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2课时 连加连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连加连减(2)【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算式表示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熟练地计算出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让学生在计算的活动中,养成认真读题、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减少审题中的“误读”现象。
2.初步感知“连加算式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2.看图列式并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对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专项练习。(板书课题:
连加、连减练习)
【进行新课】
1.整理归纳。
(1)复习连加。师:现在我们跟随蓝猫到停车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生:有4辆小汽车,开来了3辆大货车,又开来了2辆面包车。一共有几辆车?
师:一共有几辆车怎么算?
生:4+3+2。
师:4+3+2等于几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说出计算的方法:4辆小汽车加上开来的3辆大货车合起来是7辆车,再加上又开来的2辆面包车,就是现在一共有9辆车。
结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7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3+2+4=9,2+3+4=9。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这些都是连加的,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
(2)复习连减。
①课件出示情景图。
②提出探究问题:有7只燕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3只。还剩几只燕子?
③两个同学一组列式并计算。
④展示学生的算法。
⑤小结:从7里面减去先飞走的1只,还有6只燕子,再减去飞走的3只,就是现在剩下的3只燕子。
(3)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连加连减的题归纳运算顺序:按什么顺序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呢?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连加连减,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和或差与第三个数运算,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运算。
2.练习指导。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仔细观察第2题左边的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上的情境,想一想,这幅图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加法呢?
②第2题右边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列式?
(2)练习十四第4题。
①看左边的图,思考:8辆表示什么?(总数)说题意,停车场上原有8辆车,先开走了4辆,又开走了2辆,还剩几辆车?
该怎样列式?8-4-2=2
②看右边的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
10-3-1=6
(3)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说说思考过程。思考过程是:横行:9-2-3=4,最右方框里填4;竖行:9-1-3=5。最下方框里填5。
【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的第1、3、5题。
2.看图列式。
3.算一算。
4.用1,3,10,6中的3个数分别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答案】1.第1题:5 6 3 9 10 6 9 10 6 第3题:8 9
10 8 8 10 第5题:0 2 1 3 2 0 0 0 1
2.10-3-1=6 3+2+3=8
3.8 6 4 2
4.1+3+6=10 10-3-1=6(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进行连加、连减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计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2课时连加连减(2)
4+3+2=9 7-1-3=3 3+4+2=9
8-4-2=2 10-3-1=6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
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
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
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算法多样化拉动不同思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