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内涵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
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
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特点
(一)教师角色是规范性和自主性的统 一

“规范性”: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必须按照 特定社会的要求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 “自主性”:教师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 权。 要求:教学既要遵循国家要求,又要发挥创
价值均衡的专业形象
教师:我们不想再要什么称号了!
http://www.sohoo.com
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把教师当作偶像来崇拜,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 说法,还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列。,这种圣化光环使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达到 了苛求的地步。极少数教师的丑闻成为媒体热炒的对象。 从“臭老九”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反映不同时期 对教师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如今又私下流传如“眼睛蛇”的称呼。当前,越来 越多的教师呼吁社会为他们摘下他们头上的“伪圣光环”! http://www.sohoo.com
支配和控制。
2.西方现代教师角色观
理论流派 教师角色观
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 实用主义 批判理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者、探 究者、有力量的思想者
促进者、引导者、教学艺术家 学习者、反思型实践者 变革者
3.当代西方教师角色定位
类别 社会角色 角色 教师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 发展的角色 学校角色 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 学管理人员(如校长)和社区的合 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 课堂教学角色 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 的“引领者” 自我职业角色 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重塑
网友点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 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 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以前 看《新星》,里面有一个乡长,许诺要提拔一个女教师做售 货员。现在看起来觉得滑稽,但却映射出了当时的现实。在 一个商品短缺的年代,售货员手中自然握有一定的权力,自 然要比教师尊贵。而当我们想要提高老师的地位时,不从根 本入手,只是从道德层面上提一些口号,不仅使我们看到了 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严重悖离,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教育。 而且这种类似颁发贞节牌坊的形式,依然让我们嗅到了封建 的味道,感觉到了等级思维。对教师的一味拔高,正如我在 另一个帖子里所讲的,是把老师送上的神坛,而神坛从来都 是祭坛的同义词,一同陪祭的,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 ——参见《中国教育十大谎言(1)》,作者: zhaoxiaoan ,时间: 2005-07-10 11:05:11 原载: www.zhaoxiaoan.pim.cn


(二)对话者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 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单 向传递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民主平等的姿 态走近学生,创设有利于展开对话的环境 氛围,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对话实现师生的 共同成长。
但这不等于简单的“满堂问”、“满堂答”

(三)开发者
(1)教师可在课堂上创造性对课程资源进行加工 (增、删、并、换、改、调)
为此,我们还需要学习国外、国内的教师 角色观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特征。
第二节 西方传统教师角色观
西方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演变的主线是: (一)教师是“神父”
(二)教师是 “专家”
(三)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
(四)教师是“教育环境的设计师和规定者”
(五)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西方传统教师角色观的中心是强调教师对儿童的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
本章主要内容

1.教师角色的内涵与特点 2.西方教师角色观的演变


3.中国教师角色观的演变
4.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本章学习目标
(一)了解教师角色的内涵和特点;
(二)把握国外教师角色古观的历史演变; (三)学会批判性分析我国的传统教师角色观 以及多视角理解我国现代教师角色; (四)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精神, 把握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向和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要增强专业意识,养成专业精神,信守专业道 德,加强专业学习、研究和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 水平和教育服务的质量。
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观的创新
(知识、智力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课程内容观的创新
(繁、难、偏、旧 → 发展性、现实性、生活化)
→ 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结构观的创新 (4)课程资源和课程管理观的创新
→ 国家、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学校三级课程)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 国家统一研制课程
(5)教学方式观的创新
(接受学习、应试教育 → 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 → 发展性评价、重自我评价)
其要义在于教师不能“包办”,该由学生 完成的,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 教师的在其中主要作用是“组织”。

(五)合作者

1.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与学生的合作
新课程师生关系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师从 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平等的合作伙伴。 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实 现目标。
(6)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重定量、重知智力发展、重甄别选拔
2.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

(一)引导者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以讲授为主导的 教学,应当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教 学。 由此,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 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陪 衬”


2.我国现代教师角色观

(1)社会视野中的教师角色(请见教材第一章中 的表格:教师角色的类型与特征)。
(2)师生关系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教师既是知识 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导航者; 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既是知识的 给予者,更是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是因材施 教者。 总体来看,现代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多样化的。
积极之处: “园丁论”强调了教师在教学 中,应当为学生准备田园式的宽松学习与 成长环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 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不足之处:它弱化了教师的作用。相对于 工程师论来说,园丁论呈现出某些矫枉过 正的倾向。

(4)“一桶水论”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积极之处:这一隐喻要求教师的职业能力与知识储备,必 须在“量”的方面满足教学要求。 不足之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应试教育下的教师素质要求。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再将教师和学生分别看成“倒水者” 和“接水者”显然是不恰当的。同时,在终身学习的背景 下,将教师的知识储备看成静态的“一桶水”的观点也是 错误的。 现代社会的教师应该从“倒水者”转变为“挖泉人”。教 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让自己和学生都成为 永不干涸的泉水。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重点:教师角色的内涵和特点 的理解;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 师角色转换的科学认识。
(二)本章难点:我国的传统教师角色隐 喻及评析。

本章的内容要点与讲解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内涵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
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注重 课程的适切性,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以课程开发者的 身份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并实施具体 课程方案,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具体教 育情境。 (2)教师参与开发地方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

(四)组织者

在这里,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实质上 就是指,通过媒体设计、情境创设和教学 活动设计等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 得课程内容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发展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要承担 的职责越来越多,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处于 不断更新之中。 要求:与时俱进地调整和转换自身的角色。


(四)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模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长 效性,很难即时看出,很难精确评价。
弥散性:就是指教师的角色责任、工作时 间、空间等没有清晰界限。 要求:要正确认识这种特点,避免引发教 师角色的内在冲突,避免因缺乏满足感、 成就感而产生消极情绪和职业倦怠。
(六)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做一辈子教师”就必须“一辈子学做教 师”。 教师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 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楷模。


(七)研究者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问 题和困惑,学生也会提出很多他们不能解决 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研究,成 为一个不断研究、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
积极意义:“工程师论” 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 作是高尚的,是发展学生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 发展。 不足之处:它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 育中的作用,认为教师可以按照一定方案任意塑 造学生的精神。但实际上,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 的执行者,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限。

(3)“园丁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1)“蜡烛论”

积极之处:“蜡烛论”这种教师角色定位 强调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提高 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尊师重道” 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
不足之处:将教师无限拔高,带有将教师 抽象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 质生活、经济地位及其持续的专业发展。

(2)“工程师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人的教师”的统 一

教师角色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结构,教师形象是“作为教师的 人”和“作为人的教师”这两类角色交错、冲突而又协调共 存的统一体。 从前者来说,应当尽力避免“君子、圣人”式的教师角色定 位,使教师角色定位走向“实实在在”。 从后者来说,应当实现教师角色的强化,提升专业形象,努 力改变传统的“教书匠”形象。


(二)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人格化特征: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
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 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要求:教师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充分发挥崇高人格的教育作用。

(三)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多样性:“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 者”、“纪律执行者”、“青少年的知己和朋 友” 等角色。



上述有关教师角色特征的论述,意在帮助 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究竟是“谁” ,只有 在此前提下,才教师能自觉地按照自身的 角色规范和要求去开展职业活动。 但是,对于当今的我国教师来说,仅仅了 解自身角色的一般特征已经远远不够了, 必须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国际比 较,才能找准自己的坐标位置。


西方教师角色定位的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2

案例3:英国博航特学校教师 PK 中国教师
第三节

中国教师角色观的演变
在我国历史上,有几种典型的教师角色隐 喻折射出人们对于教师角色的传统认识。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教 师角色隐喻的积极意义和不合理之处加以 反思,以有利于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具有 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

学以致用

联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析 下列案例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第一章结束!
教师角色形象的古今对比

(1)师表形象:学为圣贤的道德楷模→
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

(2)师道形象:慈爱威重的师长权威→ 民主互动的良师益友

(3)师职形象:价值悖离的圣职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