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

《大气压强》教案(精选8篇)《大气压强》教案篇1“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觉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课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为了实现课堂互动,让同学欢乐学习、学会学习。

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大气压强”一节的试验多为讲解试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应当怎样把握教材,实现师生互助,达到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对于本节的教学,对同学提出课前预习要求:1.依据课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试验和水杯试验,初步体会试验原理、产生问题;2.观看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课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爱好;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试验测量;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会方法。

详细的处理方法: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爱好同学们在家里做了试验,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约2分钟的发言时间)老师对讲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讲得不怎么好的进行鼓舞,调动乐观性。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试验测量(一)大气压强概念的得出1.同学做皮碗试验(如图1),思索是什么力气吊起了钩码?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缘由:除了皮碗和钩码,就只有空气!这个力气肯定来自空气。

那为什么要挤压皮碗呢?同学会谈许多的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动画分析讲解(图2),得出a中大气对皮碗有向上的压力f;b中大气对皮碗有向右的压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间产生一个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钩码的重,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还有哪些实例?鼓舞同学发言,确定同学的发言后,请两位同学分别演示书上的“水杯试验”和“鸡蛋试验”,再一次分析缘由。

3.老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许多,但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试验。

通过多媒体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试验,然后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踊跃争取动手,此时,可趁机提问:①怎么做这个试验?②为什么要将里面的空气抽掉?试验完毕后,再请同学讲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说明白什么?鼓舞同学勇于探究,科学求证,大胆实践。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

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6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等奖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2.探求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自带熟鸡蛋一个,矿泉水一瓶,钉子一个,玻璃杯一只,小水桶一个;实验室准备:吸钩若干,广口瓶,小茶壶一个,水槽,胶皮管,酒精棉,火柴,试管,玻璃皿等。

三、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人生活在大气中。

那么,大气有哪些特征呢?生:大气有质量,大气有密度,大气有压强……师: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点评:新颖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说明:学生分组做以下实验:(1)用吸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2)“覆杯”实验;(3)“瓶口吞鸡蛋”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

如可以将吸钩上下拉,斜着拉,看能不能拉开;可以将装满水的杯侧放,再观察水还会不会流出来;不装满水,再观察水会不会流出来。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气体到底有没有压强?气体如果有压强,那么气体的压强有哪些特点?生:气体有压强。

生(A):将两个吸钩放在一起,不挤压,很容易拉开;挤出里面的空气后,用很大劲拉也拉不开。

说明外面大气存在压力,所以拉不开。

生(B):将玻璃杯倒满水,用硬纸片压在杯口,倒过来水和纸片都不往下掉。

说明外面有大气压力“托住”纸片,所以纸片掉不下来。

生(C):给广口瓶加热,冷却后,瓶口的鸡蛋会自然被吞进去。

这是因为外面的气体压强大于里面的气体压强,把鸡蛋压进瓶中。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生:将一摞书放在气球上,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能顶起书;吸盒装饮料时,纸盒会变形;还有拔火罐……(点评:学生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旨在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师: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生: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压强》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

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

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大气的压强(1)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3大气的压强(1)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口时,恰好起到封里口作用,使瓶内外的气体不相通。由于燃烧,瓶内氧气被消耗,导致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小
,当瓶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时,大气压就将鸡蛋压进去瓶中。讨论交流:你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吗?请联
系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说一说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液体产生的原因:
液体具有流动性且又有
重力作用,所以液体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用生活中的例子,便于学生模仿着用 所学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加学习的兴趣学生可模仿上面老师的方法,尝试去解释为什么,提升观察、模仿、分析 能力增加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会读图,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大气压与 高度的关系
3大气的压强(1)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3大气的压强(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上科学2.3大气的压强(1)教学设计
课题2.3大气的压强(1)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八上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共3个课时。本节课介绍的是大气的压强,这是在 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之后对其进一步的学习,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且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并且在上一章节中, 教材已经介绍了水的压强,这为接下来学习风和降水的形成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 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 的大小。
课堂小结1、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2、马德堡半球实验 、覆杯实验等都能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3、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4、在海平面附近 ,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X105帕(即760毫米汞柱)。人们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5、标准大气压与 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其数值相当于在1厘米2的面积上施加约10牛的压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 加容易的学习。

《9.3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3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物理组马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大小的测量和大气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强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为了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从三个有趣的实验引入大气压,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就在身边。

再从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计算让学生更信服。

再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二、设计思路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创设了物理现象情景,为后面教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同样易被人们所忽视,对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学生来讲,学习大气压强更加困难。

学生经过液体压强的学习,将所学知识同化或顺应,顺利越过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把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对比学习,将学习液体压强的方法顺利迁移到大气压强;在经过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帮助学生同化所学知识,顺利越过新的最近发展区,使大气压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喝饮料的介绍,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课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大气压的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定义与单位;2.理解大气压强与空气密度之间的关系;3.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4.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带入大气压强这个概念。

在教室里摆放一只空的塑料瓶,要求学生将塑料瓶口对准水槽的水平面,并让他们观察塑料瓶是否会被水压破裂。

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与气压的关系,并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引导和概括。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通过展示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并与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和测量的。

2.解释大气压强与空气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猜测。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来解释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向学生展示大气压强测量的仪器和操作流程,并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际操作。

2.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实验用例,如用气压计观察气压的变化、利用水银柱测量大气压强等。

四、练习与探究(20分钟)1.让学生完成一些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2.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设计、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等。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与空气密度的关系。

2.评价学生对于大气压强的掌握情况,并就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评价与指导。

教学资源:1.实验用具:气压计、水银柱等。

2.教学PPT、板书、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评估:1.完成课堂练习题的正确率;2.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与独立性;3.对于探究性问题的解答与思考。

教学反思:该教学案例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引入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下面是收集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大气压强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其核心是大气压强的测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以实验为基础。

分析内容。

学生已经学过压强以及液体压强,本节课的内容大气压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压力有密切的联系以及与流体的压强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承上起下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压强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四、教具:广口瓶、鸡蛋、火柴、酒精棉球、皮碗、矿泉水瓶、水杯、纸板、水、红色水、玻璃管、烧杯。

五、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覆杯实验和饮料瓶变形实验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大家一定仔细看,观察我是怎么做的,记住你看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瓶吞鸡蛋和覆杯实验。

鸡蛋放在瓶口,进不去,老师用手向下压,还是进不去,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进瓶中,鸡蛋置瓶口后顺利进入小口径的瓶中;将纸片盖在空瓶口,倒置,放手后纸片掉落,将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迅速倒置后放开手水不流出------这两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大气的压强教案(通用13篇)

大气的压强教案(通用13篇)

大气的压强教案大气的压强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气的压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气的压强教案篇1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具: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二、大气压强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板书:一、大气的压强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三、大气压强有多大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3.大气压强的值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ρ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板书:2.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讨论: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四、讨论“想想议议”.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五、布置作业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大气的压强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2、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的。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策划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策划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策划一、分析教材“气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力学篇第十章第三课时内容。

从知识层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前两节那么高,主要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及简单了解产生的原因;会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知道大气压的和变化和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但要让学生说说生活、生产中大气压的存在或运用大气压的例子就非常困难了。

如果还要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科学地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压进行研究进而获得知识,这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这可能也是拿它作为压强篇的第三节内容的原因吧。

因此,我把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定位成这一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我在桌子上放了3个透明的饮料瓶(两个空的,一个盛有一些冷水),另外边上还放了一个茶杯(盛有热茶)。

抬头望一眼下面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猜测到:这老师在干吗?难道请我们喝茶吗?……我乘势说出开场白:“请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老师会怎样运用这些瓶瓶罐罐……”这既符合学生看到物体产生好奇的心理,又能适当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气压强》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等)。

学具:科学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气压强的现象,如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强。

2. 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强的存在,如用气压计测量室内外大气压强。

3. 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教师讲解水银柱式气压计的原理,示范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4. 探究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吹气球、吸管吸饮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大气压强的题目,如:“用吸管吸饮料的原理是什么?”六、板书设计:大气压强1. 概念: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测量:水银柱式气压计。

3. 应用:吸管吸饮料、吹气球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吸管吸饮料的原理是什么?答案:用吸管吸饮料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强将饮料压入吸管。

2. 题目:大气压强是如何测量的?答案:大气压强通常使用水银柱式气压计进行测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了大气压强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测量方法。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思想】1.学校生的熟悉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忱大多来自他们的爱好;而物理教学又以试验为基础,试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意学问规律的同时,应重视同学的个人阅历和心理特点,把同学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熟悉与把握物理学问结合起来,加强同学的直接阅历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根据“体验→思索→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绽开,让同学通过试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争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同学“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同学“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试验就让同学自己动手做,给同学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联系实际,培育同学观看、思索和分析问题的力量,应用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动手和乐观探究的精神;·熟悉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与指导,试验与争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流程】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很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痛苦;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试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想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抓住同学奇怪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同学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深厚的爱好]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活动1] 同学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试验和课本图动手试验并思索下列问题:(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发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试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发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试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缘由?[活动2] 师生分析试验:(1)组织同学分组争论:试验中观看到的现象及其缘由。

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大气压强教案1(一)课型:演示实验导向,概念新授。

(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2)理解大气压的产生原因,会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测量原理,知道大气压的大小。

(三)教具:大、小玻璃试管各一支,广口瓶,剥壳熟鸡蛋,酒精棉,细砂,玻璃茶杯,硬纸片,水,红色水,水槽,真空罩,抽气机,模拟马德堡半球橡皮碗一对,托里拆利实验器材一套,钩码若干,幻灯片若干,投影仪一台。

(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1)什么叫压强?定义式?(2)如图1所示,截面为S的试管,内盛密度为ρ的液体,液面与管底的高度差为h,(由幻灯打出),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多大?2引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以下两个实验。

【演示1】"腹管上升"实验(如图2)盛红色水的小试管在水向下流出的大试管内上升。

为什么?【演示2】:"瓶吞蛋"实验(如图3)(先让学生轻轻用力看是否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然后进行实验)。

点燃酒精棉后将发现鸡蛋"嘶"的一声掉入瓶内。

为什么?讲述:为了解释以上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压强知识。

板书:第十一章大气压强压强3进行新课板书:1.大气压【演示3】教材图11-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挤出两个皮碗之间的空气,使两个皮碗紧紧地合在一起。

问:皮碗外面还有什么?答:有空气。

再将皮碗的一端逐次增挂钩码,(如图4),钩码拉不开紧合的皮碗。

质疑:皮碗为什么不脱落呢?是否有种力将其压在一起呢?此力是谁施加的呢?【演示4】取下钩码,将合紧的皮碗挂在真空罩内抽空,(如图5)皮碗自动脱落。

问:真空罩内的皮碗为什么会自动脱落?答:抽空后,皮碗周围没有空气,失去了将两皮碗压在一起的力。

追问:此力是谁施加的呢?答:是空气施加的。

再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讲述:我们生活在大气的海洋的底层,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教案(1课时)

大气压强教案(1课时)

大气压强(1课时定稿)主备人:陈咏梅授课人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2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测量出来的.及马德堡半球试验.3.知道气压计的用途及种类.教学重点:理解大气压强的原因.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教具:书本中的演示实验.视频播放.教学方法:研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①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③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略.二,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书本图9.3-1的实验甲乙丙所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看书,讨论并回答演示书本课后习题第二题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证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师总结: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大气由于受到重力而对它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简称大气压强。

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故它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吸盘,纸托水杯等。

2.大气压的测量师导入:密闭在铁桶内沸腾的水,浇上冷水,桶会怎样?学生看书并回答略师问,大气压有多大,能把桶压扁.下面我们看演示视频大气压的测量注意:在玻璃管顶部的空间是真空,若混入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另水银柱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请同学们计算76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学生上黑板板演师总结:通常把76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Р=1.0×105Ƥa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故又称为托里拆利实验.他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师问: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学生计算并回答师总结,能支持10m高的水柱3.气压计的用途及种类学生看书并回答三.讨论①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扁?②解释大气压现象:吸盘、塑料挂钩、吸饮料。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五.布置作业物理练习册第一课时的部分题目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大气压强(2课时定稿)教案主备人:陈咏梅授课人:教学目标:①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知道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此关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③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教学重点:知道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教具:播放视频教学方法:研讨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2..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什么?3..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4.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几米高的水柱?学生回答略二.新课教学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找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举例登山运动员的高原反应。

《大气压强》教案1

《大气压强》教案1

《大气压强》教案《《大气压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试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洁描述托里拆利试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改变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通过试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托里拆利试验的测量原理,驾驭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5.通过试验视察和思索,造就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6.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相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缘由。

教学难点说明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课时支配1课时课前打算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甲所示,将一大试管开口朝上,灌满水,再将一稍小的试管底朝下插入大试管中,然后将大、小试管一起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手握住大试管)小试管会向大试管的底部运动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3节大气压强》。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大气压的存在独立思索并完成:1.如下图,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住一整杯水,这证明空气内部有压强,假设杯口朝向改为如图乙所示,那么硬纸片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掉下,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40~41的内容,独立思索并完成: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试验是马德堡半球试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试验是托里拆利试验。

3.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x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取值1.0x105Pa。

4.如下图,是托里拆利试验的标准操作过程。

关于托里拆利试验,下面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A.试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试验测量结果(三)大气压的改变自主阅读教材P42~43的内容,独立思索并完成:5.大气压是改变的,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大气压不同;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大气压不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浙教版科学八上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实用教学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实用教学教案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二章的,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

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工具。

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由气体推广到液体。

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

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在教学中应做好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教学目标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教学用具水杯、纸片、水槽,吸盘、玻璃、牛奶、胶头滴管、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矿泉水瓶、喷泉实验装置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探究、媒体演示教学过程引入: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显示海底图片),海底的鱼被海水包围,它们受到压强吗?受到谁的压强?它的哪些部位会受到水的压强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再欣赏图片(网球场上的运动员),运动场上的人们周围被大气包围,与水中的鱼相比较,请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猜想:大气中的人是否也受到压强的作用?)一、大气压的存在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2、演示过程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
一、分析教材
“气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力学篇第十章第三课时内容。

从知识层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前两节那么高,主要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及简单了解产生的原因;会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知道大气压的和变化和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但要让学生说说生活、生产中大气压的存在或运用大气压的例子就非常困难了。

如果还要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科学地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压进行研究进而获得知识,这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这可能也是拿它作为压强篇的第三节内容的原因吧。

因此,我把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定位成这一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我在桌子上放了3个透明的饮料瓶(两个空的,一个盛有一些冷水),另外边上还放了一个茶杯(盛有热茶)。

抬头望一眼下面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猜测到:这老师在干吗?难道请我们喝茶吗?……我乘势说出开场白:“请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老师会怎样运用这些瓶瓶罐罐……”这既符合学生看到物体产
生好奇的心理,又能适当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揣摩学生心理,想在学生前头,依靠想象,适时缓解紧张情绪)
(一)引入新课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师:以瓶子为引线,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首先,分析空瓶子放在桌面上,由于重力的缘故它对桌面会产生压强的作用,这是固体产生的压强;瓶中的水由于重力的缘故它也对瓶底产生压强的作用,并且液体还具有流动性,它对瓶子的侧壁有压强的作用,这是液体产生的压强。

瓶子周围有大量气体,那么它会对瓶子有压强吗?(回顾旧知,展望新知,环环相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演示2个小实验:
(1)在一空瓶中加入少量的热水,快速预热了瓶子后,将水倒掉,迅速盖紧瓶盖,并浇上预先准备的冷水。

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2)出示一装有水的瓶子,转动该瓶,问:有无异常现象?现将盖子拧松,你有什么新发现?拧紧瓶盖,又有什么新发现?旋转该瓶,重复刚才的实验。

让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采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由于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列举生活、生产中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或运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生:疏通下水管道的皮碗、吸盘等。

2.学生阅读活动:了解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该实验的做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想。

师:那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器材来现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将2个吸盘互相挤压,然后用力将吸盘拉开。

(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师:大家在刚刚的实验中除了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说一说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在不同的方向拉吸盘都很难拉开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每次都很费力才能将吸盘拉开,说明大气压强很大。

师:有谁能告诉我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生:不能。

3.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4人一组一起想办法,运用以前的压强知识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操作步骤:
生:讨论实验选用哪些器材?怎么测量?接着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针对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展开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筛选、修改,然后确定可行性的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开始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抽查结果,将数据板书在黑板上。

这些数据大小不一,与真实的大气压强有差异,那大气压强的精确值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4.托里拆利实验
5.评估与交流
对比自己实验所测的大气压强值和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想一想,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偏差?怎样改进刚才的实验?(这一环节,教师撒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讨论、交流、反驳、再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斗志)
6.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反思
1.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分工不明细,从而造成有一小部分同学只在一边看热闹,充当了观众。

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的思
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选择和分工要细致到位,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在“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探究中,我讲的过于精细,尤其是对于受力面积的测量,花了太多的时间,结果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在图上一画,告诉学生测量哪点到哪点的距离更直观形象。

还有就是语言不够精炼,以后备课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简洁、明了,点到为止,并且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还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成长。

3.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前面花的时间稍长了一些,所以讲的比较匆忙,感觉很粗糙,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对本堂课的知识和一些研究思想和方法,还是应该有选择地适当地进行巩固,进一步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