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2章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2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m=km=dm=cm= mm=μm=nm2.测量长度的工具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了各种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如图1-1 所示的常见工具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图1-13. 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认识刻度尺的、和。

(2)会选: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待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

(3)会放:把刻度尺紧贴在待测物体上,使刻度尺与待测长度平行,歪斜。

同时,调节刻度尺位置,使待测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且正对刻度线,不能歪斜。

(5)会读: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

(6)会记:长度测量正确读数包括准确值、及,没有标明单位的数字在物理学中是毫无意义的。

温馨提示: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唯一需要估读的工具。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

换算关系:1 h= min;1 min= s。

2.测量工具:(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三、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1);(2)选用;(3)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避免,而错误是由于造成的,是避免的。

四、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4.选择参照物的原则:不能选择作为参照物。

理论上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果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题目可以不提参照物。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单位是牛顿(N)。

2.力的表达方式:向量表示,包括大小和方向。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

4.弹簧弹力: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产生的恢复力。

5.非接触力:引力和静电力是两种非接触力,它们可以在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力,而不用直接接触。

6.压力: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除以单位面积得到的值,单位是帕斯卡(Pa)。

7.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也是帕斯卡。

8.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浸没部分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介质的重量。

第二章:杠杆原理
1.杠杆的定义:由一个在固定支点上旋转的刚性杆和施加在杆上的力组成。

2.杠杆原理:力矩的定义是力对固定点的旋转效果。

如果杠杆平衡,杠杆两侧力矩的乘积相等。

3.力矩公式:力与力臂的乘积即为力矩,力矩=力×力臂。

4.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一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同一侧。

-二类杠杆:支点在一端,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三类杠杆:支点在中间,力与支点在不同侧。

5.杠杆的应用:杠杆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杠杆秤、螺钉、门铰链等设备和机械。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加深对力、压力和杠杆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小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小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单位:米(m)【标准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选择合适的量程,认清分度值,对齐零刻度。

②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⑥应该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3、时间单位:秒(s)【标准单位】,分钟(min),小时(h)4、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5、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

6、减小误差的三个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

8、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选择标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但不选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选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静止的情况是不同的。

10、比较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11、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计算公式:路程计算公式:时间计算公式:速度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常见速度值:人步行 1m/s 自行车5m/s 光速3×108m/s12、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13、平均速度计算公式:14、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①斜面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②金属片作用: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的振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由声源的频率有关,响度表示声音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噪声减弱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①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蝙蝠可以发出②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导方式还有骨传导。

双耳效应8、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能量第二章光现象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105km/s;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5、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清晰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6、光的色散: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物理八年级1~2单元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1~2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例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振动可以记录下来,并且可以还原(例如唱片的制作与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解释月亮不是光源,月亮看起来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

本影和半影。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原理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打枪瞄准时要使准星、瞄准镜、目标三点一线等。

二、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能成虚像;物和像的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说某一个物理量时,一定要带上这个物理量的单位。

★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国际通用的符号。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又称公制或米制,是一种十进制进位系统。

是现时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

国际单位制有七个基本单位:长度(物理量符号:L,单位名称:米,单位符号:m)质量(物理量符号:m,单位名称:千克,单位符号:kg)时间(物理量符号:t,单位名称:秒,单位符号:s)电流(物理量符号:Ι,单位名称:安(安培),单位符号:A)热力学温度(物理量符号:T,单位名称:开(开尔文),单位符号:K)物质的量(物理量符号:n,单位名称:摩(摩尔),单位符号:mol)发光强度(物理量符号:I,单位名称:坎(坎德拉),单位符号:cd)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都可以由这七个基本物理量组成。

比如说速度,可以由长度和时间组成:米/秒(m/s)。

长度:长度单位:米(m)、千米(k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分米(dm)、厘米(cm)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m)1米(m)=1000毫米(mm)1毫米(mm)=1000微米(μm)1微米(μm)=1000纳米(nm)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cm)长度的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长度的测量方法:1、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它的量程是多少?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测量时要注意:(1)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2、长度单位的换算: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3、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卷尺、直尺、三角尺)测量。

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个最小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使用方法:(1):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2):放,放正并且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3):看,视线要垂直于被测物和刻度尺;(4):读,准确读出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4、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5、时间的测量:使用石英钟、秒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测量。

机械停表读数:先读小表盘,看是否过了0.5,在看大表盘,小表盘过了0.5则大表盘读数为30.0-59.9,没有则只读0.0-29.9.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区别,特点: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误差不是错误,要与错误区分,错误是人粗心造成,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为参照物,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相同。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所经过的路程,路程越长则运动越快,反之则慢;(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以时间越短则越快,反之则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复习知识点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声音停止,振动不一定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充当传声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实验:玻璃罩中的手机声音随着空气逐渐抽出,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

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实验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三、声速1.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2.声速与介质有关。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而言:V固>V液>V气3.声速与温度有关。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速随温度升高变快。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四、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与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等有关。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长短、粗细、松紧。

3.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五、噪声的控制1.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dB)2.0分贝是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保证工作和学习不会超过70分贝;90分贝以上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3.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消除、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吸收。

六、超声波与次声波(重点)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

2.超声波的特点:①方向性好;②穿透力强;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3.超声波的利用:①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②超声处理,如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种子处理等。

4.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5.次声波的特点:①能绕过障碍物;②不易衰减;③传播距离远。

6.次声波的利用:预报台风、地震和检测核爆炸。

七、声速计算1.路程=速度×时间s=vt2.回声测距原理:根据声音的反射原理进行距离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复习易错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复习易错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超声波、次声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太空、月亮表面都是真空环境,不能用回声测测距来计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用光要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约为3x108m/s。

2.声音(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有关。

3.乐音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描述声音响度的词语:震耳欲聋、引吭高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次,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_____Hz,属于_____(选填“可听”、“超”或“次”)声波。

*一般情况下,质量小、尺寸小,绷得紧的物体,容易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反之则低。

音色,不同的声源,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就不一样。

区分不同的声音就要靠音色。

音色不现的声音,其图像是不同的。

*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

弦的粗细(横截面)会影响声音的音调,越细音调越高;弦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声音的音调,越紧音调越高;弦的长短会影响声音的音调,越短音调越高(手摁压不同的位置)。

*管乐器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例如: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孔位,改变的空气柱的长短,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会发生变化;往热水壶里灌热水时,随着水位上升,液面上方的空气柱越来越短,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判断热水瓶是否快满了。

4.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喇叭),禁止喧哗,保持安静。

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道路两旁种植的行道树,在城市高架道路或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两侧安装(隔音)板墙。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 。

2、单位的换算:2.37m = m= nm 。

87cm= km= mm= dm 。

3、测量长度的工具: 。

5、时间的单位: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用 测量时间。

练习:读出下图中停表的度数 。

6、误差:误差是测量时的 和 的差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是被选作 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若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想同,则这个物体相对 。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 相同时比较 , 越 物体运动越快;在 相同时比较 , 越 物体运动越快。

2、速度: 与 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为:; 变形公式: ; 。

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是 ,所以速度的单位是 , 常用的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4.4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联系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物体在s 1路程的时间为t 1,在s 2路程的时间为t 2)(1)本实验的目的 ; (2)实验原理: ;(3)除图中的实验器材,还需要的工具是 ; (4)实验时,应让小车每次从 开始下滑,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不应该 ;(5)计算出s1,s2,s3分别对应的平均速度为:=1v ;=2v ;=3v ;(6)小车的运动情况是 ,且越往下速度越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3. 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4.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 ;1d=24h=86400s2.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3. 认识机械停表:三、误差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请正确地读出下图中(1)长方体的长为cm 78.2;(2)木块B 的长度是cm 8.1。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一至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一至三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1k m=m,1m=dm=cm=mm=um= nm,。

光年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第1、2章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第1、2章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物体的振动比较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或不容易被观察到。

)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是分别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在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4、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1)现象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2)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15℃)的速度为340m/s。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4)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传播的速度除与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介质温度高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温度每升该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米,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偏折。

如果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发出的声音。

高处的人容易听到。

三、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回听到回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便听到回声。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精选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三章知识点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1000m,1m=10dm=100 cm=1000 mm=106u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2)1h=60min=3600s;1min=60s;30min=0.5h4、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3、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盐步三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纳米=10-9米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长度测量必须估读一位数字,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估读数为“0”。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ts v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t 表示时间(s)。

ts v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t 表示时间(h)。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s=vt ; 求时间:v s t = 1 km/h =6.31 m/s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公式总总平t s v = t 总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到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到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到二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2. 长度的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 刻度尺的使用:-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3. 时间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4. 时间的测量。

-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时钟等。

- 停表的读数:小盘的分度值是分钟,大盘的分度值是秒。

先读小盘的分钟数,再读大盘的秒数。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
章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点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dmcmmmum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
其他单位:分min小时h
5、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S----路程----米m千米km
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3、公式的变形:
4、单位换算:1m/s=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
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2)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