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笔记

合集下载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马克思新闻观

马克思新闻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特点(摘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陈力丹著)1、习惯于从全球角度,特别是当时欧洲工业发达地区已达到的交往水平,衡量和估量所评价或论证的涉及新闻传播政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方面的问题。

由于超越了民族的或地方的狭隘性,因而评价具有历史的公正性,论证具有相当准确的宏观预见性。

不仅论证角度,而且由于他们全面继承了前人已取得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在知识结构方面同样超越了民族和地方的偏见,其论证的深刻、眼光的敏锐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为实现传播政策方面的近期斗争目标,在理论论证和报刊实践工作中,始终表现出斗争的执着性和不畏暴力威胁的勇气。

他们的新闻观带有执着的、一以贯之的特点。

一定要以某年某月划界,区分青年的马克思恩格斯、老年的马克思恩格斯,或者以我们现在的思维习惯和用语(诸如“思想飞跃”)将他们的思想截然分为多个阶段,总有一种割断了思想脉络的感觉。

他们的思想发展,甚至是用词特征,都明显地显现出前后的连贯性。

3、在“党”的信息传播方面,通过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纯洁性来维护党的荣誉。

某种意义上,他们一生都在与一切诽谤、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各种奇谈怪论和浅薄的胡说八道进行斗争,即使它来自党的领导人,甚至是领导机构的决议,也坚决予以批评和抵制。

同时,他们主张给予论战对手对等的机会和篇幅发表意见。

他们尊重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惯例,只以个人的名义发言,并认为自己的意见不应该约束党。

4、根据现代职业新闻传播的特点规范,论述新闻业务问题,赋予新闻学以丰富的哲理。

他们作为职业思想家,加上一生作为新闻工作者或与新闻业打交道的经历,使得他们拥有比一般新闻工作者高得多的分析眼光,他们关于新闻写作和新闻作品特点的论述,以及涉及传播的语言和文字、舆论、宣传等不同交往形态或媒介的论述,具有经典意义。

特别是关于报刊工作特点的认识,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的评价党的报刊工作的尺度之一。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整理笔记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整理笔记
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6.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新闻事业都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内部自由发表意见和公开报道遵守宣传纪律的统一。
(4)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批评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辨析:广播电视节目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杜绝批评报道。
(1)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都是广播电视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以正面宣传为主不能杜绝批评报道。
(3)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改善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个重点在于,按照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行政治思想领导的同时,要鼓励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闻工作者要服从党的领导,不仅指组织上服从,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使党的思想观点、党的方针政策,迅速广泛准确生动地同群众见面。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新闻工作要做到既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又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检验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做好错误舆论的转化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9.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

马新期中读书笔记

马新期中读书笔记

浅谈马克思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及现实意义——读《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有感谈到世界近代史上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经典著作,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两位英国著名思想家的名著,即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以及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

实际上,德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卡尔·马克思在此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马克思于1842年撰写的批判当时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两篇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也堪称新闻出版自由的经典论著。

虽然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社会主义等伟大理论方面的影响力。

他那些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价值的思想,同样至今依然闪烁着经典的光芒。

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德国也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缓慢地发展着资本主义。

封建的农业经济在这种新兴的、有活力的生产方式的冲击下日益衰落,而封建阶级为了维护其脆弱不堪的统治,便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尤其是思想上的控制与束缚。

1819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颁布书报检查令以监控出版物;1841年威廉四世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表面上是“为了立即取消出版物所受到的违背陛下意志的、不适当的限制”,实际上是在旧的书报检查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限制。

这一新法令实施后,德国言论出版自由受到了严重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对这种危害新闻出版自由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于1842年发表两篇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在批评书报检查制度的同时,阐述了他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

《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以对待新闻自由的态度来划分辩护人的等级——即使“在辩论其他问题时,各等级的代表队各种意见的辩护是势均力敌的,而出版自由问题上则不然,反对出版自由的人稍占优势”。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新闻学概论笔记梳理前言马工程版本的《新闻学概论》讲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本书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背熟大小标题。

这份笔记对于几乎所有可能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内容比较多,且话语十分政治化,背起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1.厘清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2.超级重点: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一、二、三、十二章;次重点:九、十、十一章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而非仅看某一种资料,或只听信某一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精华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笔记,一定要带着逻辑思维去看,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章节乃至全书的架构。

笔记资料只是辅助工具,最终有多少收获,仍要看自身。

期待与你在武理相遇!目录马工程新闻学 (1)绪论 (1)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第一章新闻本源 (2)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2)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2)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2)第二章新闻真实 (3)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3)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4)第三章新闻价值 (5)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5)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6)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6)第四章新闻事业 (8)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8)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8)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9)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0)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0)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 (11)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3)第六章新闻宣传 (14)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4)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16)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6)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 (18)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8)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做) (19)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1)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23)第一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3)第二节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24)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24)第四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25)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26)第一节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6)第二节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怎样理解) (27)第三节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27)第十章新闻法治 (28)第一节新闻法治的内涵 (28)第二节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8)第三节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29)第四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30)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 (31)第一节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31)第二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2)第三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特点(有哪些内容) (33)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 (34)第一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什么,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34)第二节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34)第三节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35)第四节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36)马工程新闻学绪论重点把握马新观的定义、中特理论主要内容、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202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体会

202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体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次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新闻理论的宝贵经历。

通过对202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党性,对于培养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基于对社会客观现实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还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各种新闻事件和现象,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程中,我认识到新闻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社会实践,它需要依靠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而不是主观臆断和个人情绪。

其次,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

新闻的最根本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传递正能量,满足人民对真实、准确和全面信息的需求。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新闻报道和表达。

人民性要求我们在报道中关注基层、关心弱势群体,传递他们的声音和呼吁。

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告诉我要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的进步和问题,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只有实现了人民性,新闻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和意义。

最后,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尊重党的主张,为党的事业服务。

同时,党性要求我们坚守新闻工作的底线,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严禁违法乱纪的行为。

只有坚持党性,新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政治导向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202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党性,这对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陈力丹著,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2003年由我国宣传领域的几个部门在三项教育学习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概念的内涵,一向是党领导的新闻传播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党领导的文化产业在政治上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观念和行动指南,是我们极为熟悉的。

这些原则和观念,既是一种政治原则和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

这项研究,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扩展:第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人思想的研究,扩展为对与他们共同创建革命政党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领导集体的思想的研究,包括争论的话题。

第二,不仅局限于研究领导人的思想,也要研究党的各种会议和文件中关于新闻、宣传、文化的观点,这些会议和文件是时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目录:绪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第一篇马克思和恩格斯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前斯的新闻观研究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特征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与早期无产阶级新闻观的交流、碰撞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认识前提——“世界交往”第四章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史观第五章第一国际的新闻观和传播制度第六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的传播第七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传媒经营第八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出版第九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党报的工作原则第十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科学社会主义第十一章第二国际前斯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闻观第二篇列宁暨第二国际后期、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前期的亲闻观研究第十二章列宁的新闻观与他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特征第十三章第二国际后期的新闻观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党报体制的变化第十四章列宁独特的党报思想:赋予党报组织作用而重建党第十五章列宁论党报党刊的党性第十六章列宁论党内思想交流的基本原则第十七章列宁认出版自由第十八章共产国际前期的传播体制和新闻观第十九章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观第二十章罗莎·卢森保与列宁关于党和国家交往政策的论战第三篇斯大林暨共产国际后期新闻观研究第二十一章斯大林的党报活动和新闻观第二十二章斯大林的思想文化政策及对共产国际后期的影响第四篇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观研究第二十三章毛泽东的新闻观——中国共产党报理论第二十四章毛泽东的新闻观——新闻、宣传、舆论第二十五章周恩来的新闻观——适时把握党的新闻策略第二十六章刘少奇的新闻观——对毛泽东个人新闻观的必要补充和修正第二十七章中国共产党老一代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同志的新闻观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观研究第二十八章邓小平的新闻观——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第二十九章江泽民的新闻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第三十章胡锦涛的新闻观——坚持党性参考文献。

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

新闻学概论复习笔记

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从唯物论的反映论出发事实是第一性,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是事实的报道;事实要想成为新闻必须通过报道这一中间环节;在无穷无尽的客观事实中,只有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具有新意的事实和事实的新变动才有可能成为新闻。

2、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准确:在内容上新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在表现形式上,新闻必须用其独特的语言事实说话。

新闻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而存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真实的新闻,虚假的新闻会误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严重的还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新闻必须完全忠于事实,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第一个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而是指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事实具有什么性质,新闻就具有什么性质,不夸大,不缩小,不粉饰、不歪曲三是指新闻不仅仅要对具体实施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2)内容新鲜,“新”是指时间新近,内容新鲜,新闻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迅速广泛的反映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世界,他记录新事物的产生出现,生息消长,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规律,展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引导人们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应当具有新鲜的内容,新颖的面孔,和清新的生活气息内容新鲜一是指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二是指事物的新变动(3)报道及时,新闻必须注意时效性,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新事实、新变动传播给广大受众,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

一般情况下,新闻要尽最大可能发挥迅速快捷的优势,尽量缩短事实发生与公开传播之间的时间距离。

这一距离越短,时效性越强,新闻价值就相对越大,传播效果就越好(4)传播公开。

由新闻传播的公共服务性决定的、面向全社会不分阶级、不分群体,新闻以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使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而公开传播则是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复习笔记

前言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马列主义本意是马克思和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新闻学是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理论描述。

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学最主要的学术渊源。

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内涵上,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观念与学说的理论体系,就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针,深刻地揭示新闻活动的根本规律,奠定了党和人民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原则和方针。

外延上,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以来国际共产各党和主要领袖,关于新闻、宣传和理论实践以及经历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第二节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的实践意义、目的方法●梁衡“一个好的记者,同时必然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化人,新闻的两翼就是政治和文化,如果把新闻比做一个塔,政治和文化是一个顶,一个是底座。

”●如何避免新闻报道的低俗化,进而唱响主旋律,营造生动和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进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建设1、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比较分析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观点论争的考察分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1、整个历史的体系要有立体的认识马克思1818-1883 恩格斯1820-1895 列宁1870-1924 毛泽东1893-19762、几个主要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发展●马克思时期主要是从历史和哲学层面,凸显国家共运史●列宁时期主要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建设其新闻管理体制和其政党新闻宣传与新闻媒体●邓小平时期开始形成现实的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轮廓第一讲《莱茵报》时期的新闻论著1、历史背景和个人背景2、关于自由报刊的论述●自由堕落和斗争的高涨●正论:论证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作用●反论:马克思驳斥非自由,揭掉出版检查制度伪自由的外衣3、法律保障新闻自由,如同重力定律4、什么是马克思的自由报刊思想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的产物2)承担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3)与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4)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5)不能以挣钱为目的6)独立办报方针,报刊领导撰稿人7)绝对自由,文章不署名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主要新闻观点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运用理性武器,从笔调、倾向、功能和才能四个方面,批判新书报检查令的虚伪和反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1. 引言新闻是我们获取社会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新闻的观察和理解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理解新闻的重要视角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提高对新闻的辨识力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观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总结一些考试重点,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知识点。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新闻的特点和功能,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矛盾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我们需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新闻消息和社会现象,深入分析其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2 社会历史条件和新闻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阶段性特征。

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新闻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发展的功能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理解新闻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社会历史条件对新闻的影响,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3.1 新闻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政治性的。

新闻的选题、报道和表达都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和反映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导向。

因此,我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思考,考察其中是否存在政治意图和隐喻。

3.2 新闻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属性的产物。

新闻选题和报道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手段和载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希望大家继续补全)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涵义: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结晶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闻的本源2、关于新闻的属性3、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关于新闻事业的地位5、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6、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7、关于新闻工作的原则8、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9、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0、关于新闻传播的规律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开放性:不断用新的实践和理论充实、完善、发展自己(与时俱进)不避讳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与资产阶级新闻理论间的继承关系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自身的继承和发展完整性:形成严格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杜绝任意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有害现象原则性:将其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实践性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

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1、解决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①新闻的属性问题(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②新的经济社会基础上新闻的阶级性和党性问题③新闻自由问题④管理体制问题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⑥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新闻宣传问题⑦有偿新闻问题⑧新闻广告化、娱乐化、低俗化问题⑨新闻腐败问题⑩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七、本学期所讲内容1、马克思主义新闻气源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2、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观3、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观4、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5、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6、马克思主义新闻客观公正观7、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与责任观8、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与伦理观9、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10、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群众观11、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观补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笔记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控制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舆论引导的工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形成发展的意义?答:1、从经济上看,当时德国传统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

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陷于重重苦难:王公贵族的盘剥,政府的搜刮,商业的不景气。

2、德国的政治十分腐败落后。

3、19实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双翼,缓慢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

4、一批文学青年结成青年黑格尔派,以文学为武器,鼓吹民主和自由。

5、马恩积极的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政治运动。

在多年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他们渐次深化地提出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这一新学说随着斗争的深入,世界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而第一国际的成立,又标志着他们的新闻思想由民主报刊思想、工人报刊思想而进入无产阶级党报思想新阶段。

2、早期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涉及到精神交往与新闻传播的三大内容。

答:第一、指出进行信息传播、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主张在人际关系中实行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第三、提倡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

3、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新闻传播观点答:第一、以“理性”学说论证平等和民主。

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人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民主,可以对社会的领导人实行包括舆论批评在内的社会监督,鼓励和保护人民坚持自己的信仰。

第二、探索新闻传播的原则。

在被誉为空想社会主义“法制蓝本”的《自然法典》中,摩莱里倡导以法治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规定,可视作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早运用法律武器保障真实报道的尝试。

第三、是报刊成为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巴贝夫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还直接创办报刊,使报刊第一次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舆论工具,开创了新闻传播史的新纪元。

4、就毛泽东新闻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而言,根据他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可大致分为那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新闻传播和媒介工作的重要观点,是指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核心思想。

本文旨在从理论视角、内在逻辑和价值关怀三个维度,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

我们将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脉络,阐述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

通过剖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在逻辑,揭示其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揭示新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关怀,强调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无产阶级利益方面的重要价值。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为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视角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一观点强调了新闻与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新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它认为,新闻必须忠实于事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一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关注新闻的社会责任。

它认为,新闻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引导社会舆论、塑造社会意识的重要力量。

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充分考虑新闻的社会影响,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关注新闻的人民性。

它认为,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反映人民的呼声、关切和利益。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完整版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完整版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第一章绪论 (2)一、文化传播的轨迹 (2)二、马克思主义与新闻传播 (2)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思想基础 (3)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二、人类交往论 (3)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 (4)一、《莱茵报》时期 (4)二、《新莱茵报》时期 (5)三、《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 (6)第四章列宁的新闻论著 (7)一、建党时期 (7)二、夺权时期 (8)三、建设时期 (8)第五章毛泽东的新闻论著 (10)一、毛泽东新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0)二、毛泽东早期的报刊实践 (10)三、毛泽东早期新闻思想 (10)四、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展(从建党到建国) (11)五、对列宁办报原则的继承与改造 (11)六、论著选讲 (11)第六章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2)一、报纸是党和群众联系的主要桥梁 (12)二、做好记者工作的条件 (12)第七章媒介文化: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 (12)第一章绪论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石刻象形文字→小规模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传媒就是信息”。

一、文化传播的轨迹1、口头传播的时代:以口耳相传方式传播的知识通常是民谣、谚语、民间故事、当地传闻与掌故,农耕社会的某些技艺和地方性知识。

除了少数宗教的和技能的秘传知识之外,这些口耳相传的知识多数属于集体经验、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公共技艺。

传播这些知识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集体话语或大众话语。

2、书籍印刷的时代大众阅读社会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按照瓦特的研究,较有规模的文学阅读社会的出现是从18世纪末期才开始的。

以现代报纸、杂志、流通图书馆的出现、以及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说的兴起”为标记。

按照麦克卢汉界说,广泛地社会阅读是从谷腾堡印刷机的发明之后,谷腾堡印刷机启动了资本主义的近代进程,把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大众的技能,把神圣语言变成了日常交流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记与考试重点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新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现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任务:揭示事物的本质、发挥批判精神、为阶级斗争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特点:新闻是客观真实的反映,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是服务人民群众的。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即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其本质;批判辩证法方法,即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运用辩证思考的方法,把新闻事实与其背后的社会关系联系起来,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即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去看待新闻事件,把握其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逻辑,从发展的全局和趋势上进行分析。

5. 考试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根本任务、主
要特点和方法;分析新闻事件时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广播电视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要点提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广播电视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要点提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2.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4.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5.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基础,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发展的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要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

新闻理论教程笔记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新时代新闻思想总结摘抄

新时代新闻思想总结摘抄

新时代新闻思想总结摘抄新时代新闻思想总结新时代新闻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形成的新闻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以下是对新时代新闻思想的总结摘抄:1. 发展是硬道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新闻思想的核心,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新闻工作者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充分利用新闻报道的力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 大众传媒要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党的喉舌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重要表达工具,大众传媒要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引导公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

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决遵循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传播正能量,反对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要用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来展现世界的本来面目,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观分析解决问题。

4.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新闻思想提倡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传媒形式和工作模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新时代新闻思想强调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关注社会民生热点和疑难问题,努力提供更有深度、宽度和时效性的新闻报道。

6.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渠道。

新时代新闻思想强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坚决防范和打击谣言、虚假新闻和网络攻击等有害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答:新教伦理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是其基本教义所涵盖的基本伦理观念,宗教虽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一为因信称义,二为信徒人人可称为祭司,三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丄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救赎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马克思主持《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

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君权统治的基石,而新教改革则震撼了传统神权的统治基石,尽管新教仍然是宗教。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第一,内涵包含两词全部能指,即它们可以指团体、个体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递,甚至包括男女间的性爱。

第二,将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认为:交往的概念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问题时使用。

因而,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论。

第三,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他们所服务的媒体绝大多数是大众传媒,而不是单纯的政党报刊和工人报刊。

第一,受众的认知一大众为主。

因此,视野开阔,更注重一般媒介的社会特征和他们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作用,符合传播学规律。

第二,站在媒体的角度,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

第三,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深刻在行。

第四,办党报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

4、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一、马恩的人生文化教育背景马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恩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

新教伦理:新教教义所涵盖的基本的伦理观念:(1)因信称义。

(2)信徒人人皆可成为祭司(3)《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关系:(1)马克思主持的《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上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求读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2)天职意识在马克思论述报刊和传播职责式的分析:对自由报刊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论述报刊首要职责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报刊内在规律的论述: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物质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

(1)包含“交往”两词全部所指,可以指个体、团体间的物质、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统。

(2)他们将物质交流、信息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念。

(3)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1)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上公开出版的,即使是党的机关报;(2)更多为之撰稿的报刊不是党的报刊。

这涉及到如何筹得启动金和创办后如何维持经营;如何保障经营的消息来源和新闻时效;如何选择宣传内容和确定策略保障政治上的成功。

(3)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而达到经营上的成功,是他们主张办党的报刊的基本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他们同生于资本主义较为发展的地区,他们在论证问题的思想特征上总是以现代“世界”的概念为前提,并且“交往”的观念始终是他们唯物史观的游记组成部分,他们投身社会后,几乎一致从事新闻工作,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社会上公开出版的,于是他们更多考虑到要如何面向大众。

5. 不同背景下报刊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当权者以外的所有人。

不像现在中国使用中赋予它一定的阶级含义。

一般情况下,社会要求报刊与公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以获得公众、受众的支持,报刊反应民生;在具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上,报刊就会忽略人民的呼声,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保持密切联系,人民是报纸营利来源6. “一般的公正”?报刊从政党报刊过渡到商业报刊确立了客观报道的原则。

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得到承认在于当时的英国报刊早已失去了政府的津贴,它必须订户的支持,这种无形的约束来自订户,当然要求报刊报道要公正客观。

common fairness[一般的公正]也同译为“共同的公正”,即在报道新的事实、新的争议时,报刊所能保持的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

特点: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造成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7.世界”概念构成的基础及原因(1)安身的必要条件----所生活的环境。

居无定所以及流亡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获得了世界公民的精神归宿,而世界公民的身份背景致使他们丧失了祖国,但也摆脱了祖国相对狭隘的文化影响,特别适于研究传播这类人类社会共同现象。

(2)立命之要件-----所持的意识形态(现代工人阶级)。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代表的现代工人阶级,其阶级的共同利益远远高于自己所在“祖国”的民族利益;当时他们持现代工人阶级意识形态;工人阶级无国籍、无生产资料以及鲜明纪律性的特点,决定他们具备不分国籍和以全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特征。

(3)修身之要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

他们是欧洲(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继承者,更是欧洲文艺复兴依赖所有启蒙思想的全面继承者,从而构成了自我的知识结构。

8.马克思、恩格斯论媒介的作用马克思:“报纸是工人生活的必要资料”。

(1)报刊作为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的中介,构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与直接感知的现实世界有所区别,它是根据于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

(2)大众媒介作为连接个人与世界的纽带,或成为将物质冲突转化为思想斗争的杠杆。

(3)报刊是国家的统一和复兴的必要条件。

(4)报刊人们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中介。

(5是社会意见的集合体.。

(6)报刊是纸币,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

9. 交往的社会作用?(1)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合剂。

(2)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缩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平日孤立状态下需要几十、几百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而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

(3)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10. “历史视角上新闻与旧闻的贯通(1)历史上的旧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新闻;(2)新近变动的事实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考察,一定程度上它可能是历史的再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1. 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也被译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

马克思认为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角度、依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误差,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误差。

马克思指出: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的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12. 论述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个人感受谈谈交往异化。

交往的物的形态是指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逐渐形成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最终成型于18~19世纪。

主要特征;它使人们摆脱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物(商品、资本等)面前取得了平等和自由。

具体表现在资本的意义和交往的异化。

交往异化是交往矛盾的结果,关于交往异化的性质马克思用三句话来表达:(1)物的社会性质离开人而独立;(2)社会过程第二次表现为同个人相对应的社会联系;(3)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

13. 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的后现代意义(后现代产生的背景:麦克卢汉的“地球村”)14. 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精神交往的特征。

交往特点:交往是有限的,市场是狭小的,生产方式是稳定的,地方和外界是隔绝的,地方内部是团结的,人生依附关系世俗的生活政治化。

这种关系表现为上层等级对下层等级的权力和下层对上层的义务,具有政治生活的世俗化。

于是,人民生活与政治合一,政治又与宗教合一,整个中世纪的精神交往极为贫乏、单调和没有人性。

这是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历史阶段。

15. 交往异化与媒介的发展交往异化使人们不断发展传播业而企图消除它们,正是这种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循环往复,促使知识产生经济,媒介努力延伸着人的欲求,刺激着传播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就是这种欲求物的表达。

然而,异化本身很难在已有的交往体系中被完全克服。

16. 描述人的全面发展形态阶段的交往特征及其与共产主义理念的形成关系。

交往特征:交往的个人全面发展的形态的物质前提是消灭生产的私人占有,同时还有人本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对未来人的全面发展形态的特征描述为: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自由时间成为社会财富的标准,统治阶级的消亡。

这种交往形态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的共产主义社会,其特征主要在交往方面:(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2)作为目的本身的发展是人类能力的发展,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自由王国的主要特征;(3)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表现在两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增加,可以进行以阅读为主的精神活动;二是自由时间是衡量社会财富的标尺。

(4)高级的精神交往不断占据主要地位;(5)未来社会交际方式发生变革。

17.阅读《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后谈马克思对新闻自由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马克思认为涉及新闻出版的立法或作为审判依据的案例、习惯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这种法律不是预防性的,预防性法律没有范围,因为为了预防自由,它应当同它的对象一样大,即不受限制。

(2)这种法律必须与党派的认同相区别。

(3)法律规定应当是明确的,而不是含糊的。

(4)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

马克思从理论上做了以下概括:“新闻出版法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

”第二,马克思吧工人阶级争取新闻出版、言论和结社自由,看作是争取“水和火”(必须的生活条件)。

第三,马克思指出,自由这一人权一旦和政治生活发生冲突,就不再是权利,而在理论上,政治生活是知识人权、个人权利的保证。

第四,马恩现实地看待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支持在当时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自由的那些政策,而不是用未来共产主义的标准来衡量现实。

在认识上,他们反对简单地将自由竞争的观念奉为一般的权利的观念,也反对简单地将新闻出版自由仅仅视为一种行业自由。

在马恩看来,消灭阶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使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才是实现真正的新闻出版自由的真实条件。

第二部分:列宁和斯大林的新闻传播思想1.列宁思想评价的特殊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是闻名遐迩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他们晚年的时候就被他们自己和追随者、信仰者所评价、解释,因而评价是客观的、全面的。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重要的国家领导人;十月革命后迅速成为革命的领军人物,思想的代言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挥者,国家的领袖,他像一个超负荷的机器一样,没有精力去总结、评价自己的思想。

加上他的早逝,是列宁思想的评价成为后人的权利,后人又多是苏联党内继承人,以党的名义进行评价,往往带有党利益。

2.为何说列宁的新闻思想就是其党报思想列宁的新闻观主要涉及党报党刊的工作原则:(1)列宁在党报上所发表的文章,均不是新闻,几乎全部是政论,或涉及党内斗争,或涉及正面阐述党的纲领和策略,或是批判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报刊的论点;他所写的小册子,也是关于党内斗争或国际形势分析方面的。

(2)列宁创办的报刊,全部是党报党刊,总数有四十多家,数量上远比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要多。

他为之撰稿的报刊,也大概是这么多家,还有几家第二国际各国党的报刊。

(3)列宁主要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政治活动家和党的职业编辑,他面临的具体问题比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得多,他只有较少的机会从世界角度探讨问题,诸如帝国主义问题,大多数时间要与各种党内的派别进行斗争,与沙皇政府进行斗争,与其他政党和派别进行斗争,因而讨论的主要是俄国社会民族工党、俄国各种党派和俄国自身的问题。

3.论述列宁关于西方出版自由的评价。

十月革命前,列宁对西方的出版自由是有很多的赞美之词,但那是就当时俄国极端的专制制度而言的,当时俄国谈不上什么出版自由。

而十月革命后,俄国出版自由摆脱了多方面的因素,俄国基本出版自由得以实现,再加之,西方资产阶级又存在有意无意地攻击新生政权,鉴于西方媒体对苏维埃俄国的全面诽谤,列宁这一时期关于西方出版自由的论述,不得不以揭露和批判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