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技术与骨传导助听器
骨传导助听器产品技术要求北京美尔斯通科技

骨传导助听器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度、重度和部分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者。
结构组成:产品由输入换能器、信号调理单元、输出换能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组成。
型号差异:A116(盒式):盒式外壳、主机、插针耳机线;A202(绷带式):绷带、主机;A602(眼镜式):眼镜框体、镜片、主机。
1.1 产品名称骨传导助听器1.2 规格型号型号为:A116(盒式)A202(绷带式)A602(眼镜式)1.3 产品组成本设备由输入换能器、信号调理单元、输出换能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组成。
1.4 基本参数1.4.1 尺寸A116: 68.2 mm×29.4 mm×14 mm。
A202: 31.3mm×21.35mm×20.5mm。
A602: 151mm×55mm×170mm。
1.4.2 重量A116: 约30g(带锂电池)。
A202: 约18.1g(带锂电池)。
A602: 约51g(带锂电池)。
1.4.3 插头A116: 一端是USB充电口,另一端是插针式插头。
A202: USB充电口,无插头。
A602: USB充电口,无插头。
1.4.4 充电器A116: 输入电压100V-240V(AC),输出电压5V,额定输出电流500mA。
A202: 输入电压100-240V(AC),输出电压5V,额定输出电流500mA。
A602: 输入电压100-240V(AC),输出电压5V,额定输出电流500mA。
1.4.5 锂电池A116:电压3.7V(DC),容量120mAh。
A202:电压3.7V(DC),容量70mAh。
A602:电压3.7V(DC),容量250mAh。
2.1 正常工作条件a) 环境温度范围:5 ℃~40 ℃。
b) 相对湿度范围:30%~90%。
c) 大气压力范围:86~106 kPa。
d) 电源条件:参照1.4.4中各型号电压要求。
国内骨传导助听器标准应用研究报告

国内骨传导助听器标准应用研究报告助听器作为听力障碍人群补偿听力功能、改善生存状况的最常用康复辅具,根据助听方式不同可分为气传导助听器和骨传导助听器。
骨传导助听方式是通过颅骨振动将声能量传导至内耳,再由内耳解析为神经电信号从而刺激听觉神经形成声音感知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国内骨传导助听器应用现状,包括技术特点、产品标准以及其临床适应症,旨在推广骨传导助听器临床应用。
一、引言听力障碍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当听力下降时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和精神健康、社会参与融入等社会功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听力障碍人群已达4.66 亿,预计到2050年,全球听力障碍人群将达到9亿。
因此,听力障碍及其康复研究更加值得努力和重视。
我国听力障碍者大多数选用助听器作为主要的语言听力康复手段,其助听效果好坏取决于助听器选型及其专业化验配评估。
相比于气传导助听器,骨传导助听器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及相应的临床适应症,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临床应用。
但目前,国内对于骨传导助听器技术特点、产品标准、临床适应症等方面研究还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骨传导助听器临床应用推广,也极大地影响了部分听力障碍者选配潜在效能最优的个性化骨传导助听器。
二、技术特点骨传导助听器与气传导助听器在技术实现上基本相似,均采用麦克风拾取环境声音信号,通过数字芯片进行语音信号处理后驱动扬声器工作。
但是,骨传导助听器与气传导助听器也存在下列的本质区别。
(一)扬声器研制不同人体骨导听阈值是不断变化,在低频段(约500Hz)要求达到70dBHL以上,而在2100 Hz左右仅要求30dBHL便可满足应用要求。
显然,人体颅骨与耳道的听阈差异显著,因此,骨传导助听器输出即骨振器与气传导助听器扬声器研制技术及选型完全不同,骨振器扬声器应根据人体骨导听阈曲线进行研制开发。
(二)数字语音处理技术不同由于颅骨和耳道语音信号传输通道介质相差巨大,其对应的输入—输出语音信号频率响应系统函数也完全不同,骨传导语音相比于气传导语音存在着低频成分厚重、高频成分衰减严重、声音沉闷等特征。
外置式骨传导助听器

外置式骨传导助听器在百度问问和好大夫在线上面看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请问有外置骨传导助听器吗?我一个朋友中度失聪,一直用的气导助听器,效果不满意,最近也想买骨传导助听器,听说有外置的不用手术的骨传导助听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还是骨传导助听器只能手术内置?针对这一问题,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骨传导?很多人对这种声音传播方式不是很了解。
把一支音叉放在面前,敲击音叉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朵,引起了我们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
用牙咬住音叉的尾部,再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牙齿、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这样也能引起听觉。
在上面的两次实验中,前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后一次主要是通过骨头传导的。
这就是声音的另一种传导方式──骨传导。
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后一次比前一次要明显清晰一些,响亮一些。
我们换用铅笔来做下这个实验,感觉两次声音也明显不同。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头骨、颌骨能够传播声音,并且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生活中,我们听到自己挠脑袋、刷牙、吃饼干的声音,也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的。
所以这些声音我们自己能听得很清晰很响,而旁边的人通过空气听到的声音就不是很大了。
在春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她以其吉祥如意的寓意、优雅曼妙的舞姿,赢得了亿万观众的高度评价。
对于聋人来说,学跳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她们几乎听不到音乐,无法感觉到韵律。
手语老师就成为她们的“耳朵”,老师们用手势跟她们交流。
但对于音乐的节奏而言,仅用手势的理解是不够的。
所以她们在平时训练时候,是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让演员们趴在地板上感受旋律的振动。
或者她们站在一条长长的木凳上,让音乐的振动通过木凳,用骨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她们。
经过演员们的反复练习,她们最终把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完美融合起来,用形态把音乐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甚至也可以说,没有骨传导这种听声音的方式,就不可能会有极具震撼力的《千手观音》!骨传导助听器所谓骨传导助听器就是一种基于颅骨的振动感知声音的助听器。
有骨导助听器的原理

有骨导助听器的原理
骨导助听器的原理是通过将声音传导到听觉神经的内耳骨骼上,绕过外耳和中耳进行传递。
它使用骨传导技术将声音通过振动直接传递到颞骨或颅骨,然后通过骨骼振动传递到内耳听觉神经,从而产生听觉感知。
具体原理如下:
1. 骨导助听器首先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
这通常通过一个骨振器实现,它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
2. 振动通过振动器与头部接触,传导到颞骨或颅骨上。
颞骨或颅骨是声音振动的理想传导媒介,它们能够有效地将振动传递到内耳骨骼。
3. 振动经过内耳骨骼传导到耳蜗。
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其中包含感受声音的听觉神经。
4. 内耳的听觉神经接受到传导过来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5. 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进一步将其解释为听觉信息,从而产生听觉感知。
骨导助听器的原理使得声音可以绕过外耳和中耳,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外耳道堵塞、中耳感染或听力损伤等,仍然可以提供清晰的听觉体验。
基于骨传导技术的老年人助听器设计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基于骨传导技术的老年人助听器设计王彦森秦雨彤李亚儒(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00)摘要: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听力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骨传导是利用信号震动,将声音直接传导到内耳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助听器,基于骨传导技术的老年人助听器不需要外科手术即可直接配戴,避免了久戴助听器耳朵痛的问题,也更加适应老年人心理和生理需求。
基于此,该文利用骨传导技术,探讨老年人助听器的改良与创新。
关键词:骨传导技术助听器老年人人性化设计中图分类号:R7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1(b)-0241-03Design of Hearing Aid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BoneConduction TechnologyWANG Yansen QIN Yutong LI Yaru(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ezhou,Shandong Province,253000China)Abstract:In today's information explosion society,listening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Bone conduction is a technique that uses signal vibration to transmit sound directly to the inner pared with traditional hearing aids,the hearing aids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bone conduction technology can be worn di‐rectly without surgery,which can avoid the problem of ear pain caused by wearing hearing aids for a long time,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needs of the elderly.Based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hearing aids for the elderly by using bone conduction technology.Key Words:Bone conduction technology;Hearing aids;Aged;User friendly design据统计,当前我国听力障碍发病者已然超过2000万人,且其中不少于一半的是老年性听力障碍患者,然而纵观我国市面上现有的助听仪器和设备,多是为特殊人群或康复者为受众的,真正从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适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以及满足老年人各项生理特点的助听器少之又少,导致老年人对现有助听产品产生排斥心理,不愿佩戴。
简单谈声音骨传导与骨传导耳机

简单谈声音骨传导与骨传导耳机1. 声音骨传导bone conduction的来源及原理声音骨传导这个概念普通群众大多是从google glass发布之后开始了解的,2013年2月google glass发布以后,除了增加了手机无法实现的视觉功能外,其通过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传递声音的特殊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实声音骨传导在很久之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原理体系,以及生活,医疗方面的实际应用;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Barany,Herzog等人就开始了骨传导声音的研究;而1950年,Pumphrey首次报道了人通过骨传导可以感知到高达120kHz的超声; 骨传导指头部颅骨对音频及高频振动的响应,传递及通过听觉器官进行音频信号的接收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体获取音频信息的方式是声音的空气传导;其过程为:耳廓将声波信息收集起来——音频信息由外耳道传入鼓膜——鼓膜将振动传给听小骨——振动信息传至耳蜗及半规管——处理后的信息进入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信息进入大脑;而骨传导则以头骨及颌骨为声音传导的介质,将信息直接传播到中耳;而骨传导之所以可以通过这样特别的方式传播音频信息的原因是,包括可以刺激耳蜗cochlea的颞骨temporal bone在内的颅骨是整个连接在一起的;通过骨传导对耳蜗进行刺激的应用已经广泛使用到了听力检测中,通过这种检测可以辨别失聪的来源是外耳道中耳道损伤,还是神经细胞层面上的诸如感受器的损伤;骨传导对于传导性的听力问题conductive hearing loss即外耳道中耳道传播环节失缺是很有效的;骨传导现在也同样在耳鸣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长期性后效抑制long-term residual inhibition;当人体的外耳及中耳病变时,骨传导可以替代空气传导的部分功能;较为熟知的是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尝试了乔瓦尼菲利波英格拉西亚的一个方法: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来重新获得声音继续自己的创作;而在1923年,名为Hugo Gernsback的工程师就已经开始以骨传导为理论基础制作助听器了;到了现在,骨传导发声以耳机等方式实际地用于医疗行业及生活各方面;在2013年6月,德国广播公司Sky Deutschland与广告公司BBDO合作,还首次将骨传导用于了商业广告项目;他们将广告以骨传导的方式传播给将头靠在地铁窗户上的乘客,通过玻璃的振动将广告信息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2. 声音骨传导与普通耳机——优势与局限相对于普通耳机,骨传导耳机整体有三方面的优势:其一.骨传导省略了外耳的部分,因此外耳可以正常用于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这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例如处于公共环境时,使用者可以对外界的突发状况作出及时反应,同时保证了信息的保密性;其二.骨传导中振动传输方式的特殊性保证了它有纯净的声频信息来源;这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噪声较多的环境中,由于不需要通过调大音量与杂声Ambient noise竞争,耳机可以给人体带来最低的物理性伤害,同时骨传导设备消除了普通耳机的降噪环节,在体积上有一定的优势,技术上也降低了一定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环境中比如在水里,骨传导耳机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其三.由于不需要耳机塞及外部的头戴式设备,骨传导设备在长期佩戴时减少了不适感;但是由于从中耳开始,骨传导的途径与空气传导的相同,因此过大的音量依然会给听力系统造成损伤;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的耳机,骨传导耳机仍然有着本质上的劣势;比起传统的头戴设备,骨传导发声存在更高的音频失真,而失真带来的问题对于骨传导设备的发展有着致命性的抑制作用;其一.虽然人体在生活中同时接收着空气传导及骨传导两方面的声音来源,但是空气的声源依然是最主要的,甚至于我们日常根本体会不到来自“骨头”的发声;虽然在咀嚼,自身发声时会较明显地体会到骨传导的声音,但是我们接收音频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来自空气音频传导;所以当音频信息以骨传导的方式进入人体时,会由于缺少传统的外耳道反射体共振腔等,造成一定的不适应感,同时由于骨导音介质颅骨的特殊性,通过颅骨传出的声音在中频上会有所加强,而在低频高频上会有衰减现象,骨传导音频的质量上会有一定的弱化;举个例子,我们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时就和与录下来的不一样;这种对声音改变的不适应感是全方位覆盖性的,因此对于骨传导设备的后期加工有一定的要求;其二.骨传导耳机在音质及表现力上相对于普通的耳机有着很大的劣势,有效频响范围狭窄,大体在300~3000Hz,中频800~2500Hz的表现力较好,但是对于低音及高音就难以与普通的优质耳机相比较;而现在的普通耳机有着很成熟的生产体系及具体改进渠道,种类丰富的耳机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对于音质的要求,骨传导耳机虽然与普通耳机之间没有绝对的敌对关系,但是使用者会希望在普通耳机上获得的优质体验在骨传导耳机上得到一定的响应;其三.由于市场较小,研发代价大,使用受众狭窄,骨传导产品没有数量足够多的优秀生产厂商开发,同时竞争环境不成熟,未来的发展较为缓慢;气导音的频率接收上限是20kHz,而骨导音的频率接受上限可以延伸到至少100kHz;而包括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内的各种实验表明骨传导在超声激励上的传输能力比音频的激励更强;由于骨传导在音频域上的优越性让人们同时也将其称为“超声骨传导”bone-conductedultrasound,BCU但这并不意味着骨导音在音域上存在更绝对的优越性;人们通过骨传导感知到的声音音调和实际的频率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BCU的动态范围小于空气传导声;事实上,对于骨传导声音的调试有着天然性的难度,这是因为人脑结构的复杂性会导致测试音频数据的难以精确侦测;实验中纯粹的干燥人头骨可接受2—52kHz的音频频率范围信号的接收;但是虽然头骨可传导的音频频域较广,却存在复杂的共鸣及反共鸣现象,共鸣反共鸣感受点在方位上有着微小的不同,在不同的颅骨中也有差距;对比纯粹的颅骨,人脑对于音频信号有着更高的衰减性,更不明显的共鸣及反共鸣现象同时有更强的反射衰减;活的人类脑部及颅骨对于音频信号传递的衰减现象并没有随着音频频率的增高而增加,但是会深受大范围频率内音频的共振现象影响;最早使用骨传导技术的医疗行业,早期认为颅骨对于振动的频响反应会随着频率的升高有着伴有一定权重系数的平稳变化,但是后来发现,这只能在低于5kHz的频率范围内有效;高于约4kHz之后,颅骨对于频响反应及共振现象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人声的共振现象变得十分明显,音频信息会随着感受器的传播方向的变化有差异;这是骨传导耳机研发难度大的原因之一,虽然正常的生活中骨导音可传递的音频信号范围更加广泛,这类的频率响应对于日常交流也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更多诸如对音频变化多端的音乐的需求,骨传导耳机就很难满足了;医护用具——助听器骨传导耳机可以用于传导性听力障碍者,气导助听器无效患者,及外耳道有相应疾病的患者;比如日本的TEAC第一音响公司2007年发布了HP-F100 Filltune耳机,该耳机将声音的振动施加于人体的皮肤和骨头,将其直接地传送到内耳而使其直接感受到声音;特殊场合下的交流产品由于骨传导途径的特殊性,在水下及噪声污染严重的场合工厂,公共场所下可以使用骨传导设备;这在军事上有着较为重要的体现,军方是最早一批使用骨传导技术的群体;他们在战场上使用诸如Invisio公司的耳后式头戴设备进行通讯,这既保证了可以清晰地获取发送方的信息,同时可以很好地应对外部的突发状况;而目前煤矿应急救援中,针对在救援环境中噪声干扰严重,语音质量差,救援人员需佩戴氧气面罩的问题,骨传导耳机也有着突破性的帮助;4. 未来的发展推想音质骨传导耳机目前需要解决的音质问题表现在低频音域,而现在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技术支持其低音方面的提升,比如吉林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提出的弹性支撑式电骨传导听觉装置,可提升中低频的响度至60~70dB;具体的响频特性曲线为:可以看出在高音区响频特性优秀的情况下,低频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力;与头戴式设备融合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采访中提出了他对于头戴式设备的看法:“增强现实设备将变得很强大,但这种技术依然处于婴儿期;”现在存在很多的头戴式AR VR设备,比如Oculus的Rift DK2,的各类眼镜,这些头戴式设备虽然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但是技术并不十分成熟,没有广泛的市场及统一的产品衡量标准,存在设备沉重,不易携带,价格高昂的缺点;而骨传导作为一项在此市场未拓展开的技术,可以通过省略降噪环节及耳机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体积质量;加之已有TrekStor等开发骨传导运动耳机的公司,相信通过技术的融合此类设备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骨导助听器的原理是什么

骨导助听器的原理是什么骨导助听器是一种能够通过震动声音来传达到耳朵的听觉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骨传导技术,将声音传输到内耳而绕过外耳和中耳。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骨导助听器能够提供给那些由于耳朵本身的问题而无法听到声音的人们帮助。
骨传导助听器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意大利科学家达尔文尼发明的,而今天的骨导助听器则是在科技进步和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结果。
骨导助听器的主要部分包括振子、骨传导部件和耳机等。
通过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骨导助听器能够将声音通过机械振动直接传递到听觉神经。
当外界声音进入骨导助听器时,声音首先通过内置的振子转化成机械振动。
这个振子通常由磁体和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磁体周围产生磁场,从而使其开始振动。
这种振动具有高频感应、美容感应、牙科引导等多种不同的应用。
随着振动的发生,这些机械振动通过骨传导部件(通常是位于眼镜架或头戴式设备上的骨饰)进入到颅骨或面骨。
由于骨骼是一个振动的媒介,它会传导声音的机械振动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是负责接收和处理声音信号的重要器官。
当机械振动到达内耳时,它会通过液体的传导作用引发内耳内的毛细胞运动。
这些毛细胞负责转换声音信号为电信号。
电信号最终通过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大脑将其解读为声音。
骨导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这一骨骼和内耳的传导机制,使得那些无法通过正常耳朵听到声音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骨导助听器并不能完全替代正常耳朵的功能。
因为声音是通过骨骼传导而不是通过空气传导,因此骨导助听器传递的声音可能有一定的失真和降低音质的情况。
另外,骨导助听器的使用也需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和调试,以确保其能够根据听者个体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设置。
总体来说,骨导助听器通过骨传导技术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通过骨骼和内耳传导最终到达听觉神经,使得无法通过正常耳朵听到声音的人们能够重新感受到声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骨导助听器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会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其性能和适用性。
骨传导的原理

骨传导的原理骨传导技术是一种通过骨骼传递声音到内耳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耳朵传统的听觉途径。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助听器、头戴式耳机、通信设备等领域。
那么,骨传导的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当声音到达耳朵时,耳蜗内的听觉神经会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送到大脑,最终被我们听到。
而在骨传导技术中,声音是通过直接作用于骨骼传递到内耳的,绕过了外耳和中耳。
骨传导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声音的振动传播。
当我们使用骨传导耳机时,设备会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与头骨接触的方式传递到内耳。
内耳中的听觉神经会接收到这些振动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送到大脑,最终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这种传播方式有一些优势。
首先,对于一些有外耳道问题的人来说,传统的耳机可能无法有效传递声音到内耳,而骨传导技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骨骼来传递声音,避开了这些问题。
其次,骨传导技术还可以让人在听音乐或通话的同时保持外界声音的感知,这对一些需要保持警惕的人来说非常有用,比如骑行者、驾驶员等。
除了在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中应用外,骨传导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对于一些患有听力问题的人来说,传统的助听器可能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骨传导助听器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骨骼来传递声音,避开了外耳和中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听力辅助效果。
总的来说,骨传导的原理是通过声音的振动传播,绕过了外耳和中耳,直接作用于骨骼传递到内耳,然后被转化为电信号传送到大脑,最终被我们听到。
这种技术在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和医疗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改善。
骨传导耳机是一种新的耳机

骨传导耳机是一种新的耳机,它是通过耳机对头骨的振动传递声音到大脑,这样一来就保护了耳膜。
因此,它是一种环保耳机,特别适合儿童使用,以及长时间使用耳机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
协助由于残疾或高龄而丧失听力的人士接听电话,并且帮助没有听力障碍的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下轻松接听电话。
◆骨传导问答一、什么是骨传导?它是一种以人体颅骨作为声源体的传播媒介来实现声音的传导方式。
声音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空气传导,简称气导,就是利用空气振动的原理,声音传到耳膜,再通过耳膜传到内部耳神经。
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大部分是利用气导的原理,将一个人说话的声音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耳机与助听器都是利用空气振动的原理做成的产品。
声音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骨传导,简称骨导,英文名称是BONE CONDUCTION。
它利用骨头振动的原理,将声音传到自己的头骨上,通过头骨,直接传送到内部耳神经,不需要耳膜的振动。
对于一个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当说话的时候,自己听到的声音,其实是气导和骨导两种声音传播方式的叠加的结果。
因为骨导的速度比气导的速度快,根据说话的音量大小,最终听到的骨导与气导的声音比例也不同。
以下2个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您更加直观理解骨传导的声音传播原理:1、听自己的录音带好似不像是自己的声音?利用高保真的录音设备,录下一个人的说话或者唱歌的声音,最后再播放出来,很多人会感觉这个声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就是因为,录音设备录下来的只是自己的气导音,而平时自己说话时,自己听到的是骨导与气导两种途径传过来的声音。
当你用大音量边听音乐边唱歌的时候,不通过耳朵也会听见自己的歌声,这也是骨传导声音的原理。
2、你知道你是如何听到自己的咬牙、挠头、刷牙声的?一个人嘴巴闭上,上下牙齿轻轻咬动,别人听不到任何声音,但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牙齿声音,就完全是骨传导传到内耳的声音。
另外,我们在挠头、刷牙、吃脆饼干的时候,听到的这些声音都是通过骨传导传入大脑的。
骨传导技术与骨传导助听器

骨传导技术与骨传导助听器老年人不仅需要日常生活起居护理,更需要情感陪护。
与老年人交流是情感陪护的主要内容。
听力衰退已经成为老年人保健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听力衰退不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有可能诱发老年痴呆和孤僻症。
随着社会高龄化的加速,听力衰退的老年人非常普遍。
调查发现82%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都有听力损失。
此外,我国还有听力语言障碍者2780万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听力损失主要有三种类型:感音性耳聋(听神经受损)、传音性耳聋(声音传导路径损伤)和混合性耳聋。
助听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介绍一些骨传导技术和基于骨传导技术开发的骨传导助听器。
一、骨传导技术助听器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通常,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入内耳引起耳鼓膜振动,再引起内耳的内、外淋巴液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听神经产生冲动,传递给听觉中枢,经大脑皮层而“听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的产生是来自于空气的振动,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
当听觉器官不健全或听觉过程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或老化时,就会导致失聪或听力下降,此时,就需要借助助听器补偿听力。
所谓气传导助听器其本质是一台声音增强器,即当环境声音强度不足以使听力下降的人听到声音时,就借助于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后再传入鼓膜。
但是,气传导助听器并没有改变声音的传导途径,对有些症状是不适应的。
比如,耳道闭锁、耳膜穿孔、听小骨机械损伤、耳道炎症、耳道分泌物堵塞等患者。
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使用气传导助听器感觉“吵”,不愿意佩戴。
值得说明的是,目前的气传导助听器技术水平较高,尤其是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后,气传导助听器处理语音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气传导助听器本身并不“吵”,而是这类老年人不适应这类助听器。
原因在于器官老化(比如鼓膜塌陷)导致声音变异,即听到的声音已经发生变化,称为听觉失真。
患有听觉失真的老人,不仅听不清声音,严重时可能导致烦躁和性格孤僻,这就是老年人常说的“吵”,不愿意在较为吵杂的环境中使用气传导助听器的原因。
骨传导原理的应用范围

骨传导原理的应用范围1. 介绍骨传导原理是一种利用颅骨通过振动将声音传导到内耳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空气传导方式,骨传导可以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将声音传输到内耳,从而实现音频的感知。
骨传导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骨传导原理的应用范围。
2. 医疗领域骨传导技术在医疗领域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范围:•助听器:骨传导助听器是一种帮助听力障碍患者的设备。
助听器通过将声音转换为振动信号传导到颅骨,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刺激内耳,使听力受损的患者能够感知声音。
•骨导植入器:骨导植入器是一种手术植入式设备,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听力损失。
通过将骨传导植入器植入颅骨中,可以使得听力受损的人能够通过振动将声音传输到内耳。
•听力筛查:骨传导技术也可以用于听力筛查。
通过将声音以骨传导的方式传递,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状况。
3. 军事和安全领域骨传导技术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范围:•通信设备:军事特种部队和安全人员常常使用骨传导通信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将声音以振动的方式传导到颅骨,实现对话和通信。
•头戴式显示器:骨传导技术可以用于头戴式显示器中的音频输出。
通过将声音通过颅骨传导,使用者可以听到音频信息,同时仍能保持对周围声音的感知。
•听觉警报系统:骨传导技术还可以用于军事和安全领域中的听觉警报系统。
通过直接刺激内耳,而不经过外耳和中耳,提供紧急警报和警示信息,以确保安全。
4. 娱乐和体育领域在娱乐和体育领域,骨传导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以下是一些例子:•耳机:骨传导耳机是一种新兴的耳机类型。
这种耳机通过将音乐或其他声音以振动的方式传导到颅骨,使得使用者能够享受音乐同时仍能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运动耳机:骨传导耳机在运动领域中也很受欢迎。
这些耳机通过颅骨传导的方式,使运动者能够听到音乐或来自手机的指导语音,同时不会影响对周围的情况感知。
•可穿戴设备:一些可穿戴设备中也使用了骨传导技术,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
骨导式助听器原理

骨导式助听器原理
骨导式助听器是一种利用骨传导技术来传送声音的助听设备。
它与传统的耳机
或耳道式助听器不同,它不是通过空气传导声音,而是通过将声音振动传输到颞骨,再通过颞骨传导到内耳,从而实现听觉的辅助。
骨导式助听器的原理相对复杂,但通过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骨导式助听器的核心部件是振动器,它可以将声音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
当我
们戴上骨导式助听器时,振动器会将声音振动传输到颞骨上。
颞骨是头部的一部分,它与内耳相连,可以传导声音信号。
当声音振动到达颞骨时,它会引起颞骨振动,进而传导到内耳,激发听觉神经,最终我们就能够听到声音。
与传统的耳道式助听器相比,骨导式助听器的优势在于它不需要通过外部的声
音传导到耳蜗,而是直接通过颞骨传导到内耳,避免了外部声音传导的阻尼和衰减,从而能够更清晰地传达声音信息。
同时,骨导式助听器也避免了耳道受损或感染的风险,更加舒适和安全。
另外,骨导式助听器也可以通过振动传导声音,而不需要通过耳蜗,因此对于
一些耳蜗功能受损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职业或者运动爱好者来说,骨导式助听器也更适合他们,因为它不会影响外部环境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保持周围环境的感知。
总的来说,骨导式助听器利用骨传导技术,通过振动传导声音到内耳,从而实
现了听觉的辅助。
它的原理相对简单,但却能够为一些特殊群体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骨导式助听器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的人带来听觉上的帮助。
骨传导常识

◆骨传导问答什么是骨传导??1、什么是骨传导它是一种以人体颅骨作为声源体的传播媒介来实现声音的传导方式。
声音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空气传导,简称气导,就是利用空气振动的原理,声音传到耳膜,再通过耳膜传到内部耳神经。
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大部分是利用气导的原理,将一个人说话的声音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耳机与助听器都是利用空气振动的原理做成的产品。
声音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骨传导,简称骨导,英文名称是BONE CONDUCTION。
它利用骨头振动的原理,将声音传到自己的头骨上,通过头骨,直接传送到内部耳神经,不需要耳膜的振动。
对于一个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当说话的时候,自己听到的声音,其实是气导和骨导两种声音传播方式的叠加的结果。
因为骨导的速度比气导的速度快,根据说话的音量大小,最终听到的骨导与气导的声音比例也不同。
以下几个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您更加直观理解骨传导的声音传播原理:听自己的录音带好似不像是自己的声音?利用高保真的录音设备,录下一个人的说话或者唱歌的声音,最后再播放出来,很多人会感觉这个声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就是因为,录音设备录下来的只是自己的气导音,而平时自己说话时,自己听到的是骨导与气导两种途径传过来的声音。
当你用大音量边听音乐边唱歌的时候,不通过耳朵也会听见自己的歌声,这也是骨传导声音的原理。
你知道你是如何听到自己的咬牙、挠头、刷牙声的?一个人嘴巴闭上,上下牙齿轻轻咬动,别人听不到任何声音,但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牙齿声音,就完全是骨传导传到内耳的声音。
另外,我们在挠头、刷牙、吃脆饼干的时候,听到的这些声音都是通过骨传导传入大脑的。
你知道鲸鱼为什么体外没有耳朵吗?科学研究发现,鲸鱼在大海里对声音的灵感程度超出人类的想象!鲸鱼的体外之所以没有耳朵,是因为它生活在深海环境,深海里没有空气,早在我们人类发现骨传导原理之前,鲸鱼就已经用它的下颚骨作为它的耳朵,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听”到声音,在深不可测的大海里生活。
简单谈声音骨传导与骨传导耳机

简单谈声音骨传导与骨传导耳机1、声音骨传导(bone conduction)得来源及原理声音骨传导这个概念普通群众大多就是从google glass发布之后开始了解得,2013年2月google glass发布以后,除了增加了手机无法实现得视觉功能外,其通过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传递声音得特殊方式引起了很多人得关注。
其实声音骨传导在很久之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得原理体系,以及生活,医疗方面得实际应用。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Barany,Herzog等人就开始了骨传导声音得研究。
而1950年,Pumphrey首次报道了人通过骨传导可以感知到高达120kHz得超声。
骨传导指头部颅骨对音频及高频振动得响应,传递及通过听觉器官进行音频信号得接收过程。
一般情况下,人体获取音频信息得方式就是声音得空气传导。
其过程为:耳廓将声波信息收集起来——音频信息由外耳道传入鼓膜——鼓膜将振动传给听小骨——振动信息传至耳蜗及半规管——处理后得信息进入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信息进入大脑。
而骨传导则以头骨及颌骨为声音传导得介质,将信息直接传播到中耳。
而骨传导之所以可以通过这样特别得方式传播音频信息得原因就是,包括可以刺激耳蜗(cochlea)得颞骨(temporal bone)在内得颅骨就是整个连接在一起得。
通过骨传导对耳蜗进行刺激得应用已经广泛使用到了听力检测中,通过这种检测可以辨别失聪得来源就是外耳道中耳道损伤,还就是神经细胞层面上得诸如感受器得损伤。
骨传导对于传导性得听力问题(conductive hearing loss)(即外耳道中耳道传播环节失缺)就是很有效得。
骨传导现在也同样在耳鸣治疗中有一定得作用,比如长期性后效抑制(long-term residual inhibition)。
当人体得外耳及中耳病变时,骨传导可以替代空气传导得部分功能。
较为熟知得就是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尝试了乔瓦尼菲利波英格拉西亚得一个方法: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得棍子——来重新获得声音继续自己得创作;而在1923年,名为Hugo Gernsback得工程师就已经开始以骨传导为理论基础制作助听器了。
骨传导技术及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

0引言
自从 12年 世界 上 出现第 一 个骨 传导 助听 器 以来 ,骨 传导 技术 最先 在 93 助 听器 领 域得 到 了应 用 。骨传 导 助 听器 适用 于传 导 性听 力损 失 、先 天性 外 耳 发育 不 全的 患者 及某 些 患外 耳 、 中耳疾 病 而不 适 于佩 戴气 传导 助 听器 的 患者 。骨 振器 是骨 传 导助 听器 的 核心 器件 ,它其 实 是一 个通 过振 动 头盖 骨 产 生听 觉 的机 电换 能器 。骨振 器 的工 作原 理 与 电声 受话器 类 似 ,助 听器放 大器 的输 出通 过 电线与 骨振 器相 连来 代替 传统 的 电声受 话器 。 骨传 导 电话 既保 留 了普通 电话 机 的所 有功 能 ,又特 别地 为耳 疾和 弱 听 者服 务 。 正常人 也 能通 过 骨传 导接 听 来提 高 嘈杂 环境 中 的声 音信 噪 比 ,或
以看 出,在 这种 应 用 中骨 传导 是作 为 一种 辅 助降 噪手 段 而使 用 的。 由于 这
第 二 , 由于 骨传 导 不需 要空 气作 为媒 介 ,在强 烈 噪声环 境 下会 仍有 较
高 的清 晰度 。
种 采用 骨传 导传 输 说话 声 音 的方 式和 传统 麦 克风 拾音 相 比起 步较 晚 ,听 起
满 了淋 巴液 ,里面 的 毛细胞 的神经 末 梢是 真 正产 生听 觉 的器 官 ,最后 到 达 大 脑皮层 听 觉中枢 。
骨 传导 则是 声音信 号 通过 振动 颅骨 , 不通 过外 耳和 中耳 而直 接传 输 到 内耳 。骨传 导振 动 并不 直接 刺 激听 觉神 经 ,但 它激 起 的耳 蜗 内基 底膜 的振 动 图案 却和 空气 传 导声 音 的作 用完 全相 同 ,只 是灵 敏 度较 低而 以。例 如 ,
骨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

骨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助听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听力设备,在解决听障人士沟通困难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其中,骨导式助听器凭借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优越的效果,成为助听器领域的一大突破。
本文将从骨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两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发展历程骨导式助听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医生发现,对于患有耳蜗损伤或中耳传导性聋的患者,通过骨传导可以帮助他们恢复部分听力。
这一发现奠定了骨导式助听器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骨导式助听器的设计逐渐完善。
最初的骨导式助听器采用了空气导声、骨传导和电磁感应等原理。
然而,这些助听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大、佩戴不方便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改进骨导式助听器的设计。
二、技术突破1. 骨传导技术骨导式助听器通过骨传导技术传递声音信号,将声音通过颞骨传导到内耳,从而实现听力补偿。
这项技术的突破是骨导效率的提高。
目前,通过使用更先进的材料和设计方法,骨传导技术在骨导式助听器中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提高了声音传导效率的骨导式助听器能够更好地传递声音信号,使听障人士得以感受到更加清晰和自然的声音。
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骨导式助听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使助听器能够更精确、更准确地处理声音信号。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骨导式助听器能够实现降噪、增强语音清晰度等功能,提高听力效果。
同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使得助听器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更适合患者长时间佩戴。
3. 近场通信技术近场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骨导式助听器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连接成为可能。
通过蓝牙和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骨导式助听器可以直接与智能手机、电视和音乐播放设备等配对。
这使得听障人士能够无线接收来自各种设备的声音信号,方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音乐、观看电视和进行电话通话。
骨传导技术及应用

一个人嘴巴闭上,上下牙齿轻轻咬动,别人听不到任何声音,但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 牙齿声音,就完全是骨传导传到内耳的声音。另外,我们在挠头、刷牙、吃脆饼干的时候,听 到的这些声音都是通过骨传导传入大脑的。
贝多芬耳聋后如何创作音乐的?
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晚年出现了听力衰退的症状,但他还是坚持他的作曲工作, 为了弥补因听力衰退对作曲工作的影响,贝多芬利用了振骨传音的原理,用牙咬住指挥棒的一 头,再将指挥棒的另一头按在钢琴上,以指挥棒为传播体将钢琴声的震感通过牙齿,头盖骨传 送到听觉神经,来完成他的作曲工作。
Rev A0
骨传导在军用领域应用
第二:技术分析
2. 骨传导耳机:常情况下,声波是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到内耳, 即声波在充满空气的外耳道和鼓室腔内传播到内耳,所以这种 传导方式叫做“空气传导”。通常人们都不需利用自己的颅骨 去感受声音,但是,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 则可以利用骨导来弥补听力。如骨导式助听器就是利用骨传导 来感受声音的。同骨传导麦克风一样,骨传导耳机也是同过颅 骨的震动将声音传入耳内。因为是与骨骼直接接触,所以在堵 住双耳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常清晰的听到声音,也可以在非常嘈 杂的环境下分辨来自骨传导耳机的声音。
Rev A0
骨传导在军用领域应用
第一:概述
新型战争除了人的因素外,战士的装备越来越重要。
正是战争的需要,骨传导技术应运而生。
正常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这种传导方式叫做“空气传导”,简称 “气导”。除了气导以外,声波还有另一条捷径,这就是通过物体振动直接在物体内 部传播。例如,把敲击后的音叉,放在我们耳后乳突骨或前额骨上,我们也能感受到 声音。我们把这种通过颅骨固体骨质传导的方式叫做“骨传导”,简称“骨导”。
骨传导原理的应用

骨传导原理的应用1. 简介骨传导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传导声音的方法,通过直接传递声音到人体的颅骨,而不是通过耳朵传入。
这种技术可以绕过外部耳朵和中耳,直接刺激内耳,使人们能够感知声音,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听觉辅助技术。
本文将介绍骨传导原理的应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发展。
2. 医疗领域2.1. 骨导听力助听器•骨导听力助听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通过骨传导原理传递声音信号,帮助听力受损患者恢复听觉功能。
•这种助听器适用于中耳疾病、耳道异常等导致音频无法传递到内耳的情况。
•由于不需要塞插在耳朵中,使用骨导听力助听器更加舒适,且能保留听者与外界环境的感知。
2.2. 骨传导医疗手术•骨传导技术还应用于一些医疗手术中,例如颞骨刻画术、听骨间接激励手术等。
•通过骨传导原理,医生可以直接刺激内耳,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安全领域3.1. 骨传导通信装备•骨传导通信装备是一种用于特殊场景中的通信设备,如军事、急救等。
•与传统的耳机不同,这种装备通过振动骨头传导声音,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使得通信更加清晰可靠。
•这种装备在需要保护听力或者在嘈杂环境中进行通信的场景中广泛应用。
3.2. 骨传导安全眼镜•骨传导技术还应用于安全眼镜中,用于工业、建筑等行业的工人。
•这种眼镜通过骨传导原理传递警报声音,当检测到危险时,及时警示工人。
•相比于传统的普通安全眼镜,骨传导安全眼镜不会阻塞听觉,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
4. 体验领域4.1. 骨传导耳机•骨传导技术还应用于耳机领域,提供截然不同的听觉体验。
•这种耳机通过骨传导原理传递声音,不需要直接插入耳道,可以同时享受到音乐和周围环境的声音。
•骨传导耳机适用于户外运动、跑步等需要保持警觉的场景,有效避免了传统耳机的安全隐患。
4.2. 骨传导VR头盔•骨传导技术还与虚拟现实(VR)结合,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骨传导VR头盔通过振动骨头传递声音,提供更加真实的听觉感受,提高沉浸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传导技术与骨传导助听器
老年人不仅需要日常生活起居护理,更需要情感陪护。
与老年人交流是情感陪护的主要内容。
听力衰退已经成为老年人保健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听力衰退不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有可能诱发老年痴呆和孤僻症。
随着社会高龄化的加速,听力衰退的老年人非常普遍。
调查发现82%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中都有听力损失。
此外,我国还有听力语言障碍者2780万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听力损失主要有三种类型:感音性耳聋(听神经受损)、传音性耳聋(声音传导路径损伤)和混合性耳聋。
助听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介绍一些骨传导技术和基于骨传导技术开发的骨传导助听器。
一、骨传导技术
助听器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通常,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入内耳引起耳鼓膜振动,再引起内耳的内、外淋巴液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听神经产生冲动,传递给听觉中枢,经大脑皮层而“听到”声音,也就是说声音的产生是来自于空气的振动,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
当听觉器官不健全或听觉过程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或老化时,就会导致失聪或听力下降,此时,就需要借助助听器补偿听力。
所谓气传导助听器其本质是一台声音增强器,即当环境声音强度不足以使听力下降的人听到声音时,就借助于助听器将声音放大后再传入鼓膜。
但是,气传导助听器并没有改变声音的传导途径,对有些症状是不适应的。
比如,耳道闭锁、耳膜穿孔、听小骨机械损伤、耳道炎症、耳道分泌物堵塞等患者。
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使用气传导助听器感觉“吵”,不愿意佩戴。
值得说明的是,目前的气传导助听器技术水平较高,尤其是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后,气传导助听器处理语音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气传导助听器本身并不“吵”,而是这类老年人不适应这类助听器。
原因在于器官老化(比如鼓膜塌陷)导致声音变异,即听到的声音已经发生变化,称为听觉失真。
患有听觉失真的老人,不仅听不清声音,严重时可能导致烦躁和性格孤僻,这就是老年人常说的“吵”,不愿意在较为吵杂的环境中使用气传导助听器的原因。
本质问题是气传导助听器与老年人不适应。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骨传导助听器。
所谓骨传导助听器就是一种基于颅骨的振动感知声音的助听器。
比如自己能够听到自己咬牙,自己听到自己的讲话都属于颅骨获取的声音。
由于采用人体的颅骨感知声音,因此,听觉器官的老化或病变一般不会影响声音传导,助听效果往往比较好。
骨传导助听器与气传导助听器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使用麦克风拾取环境声音,经过数字处理器处理后驱动扬声器工作。
但是,骨传导助听器与气传导助听器也有一些本质区别:
第一,采用的扬声器不同。
骨骼的听阈是变化的,在低频段(500Hz左右)要求达到70dB以上,而在2100 Hz左右仅有30dB 即可满足要求,与耳朵的听阈不同,因此,骨传导助听器采用的扬声器与气传导助听器使用的扬声器完全不同。
骨传导助听器需要按照骨骼的听阈要求设计骨传导扬声器。
第二,数字处理技术不同。
由于骨骼的频率响应与耳朵的频率响应完全不同,因此,在数字处理技术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骨传导助听器需要按照骨骼的频率响应能力设计通道和配置参数。
第三,扬声器的功率不同。
骨传导扬声器的能量必须符合颅骨感知声音的需要。
极大功率气传导助听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只有
30mw左右。
这样的能量值只有耳膜才能够感受到,远远不能满足颅骨的需要。
骨传导助听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500mw,可比用榔头敲打桌面与用羽毛敲打桌面的区别。
试验证明,输出功率只有达到400mw以上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骨传导助听器。
因此,骨传导助听器与气传导助听器尽管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使用耳朵听和使用骨头听的要求不同,骨传导助听器和气传导助听器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当听觉器官老化,或者听觉器官病变时,依赖空气的振动而获取声音的能力就会下降,骨传导的优势就会显见。
二、骨传导助听器的特点
数字化的美尔斯通骨导助听器不仅对传音性耳聋听力补偿效果显著,而且对感音性耳聋的听力补偿也同样明显。
其原因是骨导助听器是直接作用于颅骨或耳鼓,不受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直接传递到听神经,所以声音清晰,还原度也高。
数字处理的骨导助听器摆脱了环境的影响,排除了传统助听器将使用者周围的所有声源都带进使用者的耳朵。
数字骨导助听器可以把使用者从现有的助听器环境中解放出来,减少声源环境杂音带来的精神上的疲倦感。
美尔斯通骨导助听器适用于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聋人,尤其适用于听力减退的老年人。
可以很好地帮助20dB到120dB听力损失、耳道闭锁、耳膜穿孔、听小骨机械损伤、耳道炎症、耳道分泌物堵塞等患者,还可以帮助神经性和混合性耳聋老年人解决听障问题。
由于骨导助听器采用外挂式,不与耳道接触避免了不适应,特别适合老年人选择。
气导助听器的频率响应必须符合听力的要求,否则,会出现听不见或声音过大现象,甚至由于声音过大,容易引起昏晕或呕吐等不适应症。
依据“久听伤耳”的中医理论,长时间佩戴气导助听器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听力下降。
况且,验配精准的助听器几乎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目前流行的植入式助听器需要植入手术治疗,成本高、风险大、维护费用昂贵,给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骨导助听器采用单元充电电池,一次充电可待机10小时以上。
有些类型的骨导助听器还可使用普通干电池,经济节能,可减轻使用者更换电池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