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经济学概论名词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商业的产生

分工:从生产的围观层次看,分工是指人类社会的经济领域中为进行合理的劳动而把劳动专业化的做法。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由一组不可再分的“操作”组成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分工还可以表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如果一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集中于某个职能的操作上,则成为专业化。

交换:马克思将交换分为广义交换和狭义交换。广义的交换,既包括人们在生产中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如分工、协作),也包括生产品的交换。生产品的交换是狭义的交换,包括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交换过程连续进行的整体。

简单商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最初形式和直接形式,是生产者之间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货币为媒介的直接交换方式。其在第二次大分工之前出现,但之后获得普遍发展。一方面,大分工导致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由此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简单商品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产生了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执行货币职能,逐渐成为占优势和普遍的货币商品,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商品生产者直接承担将产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的商品交换事务)

复杂商品流通:商品生产者将其承担的商品交换职能独立分化出来,出现了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的商业形式。

商品流通本质:商品流通是形式,产品实现是本质。商品流通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产品的市场实现问题。一.产品市场实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二.以市场实现为轴心组织商品流通,要求以销售为中心,即以满足消费为中心来组织商品流通。

商业内涵: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方式”。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形式,只有商品交换的发达方式才叫商业。第一,商业是一种商品买卖行为,但并非所有商品买卖都是商业;第二,商业是由专门的人经营的专门行业,是介于商品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之间的专业”;第三,商业和独立的货币投资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章商业的中介原理

“欲望双重一致性困境”或者交换的交换的“双向契合”理论,是指交换双方在交换过程中都得到了自己的希望得到的物品,而用不着进一步进行交换。

契合内容:品种、数量、时间、地点、所有权状态

流通费用:就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所消耗的资源,是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具体表现为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由单纯的商品价值形式变化所引起的各种费用,即由商品买卖所引起的费用,包括买卖费用、簿记费用、货币费用。

商流的流通费用:1)流通信息的搜寻、发布费用;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2)商品品质检测费用“不利选择”3)界定、度量、保护产权的费用4)讨价还价的费用5)订立合同的费用6)预防、监督、惩戒费用

迂回生产:就是在生产消费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再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再次,生产资料的生产对整个生产过程而言是一种迂回,但这种迂回反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迂回交换:是指商人介入的交换,亦称复杂商品流通。

商业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信息经济和集聚经济方面体现了独特的经济性,是迂回经济的核心。这是商业的中介定理。迂回交换与直接交换相比,也表现出了更强的流通费用节约效果及更高的流通效率。

商业中介原理中间商能否介入卖者和买者之间形成迂回交换,其核心在中间商能否较之卖方和买方而言具有更大的流通费用优势,并且他节约流通费用的手段和途径是独特的、不能被卖方和买方所效仿,从而使得中间商的介入成为必然的选择。

第三章零售产出与零售业态

零售:针对最终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事直接针对最终消费者的商品交易活动2)商业形式,主要从事商品转卖活动,专业化的商品媒介交换,不从事商品生产3)为消费者提供显性产品或服务同时,提供一系列的隐形零售服务,共同组合,构成“零售产出”。

消费者流通费用: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各样的隐形费用。构成:1.时间费用;2.交通费用3.调整费用;4.心理费用;5.储存费用6.信息费用

零售服务:

环境服务,衡量消费者因零售环境而引发的心理费用的水平

品类服务,包括品类宽度(商品种类)和品类深度(同种商品种类的进一步细化)

区位优势,即商店的地理便利性

交付服务:按要求的时间和要求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物品

信息服务:提供商品的价格水平、销售状况、商品属性以及商店信息;一方面提高了零售成本,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费用、购买调整费用和商品存储费用。

零售产出组合:任何零售商出售的是有形商品和无形的“零售服务”的组合体。可以将零售商看做是提供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商品的生产商。消费者从零售商那里直接购买的是有形的商品,同时间接购买了与之组合在一起的零售服务。

零售费用转移

费用转移: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的零售服务增加了其运营成本,相应会提高零售价格,但高水平的零售服务却可以大大减低消费者的流通费用。相反,零售商提供低水平的零售服务会降低价格,但这往往意味着消费者会增加自身的流通费用。因此,在零售市场中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会发生费用转移。

消费者全价,即客观存在的消费者流通费用,所以消费者从零售商购买某件商品时除了须支付的价格以外,其总支出还需计入消费者为购买此商品所支付的流通费用,这样的总支出即“消费者全价”。即K=P+r。K为消费者全价,P为零售价格,r为消费者流通费用

假设对某个商品而言,消费者全价K是一个常数,消费者在总支出一定的硬性约束下,他会选择适于自己价格与自身流通费用的组合,实际上是在选择这个零售商的价格与零售服务水平的“组合”。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有差异的经营状态。各种不同的零售商会针对消费者的差别化需求,按照一定多个战略目标,有目的的运用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类型化零售经营形态。

第四章现代零售企业经营活动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

基本活动包括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等环节;

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研发、采购等环节;两者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际上企业在价值链特定的战略环节上占优势

企业优势既可以立足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以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带来的优化效益。

价值链中标示的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这些是企业为买方创造有价值产品的基石;利润是总价值和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

零售企业价值链

传统零售企业价值链上以购、销、存为主要环节的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变化和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交易方式演进

第一.支持性活动仍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与整合、对于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从上游和周边的采购;带有零售业的特征属性

第二.基本活动包括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价格优势)、店面的位置(购买的可获得性)和设计(良好的感官体验)、营销与促销的协调(满足消费者的感官心理)、店面经营管理(节约管理、财务、销售费用)以及服务(售中和售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