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地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合集下载

地理论文参考范文

地理论文参考范文

地理论文参考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导语: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参考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地理论文参考范文一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

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

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论文三篇

地理论文三篇

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三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地理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德育渗透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摘要】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初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效不如人意。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插入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德育,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思想道德素质知识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德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才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教育。

所以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还应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浅谈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做好言传身教,从生活中小事做起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这句话用现代文来理解就是“教师,是指能够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并能解答疑难困惑的人”。

而这句话将“传道”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传道”是为师者的首要目标。

古语还有云“为业师易,为人师难”,也能看出对为师者而言,“立德树人”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目标。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德育知识的传达首先自己就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

这就需要我们的初中地理老师能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来影响学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显而易见的是,这样持续下去,学生不仅能够在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师的帮助之下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拥有美好的人格,这其实是学生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挖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初中地理教材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主要认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地理论文范文参考

地理论文范文参考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非常重视教学的因地制宜。

教学中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范文范文一: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在当前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的中学教育大环境下,中学地理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怪圈,现在的中学生,做起高考题是得心应手,可是有时却连基本的关于国家领土的地理常识都不知道,闹出笑话。

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重“理”、轻“地”,重应试训练、轻情感培养的问题。

在情感培养领域,爱国主义教育则是核心主旋律。

众所周知,地理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正是由于地理学科这样特殊的性质,使得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知识内涵极为丰富,其德育因素也丰富多样,其核心内容是:把国情、国策、国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强化爱国主义;把加强国际意识、全球意识与国际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深化国际主义教育;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

国际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深化开展,实际上也就实际上也就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一个前提就是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会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就会对祖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这样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会有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

要爱国,必先知国。

只有全面认识祖国,才能更好地热爱祖国,进而致力于建设祖国。

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大量体现在阐述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方面。

海陆兼俱的地理位置,宽广辽阔的领土范围,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体现了中国国土条件优越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将思想教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学生能具体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土优势,从而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信心。

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地理教育专业论文3700字(一):地理教育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论文摘要:随着高等师范教育转型步伐的加快,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势在必行.论文探讨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涵,分析了地理教育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的特点,指出当前我国高等师范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构建了适合于地方高师地理教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以使高师地理教育更加适合于基础教育的需求.关键词:开放式;地理教育;培养方式当前,高师地理教育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面对转型发展的要求亟需转变地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1].高师地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应该是优秀专业教育加上优秀教师教育[2],除了打牢专业基础,夯实学科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本文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着手提出了开放式的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及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的内涵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它应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之,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质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2地理教育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特点2.1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开放式的高师地理教学方式将变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随着微格教学和翻转课堂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会日益提高.此外,教学方式日益开放,课程更加突出实践性,增加更多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式的地理教学能够更多地采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2.2课程体系的丰富性随着高师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及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3].由于培养方式的不同,各个学校的地理课程设置出现了差异化现象,但基本上涵盖了通识课程、地理专业课程、教育类课程、地理实践课程等板块.开放式的地理教学突出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意愿,实现专业课程的模块化.2.3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一背景下高师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也要适应这种趋势,更多地体现出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式是改革的方向之一;二是为促进就业,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为适应这种趋势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3当前高师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高师地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封闭的落后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未来的基础教育需求.3.1高师地理教育的弱化当前高师地理教育的发展与高师教育的总体发展状况类似,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每年师范院校都很难招收到优秀地理专业学生,从高考填报考志愿来看,多数学生是从第二志愿调剂过来的.一些师范院校对于地理教育专业发展认识不够全面,教学资源投入较少.加之地理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实践实习环节多,实践教育经费不足是常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3.2高师地理教育不能有效对接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促使高师地理教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自从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特别是当前全国性的基础地理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地理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紧迫性[4].高师院校必须有效对接新时代区域基础地理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服务地方基础地理教育发展.从当前现状来看,高师地理教育中对中学地理教育的进展研究、课改内容涉及不多.这说明高师地理教育对基础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态势把握不及时,存在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3.3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基础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高师院校地理专业毕业生有教师资格证,却难以胜任基础地理课堂教学.高师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地理教师,如果这个“产品”不合格,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产品”就难以销售出去.这样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也会对高师院校本身的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近几年我们通过对地方中学的调查发现,中学对于地理教改的需求比较急切,但毕业生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于地理课程标准掌握不够全面,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基本技能不够全面,教学方法单一,不善于沟通等.3.4对实践课程重视不足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抽象性和实用性,仅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实践教学完全能够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因此实践课程就成了地理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国内高师院校普遍存在学科经费不足和重视不够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明显偏少[5].4构建新形势下地理教育专业开放式人才培养方式在对当前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方式.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特别专业化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人才培养必须达到的目标,对地理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4.1确定符合需求定位的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导向,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方向.因此,应依据区域地理教育课程改革和地理科学发展情况,确立“专才型”和“深造型”培养目标,使得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能够顺应社会、面向市场,改变仅面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单一封闭人才培养方式.4.2开放式的三位一体联合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应形成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中学与高师院校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动态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式确定、课程体系设定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基础地理教育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制定符合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地方中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联合培养,以便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4.3加强实践教学满足基础地理教育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师范院校区别于综合型大学的显著标志.对地理教育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径.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新理念,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贯通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设置技巧训练、微格教学训练等课程,力图全方位模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为学生从事基础地理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4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和加快教材建设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一是拓展通修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二是精选地理专业类课程,提升地理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三是优化地理教育类课程,提高地理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与教育研究课程的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类课程,重视地理教育实践培养基础作用,能够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提升师范生学习效果.强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教材建设,设置相关的中学地理课改、学科发展的研究性课程,设置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指导示范课程,设置学生深造型高校所需的地理课程.同时,课程体系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加快教材更新,地理专业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交叉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地理教材的编写要不断更新,以便吸收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充实教材,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4.5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范生培养应该“接地气”,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要着重加强高师地理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有效对接,深入研究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状况.因此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放式的“地理基础课+分方向”培养方式,在必修专业基础课以外,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即地理教育水平提高课程,地理学理论深化课程.二是设置开放式的课程,在主修专业基础课和选修专业课的基础上,导入具有反馈方机制的符合区域基础教育的地理课程和符合深造方向的理论课程.三是建设开放式的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实践的比例和条件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所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延伸到基础教育,加强高等师范教育同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打造开放的基础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上锻炼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地理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等师专地理教育专业改革的整体构想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地理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革地理教育的整体思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创设实用型、发展型课程,培养师范教育为主的复合性人才。

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便利,还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伴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地理地质毕业论文标准范文篇一论文关键词地质勘探煤矿开发论文摘要简述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地质勘探方法,采用综合的地质勘探方式可以有效的探查煤矿矿区的地质情况,为煤炭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煤炭是中国的第一能源,煤炭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东部许多老矿区的开采深度均在-800m以下,一些新建矿井的覆盖层厚度便达600m,开采深度为-1000m左右。

因此,中国东部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

深部开采矿井均为高产高效矿井,对煤田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查明煤层中落差5m左右的断层、幅度5m左右的褶曲、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同时查明与水文地质条件与瓦斯突出条件密切相关的煤层顶、底板岩性。

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

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个层面:1)井田范围主要可采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2)采区地质条件勘查;3)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探测。

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范文一: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应用一、以兴趣激发学生读图、看图的热情(1)用活动激发兴趣。

我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把学习地图的过程设计成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让读图、看图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读图、识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地理知识。

比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把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在纸上描绘出来并剪下,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分组把剪下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比赛哪个小组贴得最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样使得学生们画图、剪图、贴图的热情高涨,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各大洲的基本形状和相对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

(2)用感情培养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以及去过的地方等产生情感。

我充分利用这种情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市等。

每次假期回来,我都让学生指着地图讲述他们到哪里旅游去了,走的是哪条线路,以及路上的所见所闻等。

每次学生们都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去过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有时找不到了,下面的同学都会很积极地帮着找。

于是,在讲述和找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用热点保持兴趣。

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我都会播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今天出访哪个国家了、辽宁舰到达海南某基地了,等等,当然每次我都会让学生比赛看谁先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地方,用这种方法让学生长期保持找图、识图的热情。

二、以规范的步骤教会学生读图、看图的方法(1)应该看清楚图的标题。

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

一张地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抓住哪些主要的信息和有用的信息,而地图标题恰恰告诉了学生地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大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大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大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地理教育是指有关地理学知识及能力的专业培训和大众普及。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地理教育毕业论文篇1浅谈工程地质测绘摘要:工程地质测绘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环节,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测量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地质测绘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了工程地质测绘的精确度与效率。

笔者就目前工程地质测绘及其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了工程地质测绘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察;测绘方法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勘察中最为基本的勘察工作,地质测绘人员主要是利用地质理论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对建筑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分析其内在的联系,按照测绘比例尺要求将空间分布绘制在地形底图上,而后结合勘探与试验等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作为工程勘察的基础性资料,为后期地质规划、施工等提供参考。

1.工程地质测绘1.1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与内容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矿区内的实地勘探,了解矿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为后期的地质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精准的实地数据,因此,就其内容上来看与其他测绘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

地质工程测绘主要包括测区内的地形地貌研究、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确定岩层走向等,工程地质测绘还需要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整理,为后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若工程区内已进行过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测绘,那么工程地质测绘只需以此为基础进行一些补充的工作即可。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不仅会运用到单一的技术,更多地会应用到综合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辅助下,工程地质测量的精确性与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工程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工程地质测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

1.2工程地质测绘的准备工作在对工程建设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前需要充分搜集有关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对工作区已进行过的工作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根据当前工程区的工作进度恰当安排后期的工作。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

地理的论文•相关推荐关于地理的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的论文篇1摘要: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多元化地球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

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

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地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地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地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 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旨在探讨地理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范例,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研究和撰写地理学论文。

2. 研究目的地理学毕业论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地理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学生应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理主题或问题,并在论文中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3. 论文结构地理学毕业论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引言引言部分应概述研究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这个地理问题值得研究,并提出研究假设或问题。

3.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应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介绍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实地调查、实验设计等。

3.4.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部分应呈现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和描述进行展示。

3.5. 讨论与分析讨论与分析部分应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并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

3.6. 结论结论部分应总结和归纳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

4. 注意事项地理学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地理主题或问题,确保其具有可研究性和创新性。

- 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保证论文的学术可信度。

- 细致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确保论文的实证研究基础。

- 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洁、准确。

5. 结论地理学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深入掌握地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通过认真选择研究主题、科学分析研究结果,并遵循学术规范撰写论文,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地理学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地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地理教育论文2500字(一):对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各大领域、各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教学。

同时,虽然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这就是我们如何在一线战斗的教学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革命。

本文主要讲述相关教学经验和实践,谈一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敦促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全面化、综合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

公众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新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的大军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教育。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错误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的参与,使人们不断提高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行为活动中做起。

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和生态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

为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做出贡献。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现代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论文范文两篇

地理论文范文两篇

地理论文范文两篇篇一(假如没有秦岭)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到xx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和认识。

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假如没有秦岭,南北方地理分界会在哪里?南方与北方的地理环境又会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先来了解一下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一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确丰富且重要。

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月份OoC等温线;日均温≥lOcC积温4500。

C等值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此外还有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比值)为1的等值线也与秦岭一淮河吻合得相当好。

一月份是我国大陆气温最低的月份。

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南国却是一派“草长莺飞,绿意盎然”。

我国南方与北方存在较大温差,除了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较大差异拉大了太阳辐射的差异外,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方地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之影响大,加剧了冬季的严寒。

而南方地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加之诸多山脉的阻挡削弱作用,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自然小于北方地区。

秦岭横亘在黄土高原的南缘,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既阻挡了北方频频南下的猎猎寒风,也截住了南下的滚滚黄尘。

受益的自然是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和四川盆地,那里在冬日不用担心寒潮的侵袭和风沙的肆虐。

可以大胆地这样推测,假如没有秦岭,干百万年来黄土将会不断填充四川盆地,也许会出现一个“四川高原”,长江的中下游也许会被称作“黄江”。

大学地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

大学地理毕业论文范文3篇

⼤学地理毕业论⽂范⽂3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设计)质量提⾼的途径探讨摘要:毕业论⽂(设计)是对毕业⽣⼤学期间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学四年所学理论与专业技能综合运⽤的关键环节,是学⽣即将⾛⼊社会、与⾏业对接前的重要实战训练。

针对⼈⽂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毕业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毕业论⽂(设计)质量提⾼的途径。

关键词:⼈⽂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设计);质量毕业论⽂(设计)是对本科⽣⼤学期间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在校学习期间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全⾯检验,是培养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的训练平台,是⼤学⽣创造性完成科研或⼯程问题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

如何提⾼对毕业论⽂的教学管理⽔平和教学质量,是当前⾼等学校⾯临的⼀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设计)概况⼈⽂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地理科学、⼈⽂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其⽬标是培养具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接受过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地管理,能够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的⾼素质复合型专业⼈才。

⼈⽂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应⽤性极强的专业,在我国处于资源环境问题空前严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应发挥本专业的强⼤优势和积极作⽤,培养具有较⾼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的复合型⼈才。

⽽论⽂(设计)作为⼈⽂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可以加强学⽣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的能⼒,⽽且可以针对社会问题达到提⾼学⽣实践能⼒的⽬的,为即将⾛⼊⼯作岗位的学⽣提供专业实战训练的平台,为今后⼯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论⽂(设计)存在的问题以重庆⼯商⼤学⼈⽂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虽然历年毕业论⽂(设计)取得了⼀定的成绩与经验,但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地理论文怎么写

地理论文怎么写

地理论文怎么写地理基础教育应面向生活,培养生活中需要的地理能力。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地理论文篇一地理源于生活,地理服务生活为了响应“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石河头初级中学地理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深刻理解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内涵。

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地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锤炼成教学案例。

让学生从现实事例中感悟到地理知识的应用,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让地理服务于生活,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我们地理组经过一学年多的实践,从学生身边教起,从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地理事物教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学好地理课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于地理教学中。

一、教学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1.衣着方面。

如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

2.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教育地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继续教育地理论文6400字(一):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讨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改革深刻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地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引领着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

文章在把握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内涵与问题的基础上,以钦州学院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为例,通过专业研修学习、课改辅导讲座、教改课题带动、校本教材研发、教育实习指导、网络自主学习、顶岗支教锻炼等,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旨在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继续教育;新课程;地理教师;新建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源于“二战”前后的英、美两国,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教育界,当初仅是培养或培训生产一线紧缺工人的一种再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在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技术工人紧缺、推动教育模式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至今日,继续教育作为终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已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从学历导向向能力本位、从行政命令向教师自主需求等方向演变[1],各国政府相继出台鼓励政策,推动本国公民投入继续教育。

1999年9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中小学继续教育内容、类别、组织管理、条件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

然而,关于继续教育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可充分显示其“全面性、完整性和权威性”意义的统一表述。

《成人教育辞典》将继续教育定义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历教育的延伸与发展。

具体来说,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持续教育,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使之能适应专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2]。

《教育大辞典》对继续教育的定义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深层次教育。

尽管继续教育定义各有表述,但基本内涵仍是“持续的、旨在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再教育”。

本文将教师继续教育定义扩展为:教师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所有方式与途径,包括参与有组织的进修、培训和讲座以及自主学习、自我研修等等。

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岗前培训、单科进修、助教进修、远程教育、骨干教师进修、访学研修、高级研讨、社会实践、短期研讨学习、出国进修及聆听学术报告等[3]。

通过继续教育,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沿合格教师—好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成长。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地方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升本后仍担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重任。

近年来,此类院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呈弱化趋势。

伴随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中学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新建本科院校也要重视教师继续教育,要创新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激励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全身心投入继续教育。

一、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一)关注新课改态度淡漠笔者通过调查钦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得知,90%以上教师不知道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时间,100%教师不清楚我国现行中学地理教材有多少种版本,一半以上教师不知晓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结构。

可见,部分教师不主动关心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及趋势知之甚少,折射出教师课改态度的淡漠。

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不同,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与基础教育有较大差异;同时,受地理高考、中考改革的影响,地理师范教育日趋萎缩,这些因素左右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关注新课程的积极性。

二是“经验型”教师的消极影响,此类教师缺乏专业进取精神,坚持“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不太可能主动投入本校地理课改工作。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教师比例在上升,多数新教师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知识明显缺乏。

来自教学、管理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足够精力去开展教改研究。

地理教师不关心或不知道如何参与新课改,这一切都归咎于继续教育的缺失。

因此,从地理课程性质及教师主观意愿来看,继续教育已被人为淡化。

(二)新课程掌控能力弱化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仍是乡镇中学地理师资培养的摇篮。

但经常会听到毕业生和中学教师的抱怨:大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所学知识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其本质是教育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分离,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学地理师资规格相冲突。

可见,新建本科院校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中学地理新课改的目标及要求,很少探讨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缺乏新课改意识,不重视地理师范生知识与技能塑造。

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不仅对中学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也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不断更新课程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新建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师范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习得,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内化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方法体系的建构等。

显然,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必须以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的新课程掌控能力为前提。

因此,以新课改培训为继续教育主题,让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从中获得灵感,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培养适应新课改要求的现代地理教师。

(三)新课改研究能力低下以钦州学院为例,目前还没设地理教育研究室或地理教学功能实验室,地理教育学术团队也尚未组建。

熟悉中学地理新课改的教师几乎为零,主动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多。

多数教师对这一领域要么不理解,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知该如何去研究,认为其理论研究成分大,应用研究不足,难出新成果。

从本院师资规划来看,也忽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引进。

在地理教学论、地理教育学或地理新课程改革研究教学中,涉及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不多;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开设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研究、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研究性课程。

新课改研究基础不牢,导致课程与教学研究氛围不浓。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教育研究体系的残缺,势必阻碍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全面拓展[4]。

对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研究是基础、是职责、是“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尽快通过继续教育牢固树立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课改研究意识,提高教改研究水平,从而加快本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四)新课改经验交流缺乏《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已多年,中学地理新课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教研成果也层出不穷。

但由于缺乏继续教育这一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机制,基础地理教育教学改革与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发展出现断层现象;高校关门办学、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的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新课改成果的共享,也阻碍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师资、学术和课程的交流与融合,为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创设一个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平台。

让高校教师了解新课改,研究新课改,参与新课改,汲取新课程教学与科研营养,减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艰难曲折,让新课改成为推动地理教师发展和专业改革的原动力。

对中学地理教师来说,利用继续教育平台可更新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育科研素质,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方法支持和科研支撑。

二、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实质升本后,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稳步推进,但针对新课改的教育培训明显不足,培训形式单一。

一直以来,新建院校地理教师培训是以学历补偿为主,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培训,忽视教师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建;过于注重教师理论培训,忽视实践能力尤其是驾驭新课程能力的培养[5];过于关注专业学术水平的提升,忽视新课改研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师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不少人反映新建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距离教师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

总的来说,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关键。

三、新建本科院校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一)专业进修学习进修培训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

通过进修培训,让教师领略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前沿,把握中学地理课改新动向,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

首先,从学校层面重视学科教育的进修培训,将其上升到骨干人才培养高度来规划实施。

在进修名额、类别、专业等方面向学科教育专业倾斜,确保这一研究领域人才辈出;同时,通过重点培养、人才引进,打造有实力的地理教研团队。

其次,要扭转教师进修培训目标上的偏差。

既要有助于教师职称评定或学位获取,也要注重进修学习的实效性,让教师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更好地胜任专业教学工作。

所以,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责任教授应帮助进修教师确定进修方向,推荐指导教师或进修学校;另外,要确保教师持续研修时间不少于1年。

第三,研修期间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监督、引导、考核和激励。

有关部门不仅要了解教师进修课程、课改质量、学术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实践情况,还应对其进修期间的思想表现、职业道德成长进行定期检查、量化考核、全程帮扶。

(二)课改辅导讲座新建本科院校既要重视公共课程的继续教育,也要重视专业课程的校本培训,尤其是新课改辅导讲座。

事实证明,校本培训既省时又省钱,还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它培训时间灵活,受益面广,学术性、针对性强,内容可以就地取材,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理想模式之一。

因此,校本培训对象不局限于教学法教师,应包括所有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亦可面向地理师范教育大学生。

同时应邀请中学地理教师共同研讨,通过系列讲座,分享一线教师及课程专家的新课程实施经验,掌控新课程实施进展,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让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同步,教学组织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提升教师新课改素质。

当然,新课改辅导讲座不同于中学地理教师的课改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偏重前沿性、学术性、应用性。

首先,结合地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紧扣高校地理课程改革与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特点,开设5个培训专题:中学地理新课改背景、中学地理新课改与地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中学地理新课程与新建本科院校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如何开展新课改研究和中学地理新课改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挑战。

(三)教改课题带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如果疏于教育教学研究,其教学就会陷入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盲目灌输的境地,教学质量提升则无从谈起,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以保障。

因此,以新课改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继续教育,不失为教育模式上的创新。

首先,新课改课题研究要找准切入点。

高校教师不在新课改一线,对中学地理新课改的确切动态把握欠缺,难以切入中学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优化设计、作业系统等具体研究,可从高师与中学课程衔接上寻找研究突破口。

因研究素材来源于教学实践,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接触新课程,参与新课改,培养新课改热点问题研究的敏感性。

其次,新课改研究要整合院内外力量。

以教学法教师为主体,动员所有教师包括中学地理教师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