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合集下载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启示【摘要】美国社区学院作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其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和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而备受关注。

我国的专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我国可以改善专科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我国专科教育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专科教育、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存在问题、借鉴经验、推进发展、重要性、加强发展。

1. 引言1.1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美国社区学院是为了满足当地社区和地区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通常提供与当地就业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和职业培训课程。

这种与就业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得社区学院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并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美国社区学院通常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社区学院还提供在线课程、夜间课程和周末课程等多种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美国社区学院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生在社区学院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关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包括与就业市场的紧密联系、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以及个性化的教育关怀,这些特点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2 我国专科教育现状我国专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专科教育机构众多,专科学生规模庞大,专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专科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导致部分专科学校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和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

专科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不 同 , 业教 育各 具 特 色 。凡 是 成 功 的模 式 , 有 一 个 职 都 共 同的 特 点 , 就是 与 本 国实 际 紧密 结 合 , 效 促 进 经 济 有
社 会 发 展 。中 国 正在 举 办着 世 界上 规 模 最 大 的职 业 教
1 美 国高 等职 业 教 育 的基本 概 况 . 位 于北 美 洲 中部 的美 国 , 北 与 加 拿 大 接 壤 , 靠 其 南
文 章 编 号 :17 —3 X (0 4 0 8 — 6 19 1 2 1)0 — 0 6 0 o 4
20 0 5年 1 ,温 家 宝 在 全 国职 业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1月

上 指 出 : 世 界 各 国 经 济 发展 水 平 不 同 ,劳 动 就 业 制 度 “

美 国 高 等职 业 教 育 的 发展 历 程
墨 西 哥 湾 , 临太 平 洋 , 西 东濒 大 西 洋 。独 特 的 地 理 位 置 使 美 国 成 为全 球 最 大 的 移 民 国家 ,并 形 成 了多元 文 化 的 基本 特 征 。据 2 0 0 9年 美 国 官 方 数 据 显 示 , 国 国 内 美 生 产 总 值 为 1 .6 42 6万 亿 美 元 , 占世 界 国家 和 地 区第 1
业教 育所肩 负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 育应该成为 高等教育领域研 究的重点和难点 。美国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经验 ,能更好 地为构建有 中国特 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提 供借鉴 。 关键 词:美国;高等职业教 育 ;社 区学院
中 图分 类 号 :G 1.1 文 献标 识 码 :A 79 2 7
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O 一0 年

比 较 研 究 ・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一、20世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脉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邦教育部、促进科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果《普及科学——国2061计划》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的关注。

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本素质。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在1991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教育目标之一,并称到2000年“美国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世界上名列前茅”。

1994,克林顿又签署了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法案》。

1993年美国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

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准备。

为所有儿童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证所有生享受中学后教育和终身教育。

2001年,基于美国全国对“教育重要性和教育部在国家教育目标的领导地位”的认识,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划》,提出了美国教育发展使命和四大战略目标。

但由半年后“9·11”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家战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化,最终终止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实。

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

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启示

s ec) c ne,充斥着复杂模型和抽象图表 的经济学 教 美 国教育界曾有 过相 当长 时间的争论 。一些人认 i 科 书仿佛只 应 当在 大学 的课 堂里 出现 。但 实 际 为 ,中学的课程 安排本就 非常拥挤 ,且经济学师 上 ,在许 多国家 ,学生在 高中阶段就接受 了正规 资严重不足 ,不宜在中学教授 经济 学。19 年 , 84 N t nl dct n s ii ) i i A o ao 的经济学教育。美国在 中学经济学教育上取得 的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 a oa E ua o s c t n 2 成 绩尤 为 突 出 。据 美 国教 育 统 计 中 心( ao a N t nl 即发布报 告 ,反对在 中学单独设置经济学课 。【 i
念 ,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体现 了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的成果。本文将美国中学经济学教 育发展的一百
多年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 不同时期经济学教育发展情况的回顾 ,说明现 阶段 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的良
好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学教 育组织的参与和教育行政部 门的推动。由此提 出了对我国中学开展经济学教
育的几点思考。
T eJu l f li E o o ) P ta l 济 学教 育 。其 中有 1%的学生 参加 过经 济学A 志 》 (h o mao oic cn my中论 述 在 中 2 P
( d acd l e et A vne a m n,即大学先修课程 )课程学 学教授经济学的必要性。劳林认为 ,中学教育最 Pc 习,4%的学生学习了经济学 ,2%的学生虽然没 大 的问题是学生经济学 ,但是在政府 、公 民等其他课 摒弃 了记忆、填 鸭式的教 学方 式,要求学生将原
以较好地开展,对开展我 国中学经济学教育也有 年 对 大 波 士 顿 地 区 ( etr s n Gra t ,指 马 萨诸 塞 e Bo o

美国经济周期及其对教育政策影响评价

美国经济周期及其对教育政策影响评价

应 , 当时美 国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 公 共教育 制度 和 公共 教育政 策 ,而只 有 少量 的、 分散
的、私 立的学 校教育
( )资 本主义 的产 生 二
在 l世纪 下半 叶,英 国爆 发 了工业革 命 ,这场 革命 的风波 很快 吹 向北美 8 和 欧洲 大陆 ,在 工业革 命 的急风 暴 雨中 ,资本 主义 诞 生了 。工业 革命 与 资本
主义 取得 了成 功 。在理 根主 义影 响下 ,效 率 、质量成 为 支配美 国 教育政 策的 基本 价值 取 向,企 业管 理的 模式 甚至 直接 成为 教育政 策 用语 。竞 争、标 准都
成为 教育政 策期 望实现 的状 态和氛 围 。 ( )2世 纪 9年 代 的 经 济 增 长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 老 布 什 (er e 七 0 0 Go g B s , S) 19 年 的 总 统 选 举 中 落 败 ,输 给 克林 顿 (i lC itn , 是 uh r在 92 B l 1n o)
教 育 时 空
l ■
Ca ied coyv h n0Thl i i ccn eng ew n e OR e S
美国 经 济 周 期 及 其 对 教 育 政 策影 响 评 价

( 【 苏卅 大学 江苏

苏州 250) 10 0
[ 要] 摘 本文简要地 回顾 了美国经济发展 的几个典 型时期,分析 了不 同经济 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相应 的教育政策,在此基础探 讨了具有一定普遍性 的经济状况 与教育 政 策的关系,即经济运行情况最终将 会直接影响教育政策变 革重点,使教育政策蒙上 与经济状 况相应的印记 。
及 其相应 的主 导性 教育政 策 ,希 望能 够提供 理解 教育政 策 的某 种 启发 。

试论各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试论各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试论各国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为我国教育带来了启示。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理念,我国可以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教育经验,推动教育改革。

跨国教育合作也为我国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人才培养。

文化差异也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冲击,需要及时应对。

国际教育交流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创新发展,我们需要综合借鉴全球教育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开放,我国教育将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教育体系多样性、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教育理念启示、教育改革借鉴、跨国教育合作、文化差异、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发展、国际合作、竞争力提升1. 引言1.1 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是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教育体系的多样性。

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看到各国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北欧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而日本的教育体系则注重规范教育和纪律教育,讲究纪律和规矩,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可以借鉴和吸收不同国家的优点,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1.2 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交流在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合作和分享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

通过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各国能够了解彼此的教育体系、理念和实践经验,从中汲取养分,促进教育的多元发展。

教育交流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交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往和合作奠定基础。

2. 正文2.1 各国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各国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启示
下 面我 们来分 析一 下美 国高 等教 育从大众 化 阶段走
收 稿 日期 :0 9 1 2 20 — 2 9
向后 大众化 阶段 的经验 。 一 Nhomakorabea、
G 法案标志着美 国高等教育 I 后大众化 的开始
( ) 国高等 教 育后大 众化发 端 于 G 法案 一 美 I
学 界公 认 , 国高等 教 育早 在 二 次世 界 大 战前 美
W A NG o g— a ,ZENG n qi 。 H n ci Ya - ng
( .Xi m nU ie s y, a n u in 3 1 0 ;2 in x u k n v r i Na c a g, in x 3 0 8 1 a e n v r i Xime ,F ja 6 0 5 .J a g i t BleS y U ie s y, n h n J a g i 0 9 ) t 3
美 国高 教 育后 大 众 化 及 等 对 我 等教 育发 展 政 策 启 示 国高 的
王洪才 曾艳 清
(. 门大 学 教 育 研 究 院 , 门 3 1 0 ;. 西 蓝天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9 ) 1厦 厦 6052江 江 3 0 8

要: 美国高等教 育后 大众化与大众化几乎是 同步推进 的, 政府政 策导向在其 中起 到 了
第4 [ 期 总第 9 期 ] 7
21 0 0年 1 2月
教 育 与 现 代 化
Ed c to n o r z to u a i n a d M de nia in
NO 4 . De ., 01 c 2 0
文章 编 号 :1 0 —0 1 2 1 ) 40 0 — 5 0 73 5 ( 0 0 0 —0 10

美国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发展 。
每一 次改 革都 是 为 了提高 教学质 量 , 促进 教育 机
会平等 , 培养 高 素 质 人才 , 以适 应 社会 发 展 的新 形势 的需 求 。2。 [(瑚 ] 今 天 , 国也 在 进 行全 面 的教 育 改 革 , 了 我 为
2 应 面 向社会 生 活 , 普 通教 育 和职业 教育 . 把
次 的结 合 , 这样 , 文 教育 才 有 可能 真 正走 近 科 人
1 应 立 法干 预教 育 , 进教 育发 展 。为 了使 . 促 联邦 政府 推 行 的各项 教育 改革 真正 落到 实处 , 切 实提 高 中小 学教 育质 量 , 国政府 努力 采取 各种 美 措施 , 布 各种 法律 , 颁 出台各种 文件 , 化联 邦 政 强
府对 教 育质 量 的管 理和监 控 能力 , 以弥 补其 地 方 分权 的教育 管理 体 制的不 足 , 教 育实 行宏 观 调 对 控 。美 国历 届政 府都 十分 重 视立法 , 们将 各项 它 重要 的教育 改革 计划 交 由 国会 批准 , 其获 得 联 使
作者简 介 : 李秋 云 (9 3 ) 女 , 1 6 一 , 吉林 德 惠 人 , 吉林 省 自学考 试 办 公 室助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为 教 育 管理 。 研
・1 1・ 1
提 高教 学 水 平 , 新 教 育观 念 , 立实 验 保 障机 更 建 制 , 可 以尝试 把普 通教 育和职 业教 育有机 地结 也
2 O世 纪 5 O年代 以来 , 国共 进行 了 6次 较 美
邦 法律 的有效 地位 , 而在法 律上 保 障教 育改 革 从
的顺 利进 行 。建 国以来 , 国 的法 律 建设 经历 了 我

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资料

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资料

2.教育目标——强调素质、能力
单纯传授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创造性的获取和运 用知识 • 划一要求、同一标准 个性化教育、发展潜能 • 培养目标: 为 官 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领导层 高素质劳动者 高素质、为官为民(领导者+劳动者)

3.教育内容——基础+广博

基础 内容有选择 随时代进步更新知识(水涨船高) 强调智力发展基础 广博 有范围、有重点,广博知识不是常识 强调: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 不过早专业化
(二)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 学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学制
2~3 学前 6 小学 3 初中 3 高中 4 本科 1~2 硕士 3~4 博士

办学体制(学校数)
公立
小学 中学 62739 21682
私立
16623 2487 663 1694
共计
79362 24169 1755 2309
大学二年制 1092 四年制 615
(一)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0—80%)为美国社会提供 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具有现代技术知识的工业、 农业从业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等 2.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241所研究型大学、博士授予 大学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为美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使美国科学、 技术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 高等教育 学位 副学士 、学士、硕士、博士 学校分类(97/98年度为例)
类型 最高学位 数目 百分比 公立 私立 特 点
研究型大学
博士
126+115 共241
569 1500 1755
5.9%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反应”[6]。
第三,改革了教学内容。1900 年之前,美国很多学校
进步主义教育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 只开设拉丁文、几何、代数、历史等课程。1900 年起,地理、
的作用。在进步主义教育原则中明确提出“教师是指导者, 英国文学、文官政府等课程内容进入课堂。到 1920 年,学
而不是监工”。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指导学生 习基础课程的学生急剧减少,学习应用学科如:家政学、市
影响,对整个世界教育也带来极大冲击。它提出一系列教育所面临的 基本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大量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 响。
关键词院进步主义教育 教育思想 社会影响
1 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
为“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Chicago University laboratory School),进行进步主义教育实验。
与社会的联系。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前言中,杜威明确 培养的人应有四方面的素质,即良好的公民素质;广泛的
阐明了他的思想,他说:“本书所阐明的哲学,把民主主义 职业素养;科学思维的方法;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社
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 会公民必需具备的素质,教育只有培养具备这样素质的
具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 思想。认为从社会习俗中解放出来的人要彻底改变传统学
157
社科论坛
校成人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状况,就必须用儿童中 万增加到 470 多万。公立学校中入学儿童由 1900 年的
心的学校来代替,要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创造和自然的 193 万,增加到 1920 年的 2127 万。高等学校迅速增加,
发展。学校应该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儿 使美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

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

全球贸易趋势下的美国贸易政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美国贸易政策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21世纪以来, 美国开始调整其贸易政策,以适应全球贸易趋势的新变化。
全球贸易趋势下的美国贸易政策
首先,美国更加重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通过谈判达成一系列自由贸易 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等。这些协定不仅加强了美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还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 制定与完善。
内容摘要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这些政策有 助于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并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各方 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并促进了生态平衡、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内容摘要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自上世 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从保护主义政策到自由化政策, 再到目前的多元化贸易战略。这些演变对于全球贸易趋势及美国自身经济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详细分析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其对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四、影响与效果
四、影响与效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发展政策的改革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 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和效果:
1、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1、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通过推行以能力为本的教师培养课程和计划,以及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和教育 实习基地等项目,美国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 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还加强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学生 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球贸易趋势下的美国贸易政策
其次,美国开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技术转让和知识共享。这有助于激励创新和创造,提高全球贸易的竞争力和 水平。

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

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

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变革,尤其是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其如何回应并塑造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教育格局。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以及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教育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这场运动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教育应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而非机械式地灌输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提倡教育多元化和社会参与性,其中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理论成为运动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将系统梳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背景、核心理念、代表性人物及其实践举措,并深入剖析其对于当今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中探寻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变迁与个体发展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2.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深刻转型之中。

这些变革不仅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氛围,也对教育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需求,进而催生了这场旨在革新传统教育模式、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与个体发展诉求的教育运动。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从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急剧转变。

工业化进程加速,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以及劳动分工的精细化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城市人口激增,工厂、商业与服务业成为就业的新重心,而农村人口则大量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教育产生了直接压力:一方面,工业社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技术技能、协作能力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关系疏离、环境恶化等,呼唤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美国经济体系逐渐从分散的竞争性市场过渡到以大型企业、财团为主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论现代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现代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既然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需要,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就不可能不繁多。除了一般基础文化课程,如英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美国中学还为有志升学的学生开设学术性课程,为不打算升学的学生开设各类职业训练课程。此外,还为既不打算升学也不打算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开设满足他们兴趣和需要的课程。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完成了所需学分后即可取得中学毕业文凭。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学生在完成了州所要求的必修课标准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选修学术科、职业科或其它课程。所以,美国中学生在选课方面有相当的自主性.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都可按自己的意愿,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因此,各个学生的课程计划都可能与他人不同.为了帮助学生选课,并为家长提供有关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咨询,每所中学都配有专职的教育专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学不仅课程门类多,主干课程还有层次的区别,比如,同是一门英文课,它就可能有高、中、低三个水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上那一个水平的课.对于天资优良的学生,学校还开设有高级课程,即所谓的AP (advanced placement)课程,优秀学生还可去就近的大学修课。选修高级课程不仅增强了这些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竞争能力,而且这些课的学分还可用于减免大学毕业所需的学分,缩短大学学习的时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校生活的组织,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方面。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中,美国都十分强调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主张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子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鼓励独立思考.美国学校较少教师权威,课堂教学多采用讨论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课堂气氛很宽松.除了课程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外,美国中小学在教学的组织和方式上也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提倡个性化教育,比如按程度编班,实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课业负担轻松多了。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全年上课时间只有180天,日本是240天,其它工业国家授课时间也在200天以上。不仅全年上课日少,美国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也短。小学一般下午二点放学,中学三点放学。小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学生家庭作业也很少。由于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美国中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学校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也为他们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笔者曾考察过数所美国中小学,对这些学校高质量的课外活动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篮球队、足球队、体操队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小组,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乐队、舞蹈组、戏剧组、写作组、科技小组等。每天放学后,就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学校对课外活动相当重视,把它视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任职三年院长的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是一位教育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她的教育研究著作《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学领域的经典和必读书目。

两百多页的内容尽数道出了教育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窥探出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也能找到些许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启示。

标签:美国教育;教育发展;拉格曼一、教育与女性在美国,教师最初被视为“女人的事情”。

“教师以女性为主而教育管理者以男性为主”。

把教学与“女人的事情”相联系使得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受到轻视与蔑视。

这样的联系与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根据拉格曼的叙述,之所以教学与女人联系如此之紧密,是由于其教学成本支出大小的问题。

对于女人,不必要像男人一样支付较高的教学成本,也就是女人的工资是比男人低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学校大量招入女性教师,以求得降低教学成本。

此外,女权主义者坚称女性的“天然”品质有利于启发青年人的智力和情感,并且,女性在从事三四年的教学事业后更有利于婚姻生活。

女性确实较男性来说更加细腻,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将教学与女性直接相关联的观点则是武断的。

女性有女性的“天然”品质,比如耐心、细心、关怀、情感丰富等,然而,只是具有这些品质,或者说,一直以这样的环境去教育孩童也是不完美的。

世界本就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组成,缺乏男性的阳刚的教学环境是儿童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缺陷。

而这种缺陷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可能是教育者不愿意看到的。

笔者并不排斥女性对教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她们与教学的天然联系。

女性确实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福克纳在约克纳帕塔法小镇塑造的女性都有着坚韧的性格;玛格丽特在其《飘》里塑造的斯嘉丽一角毫不逊色于任何男性。

只是,笔者认为男性和女性共同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也必将更加有益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

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

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美国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教训。

本文将探讨美国教育的三个时代及其启示,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第一时代:殖民地时期美国教育的第一个时代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由宗教机构控制,目的是为了培养基督教信仰和灵魂拯救。

当时的教育非常严格和保守,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圣经》和基督教教义,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了解较少。

这种教育方式比较封闭和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尊重,学生们缺乏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启示一:尊重个体差异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看来比较僵化和单一,教育者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兴趣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而不是过分强调对特定知识体系的灌输。

第二时代:工业时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时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需求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新的工作职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传统的农村学校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推动全民教育的政策,倡导学校教育的普及。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批的移民涌入,学校教育也扩大到城市地区。

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了更多的公立学校。

学校教育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科学、数学等现代知识的教育。

启示二:应用导向工业时代的教育改革强调应用导向的教育,教育者应该从中学习,使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对接。

也要注意教育的公平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美国教育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革命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创新的教学模式如异地虚拟教室、在线课程等也开始逐渐普及。

美国学前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除贫困、缩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差距,乃至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对中国来说,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十分重要.美国作为一个在教育、经济等多方面领先世界的国家,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美国;学前教育;启示一.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那么,我们能从美国学到什么东西呢?首先我们要从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开始分析。

(一)美国学前教育的各方面保障在美国,发展学前教育几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大意义。

各个州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在多方面保证学前教育顺利发展。

(二)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优秀的教育思想要付诸行动才是真正有效的思想。

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课程内容来实现的。

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其学前教育思想包含了杜威、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多人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课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走向社会实践.在美国,老师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博物馆、农场等地方参观,老师信奉的道理是:"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

孩子们通过观看了实实在在的物体和现象,对事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同时,美国幼儿园注重让孩子们接近大自然,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孩子们通过接触大自然,人格得到了熏陶,知识也得到了加强。

而在中国,老师不敢放手,不敢把孩子带出校园一步,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孩子们的发展.2.注重游戏活动、主动探究.在美国,”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是儿童的工作”这样的观点几乎得到了全体老师的认可。

在幼儿园中,老师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和设施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自由、轻松的游戏和主动探索。

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美國教育制度中最为典型是其教育分权制度。

本文首先从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占优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然后结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立足本国,放眼国际,从而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标签: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启示一、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的发展概况美国虽然是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但其经济、科技水平均居于世界前列,这与美国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

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地方分权,主要有三级行政机构,自上而下分别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1.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要想真正的了解一段国家的制度文化,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

关于美国教育分权制度产生的背景,本文主要提出两点:一方面是美国先州后国的建国背景,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先有州后有国,建立一个联合国家的前提是不损害州的利益,所以各种改革都必须考虑州的利益,联邦的权利受州的制约较大,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新生,13个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成为美利坚共和国最早的13个州,这13个殖民区因为地形地貌差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在建国初期,我们只能把这些州的联合看作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与此同时,在教育方面,由于刚刚建国,联邦政府主要抓住的政治经济大权,无暇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州也不想将自己的权力拱手于他人,所以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制度的管理权属于各州,分权制度初步形成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民众信奉自由的思想,当时美国的群众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欧洲移民,,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于宗教政治迫害被迫来到美洲进行拓荒,他们对于新建立的美利坚共和国没有归属感,缺少共同的信仰,连接他们的纽带是对自由的渴望,《独立宣言》的第二部分也阐述的主权在民思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想要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制度难上加难,分权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

2.教育分权制度的优势(1)解决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殖民地基础上的国家,各州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信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教育难以有统一标准,教育分权制度将教育的权力分给了各州,由各州自主制定教育的标准,因地制宜,有利于适应当地教育发展情况。

当代美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代美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民教育监测报告 , 据报告统计 , 0 年世界各国公共 I 2 5 0 影响 , 国的基础教育也存在众 多的问题。1 8 美 9 3年 4
教育支 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N ) G P 的百分 比按地 区划 : , 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 了《 美 月 国家在危急中 : 教 分, 北美和西欧最高 , 达到 5 %, 平均 . 其次为拉美 和 l 7 育改革势在必行》 这份报告 , 它揭 示了美国基础教育 加勒 比海地 区及 撒哈拉 以南 的非洲 地区的 5 %, l . 中 0 中存在的严重 问题。
知 识 的创 新 和生 产 。 所 以 , 知识 将 成 为新 世纪 经 济 增 : 括 所 有 学生 要 想 在 2 世 纪 获得 成 功 所 必 须 懂得 的 概 1
长 的原动力 。知识源于教育 , 教育也将成为新世纪的 l 内容 。
先事。 导 业

美 国实行 的是 1 年制的义务教育 ,由于美 国各 2
东欧 49 东亚和太平洋 47 阿拉伯国家 45 南 : .%, .%, .%,
亚 和 西 亚 3 %, . 中亚 32 6 . %。
当美 国社会为教育质量下降而忧虑 的时候 , 国 美
1 的另一种教育思想开始主导基础教育改革 。 美国当代
人类为什么选择教育优先发展的道路? 我们可以 l 教育家 申克提 出了与杜威不 同的教育思想 , 他主张提
成就为核心的 新一轮教育改革浪 潮。 l 经济发展不平 衡, 教育改革只有 地方积极投身其中, 当 代美国 政府的 实际 行动代表了美国基础教育 l 才能真正落到实 我国 前教育管理的中 权模 处。 当 央集
《 学与管 理 》 教
2 1 年 3月 2 01 O日
当 代美国 基础教育的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论美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是在 朝 还 是在 野 , 们 不 仅 大 力倡 导 教 育 , 他 而且 以 实 际 行 动 支 持 教 育 , 自兴 办 教 育 亲
育事业 的洪流。 美国对教 育事业 的重视 以
及 所 采 取 的 发 展 教 育 的措 施 , 于 发 展 我 对
国 的 民 族 教 育 、 进 经 济 的 发 展 具 有 一 定 促
[ 摘
要 ] 穷 致富 、 速 发 展 国 民 经 济 , 力 发 展 国 民 教 育 、 量 培 养 人 才 就 是 治 国 根 本 。美 国 近 代 教 育 的 兴 旺 发 治 快 大 大
达 ,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就 是一 个 例证 。 美 国 各 级政 府通 过各 种 教 育 立 法 、 取 多 种 行 政 支 持 措 施 , 用 财 政 资 助 教 育 事 业 , 经 采 运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推 广 普 及 全 民 教 育 。对 于一 个 以“ 民 ” 称 于 世 的 国 家 , 育 成 为 了 到美 国谋 生 的 不 同 肤 色 、 同 民族 、 同 宗 移 著 教 不 不 教 、 同传 统 、 同 文 化 的 众 多移 民 美国 化 的 熔 炉 。 美 国 针 对 不 同 群 体 的 教 育方 式 , 教 育 事 业 的 重 视 以及 所 采 取 的 发展 措 不 不 对 施 , 我 国 民族 教育 的改 善 与 发 展 具 有 一定 的借 鉴 与 启 示 作 用 。 对 [ 键 词 ] 共 教 育 ; 育 立 法 ; 民教 育 ; 业 教 育 ; 族 教 育 关 公 教 全 实 民 [ 图 分 类 号 ] 5 中 G7 0 [ 献 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4—4 2 (0 6 0 —0 2 文 10 9 2 2 0 )3 13一O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美国的社区教育体系(社区学校,主要是二年制社 区大学)的高度发达,为美国地方、地区、社区经 济及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它们已成为当地的教育 培训中心、科技普及和推广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和 文化体育中心。
6.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本科及研究生入学制度以及 由教授直接资助国外去美国的研究生)及移民政策 为美国吸引大批其他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 高素质人才,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 用。
—非营利 免税 —营利 少上税 —监督 社会监督 社会制约
(三)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的讨论
1. 对基础教育提高要求,加强指导监督 促进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教学内容、教 学质量、学生纪律、教育效果) 改善条件、调整规模、更新教学设施、加 强社会联系、推动社会关注对学生的教育 强化政府对教育的宏观指导及社会(社区) 的支持、监督
文理学院 社区学院
学士 副学士
其他高中后 教育机构
569 1500 1755 15200
14.0% 36.9% 43.2%
278 186 1092 2797
291 1314 663 12403
重点为州立大学、学生 数量较多 文科为主、学生数量少
面向社区、应用为主、 办学灵活、学费低廉 职业教育、培训为主
7. 美国的办学及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校长、教授及 各类人员的办学积极性 高等教育公办、民办并重 基础教育公办为主、少量民办 国家财力主要支持公办,对民办择优支持,平等办学, 不受歧视 高等学校有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有良好的教学科研 氛围,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 中小学教育办学较规范,重视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 主学习、培养创造、实践能力
四年制
615
高中后机构 2797
私立 16623 2487 663 1694 12403
共计 79362 24169 1755 2309 15200
管理体制
– 联邦
1980年5月4日成立教育部并开展工作,宏观管理,不具体管
理学校。任务是研究、总结、支持、资助,每年200-300个 项目、400-500亿美元
– 98/99年 3719亿 (点GDP 4.4%) 管理
教育监督、评价
—社区 学区、社区,学监,教育委员会 — 学校 教学委员会、教师家长委员会
4. 职业、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学历、学位、证书、执照 办学体制 民办/公办 社区管理 就业指导 内容 社会需求 内容广泛 不断更新 社会教育机构、财产大学 网络教育 经费及管理
2. 在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模式发展趋势的探讨
原有模式(校园式) —校园办学引入信息时代的内容 —成本高、质量相对有保证
向“知识工业”模式发展 —原有校园教学方式萎缩,大学成为知识的加工、生产、包装和传 递的机构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质量待评估
– 州政府
教委
方针、政策、立法
教育厅局 执行机构 管理州内学校,分配经费、
审核教师、学校事务/宏观管理
– 学区 目前1万多个,今后5000个,每个0.5~1万学生
经费:自征经费(财产税),政府拨款
– 县 作用不大,少数州县管教育处于州、学区之间难以发 挥作用
– 学校
大学:公立大 学、州立大学、州政府拨款宏观管理 自主办学,社会评估,
学生 1999年总计1490万,其中公立学校1160万,私 立学校330万
教师 1999年总计70万,其中公立学校50万,私立学 校20万
经费
年度 教育投资(亿$) 占GDP份额 高等教育投资(亿$) 占GDP份额
96/97 98/99
5624 6180
7.3% 7.3%
2235 (公立大学占1400)
(一)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0—80%)为美国社会提供 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具有现代技术知识的工业、 农业从业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等
2.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241所研究型大学、博士授予 大学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为美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使美国科学、 技术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8. 美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及淘汰制度(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的投入。
(二)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 学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学制
2~3
6
3
3
4 1~2 3~4
学前 小学 初中 高中 本科 硕士 博士
办学体制(学校数)
公立
小学
62739
中学
21682
大学二年制 1092
私立大学:董事会、理事会
中小学:社区为主/州市政府宏观管理/社区支持、监督
2. 高等教育 学位 副学士 、学士、硕士、博士 学校分类(97/98年度为例)
类型 研
126+115 5.9% 共241
公立 151
私立 90
特点
全国性、研究型、高层 次、高水平
综合大学 硕士
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何晋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目录
美国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 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际教育发展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
一、美国教育发展状况 及其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467
2.9% 2.9%
管理 教育评估
3.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 学生/教师 中小学生1999年5320万,公立4720万,私
立600万。中小学教师310万,公立270万,私立40万 经费
– 96/97年 3389亿 (占GDP4.4%),其中公立3131 亿,私立258亿
3. 美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提 高了美国人民的科技、文化及国民素质,为保持美国 稳定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条件。 美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主要靠庞大、稳定 的中产阶级的支持。
4. 美国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及网络教育体系的 发展,为美国成年人的知识更新创造了条件,使美国 社会的大部分人群能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全 社会总体上能保持活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