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

合集下载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
计原则要求应该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 疏散客流。许多发达国家的铁路客站没有集中的 大型候车厅和售票厅,就是出于对快速通过这一基 本原则的考虑。反观我国国内目前的铁路客站,仍 然是以传统的等候式空间为主。由于各种影响铁 路运输业的综合条件的发展变化,这种静态式等候 车模式表现出了对现状的极度不适应性,这也是我 国目前对既有客站大量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原因。
宾 馆———广 场———候 车 厅 / 公 交 车站 /出租车停靠点 /社会停车场 短
单纯的购物人流
广场购物场 所,公 交 车 站,社 会 停 车场
购物
公交车站 /出租车停靠点 /社会停 车场———( 广场) ———商场


公交司机或 出 租 车 驾 驶员
广场相应停靠点或者通过路线
工作
城市道路———广场———城市道路 短
出 站 口———广 场———公 交 车 站 / 较 长,但 一 般 不 会
出租车停靠点 /社会停车场
很长
工作人员
车站相应的工作场所
上班
公交车站 /出租车停靠点 /社会停 短( 在广场工作的除 车场———( 广场) ———工作地点 外)
单纯的购票人员
公交车站、购票大厅
购票
公交车站 /出租车停靠点 /社会停 车场———广场———购票大厅
( 3) 进出站人流有可能在广场及周边建筑中发 生商业行为,如: 购物、餐饮、寻求住宿、换乘长途汽 车等,但是有许多消费行为是被动的。
( 4) 广场上部分人流是可以剥离出站前广场的 人流组成 的,如: 单 纯 的 购 物 人 流、单 纯 的 购 票 人 流、其他社会闲散人员; 另外,如果改变站前集散空 间的组合模式,公交司机和出租车驾驶员也可以不 进入广场空间。

2023-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1

2023-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1

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城市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城市交通各个方面的重要节点,也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智能化已成为客运枢纽站升级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探讨城市客运枢纽站智能化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客运枢纽站的智能化建设需要依托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

其核心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物联网和安防系统等。

数据中心可以提供仓库级别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站内全连接、信号防干扰、带宽满速运行等;云计算能够支持各种云服务,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物联网能够收集站内各种设备的数据,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操作和管理;安防系统则是智能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可通过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技术实现站内安全管理。

二、智能化车站建设城市客运枢纽站的智能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车站的智能化升级。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电子候车室电子候车室可以提供乘客的实时候车信息,让旅客随时了解公交车或长途客车的到站时间和班次信息。

同时,电子候车室还可以设置多媒体广告,实现线上广告营销。

2.车辆智能调度系统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车辆的线路调度、发车时间调整、车辆路况等管理,这能够保证车辆的合理调度,提高站内旅客的满意度。

3.自助售票机自助售票机不仅解决了人工售票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还可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等),方便乘客购票。

三、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在智能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里的信息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站内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二是站外信息的公开共享。

1.站内信息资源管理与分布式存储站内信息资源管理与分布式存储是智能化建设一项必要的技术手段,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统一站内资源的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分布式存储可以解决传统存储一体化系统容量瓶颈等问题,提高存储性能和利用率。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优化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合理设计和科学规划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设计要求、规划优化策略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安全、便捷、舒适和智能化。

安全是地下空间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包括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紧急救援设备等的布置,确保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便捷是指设计合理的乘客出入口、换乘通道和引导系统,方便乘客快速到达目的地。

舒适则包括车站内部的环境布局、空调通风系统、舒适的座椅等,营造良好的乘客体验。

智能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自助售票设备、自助乘车系统等,提升乘客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根据地铁线路的布局和运行特点,合理确定车站位置和规模。

车站的位置应与城市的主要交通节点和重要商业中心相结合,以便提供便捷的换乘和商业服务。

其次,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要与周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相协调,以实现最佳的城市空间布局。

此外,还应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市内公交、地铁等,打通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最后,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素,采取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的规划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合理规划的车站地下空间可以容纳商业设施、餐饮娱乐等,提供就业机会,并吸引人流和资金流向周边地区,促进商业繁荣。

其次,规划优化的地下空间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高速铁路车站集中了大量的出行人群,通过规划合理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可以有效分流客流,减少交通阻塞。

同时,地下空间的规划也能够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城市增添现代化气息和人文特色。

对于高速铁路车站地下空间设计与规划优化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土地、环境和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因素。

铁路客运枢纽站前广场的管理及发展趋势

铁路客运枢纽站前广场的管理及发展趋势

铁路客运枢纽站前广场的管理及发展趋势摘要:城市美好建设的当今,铁路客运站及其站前广场区域功能规划已经成为了交通、文化、商业、生活的聚合点,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可以带动及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X市高铁站前广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采用PPP+EPC模式建设,工程含高铁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客运综合体(长途客运站及旅游接待中心、长途公交站场工程)。

介绍了站前广场功能介绍及车辆管理、整体布局情况;分析了未来铁路枢纽建设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并通过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城市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

关键词:铁路客运枢纽站;站前广场;布置方案;发展趋势1 概述城市铁路客运枢纽汇集了立体交通的一种换成系统,承载了城市客流迁徙、集散以及市政美化的功能。

实现了铁路客运服务和市内客运交通方式的良好衔接模式。

以前的火车铁路枢纽存在许多设计理念的陈旧问题,重点突出了道路、轨道交通等建设而忽略了枢纽内部布局,枢纽资源有效分配利用等枢纽工程作用,造成很多城市铁路客运交通布局不合理,换乘效率低,交通堵塞等等问题,既影响城市美观又不利于城市快速发展。

火车站站前广场综合了火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和短暂旅客休息、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

XX市高铁站前广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为PPP+EPC模式总承包项目,工程含高铁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客运综合体(长途客运站及旅游接待中心、长途公交站场工程)。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2公顷,计划竣工日期:2019年5月。

本项目建设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并且符合XX市发展规划要求,各项工作均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1】。

2 工程内容及技术指标站前广场用地面积36279平方米,建筑面积463平方米,包括道路、风雨棚、地下室出入口风雨棚(车行/人行)、花岗岩铺地和广场景观工程等;客运综合体总体用地面积33512平方米,建筑面积14113.5平方米,包括客运站站房、旅客集散广场、室外停车场、道路、地下室出入口风雨棚(车行/人行)和旅客集散广场景观工程等;地下空间建筑面积36874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换乘大厅和汽车匝道等。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高铁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而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为城市交通提供更多的空间。

2.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出现代化、便利化的城市交通枢纽,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力和竞争力。

4. 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城市空间有限,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并且不会影响地面空间的使用,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

目前,中国高铁建设已经日臻完善,许多城市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

比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广州南站等,这些站点的地下空间已经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成为了城市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一些新建的城市也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地下空间的利用。

西安、成都等城市在新建的高铁站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利用问题,通过建设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

一些城市也开始探索地下空间开发的新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地下城市,将商业、交通、居住等多种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地下社区。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了推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标准,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2. 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铁路站前广场施工方案

铁路站前广场施工方案

铁路站前广场施工方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铁路站前广场施工方案的详细说明。

铁路站前广场是连接铁路站和周边交通及城市道路的重要部分,对于提供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和保障市民出行至关重要。

本施工方案将讨论站前广场改造的目标、施工计划以及安全考虑。

目标站前广场改造的目标是提升交通效率和便捷性,改善乘客体验,并保证交通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1.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和便利的停车服务,方便市民前往铁路站乘坐列车。

2.改善公交和出租车的交通流量,提高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3.设置合理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畅通乘客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路径。

4.在广场周边增设绿化和休闲设施,提升环境舒适性。

施工计划铁路站前广场的施工计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阶段一:规划和准备工作该阶段将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现有交通流量和使用情况,了解目前的瓶颈和问题。

2.调研市民出行需求和意见,了解其对于站前广场改造的期望。

3.制定改造方案和设计平面布局图,与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讨论和确认。

4.完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时间、人员和所需材料。

阶段二:道路和停车场改造该阶段将主要涉及道路和停车设施的改造,具体包括:1.道路拓宽和分道设计,增加车辆通行能力。

2.修建新的停车场和停车位,增加停车供给。

3.安装智能停车系统,提供方便的停车导引和支付服务。

阶段三:公交和出租车服务升级该阶段将改善公交和出租车服务,包括:1.增加公交车站点和人行过街长廊,提高乘客换乘的便利性。

2.提升公交车辆调度和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3.改善出租车上下客区域,增加出租车停靠点数量。

阶段四:步行和自行车通道改善该阶段将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包括:1.设立行人专用通道和人行天桥,确保步行者的安全和便利性。

2.划定自行车道和安装自行车停靠设施,提供良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阶段五:绿化和休闲设施增设该阶段将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让广场成为一个宜人的公共空间,包括:1.种植树木和草坪,提升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站前地下广场初步方案及功能分析

站前地下广场初步方案及功能分析

石武高铁新乡东站站前广场初步施工方案及功能分析一、工程概况及主要功能设计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依据现有技术资料;石武客专新乡东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方案设计图。

1.地下一层部分○a.地下一层:AD轴~G轴东西总长度8.4m*20=168m。

24~47轴南北总长度8.4m*23=193.2m。

标高-9.3m,局部-10.3m ○b.东临新乡东站站房,AB轴/22轴~26轴、38轴~48轴、27轴~32轴,距站房8.4*2=16.8m;AB轴/32轴~38轴,紧靠站房,具体尺寸不详。

AB轴/26轴~27轴为地下出站通道与站房对接贯通,其它3边临开阔地,对基坑开挖放坡施工(且最经济)比较有利。

○c.东侧靠下沉广场的商业街及商店建筑(标高-4.5m),西侧紧靠站前路,基坑开挖对站前路路基稳定将造成严重影响。

○d.G轴~T轴/24~42,地下一层,社会车辆停车场,长193.2m,宽93.4m,标高-9.3m;T轴~AA轴/17轴~53轴,全长8.4m*36=302.4m,宽50.4m,为公交车南北贯通通道;中间设公交车站台;出租车南北贯通通道和中间环形通道,其它设施有共享大厅、设备用房、旅客分流进出站楼梯、出租车回车场、厕所等设施。

○e.T轴线~AD轴线,除架空通廊外其余部分为中空大厅。

建筑高度9.3m。

2.地下夹层及架空通廊部分;(标高-4.5m)○a.地下夹层社会车辆停车场,平面位置R轴~T轴/24~27轴,(标高-4.5m),在G轴~R轴/17轴~54轴,分别设南北社会车辆出入口及通道,供进出夹层停车场通行。

在T 轴/24、34、36、47轴分别设电梯两部,步行楼梯两部供旅客进出站通行,实现进出站分流。

○b.地下架空通廊(标高-4.5m),平面位置32~37轴/T~AD轴:架空通廊与下沉广场及夹层社会车辆停车场对接贯通。

架空通廊为两幅,每幅宽度8.4m,作为地下一层至地面进、出站人流的中转平台及通道,并作为下沉广场及夹层社会停车场进出站人员的通廊。

火车站站前广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

火车站站前广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

火车站站前广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火车站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其站前广场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着旅客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形象。

南京火车站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其站前广场的使用状况更是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使用状况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广场的空间布局、功能划分、人流组织、环境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人流仿真等研究方法,对广场的空间布局、人流组织等关键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广场使用状况的内在规律和潜在问题。

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和实际需求,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使用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其他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推动城市交通枢纽空间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二、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概述南京火车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主要交通枢纽,承载着连接城市内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使命。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作为火车站的门户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旅客集散、换乘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占地面积广大,布局合理,设施齐全。

广场整体设计以现代化风格为主,同时融入南京的地方文化元素,彰显出古都的韵味与现代都市的活力。

广场中央设有大型雕塑和绿化带,为旅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空间。

周边则环绕着各类商业设施、餐饮店铺以及公共交通站点,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购物、餐饮和换乘服务。

在功能上,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不仅满足了旅客的基本需求,还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

从湖州火车南站站前配套枢纽工程探索高铁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理念

从湖州火车南站站前配套枢纽工程探索高铁车站站前广场的设计理念

湖州火 车南站在 “ 二 五” 划 中是宣杭 、 十 规 湖
苏沪 、 宁杭 、 商合杭等 四条铁路交汇点 , 谓之 “ 四线 交 汇” 枢纽 车站 , 车站总规模 2 m 。 万 按照浙江省 和湖州 市对全市未 来经济社 会发展 趋势 的展望 , 到 22 湖州将建成 “ 饶 、 美 、 居 、 活 ” 0 0年 富 秀 宜 乐 的 现代 化生态型滨湖城 市。 根据 《 湖州市 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 》 “ , 十二 五” 时期 湖州 市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奋 斗 目标 是 :全 力 打 造 特 色产 业 集 聚 区 、统筹 城 乡先 行 区 、生 态 文 明示 范 区、 幸福 民生和谐 区, 加快建设 现代化生态型滨湖 城 市 , 面建 成 惠及 湖 州 市 人 民 的小 康 社 会 。 着 全 随 湖 州 市人 民 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 , 出行 频 次 、 对 出 行 质量 、 出行效率将会有更高要求 , 出行需求呈现 增 长 态 势 ; 随着 城 乡统 筹 的深 人 推 进 , 乡 一 体 且 城 化融合发展 ,市域 中心城 与乡镇 之间经济交流更 加紧密 , 将带来更大规模 的出行需求 。《 湖州南站 站前配套交通枢纽工程》是符合湖州城市发展 的
0 前 言
随着高速铁路及铁路枢纽建 设 ,高铁车站站 前枢 纽工程 、高铁 车站站前 的配套工程也随之进 入 规 划 建 设 过 程 中 。20 0 8年 初 上 海 市 政 工 程 设 计 研究 总院参 与设计 的 “ 铁路湖 州南站站前广场及 配套工程 ” “ 路温州火 车站站 前广场及 配套工 、铁 程 ” “ 路绍 兴火 车站 站前 广场 及 配套工 程 ” 、铁 等 系列铁路建设 配套工程 , 目前都 已经进人规划 、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摘要】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地下空间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还可以优化城市空间利用。

本文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作用,介绍了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了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结论部分提出了推动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建设意义,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并为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高铁时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建设、影响、挑战、建设意义、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前景1. 引言1.1 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背景在高铁时代,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高铁网的不断完善,城市的交通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出行更加便利。

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门户,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作为出行方式,使得高铁站周边的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在高铁时代,城市需要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流动需求。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不仅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城市的重要支撑。

它将不同交通模式整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在高铁时代,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规划和建设地下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在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中日益凸显。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研究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研究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研究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研究引言高铁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和人们的出行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城市设计视角下的高铁站前广场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式,以期提供城市设计者和规划者有关高铁站前广场设计的参考和启发。

1. 高铁站前广场的特点高铁站前广场作为城市门户,其设计需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

首先,高铁站前广场需要满足人流量大、运行高效的基本需求。

其次,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高铁站前广场应具备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

再次,高铁站前广场需要融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周边建筑和城市规划相互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

2. 存在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高铁站前广场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

首先,很多高铁站前广场设计过于注重外观,而忽视了人们的出行体验。

因此,站前广场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人流的分布与引导,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确保人们的出行便利。

其次,一些高铁站前广场缺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导致其与周边环境脱节,缺乏城市的生气与活力。

因此,在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中应注重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最后,一些高铁站前广场存在环境问题,缺乏绿化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不便和不适。

因此,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应注重人文环境,引入绿化植被和公共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憩和交流场所。

3. 改进与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提升站前广场的出行体验,可通过增加出入口、设置人行天桥等方式缓解人流压力,优化交通组织和引导。

其次,注重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的塑造,可以通过选用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和景观元素,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最后,关注环境和人文因素,加强绿化与景观设计,设置休闲设施和公共艺术品等,提供市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4. 案例分析以杭州火车东站广场为例,该站前广场的设计注重了人流分布和交通组织,合理划分了步行和机动车区域,并设置了多条景观步行街与座椅、雨棚等公共设施,提供了良好的出行体验和休憩环境。

高铁站前广场设计主要内容

高铁站前广场设计主要内容

高铁站前广场设计主要内容高铁站前广场作为城市的门户,是连接高铁站与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交通、服务和形象展示功能。

因此,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实用性、美观性和便利性等多个因素。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应注重实用性。

广场的功能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广场作为人流聚集的场所,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乘客的到来和离开,同时还要考虑到乘客的行李和交通工具等需求。

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合理规划人流路径、车辆通行道路和停车位,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出高铁站。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也要注重美观性。

广场的美观性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也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绿化植物、雕塑、喷泉等元素,增加广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广场周边设置休息区、咖啡厅等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服务。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还要注重便利性。

广场的便利性是为了方便乘客的出行和服务需求。

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导向标识、信息查询系统等设施,方便乘客了解到达站点和相关信息。

同时,还可以设置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停靠点,方便乘客的转乘和出行。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还应注重交通安全。

广场作为人流和交通流量大的场所,必须保证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应考虑合理划分人行通道和车行通道,设置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分流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增设监控摄像等安全设施,提高广场的安全性。

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实用性、美观性、便利性和交通安全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兼顾的基础上,才能打造一个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高铁站前广场,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智慧铁路枢纽建设方案最新

智慧铁路枢纽建设方案最新

智慧铁路枢纽建设方案最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不断推进,铁路运输成为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我国铁路部门正加快智慧铁路枢纽建设,以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智慧铁路枢纽建设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现代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运输也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建设智慧铁路枢纽已成为当前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铁路枢纽建设是指在原有的铁路车站/货场等基础设施上,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之能够智能化、自动化地运转,以实现铁路的高效管理和科技创新的目标。

二、方案内容1.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铁路货运、运输、安全、设备维护等各方面数据的快速采集、整合、分析和交换,促进信息化与智能化,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

同时,该平台还能够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如货运物流查询、票务订购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2.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铁路运输的关键。

在智慧铁路枢纽中,通过采用传感器、无线通讯、云计算等技术,对关键设备的状态、运行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智能化的维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车站内的智能电子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列车到站、出发时间、站台信息等;通过车站内的智能安检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预警、反应和处置,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3.优化服务流程:在智慧铁路枢纽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的环节,达到智能化服务的目的。

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自助售票、自助引导等功能,为旅客提供更便捷、快速的服务。

4.加强安全管理:在智慧铁路枢纽建设中,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引入视频监控、智能安检等技术,加强安全监测和处置,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同时,也要对安全责任进行明确,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及周边道排工程项目

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及周边道排工程项目

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及周边道排工程项目项目背景商合杭高铁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商丘、合肥和杭州三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是中部地区“一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交通枢纽。

淮南南站作为商合杭高铁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站前广场的建设将对淮南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及周边道排工程项目,对其建设背景、规划布局、主要设计、建设进度和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建设背景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紧邻淮南南站出站口,总占地面积约68.3亩,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

这一项目的建设旨在改善淮南南站周边的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提升淮南南站的客流容量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淮南本地经济的发展。

规划布局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总投资约5.8亿元,是按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原则规划布局的。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车辆交通、行人通行和周边环境的因素,力求实现站前广场的平稳流畅、安全便捷、宜人宜居、绿色智慧的建设目标。

站前广场主要由地面、地下两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主要是地下停车库和通道连廊,可为广场周边居民提供约400个停车位,方便他们出行和购物。

地面部分分为南北两个主广场和三条主干道,其中北广场和南广场各自建设了一座大型的玻璃幕墙国际购物中心,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和购物选择。

另外,此项目还涉及周边道路的升级改造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淮南三大街、世纪大道、迎宾大道等三条主干道,及其辐射出的多条支路。

这些道路的改造将有效缓解当地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主要设计商合杭高铁淮南南站站前广场项目的设计基于周边环境和相应的交通需求,融合了当地文化和城市形象,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高品质站前广场。

主广场是整个站前广场的核心区域,北广场和南广场分别连通火车站的北出口和南出口,车道和广场设置分明,交通有序。

浅析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浅析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浅析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作者:陈晶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第14期摘要:随着交通工具种类多样化,站前广场交通组织越发复杂,通过对徐州高铁站区的地下空间设计为例,从交通组织和地下空间设计方面提出了公交优先、立体换乘、高效便捷的交通设计原则,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环境良好的地下换乘体系空间。

关键词:徐州;立体换乘;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4-90-02引言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著名的交通枢纽、商业都会、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京沪高铁使徐州与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时间距离缩短至2.5小时,大大提高徐州市在区域城市中的能级与影响力。

1项目背景1.1区位分析及位置优势徐州高铁客站地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部,西距徐州老城区6公里,南距正在建设的徐州新区仅3公里,北距金山桥开发区仅1.5公里,东距规划的城东新区2.5公里。

以交通枢纽与城市互动发展为核心,对高铁客站地区进行综合一体化开发,与周边地区更好的衔接互动。

1.2对外交通条件京沪高铁与徐兰高铁的交汇点,使徐州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城市发展带的联系枢纽。

京福高速公路:片区东侧以京福高速公路为边界,与城市大道相交并在片区范围内设出人口。

长途客运站:与高铁客站配套的长途客运站,是未来徐州重要的公路客运枢纽。

规划中的轨道交通一号线从片区中部穿过,并在高速客站地下设站,换乘方便。

2工程概述本地下工程规划范围:徐州高铁站站前西广场区域,即西至站前路,北起站北路,南至站南路(包括站南路、站北路广场区段),东西宽218.7米,南北长315米。

项目为徐州高铁站区站前配套工程中的西广场地下空间设计,包括了地下停车场、进出站人流集散中心以及配套相关设备及办公用房。

该项目建于徐州高铁站区内,基地北侧为站北路,南侧为站南路,西侧为站前路,东侧连接站房,整个西广场地面面积约为9.3公顷,地下空间位于西广场的正下方,并与高铁站南侧的地铁站台层连接。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准点、舒适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但是,在高铁站前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已经成为了解决之道。

地下枢纽工程的建设地下枢纽工程是将不同的交通工具集中在一个地下交通中心的建筑群,它集合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包括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长途客车等,达到实现换乘的目的。

而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也是在此背景下设计建造的。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是地下三层结构,位于高铁站下侧。

工程将综合交通、服务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集成于一体,旨在为居民、旅客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公共交通服务。

智能化技术应用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采用了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自动驾驶车库车库是工程重点之一,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无人驾驶的车辆转运。

当车主驾车到达车库前,只需使用手机远程控制车库门即可进行自动停车,停车后还可以进行无人运输,将车辆自动转运到指定位置。

人脸识别安全门禁系统该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的技术,更加严格地限制了相应区域内的人员出入。

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识别区域内的人员是否符合进入条件,并快速地识别人员身份信息,有效的保障了出入口的安全。

智慧用电管理系统智慧用电管理系统,实现对电能的智能化控制和运营管理,监测环境、设备以及用电情况,实现能耗管理。

系统能够监测用电负荷、降低通风、空调和照明等系统的用电成本,使得能源的使用更为经济。

预警系统当枢纽发生意外或者行人出现异常时,预警系统会立刻发出警示信息以及告警声音,全面监测区域内的情况,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实现了车站、公交、出租车、地铁的无缝衔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通换乘综合体。

智慧化高铁站建设方案模板

智慧化高铁站建设方案模板

智慧化高铁站建设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中国高铁快速发展,高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高铁站也成为城市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如何将高铁站建设转化为智慧化建设,推动高铁站从仅仅是交通枢纽到全方面的城市综合体已经成为目前高铁站建设的重要议题。

本文围绕智慧化高铁站的建设方案作一探讨。

二、智慧化高铁站的意义智慧化的高铁站,是一座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城市交通枢纽。

“智慧化高铁站”旨在通过围绕旅客出行及相关服务的智慧系统和管理实践来实现高效服务、节能环保、安全保障、数字化管理、差异化竞争与全面经营等目标。

1.为城市提供智慧化门户高铁站的智慧化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形成和周边环境、交通一体化的城市门户。

例如,通过安装大屏幕展示城市品牌形象和宣传信息,创新展示模式,推动以“观光旅游、休闲消费、商务出行”为主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本地产业发展。

2.提高旅客服务水平智慧化高铁站将可以在包括旅客购票、候车、进站、安检等流程中实现智能化操作,可以打造更为便捷、安全、快速、顺畅的旅游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旅客行为进行分析,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旅游环节,实现服务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高。

3.实现信息化运营通过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将各类型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轨迹监控、风险预警等管理功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全球运营控制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运营。

三、智慧化高铁站的建设方案1.智能硬件设施建设智能硬件设施是智慧化高铁站的重要基础。

主要包括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环境感知、安全监控、公共wifi覆盖、语音识别、智能信息发布和智能导航等。

其中,智能环境感知是智慧化建设的核心,包括智能空调、智能座椅、智能卫生间等。

可以通过智能硬件设施,来满足旅客出行的各种需求,同时提高站点管理运营的效率。

2.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在智慧化高铁站建设中,数据互联大小同样重要。

通过搭建数据信息平台这一核心环节,将各类数据进行归集、分析以及联动,实现多元化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产生有价值的数据。

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设计的实践——以贵州地区为例

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设计的实践——以贵州地区为例

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设计的实践——以贵州地区为例鲁巍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8(0)9
【摘要】1 概述 1.1—体化设计的范围和优势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
每年有不少新建站房通车运营。

城市热切期盼高铁站的落成,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建造站前广场作为站房功能的辅助和延伸。

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常规的做法是先设计站房,而后由其他公司根据已有站房方案设计与之匹配的广场。

这种将站房设计与站前广场设计分离的现象通常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和最终实施效果。

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的一体化设计,是指将高铁站房与站前广场这两个独立业主、独立施工的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由一家设计公司来通盘考虑,从源头上统筹协调、相互配合,从更高的视角处理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合二为一。

【总页数】8页(P102-109)
【作者】鲁巍
【作者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铁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空间组织分析--以延吉高铁站为例 [J], 魏玉婷
2.高铁站房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 [J], 高翔
3.高铁站房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 [J], 高翔;
4.高铁站房及周边设计要点应用分析研究——以福厦高铁莆田站房设计项目为例[J], 卞一峰
5.高铁“文化站房”创意与建设实践——以郑渝高铁禹州站为例 [J], 孙彦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站前广场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技术方案3.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高铁配套建设工程站前地下枢纽工程智能化项目项目地点:。

项目概况:3.2、总体目标采用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技术体系;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可维护扩展性、较高性价比、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建设一个安全、舒适、通信便捷、绿色环保与节能的智能化枢纽工程。

3.3、建设原则* 可行性和适应性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价比,又要适应今后的技术发展。

* 实用性和经济性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 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并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

* 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要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 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

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的需要。

* 高效节能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有机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具有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3.4、所采用的技术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DBJ/T14-071-20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建部2008年版)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相关消防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2005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2001年修订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05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1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20051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1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2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2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3-2007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其它相关的国家与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甲方提供的设计院相关专业工程设计资料3.6、技术要求●总体要求1)技术方案应对各组成子系统的拓扑关系、网络关系做出明确描述,要求文字流畅清晰、图表规范,并提交图文资料。

同时,投标人应提供:整个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整体思路、结系统构框架、功能实现方式、实现途径、技术遵循标准等。

2)技术方案应对技术偏离、技术保障做详细说明。

3)主要产品和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的详细说明。

4)投标人的所有技术文件应满足相应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遵循相关的标准。

3.6.1、计算机网络子系统3.6.1.1、系统概述网络系统建设范围包括********铁路****配套建设工程智能化工程的信息网络系统,互联网和广域网接入等功能。

其建设目标是成为适应互联网要求的安全、可靠、高性能的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和自动化生产平台。

以内部办公和外网接入为主。

由于弱电管理单元刚好位于每层建筑中间位置,信息点不多,考虑到成本因素,没有设计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接。

网络配置两台三层核心交换机一用一备,核心交换机与管理单元的接入交换机千兆光纤连接;桌面连接全部实现千兆,系统配置一套防火墙,设备确保网络系统安全。

服务器和存储方面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通过服务器通过光缆连接存储设备,提供了高性能的应用运行和存储平台。

********铁路****配套建设工程智能化工程网络承载的应用系统具有大数据流、类型复杂,安全敏感性极高的特点。

故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Qos支持是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安全性方面,网络系统采用了防火墙、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交换机等多层次的整体安全防御体系,同时对重点区域采用了特殊安全手段。

可靠性方面由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等多个层次对核心交换机、主干链路、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接入、服务器数据存储等多方面均采用了冗余可靠设计。

3.6.1.2、主要设备技术要求3.6.2、视频监控子系统3.6.2.1、系统概述前端设配置:系统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点设置在主要出入口、走道、电梯和相对重要位置(如财务室、档案室等)。

全方位彩色红外摄像机的清晰度均大于等于130万像素。

出租车换乘通道、乘客出入通道部位的总计8台彩色红外枪机和彩色红外半球摄像机的清晰度大于300万像素。

系统中个别重要部位按照国标GB/T 28181-2011财务室、控制中心通道入口、要求采用加密摄像机,摄像机采用内置硬件加密芯片技术对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息进行加密与输出,能够有效的对摄像机所得视频信息进行加密,后端必须采用专用的视频解密卡、USB密钥方式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显示,从而确保视频信息在获取、传输、保存、显示过程中的高度安全性。

控制设备:系统采用视频管理服务器,实现监控图像的实施监控和联动报警。

存储设备:视频录像采用数字存储设备,对所有前端摄像机视频信号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像,存储时间大于30天。

显示设备:安防中心配置由9(3*3)台液晶超窄边拼接墙系统,方便安防值班人员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监视。

在本系统中,利用软件接口数据采集,确保系统管理操作方便,通过安保集成平台,对各子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起到各安防子系统联动的目的。

3.6.2.2、主要设备技术要求3.6.3、楼宇自动控制子系统3.6.3.1、系统概述本文件中的楼宇自控系统(简称BAS)是指对本工程中建筑物所属各类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等实现综合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的系统。

BAS应是基于现代分布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系统控制器联接起来,共同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3.6.3.2、系统功能➢舒适:对中央空调系统、VRV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群控,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温湿度调节,联锁空气质量进行新风换气,保障楼内舒适的工作环境;➢安全:对空调主机、空调末端、变配电、送排风、给排水等设备进行集控,24小时监控故障报警,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同时设置停车场空气质量检测与排气连锁,保障人员的环境安全;➢节能:响应节能减排要求,倡导绿色三星标准,对暖通、照明等能耗较大的系统进行智能管理,年节约能耗15%以上;➢高效:设备按照预设参数,维持合理高效的工作状态,同时所有设备信息即时显示在控制中心电脑上,中心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智能: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打造智能化设备管理与能源管理的展示平台。

3.6.3.3、系统技术要求本工程中所采用的系统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BAS系统设有一个中央监控中心,系统配置一个或多个网络控制器,由Lonworks总线将各种功能的LomMark控制器与中央工作站相连,完成对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供配电等的监控及集成。

现场接有各种探测器、执行器、操作器、电气开关等设备。

(1)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的集散型控制系统。

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管理分级,软件与硬件分散配置➢监控管理功能集中于中央站,有相当操作级别的终端,实时性强的控制和调节功能由分站完成。

➢中央站停止工作不影响分站功能和设备运行,局域网络通信控制也不应因此而中断。

(2)采用LONWORKS网络技术系统应采用共享总线的LONWORKS网络结构,其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满足集中监控的需求➢与系统规模相适应➢尽量减少故障波及面➢减少初期投资➢系统易于将来扩展➢系统可以在授权状态下通过以太网浏览(3)系统软件应采用中文Windows的显示界面。

BAS的软件编写应采用“图形化编程序语言”,此语言不用编程代码,而是用一些简单符号表示出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等的控制程序。

这些图形对任何一单元控制工程师(不只是编程序者本人)而言,都应是易读,易懂,要对程序作进一步变更与增加也很方便,能达到预期结果。

(4)各系统应遵守同一开放的通信协议系统。

向上的开放性能和向下的包容能力。

产品支持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能。

支持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功能;动态数据交换(DDE)功能. 支持TCP/IP、BACnet、Lontalk、OPC等协议,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5)控制器之间以LonWorks通信网络方式互联,满足控制总线LonWorks网络,具有的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在总线的任何位置连接设备,实现分阶段实施和不同时间的可调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