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作业——浅谈立体农业
设施蔬菜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旬采收,元月上旬拉秧。 茼蒿12月上旬在菜豆行间播种,2月中旬
采收上市。
设施蔬菜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日光温室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三)多种多收模式
日光温室一年多种多收模式,是在一年三种三收的基础上, 通过间作和套种,增加种植品种和收获次数的方法。 1、早春黄瓜间作甘蓝---夏白菜间作夏萝卜----秋延后番茄间作菜
设施立体高效蔬菜的原则
4、要使设施立体种植的作物对环境条件的 要求 尽量接近或一致。由于设施中的温湿度等环境 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两种作物对环境条件 的要求相差很大,那是不能种在一起的,因为 管理上无法两全,如果一定要兼顾的话,二者 都生长不好。
5、要能够高产高效,增产增收。要选择产量高 产值高的作物相互搭配,产品有的市场行情要 好,要有一定得规模,要发展名优特稀品种, 打出品牌,实现优质优价。
设施蔬菜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三、设施立体高效蔬菜的原则
1、要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高杆与矮杆 搭配,喜光与耐弱光搭配,深根与浅根,早熟与晚熟, 生长期长的与生长期短的搭配,使太阳光能的利用最大 化。
设施蔬菜立体高效种养模式
设施立体高效蔬菜的原则
2、要避免作物种类之间的相克现象。自然界有很多有趣 的现象,生物之间有很多是相生相克的,植物之间也 是如此。植物之间的相克有直接相克和间接相克两种 情况,直接相克是一种作物的根系分泌物或者地上部 分发出的气味抑制另一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活动的 作用,甚至有毒副作用,如番茄对黄瓜,芜菁对番茄, 洋葱对菜豆等均有相克作用。间接相克是两种作物在 吸收土壤营养的时间、种类和数量上基本相同,如果 套种在一起或者作为前后茬,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现象, 影响后茬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就是具有相同病 害的作物之间病菌能相互较差感染,如果套种在一起, 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将不具有相同病害的作物 种在一起,当一种作物发病时,另一种会起到隔离作 用,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立体农业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一、经济效益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麦/棉,大麦/凤尾菇二、生态效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三、社会效益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1、物种的结构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实施方案
立体农业实施方案立体农业是一种以空间立体利用为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立体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当前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立体农业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立体农业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南。
一、场地选择。
立体农业的场地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应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
建议选择平整的土地,便于建设设施和进行作业。
同时,要考虑水源和电源的供应情况,以及交通便利程度。
二、设施建设。
1. 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是立体农业的重要设施之一,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延长作物生长周期。
建议选用透光性好、抗风抗雨的材料搭建大棚,保证作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
2. 水培设施。
水培是立体农业中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水培设施,可以实现对蔬菜等作物的高效种植。
选择合适的水培设施,保证水质清洁、供水充足,是水培种植成功的关键。
3. 养殖设施。
针对养殖业,需要建设合适的养殖场所和设备,保证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饲料供应充足,疾病防控到位。
三、作物种植和养殖管理。
1. 选种和繁育。
在立体农业中,选择适合立体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选种和繁育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对于养殖业来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畜禽种类,进行科学的繁育。
2. 施肥和灌溉。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和灌溉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
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同时要注意水肥一体化,防止因施肥不当导致的土壤污染。
3. 疾病防控。
立体农业中,疾病防控是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四、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立体农业生产的农产品,需要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可以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品牌营销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2XIANGCUN KEJI 2021年6月(上)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粟泽荣(南充市高坪区老君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100)[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立体农业栽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具有省力、高效等特点。
本文对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的类型、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推广措施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推广[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6-52-21立体农业栽培概述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和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栽培在发达国家最先发展起来,且发达国家研发了不同形式的立体栽培模式。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立体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起初的平面多层逐渐向复杂的多面体转变,形成了多种栽培模式,如多面体、圆柱体、垂挂式、管道式等[1]。
采用立体农业种植方式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良好。
立体农业种植方式的不足是资金投入较多、保温效果不佳等。
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立体农业种植面积未能得到扩大。
目前,立体栽培技术在休闲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园区等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种植区域应用较多[2]。
2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2.1平面多层立体栽培平面多层立体栽培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即采用水培方式,一般将营养液池置于栽培架下方,通过压力泵和供液管传送营养液[3]。
受高度和空间的制约以及日常操作和管理方面的限制,栽培架通常在4层以内。
浅谈立体农业
浅谈⽴体农业浅谈⽴体农业⼀、⽴体农业综述关于⽴体农业这⼀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亚⼤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式。
”2009年8⽉,在应对⽓候变化下的粮⾷安全问题上,有相关研究⼈员积极倡议在未来建⽴⼀种⽴体农业模式,在⾼⼤的建筑物中⽤营养液培植农作物,⽽将地⾯上的耕⽥还原成森林。
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的不断蚊帐,⽴体农业的内涵也得到进⼀步提升。
简单地说,⽴体农业是指利⽤⽣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空间把不同⽣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的⽴体种植、⽴体养殖或⽴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体农业,⼜称层状农业,就是利⽤光、热、⽔、肥、⽓等资源,同时利⽤各种农作物在⽣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地下、⽔⾯⽔下、空中以及前⽅后⽅同时或较互进⾏⽣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产优质⽣产系统,来获得最⼤经济效益。
如在葡萄地⾥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
鸭河⼝库区,⽔库⽔⾯发展⽹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禽⽴体养殖,这也是⽴体农业的典型。
⼆、⽴体农业的发展简史⽴体农业最早产⽣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长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洲的基塘农业,利⽤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塘养鱼,基⾯栽桑、植蔗、种植⽠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态农业系统,是⼀种⽐较理想的⽴体农业。
但对中国⽴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兰卡等也常见⽴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三、⽴体农业的内涵狭义的⽴体农业狭义⽴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海拔⼭地、⾼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定规律由低到⾼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的垂直变化和⽴体⽣产布局特点的⼀种农业。
立体农业(共PPT)
鱼塘-台田模式
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江西千烟洲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 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地势低 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 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 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 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C 特点
立体农业主要特点
集约
集约经营土地, 体现出技术、劳 力、物质、资金 整体综合效益
高效
充分挖掘土地、光能 、水源、热量等自然 资源的潜力,同时提 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 率和利用效率
持续
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 ,提高农业环境和生 态环境的质量,增强 农业后劲,不断提高 土地(水体)生产力
安全
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 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 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 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农民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把挖出来的淤泥,在塘边填筑成 宽平高亢的田地,种植稻米或甘蔗,田边则是填筑稍高的基堤,栽种桑树或蔗树。可 以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材料:长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 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 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 倍于稼。”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人口密集,田多 变基塘,丝鱼业达到鼎盛。下图为桑基鱼塘分布 及模式。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 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 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 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 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 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3种表述。
简述立体种植的特点
简述立体种植的特点
立体种植是一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环境的农业种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层叠种植,在垂直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对土地的需求,解决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 节约水资源:垂直种植系统通常采用循环水肥溶液供给农作物,减少了水的浪费,实现了节水。
- 控制生长环境:利用室内种植的特点,可以精确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CO₂浓度等因素,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质量。
- 降低依赖性:立体农业可以独立于自然环境,不受季节变化、气候灾害和土地条件限制,减少了对外界因素的依赖性。
- 推动城市农业发展:立体农业通常在城市内建设,可以缩短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减少运输成本和食品鲜度的损失。
总的来说,立体种植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业种植方式。
农业经济学--立体农业共23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农业经济学--立体农业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55、 为 中 华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
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6期杨柳马春玲一、立体种植的概念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
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二、立体种植的增产优势采用立体农业的种植形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指数间、套作的种植密度一般比单作大,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生长条件,这是间、套作立体种植增产的原因之一。
由于在单作情况下同一品种各个体间的生长条件的竞争容易突出和尖锐,致使单作刻度及叶面积指数增加的局限性较大。
间、套作则不然,能使形成作物的植株有高有矮,根系有深有浅,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互济互利个体间的矛盾较为缓和,所以间、套作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幅度比同样条件下的单作大的多,从而更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
2牙0用边行优势单作每块地只有两个边行,而间、套作的每条作物带都各有两个边行,边行的风、光条件比内部行垄优越得多,因而具有增产优势。
间、套作把高矮不同或生长期早晚不同的作物搭配起来进行种植,改变了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
据测定,玉米与大豆间作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玉米高10%-20%。
同时,间作比单作田间CO2的浓度提高6.6%。
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间、套作不单是能充分利用地力,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养地作用,使用地和养地更好的结合起来。
据调查,玉米间作大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每千克增加3.19毫克。
4.增强抗逆能力间作套种利用作物的不同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可以减轻自然灾害。
例如:间、套作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提高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而另一种作物不一定同时受害,可能有一定的补偿。
科学发展立体农业
科 学 发展 立体 农业
漯 河市 农业 信息 中心 漯 河市 老年 科技 协会
立体农业 属农业 生态系统 范畴。 在农业 系统基 本结构 中把生物 生产 、 资源生产、经济增值运转归纳为三个 功能 团。三个功能团之间 , 相互作用 、 相互 联系 ,从 而有机构 成 “ 三维 立体 网络 结构 ”。生物生产 、资源 生产 是 前二 维 ,称 为 “ 平面农业 ,生产 初 级产 品。具体 包括农 、林 、牧 、副 、 渔 以及这些 生物间 由自然法则 所定的 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生态有机关系 和农 业自然再 生产的 必须 利用 的自然 资源 。如 光、热 、水 、气 、土等 自然 资源功能要素 ,以及农业经济再生产 的必须 投入。如劳 力 、工 具、肥料 、 设施、管理等等经济功能要素。以人 们利 用农业 生物和 非生物环境 之间 , 以及 生 物 种 群 之 间 的 互相 作 用 建 立 的 ,并按人类 社会需要进 行物资 生产 的有 机整体 。立体农 业 ,就是 要以农 业 生态系统这 个有机 整体中的 空间结 构 为主要对 象 ,研究和运 用其 中的相 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 发展 规律 ,实现立体农业 最大 的生产 效益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益和生态 效
益。
郭华 朱琳 琳 郭忠 民
有小的差 异。比如 ,小 麦与豌豆对 于 氮肥的吸 收、棉花与 生姜对于光照 在 需要和程 度上都不尽相 同 ,它们种 在 起趋利 避害 、各取所 需 ,较为充 分 地利 用生态条件 。 2 . 特征特 性对应互 补。即选择作 物 的植株特征 和生育特 性 ,在有关 的 部分 和方面相 互补充 。例 如 ,植株高 度要高低搭配, 株型要紧凑松散对应, 叶 子要大小尖 圆互补 ,根 系要深浅密 疏结 合 ,生育 期要长短 前后交错。这 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 , 利用光、 热 、水 、肥、气等资 源 ,增加 生物产 量和经济产量 。 3 . 经 济效益要 高于单作 。农业生 产属于 社会经济 范畴。要求 生产 低成 本高产值 ,最后取得较大经济 效益。 以上 三条 ,前二 条属 自然 规律 , 是基本的;后一条属经济规律 ,往往 是带有决 定性 的。在 实际应用 时必须 把它们看 成是一个 整体 ,全 面考虑 , 综合运用。 ( 二 )搞好田间种植结构 的配置 立体 农业是一个垂 直的复合 群体 结构 ,其 间也 包括 了垂 直结构和 水平 结构。垂直结 构是群体 在田间 的垂直 分布 ,即植物 群落的成层 现象在 田间 的表现,层次的多少由作物种类所决 定 ,一般 间套作的作 物种类不 多 ,因 而 ,垂直结构 也比较简 单。水平 结构 是作物群体在田间的横向分布排列, 由于作物是根 生 ,固定 于土壤 ,吸收 定范围 内的水分和养 料 ,又是靠 阳 光 ,进行光合 作用赖 以生存 ,所 以水 平结构就 显得非常复杂 和尤为重 要。 对 于作物 的生长发育和产 量形成 具有 十 分重要 的意 义。鉴于垂 直结构 比较 简 单 ,在选择作 物品种 时就基本确 定 了。因此 ,着重 分析间 套作的水平 结 构 的组成 。作 物密 度、顺序 、带 宽、 幅宽 、行数 、间距 、行距 和株距 ,构 成 作物的水平 结构 ,大 面积 配置 时还 应 适应机械作 业。它们 配合协调 ,能 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 促 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三 )有 配套 的栽 培技术 。根 据 立 体农业是一 个多层次 和垂直复 合结 构 ,在栽培上 要有一套 互补互利 的配 套 技术。其 内容包括 :适时播种 ,保 证 全苗 ,抓紧 和加强水 肥管理 ,及时 防 治病 虫害和促进早熟早 收。
立体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立体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农业所占据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同时还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体农业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立体农业技术的定义和优势立体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农业种植,通过将多层架构叠加在一起,比传统农业所需的土地面积要小得多。
这种技术可以在城市内建造,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同时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高度的控制,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产量:通过精细控制环境,例如灌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使得每个植物能够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2. 节约能源:由于实现了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精准控制,立体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较低。
3. 节约空间:受自然的限制,传统农业所处的土地面积需要更多以及更多的使用,而立体农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选择正确的作物、贴近性质相似的植物,以及将生产区域分层,可以显著地节约土地面积。
4. 提高效率:立体农业能够减少许多问题,例如长途运输、水和肥料的浪费等。
因此,立体农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乃至更为快捷,更加可持续。
5. 可控性更强:通过智能化监测设备,可以随时监控植物的生长情况,实现更加精准的农业管理。
二、立体农业技术的应用立体农业技术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特别适合城市内设施性种植。
在全球范围内,立体农业已经逐渐应用于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
1、在城市中使用垂直种植技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区内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有限,使得传统农业在城市内的发展面临重大的困难。
而引入立体农业技术,就可以为城市内的居民提供更多健康、安全、环保的食品,同样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农业所面临的技术考验——例如水资源,由于其自然水源污染情况严重,而立体农业可以大大缩小与之相关的风险。
2、创造绿色建筑立体农业技术,可以与绿色建筑相结合,成为更加生态友好的建筑技术。
【农业新模式】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农业新模式】十八种农业类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一、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
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地理教材上通常所指的立体农业)。
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
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二、鱼菜共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利用鱼的排泄物,经由抽水机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莱水耕池,其中的水中题浮物舆有害元素(有机大分子),经硝化菌等益菌的转化为营养小分子(氮、磷、钾、镁、……等)後,供给植物的水根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长同时也净化了水质,循环回鱼池提供鱼类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水循环交换的设备,让两种生物互惠合作生长。
三、观光农业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农业,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功能性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既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一种新型的途径与方式。
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Internetagriculture)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
本质是互联网+农业。
第一章 立体农业(复)2012.2.14
• 2、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改良了农田小气候,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 3、社会效益:立体农业不仅吸收了社会过 剩的劳力,而且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 副产品,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四节 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旱地立体农业 粮粮型 粮经型 粮菜型 菜菜型
第四节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1旱地立体农业菜菜型2稻田立体农业稻鱼立体种养模式稻蟹立体种养模式稻鸭立体种养模式稻萍鱼蛙立体种养模式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3庭院立体农业庭院立体种植庭院立体养殖庭院立体种养庭院立体种养加4保护地立体种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在1300余亩蔬菜大棚中推行蔬菜高矮疏密立体化种植取得新成效棚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
二、立体农业的特点 • • • • • 综合集约性 多样性 内循环与外开发的统一 整体协调 技术密集
(一)综合集约性 即集约经营土地,表现为各种类型种植业与各种类 型的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综合经营,是一种巧妙 地利用生物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取得的一种 综合集约的经营方式,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 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5、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6、农林间作、林胶茶立体种植
2008年,湖南湘阴县石塘乡新农村村民在该县中南桐木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的农林间作地里除草。该基地是湖南全省 最大泡桐树基地,栽有泡桐树三千五百亩,农林间作了红薯、 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让山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一、土地当量比(LER) 是指立体种植中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P1 、P2 、P3…)与相应单作的单位面积产 量(M1 、M2、 M3…)的相对比值之和, 即: IER=P1/M1+P2/M2+ P3/M3 这公顷土地能获60 吨的林木产量和150公斤的油菜产量,而在单 作条件下,每公顷土地的林木产量为80吨, 每公顷的油菜产量为300公斤,请评价其立体 种植的效果。 P1=60吨/公顷, P2= 150公斤/公顷, M1 = 80吨/公顷,M2= 300公斤/公顷 土地当量比= P1/M1+P2/M2 =60/80+150/300=0.75+0.5=1.25 LER﹥1,立体种植优于单作
立体农业
(3)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 漠地区。
A
16
读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图(如图6),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 )
A.用材林、经济林、果园、农田 B.农田、毛竹、果园、用材林 C.农田、毛竹、果园、落叶松 D.果园、毛竹、农田、马尾松
(2)变以“粮食”为主成以“林果”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
(3)例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4)从丘上到丘下,农业布局大体为: 用材林—经济林/毛竹—果园/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A
10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
A
11
我国三种立体农业模式的异同点: (1)相同点:
A
17
B (2)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
B.有利于某一种农产品多方面、多层次地利用
C.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D.有利于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C (3)图中用材林和竹林的环境效益是(
)
A.增加农民收入 B.防风固沙、防治土地荒漠化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为农民提供生活燃料
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
A
1
A
2
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在中国已 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 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 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 成“桑基鱼 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 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 的立体农业。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 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其他国家,如坦桑 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 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 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浅析立体农业及其生态优势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124~125Heilong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综述◆浅析立体农业及其生态优势苗永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对立体农业的概念和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技术结构与功能及生态特点、优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提出了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指导现代化农业生产。
关键词:立体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67(2010)03—0124—02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或水域内,通过生物与时空的合理结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建立起来的多种资源整合,各种生物同生的一类立体种植业、立体养殖业及立体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物质转化率、资源利用率的现代生产方式。
立体农业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间种、套种、复种及种养加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全面体现。
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现数十个类型近千余种的立体种、养模式。
因此,立体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
1立体农业的基本特性1.1区域性与能效性由于太阳照射地球各区域的高低差异和季节交替以及海拔高度、海洋陆地分布的不同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干扰,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呈现出多种类型的生物气候。
各种农业类型包括立体农业在内均受生物气候所制约。
如北方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及其间作林在年降雨量高于500mm的湿润、半湿润区域很适合种植,但降雨缺乏的西北地区就不能推广。
所以,A区域成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在B区域就不一定适合,不能盲目复制。
立体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日照、‘水分、营养等自然资源,比单优群体的产出能力和季节性生产效能显著提高。
如东北地区玉米地块套种马铃薯时,通常情况下投入3000元・hm2,纯收入两达8500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4。
浅议立体农业在大名县的发展
浅议立体农业在大名县的发展摘要:大名县土地资源紧张,为有效节约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使用率,可适当发展立体农业。
本文总结了我国立体农业的特点、模式、类型,根据我县实际地形,采取合理的立体农业模式和类型,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立体农业;类型;农业模式;现代农业大名县有80万余人,常年耕地面积为147.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6亩,为保住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传统的农业已不能满足需求,现代农业便应运而生。
现代农业是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农业,不仅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而且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
现代农业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能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立体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立体农业的定义、特点及意义1.1定义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者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1.2特点立体农业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它讲究的是立体开发和优化设计。
立体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空间、土地、水域,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运用,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
立体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农村经济关系的立体化、农村管理体制的立体化。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集约、高效、持续及安全上,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农业经济学--立体农业
评述
3、
2、
1、
千烟洲立体农业 模式为发展多种经营, 增加农民收入,防止 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态 平衡提供有力的指导。
为实现深度开发有 限的耕地资源,广度开 发闲置的非耕地资源, 实施开发性农业,从单 一种植业向大农业和农 业立体型产业转变,并 逐步趋向农--工--商综 合发展提供思路。
“千烟洲立体农 业模式”不仅在理论 方面已经成熟,在实 施现状上也很成熟, 它已是农业因地制宜 发展重要的生产模式。
3、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
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 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 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 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 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 经济学的概念。
4、立体农业是种植和养殖
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 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 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 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 索阶段,未大规模应用,应 加强对它的研究,因地制宜 地加以推广与利用。
3、
要调整传统基塘生 态系统比如调整产业 结构,使其产品多样 化发展,注重清洁生 产,创造更多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否 则社会将选择性淘汰 传统的基塘生态系统。
三、千烟洲立体山区农业
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即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 —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 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 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学文献综述
我国立体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立体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特别是农 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三种立体农业模式:1、黄淮海平原:鱼 塘-台田模式;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3、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丘上 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立体农业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环境方面 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侧重论述立体农业三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立体农业三种模式作出一些评述。
立体种植实验反思与收获
立体种植实验反思与收获一、传统架式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利用3-4层分层式框架,在框架上放置栽培容器,在容器内种植草莓的1种栽培技术。
这个分层式框架主要分为A字型和阶梯形2种。
栽培架要按照南北向排放,为保证光照条件和减少遮光,排放时应选取适当的栽培架间距。
架式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2种形式。
以A字型栽培架栽培为例。
A型栽培架主体框架为钢结构,左右两侧栽培架各安装3-4排栽培槽,层间距40cm,距地面5m,最高处m,栽培架宽m左右;栽培槽一般用PVC材料制作,直径为20cm;立架南北向放置,各排栽培架间距为70cm。
该形式操作方便,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单位面积栽培架上栽培的草莓数量是平地栽培的2倍,产量比原来提高倍。
二、改良架式栽培技术1、移动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移动式立体栽培装置主要包括栽培架、栽培槽、导轨、两端带有滚轮的支撑轴和传动机构。
栽培槽固定在栽培架的两边,2根导轨固定在温室地面上,2根支撑轴安装在栽培架下方,滚轮与导轨配合并在导轨上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支撑轴转动。
支架采用600mm ×400mm的方钢焊接而成,为矩形,每个栽培架上安装2-4排栽培槽,槽直径为25cm。
通过滑轮使栽培架进行左右平行移动,空出人行通道。
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地接受阳光,提高果实品质;还可以使温室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开合式立体栽培草莓技术开合式立体栽培装置包括支架、栽培架、定植槽转动主轴、减速电机和曲柄连杆机构。
支架用于将整个立体栽培装置支承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通过滑动轴承与栽培架铰接,定植槽安装在栽培架上,转动主轴和减速电机安装到支架上,曲柄连杆机构的一端与转动主轴连接、另一端与栽培架铰接。
草莓植株正常生长时,栽培架处于倾斜展开状态,倾斜角度为55-65°;当进行管理和采摘时,通过调整栽培架角度使其处于垂直收拢的状态。
采用该装置不仅可以使草莓植株充分采光,还可以充分利用温室栽培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经济效益。
西藏地区立体农业建设微观模式探析
西藏地区立体农业建设微观模式探析
立体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利用空中、地下和地面空间,利用空间立
体设计,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水平。
西藏地区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特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当地的农业需求。
采用立体农业建设微观
模式,既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又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现实意
义和重要价值。
立体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立体农业中,可以精确控制农作物生长环境,调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使农作物能够在寒冷的高山气候下
正常生长和发育。
立体农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肥料管理系统,确保作物的充分
供水和养分供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立体农业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
少对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立体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中,可以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
洁能源,不仅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立体农业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立体农业还
可以推动农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
任课教师:杨瑞吉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22013326032026
姓名:蒙姜宇
成绩:
2014年11月19日
农业生态模式——浅谈立体农业
蒙姜宇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
”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倡议建立立体农业模式。
本文以立体农业的定义、历史发展、模式和特点及作用这五大方面来浅谈立体农业。
关键词:立体农业定义历史模式特点作用
一、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
关于立体农业的定义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较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
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还有其他的定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
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二、我国立体农业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立体农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立体农业最早产生农作物的间作套种,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立体农业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
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
段。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三、立体农业模式及其特点浅析
1、模式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构成立体农业模式是物种结构上实行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上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上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上物质循环和技术上配套。
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还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
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2、特点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四、立体农业的作用
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
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符合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立体农业就像是一种生态功能的系统,废弃物可以被重新利用,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环境。
当立体农业真正发展起来,就不仅仅高层建筑才可以容纳立体农业,学校、饭店还有医院这种综合性的建筑的上层都可以成为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农田来种植庄稼,这些农田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为城市的人们提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健康问题。
立体农业可以整年持续不断地生产无农业化学品的食物,鱼和家禽也可以在室内养殖。
由于这种农业不需要大型的农业机械以及把粮食从农村运送到城市的卡车,减少了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出量,从而缓解了环境污染和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