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发现记
油田实习心得体会范例集锦
【导语】⼼得就是⼯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得体会。
“⼼得体会”是⼀种⽇常应⽤⽂体,属于议论⽂的范畴。
⼀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较简单。
下⾯是由为⼤家整理的“油⽥实习⼼得体会范例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篇⼀】 ⼀路上我们欢歌笑舞,因为是卧铺,⼤家不是很累,且很兴奋!因为从来没有像这样集体坐⽕车出门远⾏过,我发现⽣活在⼀起是拉近距离的途径,我们从陌⽣到认识到相知到熟悉。
我们聊天,打牌,玩游戏,打闹;我们相互照顾,关⼼,依靠,我们从⽆助到相互依赖。
⼥⽣们是很有风趣的,有个博⼠师姐很耐⼼得教我打牌,特别是我们带队的张⽼师,歌声从她的嗓⼦⾥出来是那么的悦⽿,嘹亮!在这样的团队⾥⽣活我很荣幸,也很⾃豪!我们享受到友谊,关⼼,照顾,集体⽣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从8⽉10⽇到8⽉21⽇,以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凌⽼师、校团委⽼师张毅⽼师为领队,再由我们16名学⽣组成的团体代表中国⽯油⼤学进⾏了新疆之旅,我们成员有摄影爱好者、有善于编辑的、有在写作⽅⾯突出的、学⽣⼲部、学⽣党员等。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单单是锻炼了学⽣的实践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新疆的⽯油精神,通过深⼊油⽥企业,了解了油⽥对我们学校⼤学⽣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的要求。
⼀⽅⾯,企业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对我们中国⽯油⼤学的认识与了解,提出了⼀些切合实际的要求;另⼀⽅⾯,作为学校来说,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了⾃⼰的不⾜,我们以后在教学科研中应该有所改进。
这是⼀次“双赢”的社会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是深受企业和学⽣欢迎的,应该⼤⼒提倡。
8⽉12⽇我们来到了这个多民族的新疆⼟地,我们得到了油⽥公司领导的热情接待,并在乌鲁⽊齐为我们准备了⼀顿丰盛的午餐,吃完了午餐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克拉玛依。
经过四个多⼩时的驾车我们达到了⽬的地,在这⾥我们得到了精⼼的安排,吃住都是很完美得,我们很欣慰! 8⽉13⽇我们来到了钻井设计院。
克拉玛依油⽥钻井院是拥有⼀⽀具有20多年设计经验的⾼素质钻井⼯程设计专业队伍。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田在艺口述
第 2期 (0 1 ) 6 —2 4 2 1 年 :27 7
T eC i s o r lo eHs r c nea dTcnlg V k3 o2 Z 1 ) h hn eJun frh ioyo i c n eh o y o 2N . ( 0 1 e a t t fS e o
艰苦 奋 斗 了半个 多世 纪 , 与并见 证 了克 拉 玛依 油 田、 庆 油 田、 港 油 田的发 现 和 开发 参 大 大
工作。18 92年 , 田在艺作为“ 大庆油 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 成果的完成者之一获 国家 自然科 学一 等奖 。18 99年 , “ 国石 油 天 然气 资源 评 价 研究 ” 果 , 得 由国家 科 因 中 成 获 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 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 0 0 2年 , 获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 与技 术进 步 奖 。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 田在艺的足迹踏遍 了大江南北 , 中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事 为
克 拉 玛 依 油 田 的 发 现 田在 艺 口述
— —
胡晓菁 王丽娜 访 问整理
(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北京 10 9 ) 0 10
摘
要
在克拉玛依 油田发现前 , 围绕着黑油山地 区是否有工业油藏 , 苏联
专家内部 曾有过较大争议 。我 国的石油地质专 家顶着争议 , 黑油山地 区进行 在
在塔里木盆地他们又圈张文彬时为新疆石油公司行政主要负责人后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大庆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胜利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指挥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顾问等职月新疆省政府与苏联政府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查团后改称独山子石油考查厂由于新疆与苏联关系恶化年月苏联撤出该厂的人员设备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石油工业比较薄弱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故事之六克拉玛依挥师东进的第一个胜利果实——火烧山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故事之六克拉玛依挥师东进的第一个胜利果实——火烧山油田72形象GE克拉玛依挥师东进的第一生利果实选题策划郭仲军0刘亚峰火烧山油田火烧山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北缘的克拉美丽山南麓,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境内,西南距乌鲁木齐市210公里.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631队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150万,1:20万石油地质普查发现了沙丘河和帐篷沟等一批背斜,并在沙丘河区域发现了油气显示.1980年10月,新疆石油管理局从法国CGG公司引进了三个沙漠地震队,他们与管理局地震队一起,对准噶尔盆地的东部进行了多次覆盖数字地震,发现了火南背斜构造和火东断裂.火烧山油田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火烧山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打开了准东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整体勘探开发的大门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对准东地区勘探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1984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上钻火1井.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永康说:从1988年开始,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打一场石油勘探开发的总体仗1987年10月24日.石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勘探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将准噶尔东部的石油勘探开发作为国家七五计划前3年全国3个重点勘探开发的油田之一的决定.第二天.深秋的乌鲁木齐突然下起了大雪.一架飞机在飞雪中降落在地窝堡机场.20多名衣衫单薄的人出了机舱就上了越野车,一路直奔火烧山.他们是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永康率领的20 多位石;Fh勘探开发专家上飞机前刚刚开完勘探工作会议.1987年10月3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周永康代表石油工业部下达命令:从1988年开始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打一场石油勘探开发的总体仗11月6日.H216井喷出原油,用55毫米油嘴测试.日出油175吨出了1124立方米原油之后,现场的罐满了.只好关井.新疆石油管理局随即向东部会战领导小组,临时党委,东部勘探指挥部党委和东部勘探指挥部发去了贺信.在火烧山,仅钻井处就有127对夫妻,13~,-j-父子15双母女~,1EI27"套"兄弟姐妹同时会战火烧山油田会战留给历史的财富当中,绝不止是一个油田和后来一系列攻克开发难题的技术.相对于物质层面的收获,精神层面的财富,可能更需要后来的石油工作者记住.今年.卢勤勤该有27岁了吧.不知她是否还记得她的童年时代就是在火烧山油田度过的.]987年9月1日.杨玉昆领着5岁的小勤勤来到了火烧山钻井处前线指挥部招待所.此前,杨玉昆的丈夫作为钻井工人,已经先期参加了会战.因为夫妻两人都是从四川油田支边来克拉玛依的.所以,他们没有任何亲戚在克拉玛依.为了能参加上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的东部大会战,杨玉昆决定带上孩子出征.杨玉昆在这里当服务员小勤勤就跟在妈妈的后面收拾筷子,擦桌子.阳光下映在地上的一长一短的两个影子在荒漠中显出了别样的滋味.而钻井处幼儿园教师马艳清参加会战的过程更不容易.第一次报名就没通过,第二次报名时.刚巧她的同事马文琴怀孕了她是顶了这个缺儿才争取上的.争取上会战名额以后,她跑到正在红山嘴油田工作的老公那里,告诉了这个消息.和预想的一样.老公大为光火:我本来就在井队,你又去会战,娃娃昨办7 是不是想和我离婚7"马艳清觉得很委屈像这样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的大事,谁不想在其中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呢7好说歹说,老公同意了她的请求.马艳清把两个孩子分别安排给婆婆和妈妈照顾毅然向东而去.20多年之后再叙述这样的事情,也许给部分读者以虚假,夸张的感觉:是不是那时候上准东,上火烧山野外补贴高呢7其实若不上前线.马艳清两口子的月收入大概是550元左右,上了前线大概是640元左右.可是哪个母亲愿意用这90元钱换经年见不到孩子的痛苦呢7在东部会战的火烧山战场上,仅主力军钻井处就有127对夫妻同时上前线. 有13对父子,15双母女和27套兄弟姐妹同时在前线会战.谁成想,1989年74.6万吨的年产量成了火烧山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到1988年3月王振亚等人又上报火烧山开发区二类探明含油面积40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741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38亿立方米.在三年开采试验的基础上,1988年,《火烧山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完成.方案设计纵向上采用四套开发层系平面上采用两套井网两套井网平面上锚开250米j采用350米井距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全面开发.共布井339口,动用含油面积35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234万吨.设计年产油能力1O086万吨.1988年底,火烧山联合站建成投产,设计原油年处理能力120万吨是一座集原油处理,储存,外输,污水处理,油田注水及各系统配套于一体的联合处理站库.到1990年,方案全部实施完毕,累计投产油水井396口,累计建成产能1085万吨.基形象方案在1989年获得了成功年产油量达到746万吨.但1989年也是火烧山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因为在方案实施之后.火烧山油田基本上没有过稳产期,很快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一一1990年,年产量只有57万吨1991年掉到了49万吨.全油田水淹水窜严重,采出程度不到5%油田综合含水达52%,投产初期5年内含水上升率平均在13%以上,油井产量大幅度下降,油田生产能力只有方案设计的45%,停产的油井数量不断增加.火烧山的目的层二叠系平地泉组是一个典型的特低渗裂缝性背斜层状砂岩油藏,储层复杂物性条件差,裂缝非常发育.火烧山油田是个被裂缝复杂化的非均质严重的层状砂岩油藏,钻井过程中泥浆漏失严重.火18井是漏失量最大的井.泥浆漏失量高达2380立方米. 固井质量普遍较差,水泥返高合格率只有448%油层固封效果差的竞高达762%.注水井井口基本上没压力地层压力下降严重,部分地区地层压力很快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1991年.火烧山油田开采效果差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在"全国油气田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将改善火烧山油田开发效果列为五期间全国油田重点阵地仗之一.随着含水的上升.火烧山油田开发区1994年年产油量下降到339万吨月度含水率最高达到645%,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只有813%,由于供液不足和高含水关井达到65口,占总井数的225%,开采形势非常严峻.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让火烧山油田恢复了元气1992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了22位专家教授对火烧山油田开发7374形象GE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会诊.有部分专家认为,裂缝十分发育的火烧山油田先天不足",注水增产的效果并不会好.采出程度不会超过13%.但新疆石油管理局的科研工作者认为如果采取调剖封堵,先堵再注,堵注结合,精细注水的方式.可以挽救火烧山.会诊最终开出了药方"和治疗目标"——"建立和形成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的开采模式和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科技攻关和综合治理实现油田含水上升率小于5~/40采油速度达到1%以上.根据总公司的指示和项目要求,新疆石油管理局随即成立了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领导/J,组,下设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组采油工艺组和地面建设组并设立了现场试验领导小组.通过三年的努力.火烧山油田共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18篇;运用5类20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对裂缝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定量和半定量的描述j进行了多种开采方式的试验,打密闭取心井2口,进行了13种调堵剂两种压裂液,两种分注管柱两种酸化技术,两种热洗防漏管柱及井下放电解堵,高能气体压裂等采油工艺现场试验.这些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低压易漏钻井工艺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调整区打井5口,都能顺利钻进,固井优质率达80%.同时.勘探开发研究院的薛梦岚等科技人员,对火烧山油田储量进行了复算升级,火烧山开发区升级后探明含油面积352"~--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5443万吨,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打下了一个较坚实的基础火烧山油田是一所学院,火烧山油田更是一所大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995年8月,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刘邦成等人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方案》.方案随即得到实施.1996年5月实施完毕先后钻各类开发井37口,新建产能72万吨.调层15口.实施压,挤堵酸化措施79井次,增产油量56万吨.油田生产形势发生了显着变化日产油水平由1994年底的8g0~4回升到11O0吨,年产油能力由339Z7吨回升到40万吨,综合含水比由55%下降到403%,综合治理初见成效.通过治理,从根本上改善了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夯实了油田稳产基础.1996年,由刘邦成,惠胜利等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二期综合治理方案》主要开展控水稳油试验,共完成各类工作万吨.降水318万吨.油田产量稳定在在37万吨以上.2005年5月.火烧山油田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提高采收率典型油田称号.对火烧山油田的综合治理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我们不应抱怨火烧山油田先天不足,这不是科学的工作态度."现在,担任了准东采油厂副厂长总地质师的徐学成这样认为,火烧山的油藏特点是大自然赋予的.我们无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地层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它,解剖它,治理它,尽量提高采收率.2009年3月.火烧山油田再次荣获中量206井次,其中钻井28口,累计建成产能438万吨,各类增产措施62井次.累计增油339万吨为了巩固前期综合治理成果,1999年,徐学成秦旭升等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三期综合治理方案》,方案重点解决了两个层位裂缝性储层,孔隙~一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与现行开采制度不适应问题,部分井区剩余油动用不充分问题油藏能量恢复与注入水水窜问题.油田内未动用储量择优加速动用的配套开采技术问题.至2001年方案实施完毕,共完成油,水井工作量360井次,其中钻井6口,新建产能112万吨.油水井累积增产原油6.67 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优秀项目奖.截至2008年,火烧山油田共完成钻各类井528口.其中油井是315口,开井数255口,累积产油818万吨.火烧山油田是一所学院它用了20年的时间,让克拉玛依石油人学会了针对特低渗裂缝砂岩油藏的控水稳}a,fl理思路和一系列配套成熟的工艺措施.火烧山油田更是一所大学,它用了20年的时间,让克拉玛依人实习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让克拉玛依人提升了用科学发展的态度面对一切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一责任编辑全照立。
油田心得体会范文
油田心得体会范文油田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油田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油田心得体会1又是金秋季节,去年一个人拎包到新疆油田报道的情景再一次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整整一年的实习生涯,在石油厂的缜密安排下,我顺利完成了六个阶段的实习以及转正答辩。
从克拉玛依的军训生活至吉祥作业区技术组的实习结束,通过一年的实习期,我的身体素质与专业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依稀记得乘坐吉祥作业区班车时的自己,看着大巴车驶离准东基地,渐渐的远离喧嚣的城市,驶进吉祥作业区,驶进我工作生涯伊始的地方,同时也驶进我梦起步的地方,最终满怀踌躇与忧虑在终点下车,此刻早已有师兄在终点站等候我们多时,他的热情让我曾经的忧虑渐渐消散,剩下的只有踌躇满志。
从巡井开始,渐渐学会了取样、知道了吉7井区油水的来龙去脉,熟知了油水井的井深结构,掌握了油水井的基本故障判断,石油5班的实习亦是成为我社会生涯的伊始,一百零五天的朝夕相处,5班师傅孜孜不倦地为我传授业务技能,不厌其烦地给我教石油知识,让我突破书本知识的禁锢;同时包容我偶尔的无理取闹,授我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尽早适应油田生活,很庆幸刚刚步入社会的我能做他们的徒弟。
联合站的实习只有短短的一个月,联合站作为作业区的中枢部门,其安全地位不言而喻,在联合站实习期间,我掌握了吉联站原油的集输,注水以及掺水流程,了解了各种泵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数据,吉联站的实习让我对吉7井区的整体生产运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冬季的吉联站因原油粘度高以及注水压力大显得尤为繁忙,而这些丝毫未能动摇吉祥人永远输好油的决心,凛冽寒风中他们冒着严寒爬罐量油、皑皑白雪里他们一深一浅巡检管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坚定的决心,我常常怀疑人曾经也是冬眠动物,因为每每到冬季我的惰性便瞬间苏醒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也导致我在联合站的实习存在诸多薄弱点。
参观拉玛依油井作文300字
参观拉玛依油井作文300字
10月1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在克拉玛依的黑油山参观,那里有着一口口油井,油井里有许多黑油油,黏乎乎的石油。
走进景区,一眼就能看见一台磕头机。
它让我想起刚进克拉玛依时看到的一台台正在工作的磕头机,我想正是因为它们工作起来头一上一下的,所以才叫磕头机的吧。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那些油井了。
油井中的石油“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好像在说:“你好呀,你好呀!”。
每口油井总有一小块地方在冒泡,有的油泡又多又大,好像很想让自己显得更加突出,而有的油泡又少又小好像想安静的自己呆一会儿。
每一口油井就这样往外冒着石油,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我还注意到了有一口小小的油井不停地往外流着珍贵的石油,可因为它太小,没人注意它,也没有工作人员像围别的油井一样用大石块把它围起来,石油不停地往外流,我看着真心痛,感觉真是浪费呀!
克拉玛依这座“油城”真是太富有了,我想,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它的资源,就可以让它为我们新疆的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
第 1 页共1 页。
克拉玛伊油田发现的故事之五
克拉玛伊油田发现的故事之五作者:刘亚峰来源:《中华儿女》2010年第10期百口泉油田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70公里。
百口泉油田,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新疆石油管理局贯彻落实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第一次大规模重要实践。
百口泉油田创造了当年开发,当年注水,当年产油24万吨的好成绩。
1984年,油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成为我国又一个百万吨大油田。
在百口泉油田,发现了著名的“帽檐构造”,从而带来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的大突破。
百口泉油田的勘探开发,为建立具有在个带,六个油气领域的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构造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之前,新疆石油管理局已经率先嗅到了清新的空气1958年4月12日,随着230井的出油,百口泉油田得以发现。
刚刚担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的秦峰,在1959年8月6目召开的全局地质工作会议上,首次用“获得高产的工业性油流,扩大了油田面积,增加了油田的工业储量”来评价百口泉地区。
地质调查处北准噶尔大队仍然把百口泉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任务作为了一个重点。
由于303地质队发明并推广了这个先进工作方法,他们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每班能钻3至6口井,1959年5月20日,甚至创造了日测135个条件点的纪录。
这些点式创新汇聚在一起,持之以恒地进行,为百口泉油田后来的大规模勘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从1965年起,对百口泉的钻探工作暂时停止了,但地质勘探普查和详查却仍在进行当中。
这些坚持,使百口泉地区的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得到了明确。
十多年地质勘探的积累,让新疆石油管理局对百口泉地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鉴于百口泉的突出表现,1979年2月7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的第一仗放在百口泉。
3月31日,百口泉会战指挥部召开3600人参加的誓师大会。
在一个露天主席台上,总指挥任荣堂顶着寒风宣布百口泉会战打响了!在会战现场的各个工地上,更是谱写着一曲后来被写进“克拉玛依精神”的“主打歌”——艰苦创业,拼搏奉献。
黑油山老人的故事
黑油山老人的故事
骑着毛驴、驮着装油的葫芦、弹着冬不拉,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地------黑油山的发现者、守护者,维吾尔族老人赛里木巴依雕塑就矗立在这里。
维吾尔族老人赛里木巴依的雕塑,已经在黑油山的油池旁矗立了近五百天,每天向来这里的游人诉说着克拉玛依油田美丽的故事。
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克拉玛依市委在黑油山上,这个流溢面积最大的油泉旁树立了一个高二点零五米,呈棱锥状的石雕纪念碑。
次年建成了通往黑油山的路,并修建了停车厂和通往山顶的石阶。
克拉玛依概况
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地,现为克拉玛依市区东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由新疆油田公司承担,故通常意义上的新疆油田就是克拉玛依油田。
油田简介克拉玛油田即新疆油田,其勘探开发单位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因其位于克拉玛依地区,习惯把新疆油田称为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
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四个大庆”战略任务中的新疆大庆,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
发展历程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地级市。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戈壁荒滩,已建成为一个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建筑、运输、机修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和科研、文教卫生、商业贸易、公共事业基本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
早期上早已记载过当地的“黑油山”。
1951年中苏石油公司开始普查勘探。
1955年获工业油气流。
刚刚!克拉玛依发现10亿吨级超级油田,全世界为之瞩目!
刚刚!克拉玛依发现10亿吨级超级油田,全世界为之瞩目!2017年11月30日消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宣布,经过十余年勘探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
据中石油表示,这一10亿吨级油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其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
这也是继2016年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17亿吨级油气田顺北油田后,中国最大的油气发现。
据中石油专家介绍,玛湖剩余资源巨大。
通过近期整体研究发现,还有已出油圈闭未交储量4亿吨、新发现圈闭资源量8亿吨。
玛湖油田这意味着,该地区还具备再发现10亿吨以上储量的资源条件。
拥有60多年历史的克拉玛依油田,将由此焕发新生。
据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介绍,在持续勘探发现的同时,玛湖地区油田的产能建设也在顺利推进。
2016至2017年玛湖地区已新建产能138万吨,“十三五”期间计划建产600万吨以上。
10亿吨级油田诞生克拉玛依油田,又称新疆油田,发现于1955年,是新中国解放后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油田。
尽管开采历史已有60年之久,但从潜力上看,它却是个难得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克拉玛依油田开始走向玛湖地区勘探,但由于国内外缺乏凹陷区砾岩油藏理论指导和勘探技术支撑,勘探成效甚微。
克拉玛依黑油山克拉玛依油田早期进行玛湖斜坡区勘探时,面临着玛湖凹陷资源潜力不清、规模有效储层分布不明、源上成藏复杂、缺乏配套技术的四大难题。
即便多次进出玛湖,但仍久攻不下。
2005年,中石油开始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围绕碱湖烃源岩生油模式、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源上砾岩大油区成藏理论及砾岩勘探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展开攻关,玛湖地区勘探随之连获重大发现。
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克拉玛依油田最终在玛湖斜坡东西南北(三叠系百口泉组)先后发现玛131、玛湖1、玛18等六大油藏群,将玛湖凹陷东、西两大百里新油区收入囊中。
2016年,克拉玛依油田提出玛湖增储上产工程,中浅层勘探屡获突破,先后在玛湖东、西斜坡百口泉组规模增储和浅层多层系效益勘探获得三项重要成果,形成了中深层与浅层并举、上产与增储并行的良性循环,成为克拉玛依油田稳产的重要保障。
克拉玛依大油泡的游览作文
克拉玛依大油泡的游览作文哎,你们知道克拉玛依的“大油泡”吗?说到这个地方,我简直要笑出声了!这可不是个开玩笑的名字,真的是个大油泡。
不过别担心,它不是什么超级大的气泡,而是一片油田的奇观。
我跟几个朋友刚去那儿逛了一圈,真的是有笑有泪,乐趣满满!我们一行人开车前往目的地,车里欢声笑语。
小张说:“我上次看到‘大油泡’,以为是个油炸面饼,没想到是这么个大玩意儿!”大家都笑了,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到了克拉玛依,那场面真是让人眼睛一亮。
你得知道,大油泡不是泡沫,不是什么平常的泡泡,它就是油田里的自然奇观,地面上会冒出很多天然气泡,看起来就像是在地面上撒了一地的油。
虽然没法去油泡上撒盐——那样可不行,但你还是可以看到大自然如何搞怪的。
我跟小李站在那儿,眼睛都看直了。
小李指着远处的油泡说:“这地方真的是够神奇的,仿佛大自然在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我点点头:“是啊,仿佛大自然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油泡一泡,泡个不停。
”我们在那儿拍了好多照片,有的泡泡冒起来,油花四溅,像是小型的喷泉,十分搞笑。
有一对老夫妇也在那儿游览,他们老爷爷眯着眼睛笑说:“当年我们在这儿打井的时候,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倒是成了个景点!”这番话让我觉得,这地方真的不仅仅是油田,它还成了人们回忆的乐园。
那边的导游跟我们讲解了油泡的成因,原来这些泡泡是天然气从地下冒上来的结果。
导游笑着说:“这些油泡就像是地球的放屁,不太常见,但一旦出现就引起轰动!”大家都笑了,感觉这位导游真的很会调侃。
游览的最后,我们在附近的小吃摊上休息,吃了点当地的美食。
小王拿着一串烧烤,边吃边说:“这地方虽然是个油田,但吃到的可都是香喷喷的肉串,没有油腻感,真不错!”我们都笑了,觉得这次旅行真的是别具一格,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总的来说,克拉玛依的大油泡不仅仅是个地质奇观,它也成了大家分享快乐的地方。
如果你有机会来这里,一定要带上好心情,享受这份大自然的搞怪幽默。
别忘了,偶尔也要放松心情,笑一笑,大自然的奇观也能带来最真实的欢乐!。
油田工作心得7篇
油田工作心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油田工作心得7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反思,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写好心得体会可以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油田工作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研学作文克拉玛依
二年级研学作文克拉玛依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超级棒的研学活动,地点就在神秘而美丽的克拉玛依。
一提到克拉玛依,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那广阔无垠的戈壁滩、高耸入云的井架,还有那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大地上的湖泊。
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上欢歌笑语,别提多开心啦!当大巴车驶进克拉玛依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那一排排整齐的抽油机,就像不知疲倦的钢铁巨人,不停地上下点头,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黑油山。
一到那儿,我就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有点像石油的味道,又有点像泥土的味道。
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黑油山特有的“香气”。
地面上咕嘟咕嘟地冒着黑色的油泡泡,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
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想要摸一摸那黑色的油,老师连忙拦住我说:“小朋友,可不能随便摸哦,这石油很宝贵的!”我赶紧缩回了手,心里却在想:这石油可真神奇啊!沿着黑油山的小路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黑油山的来历。
原来,很久以前,这里就有石油不断地往外冒,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把这里叫做“黑油山”。
他们还用石油来点灯、治病,石油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听着老师的讲解,我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看到了人们在黑油山忙碌的身影。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克拉玛依博物馆。
一进大门,一个巨大的石油井架模型就出现在眼前,我仰着头,怎么看也看不够。
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展品,有古老的石油开采工具,有珍贵的地质标本,还有反映克拉玛依发展历程的图片和文字。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放着一套旧旧的工作服,上面沾满了油污和泥土。
老师说,这是一位老石油工人穿过的工作服,他为了克拉玛依的石油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看着那件工作服,我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去了克拉玛依河。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河边种着一排排柳树,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小姑娘的辫子。
我们在河边的草地上铺上了野餐垫,拿出了自己带的食物,开始了快乐的野餐。
我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心里别提多惬意了。
研学克拉玛依地一号井作文
研学克拉玛依地一号井作文篇一《探秘克拉玛依一号井》来到克拉玛依,怎么能不去看看大名鼎鼎的一号井呢?那可是这座石油城的根啊。
刚到一号井的所在地,就感觉被一种特殊的氛围笼罩着。
那口井就像一个安安静静的老人,虽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见证。
井口周围有一些简单的围栏,我好奇地凑上去,想看看井里面到底有啥秘密。
井里黑漆漆的,感觉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站在那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当地的老大爷。
大爷那脸被岁月和阳光雕琢出深深的痕迹,但说起一号井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特别的光彩。
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附近玩呢,那时候这口井可是周围人的骄傲,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每次看到石油从这井里采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就跟过年似的。
随着大爷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的画面。
一群皮肤黝黑的工人围在这口井旁边,脸上满是期待和兴奋。
机器轰鸣着,当那黑色的石油终于喷射而出的时候,现场一片欢呼声,工人们相拥庆祝,那黑色的石油在阳光下就像珍贵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这石油可是他们的希望啊,也是整个克拉玛依的希望。
这一号井可不仅仅是一口普通的井啊,它更像是一本大书,写满了克拉玛依的发展历程。
从这里开采出的石油,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克拉玛依人。
离开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口井,心里满是感慨。
它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也承载着无数的希望,这趟研学之旅因为这个一口井变得更加特别起来。
篇二《克拉玛依一号井之行:感受岁月痕迹》克拉玛依一号井,听起来就觉得是充满故事的地方,我怀着满满的好奇踏上了这片土地。
一到那地儿,看到一号井,我心里就琢磨着,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井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名气呢?那井口的设备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金属的表面有着岁月摩擦的痕迹,还有那么点儿锈迹斑斑的感觉。
这可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啊,反而感觉像是勋章一样。
我蹲下来仔细观察井口接出来的管道,伸手摸上去,那质感就好像是摸到了历史。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开发区之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境内。
以下是关于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些重要信息:
1.油田规模: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是
中国最早的两个油田之一(另一个是大庆油田)。
该油田
地理分布广泛,包括多个油田区块,总面积达数百平方公
里。
2.油气资源储量:克拉玛依油田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
源。
历经多年勘探和开发,已发现可开采的油气储量较大。
3.开发历程:克拉玛依油田于1955年开始投产,是新中国
建立后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里程碑。
经过几十年的
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产量逐渐提高,并对国内油气供应
发挥重要作用。
4.油田结构和开发方式:克拉玛依油田地质为复杂的构造油
田,包括多个油气田块,如米东、独山子、双泉子等。
开
采方式主要包括常规钻井和水平井技术,同时还有压裂和
注水等增产手段。
5.油气产量与用途: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重要的陆上石油产
区之一,年油气产量较大。
其中,产出的石油主要用于能
源供应、工业用途和石化产品制造。
克拉玛依油田在中国石油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的
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有望继续为中国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克拉玛依一号井参观心得
克拉玛依一号井参观心得
克拉玛依一号井,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啊!当你站在它面前,就好像站在了时光的大门前。
你知道吗,那口井就像是一位默默讲述故事的老人。
它见证了克拉玛依从一片荒芜到如今的繁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历程呀!想象一下,几十年前,人们在这里努力奋斗,寻找着地下的宝藏,而这口井就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走进那里,你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
周围的环境仿佛在告诉你过去的点点滴滴。
看着那陈旧的设备,你难道不会好奇当年的工人们是如何操作它们的吗?就好像我们现在使用手机一样熟练吗?哈哈。
克拉玛依一号井可不仅仅是一个景点,它更像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它提醒着我们,先辈们是多么的勇敢和坚韧。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条件,一心只想把油田开发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在那里,你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仔细去品味每一个细节。
你会看到那些曾经被无数双手抚摸过的地方,仿佛还残留着他们的温度。
这可不是随便一个地方能给你的感觉哦!
当你离开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多了一些什么。
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先辈们的感激?还是对未来的期待?也许都有吧!克拉玛依一号井就有这样的魔力,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许多。
所以啊,如果你有机会去克拉玛依,一定要去看看那口井。
去听听它的故事,去感受它的魅力。
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后悔的!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你不去看看,那不是太可惜了吗?。
中国近代石油发展—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中国近代石油发展—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在独山子油矿北约130千米处,有一座“沥青丘”,这里像山泉一样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
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大事记:1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黑油山1号井完钻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
2 、1957年9月,克拉玛依油田在二中区开辟生产试验区,74口油井相继投产。
12月底,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原油70271吨。
3 、1958年1月15日,乌尔禾132井出油,发现乌尔禾油田。
6月4日,独山子炼油厂第一批运往内地的成品油启运。
4 、1959年1月10日,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线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线正式投产,全长147.2公里,年输油能力53万吨。
5 、1966年,克拉玛依油田高产区七中区投入开发。
6 、1967年,生产原油112.67万吨,克拉玛依油田二东区、七东区正式投入开发,独山子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20万吨。
7 、1968年,石油勘探在克拉玛依油田的二、五、八区和黑油山地区及乌尔禾取得突破,石油地质储量登上3亿吨台阶,全年生产原油114.9万吨,加工原油61.325万吨。
8 、1977年5月17日,位于叶城县境内的柯参一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柯克亚油气田的发现。
9 、1984年11月初,克拉玛依炼油厂试炼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重油)成功,产出7个品种,其中10号沥青填补了高速公路专用沥青生产在我国的空白。
10、1985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个稠油(重油)热采试验区——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开始建设。
11、1987年8月1日,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台10井日喷天然气9.4万立方米,发现马庄气田。
12、1992年9月3日,彩南油田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整装沙漠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13、1996年8月6日,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背斜顶部的呼2井发生强烈井喷。
中国新世纪的第一个亿吨级油田
中国新世纪的第一个亿吨级油田作者:刘亚峰来源:《中华儿女》2010年第16期陆梁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距克拉玛依市区约240公里,行政隶属和布克赛尔县管辖。
陆梁油田是新世纪在中国陆上发现的第一个亿吨级沙漠整装油田,是准噶尔盆地当年发现、当年探明、当年投产的第一个油田,也是新疆油田公司在勘探发现后一年内日产上千吨的第一个油田。
宋汉良在陆2井激动地说:“这17颗油砂是国宝!”1979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矿务局继1958年勘探后,再次对陆梁地区进行大规模勘探。
1981年6月26日,时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主管地质工作的副局长宋汉良带领着地质专家林祖彬、夏明生等人来到刚刚完钻的陆2井。
这些搞地质出身的专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地质房旁边摆放的砂样盒,捧起砂样,饶有兴味地看了起来。
夏明生眼尖,在白垩系的砂样中,居然找到了17颗“油砂”。
要知道,在此之前,克拉玛依油田只有三叠系和石炭系才有油藏,从来没有在白垩系发现过油气显示。
“白垩系里有东西!”夏明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大声地喊了起来。
宋汉良和林祖彬听到夏明生兴奋的喊叫,愣了一下,马上都跑了过来。
这样的信息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夏明生眼睛花了;二是将预示着一个重大发现!三名地质权威捧起这17颗小石头,轮换着传看,结论都是一致的:就是白垩系的东西,就是油砂!姜建衡要求沙漠中的下属借钱给陆9井的施工人员发奖金1995年2月18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工作会议召开,年度油气勘探总体部署拍板。
在总的方案里,把“陆梁”作为了主题词之一。
2000年5月26日晚11时30分左右,新疆油田公司主管勘探的副总经理姜建衡家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来了。
姜建衡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姜总,陆9井白垩系可能有很多套油层。
”“有多大把握?”姜建衡急切地问。
“有80%的把握。
用MDT取样时,取样筒已经进油了。
”给姜建衡打电话的是勘探公司准噶尔盆地腹部项目经理部经理凌立苏。
美丽的克拉玛依油田作文
美丽的克拉玛依油田哎哟喂,说到咱们那美丽的克拉玛依油田啊,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就跟发现了大宝藏似的!这可不是我瞎掰,是真真切切地站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感受着石油的脉动,心里头那个美呀,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记得头一回去克拉玛依,还是跟老李一块儿,那家伙,对油田那叫一个痴迷,说是要带我去见识见识真正的“黑金”王国。
一路上,他那个滔滔不绝,什么地质构造啊,勘探技术啊,听得我是云里雾里的,但心里头却暗暗佩服他的专业。
到了地儿,嘿,那叫一个壮观!一眼望不到边的油井,就像是大地母亲身上的点点繁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老李拉着我,非要带我去看看油井工作的全过程。
咱们俩换上工装,戴上安全帽,跟着师傅们下到了井台。
那场面,可真不是盖的!油井轰隆隆地响着,像是唱着欢快的劳动号子。
师傅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可他们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坚定和自豪。
老李在一旁给我当起了临时解说员,什么“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原油的分离过程”,他那是信手拈来,听得我是连连点头。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个小插曲。
正在大家伙儿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一台机器发出了“咔嚓”一声响,吓得我赶紧往后退了两步。
老李却镇定自若地走过去,一番检查之后,笑眯眯地说:“小问题,换个零件就行。
”说着,他就跟变戏法似的从工具箱里掏出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那一刻,我真是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克拉玛依的日子里,我还跟当地的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热情好客,总是邀请我去家里做客,品尝地道的羊肉串和手抓饭。
咱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天南海北的话题,笑声不断。
他们告诉我,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当看到油田的产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时,就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如今,每当我想起克拉玛依油田那片热土和那些可爱的人们时,心里头总是暖洋洋的。
那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更有那些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石油工人。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克拉玛依油田的辉煌篇章也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记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百万吨大油田。
1955年,对克拉玛依油田来说绝对是一个转折性的时间点。
急切需要寻找到油田的中国,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将确定为重点勘探区之一。
不到一年,克拉玛依黑油山的一号井喷油了。
黑油山在克拉玛依市东北方向,据市区只有两公里。
整个山丘成黑色,凹凸不平的表面,被石油侵染的砂岩,或被石油凝结的沙砾岩所覆盖。
山上没有一棵树,仅有的一些芦苇,也长得稀疏而低矮。
距离黑油山不远处,是褐黄色的同样光秃秃的成吉思汗山。
虽然叫做山,但黑油山最高处也只有13米。
它的另一个叫法―沥青丘,其实更为贴切。
黑油山顶,立着一块石碑,3米高。
石碑北边和东边,分布有大大小小数个被石块圈围起来的油池。
亮亮的油池,像镜面一样,天上的云,池边站着的人,尽数纳入池中。
有时候,油池会“突突地”冒一串泡泡,那是地下涌出原油的缘故。
据说,地下冒油苗的景观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非洲的埃及,还有一处就是克拉玛依的黑油山。
克拉玛依,正是黑油山的维语叫法。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便与黑油山有关。
石油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1953年,新中国原油的年产量只有43.5万吨,仅仅能满足社会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曾对周恩来、云感慨:“要搞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石油都转不动。
”朱德不无焦虑地说:“500万吨钢铁,500万吨原油,我们就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
”“如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还不如一根打狗棍。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外国的经济封锁,找油是当务之急。
1949年12月17日,德怀在翻阅有关方面上报来的文件档案时,发现了一份1943年联政府和民国政府关于在合作设立有色金属和石油两个股份公司的议定草案。
不久,德怀赴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五次会议时,将该草案呈报给了当时在主持中央工作的国家副主席少奇,并请示中央政府考虑和联政府合作,开发的石油、矿产资源,以便发展经济。
1950年1月2日,少奇向远在莫斯科访问的发去了书面报告,建议向联提出在合办石油和有色金属企业的要求,以便利用联资本开发资源,发展经济。
同年9月30日,中石油股份公司在乌鲁木齐正式成立,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任务之一是查明石油资源情况。
“溜边转,找鸡蛋,看到油苗就打钻。
”这是当时前联专家主导的勘探找油的方式。
前联专家尤其是领导层,均来自联巴库油田。
他们按照巴库油田的地质构造在找油,认为天山山前坳陷的三级构造带会有油田,因为那里地质露头较好、构造显著、油气苗丰富。
在前联专家里,乌瓦洛夫是一个异数。
这位退役的二战老兵,靠自学从一名石油工人成长为地质技术人员。
此前一年,乌瓦洛夫带着恺等十人组成的地质调查队,对黑油山―乌尔禾地区完成1∶10万的地质普查,结论是该地区有很好的含油前景,建议进行地球物理详查和探井钻探,并提供了所选定的三口探井井位,其中包括黑油山一号井(后称克拉玛依一号井)。
联专家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黑油山一带丰富的显露油苗。
以捷列耶夫为代表的前联专家认为,黑油山大面积的含油层露出地面,大量轻质油挥发后形成沥青丘,说明地下原油已大量散失,油藏已遭破坏,现在留下的只有“氧化残余油”,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石油蕴藏,不具有开发价值。
1953年4月,公司在这里钻过4口探井,结果是一口井发生了水喷,其它3口井没获得有价值的工业油流就说明了问题。
相反,乌瓦洛夫认为,丰富的外露原油,说明此地油矿蕴含丰富。
他同时提出一个新观点,在克拉玛依要“走向地台”找油,所谓地台,即位于大平原上,地质历史中地壳相对比较稳定的区域。
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中石油股份公司解体也没有分出胜负。
黑油山的转机根据中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精神,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石油股份公司在的各中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联股份被有偿移交给中国。
石油公司(后更名为石油管理局)的成立,意味着在找油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创业者之一,曾任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
1953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石油公司地调处工作。
“按协议规定,各级领导方为正职,中方为副职。
”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
这位名义上的实习工程师,领的是采集员的工资,在队上干的是“包括采集员、实习工程师、伙食管理和所谓中方代表等许多方面的工作”。
在托斯台―加尔特河地区工作了一年后,恺于1954年被调到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在乌瓦洛夫队长的带领下,搞1∶10万的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此前,他“对盆地西北缘一无所知”。
1954年5月,恺他们对黑油山一带进行初探。
面对黑油山壮观的、大面积分布的沥青丘、液体油苗,恺“惊呆了”。
以前他在托斯台―加尔特河工区见到的油苗,和这里一比,不仅规模小,也分散。
恺第一次爬上黑油山的最高处,能看到露出的土层很少,大部分都被干涸的沥青覆盖了,一些裂逢有黑色稠油流出。
山顶上有一个小坑,注满了水和稠油。
他们看到有水、稠油和天然气不停地冒上来,然后沿着干沟向山下流去,流出很远。
为期半年的考察结束,地质报告对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评价很高,在乌瓦洛夫看来,“独山子的油像一杯水”,而“克拉玛依的油像大海”。
新到任的石油公司经理文彬了解了前联专家的分歧争论后,又再次召开了黑油山地质调查专题汇报会。
在这次会议上,他首先听取了乌瓦洛夫关于“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观点述。
接着,恺又详细汇报了这一地区含有丰富石油的理由。
文彬最后拍板决定,在黑油山地区安排两口探井进行勘探。
有专家质疑仅凭一种推理和假设,就决定打探井是否过于草率?文彬缓慢而坚定地回答道:“国家需要我们在短时间找到大油田。
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大踏步地向前!如果说走上地台的观点在目前的勘探中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的,就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努力!”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成了石油公司勘探工作的指导思想。
随后,公司所属独山子矿务局根据乌瓦洛夫和恺的报告,编制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拟定在黑油山构造带打4口探井,构成一个剖面,进而探明白垩纪、侏罗纪的地质情况。
该方案经公司党委讨论通过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1955年2月4日,在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批准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
在荒原上安井架“1955年3月2日,我和安装小组的其他6个人,坐着一辆嘎斯车,从独山子开往黑油山。
”曾在钻井处和测井公司工作过的福善回忆说。
路过乌时,他们买了防寒用的毡筒和毡袜。
这一路上坐在敞篷卡车里,冒着七级西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双手双脚冻得没有了知觉。
一个年纪小的同事,冻得哭出了声。
为了驱寒,他们只好在行进的车箱里不停地跺脚。
到了黑油山,福善和苟住一间地窝子。
为了不让寒风进入,他们用毛毡把门堵住。
第二天起床后,发现门被积雪堵死了,从里边推不开。
“到处是雪,找一号井位,就找了一天。
”福善说,在长达一个月的安装井架的过程中,他们每天吃的都是冻得硬梆梆的干馕。
让福善难忘的是饮水困难,冬天还能化雪水喝,天转暖后,积雪没了,只能到处找水。
看到路边一个一米多深的小水坑,大家兴奋地扑上去,捧起水就喝,却发现是咸的。
但总比没水强,为了遮味,喝的时候放一块方糖。
后来,水里出现了很多红色的小虫子,他们只好用布过滤后烧开喝,结果很多人开始拉肚子。
福善最严重,居然便血。
那时,黑油山没医生,没药品,跟独山子又没办法联系,福善只好跟着送材料的车回到独山子,病治好后,又搭了一辆拉木料的车返回黑油山。
1955年4月下旬,一号井井架安装完毕。
“克一井”喷油了1955年6月14日,陆铭宝和其他35名“1219青年钻井队”队员,坐着敞篷车向黑油山进发了。
这支钻井队是一支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多民族青年组成,用的设备也是当时中国自己生产的老式钻机。
陆铭宝是这支钻井队的队长。
1952年,他从中华职业学校石油机械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石油股份公司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钻井队实习,先后担任钻工、钻井技师、钻井队队长。
1993年,从石油管理局钻井副总工程师任上退休。
黑油山距离独山子不过150公里,但地貌差别则是天上地下。
独山子近旁的百年老镇乌是农牧区,而黑油山则是一片荒原。
“光秃秃的戈壁滩上,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井架和几栋木板房。
七八只安静的黄羊远远凝视着我们。
捡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锅,6月15日,我们在黑油山上安营扎寨。
”陆铭宝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6月份的戈壁滩,气温高达40摄氏度,木板房里的温度比外面还高,钻井队员们索兴把床和蚊帐支在露天地里。
那时,常常刮大风,八九级以上的大风刮起后,飞沙走石,井架也被打得辟哩啪拉直响。
一次,半夜刮大风,他们赶紧躲进木板房,木板房也被砸出许多小坑。
第二天风停后,才发现被子、蚊帐、衣服、脸盆都已被刮得不知去向。
7月6日,一个叫艾山的维吾尔族钻工将一面五星红旗插到了40多米高的井架天车上。
黑油山一号井开钻了。
遇到刮大风,为了不停钻,司钻的荆义田就用棕绳把自己绑在井架上打钻。
一吨油,一吨水。
钻井用的水,要从20公里外的“小西湖”拉。
井队吃的水,要从60公里外的小拐拉。
全井队只有一辆值班水车,一名司机。
为了保证钻井用水,来不及拉生活用水时,队员们也只能喝带有硫化氢气味的生产用水。
但钻井遇到的首要困难,还是物资供应跟不上。
钻井需要的材料,全部都要从独山子运过来,一天最多只能跑一趟。
泥浆是钻井的血液,泥浆供应不上,就得停钻。
有人提出,收集井里喷出的干泥浆,加水配成能用的新泥浆。
于是,他们又多了一项任务,用铁锹铲,用手抠,用脸盆、水桶收集干泥浆块,这一招还真帮了大忙。
钻探中遇到最危险的情况是井喷。
井打到300多米,正提钻的时候,一股气、水、油挟带着石头冲天而起,喷柱有40多米高,这是钻到高压水层了。
全队除了陆铭宝,没几个人见过井喷,而陆铭宝也没有处理过类似的险情。
他把人分成两批,一批人控制柴油机,把排气管放到水里,防止起火;大部分人组成梯队,强行下钻。
在既无防毒面具,又无防火衣物的情况下,他们冒着“油林石头雨”往钻台上冲。
经过一个多小时苦战,终于又把钻杆下到井里,制服了井喷。
1955年10月29日,经过了115天的努力,克拉玛依一号探井要完钻了,这就是著名的“克一井”。
有幸遇上这一历史性时刻,连正在做饭的炊事员们,也都拎着炒勺跑到井场上看稀奇了。
确定一号井井位的恺,也亲临钻井现场。
他站在泥浆槽旁,看见清水替出泥浆后,一片片黑色油花伴随着气泡漂浮到了水面。
为纪念这个日子,联专家给恺在泥浆槽旁拍了一留念照。
11月1日,10毫米油嘴8个半小时,产油6.95吨;第二天,产油8.1吨。
原设计探井深度是1000米,但钻到620米就出油了,日产原油8.1吨。
但一些联专家面对这个好消息,并不在意,他们还是坚持一贯的残油论。
二十多天后,新华社记者文辉向石油公司新任经理文彬求证,并经过同意后,将黑油山第一口井出油的消息发布在《人民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