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荷载例题

合集下载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

计算如图所示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风荷载及合力作用位置。

18层房屋总高度为58m ,地区的标准风压20w =0.64m KN ,风向为图中箭头所示
解:每个表面沿建筑物高度每米的风荷载是
z z 0iz si i i w =u u w cos B βα
其中w 0=1.1×0.64=0.7KN /m 2(《规范》中的基本风压是普通建筑,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应乘以1.1的增大系数)
首先计算0si i i u w cos B α,按照8块表面积分别计算风力(压力或者吸力)在y 方向的投影值,投影后与y 坐标正向相同取正号,反之取负号,表面序号在O 中注明,计算如表1-1所示,
风力合力作用点距离原点 x 0=466.80/29.16=16m 框架剪力墙的基本周期的近似取值为0.07N,N 为结构层数
T=0.07×18=1.26s W 0T 2=0.7×1.262=1.11KN ·s 2/m 2 查表的ξ=1.45 B 类地区,v=0.35
i i z z z i z i z w =u w =u +=u +0.7629.16/m H H W KN H H βξν⎛⎫⎛
⎫⨯ ⎪ ⎪⎝⎭⎝⎭∑∑
计算结构如表1-2所示
结构的计算类型为。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下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

由0k z s z W W βμμ=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0W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荷载体型系数s μ、风振系数z β。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风面体型系数为+(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数为1.3s μ=。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2.5条:2.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100H m =,33B m =,地面粗糙度指数s α=,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0.16s α=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s z =10m 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200.44/w kN m =。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1 2.5T s =。

求风产生的建筑底部弯矩。

解:(1)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沿高度划分为5个计算区段,每个区段20m 高,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载值作为该区段的平均风载值,。

(2) 体型系数 1.3s μ=。

(3) 本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分别为10.62z μ= 21z μ= 3 1.25z μ=4 1.45z μ=5 1.62z μ=(4) 风振系数的确定,由201a w T =××2=221.71/kN s m ⋅查表得脉动增大系数 1.51ξ=计算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第1振型相对位移11ϕ= 12ϕ= 13ϕ= 14ϕ= 15ϕ=因建筑的高度比/3H B =,查表得脉动影响系数0.49ν=。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计算(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4.2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1.基本风压值Wo?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

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

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遇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公式A类地区=1.379(z/10)0.24B类地区= (z/10)0.32C类地区=0.616(z/10)0.44D类地区=0.318(z/10)0.6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大小。

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或由风试验确定。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 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0() 1.4[(0.80.5) 1.075 1.10(0.20.6) 1.0890.5(0.60.6) 1.151 2.55]0.55624.3w Q si zi i F r h w B kNμμ==+⨯⨯+-+⨯⨯++⨯⨯⨯⨯=∑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第一篇: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建筑荷载的计算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三大力学是设计建筑结构的理基础。

只有熟练的学习好三大力学才能灵活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以下为计算试题,仅供参考。

第二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Ⅱ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 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F 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由W k z s z W o 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W 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风荷载体型系数S 、风振系数z 。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 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 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 风面体型系数为+0.8 (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0.5 (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 数为s1.3。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第3.2.5条: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 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正多边形或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

3. 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 1.3 ;4. 下列建筑取1.4:1) V 形、丫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 L 形、槽形和高宽比H/B 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3) 高宽比H/B 大于4,长宽比L/B 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5. 在需要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0.81.27n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2. 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H 100m , B 33m,地面粗糙度指数s= 0.22,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s 0-16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z s = 10m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w。

0.44kN/m2。

风荷载计算解析及例题

风荷载计算解析及例题

3.风荷载(wind load)1)《规范》规定的一般情况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x=βHsHzWg其中,w,——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kN/m²。

w,——基本风压,单位为kN/m²。

β,——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教材表10—4查得。

表7.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料高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地面租粉度类别A B C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S) 9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450 1.171.381.521.631.801.922.032.122.202.272.342.482.642.832.993.123.123.123.121.001.001.141.251.421.561.671.771.801.952.022.092.382.612.80)2.973.123.123.120.740.740.740.841.001.131.251.351.451.541.621.702.032.34)2.542.752.943.123.120.620.620.620.620.620.7300.840.931.021.111.191.271.611.922.192.452.6%2.913.12表7.3.1风荷载体型系数项次类别体型及体型系数p.1封闭式落地双坡屋面α0°30°≥60°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封闭式双坡屋面≤15°30°≥60°Hs-0.6+0.8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2)单层厂房的风荷载(1)不考虑风振系数,取β。

=1(2)屋盖顶面斜坡部分的风荷载计算,要将垂直屋面表面的荷载投影到水平面上。

(3)均按檐口、柱顶离室外地面距离作为计算高度z 3 ) 排架中风荷载的计算(1)排架上的风荷载类型A.柱顶以下墙面:按均布风荷载考虑kN/mB.柱顶至屋脊间屋盖部分:仍取为均布的,其对排架的作用则按作用在柱顶的水平集中风荷载W 考虑严0.58-0.75.-山工8.0+A。

风荷载作用-例题

风荷载作用-例题

[例题2-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 ,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30m ⨯40m ,地下室筏板基础底面埋深为12m,如图2-4所示。

已知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2/45.0m kN =ϖ 建筑场地位置大城市郊区。

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6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苛载作用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设计值和筏板基础底面的弯矩设计值。

[解] (1) 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s n T t 9.13805.005.0≈⨯== ( n 是层数)222210/62.19.145.0m s kN T ∙=⨯=ϖ(2) 风荷载体型系数 对于矩形平面,由《高层规程》附录A 可求得80.01=s μ57.0)4012003.048.0()03.048.0(2=⨯+-=+-=L H s μ (3) 风振系数 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表2-6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502.1=ξ脉动影响系数v 根据H /B 和建筑总高度H 由表2-7确定,其中B 为与风向相一致的房屋宽度,由H/B=4.0可从表2-7经插值求得v=0.497;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 HH i z =ϕ。

i H 为第i 层标高;H 为建筑总高度。

则由式(2-4)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HH H H i z i z v z z v z ∙⨯+=∙+=+=μμξμαϕξβ497.0502.1111 (4)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按式(2-2a)的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z z z z z q βμβμ66.2440)57.08.0(45.0)(=⨯+⨯=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2-9,如图2-4所示。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0() 1.4[(0.80.5) 1.075 1.10(0.20.6) 1.0890.5(0.60.6) 1.151 2.55]0.55624.3w Q si zi i F r h w B kNμμ==+⨯⨯+-+⨯⨯++⨯⨯⨯⨯=∑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以下是一个幕墙风荷载计算的简单例题:
假设有一幕墙面积为10m x 5m,高度为20m,位于地面上方。

根据设计标准,建筑所在地的设计风速为30m/s,风荷载设计参数为0.6 kN/m²。

1. 计算风荷载面积:
风荷载面积 = 幕墙面积 = 10m x 5m = 50m²。

2. 计算风压力:
风压力 = 风荷载设计参数 x 风速²
= 0.6 kN/m² x (30 m/s)²
= 540 kN/m²。

3. 计算风荷载:
风荷载 = 风压力 x 风荷载面积
= 540 kN/m² x 50m²
= 27,000 kN。

根据此例,该幕墙在设计风速为30m/s时,承受的风荷载为27,000 kN。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计算示例。

实际的幕墙风荷载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建筑形状、高度、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

在实际设计中,应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尽可能寻求专业工程师的指导和应用适用的计算方法。

风荷载计算例题

风荷载计算例题

z
0.74 0.74 0.74 0.76 0.84 0.89 0.95 1 1.05 1.1 1.14 1.19 1.23 1.27 1.3 1.34 1.38 1.41 1.45 1.48
z
0.07 0.12 0.17 0.22 0.26 0.31 0.36 0.41 0.46 0.51 0.56 0.61 0.66 0.71 0.75 0.8 0.85 0.9 0.95 1
5 计算各个面各楼层处的集中风荷载
20 (5 3.6) / 2wiz 底层 Wiz B h j wiz 20 3.6wiz 中间层 20 (3.6 / 2) wiz 顶层
6 计算各楼层处总的风荷载
Wz W1z W2 z 2 W3z cos60
风荷载计算结果
查表1-12 1.386
2
根据0.62×1.01=0.63
0.485 房屋高宽比H/B=(5+3.6×19)/34.64=2.1,查表1-13,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的房屋,结构振型系数可以取
z z / H z / 73.4
4 计算各个面不同高度的分布风荷载
wiz z s z w0
z
1.06 1.11 1.15 1.19 1.21 1.23 1.25 1.28 1.29 1.31 1.33 1.34 1.36 1.38 1.39 1.40 1.41 1.43 1.44 1.45 面① 0.44 0.46 0.48 0.51 0.57 0.62 0.67 0.71 0.76 0.81 0.85 0.90 0.94 0.98 1.01 1.05 1.09 1.13 1.17 1.21
Wiz
面②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面③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基本风压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w0=0.55kN/m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处)μz=1+(1.14-1)×[(11.4+0.5-10)/(15-10)]=1.044 屋顶(标高12.5m处)1.075z(标高13.0m处)z1.089(标高15.55m处)1.14(1.241.14)[(15.550.1515)/(2015)]1.151z(标高15.8m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 wwkNm1ks1z00.81.0440.550.459/背风面:2 w2k s2z w00.51.0440.550.287kN/m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迎风面:2 q1r Q w1k B1.40.45963.85kN/m1背风面:2 q2r Q w2k B1.40.28762.41kN/m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Fr(h)wB1.4[(0.80.5)1.0751.10(0.20.6)1.0890.5wQsizii0(0.60.6)1.1512.55]0.55624.3kN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横剖面如图2.1.10a,两端为山墙,2。

w0=0.35kN/m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答案:1、已知2w00.35kN/m100tan(3/12)1,4相.应0屋4面的150.6s。

L100m2、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列表计算如表2.1.1所示。

23、七层楼房的风荷载计算条件:某七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基本风压为20.7kN/m,地面粗糙度为A类。

风荷载练习题

风荷载练习题

风荷载练习题风荷载是指建筑结构在风力作用下承受的荷载。

它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加深对于风荷载计算的理解。

练习题一:计算风压假设某建筑表面积为300平方米,风的标准时间为2级,求该建筑在风力作用下的风压大小。

解答:根据《建筑抗风设计规范》,风压的计算公式为:P = C × V² × A其中:P表示风压;C表示风压系数;V表示风速;A表示单位面积。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风压的大小:C = 0.35(2级对应的风压系数);V = 10.8米/秒(2级对应的风速)。

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风压的大小:P = 0.35 × (10.8)² × 300 = 13104牛/平方米练习题二:计算风荷载某建筑总高度为30米,假设其风荷载设计标准为10牛/平方米,求该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大小。

解答: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F = P × A其中:F表示受力大小;P表示风压;A表示受力面积。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受力的大小:P = 10牛/平方米(风压设计标准);A = 30 × 10 = 300平方米(建筑受力面积)。

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受力的大小:F = 10 × 300 = 3000牛练习题三:计算建筑物受力点的作用力某建筑物顶部总面积为500平方米,假设其风荷载设计标准为20牛/平方米,求该建筑物受力点的作用力大小。

解答:建筑物受力点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受力面积和风荷载计算得到。

受力面积为顶部总面积的一半,即250平方米。

根据题目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受力点的作用力大小:P = 20牛/平方米(风荷载设计标准);A = 250平方米(受力面积)。

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受力点的作用力大小:F = 20 × 250 = 5000牛练习题四:计算墙体的风荷载某建筑墙体高度为10米,长度为20米,墙体风荷载设计标准为15牛/平方米,求该墙体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总受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求得 s1 0.8
H 120 s 2 0.48 0.03 0.48 0.03 0.57 L 40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由
表3.4可查的脉动增大系数 1.502 。脉动影响系数
准值的总值为 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
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近似取其中点位
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
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经验公式可得
T1 0.05n 0.05 38 1.90s
w0T12 0.45 1.92 1.62kN s 2 m2
z H i 1.502 0.478 H i z 1 1 1 z z H z H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1)可得
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q( z) 0.45 0.8 0.57 40z z 24.66z z
例题3-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
底部1~3层层高为4米,其他各层层高为3米,室外地
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米,平面尺寸为30m×40m,地
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所示。已
知基本风压 w0 0.45 kN m2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 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
根据H/B和建筑物总高度H由表格3.5确定,其中B为迎 风面的房屋宽度,由H/B=3,查表3.5,经插值求得
0.478 ;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
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 面高度z与房屋高度H的比值,即 z Hi H , H i 为第i

风荷载计算算例

风荷载计算算例

风荷载计算算例3.6.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范,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0k z s z w u u βω= (8.1.1-1)s u ——体型系数z u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β——风振系数0ω——基本风压k w ——风荷载标准值体型系数s u 根据建筑平面形状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确定。

本项目建筑平面为规则的矩形,查表8.3.1项次30,迎风面体型系数0.8(压风指向建筑物内侧),背风面-0.5(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侧风面-0.7(吸风指向建筑外侧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u 根据建筑物计算点离地面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按照规范表8.2.1确定。

本工程结构顶端高度为3.0x30+0.6=90.6米,建筑位于北京市郊区房屋较稀疏,由规范8.2.1条地面粗糙度为B 类。

由表8.2.1高度90米和100米处的B 类地面粗糙度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分别为1.93和2.00。

则90.6米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通过线性插值为:90.690(2.00 1.93) 1.93 1.934210090z u -=-+=-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以及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 的各种高耸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本工程30层钢结构建筑。

基本周期估算为()1T =0.10~0.15n=3.0~4.5s ,应考虑脉动风对结构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并由下式计算:210121Z z gI B R β=++ (8.4.3)式中:g ——峰值因子,可取2.510I ——10m 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对应AB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0.12、0.14、0.23和0.39;R ——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z B ——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124/3116(1)x R x πζ=+(8.4.4-1)11105w x x k ω=> (8.4.4-2)式中:1f ——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Hz )w k ——地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对应A 、B 、C 和D 类地面粗糙,可分别取1.28、1.0、0.54和0.26;1ζ——结构阻尼比,对钢结构可取0.01,对有填充墙的钢结构房屋可取0.02,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0.05,对其他结构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假设有一堵围墙,高度为3米,长度为10米。

我们想要计算这堵围墙所受到的风荷载。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如果围墙高度小于等于3米,则需要计算风荷载。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风荷载的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F = A * C * P
其中,F表示风荷载,A表示围墙的投影面积(在本例中为3米×10米=30平方米),C表示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围墙,该值通常为1.2),P表示基本风压(在中国,基本风压通常取值为0.5千帕)。

将数据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F = 30平方米× 1.2 × 0.5千帕= 18千牛。

这意味着,这堵围墙所受到的风荷载为18千牛。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风荷载计算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形、建筑物高度、离地面高度等等。

此外,具体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和基本风压值也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进行详细的风荷载计算以确定围墙所受到的风荷载。

3风荷载例题

3风荷载例题

μz
=
1.52
+
16 20
− −
10 15
(1.62

1.52)
=
1.542
则厂房两侧平均风荷载标准值分别为:
q1k = μs1μzω0B = 0.8 × 1.436 × 0.4 × 6 = 2.76kN q2k = μs2μzω0B = 0.4 × 1.436 × 0.4 × 6 = 1.38kN
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q1k = γQq1k = 1.4 × 2.76 = 3.864kN q2k = γQq2k = 1.4 × 1.38 = 1.932kN
柱顶以上部分受到的风荷载:
注:该荷载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于排架柱上
设计值: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TCHING
144米和16米时z138144?1015?10152?13815032z15216020?15162?1521542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风荷载例题
如图所示某双跨单层厂房。柱距为6m, 地处海边,基本风压为0.40kN/m2 试求:作用在排架上的风荷载。
风荷载
答案:据表10-4,按地面粗糙度类别,海边为A类,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A类为:
10米时,μz=1.38, 15米时,μz=1.52 20米时,μz=1.63。
利用插入法求得:12米时,
μz
=
1.38
+
12 15
− −
10 10
(1.52

1.38)
=
1.436
利用插入法求得:14.4米和16米时,
14.4 − 10 μz = 1.38 + 15 − 10 (1.52 − 1.38) = 1.50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