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

新教伦理:新教教义所涵盖的基本的伦理观念:(1)因信称义。(2)信徒人人皆可成为祭司(3)《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关系:(1)马克思主持的《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上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求读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2)天职意识在马克思论述报刊和传播职责式的分析:对自由报刊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论述报刊首要职责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报刊内在规律的论述: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物质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

(1)包含“交往”两词全部所指,可以指个体、团体间的物质、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统。(2)他们将物质交流、信息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念。(3)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1)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上公开出版的,即使是党的机关报;(2)更多为之撰稿的报刊不是党的报刊。这涉及到如何筹得启动金和创办后如何维持经营;如何保障经营的消息来源和新闻时效;如何选择宣传内容和确定策略保障政治上的成功。(3)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而达到经营上的成功,是他们主张办党的报刊的基本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他们同生于资本主义较为发展的地区,他们在论证问题的思想特征上总是以现代“世界”的概念为前提,并且“交往”的观念始终是他们唯物史观的游记组成部分,他们投身社会后,几乎一致从事新闻工作,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社会上公开出版的,于是他们更多考虑到要如何面向大众。

5. 不同背景下报刊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当权者以外的所有人。不像现在中国使用中赋予它一定的阶级含义。一般情况下,社会要求报刊与公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以获得公众、受众的支持,报刊反应民生;在具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上,报刊就会忽略人民的呼声,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保持密切联系,人民是报纸营利来源

6. “一般的公正”?

报刊从政党报刊过渡到商业报刊确立了客观报道的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得到承认在于当时的英国报刊早已失去了政府的津贴,它必须订户的支持,这种无形的约束来自订户,当然要求报刊报道要公正客观。common fairness[一般的公正]也同译为“共同的公正”,即在报道新的事实、新的争议时,报刊所能保持的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特点: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造成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

7.世界”概念构成的基础及原因

(1)安身的必要条件----所生活的环境。居无定所以及流亡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获得了世界公民的精神归宿,而世界公民的身份背景致使他们丧失了祖国,但也摆脱了祖国相对狭隘的文化影响,特别适于研究传播这类人类社会共同现象。(2)立命之要件-----所持的意识形态(现代工人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代表的现代工人阶级,其阶级的共同利益远远高于自己所在“祖国”的民族利益;当时他们持现代工人阶级意识形态;工人阶级无国籍、无生产资料以及鲜明纪律性的特点,决定他们具备不分国籍和以全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特征。(3)修身之要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他们是欧洲(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继承者,更是欧洲文艺复兴依赖所有启蒙思想的全面继承者,从而构成了自我的知识结构。

8.马克思、恩格斯论媒介的作用

马克思:“报纸是工人生活的必要资料”。(1)报刊作为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的中介,构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与直接感知的现实世界有所区别,它是根据于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2)大众媒介作为连接个人与世界的纽带,或成为将物质冲突转化为思想斗争的杠杆。(3)报刊是国家的统一和复兴的必要条件。(4)报刊人们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中介。(5是社会意见的集合体.。

(6)报刊是纸币,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

9. 交往的社会作用?

(1)交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它本身是一部落或民族独立存在的合剂。(2)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交往,缩短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平日孤立状态下需要几十、几百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由于交往打破了孤立状态而往往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改革的需要。(3)交往一旦展开,就会冲破阻力,最终发展为“世界交往”,使各个民族的交往日益同步化。

10. “历史视角上新闻与旧闻的贯通

(1)历史上的旧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新闻;(2)新近变动的事实从宏观历史的角度考察,一定程度上它可能是历史的再现。(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1. 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

也被译为生气勃勃的报刊行动。马克思认为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角度、依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误差,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误差。马克思指出: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的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12. 论述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阶段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个人感受谈谈交往异化。

交往的物的形态是指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以后逐渐形成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最终成型于18~19世纪。主要特征;它使人们摆脱了各种人身依附关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物(商品、资本等)面前取得了平等和自由。具体表现在资本的意义和交往的异化。

交往异化是交往矛盾的结果,关于交往异化的性质马克思用三句话来表达:(1)物的社会性质离开人而独立;(2)社会过程第二次表现为同个人相对应的社会联系;(3)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

13. 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的后现代意义(后现代产生的背景:麦克卢汉的“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