫,可按普通门诊方式就诊。
2. Manchester分级:Manchester分级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立的一种分级系统,它根据患者主诉以及生命体征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为五级: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需立即救治,病情危急。
-橙色:非常紧急,病情严重,需立即安排治疗。
-黄色:急诊治疗,需要立即注意和治疗,病情可能较严重。
-绿色:普通,需进行常规急诊治疗。
-蓝色:非急诊,可安排非急诊治疗。
3.ABCDE分级:ABCDE分级是一种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的分级系统。
常见的分为五级:- A级(Airway,呼吸道):检查呼吸道通畅性,排除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急诊科常见疾病的分诊要点
一、呼吸困难的分诊要点(一)根据发病的缓急分诊1.发生急骤的呼吸困难突然发生并持续存在者,常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梗死。
发病急,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周期性麻痹。
2.发生缓慢的呼吸困难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量胸腔积液、腹水。
(二)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中枢性呼吸困难及精神性呼吸困难的鉴别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变为上呼吸道梗阻。
吸气显著困难,可发生喉鸣,由于胸腔在吸气时负压增加,故可有三凹现象,见于喉水肿、异物、白喉。
2.呼气性呼吸困难,病变在小支气管。
由于其水肿、狭窄或组织弹性减低,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相对延长,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
在肺气肿时呼吸音减弱,在哮喘时两肺满布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及呼气均感困难,见于大面积肺炎而使呼吸面积减少,或因胸膜炎、肋骨骨折,胸痛而不敢呼吸。
4.中枢神经性呼吸困难。
因中枢神经病变影响呼吸中枢,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暂停。
5.精神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癔症,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因二氧化碳过度排出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血浆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抽搐。
.(三)哮喘的鉴别哮喘主要分心源性、肺源性及肾源性3种。
肾源性哮喘见于尿毒症,表现为深大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肺部检查无哮鸣音,但有高血压、贫血、蛋白尿,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但心源性哮喘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源性哮喘见于支气管哮喘,有时鉴别相当困难。
(四)深而大的呼吸,即Kussmaul呼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浅而快的呼吸则见于癔症、肺炎、腹膜炎。
(五)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早期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六)端坐呼吸常见于左心衰竭、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哮喘。
(七)呼出气味有助于诊断。
酮症酸中毒呼出气味为烂苹果味儿,尿毒症呼出气味有尿味,而这两者皆可发生深而大的呼吸。
二、胸痛的分诊要点1.危急指征。
凡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不论其为何种原因,均属危急状态,需立即给氧,心电监护及开发静脉。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8
第8页
分诊工作安排
快速搜集相关资料分诊不超出5分钟 做好分诊前后各项登记管理工作 必要时简单处理 向医生处传送必要资料 监护候诊病人情况 联络和通知家眷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9
第9页
分析、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我国急诊惯用是三级分类法而英国、加拿大 等国家应用是五级分类法。
Ⅲ级 紧急 30分钟 生命体征当前稳定,但有可能病情恶 化,紧急症状(如高热,呕吐等)连 续不缓解。
Ⅳ级 亚紧急 60分钟 病情稳定,能够等候一段时间再就诊11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第11页
护理评定
初步 评定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深入评 定
12
第12页
1、初步评定(ABCs程序)
A.气道情况(airway):可采取问询方式与病人 对话,如回答清楚能够判定气道通畅。(昏迷病人 和急性过敏病人、窒息)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34
第34页
对病人家眷心理护理
不要忽略病人家眷,家眷情绪和言行对病人有 着很大影响。
及时与家眷沟通取得信任,则能够帮助医务人 员劝慰病人,稳定病人情绪,确保医疗护理顺 利进行。防止引发家眷惊慌失措,痛哭流涕势 。不然会影响病人情绪,干扰正常治疗。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32
第32页
急诊医生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
9、眼神沟通。 眼睛是心灵之窗。经过观察患者眼神、目光,尤其 是情绪状态即可得到信息。 若患者表现出柔和赤诚目光,做出洗耳恭听样子, 代表他情绪良好,对所讲内容比较感兴趣, 目光呆滞、浑浊暗淡代表他情绪欠佳,谈话内容不 能使其动心。
急诊分诊标准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就诊顺序和治疗效果。
合理的急诊分诊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急诊科的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急诊分诊标准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急诊患者可以分为三类,急诊、加急和非急诊。
急诊患者是指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救治的患者;加急患者是指病情较重,需要迅速就诊的患者;非急诊患者是指病情相对较轻,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就诊的患者。
根据这三类患者的不同特点,医院可以制定相应的急诊分诊标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治疗。
其次,急诊分诊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医院的资源分配情况。
医院的急诊科通常会有限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药品、设备等。
因此,在进行急诊分诊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的资源分配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就诊顺序,合理安排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急诊分诊标准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就诊需求。
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就诊需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医疗资源。
因此,在进行急诊分诊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就诊需求,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急诊科的工作至关重要。
合理的急诊分诊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医院急诊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考虑医院的资源分配情况,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就诊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诊分诊标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治疗。
急诊预检分诊(内容清晰)
急诊预检分诊分诊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急诊病人尽快得到诊治。
准确及时的分诊可以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分诊的目的:※ 1.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病人的就诊次序,优先处理危急症。
※ 2.有效控制急诊室内的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3. 尽快进行初步的急救程序及适当的护理措施※ 4.与病人建立可信关系,及时沟通。
安抚及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健康指导。
※ 5.运用分诊技术,给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分诊:A 休克1.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2.创伤性休克3.烧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B腹痛内科急腹症:一、病因:1.急性胃肠炎症所致的腹痛。
2.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痉挛性腹痛。
3.胸部疾病所致的反射性腹痛,如膈胸膜炎、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1.腹痛呈一过性、间断性、游走性或不规则性。
2.腹痛部位不明确,喜按,无腹膜刺激征。
3.胃肠道外疾病常伴有原发病的表现:发热、咳嗽、心悸等。
外科急腹症:一、病因:1.炎症:腹腔内器官炎性病变,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2.穿孔: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外伤性穿孔等。
3.出血: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如外伤性肝脾破裂。
4.梗阻:包括肠腔、胆道或尿路梗阻。
5.绞窄:腹腔脏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急性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1.突发腹痛,持续数小时以上或持续性腹痛并阵发性加重。
2.腹痛部位明确且固定,局部压痛明显并拒按,常伴腹膜刺激征。
3.常见伴随症状:休克、黄疸、呕吐、发热,发热一般发生在腹痛4-6h以后。
4.X线提示有穿孔、梗阻、结石等表现。
(急诊科)急诊分诊
(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
1、三级分类:危急、紧急和非紧急。 2、四级分类: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 3、五级分类: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 急。
自2000年以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采用五级分类系统。
特点: • 突发性强 • 损伤人员多 • 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复杂
群发伤分类
• 轻度:1次伤病亡5人,或死亡2人以上,无特殊危 重情况
• 中度: 1次伤病亡6--19人,或死亡3--9人,事故 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死亡人数可能增加
• 重度: 1次伤病亡20--49人,或死亡10--19人, 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亡还在增加
评估工具(如0-10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估; • T (Time):时间,疼痛开始、持续、终止的时间。
• 分诊护士亦可运用眼、耳、鼻、手等感官配合快 速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
如:用眼观察气道通畅和呼吸情况、有无外出血、意
识状态、疼痛表现、皮肤颜色状况、有无慢性疾病、营养 状态、活动状况以及行为举止与衣着是否清洁、得体。
“是什么令你不适?”。
2)OLDCART:亦为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单词,用于评估各种不适症状。
0 ( Onset):是发病时间,即“何时感到不适?”;
L ( Location):部位,即“哪儿感到不适?”; D ( Duration):持续时间,即“不适多长时间了?”; C (Characteristic):不适特点,即“怎样不适?”; A ( Aggravating factor):加重因素,即“是什么引起不适?”; R ( Relieving factor):缓解因素,即“有什么可舒缓不适?”; T ( Treatment prior):来诊前治疗,即“有没有服过药/接受过治疗?”
急诊科管理—急诊分诊与分级管理
急诊分诊与分级一、分诊目的①快速辨认患者是否有紧急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②评估患者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
③指引患者到适当的医疗区。
④让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接受适当的治疗。
二、分诊护士的作用分诊护士对就诊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有效、快速、简明的分区,有重点地依据病情危重情况作为诊治先后缓急的依据,使抢救工作及时有效。
三、急诊患者的分级(1)Ⅰ类(危急)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9);惊厥;复合伤;急救车转来明确心肌梗死;血糖<3.33mmol/L。
②处理: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
(2)Ⅱ类(危重)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NTG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SpO2<90%;活动性出血。
②处理: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安排患者优先就诊(<10分钟)。
(3)Ⅲ类(紧急)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如急性哮喘,血压、脉搏稳定;剧烈腹痛。
②处理: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30分钟)。
(4)Ⅳ类(普通)①患者情况:有急诊情况但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
②处理: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2小时内);护士每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病情。
除非病情变化,否则候诊时间较长。
(5)Ⅴ类(非急诊)①患者情况:患者的医疗问题不属于真正的急诊范畴,可在其他医疗场所包括社区医院、门诊等解决,如慢性背痛、月经不调、慢性皮科情况、更换敷料等。
②处理:患者无须急诊处理。
如需求在急诊处理,可等待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呼吸困难的分诊要点(一)根据发病的缓急分诊1.发生急骤的呼吸困难突然发生并持续存在者,常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梗死。
发病急,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周期性麻痹。
2.发生缓慢的呼吸困难常见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量胸腔积液、腹水。
(二)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中枢性呼吸困难及精神性呼吸困难的鉴别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变为上呼吸道梗阻。
吸气显著困难,可发生喉鸣,由于胸腔在吸气时负压增加,故可有三凹现象,见于喉水肿、异物、白喉。
2.呼气性呼吸困难,病变在小支气管。
由于其水肿、狭窄或组织弹性减低,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相对延长,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
在肺气肿时呼吸音减弱,在哮喘时两肺满布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吸气及呼气均感困难,见于大面积肺炎而使呼吸面积减少,或因胸膜炎、肋骨骨折,胸痛而不敢呼吸。
4.中枢神经性呼吸困难。
因中枢神经病变影响呼吸中枢,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暂停。
5.精神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癔症,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因二氧化碳过度排出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血浆钙离子浓度降低,肌肉抽搐。
.(三)哮喘的鉴别哮喘主要分心源性、肺源性及肾源性3种。
肾源性哮喘见于尿毒症,表现为深大的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肺部检查无哮鸣音,但有高血压、贫血、蛋白尿,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但心源性哮喘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源性哮喘见于支气管哮喘,有时鉴别相当困难。
(四)深而大的呼吸,即Kussmaul呼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浅而快的呼吸则见于癔症、肺炎、腹膜炎。
(五)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早期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六)端坐呼吸常见于左心衰竭、自发性气胸及支气管哮喘。
(七)呼出气味有助于诊断。
酮症酸中毒呼出气味为烂苹果味儿,尿毒症呼出气味有尿味,而这两者皆可发生深而大的呼吸。
二、胸痛的分诊要点1.危急指征。
凡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出汗、发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异常,不论其为何种原因,均属危急状态,需立即给氧,心电监护及开发静脉。
2.起病急骤。
患者起病后速达高峰,持续性胸痛,往往提示胸腔脏器破裂,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破裂等。
但某些肌肉骨骼疾病,如肋软骨断裂、肋间肌痉挛等,亦可突然发病。
3.胸痛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低血压和或颈静脉怒张)则提示致命性胸痛,如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急性心肌梗死、巨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破裂、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大量心包积液等。
4.胸痛伴有呼吸困难,见于气胸、纵隔气肿、胸膜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病变、肺炎等。
5.胸痛伴有腰背痛,见于腹腔脏器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6.胸痛伴有呼气加重,应考虑胸膜炎、肺炎、肺梗死、气胸、纵隔气肿、食管穿孔等。
7.胸痛伴有吞咽加重,应考虑食管、纵隔及心包疾病。
8.首次发病,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气胸、食管破裂。
三、腹痛的分诊要点(一)根据发病缓急分诊1.突然发作性剧痛伴病情迅速恶化,提示空腔脏器穿孔、脏器破裂和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
2.突然发作性剧痛,如胆绞痛、肾绞痛。
3.突然发作性疼痛并很快加重,如急性胰腺炎、小肠扭转、肠系膜血栓形成、异位妊娠及卵泡囊肿破裂。
4.疼痛逐渐发作并渐渐加剧,如腹腔内感染、腹膜炎、阑尾炎等。
(二)根据腹痛性质分诊1.持续性痛(钝痛、锐痛、刺痛)突然发作,呈持续性,大多为腹腔内实性脏器炎症、脓肿破裂或空腔脏器穿孔后刺激腹膜、脏器肿大被膜的过度牵扯和血液淋巴途径感染等所致,如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肝胆疾病、脾破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肝炎、肝肠肿、肝癌等。
2.阵发性疼痛,由空腔脏器滑肌痉挛性收缩或由结石等导致的急性梗阻引起,如肠绞痛、肾癌等。
3.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见于急性胰腺炎,为炎症合并梗阻所致。
4.钻顶样痛阵发性发作,辗转不安,常见于胆道蛔虫病。
5.间歇性痉挛性疼痛或突发加重:如胃肠炎;如周期性变化逐渐加重,间歇时疼痛减轻,考虑小肠机械性梗阻、急性胰腺炎、肾绞痛。
每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有个体差异。
一般地,空腔脏器穿孔、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疼痛剧烈,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出血性腹痛次之,阑尾炎等更次之。
(三)根据腹痛的部位分诊1.右上腹痛,常见于肝胆疾病,也可见于右膈胸膜炎、右肋间神经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右心衰竭。
2.中上腹及脐部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的各种病变,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系膜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3.左上腹部痛,可见于脾脏各种病变(脾破裂、脾梗死)、左月角胸膜炎、左肋间神经痛等。
4.侧腹部腹痛(腰部),肾、输尿管的各种病变,肌肉筋膜病变。
5.右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急性局限性肠炎、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右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6.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痛经等。
7.左下腹痛,常见于急性乙状结肠炎症,左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左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8.部位不定或弥漫性腹痛,腹内病变常见的有腹膜炎、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腹外病变常见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等。
9.放射痛、局部转移痛,如胆囊炎致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胛下;典型阑尾炎可由上腹痛转至脐周,再转移至右下腹;输尿管结石绞痛,疼痛科向侧腹、腹股沟和会阴部放射。
(四)根据伴随症状分诊阑尾炎、阑尾脓肿、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等常伴发热,肝胆疾病常伴黄疸,急性腹腔内出血常伴休克,血尿多见于肾、输尿管结石,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多伴肠型、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
(五)根据诱因或加重因素分诊有不洁食物史为肠道疾病;胃穿孔多为饭后腹痛;空腹腹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脂肪餐及酒后(暴饮暴食),多见急性胰腺炎、胆道和胆囊疾患;胆囊炎、胆石症腹痛常在夜间发作。
肠、胃穿孔侵及腹膜壁层时,咳嗽、体位改变可使疼痛加重。
四、几种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一)胃、十二指肠穿孔有溃疡病病史,多在饭后发生。
上腹部突然发生剧烈持续疼痛,伴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随后可扩散至全腹,全腹可呈板状腹,被动体位,深呼吸受限,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可消失,并出现移动型浊音。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X线片有时可见膈下气体。
(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在饱餐油腻食物后诱发。
起病急,多为右上腹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右肩及肩胛下区,右上腹有压痛及肌紧张,常有莫菲征(Murphy)阳性,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急性胰腺炎常在酗酒或暴饮暴食后发生,为上腹中部持续性剧痛,可向左腰背部放射.上腹部有压痛,严重者有肌紧张,伴恶心、呕吐及发热。
血清及尿淀粉酶增高常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四)胆道蛔虫可有吐虫史,起病急.上腹剑突下有深压痛,无肌紧张体征与剧痛不平卧。
常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
(五)急性阑尾炎无诱因,多先表现为上中腹钝痛.后转移至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可伴恶心、呕吐。
查体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严重者已累及腹膜壁层,可出现肌紧张及反跳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
(六)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多为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有反复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腹部可见肠型,肠鸣音亢进或有气过水声。
绞窄性梗阻(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腹痛为持续性,可伴有腹膜刺激征,有休克表现。
部分肠梗阻则症状较轻,可有排气排便。
X线腹部透视可见肠管内积气和液平。
(七)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肝、脾破裂。
有外伤史,多起病急,肝、脾部位即右上腹或左上腹有钝痛,伴肌紧张。
内出血至腹腔时-可有移动性浊音,内出血量多时可伴有休克。
腹腔穿刺可抽出鲜血。
(八)宫外孕破裂见于育龄期妇女,有停经史。
起病突然,腹痛先在患侧下腹,继之扩散到全腹,以下腹痛为主,有下坠感,呈持续性伴阵发加重。
查体下腹部有明显压痛伴肌紧张,子宫有早孕症,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明显,若在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的血。
(九)肾、输尿管结石起病突然,疼痛位于患侧腰部,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可至会阴部,常伴血尿。
患者痛苦不安,面色苍白,大汗甚至虚脱。
(十)少数急性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腹痛,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警惕。
(十一)急性胃炎常有暴饮暴食或不洁食物史。
发病急,上腹持续疼痛有时伴阵发加剧,上腹偏左有轻压痛,伴恶心、呕吐,用阿托品等药物可缓解。
急性胃炎无特异性诊断指标,某些急腹症早期表现极似急性胃炎,如早期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五、急腹症的鉴别要点(一)外科急腹症1.一般先有腹痛,然后出现伴随症状。
2.腹痛定位明确,性质明显,特点是出现固定性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二)内科腹痛1.一般先出现发热、头痛、胸痛、气促,然后出现腹痛。
2.腹痛定位不明确,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三)妇科腹痛1.腹痛以下中腹为主,并向会阴部放射。
2.有白带增多、阴道出血、内出血。
3.腹痛与月经史、生产史有关。
(四)鉴别哪一类急腹症1.炎性病变缓慢,腹痛由轻转重,呈持续性。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伴全身中毒症状,白细胞数增加,高热。
2.梗阻性病变突然发病,阵发性腹痛。
恶心、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后期为逆流性,初期无腹膜刺激征。
3.穿孔性病变突然腹痛,迅速出现腹膜刺激征。
有气腹表现。
4.出血性病变呕血、尿血、便血。
出现进行性贫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
腹膜穿刺不凝血,大于500ml可有移动性浊音。
一5.绞窄性病变病情发展迅速,持续腹痛,阵发性加重。
易出现腹膜刺激征。
恶心、呕吐明显,出现脱水和酸中毒,晚期出现休克。
六、呕血的分诊要点(一)出血量的估计,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出血量的估计(二)呕血与咯血的区别:1.鼻、咽、口腔等部位出血后吞下,如鼻出血、拔牙出血及食用禽、畜的血液引起黑粪。
2.口服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炭剂或某些中药等可使大便呈黑色,但无光泽,便隐血试验阴性。
七、恶心、呕吐的分诊要点(一)中枢性呕吐1.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呕吐多发生在饭后,为小量多次,常不伴有恶心。
呕吐不费力,多伴有神经官能症。
呕吐的发生与精神及情绪因素加重有关,虽然有频繁的呕吐但体重并不降低。
2.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炎及脑膜炎等均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呕吐多呈喷射性,而且严重,多不伴有恶心,常有较剧烈头痛。
3.第Ⅷ脑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有梅尼埃病[美尼尔(Meniere)综合征]、晕船、晕车等。
多伴有眩晕。
呕吐较重,亦可呈喷射性,呕吐与体位变动有关。
4.脑血管病如偏头痛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头痛,面色苍白。
5.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类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
如酮症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甲状腺危象、妊娠呕吐、药物引起的呕吐等。
(二)反射性呕吐1.头部器官疾病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眼压突然升高,发生恶心呕吐,同时多伴有剧烈的头痛及视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