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盛世06

合集下载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ppt课件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ppt课件

陶瓷器皿鉴赏与收藏知识普及
古代陶瓷
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宋代的五 大名窑瓷器等。
元明清瓷器
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瓷器精品,如元青花、明五彩、清粉彩等。
陶瓷器皿的收藏与保养
介绍陶瓷器皿的收藏方法、保养技巧以及市场行情等。
玉器、金银器等贵重物品展示
古代玉器
包括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琮,商周时期的玉戈、玉璧等。
建筑风格与特色
建筑风格
仿唐风格,馆舍由馆名碑池、主馆、库区、东南角 楼、西南角楼、临时陈列厅、行政用房、业务用房 等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建筑特色
融合了大雁塔的古朴风格,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 由馆名碑池、主馆、库区、东南角楼、西南角楼、 临时陈列厅、行政用房、业务用房等一组仿唐风格 建筑群组成。
参观指南及服务设施
参观指南
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 ),发完为止。散客(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 过期作废。
服务设施
提供讲解服务、行李寄存、纪念品售卖等服务。同时,博物馆内还设有餐厅和 休息区,为游客提供便利。
02
古代文明展览
文物互展与借展
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合作,举办文物互展和借展活动,促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国际合作项目
参与国际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合作项目,分享经验和技术成果 ,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1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3
当代陕西社会变革与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 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
汉唐盛世被普遍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个历史时期,几
乎与汉唐两个朝代的统治相对应,即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和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汉朝的盛世,首先得益于刘邦、汉武帝以及其他几位伟大的皇帝。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儒家思想并推行了律令制度,这一举措有助于巩
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这个时期,汉朝还推动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汉朝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推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这些改革加速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使得汉朝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强大
的国家。

唐朝的盛世,则源于唐太宗、唐高宗和其他一些有才能的皇帝的统治。

唐朝继承并扩展了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进一步推动了
国家的繁荣。

唐朝的盛世表现在文化艺术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以及国
家荣誉的提高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制度稳定,国家实现
了相对长达几百年的统一和繁荣。

然而,汉唐盛世也并非没有问题。

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这两
个时期都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包括权臣和贵族的内部斗争、
地方割据和腐败等问题,在汉唐盛世中都有所体现。

此外,农民起义
和民间反抗也是这两个时期的重要特点之一。

汉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两个朝代的历史解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
发展轨迹和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而汉唐盛世的
繁荣与挑战也提醒我们,在历史演进中,没有一个朝代是完美的,每
个时期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doc】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

【doc】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

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第12卷第3期2010年9月长安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anUniversity(SociMScienceEdition)V o1.12No.3Sept.2010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王作良(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疏凿于西汉鼎盛时期的昆明池,是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以打通西南通道,迎战当时的滇国和南越而修凿的.在汉唐盛世,昆明池一直承担着训练水兵,供给都城用水即航运的实际功用,同时也是皇室贵族,文人墨客游赏的胜地,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蕴含着相当丰厚的文化内涵,并成为词人骚客缅怀盛世,感慨古今的重要载体.关键词:汉唐;长安;昆明池;汉武帝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0)03-0018-06古长安境内的昆明池,疏凿于西汉鼎盛的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为打通通往西南的通道,为了迎战当时的滇国(位于今云南一带)和南越(位于今广东一带),训练水军而修凿的.在汉唐盛世,昆明池一直承担着训练水兵,供给都城用水,渔业养殖的实际功用,也是皇室贵族,文人墨客游赏的胜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包含着相当丰厚的文化与文学内涵,成为词人骚客缅怀盛世,感慨古今的重要载体.一,昆明池的功用昆明池,又称昆池,其通往白鹿原的一部分亦被称为神池(何清谷校释《三辅黄图》卷四"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条注释二有记:"薛综注引《三秦记》日:'昆明池中有神池,通白鹿原.'凿昆明池时,汉武帝出于崇古思想,把昆明池的那一部分叫神池,又叫灵沼,是可能的."…,为上林苑中最大的池沼.上古时已蓄水城池,称为灵沼,相传尧帝治水时曾停船于此,其遗址位于距今西安市西南15km的长安收稿日期:2010-06—11基金项目: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王作良(1969一),男,陕西户县人,讲师,文学博士. 区斗门镇沣西一带,是汉代上林苑的一部分,在西周灵沼的基础上挖凿和扩大而成,这可从张衡《西京赋》中"昆明灵沼"和《三秦记》中有"昆明灵沼"的文字记载得到证实.昆明池的得名与云南第一大湖滇池有关,开凿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打通通往身毒国(今印度一带)的西南通道.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问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日:'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此前,汉政府已经通过武力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元朔二年(前127),卫青率军大败匈奴,取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为朔方郡.元狩二年(前长安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l2卷第3期121),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又两次大败匈奴,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汉政府通往西域的道路.故而在元狩三年至六年,为了解决都城的蓄水和教习水军, 汉武帝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遣发谪吏在西周灵沼的基础上,重加疏凿,引滴水,交水灌注其中, 沣,滴二水又堰入池中,使湖面大为增加.以"越{孝} 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日昆明池",这是昆明池的第一次修凿.尔后,汉武帝又征发民力修凿昆明池,时间当在元鼎元年(前116)冬至二年春之间,而且这次大修同样出于军事目的,只是水战的拟定对象有了改变,由原来的西南夷变成了南越.《史记?平准书》记载: "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后来,汉政府曾经与南越发生过水战,"其明年,南越反,……(天子)因南方楼船卒……击南越."由此可见,昆明池操练水军的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昆明池的水战操练功能,在唐初依然有所发挥,唐王朝建都长安后,昆明池的功用又一次得到利用.唐贞观元年(627),唐高祖李渊临幸昆明池,以观水军练习.《旧唐书?高祖本纪》中记载:"(武德)九年三月庚寅,幸昆明池,习水战."由此看来,当时的昆明池还发挥着操练水军的功用,不知什么原因,此后就不再有操练水军的记载. 除了训练水军的功能外,昆明池在西汉时是都城长安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长安城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比同时代西方最大的古罗马城还大3倍,因此城市供水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西汉统治者在修建长安城的时候,就考虑到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河流,用纵横交错的渠道和人工开掘的池塘,把周边河流连结为一个完整而有机的供水系统,使沣河,滴河,胃河,涌河等相互连通,保证了长安城正常的水源供应.昆明池的水源来自交河(交河开凿于西汉时期,是配合昆明池的开凿而开挖的人工河道,起着拦截滴,滴主流的功用,使它们改道向西流入沣河,截断昆明池上流的水源,一方面降低了京城地表水的高度,减小了水患对京城的危害,另一方面在截流处建造的一些堰坝等水利设施,又保证了昆明池保持着较为充足的水源),每当水位过高时,它可把多余的水排到沣河.《水经注》中记载:"交水又西南流与丰水支津合,其北又有汉故渠出焉,又西至石碣(按:即石闼堰)分为二水:一水西流注丰水,一水自石碣经细流诸原流入昆明池."其供水渠道分为3支,第一支流向长安城南面和东面, 同漕渠相接,通向灞桥,供应城南地区的用水,并起着调节漕渠水量大小的作用;第二支由长安城的西南角流人沧池,未央宫和长乐宫的用水依靠沧池,而太液池则供应建章宫的用水;第三支则经过长安城北,入太液池.宋代着名地理学家程大昌首先注意到昆明池和都城用水有关,他在《雍录》卷6"昆明池"中写道:"昆明基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以为都城之用,于是并城疏别三派,城内外皆赖之."清顾炎武在《肇域志》"陕西"卷3对昆明池供水的3支作了详细的论述:"汉漕渠,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上接秦渠(按:即所谓的秦漆渠),下人昆明池.分三派去,其一派自昆明池东为明渠,东过长安城南,又过城东合王渠北流;其二派自昆明,北为飞渠人城.飞渠者,以木槽接水上流,逾隍入城,渠若飞而过也. 既入城,则引而东至渐台为沧池.又东过未央北明光南,有东过秦(按:'秦'应作'汉')长乐宫出都门,外合王渠,明渠水入渭.其三派自昆明北经长安城北,过秦阿房宫东,人揭水陂,又北人唐仲池,又北过城西门建章东,又西过建章北,入太液池,又北人渭."在长安城所有的供水系统中,昆明池不仅容量极大,其水质清澈也是极其有名的.隋诗人虞世基在《长安秋》中曾咏道:"寒露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可见,至隋代,昆明池水还是很洁净的,其供水作用也就显得至为重要,发挥着总蓄水库的功能.因为有充足的水源,汉武帝以后的一段时间,昆明池兼具养殖之利.据《西京杂记》卷1记载:"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明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直到唐代仍是如此,《刘宾客嘉话录》有记载:"昆明池者,汉孝武所制,捕鱼之利,京师赖之."昆明池开始养鱼的时间,依清人张澍《二酉堂丛书》辑《三辅故事》的说法,在汉武帝的继承者汉昭帝在位时期,其中云:"武帝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后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馀付长安市,鱼乃贱."有关"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云云的谬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中有辨析,可参看.在汉唐两代的很长时期内,昆明池还具备航运之利.西汉时,从石闼堰入昆明池的故渠中段在秦】9王作良: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堂时已经存在,为秦代漆渠的一段.昆明池南沿渠(今长安区石匣口,普贤寺等村)百姓称之为"漆渠河",当时修筑的目的是运输从子午古道挑来的山货,之所以叫漆渠,相传与秦修建阿房宫有关.唐代李泰等着《括地志》中说:"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工开此渠,而运南山之漆."《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秦倡侏儒优旃因二世即位后,"欲漆其城",旃讽刺说:"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旃所说的抑或有夸大的地方,但秦修建与装饰宫殿所需的数量庞大的材料,大都来自于都城附近的终南山,漆渠的开挖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昆明池开挖后,漆渠还发挥着运输的作用.自清代至今咸阳秦都区境内管辖的南乡在郭里还有叫漆渠的村庄, 可见其影响.《史记?河渠志》记载:"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渭河三百余里,径易漕, 度可三令月而罢.……通,以漕,大便利."漕渠开挖于汉文帝时,在昆明池开凿之前,附近就已经有了洗池和漓池.泷池,《诗经?小雅?白华》即咏叹道:"泷池,侵彼稻田."《三辅黄图》中记载:"(滴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也."汉武帝修建昆明池后,连通了浇池和滴池.其中的一支从池东开口引水,东流横绝灞河,注入通向黄河的漕渠,为漕渠上源.昆明渠遗址在今西安市郊区还隐约可辨.据《西安市汉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介绍, 昆明池东岸发现2条进水渠遗址:一条位于万村以西约220m处,南北宽约1601TI,最宽处达420m,在万村东南方向,水渠又分为2支;另一条位于第一条进水渠水口北约570m处,宽约251"11,依据其走向, 应为第一条的分支.除了2条进水渠,还有4条出水渠:第一条出水渠位于堰下张村东北角东侧的西岸上,南北宽约100In,最宽处约300m;第二条出水渠位于落水村南的昆明池北岸西部,破坏严重,残迹宽约5m(据考古人员对土层堆积情况大都分析,此水口似乎一直在使用,直到晚唐因昆明池的淤塞而废弃);第三条出水渠位于南沣村西南约80113处的昆明池北岸中部,现存出水口宽约8m,深约3.5nl,底部及两边用卵石铺砌而成,水渠宽20~50m,流经南沣村后,与下文所述的第四条出水渠汇合;第四条水渠开口于大白店村西约270m处的昆明池北岸20东部,水渠宽约401TI,亦用卵石铺砌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水渠底部堆积着大量贝壳,8枚不同种类的铜钱,砖瓦碎块,碎石块等,似乎昭示着昆明池昔日航运繁盛的景象.漕渠的开挖,是为了保证京城粮食,燃料,铁器和其他物资的顺利运送.其后昆明池的开凿,使长安城的航运从八水,临潼,渭南,二华夹漕,经潼关县的三河口直接与黄河相连,极大地便利了长安城附近物资的运输与贸易.对此,史念海先生在《黄土高原的演变及其对汉代城的影响》中有过精当的评述:"胃水下游多弯曲,可以另辟航道.前面曾经提到汉长安城外的漕渠,就是以之代替渭水下游的航道的,漕渠引用的水就有来自昆明池中的水.汉长安城西南的昆明池,汇集沣水和交,沉二水,助长漕渠的水势.漕渠由这里过汉长安城,漕渠由这里过汉长安城南东流,通到黄河."今咸阳附近为渭河中下游的分界,下游水量比较平缓,河道宽阔,因昆明池的调节,加上灞,泾,泸等大河的流入,水量大增,为航运提供了天然的便捷.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昆明池干涸后,其航运功能遂告终止.从昆明池引出的水进入长安城周围的漕渠,王渠,而且流进城内的明渠作为排水沟也是有效的.中唐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口的激增以及森林的过度砍伐,水上航运常受泥沙淤泥阻困.二,历代文人对昆明池的吟咏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昆明池堤岸上柳树成荫,廊房环绕,每至夏季,荷香阵阵,景色如画,池中鱼虾肥美鲜嫩,无异于江南水乡,可以称得上北国大地的人间仙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内涵,昆明池引得汉唐以来历代文人吟咏不绝,《初学记》以及宋初李防主编的《文苑英华》即收有多篇以昆明池为歌咏X,1象的作品.汉武帝以后,从汉安帝延光三年(125)至唐大历二年(768),历代皇帝多次驾临昆明池.至于文人墨客于此送亲访友,游池观景,抒发怀抱,更是不胜枚举.再加上后人为昆明池的修建及其景观附会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昆明池就成为文人怡情悦性和抒发古今感慨的胜迹.北朝诗人庾信就作有《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文苑英华》卷164题作《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小船行钓鲤,新盘徒摘荷"J塞堂堂(全堂版)2010年第12卷第3期就是当时昆明池的真实写照.另外,庾信还作有《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由陈入隋的虞世基,江总和由北周入隋的薛道衡,元行恭都有以昆明池为题材的作品.入隋后,江总与元,薛交好,其《秋日游昆明池》云:"灵沼望萧条,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珠来照似日,织处写成河.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依诗意,此诗当为江总人隋后至南归前(589~593)作.诗末"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颇受后人称道.《采莲》是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一.在异乡人江总的眼中,昆明池美则美矣,却听不到南国之曲,暮年思乡情油然而生,这也是他请求南归的缘由.元行恭《秋游昆明池诗》中"阵低云色新,行高雁影深.欹荷泻圆露,卧柳横清阴"几句,写出了深秋时节昆明池清丽,衰飒的情景.唐代,昆明池经过几次的浚修,更是湖光绿树连天,洲渚莲叶环绕,水色碧蓝鉴人,楼船小舟相映,成为帝王将相游宴娱乐,文人雅士泛舟题咏和黎民百姓观赏的长安城南风景区.现存吟咏昆明池的诗作有:宋之问,沈俭期,李义3人的《昆明池侍宴应制》诗及杜甫《秋兴八首》(其七),白居易《昆明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坊——访吕逸人不遇》,温庭筠《昆明池水战词》,贾岛《昆明池泛舟》,苏颞《昆明池宴坐答王兵部王旬三韵见示》,无名氏及朱庆余《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范灯《忆长安》,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胡曾《咏史诗?昆明池》,储光羲《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童翰卿《昆明池织女石》,白居易《昆明春》,韩促《乱后春日经野塘》等.从中可知,昆明池作为长安城南游乐饮宴胜地,给人们带来水乡的乐趣,由此也透视出昆明池的沧海桑田变化史,亦可看作是昆明池盛衰的史实记录.有唐一代,由于科举考试中以诗赋取士,所以还出现了以咏叹昆明池为主题的赋作,如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李子卿《昆明池石鲸赋》,王起《汉武帝游昆明池见鱼衔珠赋》,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张仲素《涨昆明池赋》,宋悛《涨昆明池赋》等.盛唐之前,当朝皇帝多次驾幸昆明池饮宴作乐.为了助兴,当时的文人学士多有应制作品,今保留在《全唐诗》中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宋之问的《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最为有名,当时同题作品颇多,而且皇帝主持了一次赛诗会,亦可谓别开生面.《唐诗纪事》卷3记其盛况云:"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日:'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预章才,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ll沈,宋之间的诗赛,实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段风流佳话,也为昆明池涂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昆明池系汉武征南操练水师所凿,宋诗由此生想,一笔写两面,赋中宗晦日游池的同时,通篇用汉武故事以切合奉和颂圣之体制.详全诗寄意,其醒明"文治"以为婉讽之意为其主旨.宋诗能于诸作中脱颖而出,可谓名副其实.虽为应制之作,但委婉得体,历代诗评家对此都有好评.历代唐诗选本中,有关咏叹昆明池诸作,该诗的入选次数仅次于杜甫《秋兴八首》.说到昆明池的吟咏,不能不提到杜甫的《秋兴八首》.《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时的作品,诗以组诗的面目出现,八首蝉联,歌咏了盛唐帝都长安有代表性的风光胜迹,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咏叹昆明池的为第七首,其诗日:"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诗人置身于长江三峡的崇山峻岭之中,思绪遥接千载之上,情感又郁结于对大唐帝国衰落的忧患,既写了昆明池辉煌的过去,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富的盛景;又描绘了"今日"昆明池凄凉衰败的秋景,堪称历代吟咏昆明池的压卷之作.其中"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备受后人称道.其妙处在于咏史与写实的完美结合,表面上是咏汉武帝,但也是对唐玄宗统治时期昆明池上声势浩大的水军操练的深情追忆.清人仇兆鳌曾说:"若远谈汉事,岂可云'在眼中'乎?公《寄贾严二阁老》诗:'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则知明皇(玄宗)曾置船于此矣."仇评可谓深得老杜之良苦用心.另外,织女,石鲸,菰米,莲房等景观,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色彩,而作者因世乱而引发的漂泊之情也不言而自明了.在吟咏昆明池的诗篇中,诗圣杜甫的作品可谓独步千秋.至中晚唐,昆明池已接近干涸,但游人仍不减泛21王作良:汉唐长安昆明'池龅甚鱼鲎舟池上的兴致.贾岛《昆明池泛舟》诗云:"一枝青竹榜,泛泛绿萍里.不见钓鱼人,渐见秋塘水.…'不见钓鱼人,渐见秋塘水"反映了当时昆明池水的实际状况.尽管如此,昆明池内仍旧荷花似锦,鱼翔水底,鸭眠沙草,风光宜人.无怪乎中唐诗人韩愈在《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中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渡云锦."-l就是在干涸以后,昆明池的流风余韵还依然迷人.昆明池的修凿和疏浚,对于帝都的政治安定与经济繁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汉唐历史上的大事.所以后世的人们抱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理看待昆明池的修建以及相关景观,也使昆明池蒙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积淀出丰富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赋)创作的文学意象.昆明池是在西周灵池的基础上挖凿和扩建的,此前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沼泽或洼地,抑或是西周丰镐二京的一部分.开凿时,曾经有过炭末的发现.对此,西晋人干宝《搜神记》中有过记载:"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日:'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灰墨问之.胡人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乃知朔言有旨."(该条记载还见于干宝稍后的东晋人曹毗《志怪》中,唐徐坚等着《初学记》卷7"地部下昆明池四"引.《志怪》一书现已不存,惟一的佚文就是上述记载,保存于盛唐时成书的《初学记》一书中,见该书第147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另外,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梁释慧皎《高僧传》卷1《竺法兰传》,《佛门正统》等,《三辅黄图》中亦有记载(因该书成书时代跨度大,且有古本与唐代定本的区别,故而该条记载的写定时代难以确定),各家记载,文字略有出入.在《竺法兰传》中,"外国道人"变成了竺法兰.《志怪》中昆明池的有关记载,表明了当时佛教"劫"的观念已传到中国.汉明帝时期,佛教刚刚传人中国不久,"劫"的观念也慢慢被人们接受."劫"的观念认为,世界经历若干年毁灭一次,毁而复生,佛经里将一个周期称为"一劫"."一劫"又包括成,住,坏,空4劫,到"坏劫"时即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使世界归于毁灭."劫火"指的就是"坏劫"时的火.东方朔以"应声辄对"而闻名,颇得武帝宠幸.22东方朔为人虽很诙谐,然颇能察言观色,对于好大喜功的武帝不失时机地直言切谏,曾谏阻武帝滥建上林苑.这则故事隐约流露出告诫的意思,因记载过于隐晦,告诫内容难于确知.《北史》"列传第七十儒林下"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是岁发天下故吏,穿昆明池.然则土木之功,动人兴役,天辄应之以异."_l汉武帝晚年,灾异不断,《北史》中的议论即有感而发,《志怪》的记载也许亦源于此.近人王国维《咏史》(其九)亦有类似议论: "汉凿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于今莫笑胡僧妄,本是洪荒劫后灰."后来,文人在作品中常常用到这个典故,常见的表述有"池灰","灰劫","劫尘","劫灰","劫烧之灰","烧灰","昆明灰","昆明劫灰","黑土成灰","昆明劫","劫火烧","劫墨","劫尽","沉灰"等.如清代诗人黄景仁《太白墓》中云:"长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黄景仁用"昆明劫灰"表示了对诗人李白的无限敬仰和痛惜之情.而晚唐韩倔的《乱后春日途经野塘》:"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原注:一作"有")劫灰."诗题标明"乱后",诗人的盛衰之感难以抑制,"昆明劫灰"正代表了对于战争的憎恨和对世事难料的无限感慨.在晚唐李商隐《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中,"劫灰"则代表着美好事物与美好n,-j~的消逝,原诗云:"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l''莫放艳阳归",指新婚夫妻要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而"韩同年"当时暂居萧洞,眼看"辛夷花开",艳阳春天就要逝去,若不及时行乐, "便是胡僧话劫灰",到时候,眼前的一切欢乐都要消逝了.昆明池的养殖功用,衍生出鱼儿报答汉武帝的故事,这在西晋潘岳《关中记》中已经出现了记载. 这条记载,今本《关中记》不载,徐坚《初学记》卷7 "昆明池第四"中曾加以引用,得以流传,原文如下: "昔有人钓于昆明池,鱼绝纶而去.遂通梦于汉武帝去求钩.帝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索,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帝曰:'岂非鱼之报耶?…ll鱼衔珠的寓意,概在于赞美帝王的好生之德和臣子希求得到重用的心情.沈俭期《昆明池侍。

唐朝的地缘政治与族群关系

唐朝的地缘政治与族群关系

唐朝的地缘政治与族群关系*◎李鸿宾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唐朝地缘政治与民族势力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认为决定唐朝地缘格局的因素主要是前朝政治影响的结果,但其格局一旦确立,外族政治势力的活动,就成为制约并影响唐朝地缘政治的首位因素,具体说唐朝前期关中北部的战略格局之建构与后期长安西部战略地位之转移,均是突厥、吐蕃这样有影响的政治势力促成的。

关键词唐朝地缘政治族群与政治势力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1)02-0135-06一我写此文的目的,是打算就唐朝地理区位与族群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讨论。

地理区位在唐朝的表现主要是建立在特定范围之内的王朝如何利用地理形势去处理与周边外围势力的关系,双方或多方关系的实质就是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政治势力如何利用地理区域进行交往、征战与融合。

对王朝而言,这种地理区域是作为它调整与周边各势力之间关系的手段显现的,被赋予了高度的政治意涵,于是,“地缘政治”这种现代概念就被借用描述当时的地理区位,应当说是能够解释历史问题的。

那么,什么是地缘政治呢?我这里借用政治学专门研究的概念,即:“地缘政治是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来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与协调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

它是行为体之间通过空间实现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所构成的政治关系在空间的存在、分布和运动。

”①这个概念虽然是现代人概括出来的,但其内容则于古代王朝同样具有解释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本文研究所依凭的原理,同样是所谓的“地缘政治”。

二本文涉及的时间几乎是唐朝持续的近300年之久,包括的范围是唐朝统辖的全境,因而所研究的内容不是微观、具体,而是比较宏观的场面,具体说是线索的展现。

尽管如此,我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地缘政治主要倾重于唐朝的北方、西部和东北三处。

原因是这三处在王朝整体的地缘战略格局中具有超越其他地区的重要意义,具*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号:2009JJD770026)。

古装走秀串词

古装走秀串词

古装走秀串词篇一:时装表演串词(主持人词)这里没有宽广的T型舞台但能够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惊喜这里没有专业的模特但能够带给你别有一番风味的表演这里没有华丽的服饰但足以触动你的每一个视觉神经下面请欣赏由“神马队”给我们带来的时装秀。

(轻音乐,抒情,朗诵)看着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

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我们迎来多少日光月色,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弹指一挥间,科润已渡过了十载春秋。

十年有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悲欢离合,我们不禁感叹:过去的一切都是浮云,唯有科润人在追求“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百年企业之一”的目标过程中,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才是最珍贵的。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春之色为明艳的绿,如碧波,如翠竹,贮满着希望。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活力。

秋之色为绚烂的黄,如玉米,如稻谷,漫溢着收获。

冬之色为晶莹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绰号: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糖高宗、苹神马、白素贞、电老虎、水霸王、煤超疯、税大叫、油你涨、楼歪歪、涨无忌、菜高高、棉发发、钱缩缩)第一章——春の歌【01模特】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耕耘的季节,春风在天空中飘过,带来一片希望,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正把春天的故事诉说。

迎面走来的是1号模特身着xx服饰的他用优雅的动作和温馨的气氛带给了我们另一种感动他是青春活泼的使者他是激情人生的象征【02模特(女)】一曲春天的故事引领着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2号模特为我们演绎的服饰。

风,春天的和风细雨,吹皱一池春水,吹动湖畔婀娜的杨柳,看,过膝的长裙,绿意盎然,这是春天的新绿,这是枝头那一抹翠色。

【03模特(女)】踏踩着春天的脚步,我们一起相约在这个缤纷的季节里。

春之歌逗笑了冰河,逗笑了人们,逗笑了世间一切。

此时,我们想到了人生的春天,听到了人生春天的脚步声。

一串串春之声响在耳畔,敲在我们的心坎上。

[修改版]中华世纪坛赋

[修改版]中华世纪坛赋

中华世纪坛赋魏明伦读名作涵咏引读:“巴蜀鬼才”、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为中华世纪坛撰写的赋文引起众多读者关注。

赋文共348字,构思精巧,语言隽永,对悠久的中华文明作了高度概括,特别强调了文化和科学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作用,表现出炎黄子孙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对历史的新认识、新思考,以及“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的豪迈胸怀。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

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

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

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凰涅槃。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

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瞭望,乾旋坤定。

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

对比幽州台,倍增使命感。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

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全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文章气韵流动。

你能想到那些中华名人?整散结合,舒朗有致默写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悟《中华世纪坛赋》文赋文短而情长,言简而意赅,感情深沉而炽烈,既有民族历史之浓缩,又有炎黄儿女情感之倾诉;既有深沉凝重的警示之语,又有豪迈慷慨的时代强音。

其结尾,一声“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声振寰宇,振聋发聩。

通篇气韵通畅,大气蓬勃,被人称为“大风新曲”。

开篇将我中华拟为历史老人,“肩挑”“手开”“腰环”“脚跨”“高擎”“穿越”等富有灵动色彩的词语的运用,一气呵成,气势豪迈。

这篇赋还十分讲究用韵,通篇为偶句,句式长短错落,谨严中又有变化,节奏和谐,琅琅上口。

素材萃取读完《中华世纪坛赋》引发你哪些感触?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袁行霈(北大著名教授、博导)启示一:选择和平、和谐。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

汉唐盛世与文化交流野史汉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交流成为了重要的推动力。

本文将介绍汉唐盛世的历史背景、文化成就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旨在探讨这两个时期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与贡献。

一、汉唐盛世的历史背景1.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皇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

汉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政策,例如开创科举制度、制定法律、推行儒家思想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皇朝,自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到907年唐昭宗被李渊的后裔李存勖废黜,历时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艺术和科技都达到了巅峰。

二、汉唐盛世的文化成就1. 文学艺术:汉唐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赞赏。

例如,汉代有司马迁的《史记》、杨雄的《法言》等;唐代有杜牧的《秋夕》、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卓越。

2. 科学技术:汉唐时期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汉朝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等,这些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唐朝更是创造了火药、印刷术、航海技术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 建筑艺术:汉唐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例如,汉代的汉阳陵和唐代的大雁塔都是古代建筑的杰作,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也表达了对祖先和宗教的崇敬之情。

三、汉唐盛世的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国家,而西方的技术、艺术、宗教等也通过此途径传入中国。

2. 东亚文化交流:汉唐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

例如,中国的佛教、道教等传入了朝鲜、日本等国家,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案例背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内容选自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

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本课对于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是难点,特别是对武则天的评价。

因此根据学生评价人物往往不客观的特点,对人物的评价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唐太宗的评价置于特别设计的问题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评价武则天前,让学生去猜测“无字碑”之谜,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性的见解,提倡结论的不唯一性。

2案例描述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唐代社会风貌的画面及解说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师: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及解说词的提示,猜猜看,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生:唐朝。

(异口同声)(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及解说词判断出是唐朝,问题虽很简单,但正确的判断会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最富朝气的、最强盛的时代的建立与发展的兴趣。

)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正确,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怎样开创、发展的?谁的历史活动深深影响并成就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走进唐朝,共同学习《贞观之治》。

片段二:辨证思维,客观评价。

(在学生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插入玄武门之变的图片,让了解其原委的学生讲述,以便让不知道的学生简单了解其中的史实。

酒泉简介介绍

酒泉简介介绍

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与甘肃省其他地区的比较
相对于甘肃省的其他地区,酒泉在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 一定的优势。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比较
虽然酒泉在甘肃省内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全国范围内,酒泉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06
未来发展与展望
发展战略与规划
发展战略
酒泉市将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才强市等战略,以促进经济转 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林果业
酒泉地处干旱地区,林果业相对较为发达。该地区的果树以苹果、梨、葡萄等为主,其中 苹果和梨的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酒泉的林果业逐 渐向有机、绿色方向发展,例如建设有机果园、推广有机肥料等。
工业发展
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
酒泉是一个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工业发展主要以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主。例如煤 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以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加工等。近年来,随着环保政 策的加强,酒泉的工业发展逐渐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规划目标
酒泉市政府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包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产 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
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测
经济增长预测
根据酒泉市的经济增长趋势和国内外市场变化,预计未来五 年酒泉市的GDP将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酒泉市的产业结构 将发生重大变化,新兴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甘肃省的农业重镇
酒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是甘肃省的农业重镇之 一。
对甘肃省的作用
经济发展
酒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 优势,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做出

经济型酒店Top20

经济型酒店Top20

未来目标
品牌文化
公司设有以专门培养经济型连锁酒店各类管理人才的锦江之星 旅馆管理学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为1000家。公司将继续以高起点、 高目标、高水准、高速度和更加专业化的运作积极推进锦江之星的 事业发展,为打造锦江之星成为一个消费者信赖和忠诚的经济型酒 店连锁国际品牌而不懈奋斗!
营销卖点
营销卖点
酒店理念
品牌文化
“高品质、低价位”是“都市118”的定位,舒适是对客户的承诺, 因此“QCC”是“都市118”的经营理念。 Q(Quality)从酒店设计、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等方面紧抓品质, 给加盟商提供先进的高品质的管理模式,给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C(Cheap)实惠的价格是“都市118”的经营方针,用高性价比换 客户的口碑。 C(Comfortable)给客户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是 “都市118”的承诺,宾至如归是“都市118”最大的心愿。
“庭”,庭院。——庭院生活之于中国人,始终代表着和谐人 居的最高境界。无论是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 幕无重数”,还是陆游的“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亦或 是苏轼的“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无不透露着中国人的 庭院情结。前庭后院,不仅是怡然的栖居,更是释放心灵的处所。
TOP 03
TOP 08
城市便捷酒店 是全民优选高端经 济型酒店品牌,按 照3星级酒店标准打 造,2006年创立于 深圳,2011年成功 进军海外市场,已 实现全国覆盖,目 前在全国拥有800 余家酒店,客房数 量7万余。
7天连锁酒店品牌 自2005年成立以来, 经过快速发展,分店 总数已覆盖全球370 座城市,目前拥有 2300余家酒店,客房 数量20万有余。
7天酒店家族对旗 下经典品牌7天连锁酒 店进行再升级,并打 造了全新品牌7天优品。

【最新精选】2016—2016年各地中考历史有关大运河的题目

【最新精选】2016—2016年各地中考历史有关大运河的题目

2006—2012年各地中考历史有关大运河的题目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A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参考答案]A [08重庆毕业]第1题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参考答案] A[09汕头中考]第4题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A.灵渠 B.大运河 C.会通河 D.通惠河[参考答案]B[06年曲靖中考]第4题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今年发觉出来的大运河文物。

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参考答案] B[09安徽中考2]第2题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其中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叫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参考答案]C[2007年扬州中考] 第23题小刚在收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右图,与该图信息密切相关的是A、长城B、都江堰C、赵州桥D、隋朝太运河[参考答案]D[09福州中考]第2题“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参考答案] C[09日照中考]第9题;[09德州中考]第3题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参考答案] C[09黄石中考]第2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参考答案]C [08连云港中考]第28题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B.泄洪C.运输D.饮水[参考答案]C[08盐城中考]第5题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A.故宫B.大运河C.长城D.地动仪[参考答案]B[2007年淄博中考] 第11题据华夏经纬网报道:2006年5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

2024版陕西历史博物馆教学课件

2024版陕西历史博物馆教学课件

注意事项
请游客遵守博物馆规定,不要触摸或损坏文物,保持安静, 不要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请注意保管好个人物 品,防止丢失或被盗。
02 展览陈列与文物珍藏
基本陈列介绍
01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史前、周、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个部分,系统 展示了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线上线下融合营销
整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线上线下资源,开展跨界合作、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营销活动,提 升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
A
智慧博物馆建设
继续推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运用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博 物馆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文物数字化保护
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水平,确保文 物安全。
观众互动体验区设置
设立互动展区
在博物馆内设立互动展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陕西历史文化, 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开发体验项目
结合陕西历史文化特色,开发多种观众体验项目,如虚拟现实、增 强现实等科技体验以及传统文化体验等。
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参观服务和讲解服务,提 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当代陕西社会经济发展
当代陕西的经济发展
01
介绍陕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优势产业等,分析
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西地区的社会变迁
02
概述陕西地区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陕西地区的未来发展
03
展望陕西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

2024年度《黄河落日》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黄河落日》ppt课件完整版
辅助课堂教学
ppt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展示黄河落日的美 丽画面和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 黄河落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2024/3/23
25
对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作用
01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东方诗歌注重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西方诗歌则更强调叙事与象征。
2024/3/23
21
跨文化交流启示意义
1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比较东西方河流诗歌,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下人们对河流的认知与情感表达。
2
促进文化交流
分析东西方河流诗歌的异同点,有助于促进不同 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 展。
深化文学理解
5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作者介绍
XXX,现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
2024/3/23
代表作品
《黄河落日》、《春江花 月夜》等。
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豪放、浪漫著 称,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 和独特的语言表现内心的 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6
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是作者在游览黄河时,被落日时分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 创作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河流意象差异
东方文化
河流常被视为生命之源、情感之寓,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
2024/3/23
西方文化
河流往往与冒险、探索、救赎等主题相关,如《圣经》中渡 过约旦河意味着重生与救赎。
20
东西方河流诗歌审美趣味异同
审美趣味相似之处
均以河流为载体,抒发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英语作文中国历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英语作文中国历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国历史**My Favorite Book - The History of China**My favorite book is a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a, a captivating narrative that spans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the ancient dynasties to the modern era. This tome, a masterpiece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not only chronicles the events andpersonalities that have shaped China's rich and complex past, but also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e, traditions, and values that have persevered through the ages.Reading this book is a journey through time, taking me back to the early civiliz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where the seed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ere first sown. I am transported to the grandeur of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where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exchange flourished. I witness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the Ming and Qing eras, marked by wars, revolutions, andforeign invasions. And finally, I arrive at the modern China, a country that has emerged as a global power, retaining its ancient traditions while embracing modernization and progress.What makes this book particularly appealing is itsblend of historical accuracy and narrative charm. Theauthor has a keen eye for detail,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each era with vivid descriptions and engaging storytelling. The book is also well-illustrated, with maps, charts, and photographs that bring the historical events to life.Moreover, the History of China is not just a record of past events; it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nation's spirit and character. Through the stories of heroes, philosophers, artists, and ordinary people, I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s and beliefs that have shaped Chinese society. This understanding not only enhances my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uman nature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history.Reading this book has been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for me. It has broadened my horizons, expanded my knowledge, and deepen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history, culture, or simply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rich tapestry of human existence.The History of China is not just a book; it is 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It has taught me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not just as a record of the past but a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It has inspired me to appreciate the legacy of my ancestors and to carry forward the torch of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to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nclusion, my favorite book, the History of China,is a priceless companion that has accompanied me through many journeys of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It continuesto inspire me, educate me, and connect me to the rich and vibrant history of my homeland.**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国历史**我最喜欢的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综合性汇编,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叙事作品,跨越数千年的时光,从古代王朝到现代时代。

半月谈时政小测验(2017年9月)

半月谈时政小测验(2017年9月)

半月谈时政小测验(2017年9月)时政小测验2017.09.011()成为首个在南海问题上支持中方的区域组织,在国际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A.东盟B.亚太经合组织C.金砖国家D.阿盟2 2017年8月5日,第50届东盟外长会在菲律宾开幕。

6日,备受瞩目的()框架获得正式通过。

多年坚持终不负,南海对话合作之舟,迎来送帆的千里长风。

A.《南海公约》B.《南海协定》C.《南海行为准则》D.《南海条约》32015年5月26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到“()”概念。

A.朝鲜半岛无核化B.朝鲜问题双暂停C.朝鲜问题双轨并行D.海外利益攸关区4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海外基地,()保障基地在中国军队“走出去”进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A.吉布提B.索马里C.海地D.南苏丹5()是第一个由我国主导起草的国际反腐败宣言,也是APEC历史上第一次以一国首都命名的反腐败宣言,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A.《北京反腐败宣言》B.《科伦坡反腐败宣言》C.《马尼拉反腐败宣言》D.《堪培拉反腐败宣言》1. D2. C3. D4. A5. A时政小测验2017.09.021亚投行诞生前后,美日等国和一些西方媒体不断质疑。

然而()不顾阻力,成为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

A.英国B.俄罗斯C.法国D.意大利2 2016年11月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写入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的普遍支持。

3个月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多份相关决议。

A.四个全面B.亲、诚、惠、容的多边外交C.“一带一路”倡议D.五大发展理念3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繁盛,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句中的典故出自()。

A.《师说》B.《进学解》C.《永州八记》D.《送郑尚书序》4瓜达尔,乌尔都语的意思是“()”,而“一带一路”建设将这里变成了“财富之门”。

A.风之门B.光之门C.琥珀之门D.丝绸之门5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迎来汉唐盛世,也推动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开放与国家盛衰

开放与国家盛衰
这个 历 史现 象 ,在 1 世 纪地 理 大 心 因素 。 5 发现 以后 尤为 明显 ,成 为五 百 年世 界
国 国 王 的 敕谕 中 , 一 驳 斥 和 拒 绝 英 逐
中 国历 史 上 的汉 唐 盛世 ,由 多种 方 的要 求 ,声 称 :天 朝 物 产 丰 盈 , “ 无
舞 台上 的主旋 律 。 20 年 中央 电视 台 06 元素 促成 , 中对 外 开 放 、 取 人 类进 所 不有 , 不借 外夷 货 物 以通 有 无 。” 其 汲 原
立 新 的 港 口 、 埠 , 行 交 往 贸 商 实 易 。乾 隆皇 帝 不察 世 界 大 势 , 拘
泥 于 晋见 礼 仪而争 执 不休 , 以
世界 格局 中处于 劣 势 地位 ,直 至被 强 大众 奋 发 图强 的精 神 ,应是 正 确地 实 至 颁 旨称 “ 礼 节 多 未 谙 悉 , 心 深 于 朕 隆 年 以 其 余 " 百 国 大 口 眼 命 更 国 国欺 凌宰 割。 行 对 外 开放 、接纳 外 来 积极 影 响 的核 为 不惬 ” 。谈 判不 果 , 后 乾 隆 在 给英 最
张 之 实 , 背 离 科 学 意 义 上 的开 放 范 效应 。 由封 闭导 致 国 家与 社会 逆 势 而 效 , 岂能一 一 听 许? 事 断 断难 行 。 是 “ 此 ” 畴 , 人 类 发 展 中 的一 种 邪 道 。还 有 行 , 是 国策 反 动 、 贫积 弱 的历史 教 训 比 乾 隆 的 答 复 , 终 关 上 了和 平 通 商 的 积 最 更 多 国 家 虽 实 行 开 放 政 策 , 由 于治 比 皆是 。 中 国在 晚清 时 期 国 力一 落 千 大 门。 时 隔 不 到 半 个 世 纪 , 国 维 多 但 英 理 不善 , 经济 社 会得 不 到 有效 发 展 , 国 丈 , 由世界 首 位 大 国败 落成 受西 方列 利 亚 女 王 向 国会 发 表 演 说 , 华 态度 对 力 不强 ,不能 识别 和 有 效抵 御 国 外侵 国和 日本侵 略压 迫 的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强 硬 , 于 14 年 派 遣 海 陆 军 , 坚 并 80 用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高校书法教育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高校书法教育

民族艺术研究Research on National Art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高校书法教育白洋涛(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21世纪10年代至今是高校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的十年,由20世纪个别高校的书法专业或书法选修课程发展到当代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具有完备体系的书法学院。

从汉代的鸿都门学、唐代的官办书学、国子学到如今的高校书法教育,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引发了当下许多学者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书法教育;展览;繁荣一、高校书法教育迎来、推进并将持续下去经久不衰的“高校书法热”,营造出当代高校书法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高校书法教育并非当代人所独创,早在汉代灵帝时便已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鸿都门学。

虽然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对高校书法教育的称呼不一,但是无论哪个时期其主要职能都有类似之处。

当时的鸿都门学是太学之外的又一中央官学,主要教授、从事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内容。

抛开当时的政治因素、帝王高官的主观喜好因素,鸿都门学的设立使得书法教育从童蒙识字书写、官员公文书写、治经理政的实用主义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而纯粹的艺术教育,这也象征着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与独立。

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到唐代更为细致、合理,书学、国子学、弘文馆等一系列官办部门都要求书法学习。

贞观二年,唐太宗在国子监设立书学,官方书法教育机构开始成立;另外,唐太宗在弘文馆亦设立了书学,“及太宗即位,益崇儒术。

乃于门下别置弘文馆,又增置书、律学”。

此外,唐代对仕途选官书法教育、民间私学书法教育、宫内人员书法教育等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唐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在整个中国书法教育史的地位举重若轻,如同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并确立其书圣地位那般,唐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模式一直影响后来的各个朝代至今,成为后世书法教育的楷模。

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从最早的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到当下的各个大学的书法学院,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现了联大名师们的学术风 采,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历史的钥匙。通过阅读这些摘录,我们不仅可以拓 宽知识视野,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些摘录不仅 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和展望。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南联大 历史通识课》,感受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殷商的政治与文化一章中,我被殷商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殷商的政治 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同时,我也 对殷商文明的衰落感到惋惜,思考着历史的进程为何总是充满了曲折与变数。
进入成周封建帝国的极盛时期,我被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所震撼。封建帝 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盛 极必衰,封建帝国的崩溃也让我深感历史的无情。
在春秋列国的形成和霸政时期,我看到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与合作,以 及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这些诸侯国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构成 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主线,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晋楚争盟、吴越之争等章节,则让我看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这 些战争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反映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冲突。
阅读感受
阅读《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的过程,就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之旅。这 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更 全面的理解。
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巧妙,从殷商的政治与文化开始,一路带领我们穿越 历史的洪流,直到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舞台, 上演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现代史部分:现代史部分则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目录涵 盖了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等重要阶段,对于每个阶段的主要成就、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 做了深入的阐述。

文同与汉中文化

文同与汉中文化

之中, 留下了《 凝云榭晚兴》 《 、 山堂偶书》 等诗篇。文同描绘的府园景观, 也在宋人王象之的《 舆地纪胜 兴元府》 中得到印证 。该书“ 景物下” 记载:桂石堂” 盘云坞” “ “ 、“ 、 凝云榭” “ 、 绿景亭” 在府院 , 文与

可皆 有诗。 文同也有多首描写洋州景观的诗歌佳作, 守居园池杂诗三十首》 描写了洋州州城内外 如《 ,
更 与他 相知 相敬 , 谊笃 厚 , 相 唱 和 , 至交 文友 。文 同与苏 辙 又为儿 女 亲 家 , 情 深厚 , 文往来 , 情 常 为 感 诗 非
同侪可 比。文同对苏 氏兄弟影响最大 , 二苏又对文同知之最深。文 同于嘉祜元年(0 3年) 16 中进士步入 仕途 , 于熙 宁六 年 (03年 ) 陵 州转 官 兴元 府 , 宁 七 年 ( 04年 ) 月 十 八 日到 任 ; 宁 九年 (06 17 由 熙 17 三 熙 17

究。

3 ・ 3
兴元府 自 古以来就是陕南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 到北宋时经济更发达 , 一度成为全 国的四大商 业 中心之一 。文 同认 为兴元 府 “ 川陆宽 平 , 鱼稻 丰美 ” , “自三 代 以来 , 为 巨镇 。疆 理 所属 , 当秦 号 正 蜀 出入之 会 , 下褒斜 , 临汉沔 , 陆延 袤 , 平 凡数 百里 。壤 土 淹 沃 , 埭 棋 布 , 堰 桑麻 菽 稻 之 富 , 引望 不及 。西 南 逾栈道 、 剑 门 , 抵 下趣 成都 , 岐雍 诸 山 , 遮趔 东北 , 深蟠 远踌 , 孕畜 云雨 , 罅道 百 出 , 拱加辐 , 相 远通 樊邓 , 旁接秦陇 , 贸迁有无者 , 望利而人。旧制 , 中州之人 , 不得久居于此。今复弛禁 , 一切不问, 故四方来者, 颇 自占业 , 殊习异尚, 杂处间里。天下物货 , 种列于市 ; 金缯漆臬 , 衣被他所 。近岁洮河所仰 , 茶产钜亿, 公籴 私贩 , 负不绝 , 山西浩 穰 之奥 区 , 朝廷 所 宜 留意 之剧 地 也 。 “ 一城 之 中 , 辇 诚 而 ”况 民屋 错 比, 甍 接 连 宇, 可数万计 , 生齿杂迟 , 填斥坊奥 。 【 自中唐以来的茶马贸易, ”2 使宋代 的兴元府成为千里蜀道线上的 商品流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北宋每年商税收入最多的都市 , “ 有都城开封府 、 成都府、 兴元府( 今陕西 汉 中) 。这 三个城 市 每年 商税额 在北 宋 中期 达 到 四 十万 贯 以上 。 J兴 元 府 与 开封 府 、 都府 、 州并 ” 9 成 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五课时《盛世文化》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一切文化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汉唐时期国家繁荣统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唐朝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设了有利的氛围,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诗歌在唐朝时期大放光彩,是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唐代诗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示唐代丰富的历史画卷。

千百年来一直受中外人们的喜爱。

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

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又一特点,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道教,对其他宗教也采取了宽容态度。

佛教在唐代达到极盛。

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为发展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唐盛世,也是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尤其是书法和绘画,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阎立本……名家名作迭出,异彩纷呈。

本课重点介绍汉唐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

多姿多彩的汉唐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材不是要求八年级的学生去掌握系统汉唐文化史,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感受、体会,从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摈弃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目标1、了解汉唐文化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阅古奋今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升华为时代的责任感。

2、提高对唐诗、传记文学、书法、绘画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

3、从司马迁、李白、杜甫、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感受其人格之美,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好心灵的教育。

4、通过课前分组收集资料,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汉唐文化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的表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绚丽多姿的汉唐文化成就有整体印象并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汉唐两代众多的人物和作品、成就。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汉唐文化成就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

初中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缺乏宏观把握的能力,只会就事论事,思路不够开阔。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汉唐时代大的历史背景下来感受辉煌的汉唐文化,从而理解盛世文化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本课采用角色扮演和问题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运用角色扮演的愉快教学法,导入新课和课中激趣;一反常规教学中教师提问为主,改为角色扮演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完成:角色扮演的确定;角色问题的设计;课前的操练;有关“汉唐文化成就表”的设计。

二、教学流程整体构架: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掌声有请。

[活动]角色1:手握一卷史书道:“后人称颂我写的史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角色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角色3:“我是唐僧,不是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师傅唐僧,但我的确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天竺)取得真经(佛经)。

我到底是谁?”角色4:“我小时侯练字可勤奋了,家门前池塘里的水都被我毛笔的墨汁染黑了……”(学生讨论后作出判断并回答)[承转] 司马迁、李白、玄奘、王羲之都是汉唐时期的文化名人,他们分别在史学、文学、宗教、艺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成就,今天我们将分别请学史学、文学、宗教、艺术小组中的代表,带领大家感受盛世时代里的盛世文化。

(教师分出史学组等若干小组)(新课教学)[活动] 史学组叙述与提问:司马迁,西汉夏阳人。

幼年时就读了很多书籍,20岁开始到各地游历,寻访历史古迹,收集历史资料,考察各地的民俗风情和经济情况。

35岁时,汉武帝派他四川、云贵一带,了解少数民族的情况。

他还常随汉武帝出外巡行,收集到许多材料。

后来,他做了太史令,又阅读了皇家保存的图书典籍,从中整理出许多有用的史料。

42岁开始写《史记》。

六年后司马迁为战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受了重刑。

出狱后,不顾身心的痛苦和屈辱,以非凡的毅力完成了《史记》。

听完了故事,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史记》采用了什么体例?记录了哪些史事?(2)为什么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点评]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回答的很好。

第二个问题比较宽泛,大家觉得不好回答。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它在史学上的地位;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它在文学上的价值。

[总结]司马迁的《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二三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写远古、近古,也写现代、当代;不仅写中原、华夏,也写边疆、外国;不仅写政治、军事,也写经济、文化;不仅写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

从史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先河;从文学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自述写书目的是:[投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承转]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数量之多,题材之广,写作技巧之高,思想内容之丰富,都是过去朝代无法比拟的。

唐诗留传至今的有近五万首,知道姓名的诗人有2200个,其中以李白、杜甫最负盛名。

[活动]文学组(投影李白和杜甫像并叙述、提问):李白,字太白,生于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到四川,20岁以后出川漫游。

他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壮丽的诗篇。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他出生在河南一个诗书世家。

33岁,他在洛阳遇到了李白,两位打诗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杜甫的诗,我们从小就读过很多。

下面我们在5分钟时间里来一个小小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李白、杜甫的诗最多?(学生采取抢答方式,最后评出优胜)[点评]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气息。

他以奔放的热情,磅礴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生动而自然的语言来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1000多首美丽诗篇,被称为“诗仙”。

我们读李白的诗,仿佛能听见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的声音,仿佛能看得见明媚的春光、雄伟的山川。

他的诗千百年来被全世界爱诗的人们吟诵着。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正是唐朝由盛及衰的时期。

杜甫留下的诗有1400首,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他的诗就是历史,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

历代的诗人都把杜甫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我们还知道很多唐代的诗人和诗歌,老师将在活动课时间组织一个“赛诗会”,到时候我们再一决高低。

[承转]宗教文化兴盛是汉唐文化的又一特点。

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道教,对其他宗教也采取了宽容态度。

佛教文化渗透到思想、建筑、艺术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玄奘和鉴真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来听听宗教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和见解。

[活动]宗教组介绍了玄奘和鉴真的主要事迹,后提问:(1)佛教的发源地在哪里?什么时候传到我国?(2)玄奘与文学作品《西游记》到底有没有联系?(3)玄奘与鉴真的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点评]玄奘西游与小说《西游记》的联系,的确是许多初中学生的疑点。

他们往往把文学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传奇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把故事情节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教师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塑造和构思,不同于历史史实与历史人物。

它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情节、事件、人物都是可以虚构的,历史人物不等同于艺术形象。

故事情节不是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归纳]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唐,鉴真是到日本传递佛法。

通过一“取”一“送”,体现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一方面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向外传播自己的文化宏旨,从而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承转]汉唐盛世,也是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是书画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名家名作迭出。

雕塑、音乐、舞蹈、体育等也大放异彩。

下面我们欢迎艺术小组的同学。

[活动]艺术组提问:我首先想问的是大家知道哪些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学生回答: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点评]大家知道的真不少。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的王羲之融汇古今的笔法,加以变化发展,创立了独特的风格。

他写的楷书,势巧形密,达到完美的境地;他的行书,遒媚劲键,变化万千,人们这样形容说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称他为“书圣”。

唐朝是书法鼎盛的时代。

“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中有三位是唐朝时期的人物。

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书法的作品。

[活动]艺术组展示投影:(1)《兰亭序》;(2)《多宝塔碑》帖;(3)《玄秘塔碑》帖。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作品的名称、作者及生活的历史时期,体会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承转]绘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动植物和人形图案。

战国的帛画和秦汗的壁画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东晋的顾恺之作画强调“传神”。

他一生作画很多,流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唐朝更是名家名作迭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绘画作品。

[活动]艺术组投影:《女史箴图》(局部),《洛神赋图》(局部),阎立本《布辇图》,敦煌壁画。

(课堂小结)汉唐时期,政治稳定: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汉唐文化,为中国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