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教学模式

【正文】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叙述童年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心世界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必要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

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过分关注道德教育),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一、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和童趣。

在《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有描写狐狸的吃不到葡萄的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该怎么处理呢?有学生认为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理解读读这句话,让他们用稚嫩

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去感受,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

二、合作表演,体验童话

1、对于科普类的童话,可用表演激发兴趣。

科普童话是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和激发孩子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的,这是科普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类童话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在渗透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文教育。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于是,进行这样的表演设计:

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五个孩子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小壁虎”按照课文内容,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还加深了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孩子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孩子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2、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用表演帮助理解

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老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字词,这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如在教学中遇到孩子难以理解的词语,可另辟蹊径,采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第三册中的《从现在开始》一文,要孩子理解“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这两个词语,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苍白无力的,通过表演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演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如在理解“叫苦连天”时,“小熊”打着哈欠说:“这叫我怎么办啊?我再也坚持不住了!”“小松鼠”揉揉眼睛说:“不睡觉怎么干活啊?我都快没力气了!”“小孔雀”耷拉着脑袋说:“我都好几天没睡觉了,瞧我这身漂亮的羽毛都失去光彩了!”……

孩子们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把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提高了语文素养。

3、对于多角色的对话,可用表演体验情境

童话故事中一般会有很多的人物和对话,而这些对话往往是促进故事发生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话进行表演,以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

在二年级《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对于小路的赞美和惋惜时说的话语是三种不同的句型,朗读的语调也是不同的。“啊,多美的小路啊!”这是感叹句。“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是疑问句。“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是祈使句。在熟悉课文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在创造故事形象的同时,也使自己在故事中走了一回,真正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三、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

童话课文大多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图画,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故事语言,把握童话中的艺术形象。

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的那只,有的说是腿架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这样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懒洋洋”这个词并能运用。学完了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再次请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向勤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狮子,你长大后肯定能成为百兽之王的。”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看图为了学文。教师正确的使用图画,发挥了图画对学文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运用语言。

童话中的语言鲜明、生动、具体、富于形象性,简单、显浅的短句具有音乐感,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正处于起始阶段,语言的发展也在敏感期,利用童话的一些语言特点进行学习和迁移,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1、关注语言的优美性

在二年级的童话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的练习,如“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这些叠词的运用,具有节奏美。“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词是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