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高中音乐_冼星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和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其丰富多彩的音乐能力,感受其音乐情绪,把握作品正品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内容:一.欣赏《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经典名曲。
二.讲授冼星海生平以及《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体验不同的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教师演唱《黄水谣》。
提问:演唱歌曲是描绘的我国哪条河流?发生在哪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教师点评,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三.新课导语: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战士抗战在一线战场,我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个阶层,革命的人群像潮水般涌入这场浩大的反侵略的战争中,其中也包括我们许多优秀的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黄水谣》,是由冼星海作曲的音乐作品。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回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教师介绍冼星海生平和代表作以及《黄河大合唱》创作故事与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
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
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2.《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1)八大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2)八大乐章按照音乐主题分成三个层次,请同学们来当一下冼星海,用悲愤、赞颂、反抗来分这三个层次。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随着近些年各类音乐的创新与突破,市场上的音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丰盛的听觉盛宴。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一: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1、《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全部合唱谱曲仅用六天的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
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共16张PPT)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A“乌云哪,遮满天……拼命哪,莫胆 寒” 展示了什么样的场景?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B 想一想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 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 这几句的音乐情绪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第四部分: 尾声 ,号声震天、激流澎湃(同音重复)
《怒吼吧!黄河》作为《黄河大合唱》
的终曲,他给予了大合唱主题思想以总的更 高更深的概括,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召。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成一个无比坚强 的整体,她要联合全世界革命人民,向法西 斯侵略者发起总的攻击,战斗的警号震天动 地!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第六乐章 第七乐章
第八乐章
黄河大合唱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作业:课后 完整欣赏《黄河 大合唱》体会其 各个章节的表现 形式与创作手法。
冼星海共创作了数百部(首)音乐作品, 其中大合唱4部、歌剧1部、管弦乐组曲4部、 狂想曲1部,以及其他器乐独奏、重奏等大量 作品。
代表作品有:《救国军歌》、《在太行山 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等。
创作特征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既富有时代特点又超越 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 力。他的音乐民族音乐语言鲜明,表现了中华 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被誉为“人民音乐 家”。
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教案设计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李刚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和第七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内在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比感受《黄水谣》、《保卫黄河》的音乐情绪。
难点:《保卫黄河》情绪及声音力度的把握和衬词的演唱。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二月里来》片段,感受作品情绪。
(二)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进入歌曲意境的联想。
(三)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并有表情地演唱。
(四)观赏郎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 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如:教材中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MP3和教学课件等资料。
(二) 利用网络、电影、电视、阅览室和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三) 学校合唱队排练《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和第七乐章,引导学生课下欣赏。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本课的有关学习资料。
(二)采用多种学习方式1.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聆听欣赏四、七乐章。
2.拓展欣赏:聆听郎朗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开阔学生眼界。
3.教学中环节问题的设计和语言的衔接一定要有艺术性,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思考。
4.在环节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视听结合、演唱实践,演练表演,探究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一、情景导入:通过抗日战争视频资料,创设欣赏抗日歌曲的音乐氛围,(音像或图片资料)1.设问:引导学生说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优秀歌曲?(《解放区的天》、《东方红》、《二月里来》)感受音像片段让学生简单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情况。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二教学目标1、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设计DOC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学科:音乐模块名称:音乐鉴赏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必修/选修:选修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
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内容分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2教学构思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
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3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
冼星海教案
篇一:新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6单元第29节 冼星海 课件%28共30张PPT%29
仇恨的战火在蔓延。一 拍附点的节奏明快,富有 进行曲风格,有勇往直前, 催人奋进之感。
X. X 一拍附点节奏
击掌 跺脚 击掌 跺脚 2 X. X XX XX X0 X. X XX XX XX 4
河西山岗 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休止符的巧妙运用
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
模仿演唱统一旋律,形成此起彼 落连续不断的模仿。
二部轮唱
学一学 唱一唱
家保罗杜卡。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 斗性的群众歌曲。毛泽东同志 称他为“人民音乐家”。
代表作 : 《救国军歌》 《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 《生产大合唱》
张光年(1913—2002), 又名光未然。
人与自然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河之水天上来
展示矛盾到 解决矛盾
旋律 情绪
波浪式起伏 抒情亲切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奸 淫烧杀,一片凄 凉,扶老携幼四 处逃亡。丢掉了 爹娘,回不了家 乡!
旋律
下行、音区低
情绪 沉重、悲痛、控诉
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旋律 平稳的变化再现
情绪
凄凉、低沉
P 198
半音
2 4
5.#4 5 0 5 5 1 0
张 老 三 我问 你
# 升号的运用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调,富乡土气息
强弱
P 199
《保卫黄河》演唱形式有哪些?
齐唱 轮唱
齐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
一曲调。
这几句道出了风的猛烈,黄河 的波涛汹涌,象征着对敌人深入骨 髓的仇恨。旋律中的重复显得气势 磅礴。
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中源自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结构
能够较为准确的听辨“相 同”的乐句关系。了解同音进行、模进旋律发 展手法。
自主探究《金蛇狂舞》曲式结构为三段 体。视唱《金蛇狂舞》,自主探究作品中的 螺丝结顶的音乐创作方法。
结构
能够较为准确的听辨“相同”的乐句关系。了解同音进行、模进旋律发展手法。
自主探究《保卫黄河》曲式结构为和《保卫黄河》中卡农的音乐创作方法。
文化理解
从历史、政治学科角度知道旧民主主义时期相关社会背 景
聆听《问》,结合音乐形式要素理解作曲家如何表现歌词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新授)理解学堂乐歌代表作品的时代思想,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理解
从历史、政治学科角度知道中国革命史相关社会背景
聆听《金蛇狂舞》,结合音乐形式要素 理解作曲家如何借鉴民歌表现节日夜晚 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新 授 )理解民歌对新音乐运动早期音乐家音乐 创作的影响和作用。
审 美 感 知
音准
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知道级进与跳进的音程关系,能 根据音乐划出“旋律线”
视唱《金蛇狂舞》,自主分析作品调式(新授及运用)
审 美 感 知
音准
具有一定的视唱能力,知道级进与跳进的音程关系,能 根据音乐划出“旋律线”
视《保卫黄河》(新授及运用)
节奏
能够唱准四分音符,八分音 乐及附点节奏,能够分辨四 四拍与八六拍
节奏
能够唱准四分音符,八分音乐及十六分音符,
对比切分节奏,附点节奏,感受两拍子进行曲风格(新授)聆听《黄河颂》、《黄河怨》和《保卫黄河》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和情感。(新授)
结构
能够较为准确的听辨“相同”“不同”“相似(同头 换尾)”的乐句关系。了解同音进行、模进旋律发展手法。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冼星海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
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冼星海》说课稿
冼星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XXX《黄河大合唱》一课以音乐与历史为主线,通过分析XXX及其作品歌曲音乐要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风格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音乐家XXX不同音乐作品在同一时期的音乐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2、热衷流行音乐,对XXX的音乐作品缺少认识与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XXX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
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XXX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绪目标: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展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说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大合唱》四个乐章的作品赏析2、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绪,感触感染作品的内涵,使之遭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研究指导策略1、说学法:学生是研究的主题,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研究,选择方法很重要。
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点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黄河咆哮的震动图片和音乐的陪衬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心中XXX激动慷慨的民族感情。
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
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和贡献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高中学生音乐基础:具有一定音乐鉴赏基础的学生1.3 教学内容介绍冼星海生平及其音乐作品分析《黄河大合唱》等代表作品探讨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第二章:冼星海生平介绍2.1 生平背景介绍冼星海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阐述其在国内外的音乐学习经历2.2 音乐事业的发展阐述冼星海在国内外的音乐活动介绍其在音乐教育和创作方面的贡献2.3 音乐成就与社会影响概括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分析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三章:《黄河大合唱》分析3.1 作品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动机3.2 作品结构与形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解读作品的和声、旋律、节奏等特点3.3 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第四章:冼星海音乐创作特点与风格4.1 音乐创作特点分析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探讨其音乐创作中的民族特色和创新之处4.2 音乐风格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冼星海音乐风格的影响4.3 作品的价值与意义阐述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第五章:音乐鉴赏与传承5.1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5.2 音乐传承的意义强调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冼星海的音乐精神5.3 实践与拓展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表演或创作实践推荐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和活动,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交流第六章:冼星海音乐作品欣赏6.1 作品选择选择冼星海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6.2 作品聆听与分析引导学生聆听作品,分析其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
探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特色和创作手法。
6.3 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 延安相见,听其朗诵《黄河 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 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 如潮。一星期之内,完成了该 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 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 乐史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 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 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 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 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 全靠人工筑堤。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1913年出生在 湖北光华县。1927年 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 工作。1935年创作了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
队,从陕西东渡黄河,转入吕梁 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 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 长诗《黄河吟》。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 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 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 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 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 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 独特的歌曲——朗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 丰富,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 观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 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一般曲作无 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于是作曲家借鉴 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 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 《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 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而在实际演 出中,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29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内容分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鉴赏模块章节:第十六单元第29节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所以本节课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简介。
2、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
3、对《黄河大合唱》的赏析,侧重于第一、四、七等章节的欣赏。
4、《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对比欣赏。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作品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并不陌生,在初中教材也有涉及,但是对于冼星海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的更详尽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本课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通过本堂课使学生对《黄河大合唱》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设计思想音乐新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将凸显其功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环节的设置上应有意识的体现以上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聆听为主”的原则,结合探究、实践(演唱),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与理解音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学唱第五乐章《黄水谣》和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学生较深入的体会音乐情感;通过对比《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音乐表现风格,初步分析两种音乐形式的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冼星海生平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赏析,初步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学生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歌唱实践,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有较深入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内涵,学生初步认识此作品艺术和社会价值。
《冼星海》教学设计
《冼星海》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课是一节高一音乐鉴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了解冼星海光辉一生的基础上,聆听冼星海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值。
并能熟知大合唱的概念。
因为课堂时间的关系,不可能一次听完所有的八个乐章,因此,我根据创作者的情感层次,将它分为“赞颂”(一、二、三乐章),“悲愤”(四、五、六乐章),“反抗”(七、八乐章)三个部分。
在每一个层次中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欣赏。
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思维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提高音乐欣赏课的功效,注重情感目发展。
二、教学年级高一。
三、类别鉴赏课、研讨课。
四、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深刻了解诞生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的这部音乐巨作的社会价值,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而实现“铭记”的教育目标。
2.认知目标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情绪、风格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3.发展目标通过实践、探究、评价等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欣赏音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六、教学难点感受不同乐章的表现方式,并将它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出来。
七、教学过程1.展示大屏幕有关黄河的图片,并播放《黄河颂》的音乐背景。
提问:你熟悉图片上的河流吗?(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导入新课)2.师: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在黄河两岸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但是翻开近代史,始终有一页我们无法抹去的伤痛,这位流淌在东方的伟大母亲亲眼目睹了中华儿女被日寇凌辱,中华大地任人践踏的凄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儿女纷纷拿起武器向敌人宣战。
在这样一群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战士,他用音乐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用音乐为大众谱出呼声。
他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3.介绍音乐家,并导入作品《黄河大合唱》4.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分析作品八个乐章的情感层次赞颂→控诉→反抗选取不同感情中的代表作品欣赏5.欣赏作品(1)《黄河船夫曲》提问:这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歌曲?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听完之后回答问题(劳动号子)(歌曲的速度变化是快——慢——快;力度变化是强——弱——强)仿佛看见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
高中音乐_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以《保卫黄河》伴奏音乐作为导入,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这首歌曲,所以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出自及作者的简介时,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冼星海的名字,感到不陌生,因而引发兴趣,引出课题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讲授新课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冼星海的生平及其作品,介绍一下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以及刻画的艺术形象。
选择性的欣赏第一、五、七个乐章。
在欣赏各个乐章之前,都给学生设计了难度适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去体验,感受。
分析各乐章分别用了哪些音乐要素、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提醒学生注意分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一开始的伴奏音乐、急促的节奏、劳动号子这种演唱形式等,在表达内心情绪方面和刻画艺术形象方面所达到的效果。
欣赏《河边对口曲》时,让学生分析演唱形式(对唱、重唱、合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艺术形像塑造所起的作用。
让学生体验对唱形式。
欣赏《保卫黄河》时,让学生分析所采用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以及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都能归纳出来。
同时让学生参与演唱,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些音乐表现手法的魅力。
小结总结冼星海的艺术成就和光辉一生,让学生们学习冼星海那种爱国精神和坚韧顽强的精神,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每个人都要向冼星海学习,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伟大富强的中国而奋斗。
学情分析;学生对流行歌曲喜欢较多,对本节课冼星海的作品了解的不多,只是在初中时听过《保卫黄河》这首歌,对这首歌有点印象。
所以我就从《保卫黄河》作为导入环节。
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
冼星海教案
篇一:新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
冼星海说课稿
冼星海说课稿冼星海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冼星海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的《黄水谣》、《河边对口曲》和《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黄河颂》的音频,配合黄河景色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之后简介《黄河大合唱》及作曲家,(①《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它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
《黄河大合唱》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
②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富时代特点,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面达到极高的境界,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冼星海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
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
,满足不同”。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
计: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全体学生齐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几乎所有的同学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这首歌曲,向学生提问这首歌曲出自及作者的简介和称号,同时提问学生对《黄河大合唱》了解多少,是否听过《黄河大合唱》全曲,最熟悉哪一乐章,并谈谈在此之前对此歌曲的感受理解。
初听音乐自由感悟。
引导学生聆听课本上中乐章的片段,体会感受各乐章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情感以及要用怎样的情绪、力量来演唱。
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加深对各乐曲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器乐曲,共四乐章,选择其中一个乐章欣赏,并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
复听音乐,指导欣赏,解决难点。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
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中个乐章所表达的情感,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现歌曲的内涵,凭自己的直觉感受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的某一乐章与大合唱中歌曲对比,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
欣赏冼星海的另一作品《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并跟着学唱,引导学生通过歌词大意,分工合作,相互讨论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新颖的表现形式。
然后教师予以补充,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
交流合作,总结升华,拓展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向教师反馈各类学习结果,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通过冼星海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冼星海音乐代表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能清楚的了解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战的胜利所做的的努力与贡献,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提高了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最后播放《二月里来》,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依据教材要求,认真贯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一课以音乐与历史为主线,通过分析冼星海及其作品歌曲音乐要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风格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音乐家冼星海不同音乐作品在同一时期的音乐表达的不同情
感。
二、学情分析
1、中专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2、热衷流行音乐,对冼星海的音乐作品缺少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
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冼星海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黄河大合唱》四个乐章的作品赏析
2、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
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1、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黄河咆哮的震撼图片和音乐的陪衬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2、说教法、
中学生的欣赏能力毕竟有限,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我在教学中利用人物介绍、流动画面烘托、音乐结合解说,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课堂始终处于“看中想,想中听,听中学,学中悟”的氛围之中,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信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黄河大合唱》中
的四个乐章,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利用黄河咆哮的震撼图片和音乐的陪衬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了解学生对《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认识,全曲你是否听过?你最熟悉哪一首?哼唱一下。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并认识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在时代中的重大意义。
通过音乐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感受音乐。
2)、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家冼星海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
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选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1)《黄河大合唱》作品介绍。
2)、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四个乐章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3)、然后我将介绍冼星海生平及作品。
4、拓展探究
1)、课后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
2)、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冼星海的风格特征。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精选公文范文-------------------------- 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
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br/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