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与思辨写作

合集下载

略谈“整本书阅读”的几个问题 高考作文

略谈“整本书阅读”的几个问题  高考作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 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 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 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选目的序列: “我以为初中宜侧重(不是专重)文学趣味、人生、国性、 现代思潮数方面;高中则可再加世界文学思潮、本国古代学 术思想两方面。”(朱自清)
选目的范围: “照普通的情形看来,一部书可以含有两种‘注质:书本 身有着内容,内容上自有系统可寻,性质属于一般科学, 书是用语言文字写着的,从形式上去推究,就属于语言文 字了。一部《史记》,从其内容说是历史,但是也可以选 出一篇来当作国文科教材。诸君所用的算学教科书,当然 是属于科学—类的,但就语言文字看,也未始不可为写作 上的参考模范。算学书里的文章,朴实正确,秩序非常完 整,实是学术文的好模样……我不承认有许多独立存在的 所谓国语科的书籍,书籍之中除了极少数的文技、修辞等 类以外,都可以是不属于国语科的。”(夏丏尊)
既要考虑图书内容领域的扩张,还要考虑某类图书“写法 ”的多元。 例如: 1.张荫麟《中国史纲》 2.钱穆《国史大纲》 3.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各具特色,让学生去选。 又如: 1.利奥波德与约翰· 缪尔 2.苇岸与刘亮程 3.梭罗与蕾切尔· 卡森
“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 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圣陶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 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 委员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

以读定写创情境,读写融合提素养——以《论语》为例谈整本书阅读中的读写融合

以读定写创情境,读写融合提素养——以《论语》为例谈整本书阅读中的读写融合

312021.5•高中以上引用《论语》等分析论证,层层剖析,全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差序格局”社会中的道德观念,是与“差序格局”相匹配的。

费孝通先生能真正将传统经典里的内容纳入自己的论述思路中去,在让读者读完一番概念分析后,又拿经典中的话进行印证,让人突然就有种对世间学问融会贯通的体验。

例如在论述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把重视维持“礼”作为传统时,作者就让人“猝不及防”地来了一句“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更不用说《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等文中更加广泛和集中的经典原文引用了。

这些引用的奥秘值得我们好好体会与学习,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

综上所述,从写作角度看,《乡土中国》的语言严谨却不呆板,确实可称得上是雅俗共赏。

费孝通先生的语言可以作为我们中学生学习论述语言的一种典范,而其语言背后的论述思维和紧扣中心的结构建构更是值得仔细揣摩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在阅读这部优秀的学术著作时积累优秀的写作经验,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3.关惠文,肖蔓菲,叶硕.如何阅读《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黄宗智.青年学者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J].文史博览:理论,2011(3).以读定写创情境,读写融合提素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 100012)摘 要:在整本书读写融合方面,教师要聚焦文本特征及学生所思所想、应思应想的问题,确定活动形式、探究方向、读写融合原则与融合形式,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亲历、体验、参与中深入学习,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写融合;情境;《论语》朱来青——以《论语》为例谈整本书阅读中的读写融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课标解读》)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

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

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都是2017新课标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教学组织形式、考测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这两个内容,它们都贯穿在新课改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关于新课标的相关培训相信各省都有开展,今天选择这个内容来交流,是想就“阅读”、“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这三个点来讲讲我的看法。

交流内容有些来自于其他老师的见解,也有很多我自己的实际体会和操作方式,希望能引发大家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先从“阅读”说起。

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毫无例外地知晓阅读的重要性,主张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但目前的阅读生态情况是,生于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看似时时刻刻在阅读,但又很少阅读整本书;他们的阅读呈现的浅表化、碎片化,现在的孩子不是阅读量不足,而是阅读境界不高,阅读内容低俗。

只要认真调查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总体上现在的孩子阅读量远胜于上个世纪的学生。

只不过一部分孩子埋没在各种教学资料构成的书山中,另一部分孩子则沉浸在成人眼里非主流的快餐式的文本中,什么穿越、盗墓、宫廷、玄幻、霸道总裁等等,总之那些想象力与感官刺激度超乎成人预料的作品都是这部分孩子们的最爱。

【盐城市程国斌:碎片化阅读的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正如程老师所言,低质量的碎片化阅读这已经为新时代埋下了很大的祸患。

其实,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一直是重视整本书阅读的。

我特别关注了下,中国古人读书求取功名,阅读的一般都是整本书。

1905年语文单独分科以后,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语文教育思想。

如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教材建设领域,仍旧没有建立像叶老所说的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体系,整本书仍然属于课外读物;在语文教学领域,因为没有出现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注重“读整本书”。

思辨类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思辨类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思辨类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思辨类作文:《看电视好不好》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看电视好不好呀?有的小朋友说,看电视好。

因为电视里有好多有趣的动画片,像《熊出没》《小猪佩奇》,能让我们哈哈笑个不停。

还有很多好看的故事,能让我们知道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可是呢,也有小朋友说看电视不好。

要是一直看一直看,眼睛会累,会变成近视眼,就得戴眼镜啦,那可不好看。

而且要是光看电视,不出去玩,身体就不能长得棒棒的。

所以呀,看电视有好也有不好。

咱们可以看一会儿电视,但是不能看太长时间,看完了也要出去跑一跑、跳一跳。

这样,既能从电视里学到东西,又能有健康的身体。

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任务驱动型作文:《我要学会整理书包》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是不是都要背着书包呀?我的书包呀,以前总是乱糟糟的。

书呀、本子呀、铅笔呀,都混在一起,找东西的时候可费劲啦。

有一天,老师说:“小朋友们,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才能更方便学习。

”我就想,我也要把书包整理好。

放学回家,我就开始行动啦。

我先把书一本一本放整齐,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

然后把铅笔、橡皮放进文具盒里。

再把作业本叠好,放在一起。

整理完一看,书包变得整整齐齐,找东西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认真整理书包,上学的时候可轻松啦!小朋友们,你们也快来试试吧!思辨类作文:《玩游戏的利与弊》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玩游戏有时候可好玩啦。

比如说,玩拼图游戏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因为要动脑筋想怎么拼。

玩跳绳游戏能让我们的身体更灵活,跳得越来越高。

所以呀,玩游戏可以,但是要控制好时间,不能耽误学习和伤害眼睛。

你们记住了吗?任务驱动型作文:《我要自己洗衣服》小朋友们,你们会自己洗衣服吗?以前呀,我的衣服都是爸爸妈妈帮我洗。

有一天,我看到妈妈洗衣服很辛苦,我就想,我要自己洗衣服。

我先把衣服泡在水里,加上洗衣粉,然后搓呀搓。

一开始,我搓得不太干净,但是我没有放弃,多搓了几遍,终于洗干净啦。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孟贤明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孟贤明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孟贤明发布时间:2021-09-29T01:34:42.575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上作者:孟贤明[导读] 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高级中学孟贤明 266425摘要: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为基本的教学形式,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

作为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序列化梯度化驱动任务的设置,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教学1.新课标从祖国语言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把学习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基本的教学组织单元。

学习任务群突破了传统的以文本体裁划分单元教学的体例,将任务作为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向导,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重新调整组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未知,在团队合作的互帮互助中分析问题解决疑惑,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建构属于自我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习任务群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阅读量小、文本形式单一、问题设置僵化、学生答题机械化模板化等弊端,在探究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新课标确立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居于首位,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获得整体性的阅读审美体验。

2.学习任务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任务驱动。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整个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记忆的过程,不再是对既有知识不断重复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转变为一个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动态化的过程。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解与案例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解与案例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解与案例我在小学教语文2023-09-1500:01发表于北京理论基础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的兴趣和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对全书主要环节的把握,学会有步骤、有规划地阅读一本书。

其次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再次,重视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习惯,在多样的分享和交流活动中提升阅读能力,学会将一本书的阅读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书的阅读过程中。

最后,突出整本书阅读的精神建构和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淀精神文化底蕴。

选择合适的图书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参考新课标“附录2”的建议,并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例如“王海玲整本书阅读计划”,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阅读,如精读干国祥《晨诵课》、猜读《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小王子》、听读《小巴掌童话》等等。

并依托学习任务举行了多次读书分享会,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笔记摘抄、思维导图、仿写段落、读后感等。

学生逐渐养成了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要求我们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

我在教学中也在尝试着。

首先由于我班孩子较小,所以我组织的共读活动比较多,例如二年级组织的班级共读《小巴掌童话》《小王子》。

我制定了共读计划,首先,我会将整本书分解为若干个小章节,然后发动学生和家长自愿认领领读任务,每日都会有学生共享自己的朗读录音,其他同学则可以随时随地听读,很好地统筹了学生个人与集体阅读。

另外,我会利用好每一个阅读的时间段。

由于我们属于半寄宿制学校,所以,学生每天在校早餐前我会为他们引读干国祥老师的《晨诵课》,用诗歌开启每一个黎明;中午,午餐后,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有时候实在书籍短缺,我会给他们读故事听;每周三读书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满满的两节阅读课让同学们尽情在书海中徜徉,为他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田地;晚上的亲子共读将班级共读活动的影响力扩散至更远的地方,惠及了58个家庭和百余名家长。

“导—读—思—辨”课型对初中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有效引领

“导—读—思—辨”课型对初中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有效引领

本文创设了“导—读—思—辨”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尝试从这四个环节入手,对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开展进行探讨。

一、激趣主题式导读“导”的过程指导包括预热、通读、绘制思维导图三个环节。

除了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完成通读,绘制并讲解思维导图,让所有学生既查缺补漏又能熟记情节,以此来完成书籍的初读。

预热环节重在资源激趣。

整本书的持续性阅读,是需要兴趣做引领的。

它会唤醒学生的自主选择倾向,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等具有积极作用。

运用相关资源激发阅读兴趣,可以选择在学校布置展览,在课间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或者在走廊张贴作者的画像或书籍海报,罗列这本书获得的荣誉以及人们的评价,展示不同教师的阅读感悟或推荐语及该书的世界各地不同版本的封面。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首先阅读封面、目录、插图,搜索这本书的相关信息,了解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激发阅读兴趣。

目录暗示了故事发展的大致进程,能够帮助学生勾勒小说情节的基本轮廓。

以上信息有助于学生对书册的内容、主题、呈现形式等方面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选择。

比如阅读《水浒传》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激趣活动:卡片排队。

将书中的人物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排队”,唤醒学生对水浒主要人物的主体情节发展的记忆。

比如在《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海报激趣导读方案:海报文案:1.记得有一天我跟他谈话的时候,看见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

2.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已经死去。

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夹杂的彩纹。

他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3.他说:“要抗日成功,中国也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

但这不是说,没有外国的援助,中国就不能抗日!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红军和中国人民,准备同任何国家联合起来,以缩短这次战争的时期。

熏陶浸润与任务驱动——立足学生本位的整本书阅读

熏陶浸润与任务驱动——立足学生本位的整本书阅读

教学纵横一、整本书阅读的宗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学习任务群,并在2019年秋季起使用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设立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模块。

整本书阅读应是指向学生终生发展的事业,所以整本书阅读的宗旨应是:为了学生的一生而阅读。

为此,整本书阅读可按目的、要求、预期效果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熏陶浸润式自由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筛选著作和做读书笔记,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有自己的感悟,写成有思考的读后感。

这一阶段的阅读对书目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学生文史哲泛读,以经典著作为主,可略微涉猎有影响的流行作品,不让学生把读书当任务,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第二阶段是任务驱动式深度阅读,目的是依托专题教学,选定共读书目,自选研究角度,打通课堂内外,开展较有深度的学习,形成交流争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专题研究能力。

二、立足学生本位的整本书阅读实践1. 熏陶浸润式自由阅读自由阅读的时间一般放在高一阶段,因为高一起始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可塑性强,对未来的文理分科和职业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阅读恰好可以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为提升其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阅读,对学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兴趣,形成习惯,学会方法,对老师来说则重在兴趣引导和学法指导。

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对阅读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做出说明,并对学生的阅读书籍类型进行审核。

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建议师生共读,书目不限,关键是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老师的阅读行为对学生的阅读自觉也起着榜样作用。

为了督促阅读,增进交流,还可以设置“开卷三分钟”课前演讲主题活动。

语文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推荐一本经典书籍,介绍作者和内容,说说推荐理由。

这种语文活动既能促进读书、分享交流、彼此激励,又是对读书效果的检验。

每个学生为了准备课前演讲,都需要回顾梳理所读书籍,总结阅读感受,这是思维能力的一次提升,同时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顺境 逆境 绝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顺境 逆境 绝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顺境逆境绝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

”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

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

”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从逆境不忧、绝境不慌、顺境不傲的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坚守的原则。

材料一并没有盲目地赞扬逆境,而是指出唯有强大的内心、勇于直面,才能打败逆境,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能力的强大。

而对于材料二绝境,强调的就是绝地反击的勇气。

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绝”字所恐吓,而是放松心态,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磨练。

对于材料三顺境,强调的则是“不傲”“不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身处顺境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身处顺境这一便利条件,而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虚心向他人求教。

所以,不管是身处逆境、绝境还是顺境,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这样,就能行稳致远。

试题要求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进行写作。

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两组合进行思辨,或对三者分别论述。

如对于逆境与顺境,这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自然状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处逆境,成功和失败不是由处境来决定,而是看你是否有主观能动性,处境只是客观原因,内因才是关键。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认识及范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认识及范例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认识及范例一、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

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

要注意:(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

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

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

学习任务群实践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指导

学习任务群实践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指导

学习任务群实践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指导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学习任务群带来的实践挑战就是如何设计出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学习任务。

今天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做一简单讨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这段话实际上是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

这样的目标价值追求,依赖于教师针对具体的书目,在科学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切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

要设计出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趣味,习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生发独立见解,成为积极自主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教师需要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策略地做实整本书教学解读整本书教学解读,一般先从整本书的内容主题入手分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再结合课标、教材等明确阅读学习的价值,然后从学生角度讨论兴趣点、生长点和挑战等,明确基本读法。

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读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主题+语言特点);二是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课标依据+教材意图+学生需要);三是讨论怎样读这本书(兴趣激发+困难挑战+策略运用)。

在讨论怎样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就在酝酿学习任务的设计了。

例如,许璐薇老师进行《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解读时,分析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主题后,这样分析其学习价值(有修改):1.神话给儿童信心。

在儿童的心中,一提到神话英雄,总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模仿。

他们往往能战胜自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

2.神话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潜能,而神话刚好可以满足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一个个鲜活的精怪形象,既满足孩子异想天开的好奇心,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想象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导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强调对小说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主动参与者和合作学习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整本书阅读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1.确定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确定适合的任务。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组织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内容的细节搜集、情节解读和主题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提高学生的整合与表达能力。

3.评价学习成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采用的任务驱动策略。

首先,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多方面应用,包括任务制定与目标明确、主题式整本书阅读、合作学习与讨论、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创造性输出任务以及跨学科任务。

此外,还分析了任务驱动策略的优势,如提高学习兴趣、深化阅读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促进实际应用,同时也提出了它面临的挑战,如任务设计复杂性、合作学习管理、时间和资源需求以及个体差异考虑。

通过任务驱动策略,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整本书阅读一、任务驱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任务驱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方面,第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任务制定和明确学习目标是任务驱动策略的核心。

通过明确的任务,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下达这样的任务:在阅读一篇关于四季变化的文章后,写出文章中描述春天的句子,并标出其中使用的形容词。

这个任务明确了学生需要关注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二,任务驱动策略强调整本书阅读,将语文教育与具体主题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力。

举例来说,以一个以自然为主题的整本书为例,任务可以是要求学生在整本书中寻找自然界的现象,比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然后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发现。

这种方法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整本书的兴趣和理解。

第三,任务驱动策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建。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在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后,让他们共同分析寓言的寓意,并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任务驱动策略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比如,学生可以在阅读一篇有关历史事件的文章后,扮演其中的历史人物,模拟他们的对话和思考过程。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写作运用课的导写策略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写作运用课的导写策略

GVANGJSIH GYAUYUZ: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中写作运用课的导写策略□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学校凌丽【摘要】本文针对“写作运用课”是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难点,论述范文导写策略、表格导写策略、思维导图导写策略、任务驱动策略的具体做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运用课范文表格思维导图任务驱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69-03写作运用课是指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把阅读所得、所思、所感、所悟,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教学过程。

它是我校实施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的“最后一课”。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上,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给予学生具体的、可操作的写作方法指导?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在引导小学生独立写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写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介绍有关导写策略的操作方法。

一、范文导写策略范文导写策略,由于其具备指导性强、利于学生“有迹可循”等特点,一直以来被语文教师广泛运用。

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写作指导中,其也有着普遍的价值和意义,适合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尤其适合中年级片段写作指导。

下面,笔者以《童年》教学片段为例,介绍导写的教学方法:师: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童年》中的一个段落。

(出示以下段落内容)外祖母给我讲故事的时候,声音很轻,一副神秘的样子。

她俯下身子挨着我的脸,眼睛瞪得圆圆的,直勾勾地望着我的眼睛,仿佛要向我心里注入一种令我振奋的力量。

她讲故事也像唱歌似的,好听极了,她那动人的话语让人沉迷。

听她讲故事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每次她讲完一个,我总是再请求她:“再讲一个吧!”师:同学们,外祖母讲故事时,声音是怎样的?生:轻的。

师:样子呢?生:神秘的。

师:动作呢?生:俯下身子,挨着我的脸,眼睛瞪得圆圆的,直勾勾地望着我的眼睛。

关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

关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

关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摘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育也需要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转向思辨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任务群视域,学生可以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分析和理解,提升他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基于此,以下对关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表达实践引言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于学科内在的联系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通过学习任务群视域,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一、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思辨性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理解和分析文本。

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们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展开推理和评价文本的内容、结构和意图。

他们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这样的阅读方式让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思辨性阅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信息时代,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思辨性阅读,小学生可以学会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分辨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

他们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证据分析等思维工具来评估和解读文本,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避免盲目接受、盲从他人观点的不良倾向。

思辨性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归纳文本中的观点、找出论据和支持,然后用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表达出来。

这样的训练将使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自信和熟练,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辨性阅读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不可替代广泛的课外阅读

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不可替代广泛的课外阅读

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不可替代广泛的课外阅读
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籍来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虽然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广泛的课外
阅读。

这是因为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的
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

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材料,扩
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各种题材的书籍,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的知识,培养自
己在不同领域的见解。

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
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网络文章,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习
到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
流畅。

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
不同类型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通
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
观点和思想,需要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

通过阅读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学生可以培养自己
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与思辨写作苏远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情境”一词在《课标》中使用34次,表述各异: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具体语言情境、特定的交际情境、历史文化情境、学习情境、阅读情境、社会情境、复杂情境、具体的语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情境”的解释是“情景;境地”,“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境地”指“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可见,“情境”天然就包含着“具体的、特定的场合”之意。

《课标》表述的丰富其实彰显出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丰富,同时也表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具体的场景,不可笼统模糊。

整本书本身就是一个阅读情境,但它文字量大,信息丰富,又关乎创作者独特的精神生活和创造性劳动,这个并不“具体”的阅读情境对学生阅读挑战大。

中学生阅读经验并不丰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还不高,在经典作品面前力不从心。

教師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不仅是学生建构阅读经验和方法的引导者,还是具体情境任务的设计者。

下面笔者以鲁迅《坟》整本书阅读为例谈一谈“具体的情境任务”设计的原则。

鲁迅先生的《坟》收录了1907~1925年间创作的杂文,里面多是耳熟能详的篇章,这本集子不仅仅记录先生“生活中的一点陈记”,也是先生思想的深邃所在。

这些文章是杂文,其学习目标与内容可借鉴《课标》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依体而教,指向核心素养,是所有情境任务设计的大原则。

一、模拟作家视角,深入单篇文本《论睁了眼看》无疑是《坟》中的关键篇目。

这个命题“很鲁迅”,一是选题独特——论一个简单明了的常识,且看先生能写出何等新意来;二是思维独特——鲁迅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观照中,发现几千年来中国人居然都是“闭着眼看”,进而发现中国国民劣根性;三是博古通今——文中事例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又十分妥帖。

但这些从历史与古书中走来的事例恰是理解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文本,我提出了“作家视角”这个概念,引导学生站在作者角度思考作者的选材。

创设情境任务如下:假设此刻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鲁迅先生。

让我们沿着时间之河,溯流而上,穿越到一百年前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干将,你卖力地以我笔写我思,以我思唤醒国人。

1922年你在《<呐喊>自序》中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925年,正值“五四”退潮时,中国兴起了尊孔复古思潮,胡适先生为青年学生开了一堆国学书目。

而你便写文章主张“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青年必读书》)。

此时,有个偏爱你文章的迷惘的年轻人来访,咨询为什么不能读“中国书”的问题。

你打算如何回答他的疑惑?各位“鲁迅先生”结合《论睁了眼看》讨论一下。

这个学习情境基于学生读不懂鲁迅援例的学情而设计,融合了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启蒙者的心路历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演变过程。

《论睁了眼看》的援例丰富,但都集中在中国文艺这个范畴,情境任务要求学生用这些例子回答这个迷惘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能读“中国书”的疑惑,这就能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探究鲁迅对中国文艺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看学生的探究结果:生1:我会给这个年青人举才子佳人小说的例子,大团圆故事的背后是自由恋爱不被允许的社会现状。

但没有人去正视、改革中国婚姻的缺陷。

这是闭眼欺瞒。

生2:以《红楼梦》为例,谈续作者们对曹雪芹的原意闭上眼睛,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悲剧性也视而不见。

高鹗的续版虽“比较敢于写实”,也不过是“小小骗局”,不能彻底跳出大团圆窠臼。

生3:我想和他谈文人们在关羽和岳飞故事上是如何胡说八道的,抹杀历史的悲剧感,这也是“闭眼看”。

性质还更恶劣,这是帮统治者瞒和骗,宣扬封建伦常。

一个合宜具体的情境任务对学生的言说欲和理解力是一个极大的触发,这个情境沟通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对“闭眼”内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二、设计整合性情境,触发思辨阅读余党绪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母题、议题和问题》提出:“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找到具有‘生发性和‘整合性的问题,以问题切入作品,以问题的解决来引导和推动整本书的理解和思辨。

”从中可见,进入到问题探究阶段的阅读是指向思辨理解的,必须建立在对整本书通读的基础之上。

如果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单篇阅读之后提交选题意向,这样的任务就比较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保证探究的趣味性和整合度,我设计的活动情境如下:学校图书馆准备于今年9月25日举办鲁迅诞辰138周年作品推介展,展板制作任务由高一年级承担,涉及的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热风》《野草》《朝花夕拾》,其中《坟》的推介展板由我们班负责完成。

在理解单篇的基础上,学生的选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整合性质了。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组合《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他妈的!”》《说胡须》谈奴性心理;组合《娜拉走后怎样》《我之节烈观》《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谈中国女性之命运;组合《论睁了眼看》《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未有天才之前》《摩罗诗力说》谈鲁迅之眼。

可以说,这几个话题的分类是比较合理的,也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坟》的思想意义所在。

接下去的任务就是小组组合,挑选志同道合者组成学习小组,用一周的课余时间研读群文,设计展板要呈现的内容。

同时提醒各小组注意,文本意义的挖掘与梳理是展板制作的重要环节,丰富的素材也是必备的。

这就引导学生进行跨书册阅读、跨媒介阅读。

在研读阶段,学生的表现令人惊艳。

以“鲁迅之眼”小组的活动过程为例,谈谈学生在情境学习中的成长。

这个小组经过跨书册阅读,阅读到了鲁迅《准风月谈》中的《夜颂》:“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小组就决定把这个研究的主题定为“那双看夜的眼睛”,然后循着“看什么——怎么看”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

小组学习成果如下:鲁迅先生有着一般人所不及的特别思想、独特的见解、非同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给予我们特别的精神启迪和享受。

这一切取决于他那一双看夜的眼,其特点有:看夜:直面中国的黑暗现实,看向黑暗的历史。

睁眼:与大多数传统文人“闭眼看”相反,先生提倡“睁了眼看”。

深邃:鲁迅文章的命题是比较沉重的,会突破你的定式思维,看到别人所看不到,想到别人所不曾想的。

超前:鲁迅文章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是预言式的观照。

这个小组还寻找了展板使用的素材:裘沙、王伟君画作《闭了眼睛》;鲁迅的照片,眼神深邃的镜头;鲁迅《夜颂》手稿;肖红《回忆鲁迅先生》;群文中提及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相关照片。

这个情境任务的设计就体现了整合性,整合书册内不同篇章,整合不同书册、不同媒介的信息,还联结了整本书与时代背景,联结了整本书与当下生活。

而设计展板就是生发点,用语文实践情境带动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三、设计真实寫作情境,从阅读走向思辨写作自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概念启用以来,高考全国卷已连续多年选用此类文题来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能力。

这是思辨性写作的基本要求。

《坟》的整本书阅读让我们认识了鲁迅杂文的基本特点:针砭时弊,批判性强;以小见大,援例丰富;由表及里,见解深刻;我们折服于先生强大的逻辑思维,深邃的眼光,犀利的分析和民族改良的强烈的使命感。

其中,“心理透视法”“历史观照法”是鲁迅杂文表达思维中的突出之处。

所谓心理透视法,即透视小事的视角是深入当事人的心理,尤其关注集体无意识,挖掘到不寻常的观点。

所谓历史观照,是指集体无意识心理往往有很深的历史缘由,要深入历史方能看得透彻。

以上两种思维能给学生思辨写作极大的启发。

教师就要设计真实写作的情境,触发学生的言说欲和思辨力。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课间操铃声响起,许多同学还“赖”在座位上不下操,这是为何?学生通过讨论,仿照鲁迅杂文的思考方式,很快得出结论:步骤一,寻找主因:课间操如同鸡肋,这种体锻形式不受欢迎,“赖”就是一种抗议。

步骤二,心理透视:为何不向校长建议换一种体锻形式?不敢,校长高高在上;不想,我们是学生,学校管理恐怕插不上话,提了建议也可能是无用功。

步骤三,历史观照:我们有很长的封建历史时段,等级制度观念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

校长身份与学生身份悬殊,自然有一种威严,让人望而生畏。

人微言轻,是历史的常态,普通百姓哪敢造次发声。

步骤四,思考自身:“赖”是一种反抗,一种不彻底的反抗。

从五四至今,恰好百年,新中国成立近70周年,为何还是这个心理,现实因素也值得思索。

简言之,现在的公民建设还有待加速,人的自我觉醒和突破有待加速。

被老师和校长嫌弃的这种“赖”课间操行为,我们一起读出了一种“不彻底的反抗”,读出了一段历史,也读出了沉重的现实。

这就是思维层层推进、有逻辑的思考带来的。

这就是《坟》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而真实的写作情境能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实践鲁迅式的思维方式,也能带给学生实践之后成长的欢喜。

整本书阅读无疑将是高中语文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具体的情境任务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驱动力,能驱赶独立阅读过程中的“连滚带爬”的无力感,能带来写作过程中文思如潮的获得感,能助益核心素养的提升。

有核心素养的学习者,将会是幸福的阅读者,思想的表达者。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型研究”的成果之一,立项编号:FJJKXB18-433)作者单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361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