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春日》《凉州词》。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 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2020/9/20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浅层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
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
损失,百姓很难做到安居乐业。当时河西节度使
和陇右节度使防区有个非常重要的边防重任,就
是“防秋”。因为秋天,游牧民族的战马膘肥体壮
,而农耕民族种道东部地区地处非季风区, 属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风 不度玉门关”所指的“春风”,首先可以理解 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然后才是朝廷关 怀体恤的“春风”。特别是河西走廊中的很 多地方都是戈壁沙漠。土地贫瘠,无法支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 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 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 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 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 到牵牛织女家。”
•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 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 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 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 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 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 直白的美。

凉州词古诗二首

凉州词古诗二首

凉州词古诗二首
凉州词古诗二首有: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以上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要求的古诗可能还有很多。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诗词三首》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十四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三首不同类型的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力,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艺术。

一、《春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以春天为主题,秉承了唐诗“婉约”的风格。

取材于山野自然,写景同情感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春天的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朴实,用词恰当、贴切。

通过形容春天的景象,凸显了春天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让人产生一种静谧、美好的感觉。

二、《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远望为主题。

取材于山峰悬崖,写景由远及近,表现了壮阔奇妙的自然景观和高山峻岭的壮观气势,使人倍感自然的魅力和气势磅礴的伟大。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气势十足,用词精准、贴切。

不同于《春日》的温婉轻盈,全诗呈现出一种向上攀登、奔腾激扬的形象,使人产生一种壮观、振奋的感觉。

三、《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以夜晚静谧为主题,描写了月下寂静的秋夜景象。

取材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加上诗人个人情感的融入,让这首诗成为东方文学巨匠李白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朴实,用词准确、深刻。

通过形容夜晚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以及在享受静谧中感叹人生短暂的情感,使人产生一种淡然、超脱的感觉。

总之,《诗词三首》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文学鉴赏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用心地品读诗歌,领略其深远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

此外,在学习诗词时,除了要对诗歌本身的意境有一定的认识,还需要懂得一些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隐喻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春日》中“山新翠已盈”的用语运用了“翠”、“盈”一类的描写词汇,准确地表现出大地万物焕然一新的春天景象,同时也采用了“山绿”、“花红”等对仗手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教学课件)古诗二首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教学课件)古诗二首
古诗关
春 风
柳羌 笛
山一 片
间黄 河
二不

度 玉
何 须 怨
孤 城 万
远凉 上州 白词
门杨仞云
王之涣:
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 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 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 (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 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 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全唐诗》存绝 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掌握词义:
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 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武威。
2、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 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3、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4、何须:何必。 5、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
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 留念。 6、度:越过。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
上 白
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 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孤零零一座边城 一 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怨 杨
兵士们何必老是吹奏那哀 怨的《折杨柳》曲调呢?

要知道,春风是难以

吹过玉门关外的。






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什么?
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 但悲而不失其壮。也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宽阔胸怀。
主题思想
《凉州词》一诗,作者通过对驻守在黄 河上游、生活艰苦的孤城将士们听到羌 笛吹奏《折柳曲》,不免产生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之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迈 的气概和柔细之情。也寄予诗人对守卫 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

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下册的古诗是《村居》和《咏柳》。

1.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些就是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已整理排版,可直接打印)三年级必背古诗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古诗二首之春日(全文5篇)

古诗二首之春日(全文5篇)

古诗二首之春日(全文5篇)第一篇:古诗二首之春日教学目标古诗二首之《春日》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咏春:享受春天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翻译译文1、王翰《凉州词》原文和翻译译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翻译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

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①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

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

凉州词三首_张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凉州词三首_张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凉州词三首_张籍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凉州词三首唐代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风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其一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的驼铃声缓缓前进。

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其二古镇的城门向着沙漠开敞,胡人的士兵经常依靠着小山丘。

巡逻边城的来使出行应该趁早,想要平安无事没有使者来到。

其三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注释碛:读qì,戈壁、沙漠。

白练:白色热绢。

这里泛指丝绸。

安西:地名。

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

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沙堆:亦作“沙塠”,沙墩,小沙丘。

使客:使者。

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

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

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

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选析《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 8 课《古诗二首》2 课时教课设计课题古诗二首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感情态度和价 1. 学会认读 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 个汉字。

值观目标 2. 过程与方法:( 1)经过朗诵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学习(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古诗。

目标①理解古诗内容;②感觉诗句所描述的风景,并谈谈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要点诗句。

要点 1. 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觉古诗文字的境界,感悟诗中所包含的真理。

难点 1. 让学生提早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诗句的意思并意会诗句文字的境界和神韵。

学法问题学习、研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第1课时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这首诗描绘了白激发学生的拨清波。

”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演示第 2 张幻鹅在水中畅游的学习热忱。

灯片)高兴情形。

你们喜爱古诗的这类表达方式吗?喜爱。

2.下边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古诗两首》。

(演读课题《登鹳雀让学生理解示第 3张幻灯片)楼》。

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解说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4-7 张幻灯片)(1)自由朗诵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1、学生依据老师让学生在轻出示的生字卡输松的状态下出字的读音。

识记生字词。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2、同学之间沟通“楼”的偏旁是“木”相互发问识记生“依”的偏旁是“亻”字。

“尽”的偏旁是“尸”“层”的偏旁是“尸”(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打扫生字、词阻碍,不可以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 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依(依旧)(依赖)尽(全力)(终点)层(上层)(楼层)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边我们一同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

3m或2。

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简】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词全部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词全部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必背古诗词全部小学三年级上下册的古诗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 上册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下册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望天门山》 -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些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张籍凉州词古诗三首

张籍凉州词古诗三首

张籍凉州词古诗三首凉州词古诗三首张籍是唐代的一个著名诗人,他以其凄美的抒情诗而闻名于世。

尤其是他创作的《凉州词古诗三首》更是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三首古诗通过描绘西北边疆凉州的荒芜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境遇,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感慨之情。

本文将分别为您带来这三首诗的赏析。

第一首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诗句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了凉州的辽阔景象。

黄河作为中国三大河流之一,形容其远上白云之间,犹如一条银河延伸至天边。

一片孤城万仞山,揭示了凉州的地势特点,山势陡峭,城池孤傲。

接下来的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作者对凉州豪迈的人情风景的思考。

羌笛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特有的乐器,杨柳树是西北一带常见的植物,此处象征着西北的民俗风情。

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用于表达整个凉州旷野的荒芜与孤寂,寄托了诗人的苦闷情感。

这首诗通过凄美的意象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思考,揭示了悲壮的凉州之美。

第二首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楚江山》。

《泊秦淮》以夜晚泊船于秦淮河边为背景,以细腻独特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荏苒和历史沧桑的触动。

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以及水天相接的美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将读者带入了秦淮河畔的喧嚣与繁华。

接下来的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楚江山》”,诗人写出了一个沉浸在欢愉与轻狂中的女子。

她不知道国家的危难,继续歌唱着楚国的风景。

这样的描写仿佛是在讽刺那些只顾享乐不关心国家疾苦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残酷与人民遭遇的深深怀疑。

第三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长江东流不息为背景,通过描绘长江的浩大、无情,以及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转变。

凉州词的整首诗词大意

凉州词的整首诗词大意

凉州词的整首诗词大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诗词大意。

1. 黄河远上白云间。

- 这句诗描绘的景象是黄河好像从白云之间流下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极目远眺,黄河的源头在很遥远的地方,远得好像和天上的白云连接在一起了。

那黄河水奔腾而下,就像是从白云间倾泻而出,这个画面非常壮观。

2. 一片孤城万仞山。

- “孤城”就是孤零零的一座城,“万仞山”形容山非常高。

在那一片高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城。

这座城显得特别渺小和孤独,被四周高耸入云的大山给包围着,就好像被世界给孤立了一样。

3. 羌笛何须怨杨柳。

4.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春风”在这里不仅仅是指春天的风,还可以理解为朝廷的恩泽、关怀之类的。

“玉门关”是一个很偏远的地方。

整句话就是说,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这座孤城里的人,他们感受不到朝廷的关怀,就像感受不到春风一样,这里是非常偏远和荒凉的。

二、赏析。

1. 画面感。

- 王之涣这首诗的画面感超强。

你看啊,先给你一个超级宏大的远景,黄河奔腾向天际,和白云相连,然后镜头拉近,出现了一座被高山环绕的孤城。

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从大场景一下子聚焦到小场景。

这种画面的转换特别酷,让你一下子就被带到了那个遥远又荒凉的凉州。

2. 情感表达。

- 诗里有一种淡淡的哀怨。

表面上是说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子,实际上呢,是城里的人心里有哀怨。

他们远离朝廷,就像被抛弃了一样。

但是诗人又很含蓄,没有直接大喊大叫说“我们好可怜啊”,而是通过这种“何须怨”的说法,把那种无奈和哀怨巧妙地表达出来。

而且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就像一句深深的叹息,让你能感受到那种被遗忘的孤独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诗词大意。

1. 葡萄美酒夜光杯。

- 诗人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很奢华的场景。

“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在当时是很珍贵的酒。

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

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黄河雄
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重点〕
走进者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 山西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边塞 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串珠问题: 1.一读:读古诗二首,弄清两位诗人各是怎样描写黄河的。
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的流 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刘禹锡 的?浪淘沙?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着力描写 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2.二思:这两首诗是按照怎样的写作思路来表达感情的?
?凉州词?一诗先写景——描写了壮观苍凉的边 塞景物,再抒发感情——抒发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 凄怨而悲壮的情感。?浪淘沙?一诗先从现实出发, 用夸大的手法写了黄河的雄奇之美,再写神话,用 奇丽的想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浪漫的情怀。
1.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 mǐ
diān bō
淘米
颠簸
wàn rèn qiāng dí
万仞
羌笛
tiān yá
天涯
āi yuàn
哀怨
2.给以下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dù ( 度过 ) 度 duó ( 揣度 )
jiān ( 中间 ) 间 jiàn ( 连续 )
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指__孤__零__零__的__戍__边__的__城__堡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远__望__黄__河__,__好__似__是__从__白__云__间__流__出__来__的__一____ ____样__,__在__高__山__大__河__的__环__抱__下__,__一__座__孤__零__零__的__城__池__巍__ ____然__屹__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小学生古诗

凉州词小学生古诗

《凉州词》的教学设计材简析:《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理念: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

在古诗诵读中相机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另外,由于古诗短小精悍,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补充画面,丰富诗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

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凉州词春日语文教案一等奖3篇

凉州词春日语文教案一等奖3篇

1、凉州词春日语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春日》。

3.感悟古诗中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凉州词》:三、学习写字:四、结课。

(略)五、作业:请搜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激趣:二、学习古诗《春日》:三、练习写“闲”字。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1.背诵《春日》。

2.完成课后习题二。

2、凉州词春日语文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3、凉州词春日语文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5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15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15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第一首: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早晨乌鸦啼叫,夜里刮风下雨,花朵落
满地。

它把春天的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力,它反映了春天
的美丽以及春天对人类的愉悦和活力的感受。

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热爱与思念,可以说春晓的优美绚丽处是令人难忘的,是永恒的华章,也是古代文人思想的总结与表达。

第二首:
《江南春》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作者:李商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景的美景,湖畔竹石、太湖明的水面,遍布绿草,远处高山连绵,碧波荡漾,给人以宁静而恬淡的景色。

这首诗彰显了
作者对江南春天的深情回忆和眷恋,也承载着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追求,它通过优美的文字唱出了江南的胸襟豪放,人文精神的典范。


南春就是无论其它季节都是春天的江南,与生活的气息紧密相连。

《古诗二首》范文

《古诗二首》范文

《古诗二首》《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

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三、初读质疑。

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

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2、品读三、四句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

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

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五、精读解情1、有感情地朗读。

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诗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将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多么令人陶醉!诗人随之而来的触景生情,联想起历史上南朝兴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辙,怎不感慨横生?)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春日》《凉州词》。

导读:1、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文中3个注音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日》和《凉州词》。

3、感悟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

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诗《春日》。

板书诗题,齐读。

二、学习古诗《春日》:
1、出示全诗。

指名试着读一读。

2、放录音,生认真听。

3、自学古诗中的生字。

4、小组内互读互听。

5、逐句简析诗意。

等闲—随便
注意: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赏,一望无际的风光恍然一新。

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儿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按节奏朗读古诗,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
1、背诵《春日》
2、完成课后习题2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