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阅读讲义(pdf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讲义1)现代文阅读

一、考纲考情:

1、考纲要求:

现代文主要考察:A词句理解和赏析B概括归纳C人物形象

2、考情分析:

文学类文本最易考出的两种文本,一是小说,二是散文。

二、知识精讲

本次课主要讲小说阅读;下周六讲解散文阅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者服务于文章主旨。

(一)人物题:考察人物形象和人物作用

人物形象,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

1.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xxx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2、解题思路:

(1)圈点勾画:画出关于人物的相关描写

(2)批注:在旁边批注人物形象特点(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3)答题:人物特点+文本依据;分点列出

3、典型例题:《梨花白》(刘建超)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很痴情

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中,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

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

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时,舍命救人

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4、作业:《母亲》问: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答案】

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

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

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人物作用题

1、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3)请简要分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4)请概括“我”的性格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5)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2、人物作用梳理

1)情节上: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

③使情节更加真实自然

2)人物上:

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线索人物,贯串全文

3)主题上:

①揭示或主旨

②折射出某种社会现象,给人们带来某种启示

3、典型例题:《一场决斗》莫泊桑

提问:小说安排两个英国人,请探究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案】

①衬托人物形象,两个英国人的漠然反衬了杜步伊最后的抗争,使杜步伊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两个英国人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

③丰富了小说内容,两个英国人的出现,使小说内容更加饱满,可读性更强;

④使小说内容更加真实自然,让两个英国人见证了杜步伊与普鲁士军官的决斗的过程,使人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感。

4、作业:《神针》(墨中白)

“五公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以五公子医治红脸大汉母亲的腰疼串起小说后半部分,让我们了解孙飞虎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趋自然。

②映衬主要人物。通过对五公子的描写映衬许三楼,许三楼有医术精湛、淡泊名利、关心民众疾苦的性格,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使其在读者的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③深化作品主题。作为许三楼幼子的五公子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精湛医术,而且传承了父亲的高尚人品,既增添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情节题:情节概括题和情节作用题

情节概括题

1.提问方式

①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②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解题方法:

①读清题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②根据关键信息回文定位,逐句(或逐段)搜索信息点

③分点列出

情节作用题

1、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其对展现人物形象、体现主旨的作用

④xx情节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2、情节作用梳理

①从情节上:

承上启下、统领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情节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②从人物形象上:

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

③从主旨上: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④从结构上: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与上下文照应

起线索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留给读者象限的空间

3、典型例题:《瓷瓶》

问题: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答案】

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4、作业:《寻找桃花源》雷三行

问题: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案】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

理由:①最后一段丰富了山民的形象。他们快乐地回到家乡,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却愿意在城里过着与之相反的生活,表现了山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②使小说情节完整。交代了山民离开村庄的目的。与城里人的行为相照应。

③突出主题。城里人所追求的恰是山民所放弃的,山民所追求的正是城里人不珍惜的,表现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现有生活的厌倦,只是苦苦地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暗示了桃花源并非是可以寻找得到的,重在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

(三)环境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