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
全县开展教师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五篇范文
![全县开展教师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23412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1.png)
全县开展教师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五篇范文第一篇:全县开展教师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潜心执教全心帮扶——全县开展教师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县委发起帮扶贫困学生的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贫困儿童,一头连着教师,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的真情。
李静,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如花般的童年本该享受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
父亲本是一个年轻体壮的劳动者,由于疾病的折磨现已变得弱不禁风,连生活都得靠年买的爷爷、奶奶接济。
母亲看着这个这个疲惫的家庭,撒手离开了家—另嫁他人,使得这个还有一丝依靠的家庭失去了支撑,也使李静同学的生活处处陷入困境。
面对这一切,班主任乔春玲老师看在眼里,惦在心里,主动联系学校领导,挑起了这个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困难。
她的衣服新了,书包新了,文具盒也新了……但更多的是多了一份人间的关爱,生活中总有一双眼睛呵护着这个小姑娘。
从此,李静同学的脸上也增添了灿烂的笑容。
其实,在这之前,乔春玲老师已经帮扶着一名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
“只要学生有困难,我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对以后的帮扶之路,乔春玲信心更加坚定。
第二篇:2016年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小学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我校每年都开展帮扶贫困学生的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贫困儿童,一头连着教师,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的真情。
王海玲,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如花般的童年本该享受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
父亲本是一个年轻体壮的劳动者,由于疾病的折磨现已变得弱不禁风,连生活都得靠年买的爷爷、奶奶接济。
母亲看着这个这个疲惫的家庭,撒手离开了家—另嫁他人,使得这个还有一丝依靠的家庭失去了支撑,也使王海玲同学的生活处处陷入困境。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5篇范例)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3d3113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5篇范例)第一篇: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三篇一、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根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指导精神和栗教字 86 号,388 号等文件要求,我校成立了以 xxx 校长、xxx 书记为组长的教育扶贫、助学扶智工作领导小组,教师与建档立卡户在校子女一对一结对帮扶。
二、做好了建档立卡户的摸底工作1、多次召开行政会和教师会安排教育扶贫工作。
2、开学伊始,对学生是否属于建档立卡户子女进行摸底,建立台账。
涉及精准扶贫户26户,学生39人,其中xx村12人,xx村2人,xx村8人,xx村5人,xx 村 3.人,xx 村 8 人。
建档立卡户子女在外地就读人数:xx 村 7 人,其它 5 个村有人。
3、通过家访和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其家庭的具体情况。
三、做好了教育扶贫的宣传工作1、2018 年 9 月 12 日下午召开建档立卡户学生家长会,就教育的资助政策进行讲解和宣传,并向建档立卡户发放慰问品。
2、下户发放了教育扶贫(资助)工作手册、宣传挂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张贴了一对一帮扶联系卡,部分老师还自己掏钱送物进行慰问。
3、帮扶教师与帮扶对象家长经常有电话联系,解决他们的疑问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4、完善了建档立卡户档案袋。
5、各班召开了《教育扶贫助学扶智》的主题班会并出了一期主题黑板报。
6、校园内悬挂了有关教育扶贫的横幅,制作了教育扶贫的宣传栏。
7、做好了建档立卡户学生的资助工作,并按要求进行公示,相关材料存档。
8、2018年元旦,行政人员走访慰问建档立卡户;10月17日扶贫日,走访部分建档立卡户,了解家庭贫困情况。
四、做好了教育扶贫的建档工作1、建立了建档立卡户在校就读学生的台账。
2、填好了教师下户帮扶记录表。
3、帮扶教师撰写了帮扶心得。
4、对帮扶活动的图片、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汇报为了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有关扶贫工作要求,学校多举措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7dd4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1.png)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篇一】“某某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某某县某某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近日,面对某某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某某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
某某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5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6名,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
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1237.6万元,受助学生19391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13769人次。
“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投入9890.3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136.4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169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2022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教育扶贫优秀典型材料(3篇)
![教育扶贫优秀典型材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4f429a376baf1ffd4fad23.png)
教育扶贫优秀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优秀典型材料第一篇:朱亚敏,女,汉族,系乾县阳峪新店小学教师。
该同志于2017年9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和学校表彰,她坚守教育一线,无怨无悔,悉心培育着每一个她心爱的小宝贝。
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在常人眼里,她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她所做的一切,却让人不由得感动。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朱亚敏同志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肯定。
张玥同学是朱亚敏同志的帮扶对象之一,孩子家庭贫困,父亲出外打零工,长期不回家,祖父母长期患病,服药不断,母亲一人在家照顾老小,很是劳累。
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样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心理极为脆弱,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朱亚敏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她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中都深切关注她全家的生活,与其谈心,鼓励她坚定信念,好好生活,因此张玥母亲每次见到她都亲切地叫她“姐姐”,告诉她家里遇到的困难以及现在家庭的改善情况,她深知朱亚敏同志对她家的竭力帮助和巨大作用。
在学校,每天中午饭后都能看到朱亚敏同志给精准扶贫户子女张玥,张敏,张敬豪等个别辅导的身影。
张玥性格内向,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学习方法不正确,成绩很不理想,朱老师抓住她书写认真规范,遵守纪律等优点鼓励她重拾信心,努力做好其它的一切,每天取得小进步,逐步提升她自己。
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进步很大,令人欣慰。
张敏同学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平时大多出门做泥瓦工活,孩子和八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其父亲和祖母均为文盲,在孩子学习上都力不从心,孩子家教不严,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甚至多次将老师批阅的评语及时间用透明胶带提掉以应付充数,师生发现了她还死不承认,见于这种情况,朱亚敏老师决心用爱感化她,经常与之谈心,给她梳头洗脚,辅导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小顽固”终于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整天一见朱老师就大老远笑着打招呼,听话懂事得像变了个人似的。
教育部扶贫_案例(3篇)
![教育部扶贫_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f6df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f.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学生的发展。
为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教育部积极投身于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贫困地区教育振兴。
二、案例概述某省X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
长期以来,X县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学生升学率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教育扶贫工作。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施精准扶贫,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利(1)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
对X县所有贫困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确保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
(2)实施“雨露计划”。
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学校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力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开展教师培训。
针对X县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优秀教师。
通过设立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任教。
(3)加强教师待遇保障。
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实施“薄改”工程。
对X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学校硬件设施。
(2)开展“校际结对”活动。
鼓励城市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实现资源共享。
(3)推广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方式,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4. 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1)推进课程改革。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减轻贫困家庭学生负担。
(3)加强学校管理。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案例成效经过五年的教育扶贫工作,X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1. 贫困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入学率、升学率显著提高。
初中教师教育扶贫案例(3篇)
![初中教师教育扶贫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ed37b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扶贫。
我国某省某县某初中作为一所农村初中,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走出大山,实现人生价值。
二、案例描述1. 贫困学生现状该校贫困学生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艰苦,学习资源匮乏。
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危险。
2. 教师团队该校教师团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关心贫困学生,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在扶贫工作中,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
3. 教育扶贫措施(1)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教师们主动与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在课余时间,教师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答疑问,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组织爱心捐赠活动教师们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3)开展特色课程针对农村山区学生的特点,教师们开设了特色课程,如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等,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家校合作教师们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4. 教育扶贫成效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该校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顺利升入高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1)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扶贫工作中,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2)教师是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在贫困山区,教师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内涵,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教师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
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3篇)
![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839c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01.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则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展示了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教育振兴的过程。
二、案例概述案例地点:贵州省某贫困县案例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案例对象:该县全体中小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案例目标: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助力脱贫攻坚。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精准识别,摸清底数为全面掌握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教育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教育扶贫调研。
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摸清了贫困家庭学生底数,为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2. 实施教育资助,减轻家庭负担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
同时,对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为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教师培训、教师支教等工作。
一方面,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为当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4.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教育部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改善办学条件。
为贫困地区学校配备教学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优化教育环境。
同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5. 推进教育信息化,缩小城乡差距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网络接入、远程教育等资源。
通过远程教育,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 强化就业指导,助力学生就业针对贫困地区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举办招聘会、就业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能力。
教育扶贫帮扶案例
![教育扶贫帮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0bc0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1.png)
教育扶贫帮扶案例第一篇:教育扶贫帮扶案例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XX学生,是一名八岁的男孩。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原因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全国教育扶贫法案例(3篇)
![全国教育扶贫法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f3e23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将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2019年,全国教育扶贫法正式实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师资培训等措施,确保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省作为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扶贫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概述四川省某县,位于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该县共有贫困村30个,贫困人口2.5万人。
近年来,该县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扶贫法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三、具体措施1. 实施教育资助政策该县根据全国教育扶贫法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
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
同时,对高中阶段以上教育阶段的学生,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助学金资助。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该县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
对30个贫困村学校进行了校舍改造,配备了教学设备,提高了教学质量。
此外,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3. 实施教育扶贫项目该县结合实际,实施了多项教育扶贫项目。
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偏远山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设立“爱心图书角”,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扶贫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4.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为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该县加强了职业教育培训。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同时,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5.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长效机制该县建立健全了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持续开展。
一是建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教育扶贫工作;二是制定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精品-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
![精品-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64990db307e87101f69688.png)
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篇一】自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感人的事迹,也涌现出了很多很多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
XX镇张家中学的XX同志,便是这诸多优秀教师当中的一名,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教师的神圣使命,使青春流光溢彩;用一颗虔诚的爱心,勇于担当履行了教师的做人之道。
“折翼”天使心生怜悯XX是XX镇正河村六组的一名智障孩子,刚出生就被抱养。
天有不测风云,在三岁的时候,肢体发育出现了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智力出现障碍。
目前虽然15岁有余,但是基本的生活起居诸如吃饭穿衣之类还得靠其养父照料;其养父朱志宏属文盲,主要靠卖苦力挣钱养家糊口,左眼在务工过程中受伤,这给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致使患上白内障,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也属于文盲,眼瞎耳聋,瘫痪在床,靠朱财瑶的养父照料生活起居;其养母在朱财瑶尚未被抱养之前就离开人世。
面对如此情境,她的怜悯之心也油然而生!送教上门爱心助力朱财瑶这样的孩子,或许会被很多人遗忘,但是好的时代不会忘记,好的教育不会忘记,好的老师更不会忘记。
教育扶贫的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享受教育的权利。
肩负重任,携带爱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XX和她的同事,便有缘踏上了送教上门之旅。
金秋10月的第一次送教上门,朱财瑶见到沈老师就东躲西藏,于是她见机行事,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半个多小时后,孩子主动走到气喘吁吁的沈老师的面前,开始摆弄着沈老师衣服上的扣子,对着老师露出了傻傻的笑容,先前的恐惧之心荡然无存。
于是,沈老师顺势利导,让同事拿来了梳子,给孩子梳起了头发,扎起了羊角辫,用温水帮孩子洗脸,和孩子拍照留念,记录下幸福又难忘的一刻。
孩子看着照片的自己,露出了更加灿烂的笑容!有了这一次,以后就好办多了。
11月初,沈老师早早的就提着小黑板,给本该学习初中内容的朱财瑶教起了一年级的拼音a o e,由于孩子智力有障碍,跟读时的发音总是不准确,沈老师硬是凭着一颗耐心,放慢节奏,张大嘴巴,做好口型,一字一节的教读,连同事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有耐性。
新学生教育扶贫经验材料范文精选7篇
![新学生教育扶贫经验材料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a876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a.png)
学生教育扶贫经验材料范文精选7篇5学生教育扶贫经验材料范文第一篇篇一:一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
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
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学习中多动脑、多练习、多复习、多运用,教师的信任是对后进生人格的尊重,他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本学期做好学困生的工作:1、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目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2、查漏补缺,对症下*;3、补课要课内外结合,以课内为主,并和优生结对子;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在课内,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有一些训练、发言的机会;5、对他们一视同仁,不歧视,多鼓励,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上进心,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激励他们进步。
6、组织他们学习中外名人发愤苦读的故事,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7.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善于学生教育扶贫经验材料范文第二篇篇一:龙泉一中扶贫帮困工作总结学校党支部、校长室按照调武陟县教育局的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响应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
由荆所荣校长任组长,王习庚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各班主任、广大教师积极响应。
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中心校教育扶贫工作案例(3篇)
![中心校教育扶贫工作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9311b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9.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旨在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心校作为教育扶贫的主战场,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以某县中心校为例,探讨其教育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二、案例概述某县中心校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该校共有教职工50人,学生600人,其中贫困学生占比40%。
近年来,该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工作措施1. 实施教育资助政策中心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具体措施如下:(1)对贫困学生进行家庭走访,核实家庭经济状况,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2)设立“爱心基金”,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
(3)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住宿、校服等,减轻家庭负担。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如体育、美术、音乐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实施“一对一”帮扶。
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优秀教师进行辅导,提高其学习成绩。
3. 加强学校管理中心校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
(2)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师生安全。
(3)加强后勤保障。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开展社会扶贫活动中心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
(1)与爱心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
(2)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工作成效1. 贫困学生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实施教育资助政策,该校贫困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毕业率逐年提高。
扶贫教育工作案例(3篇)
![扶贫教育工作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472e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7.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学习生活条件较差,心理和生理发展受到影响。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扶贫教育工作,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政策保障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各级教育部门联合民政、扶贫等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年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等信息。
通过调查,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关爱措施提供了依据。
3. 优化教育资源,改善留守儿童学习条件(1)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
对农村学校进行改造升级,改善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配备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3)开展特色教育,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组织各类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灵成长(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
邀请心理专家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2)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
在农村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家校联系,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5. 强化社会支持,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合力(1)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精品-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
![精品-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64990db307e87101f69688.png)
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教育扶贫先进事迹5篇【篇一】自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感人的事迹,也涌现出了很多很多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
XX镇张家中学的XX同志,便是这诸多优秀教师当中的一名,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教师的神圣使命,使青春流光溢彩;用一颗虔诚的爱心,勇于担当履行了教师的做人之道。
“折翼”天使心生怜悯XX是XX镇正河村六组的一名智障孩子,刚出生就被抱养。
天有不测风云,在三岁的时候,肢体发育出现了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智力出现障碍。
目前虽然15岁有余,但是基本的生活起居诸如吃饭穿衣之类还得靠其养父照料;其养父朱志宏属文盲,主要靠卖苦力挣钱养家糊口,左眼在务工过程中受伤,这给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致使患上白内障,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也属于文盲,眼瞎耳聋,瘫痪在床,靠朱财瑶的养父照料生活起居;其养母在朱财瑶尚未被抱养之前就离开人世。
面对如此情境,她的怜悯之心也油然而生!送教上门爱心助力朱财瑶这样的孩子,或许会被很多人遗忘,但是好的时代不会忘记,好的教育不会忘记,好的老师更不会忘记。
教育扶贫的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享受教育的权利。
肩负重任,携带爱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XX和她的同事,便有缘踏上了送教上门之旅。
金秋10月的第一次送教上门,朱财瑶见到沈老师就东躲西藏,于是她见机行事,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半个多小时后,孩子主动走到气喘吁吁的沈老师的面前,开始摆弄着沈老师衣服上的扣子,对着老师露出了傻傻的笑容,先前的恐惧之心荡然无存。
于是,沈老师顺势利导,让同事拿来了梳子,给孩子梳起了头发,扎起了羊角辫,用温水帮孩子洗脸,和孩子拍照留念,记录下幸福又难忘的一刻。
孩子看着照片的自己,露出了更加灿烂的笑容!有了这一次,以后就好办多了。
11月初,沈老师早早的就提着小黑板,给本该学习初中内容的朱财瑶教起了一年级的拼音a o e,由于孩子智力有障碍,跟读时的发音总是不准确,沈老师硬是凭着一颗耐心,放慢节奏,张大嘴巴,做好口型,一字一节的教读,连同事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有耐性。
教育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
![教育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3b659033687e21ae45a949.png)
教育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事迹和成绩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做了什么;典型经验材料以先进对象的经验和做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怎么做。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教育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扶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蒋海斌同志,中共党员,系哲桥镇中心学校总务处主任,是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2017年以来,蒋海斌同志担任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负责人,在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和扶贫办公室领导和指挥下,把哲桥中心校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1.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自己为主要负责人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让教育扶贫工作有了大脑。
2.修订并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各校校长(园长)为教育扶贫第一负责人,确保扶贫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扶贫资金发放公开透明,确保资助对象(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百分之百享受资助。
13.高标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扶贫工作事情繁杂琐碎,但蒋海斌同志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是临时性的工作还是突发性事情,他都能及时完成。
在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和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信息上报中,不管是学生信息录入、还是学生信息修改都做到了及时和准确。
他积教育扶贫各项活动;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他不但在中心校校长会议上着重指出,而且还下到各小学检查,确保国家政策宣传到位。
在四包活动中他和普通老师一样,参加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活动,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
在一季一专题活动中,参与教育局督导检查小组,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好评,组织和参加了98助学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并捐献了自己的爱心。
4.及时准确按要求上报各项数据,为教育扶贫资金的发放提供了依据。
确保入学的适龄儿童中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分之百享受资助。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湖南省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和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填报准确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篇一】教育是贫困学生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脱贫攻坚教育为先,积极践行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突出精准施策到点、帮扶措施到位,强化“生活资助、励志疏导、学业辅导、职业引导、家校联动”五大举措,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经济资助,亲身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爱,确保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取得实效,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
一、扩面增效,做好教育扶贫加法教育扶贫加法就是助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资助做加法。
惠民资助不遗余力。
坚持应帮尽帮、应免尽免、该贷则贷的原则,xx县县委、县政府特别关心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2014年投入资金3061.88万元,受益学生283149人次;2015年投入资金3769.22万元,受益学生298600人次;2016年投入资金4202.66万元,受益学生288120人次;2017年投入资金4644.18万元,受益学生427575人次;2018年投入资金5073.31万元,受益学生421974人次。
2019年春季学期投入资金2221.295万元,受益学生33029人次。
补齐资助政策短板。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补天窗”政策,补齐国家政策短板,统筹安排资金对国家资助政策没有覆盖到位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覆盖资助,补齐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能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天窗、弥补非普惠性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不能享受资助的政策天窗,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县财政投入资金712.62万元,受益学生13719人。
2018年,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考报名费16.6万,受益学生3436人,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费309.25万元,受益学生24778人次。
为确保资助不遗漏一人,2018年秋季学期,xx县对劝返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和我县户籍在县外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发资助金59.5万元,资助人数1062人。
目前,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了国家规定的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控辍保学凸显成效。
一是对全县6-16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专项摸底排查,构建了精准精细的动态大数据管理机制。
二是全面实施“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驻村干部、驻村扶贫队长-村民”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双线控辍”机制,大力推进“三帮一”劝学行动。
为实现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2018年秋季学期,xx县在“三帮一”劝学基础上,再次实施“四包一”(乡镇负责人、村委负责人、学校领导、班主任或教师包劝一名辍学学生)、“三签字两盖章”(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委党支部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分别签字,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分别盖章)的举措,全面排查自2015年以来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取得明显效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189名全部劝回返校就读。
同时对生活无法自理的适龄残疾少儿积极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活动,帮助715名残疾儿童实现就读,其中498人(特校59人,普通学校439人)残疾儿童实现在校就读,送教上门217人。
目前,全县没有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
二、降负保学,做好教育扶贫减法教育扶贫减法就是帮贫困家庭学生心理负担做减法。
励志教育常抓不懈。
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心理,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
对此,全县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励志教育,召开教育扶贫“学有所成”专项帮扶教师培训会、学生见面会和座谈会10815次,组织励志主题班会2881次,开展贫困家庭学生心灵辅导73648人次。
结对帮扶精准到位。
建立精准扶贫“学籍卡”,入村入户摸实学生家庭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制定师生结对帮扶“任务单”,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业辅导和学法指导,明确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X”帮扶,并将帮扶效果与年度考核、绩效挂勾。
目前,全县安排结对帮扶教师4830人,教师辅导已经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均有所提升和改善。
家校互动凝聚合力。
结对帮扶教师入户家访、电话沟通,对家长进行精神鼓励、文化引导,为学生学业进步营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教师进行家访33905人次,平均家访达6次以上,真正做到了教育扶贫“12356”(12356”模式简称为“一单、两联、三卡、五帮、六类”,即一份名单---“师生结对帮扶名单”、两个联系---“结对教师与家长、结对教师与政府安排的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联系、三种宣传---“家校联系卡、资助政策明白卡、帮扶手册”的宣传与填写、五大帮扶---五个100%“贫困家庭学生数据100%精准、师生结对100%互动、上门家访100%到位、手册填写100%准确、学生家长100%知晓”和五大措施“生活资助、励志疏导、学业辅导、职业引导、家校联动”、六类资助---“学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大学”的资助。
)工作提示卡到村入户,互动联系卡入户上墙,资助明白卡家喻户晓。
爱心帮扶雪中送炭。
做有温度的教育扶贫一直是我们xx县教育工作者的既定方向。
在“学有所成”大家访大调研活动中,教师参与度、效果能见度不断提升,教育扶贫有了温度和厚度。
正如一名教师在家访日记中写到:家访的一个孩子4、5点就起床帮爸妈做早餐卖早餐,一看老师去他家里就哭。
全家挤在一个非常小的瓦屋,而厕所是用一些柴草围起来的一个坑,处境令人心酸。
教师们深有感慨: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扶贫宣传创新举措。
在扶贫宣传力度上不断加大,近年来,全县教育系统制作了宣传手册20000份,家校互动联系卡、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各20000张,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展板619块,采用一块牌子(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牌子)进村(一个自然村一块牌子)、一张卡(家校互动联系卡)上墙(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张卡)、一张(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卡入袋(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专用袋里都装有一张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广泛宣传了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确保教育扶贫“学有所成”专项帮扶国家资助政策对村民和师生宣传的全覆盖。
三、强化造血,做好教育扶贫乘法教育扶贫乘法就是促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做乘法。
提升综合素质助成才。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能稳定就业,这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
近年来,xx县出台了“两后生”培养等向贫困学生倾斜的招生政策,推动职业教育大跨步发展,“功能型”“造血型”教育扶贫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订单式”技能培训,1440名贫困家庭学生走上了就业岗位。
二是推行“点菜式”技术惠民。
2327名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实用型技术培训,并全部推荐就业。
三是积极响应省市精准扶贫要求,推荐204名建档立卡贫困初中毕业生到上海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就业。
四是全面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从2017年起每年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30名。
提升技能素质促就业。
xx县职校以“学好一门技能,成就一个梦想,脱贫一个家庭”为理念,加强指导贫困家庭学生专业选择,优化学业辅导,增强就业能力,精心寻找就业门路,热心牵线搭桥,积极扩宽与广州翔实通讯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合作办学,90%的毕业生被企业抢先聘用,基本实现学生毕业即可就业。
【篇二】xx县位于xx南部,地处xx市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xx同志的故乡,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总人口108万。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19所,在校学生(幼儿)15.2万余人。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做到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个孩子。
一、组织保障到位党政重教,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特别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以“扶志”“扶智”“扶技”“扶业”为核心的“四扶四建”扶贫新举措,要求以“六个全覆盖”“六个必到户”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财政、扶贫、人社等10余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县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县“四大家”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联系中小学校,各后盾部门(单位)每年至少为基层学校办好2-3件实事好事,县委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的良好氛围。
县教育局成立了控辍招生、学校建设、学生资助、扶贫工作队等10个专业组(队),明确了任务目标,压实了工作责任,凝聚了工作合力。
二、源头治辍到位高度重视残疾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入学问题,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扎实做好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
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校“四位一体”的控辍保学机制,严格执行辍学学生实时报告、动员复学、动态销号等制度,认真落实关爱帮扶、返校复学责任人,确保了工作有人抓、能落实、见成效。
出台了《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通知》按照“一校一对策、一生一帮扶”的工作要求,建立干部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联动机制,采取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将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外出务工家庭的适龄少年儿童作为控辍保学的重点,组织干部教师,精准帮扶,不仅关注学生“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关注学生“精神贫困”,将物资资助与精神激励、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习有人辅导、思想有人引导,生活快乐,健康成长。
2016年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辍学率均为零。
三、精准资助到位通过采取奖、贷、助、免、补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的工作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因贫失学。
2016年来,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62亿元,惠及贫困学生25.49万人次;共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970余万元,惠及学生9400人余次。
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昌世助学基金会、xx祁商商会、葆春慈善基金会、xx县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大忠桥镇明德扶贫基金会、下马渡镇旭日教育基金会等社会扶贫组织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2013年来,县教育基金会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428.4万元,惠及贫困师生1.3万人次,仅2019年筹集社会资金371.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150人,帮助7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篇三】xx市地处湘中腹地,地域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现有在校(园)学生(幼儿)77193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启智,教育扶贫作为“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