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与物性测定优秀课件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PPT培训课件
食品的香气
天然香气
食品本身所具有的香气, 如新鲜水果的果香、烤肉 的肉香等。
加工香气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香气,如烤面包的焦香、 咖啡的浓郁香气等。
香气持久度
食品的香气在口中的持久 程度,可以反映其品质和 加工工艺。
食品的味道
基本味道
食品所具有的基本味道,如酸、 甜、苦、咸等。
味道平衡
食品中各种味道之间的平衡程度, 如甜味和酸味的平衡、苦味和咸味 的平衡等。
感官评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感官评定标准
通过制定统一的感官评定标准,可以确保不同人员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感官评定时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感官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样品的准备、 呈样、评价、分析和报告等步骤。
感官评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味道层次感
食品味道之间的层次感,如酒类产 品的味道层次感较强,可以给人更 加丰富的口感体验。
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口感
食品在口中的感觉,如软硬、酥脆、细腻等。
质地
食品的组织结构和口感之间的关系,如肉类的嫩度、豆腐的细腻度 等。
口感和质地的协调性
食品口感和质地之间的协调程度,可以反映其品质和加工工艺。
04
感官评定技术
感官评定技术
• 请输入您的内容
定产品口感
通过感官评定,可以了解消费者 对食品口感的喜好程度,从而在 产品研发阶段调整配方和工艺,
满足市场需求。
优化产品配方
通过对比不同配方的产品,可以 找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配方,提
高产品的竞争力。
探索新口味
感官评定可以帮助研发人员发现 新的食品口味,开拓新的市场领
食品感官评价PPT课件
3. 视觉 (1) 视觉的敏感性 (2) 视觉的感官检查 4. 肤觉 (1) 肤觉的敏感性 (2) 肤觉的感官检查
5. 听觉 (1) 听觉的敏感性 (2) 听觉的感官检查
6. 三叉神经的风之间的联系 嗅觉刺激对味觉的影响 听觉刺激对味觉及视觉的影响
视觉刺激对味觉、嗅觉、听觉的影响
三. 感觉的分类
1. 嗅觉 (1) 嗅觉的生理特点 敏感性 强度识别能力差 适应能力 混合物掩盖和抑制 (2) 气味 (3) 嗅觉的感官检查
2. 味觉 (1) 味觉的生理特点 (2) 四种基本味 (3) 味觉的感官检查
四原味与鲜味的刺激阈
味 咸 甜 酸 苦 鲜 物质 食盐 砂糖 醋酸 奎宁 谷氨酸钠 阈值(%) 0.2 0.5 0.0012 0.00005 0.03
食品感官评价
天津商业大学 薛璐
第一章 感官评价的概述
第一节 感官评价 一. 原始的感官评价 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产品的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1.程序: 样品—专家评价—少数服从多数—结论
2.弊端:
(1)专家担任评价员; (2) 人的感觉敏感性、嗜好和评价标准不同; (3) 受自身感官状态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4) 受人的感情倾向和利益冲突影响; (5) 专家与普通消费者的评价标准与看法不同.
二. 现代感观评价 1. 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 2. 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 三. 感官评价的定义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 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产品感 官特性的一种科学方法。 过程:唤起→测量→分析→解释
感官特性(sensory attributes):只用感觉器官感知的产 品特性,包括外观、风味、组织状态等。 唤起(evoke):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 使偏见因素最小。在感官品评中针对不同产品都应该建立一 套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测量(measure):通过收集数据,在产品特性和人的感知 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 分析(analyze):即进行数据分析。评价人员的个体不同, 产生的评价结果数据就不同。为评价在产品性质和感官反应 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是否真实,需要用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分析。 解释(interpret):基于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到合理的 判断,提出合理的措施,并结合具体实验目的提出现实可行 的解决方案以指导实践。
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
得到广泛应用。 ➢ 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
2021/2/8
-
8
食品感官评定中的主要感觉
1、视觉
2021/2/8
-
9
食品感官评定中的主要感觉
视觉对食物感官评价 有哪些作用?
2021/2/8
-
10
2021/2/8
-
11
2021/2/8
2021/2/8
-
58
2、透明度鉴别:
品质正常的油质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含有磷脂,固 体脂肪,蜡质以及含量过多或含少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混 浊,使透明度降低。
2021/2/8
-
43
(三)、注水猪肉的鉴别方法
(1)观察:
正常的新鲜猪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 脂肪洁白,表面微干;注水后的猪肉,肌 肉缺乏光泽,表面有水淋淋的亮光 。
2021/2/8
-
44
(2)手触:
注水后的猪肉,手触弹性差,无粘性。
2021/2/8
-
45
(3)刀切:
正常的新鲜猪肉,用刀切后,切面无水流 出,肌肉间无冰块残留;注水后的切面, 有水顺刀流出,如果是冻肉,肌肉间还有 冰块残留,严重时瘦肉的肌纤维被冻结冰 胀裂,营养流失。
2021/2/8
-
38
质地比新鲜肉柔弱,弹性小,用手指按压 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脂肪呈灰色,无光 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 喇味,属次新鲜猪肉 。
2021/2/8
-
39
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 败,用手指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 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脂肪表面污秽, 有粘液,霉变呈变质绿色。脂肪组织很软, 具有油酸腐败气味,属变质猪肉。
《食品感官评价》教学课件—01绪论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食品感官评价基础第三章食品感官评价条件第四章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分类第五章差异识别检验第六章差异标度和分类检验第七章描述分析性检验第八章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第九章各类食品的感官评价第十章食品感官的仪器测定第 一 节一食品感官评价概述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第 二 节一绪 论•特点•食品感官评价(Food Sensory Evaluation )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等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不仅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而且解决了一般理化分析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的生理感受问题。
基本概念•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以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唤起(evoke)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测量(measure)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analyze)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解释(interpret)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食品感官评价现代感官评价的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结论⏹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建立⏹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时外部环境的保障⏹根据评价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行为反应来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表达产品的定性、定量关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来自评价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可借助计算机和优良软件完成⏹基于数据、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包括所采用的方法、试验的局限性和可靠性第一节食品感官评价概述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史食品感官评价的内涵影响食品感官评价的因素一、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史•食品感官鉴别阶段(50年代):强调食品感官鉴别理论,缺少系统感官试验设计•食品感官鉴评阶段(60年代):加强食品感官鉴别的理论与实验之间的联系,但缺少了统计分析手段的运用•食品感官分析阶段(80年代):综合感官评价的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技术•食品感官测量阶段(90 年代):增加心理物理学与测量理论的应用•食品感官科学阶段(本世纪以来):多学科交叉的食品感官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统计方法研究强调评价数据的数学统计方法,从统计技术中获得信息心理学研究强调评价试验设计,从心理实验获得的感觉中得到信息语义研究强调术语描述,从描述语义中得到信息试验操作研究强调评价方法的操作性和突出评价员的地位,从评价数据直接得到信息仪器与感官关联研究强调感官品质的物理基础,从物理、化学方面得到信息测量研究强调心理物理学定律的直接应用,从测量中得到定量信息和表征食品感官分析中的实验心理学主持人(M )评 价 员 (O)评价表—评价环境—样品编码疲劳 嗜好 能力 经验类型 反差 稳定 均一样 品 (S )可信度评价数据(R )R=f(M,O,S)分辨度经验作用:失误频率、异常分、重分位置效应:顺序、反差、光环效应疲劳效应:生理与心理 评价表效应:暗示、提示误导社会压力:期待效应、南郭先生记号效应:偏好迷信某个数字 基准效应:评价基准不准及不稳定•经验效应 •位置效应•顺序效应 •疲劳效应 •期待效应 •记号效应 •基准效应 •判断连续性和对称性倾向•分组效应 •感官分析样品判断的相对性行为心理特征行为样本测量食品感官分析心理实验的标准化盲实验:即被试不知道或意识不到研究的真实目的。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PPT课件
机械特性:与对食品压迫产生的反应有关,包括5种基本 特性:硬度、黏着性、黏附性、紧密性、弹性;
相变行为:与食品成分在口中释放方式有关。
四、风味 (flavor)
在食品品尝过程中感知到的嗅感、味感和 三叉神经感的复合感觉。它可能受触觉的、温 度的、痛觉的和(或) 动觉效应的影响。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 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器官(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接触食品 感受器(感觉细胞)
感觉 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转换 中枢神经系统
冲动 神经
二、感觉的类型
表2.1 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2.1 食品的感官性状
外 观 (appearance) 气 味 (odor) 质 地 (texture) 风 味 (flavor) 声音 (voice)
一、外 观 (appearance)
物质或物体的所有外部可见特性。
1. 颜色
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可见光范围:380nm~780nm
肌肉
内脏、体 腔膜
腱器官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运动、用力感 饥饿、渴
三、感觉的度量
感觉是用感觉阈来度量的,“阈”—“界 限”。 感觉阈(sensational threshold):感官 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 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 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绝对阈(absolute threshold):是指 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 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定精品PPT课件
§2.2 人类的感觉因素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 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器官(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接触食品 感受器(感觉细胞)
感觉 信息处理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 转换 中枢神经系统
冲动 神经
二、感觉的类型
表2.1 人体的主要感觉类型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 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efference threshold):是指 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四、五种基本感觉
1、视觉
1.1、视觉的产生 光照→物体反射或透射→角膜、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杆、视锥细胞 神经信息→大脑 视觉中枢→视觉
3.6、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结构; 温度:甜、酸最佳感觉温度35~50℃、 咸18~35℃、苦10℃; 介质:介质的粘度; 身体状态:疾病和营养状况、饥饿和睡 眠、年龄和性别。
5. 充气情况
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的产气情况。
二、气味 (ordor)
由挥发性物质在鼻腔中刺激嗅觉接受 器而产生的感觉。
Amore氏分类法 根据对600多种气味物质和它们 的化学结构提出8种基本气味: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 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挥发性受温度、食物本身性质(湿度大小、软硬程 度、孔隙多少)的影响。
三、质地 (texture)
由视觉和触觉感知的食品性质,包括 几何性质和表面属性,在变形力作用下( 如果是液体,在被迫流动时)感知的变化 ,及在咀嚼、吞咽和吐出之后发生的相变 行为,如溶化和残余感觉。
食品感官评定PPT参考课件
感官鉴定
3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分析是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 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 如色、香、味、硬度等做出评判,记录的数据, 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食品感官评定学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 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 一门学科。
4
食品感官评定
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 感官灵敏度恢复就越快。
13
食品感官评定
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 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
对比减弱现象。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 刺激的现象。
变调现象。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 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9
食品感官评定
感觉的分类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和味觉。
视觉、听觉和触觉是由物理变化而产生,味觉 和嗅觉则是由化学变化而产生。因此将感觉分 为化学感觉和物理感觉两大类。
五种基本感觉之外,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 温度觉、痛觉、疲劳觉等多种感觉。
10
食品感官评定
二、感觉的度量
FA-终止于味 蕾的味觉传 入面神经
18
食品感官评定
味觉产生的过程是:可溶性呈味物质 进入口腔后,在舌头肌肉运动作用下将呈 味物质与味蕾相接触,然后呈味物质刺激 味蕾中的味细胞,这种刺激再以脉冲的形 式通 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经分析后产生 味觉 。
19
食品感官评定
二、基本味
酸、甜、咸、苦是味感中的四种基本味道。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基本味和色彩中的三原色 相似,以不同的浓度和比例组合时就可形成 各种味道。
11
食品感官评定
常见食品的感官评定(食品感官评定课件)
❖ 乳和乳制品的感官评定应用举例—鲜乳的感官评定 (1)色泽 ❖ 良质鲜乳:乳白色或稍带黄色 ❖ 次质鲜乳:色泽较良质鲜乳差,白色中稍带青色 ❖ 劣质鲜乳:浅粉色或黄绿色、色泽灰暗 (2)组织状态 ❖ 良质鲜乳:呈均匀流体、无沉淀、凝块和机械杂质、无粘稠
❖ 茶叶的感官评定要点
❖ 茶叶一般以新鲜为好,陈旧为次;以纯正品种为好, 以杂品为次。茶叶评定是通过人的感官对茶叶的性状、 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六个因素进行综合审 评。审评方法是干看外形和湿评内置这两个程序。
❖ 色:看茶叶外观的色泽及汤色。新茶外观干硬疏松、 色泽新鲜,一般呈嫩绿色。陈旧的茶叶则紧缩暗软。 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
(4)酒花评定
❖ 用力摇晃,瓶中酒顿时会出现酒花,一般以酒花白晰、 细碎、堆花时间长为佳品。
(5)评风格 ❖ 品评酒的风格,是对酒的色香味全面评价的综合体
现 ❖ 不同香型的白酒其香气和口味如下: ❖ 酱香型:要求酱香突出,优雅细致、酒体醇厚、回
味悠长,以茅台为代表
❖ 浓香型:窖香浓郁、绵软甘冽,尾净余长,有香甜 浓净四个字的特征,如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大 曲等。
❖ 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逸香,很少有喷香或留香。五 粮液以喷香著称,茅台酒以留香而闻名。白酒不应有异味。
(3)滋味评定
❖ 白酒的滋味应有浓厚和淡薄、绵软和辛辣、纯净和异 味之分;白酒的滋味应要求醇厚无异味、无强烈刺激 性气味、不辛辣呛喉、各味协调。好的白酒要求滋味 醇香、浓厚、味长、甘甜,入口有愉快舒适的感觉。
《食品感官评价》课件
电子舌和电子鼻
利用电子舌和电子鼻等新型检测设备 ,对食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准确 的检测和分析。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 真实食品环境,为评价员提供更为真 实的感官体验。
提高评价员的专业素质
培训与认证
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领域
品质控制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产 品进行感官评价,控制
产品质量。
市场调研
了解消费者对食品的喜 好程度、接受度等,为
市场营销提供依据。
新产品研发
通过感官评价对新产品 进行评估,优化产品配
方和工艺。
食品安全检测
及时发现食品的异常变 化,确保食品安全。
2023
PART 02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
REPORTING
感觉理论
01
感觉理论是研究感觉现象和感知 过程的理论,它解释了人们如何 通过感官器官接收、传递、处理 和解释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
02
在食品感官评价中,感觉理论的 应用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对食品的 感知和评价,从而更好地进行食 品设计和改进。
Hale Waihona Puke 阈值与差别阈值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而差别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消费者察 觉到差异的最小刺激变化量。
数据统计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求平均 值、方差等。
结果报告
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以图表等形式展示 ,便于理解。
2023
PART 04
食品感官评价的常见问题 与解决方案
REPORTING
实验误差与控制
实验误差
在食品感官评价实验中,由于各种因 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 差。
食品感官评定说课PPT
知识更新、 创新能力
能力 目标
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
能力
具备食品检 验工职业技 能考核的应
会要求
课程目标
严谨求实 爱岗敬业
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
素质 目标
职业道德 工作作风
法律意识 协作精神
三、课程特色
1.以职业岗位和职业需求为依据,设计 课程体系内容;
2.基于任务项目式教学。
四、课程教学条件与支撑
食品加工 技术专业
服务 专业
前导课程
食品感官评定 (专业方向)
服务 专业
食品营养 与检测专业
后续 课程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二、课程任务目标
能理解所学一般内容 ,对所涉及内容能进 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理论必需
、够用;
强化应用
一些基本概念和简
理解
了解 单叙述,知道了就
行,无需深入扩展
1、课程任务
课程组在食品加工企 业调研
2.教材使用及建设
3.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基地
食品分析实训室 食品加工工艺实训室
食品微生物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
五、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教学过程
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学生为主体 学习能力
岗位分析
重点难点
课程设计的总体原则
课程设计的 总体原则
1
项目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材建设
教学团队
实训条件
保障了课程顺利进行,并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1.教学团队Ⅰ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组现有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 人,实训教师1人。
1)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人,占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市场调查: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 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2.新产品的研究:对新产品的感官性质,接受性 进行评价。
3.确定生产规范:分析比较操作人员,设备、原 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 度,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 及其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例如在1%食盐溶液中添加0.02%谷氨酸钠,在另 一份 5%食盐溶液中添加0.02%的肌苷酸钠,二者分 开品尝时,都只有咸味而无鲜味。但两者混合后再品尝 就有强烈的鲜味。这就是谷氨酸钠和肌苷酸钠之间的协 同作用。
与协同效应相反,拮抗效应也是两种或多种刺激 的综合效应,但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 效应的叠加。又称相抵效应。
4.原辅料和半成品的质量管理。
5.商标和包装设计。
6.市场产品的检查及评优。
三、食品感官分析基础
(一)感觉 (二)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现象 3.协同效应与拮抗效应 (四)视觉 (五)嗅觉 (六)味觉 (七)触觉
2.差别感觉阈限
2.对比效应 4.掩蔽效应
根据感觉器官分类:
1.感官适应现象(sensory adaptation) 由于受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的敏感 性暂时改变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即是典型的嗅觉适应。一般情况下,强刺激的持 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相反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会使 敏感性提高。
2.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如在舌头的一边舔上
如人眼仅对380~780urn之间的可见光产生 感觉,而在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均不能引起视觉。
2.差别感觉阈限: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 最小值。
(三)
人的感觉器官在不同的感觉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 响,有时发生相差作用,有时发生相抵效果。在同一 类感觉中,不同刺激对同一感受器的作用,又可引起 感觉的适应、掩蔽、对比等现象。在感官分析中对这 种感官与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引起充分 的重视。
4.掩蔽效应(masking) 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
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变。 例如,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声音同时传到双耳, 我们只能感觉到其中的一个声音。
(四)、视觉(visual sensation
视觉是光线进入眼睛后产生的感官印象。由此辨 别外部世界的差异。人在感知外部世界时,有90%的 信息是靠视觉提供的。视觉在感官分析中占有重要地 位,几乎所有产品的检查都离不开视觉检查,在市场 上产品的销售情况,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往往取 决于“第一印象”——视觉印象。
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 (一)感觉(sensation
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组成的。如一块面包有 色泽、形状、滋味、组织结构等属性。不同属性通过 刺激不同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从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这些各种感觉的综合就能产生对一种物质的认识,即 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单一或多种感官效应 所形成的整体意识。感觉虽是一种低级的反映形式,
敏感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感受、识别 或区别一种或多种刺激的能力。
每种感觉既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 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 消失的最大刺激量,分别称为绝对感觉阈限的下限 和上限。
低于下限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高于上限的刺 激称为阈上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均不能引起 相应的感觉。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 响,在不利条件下,感觉的敏感性会降低或丧失。反 之,通过训练或强化人的某些感觉会得到特别的发展, 而敏感性增大。如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 二)感觉阈限 外界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时,必须要有适当
的强度(intensity),刺激强度太大或太小均不能
感觉阈限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产生
最初这一工作是由一些感觉敏感、经验丰富且具 有一定权威的专家担任。
为了使感官评定科学化,人们逐步将生理学、心 理学和统计学方面的成果引人感官分析工作,从而发 展成为今天的现代感官分析。
现代感官分析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已经历 了六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完善和规 范化的学科。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使得感官分析的应用、结果处理更方便、更快速。 随着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仿生技术的发展,它必 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二、食品感官评价的意义与应用
现代感官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 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 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 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分 析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
目前,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些感官分析 方法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建立了一些标准方法,同时 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食品感官评价与物性测定优秀课件
一、食品感官评价的概念与发展
现代食品感官评价是测量、分析和解释人的视觉、 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食品感官品质所引起反应 的一门科学。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 对食品的色泽、气味、风味、组织状态、硬度等质量 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感官分析是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形成而形成的。因 食品之特殊性需要,对其质量的分析除了分析食品的 安全性和理化指标外,还需对食品的感官可接受性进 行客观的评价,即感官评价。
低浓度的食盐溶液,另一边舔上极淡的蔗糖溶液,即 使蔗糖的浓度在阈下也会感到甜味,即对比效应提高 了对两个同时的或连续的刺激的差别的反应。
在感官分析中应尽量避免对比效应的产生。如品 尝每一种食品前都要彻底漱口。
3.协同效应(synergism)和拮抗效应(antagonism)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 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又称相 乘效果。
1.视觉的生理特点
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在380~780nm的电磁 波,即我们所谓的可见光。当光线刺激于晶状体,光 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象。物象刺激视 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引起感觉细胞的神经冲动,再沿 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后产生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