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有效供给

合集下载

2023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内容

2023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内容

2023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内容2023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内容1、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2、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

耕地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3、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

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抓粮责任,分解下达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第一条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保持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

新疆综合保障粮食安全条例有哪些?据了解,该《条例》是新疆综合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提升新疆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对新疆依法管粮管储、保障新疆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新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依法治理进入了新阶段。

《条例》共八章五十六条,分为总则、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安全监管、应急保障、法律责任、附则。

总则主要明确立法宗旨、适用范围,明确了政府、部门工作职责。

在抓实抓细粮食生产方面,“粮食生产”部分重点对粮食生产发展规划、耕地保护、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生产功能区、水资源保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污染防治、种子保障、防灾体系、土地监管机制、科技增产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为保障高品质粮食供给,“粮食储备”部分主要对储备体系及功能定位、储备规模、仓储设施建设、承储企业管理、储备粮的轮换和动用以及特定情况下的粮食库存量进行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储备管理费用动态调整机制。

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有

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有

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有粮食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供应,各国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粮食生产。

推行农业现代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各国应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灾能力和产量。

其次,优化供给结构。

通过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粮食供给。

鼓励农民种植战略粮食作物,保护粮食基础农田,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者的收益,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

第三,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及时调整储备量,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供应。

第四,加强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灾害风险保障,减轻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

各国应加强农业保险的推广和普及,为农民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第五,加强粮食质量监管。

粮食质量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

各国应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粮食加工和储存环节的监督,确保粮食的安全、卫生和优质。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享科学成果和技术经验,共同推动粮食安全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粮食安全保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措施的综合运用。

只有通过加强粮食生产、优化供给结构、建立科学储备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加强质量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够有效保障粮食的安全供应,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明确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方案》(X府发【2016】11号和《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X府办发【2016】6号)明确了区长对全区粮食安全负总责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是辖区内粮食安全第一责任人及发改、财政等8个部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工作职责,落实了责任追究机制。

二、巩固提高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一是严格耕地保护。

把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按期完成土地整治项目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二是提高耕地质量。

编制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2018年全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面积55万亩,建立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比上年提高并更新了耕地质量等级。

三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018年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已划定同,出台了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按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集中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

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X府办字【2021】18号),提高农田用水效率,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9%。

2018年全区水稻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1%,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高于十年平均值。

三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执行国家粮食相关补贴政策,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扶持力度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严肃收购纪律,优化收购服务,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年托市收购粮食1万余吨,没有出现收粮“打白条”,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三、增强地方粮食储备及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实了区级原粮(稻谷)储备2500万斤、区级成品粮(大米)应急储备100万斤、食品油储备30万斤,储备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大力推进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建设。

稳粮保供 措施

稳粮保供 措施

稳粮保供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稳粮保供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粮食问题愈发凸显,稳粮保供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粮食的供给,并确保其稳定性。

一、完善粮食生产政策一方面,我国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广科学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保障粮食的供应。

二、加强粮食仓储建设粮食的仓储是粮食保供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仓储建设的投入,提高仓储设施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粮食储备安全、有效。

粮食仓储要做好技术防护工作,防止粮食发生霉变、虫害等情况,确保储粮的品质。

三、建立粮食市场监管体系粮食市场监管是保障粮食质量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

国家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粮食走私、造假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粮食质量监测粮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经济发展,国家要加强对粮食质量的监测力度,防止粮食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和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要加强对粮食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粮食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粮食的安全可靠。

五、促进粮食产业升级粮食产业的升级是稳粮保供工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粮食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加工技术水平,推动粮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稳粮保供工作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充足,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粮食保供工作,共同努力,真正做到稳粮保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此段落共计477字】随着社会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供应,政府加大了粮食储备力度,提高了全国粮食储备量,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供给的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保障粮食安全也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点。

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农业管理、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直接手段。

而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粮食生产力和科技含量。

中国相继实施了千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主产区产业转移等措施,加强耕地保护,缓解了耕地压力。

同时,国家推动农民转产,适度规模经营,发掘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管理农业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业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健康生产。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力度,保证规范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

同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等模式,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示范,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同时,加强粮食品质安全和质量检测,建立粮食品质追溯体系,保障粮食安全质量。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粮食合作,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粮食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同时,中国还对口援助、粮食援助、技术援助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共同应对世界粮食安全挑战。

结论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

中国加强粮食生产和保障措施,保障粮食安全供给。

从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高粮食产量,到加强农业管理,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再到促进科技创新,建立粮食品质追溯体系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据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仍面临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储备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流通体系有待完善、加工能力有待提升、应急保障有待加强、节约减损有待规范等诸多问题挑战。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推动解决上述问题,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粮食安全含义有哪些?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古语有云: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说的是贤明的君主当做到以民为本,要施行仁政,赢得民心,则国家根基就稳了。

民以食为天,是说黎民百姓最企盼的就是吃饱饭,不饿肚子。

人民最关注的就是粮食,仓里有粮,心里不慌。

从国家层面看,粮食安全不容小觑,它确实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粮食都是人们的纲性需求物质。

如果不重视粮食生产和储备,遇有非常情况,必会引起社会动荡,危及国家安全,甚至导致国家毁灭。

故我们要充分重视粮食安全,以保国家长治久安。

影响粮食安全的人口因素有哪些?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新中国 70 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 粮食安全之路
70 年来,中国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 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 食安全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70 年自力更生,70 年春华秋实。中国 用仅占世界 9%的耕地面积和 6%的淡水资 源,生产了世界近 1/4 的粮食,养活了占世 界 1/5 的人口,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 得的伟大成就,也有力促进了全球农业发 展。中国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不断 开放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限制,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中国 致力于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积极参加南南合作,为提升欠发达国家粮食 生产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70 年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了 14 亿人口。2018 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到 470 公 斤, 比 1949 年 增 长 126%, 高 于 世界平均水平 ;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 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也大幅提高。目前,中国 谷物自给率超过 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 余,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之问。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可持续地 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 固和夯实。从数量安全看,随着人口增长、 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国粮食 消费总量还将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将加快 升级。从质量安全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 量日益关注。从国际来看,全球仍有 8 亿多 饥饿人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增加,维 护世界粮食安全的责任越来越大。

保障粮食安全五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五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五大措施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粮食安全包括生产、供给、储备、流通和消费五个方面。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障。

五大措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在付出努力。

下面介绍五大措施:1. 加强粮食生产管理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广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提高粮食耕种质量和产量。

同时,应加强粮食生产的环保工作,保护耕地,减少土地污染,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 加强粮食供给管理粮食供给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粮食供应的监管,落实粮食市场调控政策,保障供应。

加大粮食储备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国家有足够的储备量,以应对突发情况。

3. 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粮食流通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强对粮食流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确保合理价格,稳定市场供需关系。

4. 加强粮食消费管理粮食消费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强粮食消费的监控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保障民众健康和营养。

5. 加强粮食安全监控粮食安全监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监控和检测,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结束语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财政投入,推动粮食生产和供应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全国人民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广健康饮食理念,提高粮食利用效率,真正做到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1.04•【文号】国办发〔2020〕44号•【施行日期】2020.11.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一)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必须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二)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

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水热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决定耕地用途,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稳定度工作计划

粮食安全稳定度工作计划

粮食安全稳定度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

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波动、粮食贸易的不稳定、社会经济变革等因素也给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此,加强粮食安全稳定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农业投入增加等手段,提高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2. 稳定粮食供给:加强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建设,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3. 保障粮食消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粮食选择权和知情权。

4.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细化农业管理技术等,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完善灌溉设施、农田整治等,并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

(3)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稳定粮食供给(1)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完善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粮食储备水平。

(2)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完善粮食运输、加工和配送网络,提高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3)推动农产品上市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农产品的市场稳定流通。

3. 保障粮食消费(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检验。

(2)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抽检,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并鼓励食物多样化,保障均衡膳食。

4. 深化国际合作(1)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粮食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传播。

(2)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安全相关机构和会议,并发表和推广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和经验。

大粮食保供总结发言稿范文

大粮食保供总结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粮食保供总结会议,共同回顾过去一年在大粮食保供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在此,我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的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大粮食保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强化责任担当,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我们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层层压实,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粮食支持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通过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四、优化市场体系,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我们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通过加强粮食储备,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加强国际合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我们积极拓展粮食进口渠道,加强与各国的粮食贸易合作,确保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

同时,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进口粮食符合我国标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基础薄弱、粮食流通环节存在损耗、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仍需加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粮食生产基础水平。

二、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管理,降低粮食损耗。

三、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总之,大粮食保供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

我国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

我国应对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

强化耕地数量保护、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实现“藏粮于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分类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2. 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

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粮食生产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品种结构需要,提高粮食应急保供能力。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4.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协调,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提高粮食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5. 加强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增强全社会粮食安全意识。

6. 积极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挑战。

加强粮食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机制,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管,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总的来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

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我国拟立法保障粮食安全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这是该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草案共11章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为什么要重视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三大经济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好永久基本农田并确保主要用于种粮。

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提高稳产增产能力。

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

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挖掘潜力新增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在夏粮收获稳步推进、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之际,我国持续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惠农政策一个接着一个。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国家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粮食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而稳定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是我们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粮食是人类的命脉,没有稳定和充足的粮食供应,社会经济发展将无法以稳定的步伐前进。

而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粮食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保障粮食供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稳定粮食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保障粮食供给也是我们国家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援助承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那么,如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灌溉用水的供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粮食储备和物流管理的监管,确保粮食储备数量充足,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供应给人民。

总之,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实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保障粮食供给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粮食供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系统,提高耕地利用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效率。

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治理,保持农田的持续耕作能力。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农产品从农田送到消费者手中。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打击农产品价格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和兽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加强粮食储备管理。

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应对突发事件。

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粮食储备的浪费和腐败。

加强对粮食储备的调剂和分配,保证粮食的公平供应。

四、加强粮食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粮食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粮食安全风险。

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意识和重视,引导公众科学合理消费。

五、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粮食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和技术交流。

加强与国际粮食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粮食规则制定和制定。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援助,帮助他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需要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粮食储备、粮食安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管理。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有效地保障粮食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

稳定粮食生产保供给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一起探讨如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议题。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供给的充足性,确保全体人民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粮食供应。

首先,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稳定粮食生产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必须放在优先位置。

只有保障了农业的稳定生产,才能够确保国家的粮食供给稳定。

为了实现稳定粮食生产,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手段,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产品供给的保障。

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农田的灌溉、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耕作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储存设施的建设,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储存安全,保证粮食供给的稳定性。

此外,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需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和产量稳定。

因此,我们要加强农田的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关注农民的利益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同时,要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才能够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供给的充足性。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管理和协调。

粮食法

粮食法

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保持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粮食是指谷物及其成品粮、豆类和薯类;粮食流通是指粮食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过程,包括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批发、零售、进出口等活动。

第三条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管理体制,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

第四条国家建立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质量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五条粮食安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等。

国家实行粮食安全考核问责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六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宏观调控,编制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政策建议,拟定粮食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组织实施。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粮食流通中长期规划以及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负责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组织实施粮食流通政策措施,承担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具体工作、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粮食流通统计、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国务院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粮食生产,组织落实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国务院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粮食安全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管理地方粮食储备,实施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保障粮食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第八条粮食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稳定粮食生产安全

稳定粮食生产安全

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创造良好农业环境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安全。

首先,我们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当前,农业结构还存在着产业单一、农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要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就必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方面,要实施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增值。

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田规模化、技术化经营,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农田水利投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保证高效稳定的粮食生产。

最后,要创造良好的农业环境。

农业生产环境的优化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加强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田的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业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创造良好农业环境,我们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创造稳定的粮食生产环境,才能保障粮食无忧,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粮食,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这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保持农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

2008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风险,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基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战胜了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取得了喜人佳绩。

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亩产超过660斤,总产、亩产均创历史纪录,实现了连续5年增长。

同时,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水产、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

农业生产继续发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2009年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社会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

我国作为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淡水资源趋紧等因素制约,粮食已很难出现长时间、全局性过剩,近5年历史上少有的农业连续增产,也只是实现了谷物供求基本平衡。

二是当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国内市场粮食、棉花、生猪、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这将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三是支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政策效应有所减弱,气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大,粮食连年增产有可能导致松懈倾向,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粮食生产,降低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

温家宝总理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加强农业这个基础,才能牢牢掌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

为实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任务,2009年要重点在3个方面下功夫: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粮食安全责任,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田面积和自给水平、落实地方储备任务。

进一步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继续向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

进一步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粮食发展后劲。

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发展油料等短缺农产品生产,稳定生猪、棉花等产业。

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启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适宜地区木本油料生产,扶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生产。

推动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支持优势产地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加强生产、储运保鲜等设施建设。

推动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加强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

三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严格监测产地环境,规范投入品使用,支持国有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

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出厂食品要严格自检,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在政府监管环节,抓紧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办法,健全全程监管体系,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溯等制度,切实让消费者放心满意。

稳粮增收强基础促进发展重民生辞旧迎新之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全面部署了明年的“三农”工作,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跌宕起伏、非同寻常。

各种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接踵而至,农业和农村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

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多种困难风险,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创造了农业生产又获丰收、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的喜人佳绩。

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党和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农业和农村发展亮点突出,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而正在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逐步显现。

农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环境骤变带来的新困难与历史形成的老问题互相叠加,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果断采取措施,坚持不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牢牢把握谋划全局的主动权。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的起步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看得更为清楚: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农民的钱袋鼓起来,工业品才有销路,扩大内需才有持久的动力;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稳得住;农村日益繁荣发展,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真正实现。

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当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把加大“三农”金融支持作为重要取向。

我们要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从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拿出真招实策,舍得真金白银,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大力扶持粮食生产,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建设资金的机遇,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利当前、管长远的大事。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流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着力改善农村民生。

针对当前转移就业困难、返乡农民工增加等问题,要采取综合措施,想方设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开辟更多增收渠道。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重点发展和完善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期待的教育、医疗事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扶贫开发。

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要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明年农业农村发展任务极为艰巨、工作特别繁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强农政策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把惠农措施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保持农村和谐稳定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鲜明提出了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细化实化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 约1.4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780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得到生活补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截至2008年9月底累计12.9亿人次受益,补偿资金1020亿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4284万名农民被纳入低保范围。

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大幅减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

但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改善农村民生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目前,农村仍有2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110万户、500万人口无电,6000多个乡镇、6万多个建制村不通公路,6000多万个宜建沼气的农户未建沼气,2000万个农户仍住土坯房和茅草房,农村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五分之一、人均占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七分之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重道远。

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