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公开课ppt人教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课件(40张)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课件(40张)

二、典型例题
(2022·四川宜宾)如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
(单位:米)地形图。清朝县志记载图中甲处当时山峦
连绵,森林茂密,溪谷纵横,舟楫畅行。现在的甲
处呈现出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完成1、2题。
D 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根本原因是( )
A.旅游观光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开荒伐林
产业优势明显
城市密集,市 城市密集,数量超过全国的1/3;人口众多,人才荟萃,
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3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选C项。 第4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 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 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故选D项。
课标+考情
知识框架
考点大串讲
考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考点3、建设主体功能区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考点4、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与维护海洋权益
考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__态__度__和_做__法___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转化为_消__费__品____→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废__弃__物____→排放到环境中。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PPT课件211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1章《环境与发展》PPT课件211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自然 原因
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 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影响因素
人口压力
3.环境问题的分布 _全__球__气__候__变__暖_____、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危及人类的生
全球性 存 环境污染等,有些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
局域性 康
城市环境 主要表现为___环__境__污__染___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__生__态__破__坏____ 发达国家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3.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
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C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4.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D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 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读图,回答5~6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D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环境与发展》PPT人教

《环境与发展》PPT人教

【素养探究】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
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 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
贵州安顺市(下图)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 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 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 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 立方米。
【补偿训练】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工业建 设占用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 其不可再生性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浪费, 矿产能源的不可再生性
【典例示范】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
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 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 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 图,回答(1)、(2)题。
能力 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成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环境 问题
环境 污染
表现
原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
土壤污染
的任意排放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 圾
噪音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露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环境 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环境和发展”复习课教学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环境和发展”复习课教学课件(共45张PPT)
• 学习目标: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 、原则;
• 2.理解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中明确提出:
•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的忧虑和关切。如 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 前关乎人类自身命运和前途的一个重大课题。《人类环境宣 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知识点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 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 破坏、全球变暖等。
• 三、《人类环境宣言》诞生的背景
• 1. 全球性环境问题 • 2. 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环境问题
• 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 减、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 势。
• 3.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道 路
•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 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 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 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 2. 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定义 2. 地理背景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 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 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 的协调发展。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大污气染污等染、、水污染、土壤

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行等声音
噪声污染 、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放射性污染 、 海洋污染 、
|迁移应用| 1.读土壤污染及其危害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固体污染物,大气污染物,通道污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2)土壤具有污染物质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答案:污染物质排放过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主要的环境问题 森林 减少、 水资源 危机、 矿产 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 、土地 荒漠化 、 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乡村与城市以及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特点。 (1)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环境污染 ;乡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 现为 生态破坏 。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过度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 生态破坏 ,以 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 环境污染 。 (3)有些环境问题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有些环境问题从局部 、 向 全球 蔓延。
①由于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②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③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导致土地盐碱化; ④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等。 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要认真对照二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其次要仔细分 析具体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此类问 题。
D.澳大利亚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 水资源紧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PPT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 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 3.知道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了解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123456
(20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期中)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3~5题。 3.图1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
D.全球变暖
解析 由图示可知,酸雨会腐蚀地表建筑、危害人类健康等,C正确。
123456
4.图2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A.排放氟氯烃物质——旱涝频率增加
此完成1~2题。
1.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活动变化 C.耕地面积扩大
B.火山喷发
√D.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加
解析 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多,这 些温室气体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变暖,D正确。
2.为达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 ③大量发展火电 ④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B.水体污染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从地下深处才能获取地下水,说明自然资源日趋枯竭,A 正确。
123456
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开矿毁坏岩层 B.乱砍滥伐森林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任意排放废弃物
解析 人类从地下深处抽取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C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d.箭头⑦⑧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它受到的人类影响, 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 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 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 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 示:
图中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 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 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箭头 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人 们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来保护包兰铁路这一做法属于人类正面作用于 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属于 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人为 原因。 提示: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为原因:琵琶湖流域周边人口、城市众多,生活消费水平高,排放大 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入琵琶湖流域。 (2)与北湖相比,南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湖水域面积狭小,水量少,水浅,支流少;湖区相对封 闭,流动性差。

属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环境与发展 PPT课件

环境与发展 PPT课件

• 注:上述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分配的平等问题,故若社会在增
长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则其发展的程度要大打
折扣。
10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于可持 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
11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 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 战略:如何仅将全部资源中的合理的一部分 加以收获,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新成长的 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例如一定 区域内的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就是指鱼类 捕捞量适当低于该指定区域内的鱼类年自然 繁殖量。
6
•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land)任主席。成员有在科学、 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代表, 其中14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马世 骏教授。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 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 )提交给联合国大 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保护环境的行动
1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思想
•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 持续发展理念就已初显,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主张,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孟子也曾在《孟子见梁惠王五章句上》有这样一句 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都清晰地体现了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古 人从社会实践中已经悟出了关于自然资源需要休养 生息方能永续利用的道理。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水流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 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人为原因: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能力。但是,如果人类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 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3、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承 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 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 内; 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 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 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关系等
共同性原则
①地区性的决策和行动 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 体的协调; 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 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 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 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 标和政策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 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 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 不合理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 众的共同努力。
途径
具体措施
消除 教育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 贫困 就业、易地搬迁
发展 绿色 经济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2.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 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呈现加速的趋势。

《环境与发展》优秀ppt人教

《环境与发展》优秀ppt人教

(1)什么是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有哪些模式?
答案: (1)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模式。 (2)工业是清洁生产;农业是生态农业。
【知能升华】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 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 程。
■5.11 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 关系示意
2.人类的共识 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 其中, 消除贫困 、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 可持续消费 已成为
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 (1)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
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 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 ……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 而明年无 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 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 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 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 3 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 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
解析:第 1 题,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第 2 题,在丘 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能保持水土,有利于环境保护;过量开采 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易造成湖泊调蓄功 能降低,洪涝灾害增加;不能关停所有污染性的工业,否则会造 成经济衰退。

《环境与发展》完美课件人教

《环境与发展》完美课件人教

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控 制污染物排放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 少碳排放
途径
提倡可 持续 消费
具体措施
衣 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频次
食 尽量选择本地的应季食物
住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 尽可能拼车或合乘
【典例示范】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 业文明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
[辨一辨] 将下面的人类活动与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连线。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 消费者的健康,又保障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 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2)题,绿色食品是指 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机构认定,获 取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 营养型的食品。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作物 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使用剧 毒农药防治病虫害、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对 人体健康不利。
【典例示范】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
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 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 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 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 成(1)、(2)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有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 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旧人教版(PPT)3-3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旧人教版(PPT)3-3
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高考永恒 的热点。追求人地协调,建立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高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目的在于让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思考环境问 题的成因,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上升到环境观念 和环境行动。
高考命题特点: 高பைடு நூலகம்对各种主要环境问题都有过考查,考查的一般
思路是: 结合一个具体区域或一种环境问题图表,考查主要的 环境问题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危害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宜在~℃条件下生长,幼苗可耐℃以上的高温;直根膨大期的适宜温度是~8℃。胡萝卜对光照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在肉质根肥大期间,一定要保证其充足的 光照,否则就会降低产量、影响质量。种植期间要保证土壤湿润,特别是发芽期更是不能缺水,植株形成期若土壤过干,会造成肉质根细小、粗糙,外形不 正,质地粗硬。胡萝卜适宜生长;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 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 壤土中。为让根部有充裕的生长空间,栽培容器至少要cm宽,高度至少要~cm。 [] 分布范围 胡萝卜是全球性十大蔬菜作物之一,适应性强,易栽培,种植 十分普遍。胡萝卜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分布最多。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年全世界胡萝卜的栽培总面积为.万公顷,其中亚洲为.万公 顷,欧洲为8.万公顷,北美洲为.万公顷,南美洲为.万公顷,非洲为.万公顷,大洋洲为.万公顷。近几年,除了亚洲栽培面积増幅较快之外,其他洲变化较小 。年中国胡萝卜栽培面积达到.万公顷,约占全世界栽培面积的.%,已成为世界第一胡萝卜生产国。 [] 主要品种 根据肉质根的形状特征,一般可分为以下三 种类型: ⑴短圆锥类型。一般根长~cm,最短的根近圆形,长仅~cm。早熟、耐热、产量低,春季栽培抽薹迟。如烟台三寸胡萝卜,外皮及内部均为橘红 色,单根重~g,肉厚、心柱细、质嫩、味甜,宜生食。 [] ⑵长圆柱类型。晚熟,根细长,肩部粗大,根前端钝圆,一般根长8~cm。如南京、的长红胡萝 卜,湖北麻城棒槌胡萝卜,安徽肥东黄胡萝卜,西安齐头红,岐山透心红,凤翔透心红,广东麦村胡萝卜,日本五寸参等。 [] ⑶长圆锥类型。一般根长~ cm,多为中、晚熟品种,味甜,耐贮藏。如宝鸡新透心红,鞭杆红,济南蜡烛台,内蒙古黄萝卜,烟台五寸胡萝卜,汕头红胡萝卜,红芯~号等。 [] 红森 属杂交品种,芯细,根色、芯色不仅着色好,而且有甜味,口感好;根形呈长圆筒形。中熟品种,吸肥性强,耐寒性优,青肩的发生极少;即使在~月晚收 品质也很好。须根少,表面非常光滑。 [] 日本杂交胡萝卜 根形好,直筒形,收尾好,春季不易抽薹,耐裂根,田间保 红森和日本杂交胡萝卜 红森和日本杂 交胡萝卜(张) 持力好;根色浓,红心,表皮光滑,品质非常优秀;播种后天可采收,根长8~cm,肩宽cm,单果重g左右;株型直立,长势强,耐寒性强, 高抗黑枯病;适应性强,可春夏秋播种。 [] 植株长势强,生育前期适度控制水肥,密植易造成徒长,根部肥大期应注意生长管理;生育期中等,待根部稳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
本章整合
-1-
本章整合
知知识识网网络络 整整合合构构建建
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
-2-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
一、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综合思维) 第一步,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 属于哪种类型(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 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 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第二步,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 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 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2
49 79
260
4 月 16 日 18
21
32 40
324
5 月 2 日 37
25
51 44
76
-5-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
(1)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 )
A.臭氧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
-10-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核心归纳 思维深化
(1)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增加室内外温差 B.减少病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能量损耗 (2)“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下工厂”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 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3)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冬季 D.秋季、冬季

《环境与发展》讲课课件人教版1

《环境与发展》讲课课件人教版1
其他国家享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以及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④城市密集,_________。 (4)区域经济发展_______。
(2)南北纵跨温带、_亚__热__带__和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热带 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第(1)题,毗连区是连接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从量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 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丰富
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1)适宜开发的_土__地__少。 (2)_自__然__资__源__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_脆__弱__。 (4)区域经济发展_不__协__调__。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1)
(2)
(3)限制开发区域。 ①农产品生产区:保障我国_农__产__品__供给。 ②重点生态功能区:将保护和修复_环__境__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_自__然__保__护__区__、世界遗产、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_国__家__地__质__公__园__等。
③中国南海诸岛拥有___________和大陆架。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基本原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成7)为创1京新.津区冀海域城协市洋调群发内展的部体发制展重机不制平要。衡的性主要原:因_能;_京津_量冀__的源泉、未来的_粮__仓__。
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江淮地区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
多点
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 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
区经济发展
2.发展优势
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能升华】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2.环境问题的常见分布差异
(1)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主要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
表现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业活动和人 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
【学以致用】
[2019·青岛市高一检测]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读图 完成 1~2 题。
1.北京市 PM2.5 的主要来源是( )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 ③沙尘 ④燃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 PM2.5 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 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答案: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的大肆猎杀。
【知能升华】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常见资源短缺问题
资源短缺
原因
土地资 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类不合理利用,造
源短缺 成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等;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水资源 人口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多;水
短缺 污染;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 峻。
(3)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 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限,甚至发展 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 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等。还有 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 锐减、水体污染等, 也有从局部向 全球 蔓延的趋势。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 世界各国普遍的忧虑和关切。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一 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当前关乎人类自身命运和前途的一 个重大课题。《人类环境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3.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滥伐森林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4.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 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 3 题,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 坏。第 4 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 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 性。
固体废弃物污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染(垃圾污染) 废弃物任意堆放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 染、海上石油泄漏
拓展提升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或分布区
解析:第 1 题,图中给出的时间是冬季,北京位于北方地区, 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 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是北京 PM2.5 的主要来源。 第 2 题,由上题可知,北京市 PM2.5 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 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 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 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
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等。
2.环境问题差异 (1)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城市和乡村有所不同。城市人口高度 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 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有所不同。
土地盐碱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等
全球变暖、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
臭氧层破坏 氟氯烃等有害气体
生物多样 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3)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
主要原因
典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危害 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
意排放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 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 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 横线上:
①乱采滥用矿物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
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②__③__________;B.___①__④___________; C._____⑥___________;D.___⑤__⑦__⑧_________。
全球 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 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 层 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 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 臭氧层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
酸雨
水较多
西欧、北美、日本、中国长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江以南地区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重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情景探究】
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图中箭头 A、B 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
A 表示_了__环__境__的__自__净__能__力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B 表示_源__本__身__及__其__替__代__品__的__再__生__速__度__________。 (2)图中箭头 C、D 表示的含义是: C 表 示 __环__境____ 系 统 的 反 馈 作 用 , D 表 示 人 类 活 动 对 ____环__境__的影响。 (3) 环 境 问 题 主 要 表 现 为 生 态 破 坏 和 __________环__境__污__染________________。
主要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
具体内容
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 药、化肥,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 海和土壤中造成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 污染等
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大量垃 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交通、工厂等造成
噪声 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
放射 性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
答案:3.A 4.D
重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情景探究】
指狐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 岛。马达加斯加岛的土著居民认为指狐猴是“恶魔”,将给人们 带来厄运,因此当地迷信的居民对指狐猴进行大肆猎杀。也许用 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
(1)指狐猴的濒临灭绝属于哪种环境问题? (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教材)2020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第5章环境与发展(PPT46张+46张+56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最新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题。
核心素养定位 1.运用资料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过度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
响。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大多 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 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
的 生态破坏 ,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此外,发达国 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 污染严重 的工业
发展中国家
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方法技巧
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 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 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 容易与所学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应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 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 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概念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 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 (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 ,并把资源 转化成 消费品 ,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
(2)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废弃物 ,包括废气、废 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思维拓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 (2)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 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资源短缺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 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学以致用】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据此完成 1~2 题。
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 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