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理解.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不是有难点)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2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讲授难点(说明本课的研究时易发生艰巨和障碍的知识教授与能力造就点)小学数学讲授设计万能模板3篇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讲授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讲授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哦!课题名称一、教学目标[1-3年级]【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1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2.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
2024年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范文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数学游戏: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如数独游戏、24点游戏等。
2. 数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如进行数学测量活动、建模活动等。
3. 数学研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如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 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创作活动,如数学绘画、数学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每节课45分钟。
2. 活动课与正式数学课交替进行,共16次活动。
3. 每次活动根据内容需要进行活动场所的调整,如游戏、实践和竞赛可在教室内进行,研究和创作可在图书馆或实验室进行。
4. 活动前提醒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和器材。
四、活动方法:1. 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鼓励竞争和合作,奖励优秀表现。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3. 研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学会搜索资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或校外的数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创作活动,如绘制数学图形、制作数学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活动评价:1. 每节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体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效果。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活动成果,进行积极的激励和提醒,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创意十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近年来,创意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创意教育也被不断推崇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时期应该通过各种创意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思维框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技能。
针对此,本文将对创意十足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进行整理。
一、数学游戏:乒乓球比赛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加法与减法,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2、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3、培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内容:1、通过画出一张简单的数轴,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教师将两个数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计算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用乒乓球游戏来对比两个数字的大小。
3、乒乓球游戏规则:用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来确认每组学生分别代表哪个数字,学生们不断回击乒乓球,直到其中一组被淘汰。
4、教师可以从游戏中提出问题,如:谁更大;谁更小;相差了多少?教学总结:此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玩乐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数字之间的差值,培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数学实践:卡拉OK唱歌比赛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值的符号和相对大小关系;2、通过卡拉OK唱歌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唯一性;3、鼓励学生们进行数学实践,提高数学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教师将两个数字(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队员,进行唱歌比赛。
在比赛中,学生要根据自己代表的数字唱出相应的歌曲,以此来比较差值。
3、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当场计算获胜队员和负方队员之间的差值,并让学生对数据的唯一性有更明确的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卡拉OK唱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真正体会到数字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强化了数字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能。
三、数学团队活动:包装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2、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3、在创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技能。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1微课名称: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知识点名称:数线段的个数学科类型: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类型:新课讲授教学活动类型:讲授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资源与环境:电子白板,录屏软件教学过程: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
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教学理念: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2一、设计说明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各项教学内容全部贯穿于活动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课:我上学了(一)(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活动课:我上学了(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有序数出1-10这10个数,会用数学自我介绍。
2. 结合“数”与“形”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有趣的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正确用1~10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多角度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结合“数”与“形”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不同,难免有些差异,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让孩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 导语: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小学校园,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快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2. 小动物们今天也开学了?认真观察图片,讲一讲你看到的动物学校的故事吧!这节课先让我们参观一下可爱的校园吧!(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可爱的校园【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观察情境图中的形状,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1.课件出示情境图。
数一数,有几只小兔?2. 交流数数的方法:数到最后一只小兔是2,这些小兔的数量就是2,有2只小兔。
3. 用点数法数一数图中其他事物的数量。
4. 观察情境图中物体的形状。
(1)说说这皮球和木桩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任务二:认识新同学【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介绍,加深同学间的相互认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1. 课堂上师生互相问好。
2. 介绍你自己,再说说你身边的数学。
3. 小结: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名字、年龄、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这些方面来介绍。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设计8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
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
(教师演示)(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_,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__。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什么是教学设计?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分一分,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
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
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
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半个苹果”入手,再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分析:平均分的意义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的,通过一年的进一步认识,三年级学生已经很容易理解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并且能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4份,也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
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几的表象。
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准备:正方形卡纸、圆形卡纸、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一、结合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提问: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二、探索新知。
1(1)、探索用表示一半。
2师:请你先想一想,怎样来表示“一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一半”。
1(2)如果学生没有用表示出一半的,教师可以介绍,(例如:2书中智慧老爷爷的话,可以代领学生读一读。
)如果有学生说出1来,可以让学生来讲一讲表示的具体意思。
21(3)引出是分数,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分一分(一) 2 1(4)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2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有哪些图形,然后明确活动要求:涂1出这些图形的。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
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6.45?+4.29师:第二个问题,谁来?生:6.45?-4.29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生:小数点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拆分(适合一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拆分数字。
活动一:数的认识游戏1. 教师准备大量纸牌,每张上面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
3. 教师随机出示一张数字纸牌,学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说出数字。
4. 所有组中获胜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活动二:数字拆分探索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与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学生将小球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分组,了解数字的组成元素。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他们拆分数字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三:数字图像的拆分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图像,例如一个房子。
2. 学生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中出现的数字。
3. 学生尝试用拆分数字的方式,在纸上画出图像中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代表每个数字。
活动四:数字对应的物体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或者其他小物件,每个物件上贴有一个数字卡片。
2. 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物件进行分组。
3. 学生将每组物件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卡片标记。
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适合二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加法探究1. 教师准备一组小物件,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根据算式,在物件的数量上进行操作,完成加法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减法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2.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减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并按下计算器上对应的按钮。
3. 每组的学生通过回答正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比较和竞争。
活动三:数的拆分与运算1. 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枚硬币。
2. 学生将硬币按照数字进行拆分,并用加法或减法算式来描述拆分过程。
3. 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素材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素材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读写。
2. 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10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从1数到10,反复练习。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按照数字1-10的顺序摆放。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评价方法:1. 课堂上学生数数的准确性。
2. 学生书写数字的规范性。
第二章:数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培养学生数的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大小比较。
2. 符号“<”、“>”的含义和使用。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哪组数字更大。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游戏,比一比谁比较得更快更准确。
3. 教师讲解符号“<”、“>”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找出一些数字,进行大小比较,并用“<”、“>”表示。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评价方法:1. 课堂上学生数字比较的准确性。
2. 学生使用符号“<”、“>”的正确性。
第三章: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加减法运算。
2. 加减法运算的算式和结果。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游戏,比一比谁算得更快更准确。
3. 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的算式和结果,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记录运算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很多人所害怕的学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学数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活动的教案设计。
一、数学会做事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活动。
活动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例如超市商品的计价、建筑物的面积计算等等。
2.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围绕不同的场景展开活动,例如:购物计表,量身体质指数等等。
3.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场景,利用数学知识完成任务。
4.完成任务后,学生进行报告。
5.教师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数学地理大冒险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出坐标系。
2.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队长。
3.游戏开始,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有若干个位置点(可以是图形,数字等),地图中心标有坐标系的原点。
4.游戏规则,每组学生分别根据一个给定的坐标点展开战斗,每个学生都受到固定的伤害,直到任意一方全部陨落后游戏结束。
5.每次战斗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地图上的位置点,计算出自己的坐标。
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坐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7.学生通过游戏掌握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坐标系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数学计算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发挥自己的能力。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学习6——10各数,知道“几”和“第几”。
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6-10的认识,会读、写这5个数字。
教学几、第几,“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某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二)教学目标:会读写6—10各数。
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
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几、第几个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很多数,你们愿意学吗/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我看谁的表现最好。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老鹰捉小鸡游戏、赛跑、观看的小朋友)2、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多少?跑步的有6人,树有7棵,吊环有8个,花有9朵,足球有10个。
(师板书各数)(三)学习“几”和“第几”1.认识“几”。
(1)“图上当小鸡的一共有几个人?”(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前来数一数,其他人看他数的是否正确)(2)你能数数跑步的有几个人吗?在一边看的小朋友有几个?(3)练习:数数我的手中有几枝粉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有几扇门?有几扇门?2.认识“第几”。
(1)在这幅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看看在这副图中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5?你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数一数,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是从右向左数的,那么,有没有其他数法?”(全班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数第几时要注意方向性,教师强调:按常理,排队应该从前向后数,在图中就是从右向左)(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说出什么?3.小结:我们在数数时,要把所有物品合起来,数第几时,要先确定从哪个方向起,然后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
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利用方格图求一些图形的面积,看今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看吗?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师:猜得真准。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10篇范文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口算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特开展此次口算比赛活动。
二、比赛目的: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练习和实施,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扎实的口算基本功,从而落实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的要求。
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学生的风采,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比赛内容:一年级出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年级出100以内的口算与计算相结合,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和口算。
四、实施办法和时间安排1、参赛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2、时间安排:一、二年级第十四周各班教师随堂考试。
3、比赛地点:本班教室4、完卷时间:一节课(40分钟)5、命题老师:一年级:于玲玉二年级:徐丹6、奖项:各班级从高分到低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采取分班级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为一等奖,共1名,第二名为二等奖,共2名,第三为三等奖,共3名。
7、奖励方法:一、二年级:一等奖:奖状、铅笔2支二等奖:奖状、铅笔1支三等奖:奖状、作业本1本8、监考:(一年级)##(二年级)##;9、评卷: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10、统分:小学部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附表:一、二、三年级获奖名单一年级获奖名单二年级获奖名单小学数学活动课方案篇2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指导思想: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
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
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
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1、活动性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
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
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
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
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
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
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
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克。
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
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
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
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
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
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
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
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
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
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
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
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
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