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趣味物理 校本课程内容 王耀中

合集下载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

冰棍与物理高一五班王赫阳冰棍和冰激凌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

当你吃到凉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时,你是否想过,世界上最早制作冰棍和冰激凌的是哪个国家呢?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

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

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

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

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

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

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

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买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快冰核。

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绝招”: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

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

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

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

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为什么把食盐放到天然冰里混合后能使水结冰呢?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量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融解;冰融解时要从小铁筒里的水中吸热,小铁筒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

这就是制作冰棍的道理。

当然,在现代,人们已经能用各种先进的制冷设备来制造冰棍和冰激凌等冷食了。

炎热的夏天,热气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你注意过吗,冰棍从冷藏箱里拿出来往往还冒“汽”哩!真有趣,通常只有热的东西才冒汽,冰棍为什么会冒汽呢?夏天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气就要融化,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下降。

《有趣有用的物理》趣味物理课,知识轻松学

《有趣有用的物理》趣味物理课,知识轻松学

《有趣有用的物理》趣味物理课,知识轻松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

从我们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阳光,到晚上关闭电灯进入梦乡,物理知识始终伴随着我们。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物理这门学科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头疼,复杂的公式、抽象的概念,似乎都让它变得遥不可及。

但实际上,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有用的学科,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它。

想象一下,当我们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时,那种心跳加速、尖叫连连的刺激感,其实就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过山车在轨道上飞驰,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时而急转弯。

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而高度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而在下降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却急剧加快,重力势能又转化为了动能。

再比如急转弯时,我们会感受到强大的离心力,身体被紧紧地压向座位的一侧,这是由于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会产生离心力的缘故。

通过这样的实际体验,我们是不是对动能、势能和离心力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呢?物理不仅在游乐场上能找到,在厨房里也同样无处不在。

当我们煮鸡蛋的时候,会发现如果往水里加一些盐,鸡蛋就会更容易浮起来。

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浮力也就更大。

又比如,我们用高压锅煮饭会熟得更快,这是因为高压锅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随之升高,从而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煮饭,加快了煮饭的速度。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刹车系统就运用了物理中的摩擦力原理。

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产生摩擦力,将汽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汽车逐渐减速直至停止。

而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也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伯努利原理。

飞机的机翼形状特殊,上方的气流速度快,压强小;下方的气流速度慢,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升力,使飞机能够克服重力在空中翱翔。

除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物理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更是令人惊叹。

从智能手机中的芯片制造,到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从医疗设备中的核磁共振成像,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每一项重大的科技突破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支撑。

物理校本课程教材《身边的物理学》

物理校本课程教材《身边的物理学》

物理校本课程教材《身边的物理学》校本课程教材(物理科)身边的物理学审核:覃辉云第 2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古柏小学物理组编著目录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3)第二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 -----------------------(10)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3)审核:覃辉云第 3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6)第五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3)第六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0)第七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3)第八课、了解冰箱的构造---------------------------------------------(42)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审核:覃辉云第 4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一、车体设计原理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车也是同样道理.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提高传动效率.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审核:覃辉云第 5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速到很快.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上的轮轴系统.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三、变速原理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审核:覃辉云第 6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审核:覃辉云第 7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一、力学知识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审核:覃辉云第 8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3.轮轴方面(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图3所示.(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4.杠杆方面: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5.惯性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6.能量转化方面(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审核:覃辉云第 9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3)如图4所示,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7.声学方面(1)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8.齿轮传动方面(1)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齿轮的半径为R,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有v = ωR.二、热学知识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三、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成如图6所示,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审核:覃辉云第 10 页2015-9-15(第二次修改)车的司机观察到.四、电学方面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第二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

利用“生活中的物理”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

定能激发学 生浓厚 的兴趣 , 培养 其 自主、 合 作、 探 究能 力 , 为其 今后 的科 学 时 , 消耗电能转化 为内能和光能 。 等等。
素 养 的提 升 打 下 扎 实 的 基 础 。 二、 “ 学 习 即 生活 。 生活即物理” 的 物 理 课 堂 我 们 首 先要 明 白 , 课本上 的物 理知识 来源 于生 活 , 又 高 于 生 活 。 它 是 人们生产 生活的高度抽象概括 , 是 人 类 智 慧 的 结 晶 。所 以 , 在 物理 教学课
◆ ◆ ◆ ◆
利用 “ . . J L ▲ 活 中的物理"构建初 中高效物理课堂
◆ 王水 英
(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 )
【 摘 要 】根 据 初 中新课 标 的 要 求 , 巧妙 利 用 “ 生 活 中的 物 理 ” “ 物 理 中的 生 活 ” , 构 建 了 高效 的 初 中物 理课 堂 , 激 发 了 学 生 学好 物 理 的 浓 厚 兴
量 的相 关 生 活现 象 作 铺 垫 。 使学 生有 了足够 的感 性认识 之后 , 再 潜 移 默 化 赛“ 小赛车” 分别按抽签顺序从 同一斜 面冲下 并经过一段 距离。这段 距离 地 使 感 性 认 识 向理 性 认 识 迈 进 。 要 实 现 这 一 目标 , 需 要 将 生 活 化 教 学 思 想 事 先 已 经 用 卷 尺 测 量 出来 , 当“ 小赛车” 通 过 该段 距 离 时 用 秒 表 记 录 其 所 用 渗 透 到 教 学 的各 个 环 节 , 这 样 不 但 体 现 了物 理 学 科 的 趣 味 性 和 实 用 性 。 而 的时间。这样就可 以计算 出“ 小赛车” 通过该 路段的平均速度 , 通过 比较不 , 向一 定方 向流动形成 “ 水流 ” , 相 类似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物理校本课程《⽣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案》⽣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案⾼⼀物理⽣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案⾼⼀物理⼀、课程背景⽣活是许多⾃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知识规律的作⽤就在于其来源于⽣活⽽⼜作⽤于⽣活,进⽽改变⽣活。

物理作为⼀门⾃然科学在这⼀⽅⾯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活中。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活这⼀环节,以致使许多⼈认为物理学⽽⽆⽤,因⽽对⽣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不见了,从⽽造成了实际⽣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活,勇于探究,学以致⽤,促进发展”为宗旨,以⽣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亲近⽣活,了解⽣活,探究⽣活。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常⽣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课程⽬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活,勇于探究,学以致⽤,促进发展”为宗旨,全⾯落实素质教育,让师⽣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带着物理的眼光⾛进⽣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平,形成⼀⽀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认识物理与⽣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处理信息的能⼒和解决问题的能⼒。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活中的趣味物理(⾼⼀年级,⼀学期,24课时)第⼀章、趣味物理讲座1、步⾏者和蒸汽机车的奥秘2、应该怎样跳下⾏驶着的车?3、电磁列车4、引⼒有多⼤?5、在铁路的弯道处6、失重现象7、假如没有摩擦8、冰棍和冰激凌9、趣味物理⼩实验第⼆章、科普知识1.超声波及其应⽤2.⼈造地球卫星3.⽰波管4.质谱仪5.晶体⼆极管6.失重与宇宙开发7.恒星的⽣命历程8.雷达9.⾃⾏车上的⼒学知识10.潮汐产⽣的原因11.⽇光灯12.光圈指数中的规律13.ABS汽车防抱死装置简介第三章、我们⾝边的物理现象第四章、⽣活中的物理四、课程实施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本课程在⾼⼀年级开设,将纳⼊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

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集锦

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集锦

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源自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知识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3.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塞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4.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5.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6.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从视差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7.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王耀中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王耀中

第一课时有趣的平面镜问题题1:如图1所示是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你知道此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吗解:下面我们从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1、由于物像对称,故钟表在平面镜里成像后将左右调换,将钟表沿6点和12点之间平分后,左右对称,可知,此时时间为10时20分,如图2.2、将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纸观察,此时指针所指时刻为10 时20分。

3、沿逆时针方向读数,先读时针为10时,再读分针为20分。

4、先直接读数为1时40分,再用12时减去1时40分,则实际时间为10时20分。

|5、用一平面镜使钟表再成一次像,通过平面镜可直接读数。

题2:哪些大写英文字母,经过平面镜成像后,仍然为原来的字母解:这些字母有A、H、I、M、O、T、U、V、W、X、Y。

题3: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若房间两墙壁间的距离只有3米,你有什么办法呢解:可在墙壁上挂一视力表,在对面墙壁的同一高度挂一平面镜,被检者面对平面镜,与镜相距2米,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检者之间的距离就是5米了。

如图3.题4:如果某人身高为1.8米,他要想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全身像,则这个平面镜至少要多长解:如图4所示,从B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就可看到人脚,由几何知识和反射定律可知,此时MN= 1/2AB,镜子至少需要0.9米题5:在两个平行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小泥人,此时这个镜子里将有多少个像。

!解:这里平面镜内将有无数个像.,如图5所示,从S0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1,成像在S1位置,S1经平面镜M2成像在S2位置,……依次类推,可成无数个像。

题6: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根点燃的蜡烛,问此时人眼能同时观察到几根蜡烛的像,如果夹角为60°,30°呢解:如图所示,S1和S2是关于平面镜M、N成的像.如果S 发出的光线连续经过两平面镜反射,则人眼将观察到像点S3,故可观察到3个像。

校本课程教材 (物理科)

校本课程教材 (物理科)

校本课程教材(物理科)生活中的物理理溧阳市第三中学物理组古旭海刘职璠编著目录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1)第二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4)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1)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4)第五课、GPS-全球定位系统(21)第六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9)第七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6)第八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9)第九课、激光(48)第十课、磁浮火车(54)第十一课、超声波的应用(57)第十二课、载人航天三大难题(61)第十三课、看照片的艺术(65)第十四课、了解冰箱的构造(70)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简介朋友,你是否知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包含着奇妙的物理知识。

下面,请随我一起,进入多彩的物理世界。

马路上的物理现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站在马路旁,当一辆鸣笛的汽车向我们开来时,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为什么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呢?我们知道,声音是一种波,由于声源产生的声波能引起人耳膜振动。

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人听到的音调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1、波源接近观察者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2、观察者接近波源观察者接近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观察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3、观察者和波源没有相对运动在波源和观察者没有相对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几个完全波,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就接收到几个完全波,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他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光波,电磁波等等。

多普勒效应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的用处。

例如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又称多普勒-斐索效应。

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成为红移。

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成为蓝移,并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运动的方法。

研究完了多普勒效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光的其他现象。

晴天天空为什么是蔚蓝的,晚霞为什么又红又黄?太阳光先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层的空气与水蒸气,会把阳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发射,这叫做散射。

空气分子对波长越短的光,就越容易散射。

当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的蓝,靛,紫光就被散射,在地球上日间的人(B 点)看到这些散射光,天空就呈蔚蓝;红,橙,黄光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就能通过较厚的大气到达A 点(黄昏),所以A 点的人看到红橙黄的晚霞。

从生活化走进趣味物理课堂

从生活化走进趣味物理课堂

临沂凤凰岭中学教学论文学科:物理姓名:邰玉安2015年3月25日从生活化走进趣味物理课堂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打造出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生活化趣味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让课堂快乐、高效。

一、在生活化课堂中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一节课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精巧的课题导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精巧的课题导入,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学习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节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迷恋刘谦魔术的心理,给他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将三只一模一样的杯子(提前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上做一不易被发现的记号,便于自己当参照物)倒扣在桌子上,我背对学生,请一名学生将一小物品放入其中一个倒扣的杯子中,然后将剩下的两个杯子交换位置,我转过身后便准确的找出盛放物体的杯子,反复几次都是如此,学生惊叹不已,从而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到课堂上。

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好两张纸、一个纸条,让学生思考:用手拿起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用手拿起纸条,在纸条的上方的面上吹气又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并自己验证,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揭示此现象的本质,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等等。

教师只有创设趣味新奇的物理情景,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细致的观察和探究,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2. 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积极的求知领域在讲授《空气的力量》一节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准备好大小相差很小的两个试管,在大试管中装一些带有颜色的水,让小试管漂浮在水面上,提问:如果我把试管倒过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掉下来了。

当我将试管快速倒转过来后,学生大吃一惊:小试管并不下落,反而上升,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对要学习的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高一物理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高一物理一、课程背景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生活中的趣味物理(高一年级,一学期,24课时)第一章、趣味物理讲座1、步行者和蒸汽机车的奥秘2、应该怎样跳下行驶着的车?3、电磁列车4、引力有多大?5、在铁路的弯道处6、失重现象7、假如没有摩擦8、冰棍和冰激凌9、趣味物理小实验第二章、科普知识1.超声波及其应用2.人造地球卫星3.示波管4.质谱仪5.晶体二极管6.失重与宇宙开发7.恒星的生命历程8.雷达9.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10.潮汐产生的原因11.日光灯12.光圈指数中的规律13.ABS汽车防抱死装置简介第三章、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第四章、生活中的物理四、课程实施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本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

校本课程教案-生活中的物理

校本课程教案-生活中的物理

甘浚中心学校校本课程教案授课教师:李怀军课题:第一节自行车中的力、热、电、光等知识【教学目标】:1、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培养学生解决较难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自行车这一熟悉的交通工具,提出开放性试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力、热、电、光等知识的能力【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但看似简单的自行车却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来分析。

新课教学出示课题:自行车中的力、热、电、光等知识首先请同学们讨论自行车有关的力学知识:(引导提问学生发言、讨论)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一、力学知识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

5×104Pa。

(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市第三中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趣味的物理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这就是为什幺要设计成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要低的原因:过山车已经没有上升到像前一个小山丘那样的高度所需要的机械能了。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

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

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

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下。

生活中的物理初三物理校本课程

生活中的物理初三物理校本课程

怡课系列课程类别:怡智培优课程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物理初三物理乳山市怡园中学课程名称:《生活中的物理》一、意义和目的:随着初三、初四物理课程的开展,实验在物理教学课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实验在教学中起着探究问题和验证问题的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体验实验课的重要性和动手做实验的乐趣,所以开展《我爱生活》教学很有意义,深受不同情况的各种学生的喜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我爱生活课程的开设,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猜想、探究、验证课程中学习、成长,即开拓视野,又启迪思维、激发兴趣。

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精彩和魅力的同时,感悟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激发了他们乐于动手、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祝愿他(她)们在利用小器材,施展大智慧中探究出一片广阔天地!(二)课程纲要简介:生活中有很多真假难辨的现象,让人捉摸不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验能给你最终答案。

从物理学角度讲: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操作也是最理科基本的学习技能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

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结果和小组讨论,猜测结果可能是什么?可靠性与否?培养其思考能力;在实验验证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眼、脑、手的协调能力,但在实验求证过程中总会遇到意外情况,学生们七手八脚,甚至争论的面红耳赤,这时要鼓励他们善于合作的精神,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最终在结果面前面露微笑,心服口服。

我爱生活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课程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1、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贴近生活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会参与思考与探究的过程。

2、教材: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编写教学活动用书,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物质资源的储备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合学校实验室现有器材,不充足的师生共同准备。

3、培养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

4、其他资源:搜集生活中存在疑问的生活现象。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

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这就是为什幺要设计成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要低的原因:过山车已经没有上升到像前一个小山丘那样的高度所需要的机械能了。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

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

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引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的缘故。

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下。

《生活中的物理》《中华现代教育》2010年2月第49期供稿

《生活中的物理》《中华现代教育》2010年2月第49期供稿

《生活中的物理》《中华现代教育》2010年2月第49期供稿发表时间:2010-07-23T16:09:29.607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10年2月第49期供稿作者:王习花[导读]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生活中的物理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九中学王习花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缺少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很多: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面镜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高一物理备课组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

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

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如图1所示是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你知道此时的实际时间是多少吗?解:下面我们从五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1、由于物像对称,故钟表在平面镜里成像后将左右调换, 将钟表沿6点和12点之间平分后,左右对称,可知,此时时间为10时20分,如图2.2、将纸翻过来,从背面透过纸观察,此时指针所指时刻为10 时20分。

3、沿逆时针方向读数,先读时针为10时,再读分针为20分。

4、先直接读数为1时40分,再用12时减去1时40分, 则实际时间为10时20分。

5、用一平面镜使钟表再成一次像,通过平面镜可直接读数。

题2:哪些大写英文字母,经过平面镜成像后,仍然为原来的字母?解:这些字母有A 、H 、I 、M 、O 、T 、U 、V 、W 、X 、Y 。

题3: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若房间两..墙壁间的距离只有3米,你有什么办法呢?解:可在墙壁上挂一视力表,在对面墙壁的同一高度挂一平面镜, 被检者面对平面镜,与镜相距2米, 那么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检者之间的距离就是5米了。

如图3.题4:如果某人身高为1.8米,他要想在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的全身像,则这个平面镜至少要多长?解:如图4所示,从B 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 射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就可看到人脚,由几何知识和反射定律可知,此时MN= 1/2AB ,镜子至少需要0.9米题5:在两个平行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小泥人, 此时这个镜子里将有多少个像。

解:这里平面镜内将有无数个像.,如图5所示,从S 0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 1,成像在S 1位置,S 1经平面镜M 2成像在S 2位置,…… 依次类推,可成无数个像。

题6: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根点燃的蜡烛, 问此时人眼能同时观察到几根蜡烛的像,如果夹角为60°,30°呢?解:如图所示,S 1和S 2是关于平面镜M 、N 成的像.如果S..发出的光线连续经过两平面镜反射,则人眼将观察到像点S 3,故可观察到3个像。

如果平面镜夹角为60°、30°,则成像个数为360°/60°—1 =5个; 360°/30°—1=11个题7:如图7,小明在一竖直放置的偶像面前(两平面镜成90 °夹角),眨了一下左眼,则镜中的像是眨左眼,还是右眼呢?解:眨右眼,因为此时的成像情况与平面镜成像不同, 左半部分脸成像在右边,右半部分脸成像在左边。

题8:在十字路口,矗立着豪华的大楼,它临街的一面全部都是新型的玻璃装饰,因此,过往的车辆都在这面大的平面镜中成像,如图8所示,小刚在十字路口中心,面向北而立,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这辆汽车实际上是在向哪行驶?往哪转弯?解:向北行驶,向右转弯题9:小明理发后,很想看看自己的后脑部理得怎样,他想了想,便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将两面镜子配合比试后,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你知道他是怎样设计的呢?解:如图9所示,他把第一面镜子L 1面对自己,第二面镜子L 2放在后脑勺旁边,光线经平面镜成像后,可进入小明眼中。

题10:在江边观察节日的夜景时,常常会看到对岸江边屋.檐边上的电灯,在江中的像不是一盏电灯而是一条光柱,这是为什么呢?解:这是由于江面发生漫反射电灯光成像的结果,由于水面总有水波起伏,好象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平面镜组成的一样,电灯在每一个平面镜内都成一个像,但各个像的位置高低不同,这些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光柱。

第二课时 1吨木头和1吨铁,哪一个重?1吨木头和1吨铁,哪一个重?这还不知道,一样重。

可是如果有人回答说:“1吨木头重。

”你一定会大笑起来。

然而,严格地讲,这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因为平常我们说的1吨铁和1吨木头,是指铁和木头在空气里称起来的重量。

假若有一架很大的天平,我们把这堆铁和这堆木头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上,那么,它们在空气里称得的结果是正好平衡的。

但是,我们都有知道,任何物体放在空气里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

因此一个物体的真正重量,应该是它在真空里称出来的重量。

可是我们平常所指的重量,都是在空气里称出来的。

既然是在空气里称的,就要受到空气的浮力作用,所以它的重量就要减小。

根据阿基米得原理,物体在空气里所受的浮力,...等于这个物体所排开的空气的重量;也就是说,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等到于物体的真实重量减去物体所受的浮力。

此题中,木头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所以木头所受的浮力大于铁的浮力,因此,木头的真正重量,应该等于1吨重加上木头所受的浮力;而铁的真正重量,应该等于1吨重加上铁所受的浮力。

1吨铁大约占八分之一立方米的体积,1吨木头约占2立方米。

它们的浮力相差约2.3千克力。

所以1吨木头的真正重量,就比1吨铁的真正重量约重2.3千克。

“数液滴法”测密度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腊块、两个玻璃杯、足量的水、细线、针、一个长约20厘米的用在自行车气门芯上的软胶管。

你有什么办法测出石蜡的密度?方法:1、在玻璃杯A 中注满水,用细线拴上石腊,使其漂浮在水中,这时杯A中要溢出一部分水。

接着将石腊从水中提出来,将另一玻璃杯B 垫高,并倒入一定量的水。

然后,利用虹吸现象将玻璃杯B中的水通过软胶管引出来,一滴滴地流入A 中,如图。

直到将杯A 注满为止,记下水滴数n 1。

(实验前,最好先试滴几次,可通过调节出水管口.的高度,从而控制水流的速度,使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

)2、用针将石腊按住,使其浸没在玻璃杯A中,此时A杯中有水溢出。

接着用细线将石腊提出来,用同样的方法(保持同样的水流速度),将A杯注满水,并数出水滴数n2。

3、设石腊的密度为ρ0,体积为V蜡,水的密度为ρ水,石蜡排开水的体积是V水。

当石腊漂浮在水面时,根据阿基米德定理,得:ρ0gV蜡=ρ水gV水。

由于每滴水的体积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得出V蜡/V水=n2/n1,因此,石腊的密度ρ=ρ水·n1/n2第三课时如何测蜡块的体积题:测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蜡块的体积,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呢?要求,方法尽可能多,测量方法要合理。

方法一:用“排液法”测出蜡块的体积。

由于蜡块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可以采用“按压法”或“沉锤法”。

方法二:还是采用“排液法”。

这时,可直接找一个密度比蜡块小的液体来测量,如利用酒精等。

方法三:利用“排沙法”开始往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沙,测出沙的初始体积,然后再将蜡块浸没在这些沙中,测出沙与蜡块的总体积,从而算出石蜡的体积。

方法三:利用“查表法”。

先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再从密度表中测出石蜡的密度,从而算出石蜡的体积。

... 方法四:利用“变形法”。

将蜡块熔化后,倒入一个规则器皿内,等凝固后取出,用刻度尺算出体积。

方法五:利用“比例法”。

先用天平测出蜡烛的总质量M,然后用小刀把蜡块切成一个规则物体,测出长、宽、高算出体积V0,接着用天平测出规则物体的质量m0,最后根据公式V=MV0/m0。

方法六:利用“溢水法”。

找一个溢水杯,装满水,将石蜡按入水中,使水溢出,并用量筒接住,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就行了;也可把溢出的水用烧杯接住,用天平设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从而计算溢出水的体积,此体积即为石蜡的体积。

用数学思想解答一道物理题例: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叠圆形金属片,最下面一块的重力为G,面积为S,它相邻的上面一块金属片重G/2,面积为S/2,……。

如此类推,即金属片的重力和面积逐渐减半,一直叠下去。

求每块金属片下表面所受压强之比为多少?解析:依题意,从下往上数,每块金属块的重力分别为:G、G/2、G/4、G/8、……G/2n,此题如用无穷等比数例公式求解,显然很好,但由于初中生没有学过这一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可以从一古代数学思想入手,巧妙地解答此题。

我国古代数学中曾有“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它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棒,如果每天取前一次的一.半扔掉,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将它分完。

显然,如果把扔掉的木棒全部合在一起,其数值应该为1,根据这一思想,我们不难得出,桌面所受重力为:G+G/2+G/4+G/8+……+G/2n=2G第一块金属的上表面所受总重力为:G/2+G/4+G/8+……+G/2n=G依次类推,第二块、第三块的上表面所受重力为:G/4+G/8+……+G/2n=G/2G/8+G/16+……+G/2n=G/4……………………………而从桌面往上,各金属块下表面的面积依次为S、S/2、S/4、S/8……+S/2n因此,各金属块下表面所受压强应为:2G/S。

即各金属块所受压强之比为1:1:1:……1。

第四课时不估不知道,一估吓一跳题1:估一估,你大拇指指甲上所受的大气压大约为多大?相当于1根鸡毛重?一支钢笔重?还是几斤酒重?解:人体大拇指的面积约为1厘米2左右,大拇指所受的大气压强约为P0=1.01×105帕,则大拇指上所受的压力约为:F=P0S≈1.01×105帕×1×10-4米2≈10牛小小一个大拇指表面上承受的力约为1千克力,相当于一..对礼品酒吊在你的大拇指上。

你说大不大!题2:如果把你雕成一个等大的石像,花费的石料约为M0千克,现在需要重塑这个石像,使它的身高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这时所花费的石料应是原来的几倍?2倍?4倍?还是8倍?解:由于身高变为原来的2倍,则其长和宽也应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总体积应变为原来的8倍,所以这时花费的石料是原来的8倍!你猜对了吗?题3:你来到这个世界后,始终“霸占”着一定的空间,如果某一天,你“脱胎升仙”了,那么你所“腾让”出来的这个空间,所装的空气为多重呢?显然,这个重力就是你每时每刻都受到的一个浮力,它相当于一根大头针重?一个鸡蛋重?还是一瓶酒重?解:根据F浮=ρ空气gV排.而V排= m人/ρ人又∵ρ人与ρ水大致相等,故:F浮=ρ空气g× m人/ρ水m人=50千克,代入数据可得:F浮 = =0.65牛0.65牛顿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力,你猜对了吗?题4:如果把教室内的空气放在一个特制的大天平的左盘内,让你站在天平的右盘,请你猜猜哪边重?解:估计教室的长为10米,宽为6米,高为3米,则根据F空=ρ空·gV排=(1.29×10×3×6×10)牛=2322牛大约相当N个中学生的重力,则N= 2322牛/500牛≈5个你必须喊上你的四个同伴,才能和教室内的空气配重! ... 题5:大象的重力可达6.0×103千克,鲸的重力可达1.5×10 5千克,它们各是你的重力的多少倍?解:一头大象相当于N1个中学生的重,一头鲸相当于N2个中学生的重,则N1= 6.0×103千克/50千克 =120倍N2=1.5×105千克/ 50千克=3000倍一头大象居然相当于2~3个班的中学生的总重量,一头鲸居然相当于1~2个学校的总人数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