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章第二(第二课时)4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2

语文教案2

陈日后之情
简洁朴实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 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二、赏析语言
1、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 行文通畅。
二、赏析语言
2、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 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 更具说服力。
二、赏析语言
3、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 感染力。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 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相依为命: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 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凄苦: 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 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 什么?
前人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 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 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 者, 其人必不友; (以
上苏轼语)
理解生难词
险衅 命运不好
闵凶
见背 成立 期功
忧患险恶,指不幸的遭遇 婉辞,指长辈去世
成人自立
期,jī期功,指近亲 夙(早)婴 (缠绕)
废离
停止侍奉,离开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 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 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 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 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 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 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 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 “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 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 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 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卜天璋传》阅读练习

《卜天璋传》阅读练习

《卜天璋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幼颖悟,长负直气。

读书史,识大体。

至元中,为南京府史。

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黄河上欲南徙。

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

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国宝从之,遂以无事。

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檄天璋往决之。

帅服,田竟归民。

武宗时,迁宗正府郎中。

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

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

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

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

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

”因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

”复问谁所荐者,对曰:“臣不才,误蒙擢用。

”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卿为郎中,皆朕荐也。

汝宜奉职勿怠!”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

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三袭。

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府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

升浙江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

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

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

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

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

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节选自《元史·卜天璋传》)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被命治反狱狱:监狱B.劭农兴学劭:鼓励C.时省臣董田事董:监督D.民赖全活全:保全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田竟归民何竟日在此,大类女郎也?B.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C.因问今何官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必俟得请而后赈图穷而匕首见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相悟而止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B.复问谁所荐者(皇帝)又问是谁举荐(卜天璋)为官的C.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D.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省臣因此怀恨,要以严酷的法令中伤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处理饥民南徙的问题上,卜天璋的出发点是“虑其生变”,所以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结果没有生出事端。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________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1)条件⎩⎪⎨⎪⎧①客观: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

②主观:秦经过 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__的封建王朝。

【预习评价】1.(判断)秦朝能够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 )2.(思考)秦王嬴政在兼并战争中,灭掉的第一个诸侯国和最后一个诸侯国分别是哪两个?( )试答: 知识点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确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_”。

(2)权力:总揽全国政治、经济、________等一切大权。

(3)特征:皇位________,权力不可转移;________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1)内容(2)作用⎩⎪⎨⎪⎧①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 ,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下决策的失误。

【预习评价】1.(判断)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权力中心。

( )2.(判断)秦朝军政大事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的朝议裁决。

( )3.(思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答: 知知识点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推行: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________。

3.内容(1)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承受________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_______ 汇报工作。

(2)县令或县长:是县的长官。

(3)特点:郡守和县令(或县长)均由________直接任命。

苏教版八下《范进中举》(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八下《范进中举》(第2课时)教学案

范进中举一、【学习目标】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

二、【学习重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三、【自主学习】阅读下列句子,分析人物形象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用“唯唯连声”写范进面对胡屠户时温顺的样子,表现了范进精神的猥琐与恭顺、麻木。

2、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用典型动作──横披衣服,特殊的姿态──腆着肚子来描摹人物。

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觉得高人一等的倨傲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3、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一个骂人,一个被骂;一个吐痰,一个被吐。

两相对比,突现了范进的可怜与卑劣的灵魂。

也表现了胡屠户的傲慢与市侩性格。

4、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固然表现了乡邻的热心,但也含有世态炎凉5、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细节描写,活画了胡屠户的贪婪相。

揭露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6、屠户被众人局部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四、【合作探究】中举前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胡对范进的态度与语言心理描写,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是如痴如醉中举后1、范进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怎样?胡奉承他邻居恭维乡绅来拜会、拉关系、套近乎,送钱送房五、【达标巩固】学生阅读课本甲“范进进学回家……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乙“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在这里?’……邻居各自散了”。

完成如下题目:1、胡屠户前后的态度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2、请自选角度对下面这句话做点评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八年级下全册教案集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汇报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帆船,右上图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右下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

教师再提纲挈领地从全球的视野整体把握14~18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工业文明兴起于欧洲,包括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兴起”、精神文明的“冲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行,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临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索阶段。

这种探索是从工商业的兴起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

第3章第2节第2课时

第3章第2节第2课时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辰号作尝* ----------------------------- [務养演竦]-------------------------------------- 「7〕一、选择题1.(2018江苏扬州高一期末)苯和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都易与溴发生取代反应B .都易发生加成反应C .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 •乙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解析:苯与溴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A、B项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加成反应, C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D项正确。

2.(2018湖南宁远一中月考)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D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 .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 .与HCI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 •由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可得聚丙烯解析:A项,乙烯为平面结构,键角为 120 C,因此丙烯中只有 2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故错误;B项,丙烯中存在甲基,甲基的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错误;C项,因为丙烯结构不对称,与HCI加成可生成两种产物,为 CH3CHCICH 3和CH2CICH2CH3,故错误;D项,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故正确。

3.(2018甘肃威武六中期末)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何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B )A . C2H2、C2H4 B. C2C4、C3H6C. C3H8、C3H6D. C6H6、C7H8解析: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 CO2和出0都是恒量,则混合物中各烃的最简式相同。

A项,两者的最简式不同,故错误; B项,两者最简式相同,故正确;C 项,两者的最简式不同,故错误; D项,两者的最简式不同,故错误。

金老师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程讲义-第21课 《孟子》二章(第2课时)

金老师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程讲义-第21课 《孟子》二章(第2课时)

21《孟子》二章(课时2)1.主旨归纳。

《富贵不能淫》:本文从“礼”入手,以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指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先用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证明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接着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进行论证,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女.家()富贵不能淫.()舜.()孙叔敖.()畎.亩()傅说.()鬲.()奚.()拂.士()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2)曾.益其所不能()(3)困于心,衡.于虑()(4)入则无法家拂.士()4.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以顺为正.者()(2)舜发.于畎亩之中()(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管夷吾举于士.()(6)征.于色,发于声()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丈夫之冠.也()(2)富贵不能淫.()(3)贫贱不能移.()(4)威武不能屈.()(5)必先苦.其心志()(6)劳.其筋骨()(7)饿.其体肤()(8)空乏..其身()(9)所以动.心忍.性()(10)人恒过.()(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yǎn ɡuàn rǔ yín shun áo quǎn yuèɡéxībì3.(1)“女”同“汝”,你(2)“曾”同“增”,增加(3)“衡”同“横”,梗塞、不顺(4)“拂”同“弼”,辅佐4.(1)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跟“歪、偏”相对(2)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发生(3)古义:选拔、任用。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4)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5)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6)古义:征验、表现。

秦始皇本纪课件第二课时

秦始皇本纪课件第二课时

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 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
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
弗能禁止。
周天子也无法阻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始 皇曰:?天下共 苦战斗不 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廷尉议是。?
问题探究
2、当时对诸子功臣的安置办法是什么?秦始皇采纳 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当时产生 了什么影响?
安置办法: 以国家的赋税收入“赏赐之”。
实行的制度: 郡县制。
影响: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 郡,郡置守、尉、 监。更名民曰?黔 首?。大酺。收天 下兵,聚之咸阳 , 销以为钟鐻, 金人 十二,重各千石, 置廷宫中。 一法度 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秦始皇本纪
第二课时
阅读10—12段
秦初并天下,令丞 相、御史曰:?寡 人以眇眇之身,兴 兵诛暴乱,赖宗庙 之灵,六王咸伏其 辜,天下大定。今 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其 议帝号。?
秦国刚统一天下,命令丞相、御 史说:“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 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 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 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 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 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 帝号。”
曰‘朕'。?王曰:? '。秦王说:“ 去掉‘泰'字,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 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 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 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这 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搪塞的做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的思想仍然 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 写作技巧方面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 一 辩 • 二 辩 三 辩 •
•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忧在萧墙之内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国学经典《孝经》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孝经》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孝经》教学规划一、指导思想: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素质,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目标1、总体目标家校联手,本学期组织小学生诵读《孝经》,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快捷的方式,获得传统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1)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巩固识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

(4)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书香家庭。

三、教学原则和措施1、原则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全班按10人一组分为6组,每组按A B 两个等级抽查。

A 占班级30%可适当降低诵读要求,提示背诵;B占班级70%,能熟练背诵。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给以展示的机会。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争当记忆小明星。

引导学生提高诵读经典的兴趣,以热爱经典为根本。

2、措施(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见缝插针,只要能张口,随时都是诵读的时机。

(2)“小朋友,跟我读”——诵读的六字真言。

小明星展示诵读、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比赛读……,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读。

只要自然地熟读,就可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纳入课程计划,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法定教学时间。

每天早读前,中午上课前5一10分钟为机动诵读时间回家后,每天睡前或早上10分钟亲子诵读时间。

每周阅读课抽出10分钟时间为师生比赛诵读时间。

(4)、教师参与诵读。

了解掌握每章内容和教材特点,从停顿、句式、语气上给学生的诵读提供必要的指导。

五、评价方法1、每周评价(1)、正常评价:评价内容为班级诵读的进度。

100句孝名言

100句孝名言

100句孝的格言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第一》。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第一》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有子说:“若其人是一个孝弟之人,而会存心喜好犯上的,那必很少了。

若其人不喜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就更不会有了。

君子专力在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起,道就由此而生了。

孝弟该是仁道的根本吧?”4.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第一》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追念祖先,这样百姓的道德风尚就归于淳朴厚道了。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父母不孝敬。

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7.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

孔子告诉他说:“不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以礼事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8.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

孝经教学设计

孝经教学设计

《孝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孝经》p46-58,简介《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本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孝经》,读准字音,初步读通《孝经》。

2.了解《孝经》的大致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通过学习,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重难点】了解《孝经》的整体精神和文体的框架结构,对“孝”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感悟,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教具准备】1.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二册》2.幻灯片3.公益广告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孝敬父母的公益广告视频。

2.学生谈谈看完这个公益广告的感受。

3.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孝经》二、简介《孝经》《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全书共分18章。

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三、学生自由读《孝经》,并思考1.孝经怎么学更有收益?《孝经》就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实际上古代圣贤和历代帝王石把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课本来教育子弟;在今天则是“修身齐家治企和天下”的康庄大道。

2.孝经有什么作用?孝经是人际之间相处的大道:立身相处之道,是解决现代社会三大相处困惑的法宝:(1)如何与自己愉快相处?这本经书可以教会我们认识自己、放下自我,谦和进取、包容别人,接纳世界,最终做到立身处事的圆满,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2)如何与他人圆融相处?经书最重要的是引领我们用心体会他人的需求,真诚的尊敬他人,从而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最终走向成功。

孝经天子章第二心得体会

孝经天子章第二心得体会

孝经天子章第二心得体会篇一:读《孝经》有感读《孝经》有感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

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为何也?按照我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

“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

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

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孝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与弟子曾参以问答的方式,阐述孝道及孝治意义的一本经书。

《孝经》共分十八章,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阶级,就个人的地位和职业,标示了其,实践孝道的法则与途径。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

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八年级语文上册25.周亚夫军细柳(真天子明将军)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周亚夫军细柳(真天子明将军)课件

人物小传
周亚夫 ,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
军事家。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 六年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
背景资料
公元前158年,匈奴起兵大举入侵汉境。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分 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励士气,汉文帝亲 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已经。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
✮先前。

必,一定。
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语气词,表示反问。
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 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 门的军营,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匈奴是完全可以通 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长时 间对周亚夫赞颂不已。
4. 重点虚词
①以备胡 (1)以
②请以军礼见
____连__词__,__表__目__的__,__来_______ ____介__词__,__用_______________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____动__词__,__担__负_____________
(2)为 ②天子为动
____介__词__,__表__被__动__,__被_______




军 明 天
司 马 迁
夫 军 细


驻军 地点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前
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 之子,封条侯。
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第一章
资料链接
国风
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 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 和文学家。

天子周王专题培训

天子周王专题培训
树立理想、明确目的、 发奋图强、坚定意志、
永不言败
春秋时期旳争霸战 争有什么影响?
春秋时期旳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劫难,但诸侯国降低,各民族之间交往 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什么是战国七雄?它与春 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 么不同?
战国七雄旳名称、方位
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步并存
C秦国
D晋国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旳是 D
A孙膑——围魏救赵 B赵括——纸上谈兵
C重耳——退避三舍
D晋文公——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B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D伍子胥
自己动手
临摹《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 地域图》,标明战国七雄旳位置,马陵、 长平两个战役地点。
越王称臣
看图说史
卧薪尝胆
你懂得下列三个典故旳起源吗?它们与战国旳 哪些战争有关?
围魏救赵 退兵减灶 纸上谈兵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各国间旳主要战争怎样?请 完毕下列表格。
战争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交战双方
评价
魏——齐 围魏救赵旳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著名战役
魏——齐 从此魏国大为减弱,齐国强大起来
秦——赵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旳攻打
天子(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平民 奴隶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旳命令,向天子 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 天子作战。
• “烽火戏诸侯” 旳故事讲述了 什么事情 ?
• 和我们小时侯 听过旳什么故 事相同?
• 最终害了谁? 造成了什么后 果?
春秋时期为何出现诸 侯争霸旳局面?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 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元史 卜天璋传》专练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元史 卜天璋传》专练

《元史--卜天璋传》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0分)。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

幼颖悟,长负直气。

读书史,识成败大体。

至元中,为南京府史。

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黄河上欲南徙。

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

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国宝从之,遂以无事。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为宪使,声闻益著。

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

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檄天璋往决.之。

帅服,田竟归民。

武宗时,迁宗正府郎中。

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

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

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丞相悟而.止。

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

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

”因.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

”复问谁所荐者,对曰:“臣不才,误蒙擢.用。

”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卿为郎中,皆朕荐也。

汝宜奉职勿怠!”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

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三袭。

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府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

升浙江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

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

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

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

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

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至顺二年卒,谥“正献”。

(节选自《元史·卜天璋传》)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察:察知B.省檄天璋往决.之决:决断C.臣不才,误蒙擢.用擢:赞赏D.必俟.得请而后赈俟:等候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丞相悟而.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B.因.问今何官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C.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以.吾一日长乎尔D.民且.死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B.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C.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D.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卜天璋是洛阳人,幼年时很聪颖,长大后缺少正直的气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第二课第二课时
《孝经》:《天子章第二》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设计人:杨芬艳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要真正让社会和谐,人人懂得敬亲孝亲,需要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即“德教加被天下”。

(4)让学生懂得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则世界和谐。

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

2、能力目标: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2)诵读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说说每则大意。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孝经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

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师小结: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要使社会和谐,人人懂得相亲相爱,最好的教育是孝道的教育。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让上下能和睦,要讲究礼。

这个礼,要从家里做起。

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人,则世界和谐。

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

同学们,赶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6、学生齐读课文内容,并指名背诵。

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出示自学要求;
1)天子的孝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古来就有皇帝行孝治天下的例子。

你知道吗?讲讲看。

1、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

3、师生共同交流。

4、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解决。

三、拓展延伸,感知大爱。

(多媒体出示)
国家有难,领导当先。

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等,号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积极采取行动,全力以赴来抢险救灾。

总理孝母,爱敬事亲
温总理到灾区视察,含泪看望灾区孤儿,跟灾民们一起抢险救灾。

温总理自己也已年迈,但他还是奋战在第一线,鼓励灾民们勇敢的面对灾难,鼓励大众竭力抢险。

据报导,温总理本人也是孝子,虽然日理万机,但每天在中南海,只要有时间,肯定要回家陪母亲吃饭,这是他对母亲的爱敬。

“爱敬尽于事亲”,而又“德教加于百姓”,自己做好样子,废寝忘食的为人民服务,这是给我们做了榜样。

所谓“一人有庆”,这“一人”,就是国家领导人,他们能够行孝告行善,百姓得福,即“兆民赖之”。

无私无我,完全献身。

据报导,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区,救灾的武警战士们在一个倒塌的房屋废墟里,发现了一具三十岁上下年轻女子的尸体,她双膝跪在地上,两只手在前面撑着地,身体已经被压得变形了,早已气绝身亡。

可是居然发现,在她身体保护之下的几个月大的婴儿,却一点都没事,正在安详的入睡。

母亲用身体挡住压下来的房屋,保护并拯救了孩子。

在场的刑警战士感动得流泪,他们发现裹婴儿的被子里塞着一个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已经写好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年轻的妈妈给孩子的最后祝福。

父母牺牲自己,保全儿女,地震灾区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为我们显示出母爱、父爱的伟大。

师小结:我们从小到大,父母有多少爱心的付出,多少无私奉献,为了儿女,父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献出来,这就是父子亲情,这就是人的本性本善,无私无我,完全的献身。

圣人的教育,就是把“孝道”的天性保持一生,这是圆满的教育目的。

一个人能够从小到大,自始至终都保持这种天性,并且能够把这种天性扩而大之对待所有的人,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去行孝,去献上爱心,这样的教育就是帮助人成圣成贤的教育,所以我们学习《孝经》,联系当前发生的事情很有感慨。

四、伴奏诵读
师:真不错!下面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来把这则吟诵几遍。

(音乐起,生伴着音乐一起吟诵。


五、我来读、来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现在都能背诵了,不急,我们还可以在小组内尝试背诵内容。

1、请同学来表演一下——(出示---我来背)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的背诵。

3、有能背诵吗?好,学有所得。

4、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能全部背下来的?
六、布置作业。

将〈天子章第二〉背给家长听,并预习下一章。

七、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孝经》之《天子章第二》
“爱敬尽于事亲”、德教也就“加于百姓”。

八、教学反思:
以读代讲,以学带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理解文言文带给他们的思想冲击。

孝亲不能单凭诵读及课堂上的三言两语而得来,它更应该出现在实际生活中去。

只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让孩子对父母的孝顺融汇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