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所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后者是一个国家居民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包括他们在境外的投资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这种劳动的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谓具体劳动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具体形式,它体现在某种劳动的特殊目的、使用的特殊工具、以特定的操作方法作用于特殊的劳动对象、以及生产出特殊的产品等诸方面。可以说具体的劳动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体现着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人类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支出。这种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因而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包含在商品之中,决定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同样,由它决定的商品二因素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方面,并与商品的二因素联系起来是马克思的贡献,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规律及其体现的矛盾。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生产各部门在一年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公式可写为:

长期内,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在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和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减少,一定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趋于减少。由于剩余价值是社会总资本中可变资本带来的,可变资本比重的下降,使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因而减少。这就造成平均利润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竞争、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结果却使得平均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是:(1)、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2)、生产的扩大和价值增值之间的矛盾;

(3)、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并存;

(4)、社会的阶级矛盾。

这些矛盾的加深说明,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的反映。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以间接调控为特征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分)

1、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可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样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之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这种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可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样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之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这种方法称之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从资本家对雇用工人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反过来又促进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以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主要方法。

2、论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我国国有经济虽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的特征,但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企不分,企业负盈不负亏;国家和企业管理者缺乏约束机制,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影响经效率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为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作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市场主体,从而能够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比较灵敏地调整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向。(2)、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晰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之间的关系。注重国有资产的经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有效地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发挥作用,培育竞争、有序的市场。

(4)、处理好长远规划和短期调整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战略目标,对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布局进行统筹安排。

(5)、在分配制度上,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材料分析题(16分)

某市1990年和1999年的城市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