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标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将进酒》3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标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将进酒》3
展示总结和作业
写作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注重读,在朗读中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对诗歌从声到情的层层递进的鉴赏。活动式的教学激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自信,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通过展示指导了学生表达的规范性。个性化解读,对李白的双重性格的理解从而延伸到中国历来士大夫的双重抉择,是本设计的亮点所在,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理解和鉴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原因。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导入环节,设置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在指导诵读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目标指导诵读方法,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听读名家范读的视频,让学生能将诵读方法和体会更深化为自己的东西,学有所得。在合作学习和研读形象环节,主要借助于课件展示和展台展示,反馈学生的思考效果,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拓展学生的思考深度。深读艺术特色环节,运用背景音乐的播放,师生共同诵读,深读情感和艺术特色。最后在总结和作业环节中,运用课件展示。运用这些环节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直观形象全面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题
《将进酒》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篇示例作品。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 湘夫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 湘夫人

教学目的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知人论世:(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

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

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以及名句见课件。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

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

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教材总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18篇)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

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

据此,建议: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

二、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总课时36课时【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赏析指导”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感知〖“赏析指导”的要素〗1、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3、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4、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5、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6、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7、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赏析示例”的要素〗把握诗歌的结构意脉,准确理解主旨。

〖“自主赏析”的要素〗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鉴赏:开头环境的渲染、诗中即景起兴、反问、比喻等手法的作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内容、风格的异同。

感悟:1、整体梳理本单元双基要素,发现“赏析指导”的知识短文太过笼统、简单,而“赏析示例”强调的又过片面。

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虞美人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检测【二】小组合作探究1.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视频2.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三】、展示交流:1.品读意象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以乐景写哀情)(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2.品读关键词句(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24份)人教课标版19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24份)人教课标版19优质教案

[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主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提炼知识.认识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括目标技术目标感情目标的认识客观规律一定经过频频实践的道理学会用生动仔细的描绘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育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知作者 ]理解常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庄子 ( 约前—前 ) ,名周,字子休 ( 亦说子沐 ) ,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办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以后,战国期间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巧多变,能把一些奇妙难言的真理说得令人着迷。

代表作品为《庄子》,此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知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月,诸侯兵戎相见,战乱屡次,社会动乱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派别竞相而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看法,以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重申事物的自生自化,否定有神的主宰。

本文表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知知识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望语重心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的文学体裁。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盛行,以后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种类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某类人的特色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之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品化,使之拥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色。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粹精练,构造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它拥有鲜亮的嘲讽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裕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表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有虚假性,主人公能够是人,也能够是物。

.《庄子》《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3(4份)-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3(4份)-人教课标版1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探究
状态
()
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对问题没什么兴趣,不愿积极思考
不愿思考研究,等待老师或同学告知
认真情况()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状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进酒》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将进酒》教学设计【文本定位】《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旧题,李白将悲喜并存的情感重新融入其中,《将进酒》,杯莫停!李白气贯山河劝酒自我和世人:不得意时,他有达观。

“无用”中,他有自负傲岸。

李白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悲喜愤惑也全部聚集于一身,但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用豪情狂放将诸多情感贯通,在或坎坷或平坦路途中,去寻找乐趣,创造乐趣。

【学情分析】《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学生对李白及其诗歌已是十分熟悉,因此不需要过多地进行知人论世的介绍。

对诗歌复杂情感把握是教学重难点,以李白诗歌风格“豪放”为中心来揣摩情感。

另外,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诵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吟咏诗韵,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变化。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法。

因声求气,通过音读、意读、情读来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2、学生自主赏读和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诗歌悲喜矛盾交加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诗人借助劝酒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律变化。

【教学难点】赏析、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郁积心中的矛盾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微课导入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而上升为情感抒发和交流的载体,它与古诗更有不解的“三生”之缘。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过:把唐诗拿来压榨,会榨出半斤酒来。

吟诗赏诗,自然会嗅到丝丝缕缕或清香或醇酿的酒魂。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劝酒中读出对友人的惜别和勉励之情;“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兔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白居易杯杯劝酒,劝世人,也劝自己,缓缓道出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展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展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详细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赏析指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赏析指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都第六单元《赏析指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鉴赏学习白描和虚实相生的手法。

2、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谈谈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什么形象(苏轼印象),你读过苏轼的那些作品
睿智、幽默、豪放、豁达、宽容、浪漫、激情、博学、童心、文采斐然
《记承天寺夜游》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
教师提示
1.一生坎坷
苏轼(1036-1101),北宋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自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工诗词、擅书画。

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因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仕途升降沉浮,曾几次遭贬、甚至下狱,饱经坎坷。

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三、教师引导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明确: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四、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五、自主赏析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六、教师点评赏析情况七、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

第二、三课时《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空待闺中的思妇;抑或是征战沙场的将士人们抬头望月,总是心有感慨,或倾注爱恨,或寄托悲欢因教师引导学生落实方法描述画面(想象)把握意境(概括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诵读全诗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解读把握诗歌内容。

3.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目的要求: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教学重点: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鉴赏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教法运用:诵读、讨论、学法设计、问题探讨学法指导:查找资料、分享感悟教学过程:一、资料查找成果展示:1.白居易诗歌中的名句2.他人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评价3.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及思想价值观二、共同探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方法1.以意逆志“意”是读者之“意”。

“志”是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逆”,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总之,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没有抛弃自己“现在的视域”,也没有把理解对象“初始的视域”简单的纳入自己“现在的视域”,而是把这两种不同的视域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视域,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不难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既要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之“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

2.知人论世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三、共同探讨《长恨歌》的学习方法1.由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推出结论:他是现实主义诗人。

很多诗文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如《秦中吟》、《新乐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2.那么,《长恨歌》反映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焦点是什么?思路是怎么展开的?3.《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4.《长恨歌》艺术上的主要技巧是什么?5.此诗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四、实战演习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1:长恨歌反映的是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其焦点在“长恨”二字。

学生2:全诗思路四段段一,写李杨会合的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段二,写叛乱爆发,贵妃殒命;段三,写李对杨的无尽思念;段四,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 阁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2 阁夜

阁夜教案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诗,写景、写情,充满孤寂悲凉的感觉。

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

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今天要学习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的《阁夜》一诗。

二、整体感知:1、听读。

要求结合写作背景和课下注释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五十五岁的杜甫旅居夔州,写过《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

3、学生尝试齐读。

三、细品诗歌:(1)首联点出时间和地点,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

(起)严冬岁杪,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岁暮”二字,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

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万里飘泊、久客不归之意。

“催”字,既写出了时光荏苒,又写出自己已入暮年的紧迫感。

“寒”描绘了夜晚的冷寂,更能见出作者孤寂的感受。

两字既是写景,又是作者的人生感受。

(2)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乘)时值黎明前的长夜,远处的声声鼓角,在辗转难眠的诗人听来更显悲壮;俯仰天地,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银河倒映其中,随江水摇曳不定。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学案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9日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学习重点:1、这首诗的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学习过程:导读:(一)、作者简介(P25注释①):(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诗歌鉴赏(P26-27)导学、导思1、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重点描写的是什么?2、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3、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第一部分中,作者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怎么样的遐想?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提问: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6、《春江花月夜》在主题上有什么特色?二、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三、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景、情、理水乳交溶导练1、解释下列词语滟滟芳甸扁舟子明月楼月华2分别写两句古诗文中描写明月、江水、落花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 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

教学重点:1.读懂诗意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

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二、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

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三、预习初读: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①滟滟(yàn)②皆似霰(xiàn)③捣衣砧(zhēn)④碣(jié)石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从结构层次上说,一绘江月之景、二阐人生之理、三抒相思之情。

1、【原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意译】春天,江水浩荡潮势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简析】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赏析“生”字: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生”是“涌出”,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可谓妙笔生辉。

唐代诗人好象对这个字情有独钟,象张九龄在他的诗作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王湾也写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谓一字一境界,着一“生”字,境界全出。

二、读译析第二节:1、【原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意译】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

月光象白霜从空中流下,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简析】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叙)。

诗人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秘朦胧。

请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细腻传神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三、读译析第三节:1、【原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意译】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3、【简析】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叙)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

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

这几句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整个人类则是代代相传的,宇宙也是亘古长存的。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的情绪是“哀而不伤”。

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四、读译析第四节:1、【原诗】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意译】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一片白云缓缓地飘走,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3、【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承“江月年年只相似”而来的: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叙)月光下江水流动,诗篇也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请评析“悠悠”两字的表达效果。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

“悠悠”是“飘动的样子”,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没有点出抒情主体,但是更使人想到思妇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更有余韵。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令人想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五、第五节1、【原诗】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纹)2、【意译】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二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鸿雁能飞很远但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3、【简析】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叙)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赏析“徘徊”二字: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亮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月色,却又“卷不去”,“拂还来”。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析)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凭添了几重愁苦!(评)六、读译析第六节:1、【原诗】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意译】昨晚游子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3、【简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叙)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二字渲染并加重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简析末句的意境:“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情”强化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它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笔触细腻传神,意境深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三、小结《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扑朔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月之色月之问月之情}意境朦胧深邃明净清幽(静谧)(象)(理)(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