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疾病 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 PPT课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329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概述
为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化 脓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累及脑脊髓膜 。临床以发热、脑膜刺激症(头痛呕吐、 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为特征。
简称流脑。
2021/2/23
一、病因及传播途径:
2021/2/23
2021/2/23
脑膜瘤
[镜下观] 组织学图像取决于其组织来源,根
据其组织学来源可分为: 1、脑膜细胞型 2、纤维型 3、过度型(混合型)
2021/2/23
脑膜细胞型
2021/2/23
纤维细胞型
(1)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2)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
2021/2/23
二、病理改变
1、病变部位:脑脊髓膜 2、炎症性质:急性化脓性炎 3、眼观:
2021/2/23
2021/2/23
蛛网膜 软脑膜
大脑表面 血管扩张 充血、水 肿,蛛网 膜下腔及 脑室积脓。
2021/2/23
2、原发性脑瘤来源于颅内各种组织成分 如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垂 体腺与胚胎残余组织
3、原发性肿瘤中40%为胶质瘤、15%为脑 膜瘤。
2021/2/23
胶质细胞瘤
1、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2、为原发性颅内肿瘤最多见者。 3、良、恶性相对性——浸润性生长。 4、转移规律:脑脊液颅内播散常见 5、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2021/2/23
流行性乙型脑炎P332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述
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组织变 质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329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概述
为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化 脓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累及脑脊髓膜 。临床以发热、脑膜刺激症(头痛呕吐、 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为特征。
简称流脑。
2021/2/23
一、病因及传播途径:
2021/2/23
2021/2/23
脑膜瘤
[镜下观] 组织学图像取决于其组织来源,根
据其组织学来源可分为: 1、脑膜细胞型 2、纤维型 3、过度型(混合型)
2021/2/23
脑膜细胞型
2021/2/23
纤维细胞型
(1)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2)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
2021/2/23
二、病理改变
1、病变部位:脑脊髓膜 2、炎症性质:急性化脓性炎 3、眼观:
2021/2/23
2021/2/23
蛛网膜 软脑膜
大脑表面 血管扩张 充血、水 肿,蛛网 膜下腔及 脑室积脓。
2021/2/23
2、原发性脑瘤来源于颅内各种组织成分 如脑膜、脑组织、颅神经、脑血管、垂 体腺与胚胎残余组织
3、原发性肿瘤中40%为胶质瘤、15%为脑 膜瘤。
2021/2/23
胶质细胞瘤
1、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2、为原发性颅内肿瘤最多见者。 3、良、恶性相对性——浸润性生长。 4、转移规律:脑脊液颅内播散常见 5、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2021/2/23
流行性乙型脑炎P332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述
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组织变 质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ppt课件
编辑课件
32
(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 定位诊断
1、皮质:破坏性病变:单瘫
刺激性病变:局限性癫痫
Jackson癫痫:抽搐按运动代表区的排
列顺序进行扩散
2、放射冠区:近皮层:单瘫
近深部:偏瘫(不均等性)
3、内囊:三偏。
编辑课件
33
4、脑干:交叉性瘫:病变累及该平面的 脑神经运动核及尚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 和/或皮质脑干束,表现为病灶同侧脑神 经瘫,对侧肢体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编辑课件
34
5、脊髓: (1)脊髓半切损害:病变同侧损伤平面 以下痉挛性瘫及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损 伤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
(2)脊髓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完全性感觉障碍 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不同,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
编辑课件
35
颈膨大以上:四肢中枢性瘫痪 颈膨大:双上肢中枢性瘫痪,双下肢周
3、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T4(乳头水平)、T10(脐)、 T12、L1(腹股沟)
三叉N:核上部(口周)、核下部(耳周)
编辑课件
9
三、感觉障碍的临床分类
1.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感 觉. (2)感觉倒错:非疼痛刺激诱发疼痛感觉. (3)感觉过度:感觉刺激阈值增高,达到阈 值产生一种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持续 一段时间消失.
编辑课件
25
皮 质 脊 髓 束
编辑课件
26
皮 质 脑 干 束
编辑课件
27
(二)上下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
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 部位:脊髓的前角细胞和 脑干的脑神经
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临床特点: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PPT课件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迷副舌下十二全
一端一间俩中和 四桥延
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 进出颅腔部位 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进出颅部位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混合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筛孔 视神经孔 眶上裂 眶上裂 第Ⅰ支眶上裂 第Ⅱ支圆孔 第Ⅲ卵圆孔
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进出颅部位 Ⅵ外展神经 运动 脑桥 眶上裂 Ⅶ面神经 混合 脑桥 内耳门 茎乳孔 Ⅷ位听神经 感觉 脑桥 内耳门 Ⅸ舌咽神经 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 Ⅹ迷走神经 混合 延髓 颈静脉孔 Ⅺ副神经 运动 延髓 颈静脉孔 Ⅻ舌下神经 运动 延髓 舌下神经管
感觉性神经: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神经:Ⅴ、Ⅶ、Ⅸ、Ⅹ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 视、听、嗅、味等 浅感觉(皮肤粘膜)痛、温、触觉 深感觉(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
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等
复合感觉(皮质觉)实体觉、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感觉传导通路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 接替,一次交叉,对侧管理。具体的特点 有: 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 经节内; 2)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 经感觉核中;二级纤维在脊髓或脑干交叉; 3)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第三级纤维都经 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
1/21/2019
中央后回
丘脑 内囊 腹 后 III. 内侧核 三叉丘系 脑桥
延髓
脊髓
中央后回
第二级神经元 是三叉神经脊束 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两核发出的纤维 交叉到对侧上升组成 三叉丘系,终于丘脑 II. 三叉神经 脑桥核 的腹后内侧核。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
第6对——剑突平面
第8对——肋弓平面
第10对——脐平面 (二四六八十 角头剑
弓脐 )
4.腰丛
主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2)股神经
(3)闭孔神经
5.骶丛 主要分支有: (1)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 支配臀 中小、 大肌 (2)阴部神经 (3)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1)胫神经-- 钩状足 2)腓总神经---下内翻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序号及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 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窝神经 Ⅸ——舌咽 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 下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名称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小脑功能 小脑本领强 平衡肌紧张 协调肌运动 千万莫损伤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
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五、端脑
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 1.三个面 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 2.三个叶间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3.五个叶
《神经系统疾病》课件
详细描述
一般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则重点 关注脑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协调和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神经系 统的功能和排除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
实验室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免疫状态,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感染、炎症、免疫 异常或肿瘤等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04
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病变
神经元的死亡、损伤或功能异常。
神经纤维病变
神经纤维的断裂、损伤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神经胶质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生、炎症或退化。
脑脊膜病变
脑脊膜的炎症、感染或肿瘤。
02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认知功能 损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肉疾病
肌无力综合征
一种以肌肉疲劳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
一种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
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肌肉疲劳无力、眼睑下垂等。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 重症肌无力危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 递功能障碍加重,引起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 紧急状态。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病史采集
总结词
获取患者详细的病史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药物使用情况、职业和 环境因素等。同时,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征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帮 助。
一般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则重点 关注脑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协调和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以评估神经系 统的功能和排除可能的神经系统疾病。
实验室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免疫状态,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感染、炎症、免疫 异常或肿瘤等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
04
神经系统的基本病变
神经元病变
神经元的死亡、损伤或功能异常。
神经纤维病变
神经纤维的断裂、损伤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神经胶质病变
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生、炎症或退化。
脑脊膜病变
脑脊膜的炎症、感染或肿瘤。
02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认知功能 损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肉疾病
肌无力综合征
一种以肌肉疲劳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
一种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
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表现为肌肉疲劳无力、眼睑下垂等。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 重症肌无力危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 递功能障碍加重,引起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 紧急状态。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病史采集
总结词
获取患者详细的病史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药物使用情况、职业和 环境因素等。同时,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等人口学特征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帮 助。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全章)
(3)脊髓小脑前束: 居外侧索前部的表浅层,纤维主要起自对侧后角基 部及中间带。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经脑干及 小脑上脚,终于小脑皮质。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及下肢 的本体感觉。 (4)脊髓丘脑束: 居外侧索的前半及前索白质中。纤维起于后角缘层 及后角固有核,其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 在外侧索及前索内上行,行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 分: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度觉
脊髓丘脑束
位于脊髓外 侧索和前索。 发自对侧后角 细胞。 传导对 侧痛温觉和粗 触觉。 脊髓丘 脑前束传导粗 触觉 ,脊髓丘 脑侧束传导痛 温觉。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 皮质脊髓侧束 – 发自对侧大脑皮质 – 位于脊髓外侧索,贯 穿脊髓全长。 – 支配同侧前角细胞。 • 皮质脊髓前束 – 发自同侧大脑皮质 – 位于脊髓前索,只见 于脊髓上段。 – 支配双侧前角细胞。 • 四肢肌仅受单侧支配, 而躯干肌受双侧支配
(3)三叉丘系
发自三叉神经感觉 核,在脑干各高度 上陆续交叉,止于 丘脑。 传导头面部 的浅感觉。 交叉以 下损伤,同侧感觉 障碍;交叉以上损 伤,对侧感觉障碍。
(4)外侧丘系
发自蜗背侧核、 蜗腹侧核的纤维大 部分交叉至对侧, 与对侧未交叉的少 量纤维一起上行于 脑桥和中脑的外侧, 构成外侧丘系。大 部分纤维止于下丘, 中继后投射至内侧 膝状体,少量纤维 直接投射到内侧膝 状体。一侧外侧丘 系传导来自双耳的 听觉冲动。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二、脑干 三、小脑 四、间脑 五、端脑
一、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和位置
外形:31节段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六条沟 终丝 马尾 脊神经根 位置:上界在枕骨大孔,下界平第一腰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瘫痪、智力低下和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 脑脊液(确诊):压力↑、外观混浊、
WBC>1000X106/L以上,中性为主。 糖和氯化物含 量显著下降;蛋白明显升高。
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
抗生素治疗:敏感、可通过BBB、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 用药,早期、足量、足疗程给药。
2. Kern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
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
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3.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
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病例介绍
3. Gordon征 检查时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置 于腓肠肌部位,然后以适度的力量捏压,阳性 表现同Babinski征。
1. 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受托起患者 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 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 活颈强直,在排除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 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3.对姿势和步态的观察,了解小脑、前庭功能。
反射检查
1.出生时已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 结膜反射 吞咽反射
反射检查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 拥抱反射 握持反射 吸吮反射 颈肢反射
反射检查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出现并终身不消失 的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病原菌与季节等有关
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双 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 冬及早春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 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
病 因(4)
机体免疫力低下:与IgG为例
IgM IgG
新生儿 0
60%~70% (母供)
≤ 3月 50% 最低
屏障功能差:
1岁 70% 60%
入侵途径
经呼吸道、皮肤、粘膜或新生儿 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
病史:患儿,男性,2个月,因发热(T3840.3℃)、咳嗽6天,精神软、思睡、呕吐1天, 惊厥2次入院。
查体:T39.2℃(肛),R40次/分,Wt4.5kg,头围 38.5cm,嗜睡,咽充血,听诊心肺(-),神经系 统:前囟隆起、紧张,颈抵抗(±), Brudzinski sign(±),Kerning sing(+), 四肢肌张力偏高,Babinski sign(+)。
病 因(1)
病原菌
80%以上由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引起
不到20%由 其他化脓细菌
引起
病 因(2)
病
新生儿及<2个月的婴儿以 G-杆菌(大肠杆菌)、
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
菌
与
2个月至3岁小儿以流感嗜血
年
杆菌致病为主
龄
有
12岁以后多见由脑膜炎双球
关
菌、肺炎链球菌致病
病 因(3)
颅神经受压 肢体瘫痪
临床表现(4)
新生儿脑膜炎
临床表现不典型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发生率约15~45%,其中85%~90%可无症状 1岁以内较多见
临床表现 1.化脑在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或热退数日后复升 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 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
并发症
脑室管膜炎 脑积水 其他:各种神经功能障碍、脑实质病变产生的
中耳和乳突炎、皮肤窦道 、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 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
血行
直接 蔓延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1个月~5岁占90%以上 传播: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 脑膜炎双球菌:多在秋、春季发病 流感嗜血杆菌:多在秋、春季发病 肺炎链球菌:多见于冬春季发病
脑膜炎性渗出
病理
颅N、运动和感觉N可累及 有广泛的血管痉挛
反射检查
4.病理反射 Gordon征 Oppenheim(奥本海姆)征 Babinski征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征、
Brudzninski(布鲁金斯基)征
1. Babinski征 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为拇指 缓缓背伸, 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见于锥体束 损害。
2. Oppenheim 征 医师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 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彬 斯基征。
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
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问题提出
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样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种 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尤其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 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硬膜下积液
脑室膜炎 脑积水 脑梗塞 脑脓肿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 感染中毒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 新生儿脑膜炎
临床表现(1)
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2)
感染中毒症状 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 婴儿表现易激惹、烦躁不安 、双目凝视等
临床表现(3)
脑膜刺激症
颅内压 增高征
神经系统表现 惊厥
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并发症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1.硬脑膜下积液:颅内高压时,硬膜下反复穿 刺放液 2.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抗生素脑室 注入 3.脑积水: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颅神经检查 (三)运动检查 (四)反射检查
一般检查
1.意识与精神状态 2.头颅和脊柱
颅神经检查
1.视神经 2.嗅神经 3.面神经 4.舌
运动检查
1.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肌力情况
运动检查
2.观察精细动作的完成,判断运动是否协调。
运动检查
临床分析
婴儿,表现发热、咳嗽,精神软、呕吐、惊厥。查 体:高热,嗜睡,前囟隆起、紧张,脑膜刺激征 (±),四肢肌张力偏高,Babinski sign(+)。
考虑该儿患“颅内感染”的可能,予以查血象和脑 脊液。
血象:WBC:19.00×109/L,N 0.83。
脑脊液: 压力↑,混浊、WBC: 780X106/L,N 0.72。 糖含量0.6mmol/L(↓),氯化物113mmol/L(↓) , 蛋白定量3.98g/L(↑)。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 脑脊液(确诊):压力↑、外观混浊、
WBC>1000X106/L以上,中性为主。 糖和氯化物含 量显著下降;蛋白明显升高。
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
抗生素治疗:敏感、可通过BBB、毒性低的抗生素,联合 用药,早期、足量、足疗程给药。
2. Kern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
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
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3.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
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病例介绍
3. Gordon征 检查时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置 于腓肠肌部位,然后以适度的力量捏压,阳性 表现同Babinski征。
1. 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受托起患者 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 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 活颈强直,在排除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 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3.对姿势和步态的观察,了解小脑、前庭功能。
反射检查
1.出生时已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 结膜反射 吞咽反射
反射检查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 拥抱反射 握持反射 吸吮反射 颈肢反射
反射检查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出现并终身不消失 的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病原菌与季节等有关
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双 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 冬及早春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 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
病 因(4)
机体免疫力低下:与IgG为例
IgM IgG
新生儿 0
60%~70% (母供)
≤ 3月 50% 最低
屏障功能差:
1岁 70% 60%
入侵途径
经呼吸道、皮肤、粘膜或新生儿 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
病史:患儿,男性,2个月,因发热(T3840.3℃)、咳嗽6天,精神软、思睡、呕吐1天, 惊厥2次入院。
查体:T39.2℃(肛),R40次/分,Wt4.5kg,头围 38.5cm,嗜睡,咽充血,听诊心肺(-),神经系 统:前囟隆起、紧张,颈抵抗(±), Brudzinski sign(±),Kerning sing(+), 四肢肌张力偏高,Babinski sign(+)。
病 因(1)
病原菌
80%以上由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
引起
不到20%由 其他化脓细菌
引起
病 因(2)
病
新生儿及<2个月的婴儿以 G-杆菌(大肠杆菌)、
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
菌
与
2个月至3岁小儿以流感嗜血
年
杆菌致病为主
龄
有
12岁以后多见由脑膜炎双球
关
菌、肺炎链球菌致病
病 因(3)
颅神经受压 肢体瘫痪
临床表现(4)
新生儿脑膜炎
临床表现不典型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 发生率约15~45%,其中85%~90%可无症状 1岁以内较多见
临床表现 1.化脑在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退,或热退数日后复升 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 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
并发症
脑室管膜炎 脑积水 其他:各种神经功能障碍、脑实质病变产生的
中耳和乳突炎、皮肤窦道 、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 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
血行
直接 蔓延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1个月~5岁占90%以上 传播: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 脑膜炎双球菌:多在秋、春季发病 流感嗜血杆菌:多在秋、春季发病 肺炎链球菌:多见于冬春季发病
脑膜炎性渗出
病理
颅N、运动和感觉N可累及 有广泛的血管痉挛
反射检查
4.病理反射 Gordon征 Oppenheim(奥本海姆)征 Babinski征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征、
Brudzninski(布鲁金斯基)征
1. Babinski征 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为拇指 缓缓背伸, 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见于锥体束 损害。
2. Oppenheim 征 医师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 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彬 斯基征。
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
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问题提出
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样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由各种 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尤其 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有较高的 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硬膜下积液
脑室膜炎 脑积水 脑梗塞 脑脓肿
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 感染中毒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 新生儿脑膜炎
临床表现(1)
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2)
感染中毒症状 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 婴儿表现易激惹、烦躁不安 、双目凝视等
临床表现(3)
脑膜刺激症
颅内压 增高征
神经系统表现 惊厥
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并发症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1.硬脑膜下积液:颅内高压时,硬膜下反复穿 刺放液 2.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抗生素脑室 注入 3.脑积水: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颅神经检查 (三)运动检查 (四)反射检查
一般检查
1.意识与精神状态 2.头颅和脊柱
颅神经检查
1.视神经 2.嗅神经 3.面神经 4.舌
运动检查
1.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肌力情况
运动检查
2.观察精细动作的完成,判断运动是否协调。
运动检查
临床分析
婴儿,表现发热、咳嗽,精神软、呕吐、惊厥。查 体:高热,嗜睡,前囟隆起、紧张,脑膜刺激征 (±),四肢肌张力偏高,Babinski sign(+)。
考虑该儿患“颅内感染”的可能,予以查血象和脑 脊液。
血象:WBC:19.00×109/L,N 0.83。
脑脊液: 压力↑,混浊、WBC: 780X106/L,N 0.72。 糖含量0.6mmol/L(↓),氯化物113mmol/L(↓) , 蛋白定量3.98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