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1) 江苏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建筑。

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冠,其中最有名的是拙政园和留园。

苏州还拥有许多历史名胜,如虎丘、狮子林等。

除此之外,苏州的美食也非常有名。

苏帮菜是苏州的传统菜系,有着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味道,是无数游客向往的美味之一。

(2) 苏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最大的开发区之一,集聚了众多科技企业。

苏州还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以制造高科技产品而闻名。

(3) 苏州有着便捷的交通网络,可轻松连接国内外各地。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高铁、动车和普速列车密集通行。

此外,苏州还有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和苏州轨道交通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

这些都为苏州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4) 苏州还是中国的教育重镇之一。

有着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苏州的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同时,苏州还拥有国际学校,吸引了不少外籍学生前来深造。

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请简要介绍苏州园林。

2. 提到了哪些苏州的历史名胜?3. 苏州工业园区以什么而闻名?4. 苏州有什么交通优势?5. 苏州的教育资源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之冠,最有名的有拙政园和留园。

2. 提到了虎丘、狮子林等历史名胜。

3. 苏州工业园区以制造高科技产品而闻名。

4. 苏州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铁、动车、普速列车、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

5. 苏州的教育资源主要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还有国际学校吸引外籍学生前来研究。

第二部分:写作表达请按照以下提纲,以"少年中国说"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

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

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苏州高考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般会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后由教育部门公布,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苏州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B. 温故而知新(复习)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不愤不启(不生气)答案:D(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2. 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 子曰:“学而时习之”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人不知而不愠答案:B(其他三项为并列句,B项为主谓结构)(二)文言文翻译题请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2.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的。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示了其性格的转变。

B.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性。

C. 文章中提到的“责任”,指的是对他人的承诺和义务。

D. 文章最后,主人公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答案:D(文章最后,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理想,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二)现代文阅读简答题1. 文章中提到的“责任”一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文章中的“责任”体现在主人公对家庭的照顾、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上。

通过这些方面,主人公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作文题目:《我眼中的苏州》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苏州,这座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苏州的每一处景致都透露出古典的韵味。

走在平江路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而夜游金鸡湖,则能体验到现代都市的繁华。

苏州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教版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苏教版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苏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原文】冬日的午后李汉荣冬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在窗台上,在沙发上,在一张张木椅上,在一张张木桌上,无所不在。

阳光对人们是那么慷慨,无所求地照耀着,照耀着,又像在抚摸着。

只有冬日,阳光才是如此温柔,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脸。

这抚摸是那么细致,那么体贴,仿佛这世界的一切都在这抚摸中安妥了,安详了。

冬日,万籁俱寂。

没有鸟鸣,没有蝉鸣,连蟋蟀和蝈蝈也躲藏起来,整个世界都沉睡在冬日的慵懒之中。

冬日的午后,只有阳光在忙碌着,在窗台上,在沙发上,在木椅上,在木桌上,在一切可以停留的地方,都留下它柔软的痕迹。

冬日的午后,静得让人陶醉。

你会觉得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你的心跳声在回响。

你会觉得自己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像冬日里晒在阳光下的猫,慵懒而又安详。

你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也变得轻盈起来,仿佛能随风飘起。

你会觉得自己的思想也变得清澈起来,像冬日里纯净的湖水,没有一丝杂质。

冬日的午后,最适合读书。

你可以泡一壶茶,坐在窗前,手捧一本好书,让阳光洒在脸上,让思绪随风飘散。

你会觉得,这样的时光是最美好的,这样的生活是最幸福的。

冬日的午后,也可以做许多事情。

你可以躺在床上,翻翻杂志,看看小说,让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你可以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听听音乐,让心灵得到放松。

你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品茶、聊天、下棋,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冬日的午后,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起聊天、讲故事。

火炉的温暖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温暖了人们的心。

在这样的时刻,你会觉得,家是最温馨的港湾,亲情是最美好的情感。

【小题】1.文章开头描写了冬日午后的阳光,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文章中提到“万籁俱寂”,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这个词组在文中的含义。

3.文章中提到“这样的时光是最美好的,这样的生活是最幸福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论述类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答案:文章主要讨论了(文章主题)。

2. 作者对于(文章中提及的概念或问题)的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作者的观点)。

3. 文章中提到的(关键信息或数据)是如何支持作者观点的?答案:文章通过(分析方法或数据说明)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实用类文章,如新闻报道、说明文等)4. 文章中提到的(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特点?答案:(事件或现象的特点描述)。

5. 文章是如何说明(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或数据)的?答案:(说明方式,如举例、比较、数据支持等)。

6. 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答案:(文章中提出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言文内容(此处应为一段文言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案:(翻译内容)。

8. 文中提到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特点?答案:(人物或事件的特点描述)。

9. 作者通过(文中的某个部分或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答案:(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诗歌内容(此处应为一首古代诗歌)10.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象?答案:(描绘的景象描述)。

11. 诗歌中的(关键词或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象征意义的解释)。

12.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的情感描述)。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词语运用13.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答案:(填空答案)。

(二)句式变换14. 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句。

答案:(被动句答案)。

(三)病句修改15.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给出修改建议。

答案:(病句及修改建议)。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有一个叫作“智慧谷”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智慧与和谐共存。

相传,智慧谷的居民们能够通过神秘的“智慧之眼”看到未来,因此他们总能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一天,智慧谷的长老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如何让智慧之眼的力量更加壮大。

他们决定派遣一位勇敢的年轻人前往神秘的“知识之海”寻找失落的智慧之石。

这位年轻人名叫小明,他热爱智慧谷,愿意为家乡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知识之海。

这里波涛汹涌,暗藏危机。

小明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失落的智慧之石。

然而,在返回的路上,他被邪恶势力追赶,形势危急。

正当小明陷入绝境时,一位神秘的老者出现在他面前。

老者告诉小明,智慧之石的力量在于团结与勇气。

只有将智慧之石带回智慧谷,并与谷中居民们共同面对困难,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力量。

小明带着智慧之石回到了智慧谷。

长老们将智慧之石镶嵌在“智慧之眼”中,果然,智慧之眼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智慧谷的人们在智慧之眼的指引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国家日益繁荣昌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传:传说B. 遵循:依照C. 洪水:大水D. 驱逐:赶走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小明寻找智慧之石的经历,展现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B.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C. 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智慧谷人民在困难面前的团结与勇敢。

D. 文章的结尾揭示了智慧之石的力量在于团结与勇气。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智慧谷的人民拥有神秘的“智慧之眼”,能够看到未来。

B. 小明为了智慧谷的繁荣,勇敢地寻找失落的智慧之石。

C. 知识之海波涛汹涌,暗藏危机,小明在寻找智慧之石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道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记为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标题:数字时代的阅读变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存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阅读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在这场变革中经历了深刻的变迁。

(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数字化阅读,即以电子设备为载体,通过屏幕显示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的阅读活动。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的普及,使得数字化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数字化阅读具有便携、即时、互动性强等优势。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阅读电子书、新闻、博客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场景和体验。

(二)阅读内容的多元化数字时代,阅读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网络文学、短视频、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播客节目等,都成为了阅读的新形式。

这些新形式的阅读内容,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阅读选择,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阅读,而是更加倾向于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多媒体阅读。

(三)阅读方式的变革数字时代,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

传统的线性阅读方式逐渐被非线性、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而是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浅阅读。

此外,搜索引擎、推荐算法等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阅读方式的变革。

(四)阅读面临的挑战然而,数字时代的阅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可能导致人们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降低深度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繁杂和虚假也可能误导读者,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认知。

此外,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还可能对视力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问题:1.数字化阅读的主要优势是什么?(4分)答案:数字化阅读的主要优势包括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强。

【精品】江苏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品】江苏省近两年(2018,2019)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在黄昏的阳光下,你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天空,你会看到云朵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它们时而聚集成团,时而散开成片,时而变幻出各种形状,仿佛在讲述着什么故事。

你可能会想象,那是一群无忧无虑的羊,它们在草原上悠闲地漫步;或者是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她们在云端轻盈地旋转。

这些云朵,仿佛是天空的画家,用无尽的想象力绘制出美丽的画卷。

②然而,云朵并不是真正的画家,它们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科学家眼中,云朵是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与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云朵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气象研究的对象。

③云朵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形状上,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从高度上,可以分为低云、中云、高云等。

每种云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比如,积云形态饱满,给人以厚重感,象征着稳重和力量;层云则像一层薄纱,给人以柔和感,象征着温柔和细腻;卷云则像细丝般缠绕,给人以轻盈感,象征着自由和飘逸。

④云朵在天空中的运动,也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它们时而缓缓上升,时而急速下降,时而翻滚变幻,时而静止不动。

这些运动,既有规律性,又有随机性,让人捉摸不透。

正是这种运动,使得云朵在天空中的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⑤然而,云朵并非总是美丽的。

有时,它们会带来风雨雷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困扰。

这时,人们会对云朵产生厌恶之情。

但无论如何,云朵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理解云朵的喜怒哀乐,与它们和谐共处。

【乙】⑥云朵,这个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触。

他们从云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以下是一些描写云朵的古诗词: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②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语文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传,有一座巍峨的山峰,山上有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名叫“智慧之殿”。

这座寺庙里住着一位智慧之神,他掌管着世间一切智慧。

只要来到寺庙,虔诚地祈祷,就能获得智慧。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学者慕名而来,想求得智慧之神赐予他无尽的智慧。

他来到寺庙,恭恭敬敬地跪拜在智慧之神面前,祈祷道:“伟大的智慧之神,请您赐予我无尽的智慧,让我能够造福人间。

”智慧之神微笑着看着学者,缓缓开口:“智慧不是赐予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

我赐予你的,只是一个机会。

”学者不解:“机会?请问智慧之神,这个机会是什么?”智慧之神拿起一粒种子,说:“这粒种子,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你只要用心去浇灌它,它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这粒种子,就是你获得智慧的机会。

”学者接过种子,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从此,他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求智之旅。

他走遍了千山万水,拜访了无数智者。

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会想起智慧之神的话,坚持不懈地努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学者。

有一天,学者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到寺庙,想要感谢智慧之神。

然而,他发现寺庙已经不见了,只有一粒种子静静地躺在地上。

学者明白了智慧之神的用意。

原来,智慧之神并没有赐予他无尽的智慧,而是让他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这粒种子,就是他心中的智慧。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老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神话”,这句话是全文的总领句,交代了文章的背景。

B.“智慧之神微笑着看着学者,缓缓开口”,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智慧之神的形象。

C.“这粒种子,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你只要用心去浇灌它,它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这粒种子,就是你获得智慧的机会。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智慧”比作“种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获得智慧的方法。

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

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含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暴/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辞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任何一种文明的开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21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方案、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标准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水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2. 诗中“江花”指的是什么?答案:指江边盛开的花朵。

3. “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4. 这段文言文选自哪篇文章?答案:《岳阳楼记》5. 文中“滕子京”是谁?答案:滕子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6.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的是什么情景?答案:描述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的景象。

7. 作者被要求做什么?答案:作者被要求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的事情。

三、作文(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并撰写文章)【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高考试题及答案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

2023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23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23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本文档提供2023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第一部分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1. 答案:(1)2(2)3(3)12. 答案:岁月沉积非任务型阅读1. 答案:B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A5. 答案:D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1. 答案:C2. 答案:C3. 答案:A4. 答案:B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D8. 答案:C9. 答案:D10. 答案:B第三部分写作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B作文略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1.(1)小说家写作体裁是小说的本职工作,书信和日记也属于文学范畴,但是不是小说家的本职工作,故选项2。

(2)小说家是需要一个宁静的空间来写作,而选项3的"人潮"和选项1的"喧嚣"都不利于创作,所以选项2是正确答案。

(3)根据阅读可知,小说家需要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创作,同时需要多角度地体验和感知生活。

选项1和2都有些片面,而选项3是正确答案。

2. 答案:岁月沉积非任务型阅读1. 答案:B(文中有明确标志)2. 答案:D(文中有明确标志)3. 答案:C(推理题)4. 答案:A(明确标志)5. 答案:D(推理题)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1. 答案:C2. 答案:C3. 答案:A4. 答案:B5. 答案:A6. 答案:B7. 答案:D8. 答案:C9. 答案:D10. 答案:B第三部分写作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B作文略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舟楫/编辑道观 /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 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 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 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

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 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 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 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 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详细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江苏卷语文含详细答案解析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答案】A 【解析】(A. jíguànbīn;B .shānjiàbó/bèi;C.shèzhāo/zhuódàn D. chàn/qiānchǔbì)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改名换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多指为了隐瞒真实身份而改变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含贬义,故选“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大名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文中意思这儿应选“如雷贯耳”;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故选“弄假成真”。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我国散文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秦诸子的著作,成就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第一高峰。

两汉的《史记》、《汉书》中不少篇章也可视为优秀散文作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秦汉的散文失去了锋芒,渐为骈文所取代。

骈文要求骈辞丽句,音韵铿锵,曾经起到了丰富“艺术语言”、提高汉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但骈文发展到后来,专事涂泽,堆砌典故,造成偏重形貌的浮艳文风;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桎梏。

唐代的陈子昂“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文体一变”之后,萧颖士、李华都曾为扭转华靡柔弱文风作过努力。

但由于积习已久,终未能奏效。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严酷局面,一些有进取变革精神的文人学士奋起抨击时事,改革弊政。

政治上的革新也引起了文学上的革新。

韩愈、柳宗元顺应时势,打出“复古”的旗号,申言恢复秦汉散文传统,提倡散文,反对骈文。

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提出“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主张以及“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的革新文体的具体规范。

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弃因袭,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

到宋代,欧阳修又极力推崇韩、柳,继韩柳“文以明道”说之后,更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点;继他们“不平则鸣”论之后更提出“穷而后工”的主张,坚持和发扬了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

欧阳修这些主张对于王安石、三苏和曾巩等人有很大的影响。

显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的。

此为史家所共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各具文采。

就单独个人创作而言,其风格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就八大家综合起来作考察,又构成了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

这是继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之后,由散文这一文体自觉中产生的最可宝贵的艺术结构。

关于八大家的艺术风格、创作个性,早就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之说。

如细探其作品,韩愈写人状物抒情,浑浩流转、气势磅礴,是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位艺术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

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

“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4分)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

(分析略)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4分)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

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6分)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1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1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也赞一个!但是不能单以命题人的理解而否定了他人有道理的见解!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笑可化解惊惧与恐怖从而与动物区别开;笑可体现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疵和怪癖(或本来面目);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看事会成比例。

标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6分)答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是有些不妥的。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

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

[评点]这道题设为6分,总觉有答不全的感觉,这说明人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语文的答案不应该唯一,更不能以命题人的单方面理解来代替人们的理解。

上面的小说也是这种情况。

十、(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