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典型例题分析
高考化学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化学实验基础
高考化学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化学实验基础1.(2021·浙江)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2.(2021·山东)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不可加热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分析】①是锥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馏烧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详解】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项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1·广东)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H SO 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选项中A 为容量瓶,B 为分液漏斗,C 为锥形瓶,D 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
4.(2021·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B .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4FeSO 和()442NH SO 的溶液浓缩至干D .将热的3KNO 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答案】B【详解】A .因为胶状沉淀可能会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故A 错误;B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故B 正确;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将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溶液浓缩至干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故C 错误;D .冷却结晶时,自然冷却才能得到大颗粒晶体,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晶体,故D 错误;故选B 。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及答案解析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中化学实验案例,并对实验过程和答案进行解析。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学习酸碱滴定方法。
实验材料: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滴定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稀硫酸倒入烧杯中。
2. 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每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 记录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
实验结果与答案解析:通过滴定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得到酸和碱的摩尔比例。
根据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酸的摩尔浓度。
例如,如果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为10 mL,那么酸的摩尔浓度为0.01 mol/L。
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实验材料: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指示剂、试管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倒入试管中。
2. 用滴定管滴加硫酸铜溶液,同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每滴加一滴硫酸铜溶液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 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停止滴加。
实验结果与答案解析:在这个实验中,硫酸亚铁被氧化为硫酸铜,同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这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滴加的硫酸铜溶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实验三:电解质的电导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解质的电导性质,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蓝色石蕊试纸、导电仪等。
实验步骤:1. 将导电仪的两个电极插入盐酸溶液中。
2. 打开导电仪,观察电导仪的指示是否有反应。
3. 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结果与答案解析:如果导电仪的指示有反应,说明溶液是电解质。
如果导电仪的指示没有反应,说明溶液是非电解质。
通过蓝色石蕊试纸的测试,可以确定盐酸溶液是酸性溶液。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高考化学试题中,实验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判断。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解题思路以及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
一、实验题的特点高考化学实验题常常以一段实验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并据此完成特定的实验设计或数据分析。
这类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化学原理的应用知识。
同时,实验题还常涉及数据的处理和推理判断,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解题思路解答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和合理推理。
以下是解题的一般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实验情境和要求,注意关键信息的提取。
2.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要求。
3.确定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
4.数据分析与计算: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计算,包括单位换算、比例计算、化学计算等。
5.推理判断与解答:结合实验结果和化学原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并解答问题。
三、实例分析**实例1:**某实验室在高温下,将10g氢氧化钠固体与200mL硫酸铝溶液反应,反应产物中有残留无水氯化铝。
现测定此溶液的酸度为0.01 mol/L,试问所用的硫酸铝溶液应该取多少?保温部分溶液应该容来?t=30分钟后,残余无水氯化铝的质量是多少?解析:1.题目中提供了实验条件和要求:高温下反应,反应产物中有残留无水氯化铝。
2.实验目的:测定所用硫酸铝溶液的取样量和保温部分溶液的容量,计算残余无水氯化铝的质量。
3.实验步骤:先计算所需硫酸铝溶液的体积和质量,再根据反应物的量比关系,计算残余无水氯化铝的质量。
4.数据分析与计算:根据所需的硫酸铝溶液酸度和反应物的量比关系,计算出所需的硫酸铝溶液体积。
5.推理判断与解答:根据所计算出的实验条件和反应物的量比关系,得出残余无水氯化铝的质量。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考察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以下将从常见的几道高考化学实验题中,解析实验操作过程和化学原理。
1. 实验题:已知氯化钡溶液1ml与硫酸钾溶液2ml混合后,鉴定结果为白色沉淀。
请判断氯化钡和硫酸钾的溶液性质,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得知,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氯化钡和硫酸钾均为溶液。
根据离子交换反应的规律,氯离子和钡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呈现出置换关系。
化学方程式如下:BaCl2(aq) + K2SO4(aq) → 2KCl(aq) + BaSO4(s)2. 实验题:已知碱性氧化物A与酸性氧化物B混合后,生成盐和水。
请写出氧化物A和B的分子或离子式,并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首先,题干明确了生成盐和水,这就意味着氧化物A是碱性氧化物,氧化物B是酸性氧化物。
根据常见的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知识,氧化物A可以是氢氧化钠(NaOH),氧化物B可以是二氧化碳(CO2)。
NaOH(aq) + CO2(g) → Na2CO3(aq) + H2O(l)化学反应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了碳酸钠和水。
3. 实验题:已知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水蒸气加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题目要求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水蒸气加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根据题目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SO2)、水蒸气(H2O)和亚硫酸(H2SO3)。
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方程式如下:SO2(g) + H2O(g) → H2SO3(aq)化学方程式表明,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亚硫酸。
4. 实验题:已知A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与B反应生成一种气体C。
请判断A和B的可能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判断出A和B的化学性质。
高考实验题题型分析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题型二、表格型选择题(二)表格实验中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正误判断(三)表格实验中实验操作与仪器(或试剂)选择正误判断未涉及的是【答案】D【答案】D解答装置图判断题的原则如下:实验装置图类型:1 从分离与提纯的角度去设计下列关于分离与提纯的设计正确的是解析:A错误,B错误;C正确D正确;解析:E错误;F错误;G错误。
2.从物质制备的角度去设计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解析:A错误;B错误;C错误;解析:D错误;E正确;F错误;解析:G正确;H错误;I错误;J错误;K错误;L错误。
3.从装置气密性检查的角度去设计下列关于气密的检查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4.从反应原理的可行性角度去设计下列设计合理的是解析:A错误;B正确;C正确;解析:D错误;E正确;F错误;解析:G错误;H错误;,I错误;解析:J正确;K错误;L错误;解析:M错误;N错误;O正确;5.从仪器或装置的特点角度来设计下列设计合理的是解析:A错误;B正确;C错误;解析:D错误;E错误;F错误;解析:G正确;H错误;I错误;J错。
6.从气体的收集、尾气的处理或安全角度来设计下列设计合理的是解析:A正确;B正确;C错误;解析:D正确;E错误;F错误;解析:G错误;H错误;I错误7.从物质的检验角度来设计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解析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
题型四、综合型选择题[例题7](2017年全国卷1)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将氯化铁溶液直接蒸干得到氯化铁固体B.利用图2装置可制备Fe(OH)2C.图3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利用图4可收集氯化氢并进行尾气吸收答案:B2.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A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答案:B5.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NaOH +H2O===NaAlO2+NH3↑。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解析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要部分,常见的实验题目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原因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目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考察学生对酸碱滴定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酸和碱的浓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指示剂。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酸和碱的浓度和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的配比关系。
然后,找到合适的指示剂,并了解指示剂的酸碱变色范围。
接下来,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滴定液的体积。
最后,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滴定操作,观察颜色变化,并计算出所需的滴定液的体积。
二、气体实验气体实验是考察学生对气体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
常见的气体实验题目涉及到气体的制备、性质及判断等方面。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条件。
其次,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收集气体、判断气体的酸碱性等。
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和气体的性质回答题目要求,例如气体的判断、气体的性质比较等。
三、溶液的质量分析溶液的质量分析是考察学生对溶液中离子反应和实验操作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
常见的溶液的质量分析题目涉及到离子反应、溶液的配制和实验步骤。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判断产生的沉淀物的稳定性和颜色,并找到合适的沉淀物检验方法。
其次,根据实验步骤和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滴定、加热、分离等。
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结果回答题目要求,例如确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质量等。
四、其他实验题目除了上述的常见实验题目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实验题目,例如电化学实验、红外光谱实验等。
这些实验题目要求考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装置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研究学习小组要制备一种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黄色化合物()x 242y Fe C O zH O ⎡⎤⋅⎣⎦,并用滴定法测定其组成。
已知224H C O 在温度高于90℃时易发生分解。
实验操作如下: 步骤一:将图甲分液漏斗中的草酸溶液滴入锥形瓶内,可生成黄色沉淀;步骤二:称取黄色产物0.844g n 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并水浴加热至7085n ℃。
待固体全部溶解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滴溶液点在点滴板上,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无蓝色沉淀产生;步骤三:用40.0800mol /LKMnO n 标准液滴定步骤二所得的溶液;步骤四:向步骤三滴定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Zn 粉和硫酸溶液,几分钟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滴点在点滴板上,用KSCN 溶液检验,若不显红色,过滤除去Zn 粉,并用稀硫酸洗涤Zn 粉,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用40.0800mol /LKMnO n 标准液滴定,用去高锰酸钾标准液10.00mL n 。
(1)步骤一中将沉淀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二中水浴加热并控制温度7085n ℃的理由是________,加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三盛装4KMnO 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则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___,该滴定管为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4)步骤四中滴定时发生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若不合并洗涤液,则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由以上数据计算黄色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过滤 加快固体溶解,防止草酸分解 证明溶液中无2Fe +存在,防止2Fe +干扰草酸的测定 25.00mL 酸式 232425Fe MnO 8H 5FeMn 4H O +-+++++=++ 减小 ()4242Fe C O 5?10H O【解析】【详解】(1)固液分离的方法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2)水浴加热可加快固体溶解,控制温度7085?C n ~可防止草酸分解;()x 242Fe C O y?zH O ⎡⎤⎣⎦中的铁元素可能含有2Fe +,2Fe +与4KMnO 反应,高锰酸钾滴定草酸时,需要排除2Fe +的干扰,故答案为:加快固体溶解,防止草酸分解;证明溶液中无2Fe +存在,防止2Fe +干扰草酸的测定;(3)滴定前读数为0.80mL n ,滴定后读数为25.80mL n ,则消耗4KMnO 溶液的体积为25.00mL n ;4KMnO 具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25.00mL n ;酸式;(4)步骤四中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5Fe 8H 5Fe Mn 4H O +++++=++,洗涤液中含有2Fe +,若不合并,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减小;根据方程式可知,()()234n Fe 5n MnO 50.0800mol /L 10mL 10+--==⨯⨯⨯n n 3L /mL 410-=⨯ mol ,()()33224455n H C O n MnO 0.0800mol /L 25mL 10L /mL 51022---==⨯⨯⨯=⨯n n mol ,()332g 0.844g 410mol 56510mol 88g /mol mol n H O 0.01mol 18g /mol---⨯⨯-⨯⨯==n n n n ,则()n Fe :()224n C O -:()2n H O 4=:5:10,黄色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242Fe C O 5?10H O ,故答案为:232425Fe MnO 8H 5FeMn 4H O +-+++++=++;减小;()4242Fe C O 5?10H O 。
高考化学-全国卷-实验题解析
26.(14分)解答题——二问,考点化学反应原理,难度★★★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①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a→d→c→f→e→i;(2)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7N2+12H2O;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考查内容: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具体方法:明确电池反应,确定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解题分析:(1)①在实验室中加热制备氨气的是利用固体碱石灰与铵盐NH4Cl混合加热,故应选A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为了达到收集氨气的目的,应该先进行干燥,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又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需要尾气吸收,可用水做吸收剂,所以链接顺序是a-d-c-f-e-i,(2)NO2和氨气会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故①Y管内会看到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NO2=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详解与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详解与分析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实验案例题,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的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进行详解与分析。
案例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氢气。
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分析:这个实验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经典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在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氢气。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案例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不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盐酸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取几个不同的金属片,如铜片、锌片、铝片等,分别与盐酸进行反应,观察金属片的变化和气体的释放。
实验结果:不同的金属与盐酸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铜片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伴有气泡的剧烈活动。
化学方程式:2HCl + Zn → ZnCl2 + H22Al + 6HCl → 2AlCl3 + 3H2分析:这个实验考察了金属与酸反应的特性。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铜片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变化,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伴有气泡的剧烈活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和酸的性质。
案例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实验要求: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锰溶液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4.6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铅存放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
解释:1、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意思是说硝酸、固体碘和硝酸银都属于受热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所以必须存放在棕色瓶里,并放在阴凉处。
[联想:AgCl、AgBr、AgI、王水等受热见光易分解的物质,也要按这种方式存放。
2、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意思是说液溴和浓氨水很易挥发,应在阴凉处密封于棕色瓶中保存(在液溴的上面要用少量水水封)。
3、碱瓶需用橡皮塞:意思是说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
4、塑铅存放氟化氢:意思是说氟化氢(氢氟酸)易腐蚀玻璃,因而必须存放在塑料或铅制器皿中。
5、易变质药放时短:意思是说易变质的药品存放时间较短,即不能长久贮存,最好现用现配制。
[联想:常见易变质的药品有:①氢硫酸放久了,则大部分将挥发,部分被空气氧化;②氯水、溴水长期存放将因慢慢分解而失效;③亚铁盐长期存放,则易被氧化为铁盐;④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长期存放则慢慢退色;⑤银氨溶液,的碱性悬浊液也要现涌现配。
]6、易燃易爆避火源:意思是说易燃物质(如:二硫化碳、酒精、丙酮、苯、硫、磷、镁粉等)和易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存放时要远离火源。
7、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意思是说实验室中用的干燥剂极易吸水,因而要用蜡封保存。
的是()A.少量白磷贮存在冷水中B.少量碘的固体贮存在酒精中C.硝酸银溶液贮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烧碱溶液贮存在用橡皮塞的玻璃瓶中【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分析】掌握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储存的要求,解答时往往利用该物质的明显特性解决,白磷易自燃,硝酸银见光会分解,烧碱能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等,是解题的依据【解析】A、白磷易自燃,一般要存放到水中,方法正确;B、碘能溶于酒精中形成碘酒,所以点不能储存在酒精中,方法错误;C、硝酸银见光会分解,储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能很好的避光,方法正确;D、烧碱会与玻璃的成分反应,所以烧碱溶液贮存在用橡皮塞的玻璃瓶中的方法正确。
无机物制备--2024年高考化学实验常考题型(解析版)
题型 无机物制备化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制备物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高考常以新物质制备为情境载体命制实验题,该试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形式灵活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023·全国甲卷)钴配合物Co NH 3 6 Cl 3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活性炭2Co NH 3 6 Cl 3+2H 2O 。
具体步骤如下:Ⅰ.称取2.0gNH 4Cl ,用5mL 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gCoCl 2⋅6H 2O 后,将溶液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g 活性炭、7mL 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6%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55~60℃反应20min 。
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mL 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mL 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 的名称是。
加快NH 4Cl 溶解的操作有。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可选用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答案】(1)锥形瓶升温,搅拌等(2)浓氨水分解和挥发双氧水分解冰水浴(3)玻璃棒没有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较长处(尖嘴部分)没有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4)活性炭(5)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钴配合物[Co (NH 3)6]Cl 3尽可能完全析出,提高产率【解析】称取2.0g 氯化铵,用5mL 水溶解后,分批加入3.0g CoCl 2·6H 2O 后,降温,在加入1g 活性炭,7mL 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 6%的双氧水,加热反应20min ,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钴配合物在冷水中会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为钴配合物[Co (NH 3)6]Cl 3和活性炭的混合物,将所得固体转入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将滤液转入烧杯中,加入浓盐酸,可促进钴配合物[Co (NH 3)6]Cl 3析出,提高产率。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析高考化学实验题目的解析一直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实验题的解析,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以常见的高考化学实验题为例,进行解析。
1. 实验题目:酸碱滴定反应的计算题题目描述:已知浓盐酸溶液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滴定结果为25.0mL盐酸用量滴定到酸性终点,求盐酸的浓度。
解析:酸碱滴定反应是一种通过滴定计算来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根据滴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可以知道1mol H2SO4需要2mol NaOH参与中和反应。
根据滴定滴液的酸碱滴定方程式为n1V1 = n2V2,其中n1为盐酸的摩尔浓度,V1为盐酸的用量,n2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V2为氢氧化钠的用量。
在本题中,已知n2 = 0.1mol/L,V2 = 25.0mL = 0.025L,代入方程式可得:n1 × V1 = n2 × V2,即n1 × V1 = 0.1 × 0.025。
由此可计算出盐酸的浓度n1。
2. 实验题目:电解质溶液的判别题题目描述:已知溶液X是电解质溶液,溶液Y是非电解质溶液。
如何通过实验判断两者的区别?解析: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区别可以通过导电性实验判断。
首先,将溶液X和溶液Y分别倒入电导实验装置中,然后连接电源与电灯泡。
若电灯泡在溶液X中发亮,而在溶液Y中不发亮,则说明溶液X是电解质溶液,溶液Y是非电解质溶液。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离子,可以通过电解产生正负两极,形成电流,使电灯泡发亮。
而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离子,无法产生电流,导致电灯泡不发亮。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判断出溶液X是电解质溶液,溶液Y是非电解质溶液。
3. 实验题目:化学平衡反应的观察题题目描述:将氧化亚氮和一氧化碳气体通入封闭的反应容器中,观察到容器内产生了灰蓝色的烟雾。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实验是化学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察内容。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中常见的实验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
一、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是高考中常见的实验题目。
滴定实验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滴定剂的反应进行配平方程式的配平,然后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的观察来确定滴定终点。
例如,题目给定了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滴定实验,要求计算出硫酸中的酸的浓度。
解题步骤如下:1. 根据题目信息写出酸碱配平方程式: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的H2SO4与2 mol的NaOH发生反应。
所以,在滴定过程中,实验者需要滴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应该是硫酸溶液的1/2。
3. 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由红色(酸性)转变为无色(中性)。
4. 根据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滴定结束时所用的NaOH溶液体积。
5. 根据滴定方程式和滴定结束时NaOH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硫酸的浓度。
二、气体实验——制备氢气氢气的制备是高考化学中经常遇到的实验题目。
制备氢气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电解水等。
实验中一般会给出初始质量、体积或浓度等相关参数,要求计算出氢气的气体量。
例如,题目给定利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实验,要求计算反应中产生的氢气气体量。
解题步骤如下:1. 写出反应方程式:Zn + 2HCl → ZnCl2 + H2。
2. 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的Zn与2 mol的HCl反应生成1 mol的H2。
所以,在计算氢气气体量时,需要知道锌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3. 实验者需要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和一片锌片,观察氢气气泡的生成,收集氢气气体。
4. 根据实际收集的氢气体积,可以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
三、酸碱指示剂的鉴别实验酸碱指示剂的鉴别实验常常出现在高考化学题目中,要求根据指示剂对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鉴别溶液的性质。
化学实验高考真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化学实验高考真题及答案大全解析是高考化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道高考题目,并提供详细的解析。
题目一:下列实验中,哪个是酸碱中和反应实验?A. 锌粉与稀盐酸反应B. SO2气体与硫酸反应C. 铝末与浓硫酸反应D.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的化学过程,产生中和盐和水。
根据题目的选项,只有选项D中的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符合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因为碳酸钠是一种碱,硫酸是一种酸,它们之间的反应可以产生中和盐(硫酸钠)和水。
题目二:下图是某种元素的电子云分布图,它属于哪种元素?(图略)解析:根据电子云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例如,如果电子云几乎填满了全部轨道,则说明该元素的原子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属于典型的金属元素。
如果电子云分布较为离散,则说明该元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属于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结合图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属于非金属元素之一。
题目三:某学生通过实验测得了一段铁丝的密度为7.86 g/cm3,该密度值和铁的标准密度为7.87 g/cm3相差很大,学生是使用哪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密度?解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学生通过实验测得的密度值与标准密度值相差很大,这说明学生可能采用了不准确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测量密度时,常见的方法有比重法和容积法。
比重法是将物体质量与已知体积的液体相比较,从而得出密度值;而容积法是通过固体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密度值。
由于学生得到的密度值相差较大,推测他可能使用了容积法并出现了误差。
通过解析上述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在中,理解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是解答实验题目的关键。
同时,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作为高考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考的题型。
通过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可以更好地应对题目,为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与答案详解
高中化学实验案例题与答案详解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然而,有时候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一些难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详解其中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在实验室中,小明需要制备一种氢氧化钠溶液。
他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但发现溶液的浓度远低于理论值。
请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小明在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可能出现了称量不准确的情况。
因此,他需要使用精密天平来确保称取的质量准确。
其次,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需要搅拌溶液,以促使固体充分溶解。
如果小明没有充分搅拌溶液,那么溶液的浓度就会低于理论值。
要解决这个问题,小明可以首先使用精密天平来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确保质量准确。
其次,他需要在溶解固体时充分搅拌溶液,以保证溶液的浓度接近理论值。
案例二:小红在实验中需要测定一种未知溶液的酸碱性。
她使用了酸碱指示剂进行测定,但结果不准确。
请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小红在使用酸碱指示剂时,可能没有选择适合的指示剂。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对应不同的酸碱性范围,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指示剂,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
其次,小红在滴定过程中,可能滴加过多或过少的酸碱指示剂,导致结果不准确。
要解决这个问题,小红可以首先选择适合的酸碱指示剂。
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指示剂的酸碱性范围,选择适合的指示剂进行测定。
其次,在滴定过程中,小红需要掌握好滴加酸碱指示剂的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案例三:小李在实验中需要测定一种物质的密度。
他使用了容积瓶和天平进行测定,但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请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小李在称取物质时,可能出现了天平不准确的情况。
因此,他需要使用精密天平来确保称取的质量准确。
高考化学实验典型例题分析.doc
【典型例题】[例1] 某同学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已知SO2可由浓H2SO4与Na2SO3反应制取,Na2O2完全反应。
(1)怎样确定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 的作用是;(3)该同学为了确定另一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设计实验如下: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是否合理,理由。
(4)若你认为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合理实验来确定产物(括号内填加入物质,方框内填现象);若你认为合理,可不回答此问。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是否复燃。
(2)干燥SO2,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O2;同时吸收过量的SO2,防止干扰O2的检验和污染空气。
(3)不合理,固体中有Na2SO3时也具有此现象(4)盐酸,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白色沉淀解析:考察检验实验的设计。
[例2] 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HCl ②稀HNO3③稀H2SO4④NaOH溶液⑤Na2CO3溶液⑥BaCl2溶液⑦Ba(OH)2溶液⑧Ba(NO3)2溶液供选用的实验操作有:A. 加热 B. 过滤 C. 分液 D. 蒸发 E. 蒸馏 F. 结晶要求:试剂不超过三种,空格按要求填人试剂或操作的序号,可不填满。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然后填下列空格:选择试剂选择操作答案:选择试剂⑦⑤②选择操作 A B A解析:考察除杂实验设计。
[例3] 选择使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ⅠNO+NO2+2OH-=2NO2-+H2O;Ⅱ气体液化温度NO2:21℃,NO:-152℃(1)现有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例1] 某同学通过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已知SO2可由浓H2SO4与Na2SO3反应制取,Na2O2完全反应。
(1)怎样确定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3)该同学为了确定另一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设计实验如下: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是否合理,理由。
(4)若你认为不合理,请你设计一个合理实验来确定产物(括号填加入物质,方框填现象);若你认为合理,可不回答此问。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是否复燃。
(2)干燥SO2,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生成O2;同时吸收过量的SO2,防止干扰O2的检验和污染空气。
(3)不合理,固体中有Na2SO3时也具有此现象(4)盐酸,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白色沉淀解析:考察检验实验的设计。
[例2] 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HCl ②稀HNO3③稀H2SO4④ NaOH溶液⑤ Na2CO3溶液⑥ BaCl2溶液⑦ Ba(OH)2溶液⑧ Ba(NO3)2溶液供选用的实验操作有:A. 加热 B. 过滤 C. 分液 D. 蒸发 E. 蒸馏 F. 结晶要求:试剂不超过三种,空格按要求填人试剂或操作的序号,可不填满。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然后填下列空格:选择试剂选择操作答案:选择试剂⑦⑤②选择操作 A B A解析:考察除杂实验设计。
[例3] 选择使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已知:Ⅰ NO+NO2+2OH-=2NO2-+H2O;Ⅱ气体液化温度NO2:21℃, NO:-152℃(1)现有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
甲:A→C→F→D→B 乙:A→B→C→E 丙:A→F→D→B请回答:甲、乙、丙3位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与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填“能”或“不能”)。
甲,乙,丙;(2)反应前先通足量N2,其目的是;(3)确认气体中含有NO的现象是。
答案:(1)能;不能;不能;(2)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3)(D)装置入O2后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解析:考察实验方案优劣的判断。
[例4] 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
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 a mL. ,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 b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用C、V a、V 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 烧杯b. 试管c. 广口瓶d. 容量瓶e. 量筒f. 单孔塞g. 双孔塞答案:(1)N2、O2的体积;(2)偏低;(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4)V SO2%=22.4CV a/(22.4CV a+V 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对);(5)bceg或beg或ceg解析:考察物质含量的测定。
[例5] 1,2,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分子式是C10H12。
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 C10H8Br4+4HBr。
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
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
②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
③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
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
④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
回答下面问题:(1)下面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①和②操作的是;(2)步骤②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3)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4)步骤③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5)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和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化反应进行完全,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保留小数点后1位)。
答案:(1)D(2)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3)除去过量的溴(4)四氢化萘、铁粉(5)1.3解析:考察有机实验的判断。
[例6] 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3)实验容(见表1)表1 实验步骤、现象及化学方程式:(4)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
(用含W 、m 1、m 2的代数式表示。
)(5)问题和讨论: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C 中反应完全、D 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
经讨论,有学生提出在B 与C 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
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在B 与C 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__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答案:(1)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3)(4W m m W 4412)(12⨯--;(5)偏小:水蒸汽通过C 被D 中碱石灰吸收;洗气瓶 浓硫酸 (或干燥管 碱石灰)解析:考察对实验过程的判断和评价。
[例7] 以浓硫酸、浓硝酸、粗铜、水和空气为原料可制得硫酸铜(CuSO 4·5H 2O )。
制取硫酸铜晶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制取硫酸铜的总反应方程式。
(2)在上述生产过程中,被循环使用的物是。
(3)请你选用下列适宜的装置来模拟上述生产过程。
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
答案:(1)2Cu+O2+2H2SO4=2CuSO4+2H2O;(2)HNO3;(3)B、A解析:考察对实验装置的选择。
[例8] 实验室可用2Cl2+2CuO=2CuCl2+O2的反应来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试回答:(1)为测定反应物CuO 的质量[记作m (CuO )g]和生成物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记作V (O 2)mL],请用图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① 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用乳胶管(图中未画出)连接上述仪器,组合成一套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用导管口序号填写),装置C 的作用是 。
实验完毕时在F 的反应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 计算Cu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是 。
(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下列情况中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A. CuO 未全部转化为CuCl 2B. CuO 受潮C. CuO 中混有CuD. 未使用C 装置E. 未使用D 装置(3)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设计另外的实验方案,还可以测定其他物理量来求出Cu 的相对原子质量,这些物理量是 。
A. m (CuO )、m (CuCl 2)B. m (Cl 2)、V (O 2)C. m (CuCl 2)、V (O 2)D. V (HCl )、V (O 2)答案:(1)① a →f ,e →i , j →c , d →h , g →b ;除去多余的Cl 2;黑色粉末变为棕色;②16112002 )()(O V CuO m ;(2)ABCE (3)AC解析:考察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实验判断。
【模拟试题】1. 如下图的烧瓶中收集了一瓶乙烯,请你根据喷泉原理和乙烯化学性质,在图示基础上设计一个方案,使它产生喷泉,力求使水充满整个烧瓶。
(简述原理与操作)2. 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
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⑨漏斗⑩干燥管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 锌粒b. 稀硫酸c. 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3. 某绿色粉末的组成可表示为Cu2(OH)2CO3·xH2O,在加热条件下,该粉末在失去结晶水的同时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u2(OH)2CO3·xH2O 2CuO+CO2↑+(x+1)H2O现取一定量该粉末(未精确测定质量)样品,用下图所列仪器(夹持、加热等仪器均略)先后进行两个实验:(I)测定该粉末组成中结晶水的x值;(II)用前一个实验结束后的残留固体与乙醇蒸气反应(该残留固体可使乙醇发生去氢氧化),并检验反应产物。
(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1)见图中已装配好一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①该装置用于进行实验(选填Ⅰ或Ⅱ),需加热的仪器有(选填序号字母);②在试管D中所放试剂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为确保反应物有较高的利用率,且使装置中气流平稳,应对C部分进行的改进是;(2)用图中其它仪器组装完成另一实验的装置,回答以下问题:①这些仪器按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序号字母)→→→H;其中H的作用是;②组装试管F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3)若各装置中的反应都能进行完全,实验后测得A 中固体质量减轻ag、E增重bg、G增重cg,则表示结晶水x 值的计算式为(从a、b、c中选两个量求算,不必化简)。
4. 某学生利用厨房中的用品进行小实验研究,现有:鸡蛋壳、食醋、纯净水、食盐、干电池、石墨电极及导线,你认为他不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有()A. 除去鸡蛋白溶液中的少量食盐B. 自制家用含次氯酸钠溶液的消毒剂C. 检验碘盐中是否加有碘酸钾D. 除去热水瓶胆的水垢5. 请设计简单的方案证明KMnO4溶液的颜色是由于MnO4-的存在而引起的?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