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劳动者人权保障

合集下载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一、引言劳动者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石,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本文将从劳动法的立法依据、主要内容以及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劳动法的立法依据1.宪法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卫生与环境,为残疾人、老年人和无赖者提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劳动法的立法依据之一即来自于我国宪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要求。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国际先进法律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之一,我国劳动法的产生也借鉴了一些国际先进法律的经验,如《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人权公约》等。

劳动法制定过程中广泛吸收借鉴国际社会先进法律,以确保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与世界接轨。

三、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劳动法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中心,内容涵盖了从劳动关系建立到劳动关系终止的方方面面。

主要内容如下:1.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石,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内容、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包括劳动合同自愿原则、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双方权利义务等。

2.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规定了劳动时间的安排和休假制度,保护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平衡。

其中包括工时的管制、加班工资的支付、休息休假的安排等。

3.劳动报酬制度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保障,包括最低工资标准的设定、加班工资的支付、福利待遇的提供等。

劳动报酬制度的完善为劳动者提供了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

4.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制度,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保障、劳动保险的提供、特殊劳动者的保护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确保了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四、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影响1.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法的实施推动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的支付以及工伤保险的提供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促使劳动双方平等自愿地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

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

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

第 二 。记载 和保 障 人权 的工具 。 法 律通 过权 利 、义务 这种 法 律规 范 去调 整人 们 之 间的相 互 关 系 ,实现 人们 对 各种 利益 的追 求方 式对 人权 加 以确 认 、维护 和保 障 。因 此 ,我 们 就可 以得 出这样 的 结论 :人 们所 追 求 的人权 实 即 法定 权 利 。法律 是 各种 主体 对 于人 权追 求 的记载 的保 障工 具 ,列 宁所 说 宪法 是 “ 一 张 写着人 民权利 的纸 ” 。 二 、劳 动 法对 劳动 者人 权保 障实现 的过程 与 条件 劳动 者 人 权 是 劳 动 者 在 劳 动 关 系领 域 内所 享 有 的广 泛 的权
动 中 的事物 ,是 一个 过 程 ,必然 受 到社 会 的 、政治 的 、经 济 的、

加快 与 《 劳动 法 》相 关配套 的 劳动 法律 法规 的制 定 ,当前 尤 应 加速 《 社 会保 险 法 》 、 《 社 会保 障法 》 、 《 集体 合 同法 》 、 《 劳动 合 同法 》 、 《 劳动 安全 卫生 法 》 、 《 劳动监 督 监察 法 》 、《 劳 动争 议处 理 法》 、 《 反 歧视 法 》 以及 《 反不正 当劳动 行 为法 》的 制定 。尽快 建
点 ,我们 在 这里 运 用从 一般 到 个别 的演 绎推 理 的 方法 ,从法 律 和 人 权 的关 系 ,即法 律对 人权 的确认 、维 护和 保 障方 面 来作一 理 论 上 的分 析 ,从 而说 明劳 动法对 人权 保 障 的意义 。 第 一 ,人 权作 为一种 社会 关 系 ,必 须 由法律 来 调整 和保 护 。 人权是 人 的本 性 或本 质 的必 然 要求 。一 方面 ,人 人都 要 求生 存 ,要 求 自由 ,要 求物 质丰 富和 精 神愉 快 ,要 求成 为幸 福 的人 。 另一 方 面 ,人 的 本质 是 “ 一切 社 会 关 系 的总 和 ” ,因 为人 不 是孤 立地 生活 在世 界 上 . 人和 人 之间 、 群体 和 群体 之 间及个 人 、 群体 和 社 会 之 间都存 在 着各 种 错综 复 杂的 社会 关 系 ,这 就必 然 存在 着人 与人 之 间的各 种 利益 冲 突与 矛盾 ,需 要用 法律 规 定 的权 利与 义务

法律的人权保障

法律的人权保障

法律的人权保障人权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的不可被侵犯的基本权利。

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法律在保障人权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宪法、刑法、劳动法等多个层面,探讨法律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宪法的人权保障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确立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权,如言论、出版、宗教信仰、人身自由等权利。

宪法确立了公民权利的普遍适用性,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益。

刑法的人权保障刑法作为刑事法律的核心,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

同时,刑法也起到了保障人权的作用。

例如,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明确规定了侦查、审判、执行等环节中的法律程序和原则,确保了公民的人权不受侵犯。

民法的人权保障民法是民事法律的基础,对于保障公民的人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法规定了公民的人格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以及一系列的民事权益,如婚姻家庭权益、财产权益等。

通过民法的保护,公民的人权得到了实质性的保障。

劳动法的人权保障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在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就业与职业选择自由;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等权益,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福利和权益;同时还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权利,为劳动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

行政法的人权保障行政法是行政行为的管理法律。

在行政法中,对于保障公民人权的角度主要体现在监察、行政复议等方面。

行政机关的行政违法行为,通过行政法的规范和约束,保护了公民的人权利益。

另外,行政法的监察机制也可以监督行政部门的权力行使,确保其不侵犯公民的人权。

综上所述,法律在保障人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还是行政法,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确保了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犯。

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会进一步加强法律对人权的保护,为人们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人权保障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

人权保障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

人权保障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人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些权利和自由是不可剥夺的,是每个人应享有的。

为了保障人权,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同时各个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标准。

以下是关于人权保障的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国际标准1.《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宣布生效。

该宣言规定了所有人类普遍享有的基本人权和自由。

2.《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通过并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所有人类享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基本权利。

3.《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通过并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所有人类享有的政治和公民方面的基本权利。

4.《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惩罚公约》:1984年通过并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禁止酷刑等行为,并规定了对这些行为进行调查和追究责任的义务。

5.《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通过并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等。

6.《难民地位公约》:1951年通过并生效。

该公约规定了难民的基本权利和保护措施。

二、国内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颁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颁布。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工作安全、工资福利、休息假期等方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

教育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规定了教育机构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年颁布。

该法律旨在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各项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待遇。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颁布。

该法律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措施,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5年颁布。

该法律旨在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规定了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预防、救助和惩治的措施。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以下简称《农民工劳动保障法》)是本着促进农民工实现人权、实施合法保护的原则,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工的社会价值,维护国家法律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入共和国宪法》及《劳动法》等有关法律,修改前有关法律,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实施。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劳动活动的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未落实劳动和就业保障措施、以低技能、低薪酬,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村劳动者,既包括以国家、集体或个体劳动者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又包括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但与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或者劳动者就他所从事的劳动以实际行动直接获得报酬的劳动者。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明确了国家政策、社会责任,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职业发展和公平就业;明确了雇主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要件、权利义务,保障他们的劳动合同、薪酬待遇以及安全卫生、事故损害赔偿等权益;明确了农民工的户籍制度等;明确了当事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加大对雇主拖欠农民工收入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农民工劳动用工安全、收集及保护他们个人信息等的管理。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中,对雇主拖欠支付农民工劳动报酬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当雇主拖欠支付农民工报酬时,应当按照劳动法定金额及金额比例向农民工支付赔偿金,除给农民工支付赔偿金外,雇主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农民工再次就业的帮助措施;法律规定对对无劳动合同可调解处理的农民工拖欠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成就业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

同时,《农民工劳动保障法》规定,雇主必须对农民工提供安全卫生条件,有责任提供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相当的社会医疗保险等保障优惠政策;农民工有权在不侵犯本人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范围内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社会安全活动,参加社会组织。

《农民工劳动保障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民工的社会价值,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更好地享有社会发展福祉,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氛围,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浅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作用

浅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作用

浅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作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以保护就业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指导思想,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均衡发展的重要社会规范。

以下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重要作用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作为维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基本法律,对保障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用工制度,包括用工形式、用工合同、工作时间等,进一步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保障法确立了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多项社会福利保障,为劳动者提供了全面的社会保险保障,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利。

二、规范国家和企业行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将个体和企业、国家合理分配资源、妥善处理劳资关系,提升社会公平、公正作为指导思想,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行为。

在企业发展中,劳动法对于员工的工资、薪酬待遇、劳动保护等法律规定了具体制度,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制度普及度,避免因企业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诸多问题。

同时,社会保障法对于国家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重视了国家在福利保障方面的作用,增强了国家在维护社会平等的同时平衡财政收入的责任和作用。

三、保障工人、农民、企业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有助于维护工人、农民、企业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协调发展。

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等问题,这些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和困难。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对工人、农民、企业提供了多项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总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国家和企业行为,保障工人、农民、企业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这些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繁荣,也为国家进一步提升对外影响力,对内维护民生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人权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的法律规定

人权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的法律规定

人权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的法律规定人权是指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自由、尊严和平等等方面。

为了保护和维护人权与个人自由,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

本文将介绍人权法对人权与个人自由的保障。

一、宪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通常包括权利宣言、基本权利和自由章节等。

例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保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法国宪法确认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反种族主义的原则。

二、国际人权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国际人权法是指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制定的国际文件和条约,旨在保护和促进人权与个人自由。

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法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

三、刑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刑法是保护人权与个人自由的重要法律工具。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并明确了对违反人权的行为进行惩罚的依据。

例如,对于侵犯人身自由的罪行,刑法规定了绑架、非法拘禁等的刑罚。

四、劳动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人权的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时间、工资福利、合同和工作环境等。

例如,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婚姻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婚姻法是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它规定了婚姻自由和家庭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婚姻法保障了妇女的平等地位和权利,禁止强制婚姻和家庭暴力。

六、言论自由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言论自由法是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的重要法律。

它保护了个人表达意见和思想的权利,同时规定了言论自由的限制。

例如,言论自由法禁止恶意诽谤和造谣,保护个人的名誉和隐私。

七、隐私保护法保障人权与个人自由隐私保护法是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人权的法律。

它规定了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和措施,禁止非法侵犯个人隐私。

例如,隐私保护法规定了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规定,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一)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

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1.劳动者的定义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

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

具体内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劳动法与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

劳动法与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

劳动法与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劳动法是一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旨在确保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平等对待和公平就业机会。

同时,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也是劳动法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如何与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相关联,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法通过设立劳动合同制度、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设立工时制度等,旨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同时,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以及休假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确保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适当的保护和福利。

2. 人权反歧视与平等就业机会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是指不因个人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性取向等因素而产生的任何不平等对待。

劳动法要求企业在招聘、晋升、培训等方面实施公平公正的政策,并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

这意味着企业不得以性别、肤色等因素为依据拒绝录用某些劳动者,而应该根据个人能力和素质来评估和选择员工。

3. 劳动法与人权反歧视的关系劳动法通过规定雇佣合同的内容、劳动条件和薪酬标准,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定的权益保护。

在劳动法的框架下,雇主不得因劳动者个人的人权属性而歧视其参与工作,确保劳动者在职场中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劳动法的执行机构也应积极监督并打击任何违法的人权歧视行为。

4. 劳动法与平等就业机会的关系平等就业机会是指不论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任何因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工作机会。

劳动法通过规定雇佣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护每个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

劳动法要求雇主在招聘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个应聘者,根据其能力和胜任度进行录用和晋升,而非基于个人的性别、种族或其他特征。

5. 劳动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劳动法与人权反歧视和平等就业机会紧密相连,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确保平等就业机会,劳动法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人们在普遍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劳动法司法解释的人权与劳动保护

劳动法司法解释的人权与劳动保护

劳动法司法解释的人权与劳动保护劳动法司法解释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维护,对劳动法相关条款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解释的法律文书。

人权与劳动保护是劳动法司法解释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法司法解释中关于人权与劳动保护的内容。

首先,人权在劳动法司法解释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权是一切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任何违反人权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劳动法司法解释旨在保护劳动者的人权,确保他们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公平和合理的对待。

劳动法司法解释中强调了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包括工作机会的平等、职业发展的平等以及平等获得报酬等。

此外,劳动法司法解释还对劳动者的个人尊严和自由权作出明确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侵犯。

其次,劳动法司法解释对劳动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劳动保护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意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活质量。

劳动法司法解释对劳动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劳动合同的保护。

劳动法司法解释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确保劳动者在与雇主进行劳动合同关系时能够平等地协商和保护自身利益。

此外,劳动法司法解释还对劳动条件和保护进行了规定。

劳动条件涉及到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支付、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劳动法司法解释旨在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能够享受合理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同时,劳动法司法解释对劳动保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如工资支付、工伤赔偿、社会保险等。

另外,在劳动法司法解释中,还关注了更加特殊的劳动者群体的保护。

例如,对于妇女和未成年劳动者的保护,劳动法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歧视和剥削,确保他们能够享受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权益。

此外,劳动法司法解释还对残疾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协调他们的劳动与保障需求。

总之,劳动法司法解释在保护劳动者的人权和劳动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权利义务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权利义务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权利义务在劳动法中,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利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本文将以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在劳动法中的权利义务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意义。

一、劳动者权利劳动者在劳动法中享有多项权利。

首先,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工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并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及时支付。

其次,劳动者有权利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用工单位应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确保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权利。

这些权利的保障,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合法权益。

二、用工单位权利与劳动者相对应,用工单位在劳动法中也享有一定的权利。

首先,用工单位有权利自主管理和经营。

他们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用工单位享有劳动纪律的约束权。

他们有权要求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和公司制度,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

此外,用工单位还享有劳动者保密义务的约束,对于企业重要的商业机密和技术资料,劳动者有义务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三、劳动者义务除了权利,劳动者在劳动法中也有一系列的义务需要履行。

首先,劳动者有义务履行劳动合同。

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者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要求履行职责,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次,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旷工、迟到或早退。

同时,劳动者还应对用工单位交付的财务等信息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最后,劳动者有义务保护用工单位的财产安全,不得损坏或盗窃企业财物。

四、用工单位义务与劳动者的义务相对应,用工单位也有一系列的义务需要履行。

首先,用工单位有义务向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用工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用工单位还有义务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劳动者提升能力和发展职业生涯。

公民劳动权利的法律规定(3篇)

公民劳动权利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劳动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利,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我国法律体系对公民的劳动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将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保护、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对公民劳动权利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 劳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职业、参加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 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此外,劳动者还有权享受法定节假日、年假、探亲假等休息时间。

3. 工资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其劳动贡献相匹配的工资。

4. 安全生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劳动者有权获得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的劳动场所和设施。

5. 争议处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劳动者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1. 劳动合同的订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2. 劳动合同的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的;(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五)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六)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七)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人权与劳动法

人权与劳动法

【摘要】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是国际法和世界各国国内法的根本准则,是现代法制社会的根本目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方面的人权保障则是通过劳动法律的立法及实施来实现的,我国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充分地体现了保障劳动者人权这一宗旨,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人权;劳动法;人权保障一人权与劳动法的含义(一)人权的含义。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人权就其完整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长时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在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活动和对外人权斗争中,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

(二)劳动及劳动法释解。

对于劳动法中的“劳动”,史尚宽认为应当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而且必须具备特定要件:广义的劳动,谓人之间有意识的且有一定目的的肉体或精神的操作,然在劳动法上之劳动,则须具备下列之要件。

(1)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2)为基于契约的关系;(3)为有偿的;(4)为有职业的;(5)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依上列要件可知劳动法上劳动为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为之职业上有偿的劳动”一个人有了职业和收入,也就有了作为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要义。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

公司劳工人权保障制度

公司劳工人权保障制度

管理文件修订页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前言1.1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及当地用工劳动政策,人力资源部为本公司劳工人权保障管理的归口总责部门,按规定实施相关的人权保障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女工及未成年工保护、禁止强迫性劳工、反歧视用工、反恐怖扫黑除恶、惩罚性措施管控、自由结社管理、员工申诉管理等制度。

第一篇禁止使用童工管理程序1.0目的1.1制定政策、程序和补救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不招用及不支持招用童工以符合人权的要求。

2.0范围2.1公司管理、实务、劳动用工以及可能的对承包商/供货商的要求。

3.0定义3.1童工: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3.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4.0程序4.1本公司承诺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及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4.1.1在招工时向求职者明示公司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政策和有关规章。

4.1.2在对新员工训练时进一步阐明公司有关政策和规定。

4.1.3公司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公告。

4.1.4由对口部门负责将公司社会责任政策和相关要求传达给供货商/分包商及其他利益团体。

4.2在招工时须对身份证等证件严格查验,对年龄及其他数据确认无伪方可招用。

4.2.1证件必须是原件。

4.2.2如对年龄等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有质疑时,应聘员工需提供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证明,或公司与公安派出所联系以求确认。

对特殊岗位要求在入职时查验无犯罚记录/无犯罪前科记录。

4.2.3无身份证或持伪证者一概不予录用。

4.3按公正、自愿原则和法规要求,在入职一个月内签署劳动合同,在合同期期前一个月续签合同。

4.4为防止疏漏和避免有人假冒代替已办好入厂手续的员工上班,须在一个月内对新员工进行统一普查,一个月后视情形进行抽查。

抽查依据下列情况进行。

4.4.1对员工年龄产生质疑的。

劳动法保障公民什么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什么权利?

劳动法保障公民什么权利?1、劳动法保障公民的休息权,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

2、劳动法保障就业者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4、保障劳动者有取得报酬的权利。

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

其对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不容忽视。

那么,劳动法究竟是什么呢,有哪些原则呢?劳动法保障公民什么权利呢?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劳动法概念及其原则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劳动法基本原则: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二、劳动法保障公民权利1、劳动法保障公民的休息权,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

2、劳动法保障就业者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如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比如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1-4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1-4章

1:公民: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中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在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劳动: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

特征如下①与劳动者不可分割②是生产要素具有商品属性,是特殊商品。

4: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年满16周岁的公民。

5:劳动者的权利义务:①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 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②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劳动是公2:法律:基于统治阶级意志制定和认可的,依特殊程序直盯盯,依托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3:法律特征:①统治阶级意志反映②规定人对物的所有权及相应权利义务③法律主体间权利义务相互依托上的公平性④科学性在于假定处理制裁的逻辑⑤国家强制实施4:法律的内容和体系: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

劳动法和保障法属于社会法范畴。

1:法律科学价值:①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规范人的意图和行为,告诉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③用严谨的法律规范来预测人们的行为,法官的判决, 以及追究责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2:三元法律机构:一元即公法上的权利渗透到一切领域,如刑法体系。

二元即公法与私法,如民法与刑法分离。

三元在公法和私法之间存在,社会法就是三元法律结构。

3:社会法:调整发生在公法和私法领域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①调整对象是群体或者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②法律宗旨是维护社会群体利益协调群体之间 利益③基本原则是维护公平和谐社会关系,消除歧视,创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④运行机制包括合同协议进行的结社自治对话合作。

基本人权在法律中的保障

基本人权在法律中的保障

基本人权在法律中的保障基本人权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它们被认为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发展的基石。

法律为了保障人权,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基本人权在法律中的保障。

一、宪法保障人权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它确立了基本人权的原则和范围。

以我国宪法为例,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其中包括平等权利、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婚姻家庭权利等。

宪法的设立为基本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基础,使得人民可以依靠宪法来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刑法保障人权刑法是国家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法律。

在刑法中,规定了一系列侵犯人权的罪行,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例如,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故意伤害、侵犯人身自由、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使得犯罪行为受到应有的制约和打击。

三、劳动法保障人权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在劳动法中,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劳动条件。

例如,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等权益,同时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劳动法的实施,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使得其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重。

四、婚姻法保障人权婚姻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一部分,因此保障婚姻自由和婚姻权益也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方面。

婚姻法在规定了婚姻的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对夫妻双方的权益进行了明确的保护。

例如,婚姻法规定了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权益的保障措施。

婚姻法的实施,不仅为人们的婚姻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有助于调节婚姻关系中的各种纠纷。

五、宗教自由的保障宗教自由是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法律对宗教自由的保障不仅体现在宪法中,也在行政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中有所规定。

例如,在我国,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歧视和迫害。

法律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和信仰宗教的自由空间,同时也规定了宗教组织和活动的管理办法。

公司劳工人权保障制度

公司劳工人权保障制度

公司劳工人权保障制度受控状态:受控部门编号:03使用部门:文控中心持有人:管理文件文件编号:WI-GD-01编写日期:2018/6/5审核日期:2018/6/5版次:A/0批准日期:无管理文件修订页NO.文件编号:WI-GD-01文件名称:公司劳工人权保障管理制度DCN编号:修订版次:A/0修订日期:2018/6/5修订部门/人员:无修订内容:无生效日期:无制订日期:2018/6/5修订日期:2018/6/5编号:无版次:A/0页码:3/11公司劳工人权保障管理制度前言1.1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及当地用工劳动政策,XXX 为本公司劳工人权保障管理的归口总责部门,按规定实施相关的人权保障管理制度。

1.2本制度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女工及未成年工保护、禁止强迫性劳工、反歧视用工、反恐怖扫黑除恶、惩罚性措施管控、自由结社管理、员工申诉管理等制度。

第一篇禁止使用童工管理程序1.0目的1.1制定政策、程序和补救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不招用及不支持招用童工以符合人权的要求。

2.0范围2.1公司管理、实务、劳动用工以及可能的对承包商/供货商的要求。

3.0定义3.1童工: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3.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4.0程序4.1本公司承诺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及有关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程序,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4.1.1在招工时向求职者明示公司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政策和有关规章。

4.1.2在对新员工训练时进一步阐明公司有关政策和规定。

4.1.3公司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公告。

4.1.4由对口部门负责将公司社会责任政策和相关要求传达给供货商/分包商及其他利益团体。

4.2在招工时须对身份证等证件严格查验,对年龄及其他数据确认无伪方可招用。

4.2.1证件必须是原件。

4.2.2如对年龄等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有质疑时,应聘员工需提供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证明,或公司与公安派出所联系以求确认。

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

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

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当我们在谈论劳动法时,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它与现代人权观念之间的关系?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与现代人权观念之间的紧密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之间的。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开始。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对劳动法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工作时间、薪资以及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却存在着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情况。

这些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从劳动法的角度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劳动法在现代人权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人权观念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尊严,而劳动法正是保障这些权利和尊严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我们可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当然,劳动法并非万能的。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除了劳动法之外,还需要有监管部门、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劳动者自身也要有维权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并敢于发声。

劳动法与现代人权观念之间的不言而喻。

劳动法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这符合现代人权观念的理念。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劳动法的重要性和局限性,通过共同努力,为劳动者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电影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建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以及对其进行反思的过程。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其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和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的形态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电影观念的建构,正是对这些变化的一种回应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探讨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

在当今社会,电影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业性和艺术性并存,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正是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独立电影人、电影公司、观众等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推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
一、劳动法是劳动者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权和人权保障涉及道德、政治、法律以及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等诸多方面,本文仅从法律与人权和人权保障的相互关系的层面上来谈及这一问题。

为了深刻认识这一点,我们在这里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从法律和人权的关系,即法律对人权的确认、维护和保障方面来作一理论上的分析,从而说明劳动法对人权保障的意义。

第一,人权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必须由法律来调整和保护。

人权是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人人都要求生存,要求自由,要求物质丰富和精神愉快,要求成为幸福的人。

另一方面,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人和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及个人、群体和社会之间都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就必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与矛盾,需要用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形式去加以调整。

第二,记载和保障人权的工具。

法律通过权利、义务这种法律规范去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们对各种利益的追求方式对人权加以确认、维护和保障。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所追求的人权实即法定权利。

法律是各种主体对于人权追求的记载的保障工具,列宁所说宪法是
“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二、劳动法对劳动者人权保障实现的过程与条件
劳动者人权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领域内所享有的广泛的权利,是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的向
弱势群体和个人倾斜的权利,同时劳动者人权也是一种合乎道德的权利、普遍的权利、对抗权力的权利。

因此,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并需要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等诸多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劳动关系领域中人权的实现的过程。

一般来讲,应然理想的人权和法定人权的实现是一个处于变动中的事物,是一个过程,必然受到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条件的制约或限制。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权划分为应然权利(或叫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然权利(即实际享有的权利),其中人权的本义是静态的、理念上的“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则是人们运用法律这一载体、工具使“应有权利”以法律的形式使其制度化并使其实现能够得到最有效和强有力的保障,而“实有权利”是指人们已经享有或能够实现的权利。

第二,人权需靠法律从静态规定到动态执行的过程实现。

法律确认了某项人权,某项劳动者的人权,但这并不等于人们就已经或实际能够享受到这一人权。

我们在劳动法律法规中对劳动者的人权作出较广泛全面的规定并不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劳动法
律的遵守、执行来保证劳动者人权的实现,才是最困难也是最主要的过程,现实和实践告诉我们,把纸上的权利变成现实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是一个更复杂、艰苦的过程。

这就必须维护劳动法律的权威,并使其得以坚决地贯彻执行。

三、劳动者人权实现的条件
劳动者人权的实现、需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民主政治和法制等正式制度要素的发展水平。

第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越丰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越高,人们享有并实现人权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四,劳动者人权意识的发展水平。

这也是劳动者人权实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

权利是要权利人去主张才能实现的,如果劳动者毫无权利意识,或不敢、不能、不会主张自己的权利,那么就是对权利的放弃,就是人权的被侵害,
四、我国《劳动法》中的人权保障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劳动法对人权保障的广泛性与真实性。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基本的保障是极为广泛的,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劳动者的人身人格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和集体人权等四大类人权及其在劳动领域里的方方面面。

第二,实现劳动者人权保障的过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情况等
待我们去研究,解决,特别是以下一些方面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加快与《劳动法》相关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当前尤应加速《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法》、《集体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监督监察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反歧视法》以及《反不正当劳动行为法》的制定,尽快建立起一个强大、科学、有效的劳动关系方面的人权保障体系。

执行《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标准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大力度并处于攻坚阶段,加以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劳动者明显处于弱者的不利地位,因此,要坚决贯彻执行《劳动法》,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尽快构建和完善;尽快制定《集体合同法》完善集体合同;加大《劳动法》的宣传力度,普及劳动法律知识,提高劳动者的人权意识和依法自我维护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劳动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政治的意识,拿起法律的武器,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同公路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