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5020202.总学时数:90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60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30 。

3.学分:4.适用专业:护理本科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并对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进展有所了解,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及护理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医学教育科学中的先修课和必修课。

教学中要求正确阐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功能,使护理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其功能意义。

正确把握主要器官形态特征和重要的体表标志、脏器及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和常用穿刺部位的解剖学关系。

使护理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获得有关人体结构知识,为以后学习其它基础课、专业课和国家执业资格认证考核打下必需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培养基层护理人员所具备的基础医学知识为指导思想,并注重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相关临床医学的纵向联系。

人体解剖学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功能,理论教学时数占该课程总学时数的66.6%;实验教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33.3%;形态学的教学直观性很强,要求教师少而精的讲授,辅以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多媒体教程等多种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辨认人体形态结构,并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时分配的总学时数相同。

四、大纲内容绪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工1.了解人体解剖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发展概况、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2.理解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5学分。

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生物学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骨概述。

2.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

3.新生儿颅的特点及出生后的变化。

●自学内容1.骨表面的结构。

2.骨的发生和生长。

第二章关节学【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2.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4年制护理、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检验、公卫和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好解剖学,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如生理、病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程(如外科、内科学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掌握】解剖常用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第一篇运动学第一章骨学【掌握】1.骨的形态和构造2.全身各部骨的组成、形态及主要特征3.全身各部重要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熟悉】1.颅骨的组成与分部2.颅整体观的主要形态结构3.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1.骨的理、化特性2.骨的发生及可塑性3.骨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二章骨连结【掌握】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2.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3.肩、肘、桡腕、髋、膝、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4.骨盆的组成、分部【熟悉】1.骨连结的分类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了解】1.全身其他各部骨连结的名称、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肌学【掌握】1.全身肌的分群、分层、名称及主要功能2.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作用3.腹壁局部结构(腹白线、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腹壁层次)4.全身常用肌(腱)性标志【熟悉】1.肌的分类、结构、起止及辅助结构2.主要肌的起止及作用(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3.四肢局部结构(腋窝、肘窝、腕管、股三角、股管、收肌管、踋窝等)4.颈部分区及颅顶层次【了解】1.颈部、背部、四肢的筋膜配布2.四肢肌的滑液囊及肌腱鞘3.四肢肌作用概述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熟悉】内脏概念【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第二章消化系统【掌握】1.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消化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熟悉】消化系各器官的毗邻关系及体表投影【了解】消化系各器官的构造概况第三章呼吸系统【掌握】1.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呼吸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3.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部及其下界体表投影4.纵隔的概念【熟悉】1.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临床意义2.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特征3.喉腔的分部和结构特点4.纵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1.呼吸系各器官的结构特点2.喉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3.纵隔的内容第四章泌尿系统【掌握】1.泌尿系的组成、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特征2.肾的大体构造、肾的被膜3.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4.膀胱的分部,膀胱壁的构造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1.肾的位置及其固定因素2.输尿管的行程3.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了解】1.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2.膀胱的毗邻第五章生殖系统【掌握】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各器官属性、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2.精索的概念,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部位3.输卵管的分部,子宫分部及其固定韧带的名称和作用4.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境界和分区【熟悉】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构造概况2.会阴的主要结构【了解】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年龄变化2.睾丸下降及阴囊层次3.男、女性生殖细胞的体外运行途径第六章腹膜【掌握】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腹膜形成的陷凹【熟悉】1.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隐窝【了解】1.腹膜的性状和功能2.腹膜腔的分区第三篇内分泌系统【掌握】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熟悉】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分部【了解】内分泌的概念,各内分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径路2.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和心包3.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及各部分支4.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分布(侧重腹部动脉)5.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侧重全身浅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熟悉】1.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的体表投影2.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血管配布3.全射动脉触搏点及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了解】1.血管的吻合、侧副支、侧副循环及变异情况2.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的结构概况第二章淋巴系【掌握】1.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循环的径路2.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收集淋巴的部位3.淋巴导管的名称、合成、起止、行程及收纳范围4.脾的位置和形态【熟悉】1.淋巴结的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2.胸腺的位置和形态【了解】1.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2.淋巴结、脾、胸腺的构造概况及生理意义第五篇感觉器官【掌握】感觉器、感受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类和作用第一章视器【掌握】1.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及形态结构2.眼球内容物和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3.房水循环的途径【熟悉】1.眼副器组成、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2.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外界光线至视细胞的传导径路【了解】1.视器诸结构的主要生理作用2.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章前庭蜗器【掌握】 1.耳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位置、结构、特征2.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结构【熟悉】1.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布2.中耳鼓室的位置、结构特征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声波的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周围神经系统【掌握】1.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2.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主要表现4.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经颅部位5.Ⅲ、Ⅴ、Ⅶ、Ⅸ、Ⅹ诸脑神经的分支分布概况6.自主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特点7.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8.主要的交感神经节和付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熟悉】1.腋神经、肌皮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布范围和临床联系2.脑神经的相关神经核、连脑部位、损伤后主要表现3.Ⅰ、Ⅱ、Ⅳ、Ⅷ、Ⅺ、Ⅻ诸脑神经的分布概况4.交感干的组成、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和性质5.主要自主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内脏神经的中枢部、内脏感觉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

《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2

实验七循环系统一、心(一)目的要求: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结构、心传导系、心的血管;2.了解心的体表投影;心包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1.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结构;2.心传导系;3.心的血管、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冠状窦的位置、开口;4.心的体表投影;5.心包。

二、血管、淋巴(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主要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主要静脉、淋巴的走行、属支;脾;2.了解血管分布规律;静脉特点;其他淋巴器官。

(二)教学内容:1.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动脉韧带;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分支;3.上腔静脉组成、起止、行径;头臂静脉、颈内静脉起止、行径、属支;下腔静脉、髂总、髂内外静脉、股静脉、国脉的起止、行径;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4.胸导管起始、行径、注入及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人体各部浅淋巴结群;胸、腹、盆腔的主要淋巴结;5.脾的形态、位置。

实验八感觉器官(一)目的要求:1.掌握特殊感觉器官视器、前庭蜗器的构造;2.了解其他感觉器官。

(二)教学内容:1.眼球外形、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眼球外肌;泪器;2.外耳;外耳道形态、分部、位置、小儿外耳道特点、鼓膜形态、分部、位置;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骨迷路;声波传导途径。

实验九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一)目的要求: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走行分布。

脑神经的构成、走行分布;2.了解内脏神经。

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1.脊神经的构成脊神经的构成、区分和纤维成分;脊神经后支的分布概况;2.颈丛颈丛的组成、位置、分支;3.臂丛臂丛的组成及位置、了解分布概况;4.胸神经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程、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5.腰丛腰丛的组成和位置、主要分支;分布概况;6.骶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主要分支;7.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联接的脑部和进出颅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念;各脑神经的分布。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人体解剖学课程名称(英文):HUmanAnatOmy课程编号:50101092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医用解剖学,基础解剖学实验(自编)学时学分:总学时应总学分色实验学时应实验学分§开出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同时开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四年制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删减局部解剖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解剖课程学习,本大纲主要两部分内容即:系统解剖学和中枢神经解剖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实物标本、塑化标本等正确、完整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学到扎实的解剖学知识。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意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并掌握适量的常用解剖学外文名词,为阅读外文书籍创造条件。

为避免学生负担过重,以利自学,大纲以“掌握、熟悉、了解”表明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三个等级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本课程实验,严格遵循我院的特有解剖学教学特色,在五年制的基础上删减局部解剖学的内容,以“掌握、熟悉、了解”表明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三个等级要求,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组织教学,该课程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倡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性强。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组成、正常位置及形态结构,了解人体结构的毗邻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正常人体形态学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解剖术语;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辨认能力,综合判断、思维表达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备注:根据专业性质及课程要求,结合实验室条件,灵活调整实验项目。

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骨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掌握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人体全身各部骨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等。

(三)实验内容1.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课注意事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2.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4.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5.人体全身主要的骨性标志。

实验项目二:骨连接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掌握各部分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运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人体全身各部骨连接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标本冷藏柜等。

(三)实验内容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4.人体各部重要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实验项目三:肌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肌的构造、分类、起止点和辅助装置。

2.掌握肌肉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3.掌握人体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理解和感知。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2. 理解人体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作用;3. 理解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相应的解剖结构;4. 掌握常见疾病与解剖学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将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划分,分为以下主要内容:1. 人体基本组织结构-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组织学分类与组织结构2. 骨骼系统- 骨骼的分类和组成- 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骨骼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3. 肌肉系统- 肌肉组织的分类和结构- 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4.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消化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5.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呼吸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6.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心血管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7.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泌尿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8.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9.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雌雄生殖器官的位置和特点- 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与解剖学关系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实验观察、解剖模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估方式: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主教材:- 人体解剖学教程辅助参考资料:- 临床解剖学图谱- 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以上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疾病诊断中。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安排:总学时30小时,分为15个单元,每个单元授课2小时- 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及解剖示教相结合课程目标- 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和互动关系- 理解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单元1:人体的基本组织与细胞结构- 人体组织的分类及特征-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单元2:骨骼系统解剖- 骨骼系统的分类- 骨骼的构成及功能- 骨骼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3:关节与肌肉系统解剖- 关节的分类与结构- 肌肉的分类及功能- 关节与肌肉系统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单元4:循环系统解剖-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血液循环的过程-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5:呼吸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呼吸过程的解剖学基础-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6: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消化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7:泌尿系统解剖- 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肾脏的解剖学基础-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8:生殖系统解剖- 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与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9:神经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特点-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0:内分泌系统解剖-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内分泌腺体的解剖学基础-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1:感觉器官解剖- 视觉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听觉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嗅觉和味觉的解剖基础单元12:免疫系统解剖- 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免疫器官的解剖学特点- 免疫系统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3:皮肤及其附件解剖- 皮肤及其附件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保护机制的解剖基础- 皮肤及其附件常见疾病与异常单元14:胚胎发育和生长解剖-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生长和发育的解剖学基础- 胚胎发育和生长异常的解剖特点单元15: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解剖学在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 掌握解剖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强调解剖学知识对临床医生的必要性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80%-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占总成绩20%以上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教学进度及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体解剖与组胚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与组胚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与组胚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人: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人体解剖与组胚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分:5.5总学时:88 理论学时:76 实验(上机)学时:12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临床课等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人体解剖与组胚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3门课程。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毗邻的形态科学;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个体的发生、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人体解剖与组胚学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学习该门课程的任务是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大体形态结构及其位置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的微细结构、发生发育规律的知识,为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人体解剖与组胚学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

理论讲授主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微细结构。

实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标本、模型及自学等方法,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将书本上基础理论与标本模型相结合,加深对人体基本结构的理解与掌握,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本专业12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人体解剖学实验实验项目:一、骨学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骨的构造。

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角、肋弓的概念。

颅骨的分部,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囟的概念。

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骨的分类。

胸骨的分部,肋的组成,肋骨的形态特点。

脑颅骨和面颅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与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解剖学实验教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

是医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以及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正常人体,研究的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这些都可以在实验室通过标本或模型中直观、形象的学习和认识,有些内容不安排大班理论讲授,而放在实验课中学习;解剖学描述多、名词多,据统计解剖学名词约占医学名词的1/3,大量的名词也是解剖学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花大量时间来记忆,但是单靠死记硬背,效果并不好,而且十分枯燥乏味,据有关研究证实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中,以实物记忆的效果最好;解剖学考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期终理论考试,另一种是实物标本考试,这种考试按一定内容、分阶段地进行,以检验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解剖学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要学好人体解剖学,首先必须重视和上好实验课。

(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

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学时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分配类型 1 1 实验一躯干骨验证性 2 1 实验二颅骨验证性 3 2 实验三附肢骨验证性4 1 实验四躯干骨的连结验证性5 1 实验五附肢骨连结验证性 6 2 实验六肌学概述、头肌验证性 7 2 实验七颈肌、躯干肌验证性 8 2 实验八四肢肌验证性 9 2 实验九中枢神经系统验证性10 2 实验十神经传导通路、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验证性 11 2 实验十一感觉器验证性12 2 实验十二脉管系统实验验证性 13 2 实验十三内脏学实验(呼吸、消化系统)验证性 14 2 实验十四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乳房、会阴、腹膜验证性24 小计四、实验课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实验一躯干骨【实验内容】躯干骨(椎骨、胸骨、肋)【实验要求】掌握脊柱的组成。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解剖学课程提供清晰的指导,确保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组织,深入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人体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系统的名称和组成部分。

- 熟悉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方法。

- 理解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概述- 人体结构的分类和组成- 解剖学的历史和发展2. 组织学- 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组织学特征3. 骨骼系统- 骨骼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不同部位的骨骼结构4. 肌肉系统- 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及其功能- 肌肉与骨骼系统的协调运动5. 循环系统- 心血管解剖学和生理学- 血液循环的路径和心脏功能6.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过程的调控和气体交换7.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消化过程的控制和营养吸收8. 泌尿系统- 泌尿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尿液形成和排泄过程9. 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0. 生殖系统- 雌雄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过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课方式传授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 实验:进行解剖学实验,直接观察和探索人体结构的特点。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解剖学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通过解剖学实验获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参考资料- Moore, K. L., & Dalley, A. F. (2018).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Wolters Kluwer.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Wolters Kluwer.- Netter, F. H. (2018).Atlas of Human Anatomy. Elsevier.Atlas of Human Anatomy. Elsevier.。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07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专业:护理学总学时/实验学时:72/32 总学分/实验学分: 3.5/1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学实验室一、课程简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的学科,它和医学各科联系密切,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必需的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形态学课程,实践性强,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为4/5。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辨认能力及协作沟通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形态学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主要通过观察尸体标本、模型等方式,熟悉人体各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达到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巩固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报告与考核学生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分的20%。

学生实验成绩包括实物考试和实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

实物考试占本课程总分的15%,实验平时成绩占本课程总分的5%,实验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占本课程总分的3%)、实验态度和操作能力(占本课程总分的2%,由任课教师、学习委员、小组长共同评定)两部分组成。

五、设备及器材材料配置尸体标本,解剖台,人体模型,动物器官(如心脏、肾等),常用解剖器械(手术刀柄、手术刀片、无齿镊、有齿镊、手术拉钩、直手术剪、弯手术剪、卵园钳、咬骨钳),医用手套等。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实验指导书:教研室自编教材《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

参考书目:1、韩永坚.系统解剖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丁国芳.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Susan Standring..格式解剖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撰写人:郭燕君审定人:沈忠飞参与讨论人:曾宪智侯杰陆国明郭连军王鑫泉叶先才《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16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开课专业:护理学总学时/实验学时:32/8 总学分/实验学分:2/0.5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学实验室一、课程简介《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共五篇)第一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前言[目的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功能系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在总的培养目标下,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为其它基础课、临床课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系统解剖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增强运用人体形态结构的“三基”内容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教学内容与三基要求]一、理论讲授人体解剖学绪论。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机能意义,血管的分支走行等(包括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

常用的表面解剖学及体表投影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位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意义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感觉器官的组成、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意义。

(二)实践部分按各系统顺序在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示教与实践,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投影片、挂图、录像、等反复实践。

建立立体形象,增强记忆,从纵的方面加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要求: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和正常位置与形态;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的各形态结构等内容。

[教学安排]1 根据口腔、预防、高护各系的特点及学校对五年制教学计划的安排、系统解剖学暂定32学时,以小班讲课与实验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本学科是实践性强的科学,通过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各种教具的形态学教学,充分理解其形态结构与功能意义。

[使用说明]1.本大纲按运动系、内脏系、脉管系、感觉器、神经系、内分泌等顺序排列。

2.本大纲依据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讲课与实验为主,可以小班讲授、示教、自学与实践及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编写者:刘绍壮审定人:徐飞教研室主任:隋鸿锦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4月第一次实验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二、重点要求: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三)示教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眶下裂、梨状孔、翼点、颧弓、关节结节、下颌窝、外耳门、乳突、枕髁(四)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此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1、各部椎骨的特征2、肋骨3、胸骨4、肩胛骨:喙突、关节盂、肩胛冈、肩峰肱骨:肱骨头、大小结节、桡神经沟、内外上髁、滑车、肱骨小头尺骨:鹰嘴、冠突、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茎突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尺切迹、桡骨茎突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粗线、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腓骨:外踝(五)小结1、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2、胸骨角的位置及意义。

四、复习思考:1、骨在形态上有哪些类型?其构造和功能怎样?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各部椎骨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3、比较上、下肢骨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4、颅骨的分部,各部由哪些骨组成?5、在活体上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有何临床意义?第二次实验一、实验内容:全身骨连接二、重点要求: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功能。

4、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5、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及运动。

6、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肩、肘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

7、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分部;髋、膝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足弓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二)巡回指导学生自学1、椎骨间连结:重点观察黄韧带、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颞下颌关节和胸锁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3、肩关节:注意观察特点及关节盂缘、肱二头肌长头腱。

4、肘关节:注意观察桡骨环状韧带。

5、桡腕关节:注意观察关节盘。

6、骨盆:注意观察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小孔。

7、髋关节:注意观察股骨头韧带、髋臼唇。

8、膝关节:注意观察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

(三)示教:示教上述主要内容。

(四)小结:1、椎骨间连结的形式(结合骨连结总论)。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与脱位的关系。

3、上、下肢六大关节的对应比较。

四、复习思考:1、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2、脊柱和胸廓各由哪些骨构成?其运动如何?3、椎间盘的位置、构造、功能和临床意义。

4、试比较上、下肢六大关节形态结构的异同。

5、骨盆在连结和组成上有何特点?6、为什么膝关节在急骤伸直时和旋转时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损伤?7、为什么足跖屈时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第三次实验一、实验内容:全身肌二、重点要求:1、骨骼肌的形态结构。

2、头肌的分部,各咀嚼肌的位置。

3、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肋间肌的位置和形态。

4、膈的位置、形态、运动及三个裂孔。

5、腹肌的层次、名称、作用;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韧带及腹股沟管的概念。

6、四肢肌的分部、各部的分群。

7、上、下肢带肌、臂肌和大腿肌的配布、主要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

8、前臂肌、手肌和小腿肌各群的作用。

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二)示教1、头颈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2、躯干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小肌,前锯肌;膈;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3、上肢肌:上肢带肌,臂肌4、下肢肌:髂腰肌;臀大、中、小肌,梨状肌;大腿肌;小腿三头肌(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四)小结1、全身主要肌的作用2、前臂肌各群的作用3、小腿肌各群的作用四、复习思考:1、腱膜与筋膜有何区别?2、何谓腱鞘和滑液囊?3、膈的起止、形态、孔裂和通过的结构。

4、试述腹股沟管。

5、在脐上经腹直肌切口要经过几层才能到达腹膜腔?6、说明上肢肌和下肢肌的分部与分群。

前臂肌各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第四次实验一、实验内容:消化系统、腹膜二、重点要求: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消化系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2、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和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3、咽的位置、分部、主要结构及交通;食管的形态和狭窄部位。

4、胃的位置和形态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空回肠的划分。

5、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和肛管的主要形态结构。

6、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胆囊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胰的位置。

7、腹膜的概念和分部、腹膜腔的概念。

腹膜被覆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重要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的概念。

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1、复习上次课内容2、提问消化系理论内容(二)示教1、舌的乳头;咽的位置、分部及主要结构(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梨状隐窝);胃的形态、结构;十二指肠分部。

2、回盲部结构;结肠的特点;肛管的内部结构。

3、肝的形态;肝外胆道的组成。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腹膜模型。

(四)小结1、牙式的应用2、咽的交通3、咽淋巴环的概念4、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5、以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为例,小结:(1)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2)腹壁的层次结构(3)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4)如何寻找阑尾四、复习思考:1、说明牙的排列、形态及构造2、舌粘膜有几种舌乳头,哪些含有味蕾?3、简述口腔腺的组成、位置、形态和腺管开口部位4、咽的分部及交通5、食管的分部、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如何?6、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何处?7、在临床上,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8、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开口部位以及胆汁的产生部位和排泄途径。

第五次实验一、实验内容:呼吸、泌尿、生殖系、会阴二、重点要求:1、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鼻腔的分部及主要形态;鼻旁窦的开口位置。

3、喉的位置、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

4、气管的位置、结构特点,左右支气管的差别。

5、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6、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7、泌尿系的组成。

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8、输尿管的形态和狭窄位置;膀胱的位置、形态,膀胱三角的概念。

9、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0、输精管的形态和行径;精索的概念;前列腺的形态、位置。

11、阴茎的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和形态结构特点(狭窄、弯曲等)。

12、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及各部包括的器官。

13、卵巢、子宫的位置、形态和固定装置。

14、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阴道穹的概念。

15、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16、会阴的概念、界限和分区;盆膈的构成。

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1、复习上次课内容2、提问呼吸、泌尿、生殖系理论内容(二)示教1、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喉软骨及其连结(弹性圆锥),喉腔的结构;气管及其分叉;肺的形态。

2、肾的外形、肾窦及内构;输尿管;膀胱三角。

3、睾丸;附睾,输精管,精索;前列腺,精囊;男性尿道的特点。

4、卵巢及其韧带;输卵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子宫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韧带;阴道穹;5、盆膈,坐骨肛门窝,尿生殖区。

(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四)小结1、鼻旁窦的开口。

2、男性尿液自肾排出体外需经过哪些主要的狭窄和弯曲。

3、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4、卵细胞的产生及移动途径。

四、复习思考:1、鼻旁窦的开口部位2、易患上颌窦炎的形态学因素。

3、喉腔分为几部分?其最狭窄部位在何处?4、气管异物易坠入哪侧肺,为什么?5、输尿管的狭窄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6、试述精子的产生部位及排出体外的途径。

7、试述输卵管的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8、试述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固定装置。

第六次实验一、实验内容:内分泌系、心二、重点要求:1、内分泌的概念及结构特点;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2、脉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概念3、心的位置、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4、心传导系的组成和机能;5、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及主要分布6、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7、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1、复习上次课内容2、提问内分泌系、心的理论内容(二)示教1、心的外形,各腔及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及心的血管2、心包及心包腔(在尸体上)(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四)小结心内各腔的出入口和瓣膜的活动情况四、复习思考:1、为什么静脉口周围没有静脉瓣,但当心房收缩时血液不会倒流入静脉?2、为什么心室的肌层比心房的厚,而左心室的肌层又比右心室的厚?3、心房肌与心室肌是否连续?有何意义?4、乳头肌与房室瓣尖在联系上有何特点?第七次实验一、实验内容:动脉、静脉、淋巴系二、重点要求:1、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韧带的位置2、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部;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3、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1)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概念(2)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5支)(3)锁骨下动脉的起止和上肢动脉的延续;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4、胸主动脉的起止、行径5、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6、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7、髂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髂外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延续8、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9、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径;奇静脉的起止、行径及主要属支;上肢深静脉的延续;上肢主要浅静脉的行径10、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的起止、行径;下肢深静脉的延续;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交通、主要属支及其注入;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收纳范围、特点及主要的门腔静脉侧支吻合途径11、淋巴系的组成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结的概念12、九条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收集范围和归属13、脾的位置和形态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1、复习上次课内容2、提问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的理论内容(二)示教1、动脉韧带2、主动脉各段;主动脉弓的分支3、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4、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椎动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胸廓内动脉)5、上肢各动脉干6、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7、髂内动脉的分支8、下肢各动脉干9、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10、下腔静脉、肾静脉、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髂总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11、脾(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四)小结1、胃的动脉供应2、自贲门至肛门消化管各段的动脉供应3、口服药物吸收后,经何途径到达胆囊(阑尾或身体其它各处)四、复习思考:1、供应上下肢的起始动脉是什么,是如何向下延续的?2、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动脉有几条,其分支分布如何?3、静脉在结构上与动脉有何区别?4、四肢静脉的配布有何特点?5、肝门静脉是如何形成的,它收集哪些脏器的静脉血,其属支有哪些?6、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如何,其注入部位在何处?第八次实验一、实验内容:视器、前庭蜗器、脊髓、脑干、小脑二、重点要求:1、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眼球内容物及房水的循环途径3、结膜的分部及结膜囊;泪器的组成,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眼外肌的名称4、前庭蜗器的分部;外耳、中耳、内耳的分部5、外耳道的分部;鼓膜的位置和形态分部6、鼓室的形态、内容和交通;小儿咽鼓管的特点7、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8、神经系统的分部;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9、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终丝、马尾的概念10、脊髓灰、白质的配布形式;灰质的分部及主要核团;白质的分部及各索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功能10、脑干的组成和外形;III—XII对脑神经进出脑部位11、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名称、性质和位置概况;主要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和功能;脑干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交叉和功能12、小脑的位置、外形与分叶;小脑的主要核团;小脑的功能三、教学安排:(一)复习提问1、复习上次课内容2、提问感觉器、神经系统总论、脊髓、脑干、小脑、的理论内容(二)示教1、在眼球标本上示教眼球各壁及分部、晶状体、玻璃体2、鼓室各壁;骨半规管及耳蜗的大致外貌和在颞骨中的自然位置3、示教内耳迷路模型4、脑干外形5、小脑外形(三)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四)小结1、如何调节视近物和远物2、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3、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及功能4、声波传导途径及在临床中的应用5、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及临床应用意义脊髓白质内主要纤维束(薄、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功6、脑干各部的脑神经核7、小脑功能四、复习思考:1、眼球壁的结构有哪些,各结构有何特点?2、眼的折光装置有哪些?3、请说明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和近视眼的解剖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