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农业曾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对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正如国外 一些学者评论:“欧洲人还在用木犁的时候,这里就已经使用铁犁了。”

我国现存的古农书共有310多部,是古农书最多的 国家。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的《吕氏春秋》 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文献,汉代的 《汜胜之书》(公元前一世纪)是最早的作物栽 培专著,《齐民要术》(533~544,贾思勰)是我 国和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农书,明代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公元17世纪)是一部七十多万字的 农学巨著,堪称我国近古农业生产的一部百科全 书。
第一节
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
一、农学的定义 农学的定义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 广义的农学 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 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 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 指农业生产科学,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 业,涉及的学科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 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等。 狭义的农学 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
农业生产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 古代农业 阶段 原始农业
近代农业
现代农业
时间 约1万年前至公元 公元前500年至 始于产业革命而止 指第二次世界大 前500年;历 1800年;历时 于20世纪中期, 战以来的农业。 时约7500年。 约2300年。 历时约150余年。
标志 刀耕火种,耒耜 冶铁技术的发明, 瓦特蒸汽机的使用。 农业机械化、农 和木、石锄的 铁制农具的问 业化学、生物 使用。 世。 科学、信息技 术等迅速发展 特点 使用木石农具、 使用铁、木农具, 以半机械化和机械 依靠机械、化肥、 砍伐农具占重 利用人力、畜 化的农机具为生 农药、水利灌 要地位,生产 力、水力、风 产工具,形成了 溉、生物和信 工具简陋落后, 力和自然肥料, 科学的农业生产 息等技术,由 生产水平低下, 主要凭借直接 技术体系,结束 工业部门提供 生产技术建立 经验从事生产 了农业自给自足 大量物质和能 在直接粗浅的 活动的农业。 的历史,开始进 源,主要从事 经验上,是一 又常称之为传 入了商品经济时 商品生产的农 种掠夺式农业。 统农业。 代。 业。
(一)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素有农业古国之称。 在距今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出 土文物中,已有石制和骨制的斧、铲、刀、 镰、耒耜等生产用具,并发现了碳化的粟、 黍、稷、稻等农作物堆积层,表明已有农 耕文化的存在。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 甲骨文中,就有粟、黍、稷、禾、麦、菽、 稻等作物名称。
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作物生产是以高产、优质和高效为目标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三者的主次关系也会随社 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可见,农学学科 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了 社会因素。必须以系统学的观点来认识农学 和作物生产体系,综合应用和集成相关学科 的研究成果,才能推动我国作物生产的发展,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还 较弱,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额在国 家总出口额中有较大的比重。从今后的发展 趋势来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比重会有 所下降,但仍将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农学的历史

在人类300万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的历 史大约只有1万年。在出现农耕前的漫长岁月 里,人类依赖采集和渔猎为生。当“采树木之 实”远不能满足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时,为了 生存,人类逐步学会驯化植物和动物,摆脱了 完全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方式,开始了农业 生产。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农业随着生产工 具、生产技术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改进而不 断发展。
2.明显的季节性

作物生产是依赖于大自然的社会产业。而一年 四季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状况是不同的, 所以作物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 由于作物的季节性很强,生产上误了农时,轻 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必须合理掌握 农时季节,使作物的生长期与最佳环境条件同 步。
3.生长的规律性

6.系统的复杂性

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复杂系统, 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既 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综合体。 因此,农学必须用整体观点和系统方法,采用 多学科协作,运用多学科知识,采取综合措施, 全方位研究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因素的关系, 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发挥作物生产的总体效 益。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课程在我校的地位和作用


《农学概论》是我校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农 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是园艺、食品质量 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 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推荐选修课,也是学校其他非农学专 业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而开设的。学校要 求,川农大的学生不论学什么专业,都要心系“三农”, 勤奋学习;毕业后,不论工作在城市,还是农村,心里 都要惦念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不同的岗位为服务 “三农”,振兴中华作贡献。

作物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在与生态环境相适 应的长期进化中,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著 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首先,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个体生命周期,如水 稻、玉米和棉花等为一年生,冬小麦、油菜为二 年生作物。其次,作物个体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 阶段性变化,是一个有序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 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水稻的短日高温特性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第三,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是紧密衔接的过程,既不能停顿中断,又不能颠 倒重来,因而具有不可逆性。
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 态学科

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是人类发展中难于解 决的大问题。作物生产一方面既是人类粮食安 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消耗资源,带来生态 失衡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农学研究和 作物生产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生态平衡意识, 兼顾生产力增长、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安全, 实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诗经· 大雅· 生民》中叙述了周族先祖弃从事农作(即所谓“后 稷教稼”)的神话了的历史。后稷的名字叫“弃”,传说出生时母 亲因他长相怪异,就抛弃了他,后来又抱回抚养,因此取名叫 “弃”。弃在幼年时,就巍然而有巨人之趣。玩耍时他喜好植麻种 豆,麻豆茁壮。长大成人,即热心于农耕。他因地制宜,在适合种 植五谷的地方,播种收获。黎民都仿效着去耕作。尧帝得知此事, 举荐为农师。因为有功,舜帝以邰(地名,即现在的杨凌示范区) 作为弃的封地,号称后稷。从此,邰国成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之地, 肇始关中之兴,惠泽华夏民族。数千年来,这里放射出遥远而灿烂
(二)农学的特点


农业生产是以动物和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 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 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因此,农业生产必 须注重协调生物、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这三方 面的作用和关系。 作物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受自然条件 的影响较大,生产的周期较长,与其他社会物 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4.生产的连续性

作物生产是一个长期的周年性社会产业。上 一茬作物与下一茬作物,上一年生产与下一 年生产,上一个生产周期与下一个生产周期, 都是紧密相连和互相制约的。因此,农学家 要有全面和长远的观点,做到前季为后季, 季季为全年,今年为明年,实现持续的高产 稳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的实用性

农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 然科学及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 产技术和生产力。虽然农学也包括了一些应用 基础方面的内容,如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 和品质形成等生理生态规律,但它主要研究解 决作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所研究形成的技术 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 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1.严格的地域性

因不同地区的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 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再加上社会经济、生产 条件、技术水平和作物种类的差异,从而构成 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因此,作物生产必须根 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选择适合该地的作 物、品种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使作物、环境、 措施达到最佳配合,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本课程所介绍的农学(agronomy)是狭义的农学。它是研究 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即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 产、优质、高效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农学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 论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作物种植制度 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 作物生产技术 植物保护 作物生产现代化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 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书

1、《作物学通论》曹卫星 高教出版社 2001年


2、《农学概论》李建民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
3、《作物栽培学各论》孙晓辉 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2年 4、《作物育种学》张天真等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5、《植物生理学》潘瑞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本课程主要内容

《齐民要术》中总结出“顺天时,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的农业生产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仅对 我国历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还流 传到国外,对各国作物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农耕始祖后稷
(4300年前) (后,对有成就的人的尊称;稷,一种谷类植物)
(一)农学的性质
农学是以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农学的性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种植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生产是人类利用植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来取得产品的产业, 与工业生产是不同的。工业生产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劳动过 程,其对象与条件都比较稳定,工作秩序和劳动程序都可以事先安 排,只要照章操作,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保证。而作物生产不仅 取决于农业系统的社会条件,更取决于作物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 如土壤、温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因此,作物生产是与社会经 济水平和农业资源环境紧密相连的应用性科学。
我们站在后稷雕像前,仰望这位开辟中国农耕文明先河的不语老者,思 绪滚滚: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是在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进, 在不断地创新中进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才成就了今天的人类文明。 今天的文明,发轫于昨天,光辉的未来,肇始于今天。正是这位“农官” 使中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中国有了生存的根,发展的源,为 中华民族完成了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过渡,开辟了中国农耕文化的 先河,为杨凌示范区作为中国的农业绿色硅谷的今天奠定了长足发展的 基础。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目前,我国约40%工业原料、70%轻工业原料来源 于农业生产。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结 构的变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产值在工业 产值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有些轻工业,如制 糖、卷烟、造纸、食品等工业的原料只能来源于 农业生产,所以农产品在我国工业原料中占较大 比重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农学概论》教材


《农学概论》教材是由我校 任主编、11所全国高校参编 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00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 版。 2005年该教材获得了中华农 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奖。
本课程安排
总学时:48 (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学时:36 实验学时:12 考核方法:实验占30%,理论考试占70%。
三、作物生产的地位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 决吃穿问题,而解决吃穿问题主要 靠农作物生产。古人曰:“一日不 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西 汉晁错),“人之情不能无衣食, 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淮南子》。 可见农作物生产是人类生存之本, 衣食之源。因此,农业是世界上最 根本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