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知识讲座.doc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bb4ba5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1.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中医保健基础知识
1. 什么是中医经络?
中医经络指人体上分布着14条经脉和十二经脉,这些经脉分布全身,是连接器官细胞和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气血循环的通道,是中医从经络入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2. 什么是中医养生五行理论?
中医养生五行理论认为,外界物质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属相组成,人的体内也有五种运行,它们来源于外界物质,并通过五脏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称为五行理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
二、中医养生的知识
1. 中医调理身体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调理身体的方法主要有四大类:
(1)服用药物:服用中药、中草药等;
(2)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适度低盐饮食;
(3)保健按摩:中医采用人体穴位、拳法、点按摩等保健手段;
(4)运动锻炼:采用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身体。
2. 中医秋季保健有哪些?
秋季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季节,以下是中医秋季保健的建议:
(1)保持调节食欲:要合理摄入营养,多食温性食物;
(2)合理安排作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睡眠;
(3)户外活动:秋季可以多参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4)保持心理平和: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态的平和稳定。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2e1ce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6.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健康知识讲座1.简介1.1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1.1.1 古代中医的起源与基本理论1.1.2 中医的现代发展与国际认可1.2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及优势1.2.1 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1.2.2 气血调理与预防疾病1.2.3 中药与中草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2.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2.1 中医四诊法与望闻问切2.1.1 望闻问切的基本技巧与应用2.1.2 脉诊的分类与解读2.2 中医辨证施治2.2.1 寒热虚实的辨证与治疗2.2.2 湿热瘀血的辨证与治疗2.2.3 脾胃失调的辨证与治疗2.3 中医治疗方法2.3.1 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应用2.3.2 针灸与拔罐的疗效与安全性2.3.3 推拿与气功的治疗效果与健康保健3.中医药理论与实践3.1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配方规律3.1.1 小青龙汤的组成与适应症3.1.2 脾胃寒冷的中药调理与食疗建议3.1.3 补气养血的中药与食材推荐3.2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3.2.1 中草药的采集与保存3.2.2 中草药的炮制方法与技巧3.3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3.3.1 中医药在呼吸道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 3.3.2 中医药在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中的应用3.3.3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预防与调理中的作用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古老的中国医学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2.西医:以现代医学为基础,注重疾病表面症状的治疗方法。
3.四诊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4.辨证施治: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5.中药:中医治疗所采用的药物,通常由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制成。
6.针灸: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7.拔罐: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
8.推拿:通过按摩、按压等手法,调理经络,改善身体健康。
9.小青龙汤: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寒热交替、气滞胃脘等症状。
中医体质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体质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a56176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1.png)
中医体质健康知识讲座目录一、中医体质概述 (2)1.1 中医体质的概念 (2)1.2 中医体质的分类 (3)二、中医体质与健康 (5)2.1 不同体质的特征与表现 (6)2.2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8)三、中医体质评估方法 (9)3.1 体质辨识步骤 (10)3.2 评估工具介绍 (11)四、中医体质调理与改善 (12)4.1 针对不同体质的调理方法 (13)4.2 常见体质的调理食谱与运动建议 (14)五、中医体质养生与保健 (15)5.1 体质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17)5.2 养生保健的日常习惯 (18)六、常见体质类型及调理建议 (19)6.1 气虚体质 (20)6.2 血虚体质 (22)6.3 阳虚体质 (23)6.4 阴虚体质 (24)6.5 淤血体质 (25)6.6 气郁体质 (27)6.7 痰湿体质 (28)6.8 特禀体质 (29)七、讲座总结 (30)7.1 中医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31)7.2 积极参与体质健康管理 (32)一、中医体质概述中医体质是指个体在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
中医体质理论源于古代中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这九种体质类型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体质多样性。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人体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不同,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体质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导致了人们体质的下降。
关注中医体质健康知识,调整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健康学习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学习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ea21170e71fe910ef12df8d3.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一)每个人都想健康地活着,大家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健康,我想问一个问题:人的寿命最高应该有多大?最低应该有多大?有的人说:最高是150岁,最低120岁。
其实不对,人的生长周期是20—25年,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那么,人的寿命最低应该是100岁,最高应该是175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岁老人越来越多。
人活百岁不是梦了。
人活到百岁并不难,就看你想不想活那么大了。
呵呵,在座的一些人笑了,谁不想活那么大呀,关键是怎么活?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活到百岁。
健康的身体来自哪里呢?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态;第二,均衡的营养;第三,适量的运动;第四,充足的睡眠。
第四条通常宣传的是戒烟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
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睡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问题: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顺序的。
为什么谈这一点?因为现在讲健康的很多,报纸上天天登,老百姓却乱了套,因为报纸上说什么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个说法是真的,应该信哪个了。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发现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条不是写的心态,而是其他方面的,顺序不对了,您就不必再阅读了,这肯定是外行写的文章,因为,中医谈养生,心态永远占第一位。
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结果;平和的心态和身体健康为什么有这么深的关系呢?从生理上看,人活着依靠五个脏器:肝、心、脾、肺、肾。
举个例子,医院为死亡者开证明单,如果肝出现问题,写肝衰竭。
心出现问题,写心衰竭。
这五个脏器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
俗话说:“气大伤身”,就是指怒伤肝,一定要记住:肝受累,全身遭殃。
举个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脏停止跳动。
说明血太脏,血出现问题,血又是从肝脏出来的,如果出现了心梗,说明肝没有了解毒、过滤的功效,流出的血太脏,堵住了,从而导致心梗发作。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55dd66b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3.png)
安康教育处方
精神养生:气虚质者不宜过思过悲。
饮食养生:可选用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食用,如小米、 糯米、粳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 鲢鱼、鲨鱼、刀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香 菇、豆腐、马铃薯,由于气虚质多有脾胃虚弱,因此不 宜过于油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第八页,共21页。
4、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
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 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擅长忍受。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饮食养生: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 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苦瓜、 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体质内热较盛 者,忌食辛辣燥热。大补大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 大葱等;对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温热食品是 饮品宜少食和少饮。
起居养生: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二 便通畅,必须历戒烟酒。
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烦躁,小便短黄,男性易 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 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才能: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 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第十一页,共21页。
安康教育处方 精神养生:湿热质者应安神定志,舒畅情志。
对外界环境适应才能: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才 能差。
第九页,共21页。
安康教育处方
精神养生:痰湿质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 兴趣爱好,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合理安排休闲、度 假活动,以舒畅情志。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a6145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引言本次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旨在向广大群众传授相关中医养生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并学会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本讲座将会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医理论、中医调理、中医养生等。
附件:●附件1:中医健康调理常用方剂●附件2:中医养生食谱推荐●附件3:中医经络图二、中医理论1·中医五行学说1·1 五行分类及相互关系1·2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1·3 五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2·中医气血理论2·1 气的与运行2·2 血的与运行2·3 气血的相互关系与作用3·中医阴阳平衡3·1 阴阳的概念及相互关系3·2 阴阳失衡的表现3·3 平衡调理的方法4·中医经络系统4·1 经络的分类及特点4·2 经络的运行与调理4·3 经络与健康的关系三、中医调理常识1·中医诊断方法1·1 望诊1·2 闻诊1·3 问诊1·4 切诊2·中医常见疾病调理方法2·1 内外感冒的中医调理2·2 高血压的中医调理2·3 糖尿病的中医调理2·4 风湿病的中医调理3·中医草药调理3·1 常用中草药介绍3·2 中草药的煎煮方法3·3 草药调理的注意事项四、中医养生方法1·饮食养生1·1 中医饮食调理原则1·2 中医养生食材推荐1·3 常见饮食误区与改善方法2·运动养生2·1 中医运动调理原则2·2 常见中医养生运动2·3 运动注意事项及禁忌3·睡眠养生3·1 中医睡眠调理原则3·2 良好睡眠的方法与技巧3·3 睡眠障碍的中医调理方法4·心理调理4·1 中医心理调理原则4·2 中医调理方法及技巧4·3 常见心理问题的中医应对策略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国家法律,用于规范和管理中医药领域的法律。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资料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b3888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1.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资料《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资料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健康那些事儿。
你们知道吗?中医可神奇啦!就说咱们的饮食吧,中医讲究个“五味调和”。
酸、甜、苦、辣、咸,每一味都有它的作用。
像酸味能收敛,甜味能补虚,苦味能泻火。
可别小看这些味道,搭配好了,那身体就像得到了精心呵护的小花,茁壮成长!再说说睡眠。
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这可不行!中医告诉我们,要睡子午觉。
啥是子午觉?就是晚上 11 点前要入睡,中午再小睡一会儿。
这能让咱们的气血得到补充,精神头十足!还有啊,中医特别重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生气伤肝,大喜伤心,忧虑伤脾,悲伤伤肺,惊恐伤肾。
所以呀,咱们得学会调整心情,开开心心过日子,别让坏情绪影响了身体。
运动也是不能少的。
中医提倡的运动可不是那种累得气喘吁吁的,而是像打太极、散步这样慢悠悠却能调节气血的。
每天动一动,身体更轻松。
提醒大家,身体不舒服了,别自己瞎琢磨,赶紧找中医看看。
中医的望闻问切,能一下子找到病根,让咱们早点恢复健康。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的哟!《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资料二》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接着讲中医健康的小知识。
中医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各个脏腑器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说,肺主呼吸,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咱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咱们来说说穴位按摩。
像太阳穴,揉揉能缓解头痛;足三里穴,按按能增强脾胃功能;还有涌泉穴,经常刺激可以补肾气。
是不是很神奇?中医还讲究四季养生。
春天要养肝,多出去走走,心情舒畅;夏天养心,注意防暑降温,别贪凉;秋天养肺,多吃点润肺的食物,像梨、百合;冬天养肾,注意保暖,适当进补。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不过,可别自己随便抓药吃哦!得听医生的建议。
有些中药虽然常见,但用不对可就麻烦啦。
还有中医的拔罐、艾灸,这些方法能疏通经络、去除湿气。
但也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时间。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4d07d5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3.png)
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满足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和服务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06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推广 与普及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形式多样化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形式,以专栏、专题、访谈 、讲座等形式,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
融合现代医学技术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推动中西医结 合,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等 方面的作用。
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加强中医药教育改革,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和 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大众化发展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提高公 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中医药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 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和治疗疾病,减轻医疗负担;
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
菌、抗病毒作用。
咳嗽
中医药可以通过化痰止咳、养阴 润肺等方法治疗咳嗽,如川贝母 、百合等中药材具有镇咳、祛痰 作用。
消化不良
中医药可以通过健脾和胃、消食化 积等方法治疗消化不良,如山楂、 麦芽等中药材具有促进消化、增强 胃肠蠕动作用。
中医药对慢性疾病的调理
高血压
中医药可以通过平肝熄风、养 血活血等方法调理高血压,如 丹参、黄芪等中药材具有扩张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ac20d0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0.png)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中医药概述1.1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1.2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1.3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疗效1.4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二、中医药养生保健2.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2.2 中医药养生方法和技巧2.3 中医药养生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2.4 中医药在常见病预防和保健中的应用三、中医药治疗常见病3.1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2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3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4 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5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男性疾病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3.6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4.1 中医药在现代医院的实践应用4.2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治疗中的互补优势4.3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4.4 中医药在中西医综合诊疗中的应用五、中医药的安全性与规范用药5.1 中医药的药物安全性评价5.2 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5.3 中医药合理用药指导六、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国际传播6.1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6.2 中医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与影响6.3 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发展附件:1.中医药常用中药材介绍2.中医药常用养生方法详解3.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实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2.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卷)。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4.中医师资格认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师资格管理办法。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ba73b92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4.png)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药常识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针灸与推拿等中医药特色疗法•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与普及•互动环节与问答环节目录01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从战国时期的神农氏尝百草,到汉代的《黄帝内经》,再到唐代的《千金方》,中医药在不断发展完善。
古代中医药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现代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发展历史1 2 3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阐述了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关系和功能。
藏象理论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内科中医药在内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常见病。
中医药在外科学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如疮疡、乳腺炎等。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不亚于西医,如小儿感冒、小儿疳积等。
中医药在五官科也有一定的应用,如耳聋、眼疾等。
外科儿科五官科妇科02中药常识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中药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主要包括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驱虫药、芳香化湿药等。
详细描述中药的种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最为常用,如麻黄、柴胡、黄连、金银花等。
不同种类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如解表药多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清热药多用于治疗热症和炎症,祛风湿药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结词中药的种类与功效VS总结词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胃炎等。
详细描述中医药对于感冒的防治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感冒病毒的排出,同时通过发汗、解热、抗炎等作用缓解症状。
中医药健康常识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常识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c2c8e5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7.png)
中医药健康常识知识讲座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医药健康常识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这中医啊,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让咱身体棒棒的秘密呢!
你想想看,平时有点头疼脑热的,咱是不是可以喝点中药调理调理呀?那效果,有时候可比西药还管用呢!这就像咱家里的老物件,看着不咋起眼,关键时刻那可是顶大用的。
再说说中医的养生理念,那叫一个妙啊!什么顺应自然啦,四季养生啦。
春天要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这就好像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和特点,咱得跟着季节的节奏来保养身体。
还有那中医的经络学说,就像是身体里隐藏的高速公路网。
通过按摩、针灸这些方法,把经络打通了,气血通畅了,人能不健康吗?这就好比是给身体的高速公路做了一次大清理,让车跑得更顺畅啦!
咱平时吃东西也有讲究呢!什么食物是寒性的,什么是热性的,可得搞清楚。
不能乱吃一气,不然身体可要闹别扭啦!这就像咱交朋友,得找合适的,不然闹矛盾可不好玩。
还有啊,中医的运动养生也很棒呢!像打太极,那慢悠悠的动作,可别小瞧了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咱的心静下来。
这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咱可得把这些中医药健康常识重视起来呀!别老是依赖那些药罐子,咱自己也能把身体养得好好的。
你说是不是?平时多注意点生活习惯,多了解点中医知识,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健康上了一道保险呢!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宝贝给丢了呀,要好好传承下去,让咱的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反正我觉得,中医药健康常识那真的是太重要啦,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831441154028915f814dc203.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三)一、人: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
二、人的健康: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1、四季养生: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
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af53f08f80eb6294dd886c9b.png)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
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治疗验方】(1)降压方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89bea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8.png)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 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 禽肉50g~75g,蛋类25g~50g);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摄入300g~500g 和200g~400g;
❖ 第一层:谷类食物,每人每天应摄入 250g~400g;
养生二十宜
❖ 14、气宜常养: 气为人生四大患(酒、色、财、气)之 一。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气 之中以怒气为最凶。 故必须强加克制,不可放纵。 否则大怒 伤肝,既能败事,也会伤体。
❖ 15、心宜常宽: 指心胸开阔,精神舒畅,乐观条达,随 遇而 安。
❖ 16、神宜常凝: 指注意力要常凝聚不散。工作、学习要 专心 致志,八小时以外,应寄情于琴棋 书画、虫鸟花草,这是凝神 养生的妙法。
❖ 17、营养宜备: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脂 肪、维生 素、糖类等营养素都须供 应无缺,与机体消耗取得平衡,否 则将不能维持人体健康。
养生二十宜
❖ 18、饮食宜慎: 饮食必须注意卫生。要定时定量,不暴 食, 不偏食。烟宜谢绝,酒要少饮。
❖ 19、起居宜时: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恋床,不少寐。 挑灯 夜战不提倡,白日“高枕”不足取。
膳食
❖ 除了使用膏方调养,我 们还要注意膳食调养。
❖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 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四季养脾胃。
❖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就 应注意补肾养肺润燥。
“食”亦有道
❖ 民以食为天,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 秋凉、冬寒,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 亦彰显饮食之道。
❖ 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应当适 应自然规律,饮食方面更是如此。最基本的一条原 则就是要“因人、因地、因时膳食”。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589241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d.png)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中医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⑴中医药的定义⑵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⑶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二、中医药的理论基础⑴中医的整体观念⑵中医的五行学说⑶中医的阴阳理论⑷中医的经络学说⑸中医的气血津液理论三、中医药的诊断方法⑴中医的望诊⑵中医的闻诊⑶中医的问诊⑷中医的切诊⑸中医的脉诊四、中医药的治疗方法⑴中药治疗⒋⑴中药的分类与应用⒋⑵中药的煎煮方法⒋⑶中药的剂量与用法⑵针灸治疗⒋⑴针灸的基本原理⒋⑵针灸的操作技巧⒋⑶针灸的常见应用⑶推拿按摩治疗⒋⑴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⒋⑵推拿按摩的手法技巧⒋⑶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⑷中医药的其他治疗方法⒋⑴中草药熏蒸治疗⒋⑵中药浴疗法⒋⑶中药外敷疗法五、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⑴感冒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⑵高血压与心脏病的中医药防治⑶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⑷肥胖与减肥的中医药治疗⑸风湿与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六、中医药的保健方法⑴中医药的养生理论⑵中医药的饮食调养⑶中医药的精神调理⑷中医药的运动保健⑸中医药的穴位按摩附件:⒈附件一:中医药常用草药表⒉附件二:中医诊疗记录表⒊附件三:中医药常见疾病预防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有关中医药管理的法律法规。
⒉中医师:指获得中医学相关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⒊中药:指由中药法规定的中草药制剂、中药制剂、中成药等。
⒋针灸:指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的中医药学分支。
⒌推拿按摩:指通过推、拿、揉、按、捏等手法进行治疗的中医药学分支。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117b5bc187c24028905fc3ff.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养生——八要诀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
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
《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
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f97c78e781c758f5f61f67b3.png)
二、腰痛
1、定义:腰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2、分类与症状 A.腰肌劳损:因撞击未完全修复或积累陈伤,经络.静 脉受损血液凝带所致,劳累时疼痛加剧,其痛固定不移, 严重者不能弯腰。 B.风湿腰疼:多由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之气不通而 发作加剧。 C.肾虚腰痛:长期操劳过度,久坐久立,房事伤肾,肾 气虚至腰痛,起痛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忘,腰漆痛软 无力,两跨发沉,头晕神差。
1、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应多补钙如 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以及维生素 B、E。 如胡萝卜,莴苣,卷心菜,芹菜,西红柿等。 2、属湿热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葛根、苦瓜、丝瓜 等清热解肌通络的果菜。 3、属寒湿阻滞经络者,应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温经 散寒之食物;如属血虚气滞者,必须多进食一些公鸡、 鲤鱼、黑豆等食物,主动觅健康,春季人体细胞活 跃、代谢旺盛,能够摄取大量的营养,患者可利用 这个充分补 充营养,调节身体机能。
治疗:西医:1.贴膏药.急性发病时静脉注射 扩血管药。2.手术治疗:成功率37.8%,风险 高。 中医:1.牵引;直接减少对组织的压迫. 但长期牵引会得脑瘤(血不养筋.血脉回流过 不去.脏东西出不来。2.热敷;大部分都是镇痛 药.不易吸收。3.针灸:直接起来消炎镇痛.提 高免疫力,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修复磨损部位。 保健:保持坐姿.运动适度.低枕睡眠。凉拌芹 菜——养肝蔬肝.多吃酸菜.山楂多吃中麦小麦 蔬菜。 治疗原理:解除颈背部肌肉及韧带的紧张型. 使椎间隙变大.消肿.解除对神经或血管的压迫. 改善神经系统的营养供给及功能。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颈椎病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颈椎间盘退化.曲度 改变.韧度改变.进而压迫血管.神经周 围肌肉等一系列症状。 分类:颈性.颈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 神经型.脊髓型 症状: 颈型:背部.有疼痛感。 椎动脉型:头疼.头痛.视力模糊。 神经根型:疼痛由颈部发射到肩 部.四肢麻木。 交感神经型:心率不齐.血压不稳. 四肢发冷。 脊髓型:下肢发紧.沉重无力. 行走不稳。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d6421b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a.png)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尊敬的听众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参加今天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重要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健康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一种方式。
中医养生注重防病于未然,强调平衡、调理、预防、治疗。
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使身体达到和谐、健康的状态。
二、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所具备的阴阳属性需保持平衡状态,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健康。
阴阳失衡常导致疾病的产生。
因此,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都要根据自身体质,注意调节,以保持阴阳平衡。
2. 调理气血: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气血的流动,保证全身的营养供给和代谢正常,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中医脉诊:中医脉诊是通过感触脉搏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状况。
通过脉象的观察,可以得知身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情况,为中医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三、中医养生的方法和技巧1. 合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为养生之本”,食物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合理搭配食物,如荤素搭配、五谷杂粮搭配等,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取,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机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3. 调节情绪:中医强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抵御病菌的侵袭。
4. 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加强体内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中医养生的误区1. 盲目中药:中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自行购买和应用草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态;是戒烟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
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睡眠的好坏,很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问题: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顺序的。
为什么谈这一点?因为现在讲健康的很多,报纸上天天登,老百姓却乱了套,因为报纸上说什么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个说法是真的,应该信哪个了。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发现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条不是写的心态,而是其他方面的,顺序不对了,您就不必再阅读了,这肯定是外行写的文章,因为,中医谈养生,心态永远占第一位。
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结果;平和的心态和身体健康为什么有这么深的关系呢?从生理上看,人活着依靠五个脏器:肝、心、脾、肺、肾。
举个例子,医院为死亡者开证明单,如果肝出现问题,写肝衰竭。
心出现问题,写心衰竭。
这五个脏器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
俗话说:“气大伤身”,就是指怒伤肝,一定要记住:肝受累,全身遭殃。
举个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脏停止跳动。
说明血太脏,血出现问题,血又是从肝脏出来的,如果出现了心梗,说明肝没有了解毒、过滤的功效,流出的血太脏,堵住了,从而导致心梗发作。
好多心梗病人,在死亡之前几乎都生过一场气,一口气没上来,就发作了。
人一生气,就把肝给毁了。
归根到底,人都是为了“利”而气。
古人有一副对联,说的非常好,上联: “你有良田千亩,每天不过吃二两镆”;下联是:“你有广厦万间,每天不过睡八尺床”。
现代生活这么富裕,党、国家、街道、居委会对我们这么好,你活一天,党就给你一天钱,你为什么不好好活呢?生什么气呀,记住了,是您的,永远是您的,不是您的,永远都不是您的,争不来。
希望大家听完课后,今后不要再生气了。
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得到一个有病的身体。
送大家两句话:“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
下面重点谈营养问题,刚才讲过,中国字是有先后顺序的,比如,均衡的营养,这是标准的写法,均衡在前,营养在后,做到了均衡,才有营养。
大家在看报纸的时候,如果看到标题写着:“均衡的营养”,大家可以仔细看这篇,如果是:“平衡的营养,或者是营养平衡”等等的说法,就不用看了,这是外行写的。
只有做到均衡,才能谈到营养。
再问一个问题:“人到底应不应该得病?”好多人回答:“应该得病?”原因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
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
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
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
提到吃饭,我问一下,吃饭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活着,有人说是人的欲望等。
从养生讲,我告诉大家: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
请问,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吃出来的?既然大家能把病吃出来,为什么不能把病吃回去呢?一点也不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了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
病人来了以后,先开饮食单子,几个月以后再来复诊。
如果食疗不见效,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
如果还不见效,第三步:针灸。
第四步:即药酒,酒为百药之长。
如果用了这四种方法,病情没有起色,第五步:用药。
现在医生看病,一上来就开药,是药三分毒,你天天泡在药里,月月泡在药里,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过一句话:“一定要把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
”咱们老祖宗也有一句话:“食疗胜药疗”。
可现在全背离了。
再问一个问题:咱们每天吃三顿饭,给哪个器官吃呢?人活着是靠五个器官提供能量,哪些能量是靠吃东西来提供的?大家都在给脑袋吃,给嘴吃,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吃。
五个器官和人一样,也各有各自的喜好,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什么叫均?品种多才叫均呀。
中医相当伟大,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把病情说得非常准确。
其实,就是通过看这五种颜色来判断的。
举个例子,肝不好的,爱吃肉的,爱喝酒的,爱生气的,他的脸色发青发绿;心脏不好,脸色发红;脾胃不合,脸色发黄;哮喘的人脸色发白;肾衰竭的人,脸色发黑。
通过观察你的脸的颜色就知道你有什么病了,这就是中医的红黄绿白黑。
可当今,把红黄绿白黑宣传得走了样,绿,成了绿茶了;红,成了红葡萄酒了;黄,成了胡萝卜;白,成了燕麦片;黑,成了黑木耳了。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都说:“人吃五谷才丰登”可现在,老百姓都吃精米精面,还把老祖宗的话给改了——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中医养生学里有一句话:食不离豆。
尤其是女同志,终身不要离开豆类,从脏器讲,有利于五脏;从营养学讲,豆类中有一种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这种物质可以刺激卵巢分泌。
中国的养生学几千年的历史了,世界各国的营养师都来中国学习营养学,他们回国后,教导国民常喝中国的五色豆浆和八宝粥。
而我们多数中国人只在腊八节时才喝八宝粥。
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多吃五谷杂粮,这样才能健康。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的问题;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
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
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所以软化血管。
如何体现均衡?酸养肝,过酸伤肝。
中国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国,而中国的山西省又是肝病第一大省,因为那里人特别爱吃醋。
十年前,卫生部有一个通告: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癌症里排在第一的是肝癌。
最后一位是肺癌。
2007年初,卫生部通告,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别是;第一位癌症,第二位是脑血管病,第三位是心血管病。
癌症里又划分出来;第一位是肺癌,十年间肺癌从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了。
这并不奇怪,目前,十家饭馆九家辣。
辣养肺,但过辣伤肺。
去年卫生部有一个统计报告,南方人肺癌和鼻咽癌的发病率,和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67%,后面注明了长期住在北方的南方人。
为什么?大家知道,四川人,湖南人酷爱吃辣椒,因为南方潮气重,辣椒防潮,可以解辣,但如果在北方,干旱地区吃辣椒,就容易伤肺,请大家一定记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一方水土养所有人。
肝吃脂肪,脂肪过多容易得脂肪肝,重者将导致肝硬化,進而死亡,演员傅彪的死就是一个例子。
心吃维生素,得病的原因是维生素缺乏,脾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肺吸氧,肾吃蛋白质,矿物质和水。
下面说说蛋白质的问题,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人为了保养身体,开始吃保健品,这非常好,但是如果不懂,瞎吃,却能吃出病来。
蛋白质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一种是动物蛋白。
中国人的饮食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缺少动物蛋白。
所以应该补充的是动物蛋白,但好多中国人现在却在吃国外的大豆蛋白粉,试想一下,哪个国家研制的产品不是根据本国人民的膳食结构特点呢?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体质和外国人不同,外国的保健品不一定适合中国人服用。
什么是精、气、神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呢?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具有多种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精是构成形体各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基础,并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2.滋养作用: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起着滋养作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充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
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
当气的运动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恢复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和主宰者。
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
神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后天的滋养,所以只有水谷精气充足,五脏和调,神的生机才能旺盛。
人的神与形体是不能分离的,因此人的身体状况必定会反映在神。
当身患疾病时,神受到侵害,就会出现种种异常状况,如目无光彩、语言失常、昏不知人等。
所以临床观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安危。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
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
鉴于三者间的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
中医的整体观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在某些细微的局部反映出来。
没有哪一个病是“完全”独立的,哪怕只是脸上长了几个“痘痘”,也是全身寒热虚实在小局部的包不见了,胃口正常了,大便也通了……症状发生在局部,但治疗的是全身,这正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
除了人体本身,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也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内容。
这就叫做“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衣食起居,以适合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中医的发病观外界病能否进入人体,并导致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以及正气与邪气力量的对比。
来寒即怕冷,是正邪交战的第一个信号,当人体受到风寒邪气攻击时,马上就会警惕起来,出现恶寒症状。
发热,也是正邪较量的表现。
当邪气与正气展开激烈战事之时,人体就会出现发热。
当人体遇到外邪侵袭时,通常会采取出汗、呕吐和泻三种方法将邪气驱逐出体外。
如果邪气在体表,人体会通过发汗,让邪气从表而走;如果邪气在上,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胃会马上作出恶心呕吐的反应,把这些有害物质吐出去;如果这些不干净的食物继续向下到达了肠,人体就会通过腹泻的方式把这些脏东西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