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
白居易《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鉴赏《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由白居易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注解】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年。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王孙:贵族,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借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草》【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草》【评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
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
“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诗直观是对自然演变的描写,但含意深刻,常用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全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全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全文翻译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赏析: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文译:原野上长满草,每年枯萎一次繁荣一次。
野火烧不完尽,除不了根,春风一吹,满血复活。
草香传播很远,侵占了古道,晴空下翠绿的草接壤着荒凉的城市。
再次送王孙公子离去,就像萋萋芳草一样时刻伴你远行,充溢着满怀离别情义。
欣赏:赋得,即赋得体,得题赋诗,命题做诗,可以皇帝、尚书省等官员、亲戚朋友、自己确定诗题,可以集体同做一个相同诗题,也可自己出题给自己做。
首联:离离,既形容草茂盛貌,也暗含离别之意,原上草对应诗题古原草,五字破题。
两个一,平平常常,娓娓道来,平铺直叙,把草的生命周期点明,枯荣相对,周而复始。
颔联:野火烧承枯,不尽埋下荣的根和种。
春风吹是外因,又生承荣。
此联为流水对名句,不仅写出野草特性,也可移植到其他所有逆境困境,催人奋进,直到凤凰涅槃。
颈联:再承离离原上草、荣和春风吹又生,拓开一笔,细写。
芳、翠,点出草香草色;远、晴,写出草香浓远溢,草色在日照下更绿;侵、接,炼字出彩,准确描述出离离原上草的实况;古道,一路延伸,线条感、历史感强;荒城,一眼望去,荒凉感、现实感突出。
颔联虚写,既宏观又引人联想,推演到其他方面;此联实写,虽微观而场面宏大,自带诗人主观色彩,同时切合诗题里的古字,又暗示送别的路径和前方的荒城。
尾联:上面都写古原草,此写送别,王孙典故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也与草紧密相关。
萋萋,一语三用,既写草,又上承离离,还暗含凄凄离别情,很多古诗里草萋萋常连带悲愁。
细释:本诗为白居易“未应举时作”,诗题也许是独一无二的,查不到同题诗。
离离、萋萋,两个又字,似乎有点重复。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是拗句,第四字不字该平而仄后,出现二四字都是仄声,平常所说的“二四六分明”,在此二四不分明,切记!下句第三字吹字原该仄改平,完成拗救。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及原文
离离原上草是哪首诗的诗词?想学习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及原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及原文离离原上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句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写了古原上茂盛的小草,每年经历一次枯荣,写出了野草春荣秋枯、岁岁不熄的生长规律。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原上茂盛的青草,一年经历一次春荣秋枯。
野火烧不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过,又是一片青青草原。
远处的野草蔓延到古老的驿道之上,草原明丽翠绿连接这荒老的古城。
再一次送别老朋友,茂盛的野草也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参加科举考试所写的一首应试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原上茂盛的野草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下面为大家带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离离:草长而下垂的样子。
②一枯荣:枯萎一回,又茂盛一回。
③远芳:远生的草。
④侵:进入。
⑤晴翠:阳光下反射的碧草之色。
⑥王孙:本指贵族子弟。
这里指游子。
⑦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此句诗意,取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译文】: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鲜活又茂盛。
年年岁岁,枯萎了复又苍翠。
野火再猛,也烧不尽。
春风一吹,青草复生。
遥远的古道,弥漫着芳草的馨香,阳光照耀下,一片碧绿连荒城。
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满怀离情,眼望着萋萋的芳草。
【赏析】: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名作。
诗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草与别情,早在楚辞时代就已有了联系。
这首诗从《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生发而成,以比兴手法表现送别情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含哲理,催人奋进,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题材:五言律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
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
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2.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3.远芳:广远的草原。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公子王孙。
此指所送之人。
6.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
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
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
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
按"赋得体"的标准,此诗之结构可谓严谨妥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
然而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
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美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而且还写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野草离离,生生不已。
励志古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草色遥望连天涯,千里烟波,共断肠。
此恨绵绵无绝期,一朝别离,雨痕残留。
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古代名家柳永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歌描述了一副令人动容的景象:风吹下的杨柳在那里依依的情景令人心碎。
展现出的是一种别离恸啼的感觉,诗人彷佛回到故乡,看到门口一地的乱草,乱草在那里一层接着一层,映衬着一片芬芳,绵延出古原的深处,如果再继续前行就已到达连天涯,但是因为分手的切肉之痛,诗人只能心碎的看着连天涯,恸啼不已。
这句“此恨绵绵无绝期”,将诗人单纯的恸啼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以写景开头,着力打开情绪的调子,突出了别离时所产生的悲凉的情感,诗中的文字虽简,但却富有情感密度,诗语流畅,用词贴切,表达出诗人对分手之痛、不舍之情的真实抒写。
此篇诗歌大多以象征性手法表达诗人的伤怀情思,凸显了独特的诗意,彰显着柳永优秀的文学才华。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品评述又作"草"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韵译】: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评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当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来说,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带拼音注解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l í离l í原yu án 上sh àn ɡ草c ǎo ,一y ì岁su ì一y ì枯k ū荣r ón ɡ。
野y ě火hu ǒ烧sh āo 不b ù尽j ìn ,春ch ūn 风f ēn ɡ吹chu ī又y òu 生sh ēn ɡ。
远yu ǎn 芳f ān ɡ侵q īn 古ɡǔ道d ào ,晴q ín ɡ翠cu ì接ji ē荒hu ān ɡ城ch én ɡ。
又y òu 送s òn ɡ王w án ɡ孙s ūn 去q ù,萋q ī萋q ī满m ǎn 别bi é情q ín ɡ。
注解: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③枯:枯萎。
④荣:茂盛。
⑤芳:芳香。
⑥侵:侵占。
⑦王孙:指远方的友人。
⑧萋萋: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每年都会茂盛和枯萎一次。
野火总是烧不败它,春风一吹野草有蓬勃生长起来。
远处野草的芳香弥漫着古老的驿站,晴朗的天空下,野草青翠一片,连接着破损的古城。
在此送走远方友人,茂密芳香的野草也好像充满了离别之情。
小学二年级诗词《草赋得古原草送别》阅读
【导语】《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前必须加“赋得”⼆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下⾯就和®⽆忧考⽹⼀起来阅读下⽩居易的这⾸名诗,欢迎阅读!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居易 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烧不尽,春风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浓。
⽆情的野⽕只能烧掉⼲叶,春风吹来⼤地⼜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次送⾛知⼼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般都冠以“赋得”⼆字。
这是古代⼈学习作诗或⽂⼈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种⽅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
⼀岁⼀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次,枯萎⼀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
远芳:草⾹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直长到古⽼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的友⼈。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
作者简介 ⽩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居⼠,⼜号醉吟先⽣,祖籍太原,到其曾祖⽗时迁居下邽,⽣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唐代三⼤诗⼈之⼀。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与刘禹锡并称“刘⽩”。
⽩居易的诗歌题材⼴泛,形式多样,语⾔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翰林学⼠、左赞善⼤夫。
公元846年,⽩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
有《⽩⽒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等。
【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
【古诗词】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
离离原上草全诗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原文注释、翻译赏
析_古诗大全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
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
《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
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
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